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鄧小平和世界風雲人物
滿額折

鄧小平和世界風雲人物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533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美國總統布希:「我只是以一位朋友,一位真的Lao peng you(老朋友)來寫信給你。」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我和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的會談是友好的,我們承認有分歧,但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大於分歧。」
蘇共第一書記赫魯雪夫:「我要與鄧小平親自談,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不過,我不會怕他的。」

鄧小平,人們稱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的一生和許多世界風雲人物有過非同一般的交往。這些人中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對手,有的是他的朋友後來變成他的對手,還有的先是他的對手後來成為朋友。在這些世界風雲人物中,不僅有國家的政治首腦人物,如總統、首相,還有外交官員、著名企業家、著名記者等。他們如何交手過招?又如何攜手互助?
作者丁曉平為中國子民,對於國家領導人的崇敬,溢於字裡行間,並將政治高層的罕見內幕、與國家領袖等人物的唇槍舌劍,以生動刻畫人物形象的文筆,交錯展現出不容錯過的鄧小平外交風雲。

作者簡介

丁曉平,1971年6月出生,安徽懷寧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十年來,一直致力探索文學、歷史學術的跨界和跨文體寫作。著述400餘萬字。
主要著作:歷史文學《五四運動:歷史的現場和真相》《毛澤東的親情世界》《毛澤東的鄉情世界》《鄧小平和世界風雲人物》《中共中央第一支筆:胡喬木傳》《王明中毒事件調查:毛澤東和王明的恩恩怨怨》《感動中國:與毛澤東接觸的國際抗日友人》《記者之王:愛德格.斯諾在中國》《張萬年傳》(下冊),學術著作《解謎毛澤東自傳》,詩集《寫在浪上》,長篇小說《愛著》,長詩《汶川九歌》,報告文學《大路朝東》和文藝評論《五問中國文學的環保問題》,及20集電視文學劇本《紅星照耀中國》等。主編校訂作品:《毛澤東自傳》、連環畫《少年毛澤東》和開國領袖印象叢書(《毛澤東印象》《周恩來印象》《鄧小平印象》)等。

目次

鄧小平時代的中國智慧——《鄧小平和世界風雲人物》台灣版序言
中美關係的「領航人」——鄧小平和卡特
中國人不忘老朋友——鄧小平和尼克森
美國總統說「他贏得了美國人民的心」——鄧小平和布希
戴「油印博士」帽的職業革命家和美國博士的握手——鄧小平和季辛吉
鄧小平迷住了「三邊主義」的創始人——鄧小平和布里辛斯基
英國的「鐵娘子」碰到了中國的「鋼鐵公司」——鄧小平和柴契爾夫人
交鋒與較量——鄧小平和赫魯雪夫
我們要積極向前看——鄧小平和日本天皇
親密的戰友加同志——鄧小平和金日成
最早與鄧小平打交道的美國人——鄧小平和卡爾遜
一個美國石油大亨與東方小個子的握手——鄧小平和哈默
「考 試」——鄧小平和法拉奇
一對一 面對面——鄧小平和華勒斯

書摘/試閱

一提起美國總統尼克森這個名字,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有人把中美關係比作一艘在大河裏航行的輪船,從1972年2月尼克森訪問中國開始,到1979年1月鄧小平訪問美國結束,中美關係真正地從“解凍”到“起航”,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尼克森和毛澤東、周恩來就是中美關係的“解凍”人和奠基者。

*中國人不忘老朋友。讓尼克森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鄧小平會主動邀請要與他見面。他終於在離開白宮5年後第一次回到白宮。

1979年1月29日,美國總統卡特和夫人在華盛頓舉行了盛大國宴,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鄧小平和夫人。參加國宴貴賓共有140人,其中包括24名中國官員、6名美國政府內閣成員、14名參議員和11位美國知名企業家。其中還有兩個人物是鄧小平向卡特總統特別提出要求而邀請的,所以就特別引人注目。他們就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和前國務卿季辛吉。
鄧小平和尼克森在華盛頓見面了。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
眾所周知,這個時候,中美關係的“解凍”者毛澤東、周恩來已經逝世,尼克森卻因為“水門事件”被迫辭去總統職務而在美國備受“冷落”。
中國人不忘老朋友。讓尼克森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鄧小平會主動邀請要與他見面,他終於有機會再次回到白宮。要知道,這是他自從1974年離開白宮後,5年來第一次回到白宮。據說,尼克森是在一片美國式的噓聲中走進白宮的宴會大廳的。
卡特總統在他的回憶錄《保持信心》一書中,是這樣描述鄧小平和尼克森的第一次見面的:“果然不出所料,尼克森在白宮的出現震驚了華盛頓的新聞界。尼克森總統雖然並不認識中國的現任領導鄧小平,但在短時間的招待會上,他卻同他們津津樂道他以前的中國之行。從他們私下的言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始終是中國人的一位受敬重的朋友,他們並沒有把尼克森‘水門事件’的指控看得很重。”
當美麗動聽的《美麗的阿美利加》音樂在宴會大廳裏奏響時,表情一直十分鎮靜的尼克森卻突然顯得十分激動,他在宴會桌旁愉悅地對鄧小平說:“你知道嗎?他們演奏的是同一支樂曲,就是我訪問中國時聽到的那支曲子。”顯然,他很高興與鄧小平談起他第一次打開中美關係之門的訪問。
鄧小平告訴尼克森:“你來的時候,我還遠在長江的南邊,在一個叫南昌的省城郊區的農機廠做工,得知毛主席請你來訪問,我是很高興的。”
7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11時27分,尼克森是作為美國總統的身份,在中國的北京機場的跑道上,和中國總理周恩來一起聆聽美國的國歌。那是自1949年之後23年來,《美麗的阿美利加》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地上奏響。如今他作為一個普通的美國公民,在美國的總統府和中國的另一位副總理再次聽到這支樂曲,一樣的旋律,兩樣的心情——中國人民沒有忘記他。
眾所周知,尼克森是以一個頑固反共的政客身份起家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是他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一貫本色。他成名於整肅美國國務院中無辜的較有進步思想的官員阿爾傑•希斯。包括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記者愛德格•斯諾、毛澤東最喜歡的美國外交官約翰•謝偉思等都受到過他的排擠和迫害。不論在臺上或台下,尼克森始終是為美國統治集團效力的一名重量級角鬥士。1946年,尼克森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初登政治舞臺。後來在艾森豪擔任美國總統時,尼克森當上了副總統。以後幾經榮辱興衰,終於在1969年登上總統寶座,成為美國的第37任總統(1969—1975),並於1972年贏得連任,是國際政治舞臺上最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之一。正當他權極位尊而躊躇滿志的時候,因捲入“水門事件”的醜聞,為避免遭國會彈劾,翌年他被迫辭職。
作為共和黨的領導人,尼克森入主白宮後,感到蘇聯已經成為美國的一個“非常強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競爭者”,“在同蘇聯對話時,也可能需要在中國問題上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尼克森深知沒有中國,“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能的”。他希望與中國對話。於是他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和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帶話給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和周恩來。而此時,中蘇關係已經嚴重惡化,中美關係仍處於敵對狀態。中國同樣需要美國來扼制蘇聯。毛澤東和周恩來就曾於1970年的國慶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會見著名記者斯諾夫婦,以此傳達改善中美關係的資訊。而在這年年初,中斷了兩年多的中美大使級會談在駐華沙的中國大使館內恢復談判;8月美國宣佈取消在國外的美國石油公司給過往的中國船隻加油的禁令;到了9月,總統尼克森對美國《時代》週刊發表談話說:“如果說在我去世之前有什麼事情要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3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