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青少年門徒力:未來教會的增長關鍵
滿額折

青少年門徒力:未來教會的增長關鍵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未來教會最關鍵的超前部署:讓Z世代青少年成為給力門徒!
#第一手堂會訪查報告 #全在地教會經驗分享
#劃時代青少事工定義 #最務實門徒訓練SOP

大家都同意,青少年代表了希望和未來,
但青少年事工一直也是教會裡最讓人煩惱的一環。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發現,青少年工作的關鍵,在於更整全的門徒概念,
只有扎實、合乎聖經的門徒訓練,才有可能讓教會的青少年工作再升級。
本書作者莊舒華傳道融合與其所屬的青春飛翔團隊多年牧養與研發經驗,
提出「以教會為本」的青少年門訓藍圖:
⋄同步連結成人關懷與親職門訓,防堵流失;
⋄組織同工跨部服事,推動團契無間隙轉銜;
⋄裝備青少年牧者,引導青少年面對成長難關;
⋄分享各地教會小成本外展事工中的偉大創意:
⌑上學途中,原民少年在福音車上靈修、唱詩歌。
⌑教會清潔變工讀機會,發薪時刻同步關懷懇談。
⌑結伴造訪社區圖書館,借書、閱讀、分享交流。

歡迎貴教會,加入青少年門徒培訓大業!

作者簡介

莊舒華

現任南京東路禮拜堂傳道、
中華福音神學院青少研訓中心主任,
青春飛翔青少年全人成長協進會秘書長。

曾任校園團契飛颺事工組同工,在海外華人移民教會、牧養海外1.5代信徒與PK團契,回到台灣參與青春飛翔團隊,配搭中部鄉鎮教會及大型都會教會的青少年事工,目前正著手參與社區型小教會的研發;期間並在神學院任教青少年事工相關課程,曾任教的神學院包括華神,浸神、中台、台灣正道、基隆門訓、高雄聖光,以及海外培訓。在各種生活經驗與身分的轉換裡,不斷投入多元與非典型傳道的冒險旅程。

前言
在失敗中看見

為什麼要再寫一本青少年事工的書呢?我想,是因為我們需要能從教會端思考青少年工作的聲音,而不僅僅是從機構或神學端發出的呼喊。
過去在校園飛颺國中事工組服事七年多的時間裡,因為營會有好些都是與教會合作,在開設青少年輔導課程時,也接觸了一些教會輔導,站在機構端的我,有時實在不明白教會為什麼可以這麼「沒效率」、牧長怎麼可以什麼都「沒看見」、為什麼輔導來參加訓練時,想的都是有沒有教材可以提供使用。在與教會時不時的互動過程中,我的腦袋裡總是浮現許多難以明白的疑惑。
面對教會牧長對於青少年事工的無感、輔導想要改變的無力,我第一個想到的是,若要傳遞青少年工作的負擔(請注意,不是「教會」青少年工作,而是青少年工作),我需要有一個能夠站上講台的資格,不是只是事工報告,而是信息的傳講。這個「失敗中的看見」,讓我終於願意從一個平信徒同工轉向全職傳道的事奉。當我進入神學院接受裝備時,上帝再次讓我思考,神學生都是未來的牧長,他們需要有人站在神學教育現場,幫助他們看見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後來在上帝的帶領下,繼續往神學碩士、教牧博士的領域深造,成為一個在神學教育現場的工作者。

穿越不同文化地域
另一方面,預備進入神學院受造就之前,我曾經跟鼓勵我去北美正道神學院念書的林國亮牧師提起,我是對青少年工作有負擔的人,所以我希望自己不會跟台灣的青少年斷線。為此,林牧師協助我在當地的華人教會中尋找可以實習的機會,而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就成為我後來三年多在北美參與的教會,那裡有聚集台灣與中國大陸青少年的華語團契。至此,才開啟了我真正進入教會、貼近教會青少年事工的生涯。
在海外參與教會青少年牧養的那幾年,因為在現場的緣故,我終於深切體會到教會輔導的窘境,也看見了不同世代與文化處境下教會治理、牧養的衝突與無力景況。回到台灣後,我待過次都會區裡會友多為中下階層的中小型教會、也配搭過教會內只有兩個青少年的草創型教會,後來再到大台北的大型都會型教會。每個教會的同工與牧養經驗,都刺激著我思考如何在那些遭遇的困境與失敗中找到出口。
十多年前,在台灣教會青少年工作長久耕耘且頗有心得的駱玫玲傳道(下文簡稱駱姐),出版了她由教牧博士論文改寫的《牧養主的Young:青少年事工的重塑》,在她的著作裡,娓娓道來在教會青少年事工裡各樣洞悉與經驗分享。這應當是華人教會文字工作中,罕見不以聚會教材為內容的出版品。
待我也進入神學院教授青少年事工相關課程一段時間之後,某次課堂上,我在介紹課程相關教科與參考書籍時,突發感慨地對學生說,關於青少年事工的本土華人出版品實在太少,我們所擁有的都是教材而非理論,除了駱姐的書之外,我沒有再看過類似的出版品。然而,面對世代快速的變遷,縱使是引進外國的作品,若不經翻譯與轉化,仍很難被教會青少年工作者吸收與使用,實在需要有人投身其中,幫助我們有更新的思考與行動。

分享面對失敗的學習
放眼台灣境內的神學院,似乎也只有我所配搭的青春飛翔團隊(目前團隊成員還有林芳治長老與姚妙焉傳道),教導教會青少年事工的相關課程;在教導之外,我們也親身投入教會進行長期的配搭與研發。想寫點東西出版的這念頭在我心裡很久了,但始終沒有實踐。直到有次在華福會上聽到曾金發牧師的分享,上帝要他留在隱藏中二十年,我的心好像也是如此而安靜許久。
而且,每次當我有應當寫作出版的念頭時,林芳治長老就挑戰我們:「你們有做出成功的範模嗎?若沒有,憑什麼要其他人買書跟著你一起行動?」這個挑戰一直緊緊跟隨著我。直到某一天,我再次經歷了一場牧養上的失敗。那場失敗讓我產生一股恐懼與對自我的懷疑:一個在事工上如此失敗的我,如何站在講台上告訴別人怎麼做青少年事工?不要說是寫作出版了,就連站在講台上教導,都讓當時的我覺得力不能勝,而且對上帝、對人都充滿怒氣,無法躲避的失敗讓我感到挫折不已。
然而,就在那段時間,上帝再次提醒了我,現在還不是結局啊!不要把現在眼見的失敗,當成是不能改變的定局,因為上帝還在工作,終點還沒有來到。就是這樣的提醒,我找到了讓自己重新有勇氣站上講台的理由:我不是要教大家如何成功,而是分享如何面對失敗。我自嘲,一個所謂成功老練的輔導,往往是由好些牧養的失敗培養出來的。
身處神學教育現場有助於我提供不同的經驗分享。除了在華神每學期固定的開課之外,在浸神、門訓、中台、正道、聖光等神學院也曾開過課程。我們的團隊,在這些課程裡與來自不同教會實習或牧養的神學生和輔導相遇。在我們分享牧養的經驗與思考時,他們帶來了更多的共鳴與需要。不是教會的成功使我們連結,而是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牧養裡的「失敗」,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有人因此受傷退場,但有更多人期待能在失敗中找到可以突破的可能性。因為大家都不完美,而且大家成功與失敗的地方都不一樣,在那樣的經驗分享裡,我們經歷了一場「團契」,在別人的失敗中得到安慰,在別人的成功中找到可能,並知道上帝一直都在其中工作,沒有停
止。
如同前面提到的駱姐,對於好些人來說,她把新竹勝利堂的青少年牧養事工建造得有聲有色、成果斐然,理當是屬於牧會勝利組。但我始終記得她在書籍的一開頭,最先陳明的卻是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牧者。若一個事工規模有成的資深牧者都這樣分享自己,我想更多時候,失敗大概是在這個領域裡委身耕耘的人都有且常有的體會與掙扎。

以教會為本的思考
二○一九年五月,青春飛翔團隊與華神青少年研訓中心合辦了一場「造就不將就」的教會青少年事工研討會。在預備研討會之前,我們先去香港參訪研討會講員葉松茂博士所委身的教會,實際參與葉博士如何依照他的理念,進行教會中的青少年工作;也與香港G-Power 青少年事工聯盟的青年牧者一同分享教會經驗。
同時,我們也透過網路做了一個小規模的教會問卷,並實地走訪分布在全台各地、不同規模與宗派的十間教會牧長,聽他們分享開展教會青少年工作的個中甘苦與未來前景。那段時間對我來說,像上了一門非常扎實且多元的青少年事工博士班課程。可惜受限於研討會時間與主題,很多豐富的經驗未能在當時提供給教會作為參考。
二○一九年下半年,我到南部的神學院授課,面對的是一群幾乎沒有受過相關訓練的神學生。在每週上課前的午餐時間,我邀請他們以小組方式一同用餐,在當中認識他們的背景與教會實習狀況。並且,透過課程後半段的堂會事工分析,我們一起分享與思考教會可以檢視與突破的方向。那時有學生回饋說,他以前參訪教會時,從來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地方可以觀察跟思考。對我來說也是如此,那次分享中談到面對原住民教會的困境,更是讓我一再思想有什麼其他的可能性與作法嗎?
謝謝疫情,讓許多事都慢了下來,回顧這些教過的課堂、經手的報告、拜訪過的教會、接觸過的學生、事奉生涯裡曾經的跌倒,甚至是仍然在面對的掙扎,總覺得好像該再做些什麼了。
所以,寫這本書,不是要告訴大家一個成功的模範,而是想跟你們分享那些我曾失敗的地方,因為那些失敗幫助我反思:「啊!原來以教會為本的青少年工作缺少了這一塊啊!」
不想寫難以咀嚼的教科書,我想談簡單的原則、說溫暖的故事,然後跟大家講講,在青少年事工這條路上,不見得都要大卡司、大製作,有些教會在不完美的缺乏中,仍然有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本書寫作架構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我們將先面對的是教會的現況探討。如同使用地圖前,需要先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地圖才能發揮功用。教會青少年工作的發展有其歷史與地域的背景,從大環境的鳥瞰到己身教會的微觀,透過幾間教會的數據分析經驗,讓我們也一同來檢視自己教會現在的光景。
從第二章開始,我們將一步步進入教會青少年工作的現場。少子化的危機、高齡化的趨勢、現今教育環境,以及社會對教會敵視的挑戰,不
論身處都市或鄉鎮,我們都得面對教會中擴大的「斷層」。福音工作怎麼做才能帶來果效?從開頭的外展活動到銜接進入教會的策略,都需要有計畫的運作。第三章所要分享的,就是要讓教會外的福音對象不只能夠進得來,還要留得住。這個過程需要耐心的等候與時間,但只要持續不間斷的努力,放棄想要立即見效、倍增等急功近利的心態,就有可能收成一片生生不息。
第四章,我們會先談到世代差異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傳福音之後,經常被忽略的門徒帶領。過去教會多半集中力量在傳福音,輕忽第一代基督徒信主後的門訓,又往往以為信二代(又稱第二代基督徒)本就是信徒而缺乏信仰的跟進與確認,這都是造成青少年成人後,容易隨風俗飄蕩而成為信仰游離者的原因。
如何培育青少年在「離家」之前可以有信仰根基,也有好的生命建造,是我們需要好好規畫的重點。
第五章的主體,是由我的教牧博士論文所改寫的篇章,這章的文字密度會比較高,可能也是最不好消化的一章,但卻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在這章裡,我會用 3STORY® 生命故事佈道法的概念,更多談到如何運用這樣的理念培育後現代處境下的新世代門徒,特別是講述上帝的故事時的觀念運用。
第六章之後,要回到教會整體事工的結構之中,討論「青少年事工」在教會的角色與定位。過去教會按著分齡牧養的觀念,容易造成教會事工各管各的的局面,彼此之間都是獨立不相連。長久下來,對於青少年工作所帶來的影響著實弊多於利。對於青少年父母的聯繫,也是教會容易忽略的一環,但兒少成長的關鍵繫於家庭,眾所皆知。如果忽略父母或與父母拉扯,原本就困難的兒少工作將會更加險峻,所以第七章要談的,是父母事工對於整體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與策略。
從本書的開始走到第七章,你大概會開始疑惑,一個只憑熱心或年輕就被教會賦予青少年輔導職分的弟兄姊妹,如何能承擔這樣的挑戰?我們會在第八章討論這件長期被教會視為「理所當然」的保母思維,對於青少年事工的發展帶來怎樣的虧損!教會又應該如何修補此一破口,才能再造大衛倒塌的帳幕。
既然是討論教會中的青少年工作,就不能忽略教會的主責高層,不論是主任牧師、當家長老、執事會主席等,這些屬於嬰兒潮或X世代前期的高層往往掌握教會資源與行政決策權,但面對年輕的牧者免不了有世代認知的隔閡或衝突,
如何建立彼此的互信與合作,讓最燒錢又耗費人力的青少年工作可以得到支持,是青少年工作者必須努力的方向。
最後來到原住民教會這一章。這章寫作的起源,是訪談教會與原住民神學生之後的小小回饋。對於原住民教會,我個人的經驗非常有限。但原住民教會的困境,與其說是原住民特有的,不如說是原住民教會比我們更早面對跨文化與世代信仰培育的挑戰。藉著思考原住民教會的文化與處境,或許也會讓我們對於未來的門訓牧養,一同得著益處。
在每個章節的最後,都附上幾間教會在該領域努力的故事。這些教會分散在台灣各地,有千人、也有百人不到的教會,有位處大都會地區,也有位在鄉鎮或部落的教會。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見橫跨幾個宗派與不同世代的牧者,都在上帝所安置的地方,為著上帝國的福音,還有下一個世代的歸主擺上自己。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與困擾,書中教會都是化名,名字雖然改過,故事卻是真實。希望他們的故事,也能給予閱讀此書的你一些刺激與鼓勵。

為下個世代點燈照路
此外,在書中的篇章段落裡,也穿插了過去我在臉書上抒發的心情與感想。放置這些文章的目的,就好比是在帶領青少年行進的朝聖旅途當中,一個又一個、小小的休息充電之地;希望當時觸動我反思的這些心情,也能夠給你「吾道不孤」的支持。休息一下,喝杯熱茶或喝碗熱湯,
然後,擦乾眼淚再出發。(嗯,即使現在的我偶爾重讀它們,還是難免熱淚盈眶。)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很多。除了青春飛翔團隊同工長年的耕耘現場,也要謝謝在問卷訪談期間,專案助理黃喻鈴姐妹協助我聯繫訪談教會牧者,又陪伴我在一星期的時間內,跑完所有訪談的教會,並在訪談後完成錄音稿的文字整理,許多在教會故事的分享有賴她的紀錄方能快速成形。還有在華神、聖光神學院教授青少年事工課程時,神學生們在課堂的分享,以及他們對自己教會現況的分析報告,讓我有機會可以更全面地看見現今台灣教會的現況與需要,這也是促成這本書的重要動力。
同時,因這本書累積了多年來青春飛翔團隊在現場的經驗與研發,還有在教學過程中涉獵的許多書籍資料,若在文章中有缺漏或誤植的出處,這一定是作者自身不周的問題,還請在主裡見諒。
最後,這本書的出版倘若能帶給眾教會,特別是中小型教會,在面對新世代的困境時,能夠得到一些可思考、可執行的方向,在上帝安置教會的所在,為下個世代點亮黑暗中的光,實為我與我們團隊最深的期盼。

目次

推薦序1 青少年牧養的最務實書寫/ 莊信德 P001
推薦序2 願你得著安慰與激勵/蔡壹亘 P007

前言 失敗中的看見 P009
第一章 認真面對教會現況 P021
(青春飛翔加油站/走在群體的隊伍中)
第二章 找到福音的著力點 P041
 (青春飛翔加油站/前進甲子園~KANO之我見我思)
第三章 把人引到基督的面前 P065
 (青春飛翔加油站/癱子和抬他的朋友們)
第四章 Z世代需要的門訓 P083
 (青春飛翔加油站/走在以馬忤斯的路上)
第五章 建造循環不息的門徒生態 P107
(青春飛翔加油站/先聽上帝的話再行動)
第六章 別讓青少契變教會孤島 P131
 (青春飛翔加油站/等候我的上帝變他們的上帝)
第七章 父母,第一道流失防守線 P147
(青春飛翔加油站/在上帝的禾場流淚歡呼)
第八章 只要「有人」就夠了? P163
(青春飛翔加油站/再思整全的青少年牧養)
第九章 別忘記主任牧師 P179
(青春飛翔加油站/上帝的孩子)
第十章 原住民教會的困境與挑戰 P193
(青春飛翔加油站/我禱告)
結語 讓我們結伴同行 P209

附註 P214

附錄1 教會現況檢測表 P222
附錄2 華神青少年事工選修課程 P224
附錄3 推薦書目 P22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