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滿額折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聊走他的心: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不是喜歡聊天
而是喜歡跟你聊天

本來以為聊這些會讓對方的心融化,但為什麼對方卻石化了?
為什麼明明一開始聊得很熱絡,但聊著聊著就沒下文了?

不是聊久就會生情,
調整聊天的細節才能升溫感情!
兩性聊天的重點是運用談話建立形象,每個行動、每句話都是為了催化對方去想像跟你之間的未來。本書以實際舉例帶你看見各種言行所帶來的形象標籤,打破束縛你的錯誤思維,調整你的聊天模式,不只從技巧的層次上拆解如何與異性聊天、加溫、開話題,最重要的是讓你的心意、優點和可愛能夠更有效地被傳達與展現。

#鋼鐵直男直女都適用的拉近關係聊天指南
☑教你有意識的開口,知道自己現在跟對方說的話,會帶來什麼結果
☑選擇有效話題,展開深入對話
☑讓對方心中萌生對象意識

關於開話題
聊天的目的不是為了聊天,而是運用談話堆疊形象人設,創造吸引力,讓關係進入下一個階段。如果只是一直聊朋友,只會創造一個「很愛聊朋友」或「很沒話聊」的人設,對留下自身的記憶點完全沒有幫助。

關於談感情
所謂「談感情」,意味著戀愛要談的是感覺和情緒,所以聊天時要做的是關心對方的情緒。因此,「今天會很累嗎?」「那你現在還好嗎?」遠比「早點休息哦」、「多喝熱水」這類三餐問候句型更好。

關於邀約
女邀男的重點在於給予綠燈信號,讓他知道「主動約妳,妳會答應」;男邀女則是「先隨口問問,試探水溫」,若得到帶有明確「好」、「可以」的回覆,再提出更具體的邀約。

關於不想只是朋友
有意識地講一些跟對方有關的戀愛話題,「提醒」對方你們之間的可能性。例如「你喜歡什麼類型的女/男生啊?」單獨出去時試著突然靠近他小聲說:「欸,你覺得隔壁桌那兩個人是情侶嗎?」

超值收錄!升溫感情的聊天技巧
4大情境話題策略:交友軟體、聯誼相親、同學同事、活動聚會
4個網聊小訣竅,手機就是你的行動月老廟!
2種有趣聊天速成法,創造輕鬆明快的對話

懂聊推薦(依首字筆順排序)
席耶娜-條通媽媽桑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溝通培訓講師

本書特色
1.控制聊天的節奏和流向:
【有意識的聊天】:學會在尋常的對話裡,不著痕跡的埋入有利於開展感情的感覺種子。
【順利邀約】:輕鬆的試探出對方目前的好感度,順著節奏展開明快又不尷尬的約會邀請。
【深度對話】:聊到內心的感性話題和彼此的價值觀,讓聊天不流於表面,能了解彼此是否合適,甚至加溫感情。
2.透過聊天吸引異性,讓感情更順利
3.打破束縛你的錯誤思維,檢驗你的聊天模式
4.學會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
5.自由操作四大情境聊天氛圍,讓聊天主軸隨心所欲
6.突破網路聊天盲點與制式化公式,靈活運用把網聊變成你的必勝武器
7.展現你的理想人設,成為一個連你都愛不釋手的自己

作者簡介

亞瑟
AWE情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12年講師經歷(持續成長中)
CMoney、VidaOrange、NowNews合作作家
公開演講資歷:TEDxNYMU、中原大學、DateMeNow、清華大學、華陽扶青團

原本對感情一知半解,收了不少好人卡跟朋友卡,直到15歲開竅以後,感情世界突然變得一帆風順。但好景不長,25歲那年感情慘遭滑鐵盧,讓我開始思考:「真正能讓感情順利的,究竟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成了起點,讓我不斷去研究任何與人、感情、快樂、幸福有關的議題。

在經過多年的親身嘗試,以及大量的學生回饋後,現在的我確信:只要能克服自己的盲點、懂得跟自己相處,每個人一定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著作:《從左手到牽手》、《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愛情,不只順其自然》、《愛情,不只順其自然2》(時報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懂聊推薦(依首字筆順排序)
席耶娜-條通媽媽桑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溝通培訓講師

聊天,是為了向心儀的人彰顯「我是誰」
「聊天」是我們與人建立關係最快、最簡單的方式,也是在這個需要快速吸引他人注意力的時代裡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坊間有許多書教導和心儀對象聊天的技巧與話術,多半都是片段式的教學,例如網聊的訣竅、延續話題的方法、炒熱氣氛的眉角,甚至是「撩」的話術等等,我們先不論內容是否精巧,但想要靈活運用上述的聊天技術,都需要先有一定的聊天功底,才能恰如其分的發揮效果。

因此,對於不擅長聊天的讀者來說,這樣的書籍顯然不怎麼友善,學習效果也很容易差強人意。所以當編輯跟我提議寫這本以「聊天」為主的書時,我著實花了一段時間思考,究竟該從什麼樣的角度切入,才能讓讀者的收獲最大化。

我很擅長聊天,別人也往往因此對我留下不錯的印象。所以我很確信「聊天」確實能夠提高個人魅力,進而創造出他人對自己的好感。

但為什麼有些很會聊天的人,感情卻相當不順利呢?這中間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

我發現這其中的關鍵性差異在於:當事人透過聊天,為自己堆疊出了什麼樣的形象。

舉例來說,有些女生很活潑開朗,跟誰都能很快打成一片,但卻不知道自己在聊天的過程裡,不斷創造出一個大媽的形象,導致她的女生緣很好,但男生卻往往不太會熱情的追求她。

同樣的,也有些(認為自己)很健談的男生,說話引經據典、高談闊論,對於各種時事話題總能發表一番高見。他們認為自己學識淵博,應該相當富有知性魅力,卻不知道自己其實不斷創造出一種賣弄知識、很難相處的形象,畢竟女生是來找男朋友,不是來找指導教授的,在兩性市場上這樣的行為就不怎麼吃香。

我也曾遇到客戶對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問題很不解,覺得自己怎麼總是遇到小人,卻沒想過原來是他過度的想保護自己,一直用尖銳的態度與人相處,會得到這樣的人際結果也是合情合理。

這其實解釋了許多人的感情或人際關係為什麼不順利,因為他們多半不知道自己在言談之間,散發了什麼樣的感覺能量給他人。

真正能夠有效運用聊天能力的人,對於自己說出口的話都非常有意識。他們了解別人的觀點,知道人們對於哪些話會產生什麼樣的解讀,所以他們知道要怎麼說才能正確傳達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而不會多說多錯。

正因為他們能夠精確的表達自我,所以能將自身的優勢擴展到最大,讓自己像鑽石一般耀眼。而不是受限於聊天能力,即使擁有再美好的內在特質及才華,也因為不懂方法而不被看見。

就像我在《愛情,不只順其自然》提到的:「使用技巧不是為了欺騙,而是能夠將妳/你的好更完整的展現。」

正確的建立自身形象,我認為就像劇作家在編寫人物設定一樣,必須有意識的、仔細的思考。我認識的絕大多數人內在本質都非常美好良善,也具備愛人的能力,卻因為言行的無意識,而淹沒了這些本質,讓它們無法彰顯。所以我們要做的便是如同劇作家一樣,仔細的、深入的了解自己這個角色,並且有意識的思考如何將自己的美好呈現出來,真正的創造出屬於你的美好人設。

說到「人設」,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可能是包裝、與事實不符的形象。但其實人人都有自己的人設,只是多數人對此都沒有意識。對於並非名人網紅的我們而言,「人設」其實就是我們常常問的:「你覺得我是個怎麼樣的人?」

「我是個怎麼樣的人」,是你日常一切行為及所思所言的總合。在你的生活裡,你如何表達自己?你總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你的心情、對別人的在乎、對事物的態度,只要你不斷的重複,最終它們就會成為你的標籤,而這些標籤加總起來,就是你的人設。

舉例來說,我的人設就是戀愛教練(或許還包含講話好笑或溫暖),這是人們對我的印象,但這並不是我包裝出來的,而是我一直用這樣的態度在從事教學、演講、教練、出書的工作,所以我自然而然被貼上了這些標籤。

同樣的,蔡依林的人設是地才天后(因為非常努力)、唐綺陽老師的人設是溫暖又愛吃的星座專家(都會邊直播邊吃東西),這些都並非刻意為之,只是人們從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情裡,為他們貼上了標籤。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給人什麼形象,形象都不斷在產生。既然如此,何不仔細的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對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有所覺察,成為一個你更喜歡,別人也更喜歡的自己?

虛假的東西都無法持久,只有真實的才有力量。所以在這本書裡,我要教你的並不是偽造一個人設,把自己裝成某個不是你的樣子,以此來欺騙他人,或搏得好感或謀取好處。我要做的是讓你能夠意識到:「原來我這麼說的時候,我以為很直白,但其實別人會覺得我在攻擊他」、「原來我以為這是很貼心的話,但聽在別人耳裡有可能會壓力很大」、「原來每次我在抱怨的時候,都是在讓別人離我更遠」……,當我們帶著意識去行動,一段關係不僅會帶來愛與陪伴,也會為我們帶來更深刻的自我成長。透過關係,我們將看見獨自一人時所無法發現的盲點,促使我們成為一個更溫暖有愛也更受歡迎的人。

新時代的知名書籍《與神對話》裡提到:不斷的去想,你想成為的樣子的人,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你就這麼做,最終你就會成為那個樣子。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你是否有意識的在往這條路前進呢?「我創造了我真正是誰」才是我希望所有讀者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夠達成的。

千萬不要因為不會講話而吃虧,這對你或他人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於你而言,你失去了得到良緣的機會,於他人而言,他們失去了一個美好的選擇。所以在本書,我要教你的是運用說話,去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讓你有意識的開口,知道自己現在說出去的話,會帶來什麼結果。讓你能夠確實的運用聊天,創造出更好的關係與生活,而不是因為不懂聊天,在感情裡吃虧。

我將這本書分成了:重建有效的戀愛思維、打造獨具個人風格的魅力人設、升溫感情的對話技巧、不同情境的話題策略、超實用的聊天小訣竅等五個區塊。以不同的角度,談論與心儀的人聊天時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在第一區塊「重置有效的戀愛思維」裡,我會花一些篇幅改造你的戀愛思維,幫你丟掉會害你錯失良機、跟好緣份擦肩而過的無效想法,更新為更容易快樂談戀愛的有效思維。

在第二區塊「打造獨具個人風格的魅力人設」裡,會介紹八種常見的人設,讓你自由選擇。你可以從中選出最接近你原有自我的形態,並且將它優化成更利人利己的版本,你也可以嘗試其它不同的人設類型,或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在第三區塊「升溫感情的對話技巧」裡,會告訴你在所有人際關係上都適用的聊天技術,不論你是想讓曖昧對象心跳不已,讓上司更看重你、讓同事更喜歡你、讓朋友跟你相處起來更開心,在這一章,你都會得到巨大的收獲!

在第四區塊「不同情境的話題策略」裡,提供四種常見的認識對象的管道,以及相應的聊天策略。因應不同的情境採取不同的策略,會讓你聊起天來更有方向,事半功倍!

在第五區塊「超實用的聊天小訣竅」裡,收錄了最常使用到的網路聊天技巧和開話訣竅,以及如果想進一步交往,就一定要面對的邀約環節,從大方向到小技巧,全部幫你顧到好。

我認為聊天跟戀愛都是有系統的,即使在充滿感性、創意與即興的各種情境下,萬事萬物都有它運作的邏輯在,我希望能用更明確、清晰的方式,讓讀者在感情與聊天上有所收獲。不管你屬於哪一種類型,都一定有適合你的路徑跟對象,本書的作用就在於幫助你把路拓得更寬、讓你整個人變得更亮,讓更多人看見「你是誰」、看見「你的好」。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更好的表達你理想中的自我,就跟著我一起往下一頁前進吧!

目次

前言 聊天是為了向心儀的人彰顯「我是誰」

Chapter 1 重建有效的戀愛思維
1.五個核心概念,讓感情人際更順利
2.成為健康又有魅力的「自我中心」人
3.當負面情緒來襲,如何不讓它影響關係?
4.改寫感情狀態的三大步驟

Chapter 2 打造獨具個人風格的魅力人設
1.為何要打造人設──聊天的底層邏輯
2.聊天就是在建立形象──4種要避免的NG人設
3.找出並調整你的專屬人設
4.健談型與神秘型──該活潑開朗還是保持神秘?
5.自我型與親切型──是暖男暖女當道還是有個人特色重要?
6.事件型與情緒型──鋼鐵直男直女還有救嗎?
7.直接型與委婉型──該直球對決還是留點曖昧空間?

Chapter 3 好好聊!升溫感情的對話內容和軸心技巧
1.讓交往關係逐漸成形的三種聊天價值
2.絕對別踩的聊天地雷──你會自以為是嗎?
3.深入對話:讓愛從談話中萌生
4.有趣輕鬆的聊天該怎麼聊
5.讓對方開心吧!創造戀愛張力的聊天術

Chapter 4 不同情境的話題策略:交友軟體、聯誼相親、公司學校、聚會活動
1.找話題──拉升對象對你的興趣值
2.打造吸睛話題,從交友軟體中脫穎而出
3.聯誼最佳策略: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4.想追同學、同事?先從建立「私交」開始!
5.聚會遇到天菜?「有沒有下次見面機會」決定你的話題策略!

Chapter 5 桃花藏在細節裡!歡迎訂閱超實用聊天小提醒
1.抓住四個網聊小訣竅,手機就是你的行動月老廟!
2.聊什麼才恰當?看關係來選擇話題
3.趕快約他出去吧──邀約技巧

後記

書摘/試閱

找出並調整你的專屬人設
除了前面提到的NG人設類型以外,其實每個類型都有各自的受眾,畢竟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沒有說哪個類型就一定特別好或就特別糟,它們有各自的特殊強項。接下來,請你按照以下的步驟,開始進行基本人設的挑選:

1.觀察自己偏向屬於哪些類型(後面章節會有每種類型的介紹)
2.判斷自己屬於該類型的正面特質或負面特質
3.將自己目前所屬的類型全部調整到正面狀態
4.觀察人際結果、感情結果是否有轉變


第一步:觀察自己偏向屬於哪些類型
在本書,我根據各種常見面向,簡易的區分出八種類型,每個人都會偏向其中四種,並且形成一個組合。

在判斷時,請特別留意:每個類型都是光譜的概念,總是會有相反特質出現的時候,例如不管你再怎麼健談,總會有不想說話的時候、不管你再怎麼重視感覺,總會有必須談論事情的時候。

所以每一個人設類型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你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極度精確的判斷自己落在光譜上的哪個位置,而是大概抓出自己的落點,了解自己比較偏向哪一端,那麼就屬於這個類型。

那麼類型會不會改變呢?一定會。隨著人生不斷的推進,你會遭遇各式各樣的事,學習各種新的事物及概念,產生許多不同的經驗,這些都會導致你的類型產生變化。但這不打緊,只要不影響你的人際或感情關係,你都不用太在意。即使影響了,你也只需要再回來翻開本書,確認自己目前的類型狀態,跟著書中的方式進行調整就可以了。


第二步:判斷自己屬於該類型的正面特質或負面特質
加入正負特質後,其實整體組合會多達三十二種,而不同的組合也會產生不同的現象。但這樣一來會把事情搞得太複雜,而且除了炫技以外,對於讀者的感情也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請大家先區分出自己比較偏向哪個類型,然後再看比較偏向正面還是負面特質即可。(因此每讀完一章,你會有個基本的概念,例如:目前我比較屬於負向的健談型、目前是正向的事件型……等等。)

如果你有認真且客觀的觀察自己,其實就已經是改變的開始。因為你會開始根據自己理想中的樣子,有意識的避免某些行為、增加某些行動,這些對於你的人際關係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第三步:將自己目前所屬的類型全部調整到正面狀態
在抓出自己的類型,並檢查出正負向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自己的行為全數調整成正面狀態,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就照著書上寫的「標籤」去進行。

再強調一次,任何的人設類型都有它的好處跟擁護者,會出問題多半是因為你走到了這個類型的負向特質,導致這個類型的優勢無法發揮,才讓你覺得這是個不好的類型。

舉例來說,健談人設在正向狀態時,說話是言之有物,而且很知道別人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很能投其所好。可是一旦健談人設在負向狀態,就會變成碎碎唸、自說自話、八卦等等。所以雖然同樣是健談,但因為在不同的狀態上,帶來的結果也就迥然不同。因此,我們要先把自己的頻率調到正向狀態,這有助於吸引好的人、好的緣份,建立好的關係。


第四步:觀察人際結果、感情結果是否有轉變
如果你有確實的執行前面三個步驟,那麼你的人際關係應該會開始出現一些改變。如果你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那麼表示你其實根本不需要改變自己的人設類型,因為問題出在於正負面狀態所帶來的影響,只要將問題排除,你的類型組合是沒有問題的。

同時,原本的類型通常會是人們最舒服的狀態,因為它最接近你的原始點。人設越接近原始點,就會越輕鬆,因為它離你的本性、習慣還有自我的身份認同最接近,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氣就能維持。同時,也能正確吸引到喜歡這個類型的族群,讓你在未來交往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輕鬆自在。

如果到了第四步,你發現自己的人際結果還是沒什麼進步,基本上有兩種可能:一,你的判斷錯誤,其實你尚未把自己的人設類型都調整為正面狀態,或甚至根本就搞錯自己的類型;二,你的人設類型搭配相性太差了,導致這些類型的魅力無法有效發揮,整體出現一種混亂感,別人找不出你的特色及一致性,自然也不知道要如何想像與你的未來。

別忘了,人設就是一個關係的投射點,會讓人產生各種與其有關的未來想像,小小的一點都有可能被無限放大延伸。所以才會有很多人說:「現在他就對我這麼小氣,真不敢想像如果嫁進去他們家,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她什麼東西都要跟姐妹比較,如果真的娶了她,我賺的錢夠她花嗎?」為什麼人們這麼在意對方是不是媽寶?是不是吝嗇?都是來自於投射點會讓人直接聯想到未來會發生的情況。

事件型與情緒型──鋼鐵直男直女還有救嗎?
「事件型」跟「情緒型」這兩個類型的分野,在於說話時把重點放在什麼地方。

對於「事件型」的人來說,事情的邏輯、資訊、事件本身的全貌,是最重要的;而對於「情緒型」的人來說,事情帶給人的感受、體驗、回憶,更重要得多。

所以「事件型」的人往往會給人一種聰明、幹練、邏輯很好、很理工、不近人情的感覺;而「情緒型」的人,很多都是說故事的一等好手,他們很能引起聽眾的興趣,讓別人產生共鳴,情緒渲染力是他們最大的武器。

這並不是說事件型的人就沒有情緒,或情緒型的人就完全不談論事情本身,只是在敘事的習慣上,他們會把重點放在不同地方。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事件型的人和一個情緒型的人同時被老闆罵,當天晚上回到家,他們會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向親友表達這件事。

事件型會說:「今天有個同事把要給客戶的東西弄錯了,客戶來投訴,我們處理了兩個小時,檢查訂單內容、確認經手的同仁跟物流,最後才查出問題。老闆很生氣,後來又罵了這個同事半小時,我們才下班。」

情緒型會說:「欸今天超衰的!我們有個同事把要給客戶的東西弄錯了,客戶就很生氣跑來投訴,啊我們部門的人就在那邊查半天,最後終於找到是誰出的包。老闆氣死了,狂罵那個同事,罵到下班時間還繼續罵,搞得我們沒人敢下班,大家在辦公室一起陪罵,罵完才能回家。」

從上面的案例中,可以很明顯看出事件型跟情緒型在敘事方式上的不同。相較起來,事件型的人更講求實事求事、聽者是否得到足夠且正確的資訊;情緒型的人則更重視自己的感覺是否有傳達出去、聽者是否能夠理解當下的處境。

事件型標籤
重點在事情本身、重視資訊、邏輯性較強
很多不擅吸引、難以進入交往關係的男女,都是屬於事件型。他們不太擅長社交場合,不太知道如何跟人閒聊,即使有心想跟對方拉近距離,不是卡在找不到話題,就是聊起來很乾。因此有很多事件型的人,儘管在事業上能力超群、表現絕佳,卻始終對感情感到棘手。

但即使如此,事件型的讀者也不用灰心,有一種路線非常適合事件型,那就是:說有用的話。

大部分事件型人之所以不受歡迎,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對對方來說,什麼是有用的資訊。所以和他人聊天的時候,他們就像google一樣,根據對方說出來的話,不斷提供各種資訊,卻沒想過可能人家並不想知道這麼多。

舉例來說,假設A跟事件型人說到:「我覺得某間肉圓好好吃喔!」事件型可能就會說:「沒錯,那間肉圓已經開了五十年,目前由第二代經營,是那一帶非常有口碑的老字號肉圓店,在地人都很喜歡。如果不早一點去,很有可能向隅哦!」

拜託!你又不是美食節目,不用介紹得這麼鉅細彌遺好嗎?

這就是典型沒搞清楚對方對什麼有興趣,便一味的提供資訊的事件型。他們雖然很熱心,也很積極的想和對方交流,卻容易因為努力錯了方向,導致別人很難跟他們聊下去。(在後面的章節裡,有超簡單的方式可以幫助讀者調整這種情況,此處先不贅述,請不用擔心!)

但如果搞對了方向,那可就不得了了!事件型一旦能輕鬆自在的在對方真正有興趣的事件上,提供正確有效的有用資訊,瞬間地位就會被墊高,對方會馬上對你刮目相看,甚至對你感到崇拜。此時,「領域」就建立起來了,對方會認為跟你的對話是很有意義的,你是個博學多聞、聰明睿智的人,吸引力就出現了。

所以如果你屬於事件型,那麼你得設法強化自己在某個專業領域裡的知識及實戰經驗,能夠提供他人確實有用的資訊或建立,如此一來,你對於對某個領域感興趣的人,就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事件型的正面狀態
當事件型處於正面狀態時,通常會有以下特徵:對事物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博學多聞、時常吸收新知、能辨別資訊真偽、鎮定冷靜。

很多正面事件型的人都非常的帥氣,這點是不論男女的。

他們很聰明,會對事情進行深入的理解跟探討,時常都在吸收新知,也不會人云亦云,會去辨別資訊的真偽。這樣的個性通常會讓他們比較鎮定冷靜,不會看起來慌慌張張,所以有一定事業成就的正面事件型,身上甚至會散發權威感,很容易吸引到氣勢較弱者的崇拜。

正面事件型是最適合運用領域崇拜感的類型。健談的正面事件型在所屬的團體內,往往會具有一定程度的話語權。他們的話語權是來自於他們對事物的了解、鑽研,以及獨到的看法,所以他們會有一票支持者或小粉絲崇拜。如果情況順利,他們小則能夠成為某些論壇的一方之霸、一派宗師(僅限該領域或該論壇,甚至該辦公室),大則可以創造出一種宗教現象,例如老高與小茉。

雖然我們多數人都不會成為這種名人,但光是能在一個小領域裡具有話語權,就足以讓你戀愛比較順利了。

如果你是神秘型+正面事件型也不用擔心,有些人就喜歡這種深藏不露,實際上內在很有料的人。他們覺得這種人又低調又謙虛,學富五車還韜光養晦,而且不會一天到晚高談闊論,實在是太迷人了。


事件型的負面狀態
當事件型走到了負面狀態,最常見的特徵為:瑣碎、好辯、見樹不見林、吹毛求疵、好批評、主觀、不服輸。

「過」與「不及」都不是好事,當事件型出現了某種強烈的立場時,就很容易走向負面狀態,畢竟事件型最大的優勢,就是在資訊上的冷靜客觀能力,一旦被意識形態所佔據,那他們所有搜集資訊、分析、論證能力,會全部變成辯論跟批評的武器。

當然,不是每個負面的事件型都這麼好鬥,有些是很瑣碎,容易把焦點放到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上。例如A說:「欸我最近吃了XX路那間肉圓,聽說是40年老店,很好吃耶!它的那個粉紅醬好特別!最好吃就那個醬了!」負面的事件型可能會過於較真的說:「那間不是40年老店,是50年老店。然後他們那個醬的確很特別,但嚴格來說,它比較屬於南部紅醬的系統,只是老闆有做出創新改良,另外加了獨門配方,所以才會看起來像粉紅色。」

這就叫瑣碎的負面事件型,把太多時間力氣花在根本無傷大雅的小事上,反而破壞了相處時的愉快氣氛。除非對方是肉圓世家第二代,否則多數人真的不那麼在乎肉圓的細節。

對於負面的事件型來說,必須學會的是「放下對錯,重視有效」。之所以走到負面狀態,多半是因為太在乎是非對錯了,但這個世界上很多事無關對錯,人們時常對於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見解。既然如此,費盡心思去爭論對錯就會變成一件沒完沒了的事,而且還不會帶來什麼好結果,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異性在唇槍舌戰敗給你之後,對你突然產生怦然心動的感覺。(因版面有限,更多文章請詳見本書)


回應情緒,不回應事情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兩個對話範例。同時,你可以試著想一想,如果當對方跟你說「今天上班好累喔」,你通常會怎麼回應呢?

錯誤範例:
A:今天上班好累喔
B:早點休息,不吵你

正確範例:
A:今天上班好累喔
B:還好嗎?想去睡了嗎?
A:還好
A:晚點再去洗澡
A:現在不想動
B:今天怎麼這麼累?
A:同事出包
A:整個部門在幫他擦屁股
B:出動整個部門喔?
B:聽起來就很大條
A:對啊」
A:累死
B:那你一整天不就都很煩
A:超煩的
A:忙到午餐都沒時間吃
B:這真的氣死耶
B:吃飯皇帝大
B:居然害你沒飯吃
B:這要誅九族才行
A:真的!
B:那你要不要吃宵夜?
B:把中午沒吃到的補回來
A:好懶得出去買
B:我叫外送送去給你啊
B:你想吃什麼?
A:哈哈哈」
A:不用啦」
B:吃飽心情才會好
A:現在心情有比較好了啦
A:我先去洗澡
A:等下回來再聊

一般情況而言,女生是比男生更會聊天的。這不是因為女生有很多話題、懂得多,而是因為女生多半比較談論情緒,男生則是談論事情居多。

但你要想,事情就這麼多,大部分的人每天的生活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哪有這麼多事情可以討論呢?所以如果一個人很努力的充實自己的生活,閱歷還算豐富,興趣還算多元,那麼在認識初期,的確能夠給人一種「哇!他懂好多喔!生活好多彩多姿喔!」的感覺。可一旦認識的時間拉長,那些可以聊的事情聊完了,就不知道還能再說什麼了,慢慢的,彼此的對話就開始變成日復一日的循環──早餐吃什麼、午餐吃什麼、晚餐吃什麼、追什麼劇、下班了、洗澡了、先睡了……,如此了無新意的對話,你能期待蹦出什麼火花?生活充實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瓶頸了,就更不用提生活只有兩點一線的人了。

所以你會發現,有非常多的人認為自己聊天遭遇的困難,是「沒有話題」,所以他們想方設法尋找話題、搜集話題,卻從來沒想過,其實「沒話題」這個問題根本是個假議題,問題是他們從一開始聊天的方向就錯了。

我有一些很可愛的學生,上網看了很多文章,文章裡都說:「生活要豐富才能吸引女生」、「要讓自己過得多彩多姿」、「多參加活動,充實自己的閱歷經驗」、「把生活排滿、多拍照、經營自己的社群媒體,才會受歡迎」,受到這些文章的㰻吹,他們便積極參加許多自己其實沒什麼興趣的展覽、市集、限時活動、去網美店拍照……等等。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希望可以和女生有多一點的話題、能讓自己看起來更吸引人,但這些事不見得是他們實際上想做的。但到最後,通常每個活動也只能聊一下下,而對他們沒興趣的人,還是沒興趣。

「事情」總會被消耗完畢,但「感覺」每天都在產生,不管你看了多少展覽、聽了多少音樂會、去了多少場脫口秀表演、看了多少部影集韓劇,話題總會有用完的一天。所以與其每天想方設法的開話題,不如直接放棄談論「事情」,多花點時間討論感覺,還更好聊一點。

「談感情」這個詞,早就說明了談戀愛要談的不是事情,而是感覺和情緒,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關心對方的情緒」。注意,不是關心對方,而是關心「對方的情緒」。

關心對方大家都會,就是:「吃飽沒」、「要早點休息哦」、「多喝熱水」、「天氣冷要多穿點」等三餐問候型例句,它仍然不脫離事情的範圍,不管是吃飯、休息、喝水、多穿,都是某種具體行動,也就是某件事情。

而關心對方的情緒,指的是:「今天會很累嗎?」「感覺心情好像有點悶?」「那你現在還好嗎?」「那你豈不是很難過嗎?」「哇!聽起來超開心的耶!」……等都是在關心對方的感受和情緒。感受和情緒即使每天都相同,但人們卻談不膩,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和新對象曖昧時,每天都要跟閨蜜聊自己的患得患失了。

要透過關心事情來拉高好感度,只有兩個情況能夠成立:一,對方已經對你很有好感了,收到喜歡的人的關心,沒有人會不高興的,所以在此情此景下,問問對方有沒有記得吃飯、有沒有穿暖、感冒有沒有好一點……等等適度的關心,會讓對方倍感溫暖,心頭一陣甜滋滋;二,你非常會看風向抓重點,這件事情剛好是現在當事人想聊想討論的,那麼對方就會跟你聊得不亦樂乎。雖然重點跟你無關,但如果你常catch到對方想聊的事件,對方就會產生一種「我跟他好像很合得來」的錯覺,好感度自然會提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