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華佛教史:佛教美術卷(簡體書)
滿額折

中華佛教史:佛教美術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1 元
定價
:NT$ 426 元
優惠價
8737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華佛教史(佛教美術卷)》分為18章,通過對漢代、兩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遼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佛像、石窟、寺院、造像、壁畫等佛教美術在中國流傳的分析記錄,揭示出中國佛教美術傳播和演進的脈絡。

前言
第一章 佛教美術在中國的開始流傳
第一節 秦漢時期有關佛教傳入的記載
第二節 佛教初傳時期的美術遺跡
第三節 西域早期的佛教美術

第二章 兩晉時期的佛像塑繪名家
第一節 兩晉佛教美術
第二節 “二戴像制”
第三節 畫家顧愷之與佛教藝術

第三章 十六國時期的佛教石窟
第一節 涼州石窟
第二節 炳靈寺石窟西秦造像
第三節 姚秦佛教與麥積山石窟
第四節 西涼與敦煌莫高窟早期遺存

第四章 北朝佛教與佛教造像
第一節 隴東南北石窟寺
第二節 須彌山石窟
第三節 炳靈寺第172窟北朝造像

第五章 北朝石窟彩塑藝術
第一節 敦煌石窟北朝造像
第二節 麥積山石窟北朝造像
第三節 高昌石窟與佛教壁畫

第六章 北朝石窟造像藝術
第一節 云岡石窟
第二節 龍門石窟與鞏縣石窟
第三節 響堂山石窟與天龍山石窟

第七章 南北朝時期的寺院造像與塑繪名家
第一節 畫家陸探微與“秀骨清像”
第二節 齊梁造像與“張家樣”
第三節 僧祜及其所造石窟
第四節 北朝時期的石造像
第五節 山東青州北齊造像與“曹家樣”
第六節 早期的金銅造像

第八章 隋唐時期的名手巨匠與佛教圖像典范
第一節 隋唐時期的佛畫名家與兩京寺觀壁畫
第二節 于闐畫家尉遲乙僧
第三節 “吳家樣”與“周家樣”
第四節 隋唐時期的雕塑家與造像樣式

第九章 隋唐佛教石窟藝術
第一節 敦煌石窟隋唐彩塑
第二節 佛教經變畫的發展
第三節 變文與變相
第四節 山東與山西等地的石窟造像
第五節 四川石窟與寺院造像

第十章 隋唐佛教寺院藝術與佛教版畫
第一節 隋唐寺院佛教造像
第二節 流散各地的石造像
第三節 隋唐金銅造像
第四節 早期佛教版畫

第十一章 吐蕃的宗教及其藝術
第一節 吐蕃時期佛教的傳播
第二節 吐蕃時期的寺院藝術
第三節 敦煌遺存的早期藏傳佛教繪畫
第四節 擦擦與唐卡

第十二章 五代時期的佛教美術
第一節 西蜀、南唐的佛教繪畫
第二節 中原佛畫名家與美術遺跡
第三節 敦煌曹氏畫院與民間畫工
第四節 鎮國寺造像與棲霞寺舍利塔

第十三章 宋代的畫家與寺院藝術
第一節 河北正定隆興寺
第二節 峨嵋山萬年寺與山西等地的佛教造像
第三節 北宋佛教畫家及佛寺壁畫

第十四章 遼、金、回鶻、西夏的宗教藝術
第一節 遼、金的佛教美術遺存
第二節 高昌回鶻的宗教美術
第三節 西夏的佛教壁畫
第四節 遼、金、西夏的佛教版畫

第十五章 兩宋的石窟與寺院藝術
第一節 佛寺造像
第二節 石窟造像
第三節 水陸法會圖的最早出現
第四節 佛教版畫的發展

第十六章 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
第一節 古格王國的佛教遺跡
第二節 扎塘寺壁畫
第三節 藏區教派的形成與寺院藝術
第四節 早期的藏傳金銅造像
第五節唐卡與擦擦的發展

第十七章 宋、元以后佛教藝術的發展
第一節 禪宗影響下的文人畫
第二節 元、明、清的寺觀雕塑與壁畫
第三節 元、明、清皇室對密教的信奉與藏傳金銅造像的發展
第四節 晚期的佛教版畫

第十八章 元、明、清水陸法會圖的發展
第一節 元代的水陸殿壁畫
第二節 明清水陸殿壁畫
第三節 明清水陸畫卷軸
結束語 中國佛教藝術的成就
附錄:中國佛教美術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中華佛教史》后記/湯一介

目次

前言
章 佛教美術在中國的開始流傳
節 秦漢時期有關佛教傳入的記載
第二節 佛教初傳時期的美術遺跡
第三節 西域早期的佛教美術
第二章 兩晉時期的佛像塑繪名家
節 兩晉佛教美術
第二節 “二戴像制”
第三節 畫家顧愷之與佛教藝術
第三章 十六國時期的佛教石窟
節 涼州石窟
第二節 炳靈寺石窟西秦造像
第三節 姚秦佛教與麥積山石窟
第四節 西涼與敦煌莫高窟早期遺存
第四章 北朝佛教與佛教造像
節 隴東南北石窟寺
第二節 須彌山石窟
第三節 炳靈寺第172窟北朝造像
第五章 北朝石窟彩塑藝術
節 敦煌石窟北朝造像
第二節 麥積山石窟北朝造像
第三節 高昌石窟與佛教壁畫
第六章 北朝石窟造像藝術
節 云岡石窟
第二節 龍門石窟與鞏縣石窟
第三節 響堂山石窟與天龍山石窟
第七章 南北朝時期的寺院造像與塑繪名家
節 畫家陸探微與“秀骨清像”
第二節 齊梁造像與“張家樣”
第三節 僧祜及其所造石窟
第四節 北朝時期的石造像
第五節 山東青州北齊造像與“曹家樣”
第六節 早期的金銅造像
第八章 隋唐時期的名手巨匠與佛教圖像典範
節 隋唐時期的佛畫名家與兩京寺觀壁畫
第二節 於闐畫家尉遲乙僧
第三節 “吳家樣”與“周家樣”
第四節 隋唐時期的雕塑家與造像樣式
第九章 隋唐佛教石窟藝術
節 敦煌石窟隋唐彩塑
第二節 佛教經變畫的發展
第三節 變文與變相
第四節 山東與山西等地的石窟造像
第五節 四川石窟與寺院造像
第十章 隋唐佛教寺院藝術與佛教版畫
節 隋唐寺院佛教造像
第二節 流散各地的石造像
第三節 隋唐金銅造像
第四節 早期佛教版畫
第十一章 吐蕃的宗教及其藝術
節 吐蕃時期佛教的傳播
第二節 吐蕃時期的寺院藝術
第三節 敦煌遺存的早期藏傳佛教繪畫
第四節 擦擦與唐卡
第十二章 五代時期的佛教美術
節 西蜀、南唐的佛教繪畫
第二節 中原佛畫名家與美術遺跡
第三節 敦煌曹氏畫院與民間畫工
第四節 鎮國寺造像與棲霞寺舍利塔
第十三章 宋代的畫家與寺院藝術
節 河北正定隆興寺
第二節 峨嵋山萬年寺與山西等地的佛教造像
第三節 北宋佛教畫家及佛寺壁畫
第十四章 遼、金、回鶻、西夏的宗教藝術
節 遼、金的佛教美術遺存
第二節 高昌回鶻的宗教美術
第三節 西夏的佛教壁畫
第四節 遼、金、西夏的佛教版畫
第十五章 兩宋的石窟與寺院藝術
節 佛寺造像
第二節 石窟造像
第三節 水陸法會圖的早出現
第四節 佛教版畫的發展
第十六章 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
節 古格王國的佛教遺跡
第二節 扎塘寺壁畫
第三節 藏區教派的形成與寺院藝術
第四節 早期的藏傳金銅造像
第五節唐卡與擦擦的發展
第十七章 宋、元以後佛教藝術的發展
節 禪宗影響下的文人畫
第二節 元、明、清的寺觀雕塑與壁畫
第三節 元、明、清皇室對密教的信奉與藏傳金銅造像的發展
第四節 晚期的佛教版畫
第十八章 元、明、清水陸法會圖的發展
節 元代的水陸殿壁畫
第二節 明清水陸殿壁畫
第三節 明清水陸畫卷軸
結束語 中國佛教藝術的成就
附錄:中國佛教美術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中華佛教史》後記

書摘/試閱

日本新田氏藏唐菩薩立像,高21.2厘米,菩薩發髻上為化佛,上身裸,下著裙,項飾環佩,左手執蓮蕾,帔帛由兩肩飄逸下垂及地,赤足立蓮臺。造像形態豐麗,氣質端嚴,具有唐代典范。隋唐金銅造像與同期的石雕、泥塑相對比,對于了解雕塑藝術的高度發展,提供了全面的視角。
隋代金銅佛形式變化較多樣,且有創新。除帶背光的單尊立、坐像以外,由于本尊兩側增加二菩薩、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等脅侍立像,出現三尊、五尊乃至七尊、九尊為一鋪的組合形式。還有在像前加供菩薩或供養人以及博山爐、護法獅子之類,更有在像后裝配菩提雙樹,并于枝葉間懸掛幡和瓔珞等物,以加強莊嚴感。另外,還有蓮座上分生華莖,上列七佛之類。群像的組織變化多樣,頗富情趣。隋開皇四年(584)董欽造阿彌陀佛金銅像(西安南郊出土,陜西西安文管會藏)。底座四足方形,座前有一對獅子。座上有欄桿,中設五像。主尊阿彌陀佛結跏趺坐于束腰蓮臺,右手施無畏印,左手與愿印。上身較長,薄衣貼體,鏤空火焰形頭光。蓮座旁左觀音,右勢至,均戴寶冠,有頭光,瓔珞嚴身,寶繒和天衣飄動。菩薩前側立二力士,裸上身,佩胸飾腕釧,斜掛瓔珞,長裙赤足,有頭光,形象威嚴。整組造像結構復雜,布局嚴謹,極為精美。傳出土河北趙縣的隋開皇十三年(593)阿彌陀金銅像(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臺座方形,下層前有香爐,旁二獅子,兩角各一力士。臺座上,主尊阿彌陀佛右手說法印,左手與愿印,結跏趺坐于高蓮臺上,有頭光。佛像前左右分立觀音、勢至菩薩,均帶頭光,立于蓮臺。菩薩后是二弟子。弟子后面又有二緣覺,左側戴尖頂帽、右側戴三面冠,皆合掌而立,以聲聞和緣覺代替菩薩為左右脅侍,配置二緣覺的做法屬新的創意。佛像上為菩提花樹。上海市博物館藏隋金銅佛群像,四腳長方形底座上,為一佛二菩薩二供養人、二獅子。中間蓮座左右各有一插孔,原有二弟子。主尊結跏趺坐于束腰形仰覆蓮座,波狀發,袈裟右袒,手作說法印。透雕頭光,外緣火焰紋,內層卷草紋,間飾七化佛。菩薩面佛而立,左尊持珠,右尊拈花,皆高寶冠,寶繒垂落,透雕圓形頭光。菩薩面相豐腴,低眉垂首,神態靜穆閑適。供養人形體較小,女供養人帔帛恭立,一手捧物;男供養人合掌當胸,表情謙恭。獅子張口吐舌,作踞蹲狀。群像造型精巧,雕飾精麗。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