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教科書裡沒有的近代史(全新修訂版)
滿額折

教科書裡沒有的近代史(全新修訂版)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代史」宣告了「舊中國」的完結與「新中國」的誕生,但這之間的區隔該從何談起呢?
一八三九年,鴉片戰爭的第一聲炮響,揭開了東方古老大國新時代!
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都為之震撼,而那震動下的裂痕也撕裂了守舊的傳統,
開啟了風雲變色的歷史新章!

「史」是紀錄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簿,也是連接現在的橋梁。而「近代史」是古老東方與現代西方的碰撞歷程,其過程傷痕累累,已數不清是多少鮮血與生命所鑿刻下來的軌跡。

當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邁進,而時代下的掌權者卻沉湎於安逸與傳統,那麼革新便是無法避免也無可阻擋的潮流,但時間的巨流要將人們帶往何處,卻是當下無人能知的難題。當一道門開啟,便注定了一道門的關閉,現在就瞧瞧這扇守舊之門是如何被關上!

作者簡介

董佳

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當代中國史研究。先後在《抗日戰爭研究》、《民國研究》、《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社會科學戰線》、《社會科學研究》、《高校理論戰線》、《中國文物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一項,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基金項目一項,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六項,另有多項科研成果獲獎。

前言
對於歷史的特性,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羅家倫曾將之概括為「連續性」和「交互性」。僅就歷史的連續性而論,羅氏告誡我們,近代並不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不能將其與過去的一切相分離。掩卷思之,我認為此話甚有道理。仔細思考現代中國的形成、發展與進步,又何嘗能與近代中國的歷史完全撇清呢?例如,我們今天習慣上稱之為「新社會」,國家被喚為「新中國」。既然有「新」字之說,則必然有「舊」字與之相對應,而「舊社會」、「舊中國」亦不能不攝入世人之眼簾。道理很簡單,「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瞭解「舊社會」、「舊中國」的危難與黑暗,亦自然不能理解「新社會」、「新中國」的孕育及產生。
那麼,這個被現代中國人視作是「舊中國」的歷史又從何談起呢?鴉片戰爭應當是一個起點。從鴉片戰爭開始,古老的中國開始和外部世界發生聯繫,隨著彼此交往的一天天增加,那些國門洞開後一股腦兒湧進的泰西文明日漸對長期封閉的這個東方古老國度產生了諸多深刻影響。這所造成的後果,不單是軍事、經濟和所謂一切的物質文明的更迭,而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系統的大換血。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文明基礎,都受到了劇烈的震動和變更。老實講,我們今天沒有哪件事是獨立於世界的,要研究現當代中國,非瞭解國際情勢不可。而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狀況的老根兒恐怕還得從1840年鴉片戰爭的那聲炮響算起。
不過,那些試圖對歷史進行發掘的有心人大多都會發現,事實上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的近代史,想要真正撩開她的面紗,對她進行深入瞭解卻並不容易。近代以來,或由於當事人的刻意布局,或由於史料文獻的破殘消匿,或由於意識形態的局限,以及民族主義的思想束縛,常常有一些隱藏在表像背後的歷史真實被主觀人為地遮蔽起來,時間一長自然「弄假成真」,以至於現在不少戲說惑眾的偽史大行其道,一些篡改歷史、不負責任的胡說公開傳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凡此種種,每一個從事史學研究的學界同仁身上都有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因為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
是故,本書的寫作目標就是對準這些史學亂象進行「正本清源」,對一些大家有所瞭解卻又尚不深透的歷史原委予以完整、真實地呈現。特別是對一些幾乎已成定論、又廣為世人所知的錯誤認識進行「撥亂反正」,基於史實重新提出新認識,從而豐富大家對歷史複雜性、曲折性的認知。譬如,書中對蒙冤百年的葉名琛、駐朝監國時的青年袁世凱、決斷收復新疆的慈禧等諸多重要人物的歷史評價問題,均力圖通過讓史實「說話」的方式,對他們做出客觀、準確、真實的再評價。
另一方面,如若從文明衝突的角度分析,這七十年風雲變幻的歷史又可以解讀為一部中外異質文明從衝突、對抗,到相知、融合的文化交流史。古老且變化緩慢的文明在遇到另一種現代和更有生氣的文明後步步退卻,中國的先進知識份子在追尋救國圖強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一種在新世界格局中重新檢視中國地位的新觀點。而這些在當時有些「超前」的觀點,又不可避免地與固守傳統的國家政權和普羅大眾之間產生矛盾和摩擦。簡言之,中國的近代史就是兩齣大戲:一齣是向外擴張的西方海洋文明和固守傳統的中國大陸文化之間的文化對抗,另一齣則是第一齣的衍生物,表現為辛亥革命前中國內部的劇烈社會分化與思想激蕩。故而本書也試圖通過對太平天國運動、蒲安臣出洋、天津教案的來龍去脈、蘇報案、廢科舉、廢淩遲、張謇下海等一些歷史事實的描述能喚起讀者對中國傳統社會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迅速轉變的反思。
回顧自己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始覺自己從接受專業的史學訓練算起彈指一揮間已走過十二個春夏秋冬。十二年看似漫長,如今感覺卻是如白駒過隙,倏然而已。回顧這麼多年來的點點滴滴,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體會到了科研探索的艱辛,也品嘗到了收穫的喜悅。在專業上,體驗了由「技法」到「思想」的轉變,在人生意義的感悟上,也經歷了一次痛並快樂的修煉。在對歷史進行解讀的問題上,我個人以為,品讀歷史既可以是嚴肅的,也可以是生動的。很多朋友喜歡歷史,尤其樂於在閒暇之時對歷史人物事件品頭論足。一些民間故事由於其輕鬆、活潑、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敘事風格而深受人們喜愛。一時間,「戲說」取代「正說」,塑造了人們心中對於某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印象。因此,本書在創作中也盡可能地做到貼近現實、貼近生活,通過對一些歷史事件的起因、緣由、過程和結局的描述,採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生動形象的語言、豐富深刻的思想來達到寓教於史的目的。應該說這也是我本人寫作上的一個嘗試和努力,希望能夠達到深入又能淺出、嚴謹而不顯拘謹、通俗而不失高雅的境界。
隨著這部書稿寫作結束,自己雖有如釋重負之感,但又恐有不當而貽笑大方。所幸從寫作伊始,大眾讀物編輯室的馬燕和劉樹林編輯就對本書傾注了大量心血,提供了諸多寶貴意見,感謝她們對我的信任。書稿完成後,馬老師和劉老師又對文字進行了極為細緻的審閱和校訂工作。她們工作中的一絲不苟、嚴肅認真,令我極為欽佩。應該講,這部書稿能按時完成,實與二位編輯的悉心幫助密不可分。由於工作繁忙、水準有限,本書一定有不足之處,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應歸咎於我本人,同時也希望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改正。

目次

出版緣起
前言
【人物過往】
「海上蘇武」的百年冤案
「忠王」李秀成的忠與不忠
天國才子:石達開
帝國最後的武士:僧格林沁
青年袁世凱曾因愛國而「抗日援朝」
大清美籍外交使臣:蒲安臣
康有為的幸福流亡生活
被冤死的軍機大臣趙舒翹
大太監李蓮英其人其事
奇女子賽金花傳奇
【紀事焦點】
圓明園共遭幾次劫難?
太平天國的財寶到底藏在哪裡?
總理衙門四十年
一場流言引發的天津教案
慈禧拍板收復新疆
潛伏中國:甲午戰前的日本對華間諜戰
「蘇報案」是怎麼一回事?
千年科舉的終結
清末三帝為什麼絕嗣?
「苦命皇帝」光緒的死因真相
庚子退款的來龍去脈
清末改革因何失敗?
外蒙古是如何從中國獨立出去的?
【歲月留痕】
慈禧太后為何被稱為「老佛爺」?
讓人大開眼界的慈禧養生術
曾國藩為何不敢反清稱帝?
真實的《投名狀》:晚清四大奇案之「刺馬案」
酷刑「凌遲」的廢除
封疆大吏為何寓廟而居?
不差錢的大清為何屢打敗仗?
「學而優則商」:史上唯一的「狀元下海」始末
晚清報紙一覽
近代中國對外賠款知多少?

書摘/試閱

讓人大開眼界的慈禧養生術
說起慈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個「垂簾聽政」冷酷無情的陰謀家。可大家別忘了,慈禧也是個女人。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是女人,又有哪個不愛美呢?這裡,我們就曬一曬「慈禧老佛爺」的養生術,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
慈禧太后(1835-1908),滿族,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安徽徽甯池太廣道道員惠征之女,名杏貞,小名杏兒、蘭兒。咸豐2年(1852)入宮,封懿貴人。咸豐6年(1856),進懿貴妃。同治皇帝即位後,封「慈禧皇太后」。俗稱「西太后」、「那拉太后」或「老佛爺」,死後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慈禧太后生前曾兩次垂簾聽政,是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而她當政的那段日子,也是清王朝有史以來內憂外患最嚴重的一個時期。在慈禧掌權的四十八年中,她既享盡了世間榮華富貴,也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然而,與大清的大多數男性統治者相比,慈禧不但健康地一直活到七十四歲,而且在古稀之年仍神思敏捷、肌膚如玉、青絲不落,風韻不減。後來,「和碩格格」裕德齡曾在她所著的《禦香縹緲錄》中記載,慈禧到年老時,肌膚仍然如同妙齡少女般白嫩光滑。美國的女畫家卡爾,1904年也曾與慈禧朝夕相處九個月,為慈禧畫像。後來卡爾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慈禧寫照記》一書,她對慈禧的外貌是這樣描述的:
我看眼前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極美麗極和善的婦人,猜度其年齡,至多不過四十歲(其實慈禧已年近七旬)……,慈禧太后身體各部分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與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髮,和諧地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
慈禧以古稀之年,還能保持這般精神健碩、容貌嬌美,證明「老佛爺」在養生方面,的確有異於常人的獨門秘笈。
飲食之道
慈禧太后非常重視飲食養生。當年為慈禧備膳的壽膳房廚役、太監有一百多人,僅傳膳太監就有二十多人。每次膳都按皇太后的份例上菜,其原料大多為山珍海味、新鮮蔬菜。每餐葷素搭配,營養合理,例如冬季多食羊肉、鹿肉等熱性食品,夏季多食野生的茯苓、山菜和蘑菇。主食以五穀雜糧為主,比如做粥用的米就有京米、紫米、薏米、粳米、老米、小米等十幾種。進膳所用的餐具也多為金銀玉翠器及細瓷盤碗,而且一年四季的使用也頗為講究:冬天多用金銀暖鍋和銀質暖盤、暖碗,夏天則使用水晶、瑪瑙、細瓷盤碗。為了保證每道菜的安全,盤子上都有銀質的試毒牌。慈禧使用的筷子為象牙質地鑲金頭,湯匙則金銀、細瓷質地的都有。

慈禧每天吃兩頓正餐,另有兩頓「小吃」,還有各類糕點、水果、糖食和乾果等零食。每頓正餐和小吃都分主菜、小菜,另加火鍋、湯、粥、細點等。為了增進食欲,禦膳房還設有「看桌」。桌子上擺著各式各樣、色香味美的美食。正餐一般要上幾十種不同的菜肴美食,「小吃」至少也要十幾種。這麼多的菜,慈禧除了靠近身邊的幾種,遠些的菜一般都很少動。慈禧若想吃較遠的某一種,就吩咐侍膳的太監端到近前,不過這種情況一般很少。基本上她每餐吃過的菜最多不過三五個,其他十之八九還是完完整整的。剩下的或當即扔掉,或由女官、宮女、太監等依次取食。
慈禧每天的菜譜,都是由內務府大臣劃定的,每月集成一冊。所以,在清宮檔案裡留下了大量的膳單和《膳底檔》等資料。下面就是一份慈禧太后的生日功能表:
火鍋二品:豬肉絲炒菠菜、野味酸菜;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什錦雞絲;中碗菜四品: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溜海參;碟菜六品: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蔔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茭白、肉絲炒雞蛋。
在這十六個菜裡面,除燕窩外,其餘都是民間常見的雞鴨肉,但其製作工藝非常精緻,菜名讀起來也是「萬年如意」,取吉祥高壽之意。而小菜則以素食為主,主要為鮮香爽口的家常菜,如蘿蔔、茭白、雞蛋、菠菜甚至酸野菜。這些菜不光色香味俱全,而且品種豐富,營養均衡。只是作為一個人享用的菜肴,實在有點太奢侈,太浪費了。
遇到節日,比如重陽節,禦膳房還要做菊花、棗泥、八寶等各種花糕上供,還有各式餑餑。據說,在過節的這天,慈禧還要到頤和園排雲殿吃一種專用木炭和松枝烤出來的「燒餅夾烤肉」。此外,慈禧還愛吃清燉肥鴨:先把鴨洗淨,加調味品裝入瓷罐,隔水用文火蒸三天,肉酥骨軟,香味四溢。老佛爺食欲好時,還會挑幾塊最為精美可口的鴨皮嘗嘗。不過,慈禧平日裡比較注意飲食的粗細搭配,不貪食精細美味,玉米粥、窩窩頭等粗糧也是她常吃的。
要問慈禧最愛吃的菜是哪道?結果一定讓各位大跌眼鏡,竟然是讓她每頓飯都離不了的王致和臭豆腐!怎麼樣,沒想到吧?而且這臭豆腐還必須是當天從「王致和南醬園」買來的,不臭不行,不臭吃著不過癮。除此以外,慈禧還愛吃栗子面小窩頭。據說這還與庚子國變時,慈禧西逃的一段經歷有關。1900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朝廷西逃時沒得吃,慈禧見一群逃難的人正在啃窩頭,討來一吃,竟然十分可口。回宮後便命禦膳房做窩窩頭,可怎麼做也做不出挨餓時吃的那種美味。為此,廚子們絞盡腦汁,就用栗子面加糖做出一兩一個的栗子面小窩頭。慈禧吃起來雖然還是覺得沒逃難時那麼香甜,但總算將就了,這以後禦膳中也就多了這麼一品佳點。
喝的方面,那時候清宮裡可沒有現在的可樂、咖啡,日常飲用品還保持著關外的習慣,喝奶要加茶,稱為奶茶。不過,慈禧喝的奶茶,不是由禦茶房供應,而是由儲秀宮內專門的小茶爐製作的,奶茶的濃淡全由慈禧自己定。慈禧還愛飲花茶,沖泡的工藝也特別講究。泡茶用的水是當天從玉泉山上運來的泉水,所飲的花茶不是經過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剛採摘的鮮花,摻入幹茶裡再泡入茶盅,這樣喝起來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慈禧飲茶用的器皿也是白玉做的茶杯,金茶託上放三盞白玉杯,中間是茶,兩邊是花。每次飲茶時,必須由兩名太監雙手將茶託共捧至慈禧面前,口呼:「老佛爺品茗了!」慈禧方才飲用。
人乳養生
慈禧太后有一個習慣,就是喝人乳、用人乳洗面。
古人非常懂得用人乳來養生、治病或烹製美味。如《隨息居飲食譜》一書中就說:人乳可以「補心血,充液,化氣,生肌,安神,益智,長筋骨,利機關,壯胃養脾,聰耳明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指出:人乳可治「虛損勞、虛損風語、中風不語」等病。除治病外,古人還認為人乳有美容、養生的作用。明代的李士材在《雷公炮製藥性解人部》中就說:人乳「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肝脾三經,主健四肢,榮五臟,實腠理,悅皮膚,安神魂,利關格,明眼目,久服延年」。
至於用人乳養生的療效,據《史記》和《漢書》記載:漢文帝時的丞相張蒼,有妻妾上百人,年老退休後,牙齒都掉光了,硬東西嚼不動,於是就靠吸食人乳養生,活了百餘歲才去世。沈約在《宋書.何尚之傳》中也說,當時的宰相何尚之患勞疾多年,久治不愈,後常飲婦人乳汁竟治好了。到了明代,用人乳治病的情況就更多了。李時珍曾記錄過一首當時社會上流傳的《服乳歌》,歌詞曰:「仙家酒,仙家酒,兩個壺盧盛一鬥。五行釀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咽下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餘,返老還童天地久。」到了清代,用人乳治病的風氣也更加普遍。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單獨喝人乳,而是配合別的中藥一起服用。例如,雍正皇帝就有一個保健秘方,就是由三十三味良藥配成的「龜齡集方」,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藥就是人乳。
而慈禧太后也十分喜歡人乳養生。大約從二十六歲開始,一直到七十四歲去世,除庚子年外逃西安外,慈禧在近五十年裡幾乎從來沒有間斷。據記載,從光緒七年到十五年,僅專門為慈禧選進宮內的奶口(清宮稱奶媽為奶口),最多時就達到了十一人。每天至少有三名奶口專門為慈禧提供充足的人乳,稱為敬乳。
您可別小瞧了這個為慈禧挑奶口的過程,這可是一門學問。首先,這奶口的性格要好,第二長相要好,第三身材高挑。如果誰家的孩子偏矮,那您就專找大高個奶媽喂您的孩子,肯定能長高個兒,奶水就這麼重要。當朝太后對奶口的挑選非常挑剔,不容有半點差錯。除以上所說的三個條件,當皇家的奶口還須符合下列標準:首先,要選自滿族產婦,是真正的八旗女子;其次,要選擇奶水充足的產婦,並送交敬事房查驗保證無疾無患;再次,入選的奶口,要體型良好、相貌端莊、身體乾淨;最後,奶口的年齡要在十五至二十五歲之間,特別好的可以放寬到三十歲。所以,綜合下來,最後能夠進入紫禁城給太后當奶口的,都是些美貌、豐滿的年輕女人。可是,有時候一些奶口進宮後,還是會由於念子心切,不思飲食,進而影響了奶水品質。為此,慈禧還有一套自己選擇奶口的獨特辦法:就是把候選奶婦的奶水擠出來分別放入盤中,放在太陽下曬乾。曬乾後的奶汁白淨如脂者,方可入選。例如,有京東三河人孫氏,入選之後,老佛爺食其乳「甚覺可口」,於是賜孫氏名曰「福長」,另賜其乳嬰名為「福壽」。
慈禧專用的奶口在敬乳前,都要先用香湯沐浴淨身,然後用一件大紅色套衣,罩蓋其身。紅套衣胸部留有兩個圓洞,可將乳婦雙乳露出。「敬乳」時慈禧太后側臥在床,雙目微閉。奶口則雙膝跪地,雙手捧著乳房,將乳頭送入慈禧口中吸吮。據說,老佛爺直接吮吸人乳是為了「補真元之氣」,擠出來再喝「氣就散了」。這是一位太醫向慈禧進獻的秘方,叫做「人乳養生」方。
當時,由於慈禧太后帶頭使用人乳養生,宮裡的其他後妃紛紛效法。一時間,宮裡人乳養生成風。為此,後來清宮又精選奶口四十人,並在內廷中另辟專室養護,稱為「坐秀奶口」;再選八十人住在宮中,由內府專門供應飲食,稱為「點卯奶口」(即候補奶口)。當「坐秀奶口」供奶不足時,「點卯奶口」可以隨時補缺。
藥膳養生
另外,經常食用一些精選的藥膳也是慈禧養生的一種方法。在慈禧服用的藥方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茯苓、白術、當歸、白芍、砂仁、人參和香附。這些藥物大多性味甘平、甘溫,具有補肝健脾的作用,一般都熬製成茯苓粥、砂仁粥和人參湯等藥膳,以便服用。另外,慈禧還經常服用「益壽膏」、「菊花延齡膏」、「扶元益陰膏」、「十全大補丸」、「長春益壽丹」等具有延年益壽作用的補藥。其中,慈禧最喜歡的是「菊花延齡膏」。特別是到了老年,更是天天服用。該藥的藥方只有一味菊花。菊花味甘、苦,性涼,服用後可入肺經、肝經,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寒、清肝明目的功效。此外,慈禧還經常把補藥製成膏藥外敷,以起到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功效。事實證明,慈禧太后這種內外兼補、醫食共用的保養方式不僅使她美容養顏,而且保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保健養生
慈禧太后喜歡體育健身。她每天清晨起床後,都要練習一遍八段錦。這能起到導引氣機、調暢氣血、強化臟腑、疏通經絡、調攝精神、增進身體協調性的作用。此外,聰明伶俐的慈禧還自己編排出一套強身健體的方法:每年二月驚蟄一過,即順應節令,開始遛早彎兒。早晨梳洗完畢,吃一小碗百合銀耳湯,走出寢宮,由李蓮英陪伴,崔玉貴跟隨,帶著四個侍女排成兩行遛彎兒。這時太后幾乎不說話,靜悄悄地數著腳步走,不想有任何事情打擾。一邊遛,一邊還有規律地擺首、停步、吸氣、調氣。晚膳後,太后也必繞著寢宮巡行一周。慈禧太后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參與政事,執掌政權長達四十八年之久,與她懂得強身健體之法並常年堅持鍛煉有很大關係。
此外,慈禧對個人衛生方面也很有講究。據金易、沈義羚在《宮女談往錄》中說:
老太后洗腳不僅是為了衛生,更重要的是為了保養。說深了,有點小病小災的,洗腳比吃藥還便當。儲秀宮裡把給老太后洗腳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洗腳水是極講究的。譬如:屬三伏了,天氣很熱,又潮濕,那就用杭菊花煮沸後晾溫了洗,可以讓老太后清心明目,全身涼爽,兩腋生風,保證不中暑氣;入三九了,天氣極冷,那就用木瓜湯洗,活血暖膝,使四體溫和,全身柔暖如春。當然,根據四時的變化、天氣的陰晴,隨時加減現成的方劑,這也是老太后健身的秘密。
後來一位曾伺候過慈禧洗澡的老宮女也回憶說:伺候老太后洗澡和洗腳,有四個貼身婢女。洗腳時兩個,洗澡時四個。這些婢女都知道怎樣用毛巾熱敷膝蓋,怎樣搓腳心的湧泉穴,有一套專門的技術。洗腳時,慈禧太后往椅子上一歪,嘴裡不停地與底下人說閒話,享受著洗腳宮女的搓揉,這是她最鬆散舒適的時候,宮女們也常常在這個時候能得到意料之外的賞賜。洗完腳後,如果要剪腳趾甲,還要有個「請剪子」的過程。這是因為,在宮裡有個規定,就是不許摸刀子、動剪子。如果需要用,必須先請示。所以,在剪趾甲的時候,伺候洗腳的宮女要先向負責內寢的宮女輕輕說句「請剪子」,然而侍寢的宮女再轉稟慈禧。老太后說:「用吧,還在原地方。」這時侍寢的宮女才敢拿出剪子交給洗腳的宮女。兩個洗腳的宮女,一個單腿跪下,手持著羊角燈,另一個也是單腿跪地,把老太后的腳抱在懷裡細心地剪。修剪完畢後,洗腳的宮女才能跪安退出。
除此以外,慈禧還特別重視對皮膚和頭髮的養護。每晚臨睡前,都要用專門配製的藥膜敷面,清早起來又用特製的美顏膏洗臉,梳頭前後還要用些特製的香發散,所以老佛爺年逾古稀仍然面部白皙,皺紋很少,頭髮不白、不落。為了減少臉上的皺紋,慈禧有專職的侍女,每天用玉石為她按摩。
養顏美容
作為一個女人,慈禧對美的追求孜孜不倦,非常注重打扮。用她自己的話就是:「一個女人沒有心腸打扮自己,那她還活個什麼勁兒」。所以一般情況下,慈禧每天都要在鏡子前花上好長時間打扮。而在寢宮裡,她最心愛的東西也是梳粧檯上的養顏用品和盛有珠寶首飾的提匣。慈禧常用的養顏美容品主要有:宮粉、胭脂、漚子方、玉容散、藿香散、栗荴散等。所謂「宮粉」,主要由原產於江南的米粉、益母草粉、珍珠粉加香料製成。慈禧在化日妝時一般略施薄粉,在晚上入睡前則用大量的宮粉塗於臉部、脖子、前胸和手臂等處,使皮膚與粉融為一體,以便使皮膚變得更加白嫩細膩。「胭脂」是用新鮮的玫瑰花瓣製成的。每年五月北京的妙峰山都是一片玫瑰花的海洋。這些玫瑰花專門進貢清宮,是提煉玫瑰、做胭脂的上好材料。每到此時,清宮都會挑選一些有經驗的老太監監督製作胭脂,有時慈禧也會自己去驗看。至於「玉容散」,則是各種美容秘術中慈禧的最愛。據《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記載,慈禧中年後,有一段時間臉部肌膚粗糙發黃,還出現了大片黑斑。於是,愛美心切的慈禧便急召御醫李德昌和王永隆為她診治。結果,兩位御醫為她精心配製了由十六味中藥材合成的玉容散,經使用,她的肌膚重新煥發了光澤,並去除了黑色素沉積,恢復了原來白潤光潔的原貌。
文化養生
自古以來,民間一直流傳,練習書法者可以長壽。而歷史上的大書法家也確實有不少長壽的。比如,顏真卿享年七十六歲、柳公權八十七歲、歐陽詢八十四歲。那麼,為什麼練書法可以長壽呢?大概是由於在練字時,書寫者必須頭正,肩平,胸張,同時用力提肘懸腕。這種姿勢與氣功所要求的姿勢相似,也與太極的用力方法相通,都是柔中有剛,松中有緊。同時,寫字時也要始終保持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這樣可以改善大腦皮層的自主神經功能,進而提高大腦思維的敏捷性,減少腦部疾病發生。雖然現在我們還不知道,那時慈禧到底懂不懂書法可以養生健身的道理,但歷史上慈禧卻是一位書法繪畫的愛好者,即使在政務繁忙的時候,也會堅持練上幾筆。現在,我們在頤和園仁壽殿的左右壁上,就能看到慈禧書寫的一幅高約一丈、寬近五尺的「壽」字大立軸。應該說,通過勤練書法,慈禧收到了舒緩神經、修身養性、祛病健身的效果。
另外,這位「老佛爺」還特別愛看戲,可稱得上是一位宮廷裡的超級戲迷。在清代,宮廷戲班本來主要是由太監組成的。光緒十年(1884),為了慶祝慈禧皇太后五十歲壽辰,清廷破例挑選了一批民間演員入宮聽差,不僅在宮內演戲,還給太監們做老師,向其傳授京劇。到了光緒30年(1904)以後,慈禧開始經常請民間戲班進宮演出,特別是邀請當時社會上的戲班名角到宮廷裡演大戲。慈禧不但愛聽愛看京劇,還喜歡研究戲劇音樂,特別是沒事時還經常關上門來和太監們一起唱上一段,作為消遣。而通過唱戲,也可使慈禧平時緊張的身心得到放鬆和調整,所以這也應該是慈禧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