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一小時讀通世界金融史:從古羅馬帝國、羅斯柴爾德家族到金融海嘯,看懂國家興衰與金融巨頭崛起的意外真相!
滿額折

一小時讀通世界金融史:從古羅馬帝國、羅斯柴爾德家族到金融海嘯,看懂國家興衰與金融巨頭崛起的意外真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7930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3元
庫存:9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戰爭為何發生?國家如何走向興盛或衰亡?
日本前國稅局調查官員
以清晰又簡明易懂的敘述
解析稅收制度、金融系統、貨幣貿易……
如何推進人類歷史的進程
洞見世界經濟版圖的變遷與發展


$羅馬帝國是因為惡性通貨膨脹而導致衰亡?
$猶太鉅富「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何沒落?
$為什麼新大陸會掀起「金融革命」?
$大英帝國席捲世界的幕後功臣是英格蘭銀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德國經濟迅速發展」?
$為什麼希特勒曾經入圍「諾貝爾和平獎」?
$美國經濟隱藏的「大炸彈」是什麼?


徹底探討5000年來金錢與權力的動向
深具經濟觀點的世界史入門書

曾任日本國稅調查局官員的大村大次郎,透過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研究,鮮活靈動地講述世界通史;上至古埃及羅馬的興亡、掀起世界物流革命的蒙古帝國、大英帝國的海上貿易,到納粹崛起與德國經濟的復甦,及至今日仍殷鑑不遠的金融海嘯,從中發現:

金錢是推動歷史最關鍵的力量,歷史也總是一再重演!

處於歷史轉捩點上的我們,同樣面對貧富差距日益加劇、跨國公司與避稅天堂崛起,以及戰爭局勢一觸即發的局面,透過對歷史的理解,能幫助我們洞察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並思考如何應對挑戰,塑造更平等和穩定的未來。
本書特色
好讀零門檻,無須先備知識也能輕鬆理解!
輔以圖表,生動表現金融系統與資金交流狀態。
作者具專業背景,更能以經濟觀點掌握歷史的流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大村大次郎
日本前國稅調查官。曾在國稅局工作10年,主要擔任企業稅務調查員。退休後成為自由撰稿人,專門撰寫商業相關主題,並活躍於書籍著述、雜誌撰稿、廣播節目與電視劇監修等領域。撰寫過多本與稅務和會計相關的書籍,包括《お金の流れで見る明治維新(從金錢的歷史看明治維新)》《経済危機の世界史(經濟危機的世界史)》《會計的日本史(会計の日本史)》等等。

譯者簡介

李漢庭
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系,自學日文小成。二○○三年進入專利事務所從事翻譯工作,二○○六年底開始從事書籍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小常識、生活醫學、科技等等的中日對譯,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目前嘗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有各方面之作品。往後仍希望能接觸更多領域,增加知識廣度,同時磨練文筆。

名人/編輯推薦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
宋彥陞|時空偵探‧歷史作家
seayu | 即食歷史部落客
許繼元 Mr.Market 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廖啟宏|加州政府研究首席、加州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主持「一口經濟學」PODCAST

目次

前言 了解「金錢的流向」,就會改變「世界史的觀點」!

第一章|古埃及與古羅馬因為「逃稅」而滅亡
1.「稅收制度」讓古埃及盛極一時
國家興衰都有一定的「模式」
優秀而清廉的基層官員
稅收官員的「腐敗」就是亡國的開始
2.古羅馬因為「逃稅」而滅亡
「低稅金」創造自由的經濟活動
帝國主義化——金錢如何流動?
尼祿皇帝推行「稅收安定政策」
西元二○○年的「超級通貨膨脹」

第二章|猶太人與中國人——自古就擅長「金融」的民族
為何猶太人會成為世界的經濟與文化核心?
現代世界的金融系統就從這裡誕生!
金錢是合理的處世工具
秦始皇透過「統一貨幣」統一了全中國
中國曾經是亞洲的「中央銀行」!?
唐朝創造了世界最早的「匯兌銀行」
金融技術發達的中國發明了世界最早的紙鈔

第三章|蒙古帝國與伊斯蘭帝國改變了「金錢的流向」!
穆罕默德的「減稅政策」發揮奇效
成吉思汗主張「彈性政經策略」
蒙古帝國掀起「世界物流革命」!
經濟大國鄂圖曼土耳其
能夠順利收取全國稅金的優良制度
掌握安全又划算的貿易路線!

第四章|世界落入西班牙與葡萄牙手中
中世紀之前的歐洲都是「經濟落後國家」
「航海狂」亨利王子的經濟功績
大航海時代之星──西班牙的崛起
羅馬教皇諭令「要西班牙與葡萄牙征服世界」
為什麼新大陸會掀起「金融革命」?
黑奴幾乎都是被黑人賣掉
宗教政策如何傷害經濟
無敵艦隊是被「消費稅」擊沉!?

第五章|伊莉莎白女王靠海盜與奴隸貿易致富
奢侈的約翰國王向國民賠罪——《英國大憲章》
英國為了「金錢」而脫離羅馬教廷
伊莉莎白女王是海盜的「金主」
海盜出海一趟可以搶得「一年半的國家稅收」!
國家海盜專案——交易內容
奴隸貿易的龐大「收入」

第六章|無敵的拿破崙打輸了「金融戰爭」
中世紀歐洲各國的國王總是為錢所苦
國王的「倒債」招致法國大革命
民眾看到國王的「財政收支」就氣炸了!
國家財政的魔法棒——徵兵制
拿破崙敗在「資金匱乏」

第七章|「英國紳士」的「黑心勾當」
英國人的拿手好戲——事業組織化
沒有「資本力量」就無法實現工業革命!
大英帝國席捲世界的幕後功臣是英格蘭銀行?
英國商人狡詐的殖民地政策
鴉片戰爭是為了「消除英國的貿易逆差」
為什麼美國人喝咖啡?
美國「收購」自己的國土與資源
增加「殖民地」不如擴張「連續的國土」
買阿拉斯加是撿了便宜?
英國資本流入,促進美國經濟發展
打造華爾街的猶太人

第八章|推動世界經濟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是何方神聖?
猶太鉅富「羅斯柴爾德家族」
五個孩子打造了「世界網路」
靠拿破崙戰爭「賺翻天」!
提供資金給英國政府收購蘇伊士運河,賣了一筆人情債
羅斯柴爾德與陰謀論
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何沒落?

第九章|探討明治日本的「經濟奇蹟」!
戰前日本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大驚奇
強力的統一政權是「經濟力的支柱」
「日本強大的出口能量」是經濟發展的資金來源
明治五年自力鋪設鐵路

第十章|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經濟版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德國經濟迅速發展」?
大戰改變了世界的「經濟版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掀起「能源革命」
美國曾經是「世界第一產油國」

第十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收支」
全球大蕭條從德國開始
凱因斯預言:「一九三○年將面臨危機」
美國的罪過是「做生意賺了就跑」
納粹崛起與德國經濟復甦
納粹攻城掠地的「經濟面因素」
為什麼希特勒曾經入圍「諾貝爾和平獎」?
入侵波蘭的真相
「錢」逼得美國不得不參戰
貿易戰爭——日本出口能量搶走了英國市場
英國採封閉經濟趕走日本
資源競爭——為什麼美國不希望日本侵略中國?
「東亞新秩序」惹惱了美國
石油戰爭導致美日開戰
這場仗的輸贏雙方都血本無歸

第十二章|蘇聯解體與金融海嘯──渾沌的世界經濟
1.蘇聯從誕生到解體的「金流」
追求短期成效的共產主義經濟
龐大的官僚國家靠「預算」與「計畫」來做事
百分之三十五的貧困國民,造成階級落差大
美國擁有「全球七成黃金」,風險極高
凱因斯的憂慮
矛盾的「全球基準貨幣」
2.蘇聯解體導致金融海嘯
美國史上最大的「破產潮」
高風險事業「投資銀行」究竟是什麼?
美國經濟一直隱藏著「大炸彈」
為什麼全球沉迷於「金錢遊戲」?
現代就像是「法國大革命前夕」

後記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三章】
穆罕默德的「減稅政策」發揮奇效
一般認為世界經濟史是以歐洲國家為主軸,其實不然。
因為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世界經濟一直受到伊斯蘭世界強烈影響。
說到伊斯蘭世界,一般容易想到現代的基地組織、伊斯蘭國這些激進宗教團體,但伊斯蘭世界其實在中世紀盛極一時,並創造出非常合理且先進的社會體制。
伊斯蘭教誕生於西元六一○年左右,隨後勢力迅速擴張。
先知穆罕默德原本是麥加的商人,創造伊斯蘭教之後,宗教勢力迅速席捲中東、北非與西班牙。
伊斯蘭教剛創建的時候,不僅是宗教,也是一個國家。穆罕默德在宣傳伊斯蘭教的同時,也迅速擴張伊斯蘭國家的勢力範圍。
為什麼穆罕默德的勢力增長如此快速?
沒錯,伊斯蘭教的教義對阿拉伯人來說非常有說服力。
但我們經常忽略一個重要因素:減稅政策。
穆罕默德崛起的年代,幾乎等於羅馬帝國滅亡的年代,而舊羅馬帝國的民眾都為沉重的稅負所苦。
當時,羅馬帝國的領地要徵收人頭稅(一個人繳一筆稅)與土地稅(按照土地生產力課稅)。
羅馬帝國以基督教為國教,民眾大多是基督徒,羅馬帝國更與基督教會聯手課徵重稅。所以只要是基督徒,就逃不了沉重的稅負。
穆罕默德則宣稱「只要改信伊斯蘭教就免繳人頭稅」,所以深受人頭稅壓榨的基督徒們便大舉投奔伊斯蘭教。
而伊斯蘭帝國對於征服領地的課稅政策也是非常寬鬆。
比方說,埃及本來要用金幣或銀幣來繳交土地稅,被伊斯蘭帝國征服之後,除了金幣銀幣,也可以用自己方便的實物(如穀物)來繳稅,而且伊斯蘭教徒只要家裡隨便放養兩三頭牲口,土地就免稅。
另一方面,領地內只有異教徒的商人要繳交人頭稅,伊斯蘭教徒與農民都免繳。在經濟不景氣之時,異教徒商人也免繳人頭稅。
以下是伊斯蘭帝國的課稅公告:
「去到他們的地,不要沒收他們的財產。若土地稅收不夠,不要賣掉他們的家產。只向有餘的人收稅,若不聽從我的,神必要罰你。」
伊斯蘭帝國絕對不虧待任何改信伊斯蘭教的人,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都屬於「有經人」(’Ahl al-Kitab),不需要強迫改信伊斯蘭教,但是其他「多神教徒」就必須強迫改信伊斯蘭教。
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只要遵守「繳納人頭稅」「不毆打伊斯蘭男教徒」「不玷汙伊斯蘭女教徒」「善待伊斯蘭教旅人」等戒律,就可以在伊斯蘭帝國自由生活。
而且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所繳交的人頭稅,也遠比舊統治者時代少得多。
無論是不是伊斯蘭教徒,伊斯蘭帝國課的稅都遠少於過去的政權。
當伊斯蘭帝國從領地撤退,還會退回稅金。
西元六三六年,伊斯蘭帝國幾乎占領了整個巴勒斯坦,向猶太教徒與基督教徒課徵人頭稅,後來羅馬帝國派大軍搶回巴勒斯坦,伊斯蘭帝國只能撤退。當時伊斯蘭軍隊告訴巴勒斯坦人:「人頭稅是保護你們的報酬,現在我們無法保護你們,所以退還稅金。」而且真的退還所有人頭稅。
當地的猶太教徒與基督教徒當然感激涕零,並且對於攻進城門的羅馬軍隊抱持敵意。
伊斯蘭帝國所向披靡,實是歸功於溫和的稅收政策。
然而穆罕默德死後,伊斯蘭帝國迅速分裂衰亡,也跟稅收政策有關。
穆罕默德之後的領導人對於稅收和財政都不太了解,而是交由各地的軍人與官員去收稅。
結果就發生了跟古埃及、古羅馬一樣的問題,地方權貴中飽私囊,中央政府阮囊羞澀。甚至還有地方官擅自提高人頭稅來增加稅收。
還有些伊斯蘭帝國領袖為了解決稅捐不足的問題,而向改信伊斯蘭教的異教徒徵收人頭稅。
結果導致中央政府勢力衰退,伊斯蘭帝國失去向心力,而變成群雄割據。伊斯蘭帝國也因此四分五裂。

【第八章】
羅斯柴爾德與陰謀論
只要談到猶太陰謀論,就一定會扯上羅斯柴爾德家族,說羅斯柴爾德家族暗中支配了世界經濟。
甚至有極端說法認為,歐洲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之間發生的所有戰爭與革命都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策畫,就連希特勒崛起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所安排,實在荒謬。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中葉,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是世界最大的資本家,所有戰爭都牽扯到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金,也不是不可能。
但這不代表羅斯柴爾德家族策畫了所有戰爭。
因為所有資本家都不喜歡戰爭(軍火商除外),戰爭是國家級的資源消耗戰,代表資本家很可能損失資產。
尤其像羅斯柴爾德這樣在歐洲各地都有資產的家族,無論哪國打贏、哪國打輸,都會損失部分資產。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讓羅斯柴爾德家族損失慘重,不僅沒了財產,還失去了家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中坐鎮維也納的一支,就在二次大戰期間被抄家。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的時候,維也納一支的大家長路易.羅斯柴爾德被蓋世太保逮捕,路易當時是維也納.羅斯柴爾德銀行的負責人,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棟梁之一。
羅斯柴爾德家族當然盡全力想救出路易,納粹德國的條件是要維也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交出所有家產。
路易.羅斯柴爾德繳了這筆「贖金」,總算活著逃離維也納,但損失太過慘重,大戰結束之後仍無法東山再起。納粹德國沒收的資產,戰後由共產黨組成的捷克政府接收,並賠償給羅斯柴爾德家族,但是只剩下當時沒收的三分之一不到。
法國一支也是損失慘重。
納粹法國的猶太人,比德國本土的猶太人更加悽慘,只要任公職或位居其他重要職位,都遭到解任,當然也包括銀行家在內,羅斯柴爾德家族就跑不掉了。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巴黎的艾德蒙、羅貝爾和安利,被當時親納粹的貝當政府剝奪法國國籍,等於把羅斯柴爾德家族趕出法國。
巴黎一支也有人喪命,大家長吉德.羅斯柴爾德的媽媽與母系親屬,幾乎都死在集中營裡。此外,羅斯柴爾德家族中的菲利普男爵之妻雖然不是猶太人,卻因為冠了羅斯柴爾德的姓氏而被送往集中營,命喪黃泉。
陰謀論人士都不會提到羅斯柴爾德家族有人喪命,但如果陰謀論人士把這些人命也算在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那筆者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第八章】
凱因斯的憂慮
凱因斯並不希望以美元當作基準貨幣,而是主張「發行一種國際結算貨幣班寇(Bancor),讓各國以班寇進行貿易」。
班寇制度就是計算世界各國過去三年內的貿易額,將貿易額的百分之七十五提撥為各國的「手頭資金」,各國可以靠著交換班寇來調整進出口差額。
貿易順差國拿到比較多的班寇以支付給貿易逆差國,有了這種新的國際貨幣就不需要黃金來交易。
凱因斯也提議,貿易順差國和逆差國都必須負擔收支平衡的義務。
按照之前的國際貿易規則,一旦發生貿易落差,只有逆差國有義務改善財政(並沒有明文規定逆差國要改善財政,但長期貿易逆差會導致商品滯銷,所以逆差國當然要減少貨幣發行量、刺激出口,以改善貿易收入)。
然而,凱因斯建議順差國也有義務減少順差。當貿易順差超過班寇配額的四分之一,就要課徵百分之一的稅金,超過二分之一再追加百分之一。如此一來,國際貿易就不會有任何國家極度順差或極度逆差,世界經濟也會跟著健全。
凱因斯的提議是考慮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全球經濟缺點,希望能改善脆弱的經濟結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的貿易收支不均,貨幣不穩定,最終導致世界大戰。凱因斯分析了前因後果,方才提出這樣的改善方案。
但是手上有大把黃金的美國,絕對不會接受凱因斯的提案。
如果貿易不再使用黃金,儲備大量黃金的美國就沒有優勢,黃金也都成了廢料。
所以美國堅持採用金本位制度。
此外,美國既然是貿易順差大國,自然不會接受順差國要受罰的建議,因為美國當時作夢都想不到自己會衰敗為貿易逆差國。
結果美國不顧歐洲各國反對,強硬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議〉,而當時的歐洲各國在大戰中元氣大傷,根本無法對抗作為世界經濟霸主的美國。

矛盾的「全球基準貨幣」

大戰結束後,國際經濟開始證實了凱因斯的憂慮。
原本美國不斷搜刮黃金,導致國際金融停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反而大舉釋出黃金。
因為美國很大方,出借自己的資本以促進歐洲與亞洲復興。
結果造成戰後的世界經濟不再是「美國獨贏」,反而變成「美國獨輸」。
美國大方的釋出黃金,造成美元信用崩跌,逼使美國必須釋出更多黃金;而美國黃金儲備減少,導致美元信用更低,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樣下去,以美元為主的國際金本位制度將會崩潰。
一九六○年代後半葉,美國黃金的流失速度更是火上加油。
一九七一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不再以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只維持了短短二十六年便宣告崩潰。
其實光靠一個國家的貨幣擔任全球基準貨幣本來就不可行。
因為美國在二次大戰剛結束的時候有無比強大的經濟力,美元才能成為全球基準貨幣。
但是當美元在世界各地流通,意即美國貿易必須保持逆差;一旦美國貿易順差,代表美元流回美國,也就不能在全球流通了。
世界各國想要美元,所以要求美國保持貿易逆差,但是長期的貿易逆差會讓美國經濟崩盤,美元也就失去信用。
所以用單一國家貨幣作為全球基準貨幣,原本就是一大矛盾。
布雷頓森林體制崩潰之後,世界各國一時找不出有效的國際金融制度。
即使美元不再能夠兌換黃金,美元還是全球基準貨幣。
美元信用是降低了,但是沒有能夠取代美元的基準貨幣,這又造成了新的金融危機。
沒有美元就無法結算國際貿易,世界各國被迫取得美元,美國也不斷的在世界各地撒美元。
搞著搞著,世界經濟就面臨更嚴重的考驗。
也就是金融海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00
庫存:9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