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僧肇全集(簡體書)
滿額折

僧肇全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18 元
定價
:NT$ 1308 元
優惠價
87113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肇論》對唐代華嚴學也有影響。賢首法藏《十二門論宗致義記》卷上云:“故肇公披閱四論,若日月之入懷,彼評云:《百論》廣破外道, 《門論》廣破小乘,《中論》具破內外,《智論》解釋大乘。文勢如此也。” 法藏據僧肇說以判四論大旨。清涼澄觀、圭峰宗密著述中對僧肇說多有引用。如澄觀《華嚴大疏》釋“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即引《物不遷論》“江河競注而不流”以證之,蓋推其所見妙契佛義。

僧肇“契神於即物”“觸事而真”的“不二”觀念,對中國禪家有深入影響。據禪宗史書《祖堂集》記載,石頭希遷因讀《涅槃無名論》“覽萬象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豁然大悟,後作《參同契》,其大旨即為會萬物為一己。僧肇“不遷”之論在後世禪師中產生強烈共鳴。《五燈會元》卷四載:“僧問趙州:如何是不遷義?師曰:一個野雀兒從東飛過西。”其後又有禪師答以“暑往寒來”,或云“落花隨流水,明月上孤岑”,或云“東生明月,西落金烏”,皆是即遷見不遷,與僧肇之論有異曲同工之妙。雍正帝在所撰《御選語錄》中推許僧肇為中土深明禪宗宗旨的*早一位禪師,並輯錄其要文。

僧肇對於中國佛教思想史的深遠影響,也可由後世多種《肇論》注疏的出現得到反映。據宋·凈源《肇論集解令模鈔》記載:“始自有唐,終於炎宋,疏鈔注解二十余家。”現存尚有十余家注疏。唐代之前,《肇論》研究主要在三論宗內進行。此後,則逐漸為華嚴以及禪宗宗匠所重視。如宋·凈源《肇論中吳集解》《令模鈔》、圓義遵式《注肇論疏》、夢庵普信《節釋肇論》、元·文才《肇論新疏》《新疏遊刃》和明·德清《肇論略注》等,其內容無不受到了華嚴和禪的影響。通過對《肇論》的注疏,僧肇思想被吸收到華嚴與禪之中,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

僧肇著作中廣泛運用了老莊玄學的語言,而又賦以新意。如《物不遷論》中引《莊子·田子方》之文:“故仲尼曰:回也見新,交臂非故。”意謂交臂之頃,已新新非故,變化密移不可執留。然而僧肇並沒有停留在這種通常的理解,而是給予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解讀。僧肇的結論是:“如此,則物不相往來,明矣。”認為孔聖之言隱微難測,言雖似動而意在顯靜,此文的深意在於顯示即生滅遷流法中可見物不相往來的不遷不變之義。由此可見,僧肇對老莊的引用,是站在佛教化立場的以佛解道。

僧肇的佛教學立足於大乘中觀哲學而又注重融攝貫通儒道思想,加以華美的文筆,因而較之外來思想更容易被後人所接受和喜愛。特別是宋明以後,隨著諸宗融合、三教一致思潮的興起,僧肇思想的重要價值被重新認識,受到重視。明末四大師之一的蕅益智旭在所撰《閱藏知津》中有云:“此土述作,唯肇公及南岳、天臺二師醇乎其醇,真不愧馬鳴、龍樹、無著、天親。”對僧肇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僧肇著作多種。現行《肇論》,乃合僧肇先後所作《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等四論,並首加總序《宗本義》一篇而成。此外,現存尚有《注維摩詰經》《金剛經注》《寶藏論》,及《維摩詰經序》《長阿含經序》《梵網經序》《四分律序》《百論序》《法華翻經後記》《鳩摩羅什法師誄》等諸經論序。散佚的有《丈六即真論》,載於劉宋·陸澄《法論目錄》。又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卷八引用了“肇法師《法華疏》”,吉藏《法華玄論》卷一也有提及,僧肇似應有《法華經疏》之撰。由於年代久遠,僧肇著作存在真偽問題,相關討論及版本源流情況見本書各篇之前的說明中。

作者簡介

僧肇,東晉末年著名佛學思想家。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 年),卒於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14 年),春秋僅三十有一。俗姓張氏,京兆(今陜西西安)人。早年家貧,以傭書繕寫為業,遂得博覽經史。志好玄微,每以莊老為心要,繼而感嘆老莊之學“猶未盡善”。後讀舊譯《維摩詰經》,歡喜頂受,披尋玩味,乃言始知所歸矣。因而出家, 學善方等,兼通三藏,弱冠之年即名震關輔。其時著名譯經大師鳩摩羅什到達姑臧,僧肇不遠千裡,前往從學。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 年), 隨羅什至長安,列席譯場,為“什門四聖”之一,被譽為解空。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匯編了現存僧肇全部作品,對原文採用現代標點、分段。為了不影響閱讀效果,避免校記過於繁雜,僅於參校本異文有參考價值可資比較或其他必要時出校。附錄中收錄了陳·惠達《肇論疏》、唐·元康《肇論疏》和明·德清《肇論略注》等三種有代表性的《肇論》注疏,希望有助於加深對《肇論》的理解。

目次

前言

維摩詰經解

說明

注維摩詰經序

佛國品解

方便品第二解

弟子品第三解

菩薩品第四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解

不思議品第六解

觀眾生品第七解

佛道品第八解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解

香積佛品第十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解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解

法供養品第十三解

囑累品第十四解

金剛經注

說明

注金剛經序/日本金龍沙門敬雄撰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姚秦釋僧肇注

肇論

說明

肇論序/陳·慧達撰

肇論

宗本義

物不遷論

不真空論第二

般若無知論第三

劉遺民書問附

答劉遺民書

涅槃無名論第四

表上秦主姚興

九折十演

寶藏論

說明

廣照空有品

離微體凈品第二

本際虛玄品第三

序、記、雜文

說明

維摩詰經序

長阿含經序

梵網經序

四分律序

百論序

法華翻經後記

鳩摩羅什法師誄並序

偈一首

附錄一:肇論疏/陳·惠達

說明

肇論疏卷上

涅槃無名論義記上

表上秦主姚興

演·開宗

折·竅體

演·位體第二

折·征出第二

演·超境第三

折·幾玄第三

演·妙存第四

折·難差第四

演·辨差第五

折·責異第五

演·會異第六

折·詰漸第六

演·明漸第七

折·幾動第七

演·動寂第八

折·窮源第八

演·通古第九

折·考得第九

演·玄得第十

不真空論

肇論疏卷中

般若無知論義私記卷中

辯體相

般若翻不翻第二

般若無知第三

釋文第四(有九問答)

隱士劉遺民書問無知論

肇法師答劉隱士書

物不遷論

附錄二:肇論疏/唐·元康

說明

肇論疏卷上

宗本義

物不遷論

不真空論

肇論疏卷中

般若無知論

隱士劉遺民書問

答劉隱士書

肇論卷下

涅槃無名論並表上秦主姚興

附錄三:肇論略注/明·德清

說明

肇論序

肇論略注卷一

宗本義

物不遷論

肇論略注卷二

不真空論第二

肇論略注卷三

般若無知論第三

肇論略注卷四

劉遺民書問附

答劉遺民書

肇論略注卷五

涅槃無名論第四(上)

肇論略注卷六

涅槃無名論第四(下)

肇論略注後跋

附錄四:僧肇傳記資料

《高僧傳》卷第六·晉長安釋僧肇傳/梁·慧皎撰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第三·東晉·僧肇法師/宋·祖琇撰

《清世宗御制三十二贊·僧肇法師傳》/清雍正撰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3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