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走過臺灣百年歷史電廠
滿額折

走過臺灣百年歷史電廠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今日我們彈指可得的便捷生活,需要前人付出多少心力?從清代劉銘傳於臺北城點燈開始,臺灣電業悠悠走過百年歲月,歷經烽火動盪,不僅帶來了絢爛的輝煌繁華,更留下豐富的史蹟遺產與人文光輝。

 臺灣早期發電廠多以水力為主要發電方式,因此多數電廠都位在山水秀麗之處,不過卻也因為這樣鮮少為人所知。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透過兩位採訪者的主觀視野探索臺灣電業發展的歷史,同時記錄附近自然景觀、當地特色景點,以台電的專業為背景,發掘其中的人文風采和文化底蘊。由非電能專業者(旅遊者)的角度出發,讓一般讀者能夠貼近看似冷僻、遙遠能源議題,藉此引起更多讀者對電業的興趣。

 書中所載的電廠都有一定的歷史,有從日據時期一路運轉至今的、有日據時期未竣工的、有日據時期便開始規畫的。而一座電廠的誕生不但要投入鉅額的資金和時間,動工前的勘測、評估,以及後續的建造過程也都必須投入大量人力,同時得冒極大的風險。因此在享受便利能源之餘,不妨透過文字,回顧那走過動亂的時代、經歷史洪流的淘洗仍然屹立不搖、撐起臺灣電業的百年電廠一起追憶那個「電基」初定的年代!

作者簡介

總策畫 陳學聖
 第九屆立法委員,曾任中國時報記者、臺北市議員、第四、五、八屆立法委員、桃園縣文化局長,長期關注文化、教育議題。曾修訂文化資產保護法、博物館法、電影法、水下資產保護法等,亦對於環境保護不遺餘力,並同時關注動物保育議題,嶄露對於臺灣土地上文化歷史保存與自然環境永續發展的關懷。

採訪‧撰稿
孟邑儒
 1996年生,2014年入學臺大政治系公共行政組。高中便對公共事務產生興趣,相信許多議題背後都存在被主流意見忽略的重要價值,正如在政治風波中被埋沒的台電貢獻。比起熱血投入社運支持特定立場,認為更重要的是觀察不同面向、傾聽各種聲音。大學在維持成績水平的前提下擔任立委、議員助理,也從事國際志工在泰北服務,希望除了腦袋知識外也能獲取實務經驗。

廖偉鈞
 1995年生,2013年入臺大政治系公共行政組,雙主修歷史系、輔修中文系。平時除了經常在國樂社及書法社轉悠外,還嗜讀孟子及易經,同時是重度哆啦迷。在睡覺和美食外,對於媒體改革議題、當代中國民主問題及中西文化差異問題也都有濃厚的興趣。2015年任陳學聖委員助理,與邑儒一起跑遍全臺灣,記錄下百年老電廠的點點滴滴。

令人著迷的老電廠
總策畫 陳學聖

約十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中,來到美濃的竹仔門發電廠,立即被那兩具一次大戰前就來到這裡的龐然巨型、充滿後現代感意象的發電機深深吸引。
想,除了時間距離的美感,仰視著發電機,看著層次結構分明的線條,你幾乎無法僅將其冰冷當作是部機器,伴隨著隆隆聲響,彷彿它是有溫度、有巨大能量,它根本就是有生命的藝術品傑作。
這印象一直深烙腦海,以後又曾陸續到過小粗坑、烏來等發電廠,一次次的參訪、一次次加深的呼喚,有股力量促使著我,應該把臺灣百年歷史老電廠的偉大和大家分享。但公務實在太忙,又無法放下作書的念頭,這時我臺大政治系兩位學弟,偉鈞和邑儒適時出現了,我們有共同的熱情、共同的夢想,我們以協力方式,踏上了這段老電廠歷史之旅。
他們的寫作方式,乍看似有些鬆散,但這就是我請他們用類似手機直播的概念,用他們平鋪直率的筆,寫下他們眼睛當下的景物和感覺,有如我們和偉鈞、邑儒一起置身在每個老電廠的歷史場域和氛圍。
尤其老電廠除了迷人、龐大的發電機,充滿時間廊道的建築物本身……對於當地區域而言,電廠就彷若一具強大的心臟,在藉助大自然山川巧妙的偕同下、孕育撐起人類產業的夢想。
電廠就是一部地方誌,值得慢慢的欣賞與發掘。而對於每一位、代代隱身在電廠,堅守崗位、盡忠職守的電力人,請不要吝惜您的掌聲,他們合該被尊敬,是被感謝的!


與自然共生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 朱文成

在一次偶然的會面中,與立法院陳學聖委員聊到他對於老電廠的文史極有興趣,最後竟然邀我為其新書寫推薦短文。我很榮幸被邀請,於是,認真地用了三個晚上的時間,閱讀了陳委員特別找來兩位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的廖偉鈞及孟邑儒同學在擔任國會助理期間,以兩個月的時間,走訪及撰寫全臺二次世界大戰過後仍倖存或待建設老電廠的這本書。
廖偉鈞及孟邑儒這兩位政治系的同學,以遊記的形式作成記錄,是一本讀起來輕鬆、令人愉快,卻充滿臺灣電業歷史軌跡與人文關懷的書。另我驚喜的,尤其是為具有歷史刻痕的電廠留下文字紀錄,在目前臺灣仍缺乏相關書籍的情況下,這本書的出版更顯得難得與珍貴。
這趟旅程從飽受地震、風災摧殘卻仍屹立不搖的大甲溪流域的電廠挺進,帶領大家看到第一座結合生態、與自然共存的大甲溪生態電廠,湖水隨著陽光照射而有湖水藍與Tiffany 綠的顏色交替變幻的鉅工電廠銃櫃壩,全國唯一列為國定古蹟的最美電廠建築竹門電廠,帶動地方農業發展的蘭陽電廠,以及臺灣現存最古老、具巴洛克建築特色的小粗坑百年電廠。兩位年輕人以他們熱情、感性又不失幽默的筆觸,深刻描繪了這些值得記載的歷史電廠及建物,與電廠緊密連結,有趣地在文章中展現,可領略臺灣電業歷史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縱橫交織的美感。
「電力可以與自然共生」是台電人心中不變的堅持。七十年來,台電在供應電力的同時,一直秉持尊重自然、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戮力幫臺灣保有最原始的美麗風貌。未來的台電,除將秉持前輩們篳路藍縷的精神外,也將朝著保存電業發展史料的目標邁進,讓民眾在享有便利電力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這些歷經歲月淬鍊的電廠之美。

目次

令人著迷的老電廠 陳學聖
與自然共生 朱文成
前言
旅程的前奏曲 孟邑儒、廖偉鈞
山水鍾萃/大甲溪發電廠
前世今生/北部火力發電廠
碧濤晚照/高屏發電廠
玉界瓊田/濁水溪系統
菊島蒼波/澎湖火力發電廠
平蕪野塘/蘭陽發電廠
林泉千疊/東部發電廠
小徑青簷/東興發電廠
暮雲朱閣/桂山發電廠
後記 社會的人,台電的史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碧濤晚照
——高屏發電廠
高屏發電廠位於荖濃溪流域,是高雄地區唯一的水力發電廠,由兩座日據時期建造的水力發電廠「竹門發電廠」和「六龜發電廠」於民國六十七年合併統稱。六龜發電廠日據時期稱為土壩灣發電所,而竹門發電廠在兩電廠中比較有名,日據時期名為竹仔門發電所,在民國九十八年停止運轉前,是持續運轉百年的最古老發電廠,被列為國定古蹟。高屏發電廠位於高雄市美濃區一處偏僻地帶,附近基本上沒什麼店家,經過的公車也不多,但環境相當清幽,附近也有許多田地,這樣的鄉村地方在臺灣也越來越少了。
高屏發電廠總裝置容量約七.一七(MW),年發電量約二.○三七億度。竹門機組有四部裝置容量為一.九五(MW)的橫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但已停機作為展示品,運轉中的為一部裝置容量為二.六七(MW)的橫軸卡布蘭式水輪發電機。六龜機組原有四部裝置容量為二.八八(MW)的豎軸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但也已更新,運轉中的為兩部總裝置容量為四.五(MW)的橫軸法蘭西式水輪發電機。運轉中的基本上都是新機組,裝置容量也明顯比較大。

南下
參訪完位於基隆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舊北火)後,下一個行程我們直接開往高雄的高屏發電廠。行程第一站我們先到中部的大甲溪發電廠,第二站又回到北部的北火,第三站再到南部的高屏發電廠,呈現南北兩邊跑的情形,也是因為蘇迪勒颱風打亂了我們的行程。雖然並非按照北中南東的順序,而是按照參訪順序寫成此書,可能會造成讀者對於地點的混亂,不過也是因為這樣被打亂的行程順序,在每一個地點我們所感受到的差異性也相當強烈。希望透過我們行程的真實描寫,能讓讀者體會此行我們的心情,或許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依循我們的路線來一趟台電歷史電廠之旅,看看有無不同的體會。
首先我們坐高鐵到高雄左營,然後再搭公車先到旗山,再到美濃,通勤時間便占了半天。到旗山時因為等前往美濃的公車還有些時間,因此我們就到附近走走。相較於高鐵站附近,旗山比較沒那麼熱鬧,但相對的也比較安靜。走著走著我們看到舊旗山火車站,現在裡頭在賣香蕉冰及其他和香蕉有關的產品(旗山香蕉非常有名),不過最讓我們感到新奇的是香蕉股票。香蕉股票雖然比起實際股票,紀念品性質成分較高,但也讓來到該處的觀光客感到相當有意思。最後我們各買了一支香蕉雪糕,在那樣的炎炎夏日中大啖雪糕實為一大享受,特別是香蕉口味,頗有熱帶氣息。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在舊旗山火車站那樣古色古香的環境多坐一會兒,順便再吃幾支冰,然而我們還有任務在身。
前往美濃的公車差不多要發車了,我們便回到公車站。在公車上我們和一位老太太聊了起來,聊聊美濃這個地方、聊聊我們要去的高屏發電廠,也聊聊當地特色粄條和油紙傘。老太太人非常親切,我們也體會到當地濃厚的人情味,在臺北我們也經常搭公車、捷運,但實在不容易跟車上的人聊起來。到旗山時我們本來還覺得跟左營比起來鄉下許多,但到達美濃後突然覺得旗山其實還好(之後到達發電廠又覺得美濃公車站附近其實好多了)。我們先在附近吃傳說中的美濃粄條,之後便在便利商店等來接我們的發電廠人員,但好幾次我們看到台電公務車從眼前駛過,我們似乎不斷錯過彼此。好不容易我們與高屏發電廠的大哥會合,大哥便載我們到電廠去參觀。對於這次參訪的超級古老歷史電廠,行前我們也抱著很大的期待,不過隨著我們深入的了解,發現了許多竹門電廠作為國定古蹟發電廠的辛酸。

六龜電廠
到達發電廠區後,第一天的首要目的我們先參觀六龜發電廠,六龜發電廠原名為土灣發電所,最早是於日據時期的一九一一年開始興建,一九九二年進行更新工程後更名。六龜發電廠引荖濃溪水發電,取水口處由日本人所建的土壩引水至發電廠,但如今土壩已被沖毀。現在六龜發電廠是一座遙控廠,由竹仔門發電廠旁的行政中心遙控。
我們先來到其廠房參觀,廠房外面有一顆叫做「龜王眼」的巨石,據說當地有六顆這樣的大石頭,居民認為是由龜王的眼睛變成的,這也是當地地名「六龜」的由來。就好像鶯歌的山上有一顆外形似鳥的巨石,傳說中是鄭成功所擊敗的為非作歹的巨鳥變成的,因此當地地名為鶯歌一樣。小時候坐火車經過鶯歌時,我總會把臉貼在窗戶邊看鶯歌巨石,想像在牠還是一隻巨鳥時有多巨大、多凶猛,而如今又看到所謂龜王眼,我又不禁去想像如果這真是一隻巨龜的眼睛,這隻巨龜到底有多龐大。沒想到六龜的其中一龜如今被收納在六龜電廠裡,不知道電廠會不會因為有了龜王眼的保佑,發電更加順利?
進入廠房後看到一個挑高的大空間,底下設置兩部橫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不過這是更新後的發電機,原來的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已經被拆除了。進門的旁邊就是控制室,裡面依然擺著一排的控制盤,看起來相當具專業感,不過卻少了些歷史感。
六龜發電廠大致上都已經更新過了,雖然沒有看到古董有些可惜,但看到又新又先進的設備也相當讓人開心,畢竟某方面來說,這仍是技術進步的象徵。出了廠房後,我們也不例外地去看看廠房後方的壓力鋼管,以及壓力鋼管上端的發電廠前池。每次到水力發電廠後方由下往上看斜坡上的前池設施,座落於附著幾根壓力鋼管的高聳陡峭水泥坡上,總覺得很像一座要塞,然而若這座要塞被攻陷了,沒有人會得到任何好處,因此由衷希望這座要塞要堅不可摧啊。
六龜發電廠是透過荖濃溪較上游處溪邊的新進水口,挖隧道引入較下游溪邊的舊進水口,再挖隧道引到發電廠的前池,而我們接著就是要去參觀新、舊進水口。我們的路線都是沿著荖濃溪行進,我們也注意到,由於颱風剛走,溪水還是相當混濁,除此之外沿著荖濃溪還可以看到歷年來颱風帶來的破壞的痕跡。大哥在紙上畫了個簡單的地圖,向我們說明水是透過哪些設施,並且怎麼樣引進發電廠。一開始還是難以理解,然而實際跑過各種設施後,整個系統就在腦袋中建構出來。
我們先到比較上游的新進水口,新進水口雖然有個「新」字,但也只是相較於舊進水口而言新,其實「新」進水口也是日據時期建造的。新進水口上方的值班室看起來很像一座小碉堡,表面只是斑駁的水泥結構。外牆插著許多發電設施象徵的礙子,除此之外還有銃眼,這大概是我在金門以外第二個看到有銃眼的建築結構,是用來架槍抵禦入侵者的,可見年代果然相當久遠。除此之外,牆內擺放控制設備的小屋旁有一棵百年芒果樹,上面爬滿的藤蔓,這棵樹也讓整座小屋看起來更具隱蔽性。儘管小屋外觀有許多碉堡的特徵,這裡終究不是碉堡,裡面還是放著許多能用的設備及控制盤。其實站在裡面,想像自己是一座古堡的堡主還頗有感覺的。


菊島蒼波
——澎湖火力發電廠
登陸
結束濁水溪系統的行程後,下一個目的地可說是本計畫中最特別的地方—澎湖。澎湖目前營運中的發電廠是尖山火力發電廠,為舊澎湖火力發電廠廢除後取而代之的新廠,總裝置容量約一四○(MW),年發電量約三.四九億度,也是台電公司裝置容量最大的柴油機發電廠。尖山發電廠雖然是一座很新的火力發電廠,但離島電業是有必要特別著墨的。不同於本島,澎湖發電廠有自己的獨立電網。
澎湖發電廠建廠於民國二年(大正二年),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機組在戰爭期間遭盟軍炸毀。光復後,雖然也曾幾度擴充機組,然而民生用電逐年提高,部分老舊機組也無法再供應節節上漲的電力需求,民國七十七年後發電開始供不應求。依台電電源開發計畫,本來早已規畫新電廠,然而在新電廠預定地點遭到當地居民嚴重抗議,因此計畫遲遲無法進行。除了居民抗議外,建廠環評也需要好一段時間,在用電量又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台電只好另外租地購進小型的發電機暫時應附增加的用電需求。最後台電決定在澎湖尖山村闢建尖山發電廠,當新電廠供電穩定後,民國九十二年正式將澎湖火力發電廠報廢,全部業務移至尖山。
隨著觀光業的發展,冷氣空調設備及電器設備大量裝設,加上海水淡化系統的大量耗能,澎湖用電量激增,然而台電並未因為用電需求增加而帶來盈餘,反而大量增加虧損。光是澎湖地區發電,每年就淨虧損二十億。然而離島電業是不能停的,若是因為虧損而不做,則整座島將不再有電,因此台電也只能不計成本地做。台電由於是國營公司,因此無論多荒山野嶺,只要人煙可至,電必至,某些時候,在極為偏僻而無發電效益的地區,台電縱使沒有利潤,也必須支援。

舊澎湖火力電廠
前往澎湖的當天我們各自從北部、中部,分海、空兩路進發澎湖。抵達之後,便聯絡廠方,廠方於是派人開車到馬公機場接送到尖山發電廠,尖山發電廠是目前澎湖唯一營運中的火力發電廠。到尖山發電廠後我立刻去向廠長打聲招呼,廠長人非常好地招待尖山發電廠製的尖電冰棒,並且詢問在等待的時間要不要去附近看看。但由於還沒有駕照,只好向一位同仁借了腳踏車,不過當我騎出發電廠區大門時,看到的只有一條馬路和一片荒涼,旁邊草地還有一頭牛,實在不知道這樣騎著腳踏車能夠去哪裡,於是回過頭僅在廠區內繞繞。
到了約莫中午時分,人員到齊後,由副廠長大哥帶我們跑當天的行程。副廠長也是一位很親切的長輩,在車上我們也聊了不少和澎湖有關,以及發電廠任職生涯的故事。雖然位於離島,但台電給我們的親切感還是一樣的。
正式的參訪行程,我們首先要參觀的是舊澎湖火力發電廠的遺址,舊澎火位於馬公市,發電廠若是由門外往內看,倒還滿像一座尚在營運中的發電廠,然而進入參觀會發現它已成廢墟。門口的警衛室掛著的一面警告牌,在威權時代發電廠內有很多行為是禁止的,包括各種記錄行為,然而其中「禁止狩獵」更是引人遐思,原來這裡會有人來狩獵嗎?狩獵哪種動物呢?
進入廠區後,副廠長就為我們就各個建築物或設施做介紹與說明。我們在廠區隨意走走,廠區非常大,多數建築外觀也還相當完好,只是裡頭空蕩蕩,更不用說有我們以外的人在裡面,使我們不禁感到一種張愛玲式的「華麗的蒼涼」,想當初這裡也曾充滿員工,以及發電機運作的噪音吧。
接著我們進入從前的發電機廠房,這裡給人感覺更是無比荒涼,廣大遼闊的空間內什麼都沒有。除了蚊子的嗡嗡聲,就算在大白天,整座電廠都還是靜謐得出奇。原來這裡擺著十部發電機組,從發電廠提供的老照片來看非常「充實」,然而機組全都撤走後留下無比寬廣的空間,地面上還留著基座的孔洞,牆壁天花板的油漆也都剝落了。不只是發電機,像控制室等機器設備也都搬走了,只能看到原本擺放位置的痕跡。不過儘管如此,這座建築物似乎沒有要拆掉或整修再利用的意圖,其實想想真的有些可惜。在廠中到處走走到處看看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小物件,譬如牆上掛著「看一看,想一想,第三者看一看後再操作」的標語,還有布告欄上面貼著電廠的系統圖。另外我們還看到牆上貼著一張標語,寫著「責任要分工,任務須落實;目標Y2K,安全跨越它。」Y2K應是指西元兩千年,這個標語指的應該是要安全度過千禧蟲危機,可以說是比較「近代」的東西了(雖然也是十幾年前了)。
主要的廠房旁有著許多小房間,其中有些小房間看起來很特別,地下有個洞,前面有扇窗,看起來一定是有什麼特殊的作用。聽副廠長的解說才知道火力發電機的引擎需要空氣流通,而空氣需要先過濾出沙塵,因此挖個地下道到另一個有窗戶的小房間抽氣,窗戶上再加裝過濾器。聽副廠長說明後突然覺得很新奇,原來這間小房間是當作抽風機來用,真的是臺很大的抽風機。不過有一次颱風,地下道進水,水從抽氣的地下道被灌進引擎,整臺機組就報廢了,果然天災造成的損害在建設時是很難完全預想到的。
之後我們來到建築物的外部,從外面看廠房就像一座廢棄的工廠。在空地上我們看到許多大圓痕跡,是以前儲油槽擺放的位置,有些儲油槽旁邊還有防溢堤,防止油槽裡的油漏出來。從地上大圓痕跡的直徑來判斷,儲油槽相當龐大。
當我們繼續在廠區內探索時,漸漸有種「廢墟尋寶」的樂趣。根據這段時間參訪的經驗,火力發電廠比起水力發電廠的不同在於水力發電廠的設施都很分散,譬如辦公大樓(控制中心)、宿舍、發電廠,還有其他像是前池、水閘門、水壩(水庫或調整池)等等都在不同的地方,然而火力發電廠則是規畫一個廠區,然後所有設施都在裡面。應該是因為相較於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比較不需要和周圍的環境配合(不用仰賴河川發電),然而我們去過的火力發電廠實在不多,也許其他火力發電廠的規畫並非如此。
首先我們經過一間小房間,叫做海泵室,海泵室是引進海水的源頭,海水要用來冷卻淡水,而冷卻的淡水則是要直接用來冷卻機組。不只是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和核能發電廠也都是需要水的。整個廠區有不少像這樣的小房間,從外觀看都看不出用途,還會以為是休息室或儲藏室。海泵室這間小房子也是,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抽海水的小房間,知道後突然覺得好偉大。
繼續走著,我們經過以前的備勤宿舍,這棟宿舍樓不高,感覺房間也不會很多。從正面看,宿舍建築可以剖成兩半,每一樓左右各一排房間,從外面看每一間的空間似乎滿大的,還有陽臺,跟學校宿舍比起來應該大很多。另外備勤宿舍旁邊還有小型的柴油機房,重油發電機興起後柴油發電機就報廢了,雖然重油雜質較柴油為多,需要其他設備過濾,但整體的成本還是比柴油便宜。只是柴油機房不知道位於備勤宿舍旁會不會製造噪音,就算會,應該也只有白天大家在工作時才會有聲響吧。
從備勤宿舍接著再往旁邊走,我們看到一座游泳池,「哇!員工福利真好。」我們如是想著。結果才知道那座游泳池同時也當作消防池,而消防池旁邊就是幫浦室。突然覺得台電頗會利用資源的,不過也不知道員工平時是不是真的會去游泳,從電廠提供的舊照片來看,游泳池還挺高級的。在台電裡,很多設備的設立都是為了廠房或機器,而人在其中,剛好分沾到了這些恰巧得來的好處。
我們走著也看到了以前的員工福利社,通常福利社應該是最容易聚集人的地方,但如今卻空空如也。旁邊的停車場還有幾輛腳踏車和機車的殘骸,看起來真的很像廢墟(雖然應該真的就是廢墟)。不過看到停車場的腳踏車和機車殘骸覺得有些可惜,可能是當時的人覺得帶走很麻煩,用到的機會也很少,於是遺留在該處的吧。不過如果再維修、保養一下,應該還是可以繼續使用,臺大也是經常會在校園收集被遺棄的腳踏車,修一修還可以當二手車賣,賣得非常好。
再往廠區裡面走,我們經過廢棄物儲存場,廢棄物儲存場也已經被樹枝、樹葉淹沒,小牆殘缺。由於發電廠的廢棄物具有汙染性,必須集中處理,因此廢棄物儲存場也是相當重要的。這間廢棄物儲存場看起來很像以前學校的戶外掃具儲藏室,雖然說是廢棄物儲存場,但似乎也不是個經過會令人作嘔的地方。
之後我們又到另一棟建築物內部看看,是以前的倉庫及修理工廠。修理工廠天花板上面有吊孔,可以用來吊大型機械(在發電廠中看到天花板有洞似乎都不意外,通常也都是配合吊具使用而開的)。有些修理工廠是特殊工具室,負責修理特定機械。現在修理工廠已經變成幾隻流浪夠的住所了,當我們進去時一群流浪狗從二樓跑下來,差點把我們給嚇死。不過忖想,既然已成廢墟,電廠成為流浪狗遮風避雨的新家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或許,這也是某種「生態電廠」吧,為這片寂寞之地帶來一點生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