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臺灣軍民抗擊日本侵略
滿額折

臺灣軍民抗擊日本侵略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00 元
優惠價
9018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丘逢甲
在抗擊日本侵略的鬥爭中,我們看到了臺灣人民的堅強不屈、決不妥協的身影。不管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不管是軍人還是工人農民,不管是青年男子還是婦女兒童,全民抗戰,人人保臺,寧願人人戰死而失臺,也絕不拱手而讓臺。從丘逢甲到徐驤,再到劉永福再到後來的抗日三猛,不論是詩人、書生、商賈、鄉紳還是草莽英雄,他們的身上留下了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東西,那就是他們的愛國精神。

作者簡介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臺灣人民面對日本侵略,一次又一次地奮起反抗,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用簡陋的武器與日軍作戰,譜寫了一曲悲壯的鬥爭之歌。
歷史是一面鏡子,能夠照出現實的真相。臺灣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著崇高的愛國精神。臺灣人民這種不畏強敵、敢於抗爭的品格也正映照出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

目次

引言 …III
一、保衛臺灣 …001
二、“黑旗軍”的戰鬥 …024
三、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053
四、終有重光日 …090
後記 …099
延伸閱讀 …100
臺灣抗日大事記 …124

書摘/試閱

一、保衛台灣
近代台灣經過荷蘭殖民者的長期掠奪,社會生產力十分低下,經濟落後。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制定了對台灣開發的措施:一、逐夷,生產自救;二、建立郡縣政權,整頓吏治;三、寓兵於農,合理安排墾殖;四、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五、開展海外貿易,加強對外商業文化交流。經過鄭成功的開發,台灣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都有了很大發展。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接替鄭成功,也對台灣的發展發揮了作用。鄭經後來將政務交由長子鄭克臧處理。鄭克臧聰明能幹,做事井井有條,從來沒有過失,也很受鄭經的寵愛和信任。鄭經病逝後,馮錫範毒死鄭克臧,立11歲的傀儡鄭克塽為延平王,馮錫範驕橫跋扈,貪贓枉法,大失人心。借助這一機會,1664年施琅建議出兵台灣,清政府派他率兵收復金門、廈門等地,預備“進攻澎湖,直搗台灣”,稱為“四海歸一,邊民無患”。1683年6月施琅收復台灣,台灣重歸祖國懷抱。
鄭成功
在1883年的中法戰爭爆發前,台灣只是作為一個道歸福建省管轄,稱為台灣道。中法戰爭爆發後,台灣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儲備資源,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突出。清政府也感到必須加強對台灣的管轄,如果台灣一旦失守,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就會門戶洞開,受到嚴重威脅。1885年10月,醇親王等人提出了“台灣要區宜有大員駐紮”的觀點。清政府準備將台灣單獨設省,不再歸福建直接管轄,台灣巡撫事宜由閩浙總督兼管,並命劉銘傳為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是在中法戰爭中力戰保台的著名將領,湘軍出身,軍事能力突出,他也是曾國藩和李鴻章十分欣賞的將領。戰爭結束後,由於劉銘傳的功勞和對台灣的熟悉,清政府命令他駐守台灣。在台灣期間,劉銘傳派人勘察走訪,了解風土人情,他認為只有這樣纔能更好治理台灣。1887年11月,他上奏朝廷,提出了重新劃分台灣行政區劃的方案。皇帝看後大喜,立刻同意了他的方案。劉銘傳方案的主要內容是:第一,在台中的彰化地區設立省城;第二,增設台東直隸州;第三,將基隆、澎湖、埔里社等地設置為廳,加強海防;第四,台灣官吏的設置要與大陸相同;第五,原有的各個機構,多的裁撤,少的增加。這樣一來,台灣政區由二府三廳八縣擴大為一州(台東直隸州)、三府(台灣、台南、台北)、四廳(埔里社、澎湖、基隆、花蓮港)、十一縣(台灣、彰化、雲林、苗栗、安平、鳳山、嘉義、恒春、淡水、新竹、宜蘭)。劉銘傳就任首任巡撫後,興辦教育、加強團練、團結當地少數民族、修造鐵路、開辦郵電事業、開發經濟等,多管齊下改變台灣的落後面貌、加速台灣的開發建設。可以說劉銘傳對台灣的開發功不可沒。
從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政府設立台灣行省,台灣已經從一個荒蠻的小島發展為一個比較富裕的地區,至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台灣每年賦稅收入已經達到三百多萬兩。
19世紀後半葉,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日本的國力增強,慾望也越來越貪婪。在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已經制定了侵略計劃,這就是“大陸政策”。其中第一步就是攻占台灣(日本對台灣早已垂涎三尺),第二是吞併北韓以威脅中國,第三是進軍滿蒙,第四是滅亡中國,第五是征服亞洲,進而稱霸世界。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日本向中國挑起戰爭,打敗了這個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割占土地掠奪資源,傾銷商品,從而實現它以戰養戰的目的。
與日本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此時的中國在清政府的統治下日趨沒落,已經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巨額的戰爭賠款,使廣大百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社會矛盾重重,苛捐雜稅繁多。從19世紀60年代,一些開明的地主和官僚士大夫開始向西方學習。提出了“自強”和“求富”的口號,主持建立了很多軍事和民用工業,同時組建了中國近代化的海軍,使清朝統治出現了所謂“同光中興”的局面。但是這只不過是回光返照罷了,中國國力衰微而日本逐漸強大,日本對中國的野心也日益上升,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後,中國代表李鴻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去日本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規定: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島、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此外,在《馬關條約》中規定,台灣島上的居民有兩年的過渡期可以自由選擇國籍。在兩年內未離開台灣者,則自動取得日本籍。這是對中國主權的一次嚴重損害。《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全島、澎湖全島之各海口,並各府廳縣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屬公物件”,全部交給日本。於是,中國各族人民長期開發和建設的台灣及澎湖就這樣被割讓給日本,台灣和澎湖列島的人民成為日本的奴隸,為期長達半個世紀。
甲午戰爭爆發不久,福建水師楊岐珍與抗法名將、南澳總兵劉永福被調來幫辦台灣軍務,後來清政府又命令台灣布政使唐景崧與劉永福協助巡撫邵友濂辦理防務。劉永福擴大自己的部隊規模,建成了在後來抗擊日本侵略軍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黑旗軍”。台灣巡撫邵友濂害怕日本進攻台灣,借機調往內地,原台灣布政使唐景崧升任巡撫。唐景崧剛愎自用,嫉賢妒能,猜忌心強,使劉永福不得不去守備台南。這使得日本入侵台灣有了可乘之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8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