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西方記者筆下的南京大屠殺(上)
滿額折

西方記者筆下的南京大屠殺(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60 元
優惠價
9041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對1937年12月侵華日軍進攻中國首都南京與對南京軍民大屠殺前後,西方各中立國家(英、美、法、德、意與蘇俄等國)新聞傳媒記者對此重大事件的採訪活動與報導、評論,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與論述,駁斥近來日本右翼人士有關此問題的言論,維護歷史真相。本書填補了中國抗戰史與中國新聞史研究的空白,是作者繼2009年《遮蓋不了的罪惡——戰時日本新聞傳媒與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姐妹篇。

作者簡介

經盛鴻

中國江蘇鹽城人。先後從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與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現?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在社會上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學會」副會長、太平天國史研究學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國史的教學與研究,曾在中國大陸與臺灣、香港地區以及美國、日本等發表與出版論著多種。
著有:《遮蓋不了的罪惡--日本新聞傳媒與南京大屠殺》。

目次

目次
導論 戰時西方新聞記者與「南京大屠殺」

第一章 西方記者關注南京與南京戰場
 第一節 西方記者關注南京與南京戰場
 第二節 關注與報導南京戰事的主要西方傳媒
 第三節 西方傳媒中的特殊群體──上海等地的「洋商報」
 第四節 西方記者報導南京成為中國的抗戰指揮中心

第二章 美、英記者對日機空襲南京的報導
 第一節 報導日機對南京的「無差別轟炸」與中國民眾的重大傷亡
 第二節 報導南京軍民的防空作戰與無畏精神
 第三節 報導西方國家的抗議 發出新聞界的譴責
 第四節 批評在日機空襲時逃離南京城的西方外交官

第三章 西方記者對國軍南京保衛戰的採訪報導與評論
 第一節 報導日軍從上海「殺」向南京
 第二節 深入前線採訪報導中國軍隊南京保衛戰的全過程
 第三節 讚揚浴血奮戰、為國盡忠的中國守軍官兵
 第四節 深刻分析中國當局在軍事戰略上的失誤
 第五節 尖銳批評中國守軍當局指揮的浮誇與道德的淪落
 第六節 對中國堅持長期抗戰充滿信心與期待

第四章 留駐南京的五位英、美記者最早報導日軍南京大屠殺
 第一節 日軍屠城時南京只留下五位西方記者
 第二節 五位美、英記者以親見的事實最早報導南京大屠殺
 第三節 五位美、英記者對南京大屠殺的最早報導震動世界

第五章 美、英記者對西方僑民建立「南京安全區」及其活動的報導
 第一節 在日軍大屠殺期間留駐南京的二十多名西方僑民
 第二節 美、英記者對西方僑民建立「南京安全區」的報導
 第三節 美、英記者對西方僑民在大屠殺期間活動的報導

第六章 西方僑民以多種方式向新聞界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
 第一節 西方僑民成為報導南京大屠殺的最重要新聞來源
 第二節 向新聞界提供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書信、日記、文章
 第三節 秘密拍攝記錄南京大屠殺的照片與電影紀錄片
 第四節 舉行報告會,發表南京大屠殺的專題演說
 第五節 鼓勵、協助田伯烈編寫全面揭露日軍暴行的專著
 第六節 進行社會調查與批評美國政府外交政策

第七章 上海、香港「洋商報」對南京大屠殺的揭露與批判
 第一節 「洋商報」對南京大屠殺的報導滯後及其原因
 第二節 後來居上─「洋商報」對南京大屠殺的深刻揭露
 第三節 「洋商報」揭露日方當局壓制西方新聞傳媒與製造虛假報導
 第四節 「洋商報」向國際社會提出懲罰與遏制日本侵華的倡議

書摘/試閱

【導論 戰時西方新聞記者與「南京大屠殺」】
在2009年(民國九十八年),我在臺北出版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學術專著《遮蓋不了的罪惡─戰時日本新聞傳媒與南京大屠殺》,針對日本右翼人士近年來關於「戰時日本新聞傳媒絕無南京大屠殺的任何報導,因而南京大屠殺乃是虛構與捏造」的謬論,對戰時日本軍國主義當局實施的法西斯新聞政策,對日本新聞記者在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活動、思想與功能,對戰時日本新聞傳媒與南京大屠殺的複雜而深刻的關係及其影響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論述。我以大量史實論證:軍國主義的日本當局將全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包括新聞傳媒,都納入到「極權專制下的舉國高度一致」,一切都要為推行與維護軍國主義統治者制定的侵華國策服務,既用法西斯思想灌輸、腐蝕與引導新聞記者,又頒佈各種嚴密的政策法令,設立各種專門的特務機構,對整個社會,包括各新聞傳媒單位與個人,進行全天候的嚴格的監控與審查,不容許有任何不同的聲音,取締任何個人權利與任何新聞自由。在1937年7 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日本軍國主義當局更將上述政策與措施推向極端。戰時的日本是一片法西斯的高壓:一方面是對侵略戰爭歇斯底里的歌頌與叫囂,一方面是對任何敢於「違法」、「違規」的單位與人員實施嚴厲的打擊與迫害。在這種社會氛圍內,日本的新聞傳媒在報導內容的真實性方面等於零!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日本所有的新聞傳媒沒有也不可能刊登片言隻字,日本的廣大民眾沒有也不可能瞭解事件真相,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證明,在日本軍國主義當局實施的法西斯新聞政策的引導與控制下,戰時日本新聞傳媒在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活動與功能,就是扮演一個吃人惡魔的吹鼓手與辯護士的角色。此書是關於此專題的第一本學術著作,駁斥了日本右派的謬論,維護了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真相,解開了歷史的迷團。
在《遮蓋不了的罪惡─戰時日本新聞傳媒與南京大屠殺》一書的導論中,我指出:近年來,日本右翼人士不僅對戰時日本新聞傳媒發表了許多欺世惑眾的荒謬言論,而且對當時中國的新聞傳媒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導與評論、對當時西方中立國家(英、美、法、德、意與蘇俄等國)新聞傳媒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導與評論,也發表了許多背離事實、蠱惑人心的荒謬言論。
例如對當時西方中立國家的新聞傳媒,1984 年,日本著名的右翼人士、曾擔任過日本「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秘書的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殺」之虛構》一書中說:

除日本一百二十名特派記者和攝影記者外,其他各國的記者和攝影記者也在狹小的南京城內競相採訪。此外,在長江中還停泊有五艘美、英艦船,如前所述,還有二十七名外國人從戰前到戰爭期間一直留駐南京,進行監視。可以說日軍已置身於眾目睽睽之中,處處在人監視之下。然而,時過八年,一直到日本敗於大東亞戰爭,東京審判即將開始之前,沒有任何人報導過有關日軍在南京有組織、有計劃地屠殺十萬、二十萬或者三十萬人的所謂大屠殺的消息。據說,松井大將回到上海後,中國報紙不言而喻,一些主要英文報紙、法國和德國報紙,他每天也都要瀏覽,他並未見到有關南京暴行事件的報導。另外,他在《獄中日記》中,追述說:「在上海舉行了兩次也有上述外國記者參加的記者招待會,記者團並沒有向我提出有關『大屠殺』的問題。」

日本上智大學教授、右翼人士渡部升一說:

假如南京大屠殺是事實,為什麼沒有成為當時的國際問題。在那時期,南京的平民遭到了屠殺,日本肯定會遭到各方的責難,因為當時南京有很多歐美人。這些人住在國民政府的首都,可以說都持反日立場。此外,在中國大陸,如路透社、AP、UPI 等大的通訊社以及新聞社派駐了大量的新聞記者。但實際上,當時的國際社會沒有正式非難南京大屠殺的輿論,就是連受害者─南京國民政府在國際聯盟的會議上也沒有提出「南京大屠殺」。

日本評論家、右翼人士村上兵衛說:

當時在南京的各國新聞記者、攝影記者有一百五十人,但沒有一人見到或者是聽說過這件事,最高指揮官松井石根大將在幾次會見歐美記者中也未遇到關於這件事的質問。

同樣,在以前數十年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學術研究中,中、外學者對西方中立國家有關的報刊資料,也搜集、研究與利用得不夠。這一方面是由於條件的限制,有關西方國家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報刊資料數量龐大,搜集與翻譯存在許多困難;另一方面,對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也認識得不夠。因此,迄今為止,在中外學者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學術研究中,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學術專著,有關的專題論文也很少。而日本右翼人士也在這一重要而又薄弱的環節提出了學術挑戰。對戰時西方中立國家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新聞傳媒資料的研究被提到了中外學者的面前。我作為一位生活與工作在南京的歷史研究者,對此更有刻骨銘心的感受。為了駁斥日本右翼人士背離事實、蠱惑人心的荒謬言論,維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真相,我在對戰時日本當局的新聞政策與日本新聞傳媒進行深入研究後,又對戰時西方中立國家的新聞傳媒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報導等材料進行搜集、整理與系統、深入的研究。
正如我以前所指出的那樣,自人類社會進入十九世紀,近代新聞傳媒就開始進入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與國際交往中,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與作用。二十世紀以後,隨著國際間聯繫與交往的迅速擴大與日益密切,隨著通訊聯絡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新聞傳媒的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報紙雜誌的數量不斷增加,廣播、電影新聞、電視等新型傳播媒介相繼出現,受眾普及面不斷擴大,深入世界各國與社會各界,因而它介入國際關係領域的積極性與發揮的社會影響力也都空前增強。它可以引導輿論,動員民眾,制衡政府,影響國際關係。它們可以代表不同的國家或社會集團的利益與願望,或主持正義,表彰光明,揭露黑暗,抨擊時弊,呼籲和平,譴責戰爭與暴行,代表人類社會的文明與廣大民眾的呼聲;或反其道而行之,掩蓋真實,製造謠言,欺騙世界,強姦民意,鼓吹強權,謳歌侵略,讚美暴行。他們對國際輿論與各國政府發揮著不同的十分重要與無可替代的作用與影響。可以說,大眾新聞傳媒成為國際政治與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不可忽視的政治因素。這在戰爭時期尤其是這樣。
1937 年7 月7 日,多年抱著吞併與滅亡中國野心的日本軍國主義利用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當局憑著甲午戰爭以來的經驗,企圖依靠其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力量,對中國實施武力征服與戰爭威懾的恐怖政策,迅速迫使中國國民政府就像甲午時的滿清政府那樣,向他們屈膝求和請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在戰爭開始不久就將軍事打擊的重點與進攻的主要矛頭指向中國的首都南京:從1937 年8 月15日開始對南京進行了近四個月的猛烈空襲;在1937 年11 月12 日佔領上海後,立即馬不停蹄地調動最精銳的數十萬陸海空軍,從四面八方向南京包抄圍攻;在1937 年12 月13 日攻佔南京後,立即對約十萬放下武器的中國戰俘與無數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實施了四十多天的血腥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達三十萬人,將南京變成了血海屍山的「人間地獄」……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華戰爭中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乃至人類歷史上最血腥、最殘暴的大規模屠殺事件。
日軍對南京兇猛的軍事進攻與駭人聽聞的大屠殺暴行震驚了世界。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南京。作為廣大民眾眼睛、耳朵與嘴巴的的各國新聞傳媒,都千方百計將自己採訪重點放到南京,並以自己不同的立場、觀點、認識、方法進行各種報導與評論,寫出了大量的稿件,刊登在世界各國的報紙、刊物上,或者在各種廣播電臺上播送,形成了圍繞「南京事件」的一場新聞大戰。這是繼南京攻守戰後的又一場「戰役」,是世界近代新聞史上的重大事件,不僅在當時具有極重要的宣傳意義與輿論作用,影響了世界的輿論與各國政府的外交政策,而且它形成的大量的新聞資料,成為後人研究日本侵華史、南京大屠殺史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與國際關係史的最寶貴的史料,對揭示各種新聞傳媒所代表的社會與國家背景、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政治態度與各項政策,對研究與揭露、論證、維護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駁斥日方右翼勢力蓄意歪曲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謬論,捍衛人類的良知與真理,教育世界各國的青少年一代,都有極大的作用,具有極重要的、無可替代的史料價值與研究價值。同時,它對我們總結中、外各種新聞傳媒的宣傳手法、報導軌跡、工作規律與經驗教訓等,為新聞史研究提供了極典型的事例。當日的新聞構成了今天的歷史的主幹,而今天的歷史有許多就是昨天的新聞。
在二十世紀三○年代,在侵華日軍進攻南京與進行南京大屠殺期間,世界上新聞傳媒業最發達的國家與地區,無疑是西方的美、英、法、德等國家。尤其是美、英兩國,有長期的自由主義思想傳統作指導,有發達的經濟基礎與眾多的新聞傳媒機構,有先進的電信設備、四通八達的通訊網絡與大量高素質的新聞傳媒人才,因而號稱新聞傳媒大國。他們的新聞傳媒往往領世界之潮流,對全世界的輿論起導向的作用,對各國政府的外交政策也發生很大的影響。而且,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在1937 年7 月7 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直至南京大屠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宣布對日中戰爭採取「中立」政策,與中、日兩國保持同等距離的關係。這就使得這些西方「中立國家」的新聞傳媒記者在採訪中日戰事上有許多便利;而他們以「第三國」與「客觀」相標榜的立場與態度,在國際輿論界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與影響,能發揮中國新聞傳媒與日本新聞傳媒所不能起的作用。
我數年研究的結果表明,在侵華日軍進攻南京與進行南京大屠殺期間及其前後數年時間中,圍繞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西方各國多家新聞傳媒都有大量的的報導、評論等,形成了大量的資料。戰時美、英等國的新聞傳媒,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進行了大量的、及時的、深入的報導與義正詞嚴、入木三分的批判,成為「二戰」史上最光彩奪目的新聞篇章。而日本的盟國─納粹德國與法西斯義大利的新聞傳媒秉承當局的意旨,刻意封鎖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卻遭到了從德國僑民到德國外交官的抵制與駁斥。歷史的真相完全不同於日本右翼人士的描述。顛仆不破的事實給了日本右翼人士一個響亮的耳光!
幾年來,我有關本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有多篇先後在《光明日報》、《社會科學戰線》、《民國檔案》、《史學月刊》、《抗日戰爭研究》、《江海學刊》、《江蘇社會科學》、《南京社會科學》、《南京師大學報》、《南京大屠殺史研究》、《長白學刊》以及臺灣《傳記文學》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其中有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本《中國現代史》等轉載,獲得學術界與有關方面的重視與好評。在此基礎上,我完成了這本學術專著,對戰時西方美、英、德等國的新聞傳媒與南京大屠殺的複雜而深刻的關係及其影響,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論述。本書可能是關於此專題的第一本學術著作。無庸諱言,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本書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或錯誤,歡迎讀者嚴肅認真、實事求是而又與人為善的批評。古人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更何況我遠非智者!我將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新事物,查閱新資料,確立新觀點,與時俱進,為不斷地將日本侵華史與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而貢獻我的微薄力量。
最後要說明的是,本書的小部分內容曾在筆者以前的某些有關著作中有所論述,但為了保持本書的獨立性與完整性,仍加以保留;其次,本書在寫作中引用了大量日本與西方的報刊、檔案、文獻資料,其中譯文都在注釋中注明了譯者姓名與中譯版本。特向各位譯者表示深深的感謝。但我在使用這些譯文時,對其中少數譯文感到不夠滿意,常設法對照原文重新翻譯或修正。因此,在本書的引用譯文中,有許多地方與原譯文略有些不同。這多在注釋中作了說明,並望原譯者見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1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