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匠人以作品說話,無懼時間的砥礪與陶洗,留下時代的憑證。
本書收錄三篇小說,娓娓道來匠人歷盡時代更迭的生命記憶。一唱三嘆,空間跨越三地,由嶺南、江南至西南,時間則由當代溯至西南聯大時期。〈飛髮〉著眼粵滬兩派理髮業的競爭與興衰、父子之間的對峙與和解,勾勒出廣袤的香港歷史圖景;〈書匠〉呈現兩地古籍修復師各自際遇的起伏,「不遇良工,寧存故物」,以手藝渡人而渡己的人生;〈瓦貓〉講述四代陶藝師家族製作神獸瓦貓的背後,工匠精神與知識分子傳統彼此輝映的傳奇故事……
匠人之本,貴乎持守與傳承。點滴變遷間,藉由手藝造物,化為恆久,戰勝時間。
作者簡介
著有小說《燕食記》《北鳶》《朱雀》《瓦貓》《七聲》《戲年》《問米》《浣熊》《謎鴉》,文化隨筆《小山河》《梨與棗》《繪色》,文學評論《此心安處亦吾鄉》《繁華落盡見真淳》等。作品被譯為英、法、意、俄、日、韓等國文字。
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好書」獎、「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大獎、香港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等獎項。長篇小說代表作兩度獲選「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小說」。作者獲頒「2017海峽兩岸年度作家」、《南方人物週刊》「年度中國人物」。
序
香港版序 故事嶺南
這本書,寫了發生在香港的故事。在嶺南生活二十餘年,寫這方水土。我相信,這其中必然包含情感的積蓄。自我求學的時代,便知這水土為許多前輩步履所在。錢穆、魯迅、茅盾、許地山、戴望舒、蕭紅。他們有些匆匆而過,雁過留聲;有的在此筆耕經年,鞠躬盡瘁。一九二七年,魯迅先生曾三次來到香港,接連發表了重要的演講。如今經過香港青年會,只覺餘音猶在。這兩次演講,振聾發聵,直接促動了香港新文學的發展進程。也由此,有了「島上社」、《伴侶》雜誌,其間文脈接過新文化運動的薪火,於是帶來這城市的嶄新氣象。
近一個世紀之後,這城市有了許多的步進。它的回歸、歷史社會的變遷、經濟上的長足發展,皆在文化的圖版上留下深深轍印。我有幸以二十餘年的生命身處其中,與之同奏共跫,體會與見證。這些步進,伴隨著許多人的努力,並以之為建築時代的磚瓦。磚瓦的溫度,見乎日常砥礪,煉就了獅子山精神。這精神不止於香港,也遍及嶺南。粵人的勤奮與務實、不分朝夕的胼手胝足,有著對傳統的繼承與傳揚,也都是樸素而砥實的。
這其中,有許多的手藝人。近年在粵港的走訪與考察,便是為了他們。也漸漸進入了他們的天地。這天地在外人看來並不大,但走進去,便是朗朗乾坤。裏面是一個人對傳承熾熱的忠誠,也是求索與常變之心。這心的寬容,是讓人敬畏的,銜接古今中西、世相萬物。這時,才會發現筆下的綿薄,難盡其一。
說到底,《飛髮》是寫一群人對自己行業的信仰與堅守,也在關注傳統與現代、歷史與代際等問題。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成長,勢必伴隨著文化基因的興變與融合。這是每個寫作者都要面對的命題。
廣東人說故事,叫「講段古」。這一聽,便連著許多的前後、源頭。可這「古」,又豈止是往日鏗鏗鏘鏘、宏大敘事,往往關聯著凡常的萬家煙火。歷史大哉,歸根結底,都連著個人。「一均之中,間有七聲。」零落聲響,可凝聚為閎音。好故事說不盡,其中必有嶺南的「一段古」。要講好這一段「古」,「古」裏必涵藏著今人的目光。如同小說中叫做「孔雀」的理髮公司,某種程度上,也成為過去向現在的饋贈,進而遠及未來。
目次
香港版序 故事嶺南 001
自序 物是 003
書匠 007
飛髮 095
瓦貓 185
附錄 一封信 322
後記 藏品 327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本週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