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建築從無到有:從委託到落成,看國際建築團隊如何發揮創意力、溝通力、執行力,成功打造理想建築典範
滿額折

建築從無到有:從委託到落成,看國際建築團隊如何發揮創意力、溝通力、執行力,成功打造理想建築典範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350 元
優惠價
9012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建築,不僅是將平面圖紙化為立體空間,
重點更在於有機動態的「過程」!
透過國際頂尖建築團隊橫跨歐、亞、美、非的公私建案,
800多幅草稿、模型、平面到施工照等精美彩圖,
全面透視建築從無到有、從委託到落成的完整歷程!

建築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當平面圖紙化為立體空間的那一瞬間,更在於有機動態的「過程」:適應自然環境的過程、建材物理性與設計結構調整的過程、人為參與和協調的過程、當地社會使用與觀感回饋的過程……
本書作者企圖從另個角度切入,帶領讀者從一個建案的委託開始,一路從設計發想看到竣工落成。你會看到建築師如何與客戶溝通、如何順應建案的自然環境、如何與當地工班協調、如何控制預算並善用建材,以及如何解決設計圖與實際施工的落差等。
書中收錄各類建案,譬如以色列的設計博物館、西班牙的普洛托斯酒莊、阿布達比被F1賽道環繞的亞斯碼頭酒店、南非的摩西.馬布海達體育場、美國加州的社會住宅、倫敦的私人宅邸……,藉由不同類型建築的打造過程,讓你看到建築更豐富多元的面向。
除了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更透過多張首次公開的獨家圖片,包括設計草圖、模擬模型、基地平面圖、施工照片等,全面透視國際頂尖建築團隊的構思、創新與合作過程。全書實用與啟發兼具,對一般讀者與建築專業人士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本書特色】
◆不同於一般建築書從設計觀點看建築的切入點,而是著重在「建」、「築」的過程。
◆完整呈現一座建築落成的所有流程:從評估、發想、草圖、提案、初步設計、溝通協調、現場勘驗、最後提案、預算、招標、實際施工、竣工到最後的小規模調整。
◆800多幅彩圖,從草圖、模型、平面圖到施工照,看到建築孕育過程的精彩樣貌。
◆建案橫跨歐、美、亞、非四大洲,展現建築於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的設計風情。
◆收錄的建案包括博物館、體育場、癌症照護中心、商業飯店、設計工作室、社會住宅到私人宅邸,全方位剖析建築從無到有的過程。
◆大師與新銳建築師作品並陳,能讀到不同世代建築的設計意念。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珍妮佛.哈德森 Jennifer Hudson
作家、編輯與研究者,長期關注當代建築與設計的發展,曾任《國際設計年鑑》總編輯長達15年。著有多本相關著作,現為自由工作者,作品散見於《Frame》、《Canadian Interiors》等雜誌。

譯者簡介 
林俊宏
林俊宏,台師大翻譯所碩士。喜愛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人類大歷史》、《建築為何重要》、《如果房子會說話》、《大數據》系列、《英語的祕密家譜》等書。現就讀於台師大翻譯所博士班。

名人/編輯推薦

李天鐸(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李彥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呂良正(台大土木系系主任)、何承育(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邱英浩(台北大學城市發展學系系主任暨市政管理學院院長)、邱浩修(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施植明(台科大建築系所教授)、郭旭原(大尺建築設計主持建築師)、張景堯(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曾旭正(台南藝大建築藝術所教授/台南市副市長)、黃瑞茂(淡大建築系系主任)、鄭泰昇(成大建築系系主任)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名家讚譽】

◆建築從來就不只是一項單純的抽象思想活動,而應是以思想為依靠進而面對真實的行動能力。本書將建築的創作透過生動的文字描述以及圖面、模型、材料細節、施工照片等詳實紀錄,展現建築由抽象思考到具象實踐,從無到有的創造歷程。讓我們能一窺建築誕生過程的艱辛與奧妙,值得令人咀嚼再三,進而反思自我。──李天鐸(李天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本書生動描繪建築案例孕育過程,構想、設計、施工三部曲,從來不是一氣呵成,而是業主、建築師、施工團隊無數次的討論與修改。──呂良正(台大土木系系主任)

◆《建築從無到有》是一本同時適合建築專業者及對建築有興趣大眾閱讀的讀本,內容包括不同尺度及類型之建築案例,解說更是從建築師與業者之溝通過程、建築概念到施工細節等,內容詳盡,圖文並茂,具有相當之啟發性及參考價值。作者藉由案例帶領讀者飛了一圈地球,除建築專業外,也展現出文化差異及地方自明性,我個人認為這是本值得閱讀的建築書。──邱英浩(台北大學城市發展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暨市政管理學院院長)

◆《建築從無到有》透露了建築中最引人入勝的設計過程,從概念的發想到與客戶的溝通及討論;乃至建築細部的發展與完成,本書有著豐富且多樣的呈現。──郭旭原(大尺建築設計主持建築師)

◆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築的設計思考已經從造形生成,擴大到建築的構築與營建生產等工作。關於建築的生產實務,這是一本關於「設計管理」的重要參考書籍。──黃瑞茂(淡大建築系系主任)

目次

8 威爾普路宅邸 -2012建築工作室,荷蘭恩斯赫德,2009
16 楊忠禮豪宅 -喬因–曼庫事務所,馬來西亞吉隆坡,2008
26 亞斯碼頭酒店 -漸近線事務所:拉希德+庫蒂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2009
34 西北會所 -鮑姆施拉格–埃伯勒事務所,奧地利富斯亞赫,2008
42 海洋館 -貝尼奇建築師事務所,德國斯特拉爾松,2008
50 Etrium -本瑟姆–克魯威爾建築師事務所,德國科隆,2008
60 新博物館 -大衛.奇普菲爾德建築師事務所與朱利安.哈瑞波,德國柏林博物館島,2009
72 查安酒店 -杜安格特.鵬拿建設有限公司,泰國七岩,2009
80 史威恩巷85號 -艾德里奇.史默林建築事務所,英國倫敦,2008
90 摩西.馬布海達體育場 -馮格康、瑪格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伊布奧拉.勒圖設計團隊,南非德班,2009
98 雷恩地區傳統文化博物館 -幾內普丹,法國雷恩,2009
106 鴿舍工作室 -哈沃斯.湯普金斯建築事務所,英國薩福克郡史内普麥芽發酵廠藝術園區,2009
114 2010上海世博會英國館 -赫德維克工作室,中國上海,2010
122 火炬松屋 -基蘭–廷伯萊克事務所,美國切薩皮克灣,2006
130 韋納聯棟透天厝 -LOT-EK,美國紐約市,2008
138 萊里達劇院暨會議中心 -麥肯諾事務所,西班牙萊里達,2010
148 里瓦斯.巴西亞馬德里新青年中心 -Mi5建築事務所,西班牙馬德里,2009
158 馬蓬古布韋國家公園解說中心 -彼得.瑞奇建築師事務所&拉梅奇和歐森杜夫,南非林波波省馬蓬古布韋國家公園,2010
168 第五街Step Up -皮尤+斯卡帕建築師事務所,美國加州聖塔莫尼卡,2009
176 普洛托斯酒莊 -羅傑斯.斯特克.哈伯+合夥人事務所,西班牙瓦拉多利德佩尼亞菲耶爾鎮,2008
186 麥姬倫敦癌症關顧中心 -羅傑斯.斯特克.哈伯合夥人事務所,英國倫敦,2008
194 霍隆設計博物館 -朗恩.阿拉德聯合設計事務所,以色列霍隆,2010
204 長屋工作室 -桑德斯建築事務所,加拿大紐芬蘭福戈島,2011
214 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 -坂茂建築設計&德加斯蒂恩和古姆齊德珍,法國梅斯,2010
224 磚織之屋 -甘恩建築師工作室,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2008

6 前言
232 索引
237 建案資料
240 圖版出處

書摘/試閱

【摘文1】

前言

偉大的建築,必然以『不可測』開始,通過設計時的『可測』,最後再回歸『不可測』。
──路易.康

談建築的書一般分成三類:講歷史、談理論,或者最常見的──對已完工的建築加以分析評論。然而本書所挑選的這些建案,是想強調建案成立的「過程」,從概念發想,到設計、發展、建造的各個階段,乃至最後的成果。
若要呈現這個進程,最直接的方法顯然就是請教這些建築師,而本書的做法正是直接訪問主持建築師,很多時候也會跟當地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對談。至於建案的選擇,則是希望能夠呈現各種建築師背景和建築類型。我選擇的建築師處於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有些是聲譽卓著、廣受讚揚的建築大師,除了實務工作,也同時從事教學,將專業理論化;有些雖然知名度較低,但作品水準無庸置疑。書中內容十分國際化,專業規模大小兼具,因此這些案例可說是呈現出建築環境的方方面面。每項案例都會先提出概述,再搭配豐富的圖片與圖說,協助讀者理解各個案例完成背後的整套方法,包括:專案團隊的合作方式,可能是共同合作或是上下指導;設計須知(brief)的取得和發展方式;給客戶的簡報(有的建築師只會秀出一款設計,有時候會同時秀出幾款設計以供討論);如何透過草圖、實際模型及電腦輔助設計發展概念(電腦輔助設計的使用至今仍莫衷一是,有的建築師用在設計過程,有的人覺得這只是製圖和簡報的工具,也有少數人覺得用電腦模擬圖根本是種詐欺行為);細部設計;請照建築師(architect of record)、顧問、專家和承建商的合作方式及意見;最後也列出在基地花的時間。
一般提到建築的設計過程,往往會簡化成「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或其他國際專業機構提出的幾個作業階段。各國詳情可能不同,但基本上都採用「準備、設計、建造、使用」的流程,其中包括:

˙評估:確認客戶要求,以及任何可能影響設計的限制。
˙策略性設計須知:製作設計須知及各種所需綱要,並檢視建案可能需要的各領域顧問及聘僱人員。
˙初次提案:提出提案大綱及草圖,確保在功能、技術及經費上可行。
˙初步設計:將策略性的設計須知進一步發展成建案設計須知,包括準備概念設計,並提交建築規畫申請和圖像。
˙最後提案:外觀和施工工法的詳細設計。到這個階段,必須注意各方面要能符合建築法規要求。
˙產品資訊:針對建案之設計、規格、施工和成本的所有相關環節作最終定案。
˙招標和相關文件:確認建案建造及招標過程所需的建商和(或)專家。
˙開始運作:將基地交給主承建商或建案經理。
˙建造到實際完成:現場作業到最終完工。
˙竣工:進行最後審查,確定與計畫書相符。
˙意見回饋:允許小規模調整,進行決算。

然而,如果以為建築師就只是照這樣的順序,按部就班把這些事做完,其實是小看了他們。雖然我們必須知道有這樣的過程,但耐人尋味之處在於(後面就會證明)這些階段會有所重疊,而且隨著建案進行,起初的目標也可能會找到不只一種解決辦法。至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會因為要試著解決而有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可能會為設計帶來新的點子;建築師常常到施工前和施工期間都還會因此而不斷改良設計。雖然從一開始,建築師心中就有個成果的大致構想,但每項建案都像是一趟旅程,只有最好奇、最具創意、思想最開放的人,才能順利解決途中的各種技術和預算問題。
建築師就像是樂隊的指揮。本書的許多案例都出自知名大師之手,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整個建案就是只靠這些人;當然,實情絕非如此。建築這件事,是內部(成立專案團隊後,如何組織並讓經營者和設計師能彼此溝通)與外部協力的共同冒險。無論建築師參與的是設計–建造合約,或是設計–建造招標合約(完成招標詳細設計以供建造使用後,便交給當地的建築師或建案經理完成),建案成功與否,就看建築師有沒有能力溝通、激勵眾人信心。
重點在於,建築師和客戶(不論是個人或代表某機構的委員會)必須要能夠互相支持、支援。有些客戶的要求已經非常具體,但有些只是模糊的概念,而建築師就必須依個人的專業經驗及美感表現,擘畫出各種可能性,呈現出客戶想要的,甚至很多時候只是客戶「有可能會想要的」結果。最理想的情況,是雙方可以熱烈互動、擦出創意的火花,但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互相熟悉、彼此信賴。最好的建案來自從一開始見面到最後交屋,都抱持著開放、溝通的合作態度。有些建案之所以出問題,常常是因為規模大、工期長,團隊成員離職而難以接續、失去連貫性,或是個人不夠投入,又或是不尊重核心概念。如果實際使用建物的並非客戶本人,建築師就得評估、想像真正使用者的需求,可能是透過觀察、參訪諮詢第三方,也可以想像自己是完工建築的使用者,以決定怎樣做才最貼近人心。
布萊恩.勞森(Bryan Lawson)在《心設計》(Design in Mind)一書中曾引述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的話:「你以為哲學已經夠難了,但我告訴你,和當個優秀建築師的難度相比,這根本沒什麼。」設計建築物是一回事,但重點是背後無比龐大的責任。建築不只是構思與建起實體結構的藝術及科學,也不只是空間、形式和氛圍的營造,又或是材料、技術、光影的創意運用及協調。我們可以把建築作品視為某個時代的文化和政治符碼,更重要的是,建築也正是我們日復一日得到庇護、吃飯、睡覺、工作、養家、娛樂、教育和熏陶的場所。成功的建築不只要實現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堅固、實用、美觀」(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的三大基本原則,也不該局限於現代主義運動的「形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教條,光是堅固、實用、美觀還不夠,還必須納入各種使用、感知、享受的需求,在心靈上刺激並影響我們生活和互動的方式。英國建築師理查.羅傑斯爵士(Sir Richard Rogers)深愛建築,而他有幾句話正可作為本文的結論:「我對建築滿懷熱情,樂不可抑,而且年紀愈大愈是深愛不已,正因為我相信,我們建築師能夠改變人類的生活品質。」


【摘文2】

鴿舍工作室
哈沃斯.湯普金斯事務所
總樓地板面積:30 m2
設計時間:2007 年3 月– 2009 年1 月
施工時間:2009 年1 月– 2009 年8 月
預算:155,000 英鎊
地點:英國.薩福克郡.史內普麥芽發酵廠藝術園區
主要用途:藝術家工作室
委託人:奧德堡音樂
基地面積:30 m2
室內面積:30 m2

顧名思義,「史內普麥芽發酵廠藝術園區」(Snape Maltings)以前就是一座麥芽發酵廠,現在則成了「奧德堡音樂」(Aldeburgh Music)的創意校園,「鴿舍工作室」
( e Dovecote Studio)是裡面最小的建築,但象徵意義不容小覷。這是進入園區後看到的第一棟建築,位於陸地和海洋的交界,原本為19世紀的磚造鴿舍,可看出這塊基地原本的產業用途,而現在則在僅存的廢墟外牆之中插入了一個耐候鋼的箱形結構。如此一來,既能緬懷過去的存在,且在重獲新生的史內普園區中,作為文化中心,成了一個帶有神祕感的物件。
由於現代科技進展,讓面積有10.9公頃、擁有不下20座建物的史內普麥芽發酵廠逐漸變得無用武之地,終遭棄置。但當地農業學者喬治.古德翰(George Gooderham)首先看到這片廠區的潛力,在1964 年以54,000英鎊購入。
到了1960年代晚期,作曲家班傑明.布里頓(Benjamin Briten)找上古德翰,租下其中一座大窯廠,舉辦奧德堡音樂節(Aldeburgh Music Festival)。後來,奧雅納聯合事務所(Arup Associates)基於保護文資的精神,將這個空間轉化為可容納750 人的音樂廳。1970 年代初期,奧德堡音樂董事會提出一項總體規畫案的委託,希望能夠納入其他棄置的建築,形成藝術園區。雖然當時就已經在角落形成一個園區,然而一直要到最近才真正開始實現最初的構想。
2005年,哈沃斯.湯普金斯事務所(Haworth Tompkins)繼成功改造倫敦著名的「皇家宮廷劇院」(Royal Court theatre)之後,也贏得史內普發酵廠的逐步更新計畫競圖。這項計畫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一處商業建築(65個住宅單位及零售空間);二是霍夫曼大樓(Homann Building),有一系列新的排演室,也可充作表演廳,還有共80個座位的傑伍德窯演奏廳(Jerwood Kiln Studio);和整個建案的核心、也是唯一的新建築:布里頓演奏廳(Bri¬en Studio),共有350個活動式觀眾座椅。鴿舍工作室則名列最新一批即將完工的國家二級保護建築。
奧德堡音樂的設計須知相當開放,要求的是可靈活使用的空間,不論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都能使用;最重要的,是價格必須低一些。哈沃斯.湯普金斯事務所並不打算復原鴿舍,認為既缺乏原始建物的確實史料,也不符合整個園區其他部分採用的設計原則。這座麥芽發酵廠園區的重要性,其實正在於過去200年間的使用方式及歷史。
從重生計畫的一開始,建築師經過與地方當局和「英格蘭遺產委員會」(English Heritage)的對話,就決心維護這個基地的獨特性,也就是這個廢棄的狀態,以及工業建築和溼地景觀之間的微妙平衡。原始的環境脈絡都盡量予以保留或是回收利用。很多外觀都維持原樣,而且各種材料(磚塊、木橫梁、木板、桁架、門和石板等)也盡量回收再利用,一方面滿足極具挑戰性的預算額度,另一方面也讓基地延續過去歷史,並盡量減少該建案的能耗。此外,不論是隨著時間而新蓋的附加結構,或是各個窯和穀倉因為海風侵蝕造成的痕跡,也一併予以保留。作為該項目的合夥建築師,帕迪.狄隆(Paddy Dillon)表示:「這些建築就像是各種變化的抄本,經過一次次的改變,彷彿讓建築裡遊蕩著鬼魅,給這個地方帶來一種非常強烈而獨特的感覺。」哈沃斯.湯普金斯事務所的一大重點,就是要讓這些柔軟而古色古香的建築與當代城市建築語言形成對比,但又不能太過刺目。為此,建築師選擇的建材(有模板痕的混凝土、未上漆的鋼材)既看得出現代風格,同時也和基地一樣有工業風及豐富的質感。
向委託人簡報鴿舍概念時,同時運用了草圖和照片蒙太奇。評估後認為,如果直接在廢墟上再建會破壞這種浪漫的風格,因此建築師決定試著在廢墟外牆內再加入一個箱形結構。經過檢視各種不同材料,包括全面種植綠化牆,最後因為耐候鋼經過風化的樣貌是海岸常見的景象,所以選擇以此作為建材。此外,耐候鋼豐富的紅色,也能與周遭建築使用的薩福克紅磚光澤互相呼應。結構工程師和建築師密切合作詳細設計圖,設計出一個完全密封的防風雨鋼殼箱形結構。結構本身是先在異地預鑄,再用一天的時間以吊掛方式到達定位,以節省成本。這個硬殼式的金屬箱由原本的鴿舍賦予強烈的建築外形,但藉由和牆面鋼板齊平接合不出挑的屋簷設計,讓結構產生如同雕塑的風格。這棟建築完全如同船體一樣焊接為單體結構,能夠抵抗風雨,內側再裝上簡單的夾板襯裡。原本的建築結構已經過穩定處理,但窗台則保留自然腐化的樣貌;此外,建築過程也保留植被,讓它能繼續逐步覆蓋到新結構上。
從遠處來看,這棟維多利亞式鴿舍的外觀輪廓似乎變化不大,但再靠近些,就會看到這個工作室有大膽堅毅的金屬箱樣貌,緊密接合如畫的19 世紀外殼,彷彿揚起一曲詩意的交響樂,高頌著現代化設計和古蹟養護的結合。


【摘文3】

馬蓬古布韋國家公園解說中心
彼得.瑞奇建築師事務所&拉梅奇和歐森朵夫
總樓地板面積:2,780 m2
設計時間:2007 年1 月– 2007 年8 月
施工時間:2007 年10 月– 2010 年8 月
預算:14,000,000 南非幣
地點:南非.林波波省.馬蓬古布韋國家公園
主要用途:世界遺產解說中心
委託人:南非國家公園
基地面積:2 公頃
室內面積:1,650 m2

約翰尼斯堡建築師彼得.瑞奇(Peter Rich)是美國建築師協會(AIA)榮譽院士,也是當代非洲建築一大推手。當代非洲建築講究先深入了解非洲原住民傳統建築,再將傳統與現代融合。AIA 院士愛德華.艾倫(Edward Allen)曾寫道:「他的作品令我大感驚歎,如此具有創見、大方吸納當地及區域的種種影響,完全不走時尚風格,非常非常優秀。我從他的作品看到了豐富的感性,那是個接受學術訓練的建築師運用強大的想像力和技巧,為南非貧困人口創造出極具吸引力的社區設施。整個建築品質令人折服,而他能在腦中結合種種本土主題、形式和建材的靈活度也讓人欽佩不已。我告訴自己,這位既是建築師中的建築師,也是民眾的建築師。」
在馬蓬古布韋國家公園(Mapungubwe National Park)位於波札那共和國(Botswana)和辛巴威的邊界,曾有劇烈地質變動,形成當地著名的深谷和平頂山(頂部平坦、山邊有垂直峭壁)景觀。而現在作為非洲前殖民時期輝煌文化象徵的金犀牛雕像,也是在其中一個這樣的岩石露頭發現的。馬蓬古布韋山具有重大考古意義,也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經墓地考掘發現,該區在9到12世紀曾有文明社會存在,並與埃及、波斯、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目前仍然有他們的後裔,部落長老也會前往馬蓬古布韋祭奠祖先、向聖地朝聖。
而本案的解說中心,是「南非國家公園」(SANParks)舉辦全國設計競圖後的得獎作品,將會展示包括金犀牛在內的考古文物。設計須知要求設計出博物館、教育設施、
辦公總部,以及能讓部落長老在此聚會的日間訪客中心,希望以這些建築展現對本區複雜多樣歷史的當代詮釋,將這個獨特區域的故事娓娓道來。馬蓬古布韋山多年來已經飽受旅遊開發危害,因此該中心的位置也經過巧妙選擇加以保護:位於一公里遠外另一座平頂山的南坡,從山頂能看到古代考古遺跡,同時北方遠處還可見到林波波河(Limpopo)和沙希河(Shashe)的匯流。
瑞奇的競圖設計靈感來自該區景色以及自然的力量。他提出的建築物配置構圖隱藏著數學幾何圖形,而根源則是
在於傳統文達(Venda)和山甘(Shangaan)部落房屋的等邊三角形建築形式。遊客的體驗就像一場朝聖之旅,從入口開始,穿過山坡上疊起的半球體空間(反映出本地植被的形狀以及岩石地形的質感,也讓人想起南非原住民標記路線的方式),並看著平頂山在天空下的輪廓。這個概念的起源,在於山洞不只是個居住和避難的場所,也讓人想起神聖的宗教儀式。
瑞奇在腦力激盪的期間,經人介紹認識目前在英國的南非建築師伊西.班傑明(Issy Benjamin)。班傑明最新的作品是有兩個磚砌拱頂的「松頂會議中心」(Pines Calyx),位於英國多佛附近。這種結構起源於地中海,在加泰隆尼亞地區十分常見,原本在鋼筋混凝土大行其道之後已幾乎為人遺忘,但因為西班牙的高第和美國的瓜斯塔維諾公司(Guastavino Company)才又聲名大噪。靠著自然的力量,磚砌拱頂能用極簡的結構,蓋出極大的跨度。因為建築工法簡單,意味著只要使用當地建材,且工人技術水準也毋須要求太高。這樣一來,既能配合馬蓬古布韋的濟貧方案,也符合瑞奇的想法。拱頂設計將有洞穴般的效果,但同時也能輕盈優雅。因為外觀使用當地石材,可以說是土地的延伸。
班傑明介紹瑞奇認識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約翰.歐森朵夫(John Ochsendorf),以及來自劍橋大學的麥克.拉梅奇(Michael Ramage),這兩人曾研究美國磚砌拱頂的運用,例如紐約中央車站。另外,還有曾受西班牙拱
頂建造人員訓練的紐西蘭年輕人詹姆士.貝拉米(James Bellamy)。拉梅奇、歐森朵夫和瑞奇三人通力合作,依據瑞奇對解說中心的想法來設計拱頂參加競圖。同時還安排一項計畫,教導當地失業人口建造這些拱頂,以及打造拱頂所需的壓製土磚。
2009年,「馬蓬古布韋國家公園解說中心」(Mapungubwe Interpretation Centre)擊敗全球67 個國家進入決選的近300項建築設計,贏得「年度世界建築獎」(World Building of the Year)。評審團中除了主席拉斐爾.威尼奧利(Rafael Viñoly),還有許多世界知名建築師,如隈研吾、法席德.穆薩維(Farshid Moussavi)、馬提亞.索爾布魯赫(Ma¬hias Sauerbruch)。他們讚揚此建案與景觀的連結,以及採用人工建造的智慧;此外,使用當地建材以及精心處理永續問題,也受到好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2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