庫存:7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流行病的百年恐慌、再臨與未來──
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我們能從疫情中學到什麼,將決定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為何大規模傳染病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疫情也在百年之內愈演愈烈?
──疫情席捲下,人類社會必會發生哪些現象?
當我們努力去了解傳染病發生的真正原因,更該同時從歷史中學習:人類社會因傳染病而必定衍生出動盪與亂象,且有跡可循。
隨著大規模傳染病的頻度與強度一次比一次增高,21世紀之內,危及全人類的大規模傳染病,必將再度爆發。了解100年以來大規模傳染病的共通模式,就能早一步推演未來局勢。
★TED動畫演說影片近300萬人次點閱,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震撼力作
★國內知名學者專業推薦──丁宗蘇、王道還、李文雄、李明璁、袁孝維、黃貞祥、楊士範、楊倍昌、謝哲青(依姓名筆劃排序)
★國外學界/媒體超好評獻詞推薦──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惠康信託基金會董事、密西根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兼傳染病學教授、英國<觀察家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書評>、<自然>期刊、<科克斯書評>、<出版者周刊>、<書目雜誌>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榮登歐美各大書店非文學暢銷榜
★獲選英國《金融時報》2019年度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2019年度編輯選書
★《BBC知識》國際中文版104期超級重點報導
★美國亞馬遜書店5星至高好評
【內容簡介】
歷史證明:傳染病對人類造成的傷亡,遠勝於戰爭與自然災害。
英國醫藥史學權威鉅獻,從醫學出發,結合生態學、免疫學、人類行為學、公共衛生學,以社會、經濟、政治角度切入,全面解讀人類社會如何製造疫情,以及疫情下的人類社會必有的現象。
比爾.蓋茲在2015年曾公開表示:「如果在未來數十年有任何東西能殺死1000多萬人,極可能是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非戰爭或天災。......如果有比伊波拉更糟的傳染病,在我餘生大流行的機率比核能戰爭高50%。」(TED演講;VOX傳媒專訪提及)
全球步入近代以後,大規模傳染病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1930年代鸚鵡熱、1976年美國費城軍團病、2003年的SARS直到近十年的伊波拉病毒、禽流感、非洲豬瘟、MERS,以及2019年的新冠病毒......
100年來,全球大規模傳染病的出現一次比一次頻繁,強度一次比一次猛烈,與人類社會發達程度成正相關。下一波致命性傳染病必定再度降臨,重點是:何時降臨?人們能怎麼做?如何將傷害減至最低?每當人們遇上大規模傳染病,總會走上一條不變的套路:官方掩飾新聞,民眾恐慌、歧視特定族群,陰謀論甚囂塵上。隨著疫情加劇,便會出現囤貨、金融市場與醫療體系崩潰,最後甚至導致社會維安體系完全崩潰,啟動戰爭。而病毒總是不斷改變自身的型態,它總是「神秘出現」,而後又「神秘消失」。在它「必定降臨的」那天之前,我們該如何為自身的免疫做好準備?在疫情之下,我們又要如何判斷消息的真偽?疾病大爆發並長期持續前,正常的社會與金融體系會出現什麼徵兆?面對下一波「必當再臨」的致命性傳染病,你能做好多少準備?
權威級醫藥史學家霍尼斯巴姆用行雲流水、如小說般的口吻,為我們精采講述一整個世紀的傳染病擴散史。作者本身對醫學知識以及最新科學技術擁有最透徹的掌握,並融合了優美的文筆與社會觀察視角、為我們深入解析疫情百年來愈演愈烈的真正原因,以及疫情席捲下,人類社會必有的現象。
【本書特色】
★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給予最專業又全面的近代傳染病史解說!
★近代歷史X生態學X人類行為學X免疫科學,獻上一場知識的盛宴
馬克.霍尼斯巴姆 (Mark Honigsbaum)
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醫藥史學家,目前在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的Wellcome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傑出新聞工作者,長期鑽研傳染病的歷史及科學。英國<觀察家報>首席記者,並定期為<衛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書報撰稿。著有《1918大流感社會史》、《瘧疾的全球史》等四本書,堪稱疾病社會史權威之一。TED動畫演說影片「大流行病是如何傳播的」近300萬人次點閱。
譯者簡介
金瑄桓
澎湖人,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曾任多校英語教師,現專攻中英口筆譯,與行政院、台積電、遊戲橘子等各大公私部門多有合作,著有《英中新聞筆譯:編譯實務技巧與應用》,譯有《花木蘭外傳小說:紅妝初戰》、《天才少女福爾摩斯1:消失的侯爵》等十餘本書籍作品。
謝孟庭
師大翻譯所畢,專職中英口筆譯,為經濟部、Facebook台灣合作譯者,專長領域為再生能源、商管與飲食保健。曾任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世大運等大型研討會與活動口譯,譯有《啤酒、性愛、搖滾樂:美國醫學博士教你17個有益身心的壞習慣》等書,認為身心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個人硬舉最高記錄為95公斤。
【國內推薦】
深思推薦
(依照姓氏筆劃排序)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丁宗蘇
生物人類學者 王道還
中央研究院院士、演化生物學家 李文雄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國際長 袁孝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及內容長 楊士範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楊倍昌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疫病是人類歷史的暗黑魔手,影響重大,但少受重視。《瘟疫啟示》這本書不僅提供精彩歷史,也有人類或可扭轉的末世預言。不可錯過。」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丁宗蘇
「閱讀過去歷史,其實是對未來的超前部署。因為傳染病從來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棘手的是衍生的社會危機。危機包括由上而下的政經治理,以及由下而上的民眾恐慌。本書極為宏觀卻也細膩地述說一世紀以來的病疫流變及其連鎖效應。在全球新冠疫情未見明朗的時刻,靜讀此書,有助清明思考。」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認識人們在這一百年間,是如何應對新興傳染病,是攸關生死的必要功課!我們真的該清楚理解過去的傳染病史,才能在未來化險為夷。」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國際推薦】
「生動、令人完全沉迷的近代傳染病史!在過去的100年中,如果我們學到了什麼,那就是新的疾病和新種病毒將持續困擾我們,無論我們的科學有多進步。」 -英國<觀察家報>
「這本書可以滿足你對現代醫學的好奇,同時它也是一個充滿警告性的真實故事。民眾需要意識到,他們對於傳染病的認識將受到巨大的挑戰。」-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
「這是如此引人深思的經典,是我這幾十年間讀過的唯一一本!理解了這本書的內容,你就會擁有清楚正確的觀念,來應對本世紀即將接踵而來的嚴重醫療危機和社會危機。本書作者霍尼斯巴姆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具有份量的歷史學家,藉由許多歷史事件,他在在點出:人性的脆弱,有多麼容易將人類的歷史帶往錯誤的方向。他的智慧之光,將指導我們在無垠黑暗中勇敢前進。」-戴維•海曼(David L. Heymann),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
「大型傳染病,是全人類最嚴重的健康威脅,但在過去,我們往往認為它是遙不可及,偶爾發生的事情。然而正如作者所說,在全球化的今日,我們必須認知:這樣的認知絕對是完全錯誤。大型流行病對人類的影響無遠弗屆,而且未來嚴重度只會與日俱增。」 -惠康信託基金會董事傑里米•法拉(Jeremy Farrar)
「這本書完整描述了一個世紀以來的大流行病史,以及人們不斷釋放出的負面情緒以及錯誤認知。本書提到:下一次致命的大流行病不是『會不會到』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到』的問題而已,對此,我深感認同!為這個事實做好準備,比恐慌、恐懼或自欺欺人要好得多。」-密西根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兼傳染病學教授,霍華德•馬克爾(Howard Markel)
「一本生動又專業的時光之旅兼世界之旅。」-<金融時報>
「書中的某些場景是如此生動,讓你的腦海中滿是鮮活的畫面……無論是否是你熟知的疾病,鸚鵡熱或愛滋病毒,他都能為你介紹其中的驚人相似之處。而這一切都指出:下一波流行病爆發,只是早晚的事。以歷史為鑑,要有心理準備。」-<紐約時報書評>
「欲罷不能!」-<自然>期刊
「活潑生動有趣,同時令人感到震撼!作者將醫學史與世界時勢完美結合,讓我們理解近代每一次大型傳染病事件。」-<科克斯書評>
「作者對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提供了實際的案例和精闢的見解,而這一切……雖令人驚恐但又不至對未來感到全面悲觀。」-<出版者周刊>
「引人入勝。 ……作者擁有豐富的現代醫學、科學與現代公共衛生知識,使用新聞般的故事手法,完整描繪出每一次疾病大流行的所有細節,佐以人文社科的角度,刻畫出當代人們的心理反應。這是一本史無前例的大作,也是身處疾病橫行的現代,每個人必讀的經典。」-<書目雜誌>
●推薦序 我們與瘟疫的距離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我們是樂於歌舞昇平的,即使是在瘟疫蔓延時。根據我在寫作和教學上的經驗,在瘟疫肆虐到一定地步後,人們對疫情的關注反而會愈趨平淡,甚至還會出現報復式旅遊、報復式消費、報復式開會的現象。
還好,我們活在一個科學昌明的時代,我們快速地定序了這個冠狀病毒的基因體,然後快速發展出有效的篩檢措施,在民眾被感染前就全力杜絕病毒的傳播,也卯足全勁用史無前例的速度研發疫苗,試圖保護民眾的健康。
或許在政治上,人們從未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所以所有純政治考量的疫情管控,都只會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官方極力粉飾太平,可是不斷病倒的案例引起民眾恐慌,接著社會陷入市場和金融的混亂,愈演愈烈的話,就成了人權和人道上的雙重危機!即使是歐美日這些先進國家,因為掉以輕心,疫情已造成重大經濟衰退,美國的死亡人數已超過二戰以後所有參戰的陣亡人數之總和。
然而,在科學上,肯定不是那麼一回事,科學家總是能從悲劇中學到教訓,這也是為何這次的冠狀病毒再陰險再狡猾,我們還是有望能降低這場全球性災難的破壞程度。也因此,認識人們在這一百年間,是如何應對新興傳染病,是攸關生死的必要功課!
我們真的該清楚理解過去的傳染病史,才能在未來化險為夷。在這個工作上,甚少人能和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醫藥史學家馬克.霍尼斯巴姆(Mark Honigsbaum)的功力相提並論,這本《瘟疫啟示》(The Pandemic Century: One Hundred Years of Panic, Hysteria and Hubris)是擁有大量細節,具高可讀性及科學嚴謹性的一本好書,讓我們對許多自以為熟知的傳染病,有更多的正確認識。
霍尼斯巴姆是位優異的作家,《瘟疫啟示》中的十章,就像十部寫實電影一樣讓人如臨其境,也像犯罪偵探小說一樣驚險刺激,從實驗室到犯罪現場,環環相扣的劇情峰迴路轉,讓人目不暇給。科學家抽絲剝繭地尋找病原體,在這期間也犯過致命的錯誤,但是拜科學自我修正的能力和效率所賜,終能夠鑑定出罪魁禍首。
面對生態環境破壞下野生動物之間不當接觸的問題,還有全球氣候變遷以及病毒與身俱來的高突變率,加上太過便利且廉價的國際交通,我們未來肯定還是要面對新興傳染病的危脅,而這些過去人類與病原的每場戰爭,都是我們對付新疫情的最佳教科書。早在特殊嚴重傳染性肺炎(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之前,近年就有書中詳細說明的西非伊波拉病毒和美洲茲卡病毒疫情,雖然還未造成全球大流行,但當地的慘狀已令人不寒而慄。
原本看似無害的冠狀病毒,在這百年來甚少造成致命的傳染病,直到這二十年內,先有個SARS,又來個MERS。過去研究冠狀病毒是冷門的領域,會被質疑是浪費公共資源在做「無用」的研究,更甭提過去被長期認為人畜無害的茲卡病毒。要不是有少數病毒學家出自好奇心探究了一下,我們很可能現在仍只能眼睜睜目睹大量肺炎致死案例,或是小頭症案例,卻一籌莫展。
要試圖防範新興傳染病的擴散,遺傳學、微生物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的知識必不可少,但是政府的公共衛生政策以及國際合作,也決定了疾病預防與控制的成敗,這也是對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大挑戰!傳染病不似人類的戰爭,它會不分社經地位、無差別地攻擊每一個人,窮人可能受害頗深,但富人及政要也未必能全身而退。此時此刻,應該是個團結全人類的好時機,如果我們對現況真有清醒的認知的話!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