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張良評傳
滿額折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張良評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90 元
優惠價
9044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9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刺秦勇士
散盡家財刺殺秦王的勇者
 張良十面談
從十個角度解析張良其人其事
 追蹤楚漢之爭
以張良生平還原楚漢之間的勢力消長

不肖的世家子弟?
貌似美女的刺客?
足智多謀的道士?
浪漫的開國功臣?
全面認識張良其人其事
漢代在中國以至世界而言是偉大的時代。現今不少跟中國人、中國文化、習俗相關的稱謂例如「漢人」、「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漢曆」、「漢方」、「漢服」等等自漢代衍生。 讀《張良評傳》一探漢皇朝建立的究竟。

名人/編輯推薦

 刺秦勇士
散盡家財刺殺秦王的勇者
 張良十面談
從十個角度解析張良其人其事
 追蹤楚漢之爭
以張良生平還原楚漢之間的勢力消長
編輯推薦:
1. 秦末漢初,風雲變幻,英雄輩出,自古為人津津樂道。
2. 話題通俗,卻用十足的功夫,將傳奇人物張良散佚資料歸攏梳理,在歷史的星空下,延展、解密其傳奇跌宕一生。
3. 平易中不乏生動,叙述時透露機警。資料豐富,視野開闊,見地不凡。

目次

序ix
一、生平001
二、所學019
三、脫逃033
四、任俠045
五、計謀049
六、政策069
七、健康085
八、性情089
九、楚歌119
十、後代125
結語129
附錄:〈史記.留侯世家〉135

書摘/試閱

張良是兩千兩百多年前輔佐劉邦推翻秦朝、打敗項羽及各路諸侯、建立漢朝的主要功臣之一。漢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平民起事建立的皇朝;中國自此發展為一個統一、強盛的大帝國。漢朝的「文治武功」為後人所稱譽,在中國以至世界歷史上有顯著的地位。漢朝建立頭二百年間,全國人口增加了兩倍多。漢代人的生活水平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當然社會問題仍不少)。漢文化也有特別的代表性;「漢人」、「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漢曆」、
「漢方」、「漢服」等等關於中國人、中國文化、習俗的稱謂由此而來。當然此為後來發展,張良和劉邦當初不會料想得到。
一千五百多年後,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在其名著《三國演義》中借司馬徽之口讚譽漢末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說他可比肩「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不期然也把張良與姜子牙相提並論(張子房就是張良),頌揚了他們分別作為開創周、漢「盛世」的元勛。雖然年代相差遠至八百多年,姜子牙與張良都以韜略過人著稱,都是後世數不清的文人學者筆下談論過的對象。以地位而言,姜子牙顯然更崇高;不過張良亦頗受大家愛戴。據說歷經唐、宋、金、元、明、清,朝廷立「歷代帝王廟」或「太公廟」(「太公」就是姜子牙),張良都在配祭、配享的前列。民間分別為他立的祠廟也散處各地,有些留存至今。各地又都有些山峰、村鎮等仍以他的名字或封號命名。當代有人稱他為「謀聖」,除了被使用作為某些商業元素,算是延續了古代對他的尊崇。
張良的事跡,主要見於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留侯世家〉。司馬遷介紹〈留侯世家〉說:「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就是說張良在軍營中籌謀,低調的、沒有衝鋒陷陣,以簡易、細緻的方法處理、完成了許多困難、重大的事情,不留形跡的取得了勝利,看來是欣賞他的。後世之尊崇張良,〈留侯世家〉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諸葛亮大概也看過)。本傳採用敘事加評論的方式重寫張良的故事:敘事方面,有關張良、劉邦、項羽等等的事實性陳述出自〈留侯世家〉、《史記》的其它相關篇章、以及其它古籍或專門研究,沒有虛構任何情節(未經考證的報導則或以「據說」、「有人說」等作識別),但雖已盡力,不敢排除出現錯漏的可能;而屬於意見表達、可能涉及猜想的評論則涵蓋了《史記》及《史記》以外的一些古今說法,不過大部份沒有特別注明出處。本傳並非學術研究。
司馬遷是西漢人; 「司馬氏世典周史」,他的家族有擔任史官、重視史學的傳統(「詩亡然後春秋作」,有史學家認為中國的史學在周宣王時期迎來重大發展;司馬遷家族傳承的史學傳統可能始自該時期)。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劉邦的曾孫劉徹(漢武帝)當皇帝時出任太史令。然而漢代的太史令僅掌天文曆數瑞應災異,並沒有記史修史的職責。司馬談憂心「史記放絕」,就是恐怕失掉史學的傳統,有意著史、做了不少準備工作,最後卻未能實現,臨終時囑咐司馬遷「無忘吾所欲論著」。他過世三年後,司馬遷繼任太史令(可能要先完成「守孝」的習俗;古時候所謂「守孝」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不贅)。雖然仍不負責記史修史,司馬遷秉承父親遺志,大致經過了十多年,終於完成《史記》(原本稱為《太史公書》);不過,或許因為書中部份內容牽涉到漢代的政治議題,當時並未公開,後來他去世後,才輾轉由他的外孫楊惲發佈。因此《史記》成書年代不確定;相距張良離世則大致有九十年。司馬遷以及司馬談都沒能見到張良本人。司馬遷撰寫《史記》的資料來源,包括但不限於所謂「金匱石室」即漢朝的官方資料庫、他和司馬談從不同途徑收集到的各諸侯國的歷史記錄、以及他們分別在各處採訪得到的「口述歷史」。
關於劉邦得天下的經過以及張良的事情,司馬遷的主要依據大概也包括陸賈撰寫的秦末漢初的記事錄《楚漢春秋》。陸賈是劉邦的幕僚,隨同劉邦平定天下,不少他記下的事情當是親歷,或者是他親耳聽到事情要角本人述說。可是《楚漢春秋》在唐代以後、南宋以前就失佚了。清代有人搜羅了散見於各種傳世文獻的少量佚文編為《楚漢春秋》輯本,不過內容有限(並無貶意)。另一方面,看來司馬遷訪問過張良的後人。
《史記》記載了上起黃帝軒轅、下至漢武帝劉徹的二千六百多年間歷代紛繁的人、事、關係以及其變遷,更重新接續、發揚了中國史學自秦朝以來幾近斷裂的傳統,堪稱曠世鉅著。司馬遷的文筆也是極好的,他的文字、用語於敘事、描述中常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讓人印象深刻,不少都演變為人們後來廣泛使用的成語。文言雖然古老,其實很優美。因此,特將〈留侯世家〉列為本書附錄供讀者欣賞;也讓讀者比對本傳與〈留侯世家〉的不同。
當代武俠小說名家金庸很欣賞唐末道士杜光庭所寫的短篇奇情小說〈虯髯客傳〉。〈虯髯客傳〉寫的是隋朝末年李靖和紅拂偶遇虯髯的故事。金庸認為杜光庭在〈虯髯客傳〉中僅僅以兩千字便「生動有致」的描寫了包括愛情、逃亡、奇遇、復仇、豪傑相交、財富相贈、兵法傳授、玄奧道術、帝王公卿、爭雄天下、立國大戰等等豐富又引人入勝的小說情節,其「精煉」的「藝術手腕」「真是驚人」。說得真好。若以文學的眼光看,〈留侯世家〉也可作如是觀(司馬遷當然有「藝術手腕」;雖然〈留侯世家〉寫得更多的是政治和戰爭的情節)。本傳談不上有任何文學價值;從歷史的角度看,算是對〈留侯世家〉的一種解釋或補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41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