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身兼多職、技能失傳、倒店危機,如何因應數十萬人才缺口?
商品資訊
系列名:新商業週刊叢書
ISBN13:9786263901650
替代書名:働き手不足1100万人の衝撃
出版社:商周文化
作者:古屋星
譯者:RECRUIT WORKS研究院
出版日:2024/07/11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1cm*14.8cm*1.5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
醫療、照護、物流、餐飲、營建……
各產業的缺工危機不斷飆升!
當現有人力連基本生活品質都無法維持,
讓人才缺口高達1100萬的日本,
示範未來全面的職場與產業變革對策!
▁▁▁▁▁▁▁▁▁▁▁▁▁▁▁▁▁▁▁▁▁▁
你是否能想像這樣的世界:
餐廳沒有店員、宅配沒有司機
工地沒有工人、長照沒有看護?
這種情境已越來越迫在眉睫,
越來越多店家因為缺工倒閉,
越來越多企業開著萬年職缺,
當人力連基本的社會需求都無法滿足,我們該怎麼因應?
禍延全球的COVID-19疫情過後,缺工情勢不斷加劇,
日本人口數預估到了2040年將減少1,400萬人,
勞動力缺口將高達1,100萬人,
其中照護、宅配、營建等人力缺口名列前茅 ;
台灣缺工居首的則是住宿餐飲及醫療保健業,對你我的生活影響甚鉅!
然而,缺工只是表象,
反映出來的深層問題乃是產業結構發展失衡,
以及工作型態亟需轉型!
日本Recruit Works的專業研究員,
提出了針對政府與企業能著手的四大解決方案以及改革方針,
並對2040年的職場生態做出三大預測,
AI真的能取代人力缺口嗎?怎樣的工作才能留住人才?
多世代革命下,多元年齡工作者會變得更加普遍嗎?
前瞻性的預測與建言,值得台灣的你我取經!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古屋星斗
Recruit Works研究院主任研究員。一橋大學大學院社會科學研究科畢業後,進入經濟產業省,參與產業人才資源政策、福島重建、成長策略規劃等,自2017年起擔任現職。專攻勞動市場和下一代職涯發展研究,著作包括《安逸的職場:年輕人不安的未知原因》等。
譯者簡介
Recruit Works研究院
成立於1999年1月,是株式會社Recruit內部的一個研究機構,致力於研究與「人」和「組織」相關的問題。以「創造每個人都能充滿活力地工作的下一代社會」為使命,進行調查和研究。
序
李河泉(台積電「跨世代溝通」課程指定講師、陽明交大EMBA兼任副教授)
陳益民(勞動部前次長)
顏擇雅(作家)
──前瞻推薦
目次
前 言 二○四○大缺工
01 勞動力短缺一千一百萬人的衝擊
缺乏維持生活所需的勞動力
人口變化造成的勞動力不足
明明景氣不佳,卻出現人力短缺
慢性勞動力不足引爆的危機
二十年內,工作年齡人口減少一千四百二十八萬人
近畿地區的工作年齡人口完全消失
二○四○年模擬的大前提
日本的勞動參與率在先進國家中已是前段班
02 各產業的二○四○年勞動力供需預測
駕駛短缺率為二四%(以及各職業模擬結果)
勞動力充足率低於七五%的區域有三十一處
人口僅六十七萬的島根縣,為何勞動力供需落差不大?
讓模擬開啟未來的大門
03 維持生活的服務萎縮與消失
必要行業工作者不足
想成為警察和或自衛官的人明顯不足
生活變得不方便,就沒有時間工作
沒有餘力創新
勞動力供給不足將觸發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典範轉移係指認同的信念、價值和方法,進行轉變的過程)
04 缺工導致第一線與地方企業的困境
地方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迫切感
案例一:在地企業紛紛爭搶年輕員工
案例二:因為人力不足而被迫倒閉
案例三:明明是淡季,卻每天拒絕上門的生意
案例四:再這樣下去,汽車檢驗制度將無法維持
案例五:人力不足而不得不減班
案例六:配送員主要為七、八十歲,每天無法配送超過一千份
調高薪資仍找不到員工
「沒人知道該怎麼做才對」
05 因應缺工的四個解決方案
勞動力供給受限會讓日本變成富庶的社會
薪資提高後企業該做的事
日本的勞動生產力成長率不低
不斷自動化的製造業、批發業與零售業
醫療照護業的勞動投入量成長至一.四倍
因應人力不足的「三大神器」
日本的女性就業率比美國還高
日本的銀髮族就業率領先全世界
日本能在爭搶「外國勞工」的混戰中獲勝嗎?
現在就能開始實施的四個解決方案
06 解決方案一:全面機械化與自動化
在「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活用人力
精簡人力等於提高薪資
精簡能力可讓勞動力參與率提高
AI或機器人無法取代的業務
黑心企業無法在勞動力供給受限的時代存活
行政機關與產業團體的支持,對推動自動化至關重要
數位化與機器人友善的社會
促進公司內部自動化的關鍵人才有哪些共通點?
容易自動化的職業vs.不易自動化的職業
案例一:大型總承包商為了解決建築業的課題而聯手
案例二:希望從下訂單到退貨都自動化的超市
案例三:減少三大照護業務負擔的產品與服務正在研發中
07 解決方案二:類工作活動
本業之外的活動可能幫助某個人
動機是「很開心」、「有收穫」
案例一:一邊玩手遊,一邊巡邏在地基礎建設
案例二:以樂在其中的「跑步巡邏」守護地區
擁有職場之外的去處
從成功案例學到的三個重點
每四人就有一人參與類工作活動
從事類工作活動的前三大理由
類工作活動在非都會區特別盛行
遠距工作真正的價值
類工作活動令人意外的效果
創造全新的「工作方式」
08 解決方案三:銀髮族的小型活動
能助別人一臂之力的事情,不一定是工作
銀髮族參與各種活動的理由
銀髮族的小型活動能對勞動世代有所幫助
沒有報酬的話,參與者會越來越少
在小學負責雜務,藉此回饋社會
高齡者兼顧生活與工作、活動的三大要素
09 解決方案四:企業減少無謂的工作與提供職場支持
壓縮勞動力需求的「冗贅改革」
每週有六到七小時在做多餘的工作
徹底刪減冗贅業務的企業得以生存
促進公司之外活動的「社會支持」
「公司的結構」支援社外活動
以「公司制度」支持員工參與公司以外的活動
10 二○四○年的「新型」工作方式
現在就著手解決的話,還有十年的「緩刑」
需要進一步從結構面提出解決方案
勞動力供給受限會改變「勞動」的型態
行政機關與規則制定者能做的事
企業、雇主與行政機關能做的事
個人能做的事
未來預測一:消費者和勞動者的界限變得模糊
未來預測二:勞動者是上帝
未來預測三:勞動變得有趣
日本真正的成長型產業
結語 發明的時代
書摘/試閱
03維持生活的服務萎縮與消失
勞動力供給受限並非單純人力不足而已。問題不在於找不到繼任者,或是找不到傳承技能與數位人才,因為這些都是從產業或企業的立場來看的問題,問題是「日本社會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維持現有的生活品質」。
全國各地像是一日三餐般,不斷地報導各業種、各職業人力不足的問題,但從上述的情況來看,報導的方向似乎有誤。
.照護職 四○年度缺少四千兩百人 知事答辯「留住人才,人力吃緊」(富山)
.九州、沖繩的建築業、運輸業人力嚴重不足
.因為老舊與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而遍體鱗傷的自來水基礎建設
.觀光業、餐飲業互相爭搶人才 五成企業有「正職員工不足」的問題 民間調查
.汽車技工不足 疲於奔命的第一線 修理汽車要等一個月
.六成設施找不到藥劑師 外縣市、中小企業尤其顯著
.找不到老師,沒有人擔任級任老師 不願長時間工作 無法填滿缺額,學生只能繼續自習(大阪)
.希望成為警察的人明顯減少 靜岡縣各警署透過各種活動,讓民眾體驗警察的業務
.自衛官不足 在「從根本強化防衛力」的過程之中,遇到少子化與「慢性人力不足」問題
每個人都知道照護業、建築業、物流業的人力不足,假設第一線總是人力吃緊的狀態,服務品質遲早會下降。
照護業的問題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而建築業或物流業的人力不足,會導致房屋的建造速度變慢,或是假日收不到宅配的貨物,而且建築業和物流業的人力不足,也會讓災後重建的速度變慢,由於日本是與災害為鄰的社會,這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
觀光業、餐飲業的人力也完全不足。還記得二○二三年夏天去九州時,餐廳老闆告訴我:「雖然想接待更多客人,但是員工很有可能因此辭職,所以現在只好改成完全預約制,也只能減少座位數。」
此外,旅館老闆也告訴我:「之後還有可能會發生新冠病毒這類疫情,所以要趁賺得到錢的時候多賺一點,否則根本養不起員工。現在只能拜託員工多接待一點客人,然後提供員工臨時獎金作為補償。」雖然餐廳老闆與旅館老闆的經營方針不同,卻同樣都遇到人力不足的問題。
由於外國觀光客增加,觀光業與餐飲業面臨勞動力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對這類產業來說,留住人才是最該優先解決的經營課題。
必要行業工作者不足
勞動力供給受限不會只在模擬的職業發生,無論是什麼職業都已經出現勞動力供給受限的問題。我們在進行相關調查之後,也是驚呼連連,接下來列出的例子不過是冰山一角。
汽車技工這類與設備檢修有關的工作,也出現人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常常聽到「駕駛不足」這類消息,但是說不定駕駛連「安全地、正常地開車」這件事都求之而不可得。除了汽車外,火車、飛機也都發生相同的問題。
鐵路公司與公車公司曾發表下列的言論:
「火車的司機員不足問題或許還可以靠著自動駕駛解決,但最大的問題在於軌道維修技師與電車檢修人員、站務員不足。其實司機員只占少數,鐵路正常運作所需的人員有四分之三都是這類人員和維修技師,而這類人員也是目前最為欠缺的。」
一旦讓那些承載乘客與貨物的機械正常運行的檢修人力不足,這些機械就無法正常運作,我們的生活也將停滯不前。
藥劑師也有人力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外縣市尤其嚴重。一提到醫療從業人員,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在醫院服務的醫師、護理師、技師及各種專業人員,但照顧我們健康的必要行業工作者並不只是在醫院存在,說得更精準一點,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那些被稱為專家的必要行業工作者,有許多工作如果沒有必要行業工作者的協助將無法完成。
學校的老師也不足,其實這早已是眾所周知的熱門話題,而且我也親身遇到下述這個事件。
朋友有一個正在念小學的孩子,聽說這個孩子的班級沒有級任老師,所以由副校長「代班」。由於找不到老師,所以不需要帶班的副校長明明是管理職,卻還是得跳下來當級任老師。一問之下才知道,這類班級的老師有可能在年度中才上任,所以可能一年還沒過完就更換級任老師。有家長就曾在班級說明會上提出:「為什麼我家小孩非得進入沒有級任老師的班級呢?」(想必副校長也很想抱怨師資不足的問題)。
問題的確是師資不足,但是卻完全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所以這並非暫時性問題。一旦這個傾向擴大,幾年後很可能會有家長問「為什麼我家小孩的班級會有級任導師」這種問題。
想成為警察或自衛官的人明顯不足
最後要舉的例子是警察、自衛官這類保障生活安全的工作,也越來越缺乏人力。雖然警官的人力問題還沒有浮上檯面,但其實應徵者正在急速減少,所以這不啻為幾年後會引爆的大問題。
以鹿兒島縣警為例,二○一四年度的應徵者為一千零二十五人,但是二○二三年為三百八十七人。看到這個數據,我不禁懷疑自己看錯。短短十年,減少了六成之多。對於警官的需求當然也會有所增減,需用名額也可能過多或不足,但是社會大眾對警官的需求,不太可能在這短短的十年內「減少六成」,身為一個在日本社會生活的人來說,我對這種情況實在感到不安。
至於大阪府警方面,二○一八年度的應徵者為一萬人左右,但是到了二○二二年之後,減少至六千七百八十九人,短短幾年減少了三成以上。不管是大都會還是外縣市,想成為警察的人正在急速減少。警官與消防隊員的人力不足,很可能發展成難以忽略的社會問題。
除了人口變化的問題之外,民營企業也積極地改革工作方式與提高薪資,所以公務員的待遇或是工作環境,就顯得不像以前那麼有吸引力。
在此想請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民營企業之所以會競相提高待遇及改善工作環境,在於很難招募到年輕員工。由於勞動力供給不足,民營企業被迫透過加薪、改善工作環境,「爭搶」年輕員工,導致無法一起競爭的政府難以募得公務員。沒錯,一切都是勞動力供給不足造成的。
自衛官的情況也一樣,在二○二一年之前的十年內,應徵人數減少了二六%,而二○二二年雖然預計招募九千兩百四十五人,但實際應徵到的人數卻只有四千三百人,「徵才計畫」大幅未達標,如果是民營企業的話,負責徵才的人早就被開除了。我們都知道,自衛官是人民的安全保障,每逢災難發生時,他們更是不容忽視的存在;除此之外,許多人也提出「防衛力倍增」這個目標,但是今後的日本真能提供足夠的人力,讓自衛隊達成任務嗎?
在此列出的職業真的只是冰山一角。不過,大家應該已經知道,勞動力供給不足會讓我們的社會變成什麼模樣。
維持我們生活的專業人士,以及支持這些專業人士的人力都不足,企業也為了爭奪人才而進行各種競爭。
接下來的話題雖然有點偏離主題,不過我認為,不適合用來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是「從人力充沛的領域將人力調往人力不足的領域」,也就是「讓人力移動」的想法。區域振興,也就是地方振興計畫經常祭出各種鼓勵移住的政策,但日本的人力本來就不足,也就是所謂的零和賽局或負和賽局,所以不是挖東牆補西牆就能解決問題,意思是一旦人力移出,原本的地區就會缺少人力。
各業種也不能透過這種方式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假設想透過改革工作方式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革新工作方式當然也很重要),會發生什麼事?很有可能會輪到護理師或醫事檢驗師這類醫療從業人員的人力不足。假設為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而大幅提升教師的待遇,就有可能輪到警官或消防隊員的人力不足。
由於勞動力供給的絕對數量不足,所以就整個社會來看,爭奪人力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改善特定職業的待遇也無法解決問題,而這就是勞動力供給受限社會的真面目。
之所以要想辦法讓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域發揮更大的力量,正是基於上述的理由。這部分將在第五章之後的「解決篇」進一步詳述。
生活變得不方便,就沒有時間工作
各領域的人力將越來越拮据|在模擬生活維持服務的勞動力供需之後,才敢大膽揭露這個真相。以下提出的數字都來自模擬結果。
.因為缺乏駕駛,有些地區將無法收到貨物
(二○四○年的駕駛人力不足率預測為二四.一%)
「貨物能否送達」將由住在哪裡決定。日本將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地區無法收發貨物,也會變得無法居住。
.長照設施因照護人力不足,導致無法補齊人力變成常態
(二○四○年的照護人力不足率預測為二五.二%)
之前可以一週提供五天居家照護服務,但現在幾乎是每週有一至兩天會突然接獲「照護人員無法到府服務」的通知。如此一來,高齡者與高齡者的家族必須自行照顧家人,整個家庭的生活也將陷入困境,有工作的家人甚至必須放棄工作。
.建築業的工地主任或工頭的人力慢性不足
(二○四○年的建築業人力不足率預測為二二%)
只有七八%的道路能夠維護,外縣市的道路有可能變得坑坑窪窪,也可能不時傳出橋梁塌陷的意外。如此一來,將導致塞車,移動時間也會變長,做什麼事情都得耗費更多時間。
.找不到足夠的醫療人員
(二○四○年的保健醫療專業人員的人力不足率預測為一七.五%)
將變成醫院空有設備,沒有醫師、護理師這類醫療從業人員的狀態。就算是能夠營業的醫院,門診也將大排長龍。去醫院看病這件事會變成需要耗費一整天才能完成的任務。急診室也空不出位子,救護車排隊等著進入醫院的情況將變成常態。
容我重申一次,勞動力供給受限社會最令人擔心的,便是生活維持服務無以為繼這件事。從我們模擬的結果來看,上述的未來已迫在眉睫。貨物的配送、垃圾處理、災後重建、道路除雪、育幼服務、照護服務,這些我們平日蒙受其惠的「生活維持服務」,都是由許多不可或缺的人力提供的。
我們認為二○四○年的日本將因為勞動力供給受限,而無法維持這些生活維持服務,我們的生活也將變得極度不便,進而發生下列的狀況。
.就算是白領階級,也要面對因為人力不足而下滑的服務品質,甚至無法獲得需要的服務
就算努力工作,也無法得到需要的服務,導致無法將時間全部用在工作上。這意味著當生活變得不便時,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工作。
.第一線人員因為人力緊繃,沒有餘力培養後輩或新進人員
中小企業有可能因為找不到傳承技術的人而被迫停業,大企業有可能因為找不到年輕員工,導致資深員工或銀髮族必須加班,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
勞動力供給不足這個問題,不僅會影響都會區白領階級的生活,也會影響所有人的生活,會有許多人因為「生活過於不便而沒有時間工作」。
沒有餘力創新
「生活過於不便而沒有時間工作」,將會導致以下的惡性循環。
當生活變得窘迫,無法正常工作時,每個人就無法透過自己的專業為社會做出貢獻,需要這些專業的人們也會因此變得無法正常生活。如果找不到年輕員工,無法培育下一代的人才,現職員工就必須一直工作到八十幾歲、九十幾歲,直到油盡燈枯為止。
生活與工作本來就是息息相關的關係,生活維持服務的勞動力供給不足問題,當然也會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型態。社會的經濟活動將長期停滯與萎縮,維持生活所需的各項服務也將消失,生活品質跟著下滑。
當生活層面的負擔變重時,我們便會陷入人才難以嶄露頭角,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生活變得很困難的惡性循環。
經濟社會也將出現規模更大的惡性循環。
由於大部分的勞動力都得用來維持生活,所以尖端領域將無法優先取得人才,經濟成長將因此停滯,如此一來,生產力將無法提高,更多的勞動力也被迫流入生活維持服務。
從經濟社會的角度討論勞動力供給受限這個問題,再預測日本的經濟之後,將會發現「沒有足夠的人才開發提高生產力的技術,也沒有足夠的人力打造理想的社會,而當生產力無法提高,就更沒有餘力創新」這個劇本,這個劇本可以說是讓人怵目驚心,每個人也都擔心日本社會將「走到盡頭」。
就全世界來看,這是人類社會首度遇到的困境,日本也必須想辦法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且要趁著所有勞動力都得用於維持日常生活之前,就想辦法解決這即將到來的危機,以免落入沒有餘力執行解決方案的困境。
勞動力供給不足將觸發典範轉移
由於人口動態不會出現大幅變動,所以堪稱是最準確的預測,勞動力供給受限社會恐怕也是無可避免的未來。這種變化不僅影響勞動社會,也將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深刻的影響,企業也將被迫改變經營方式,人們也不得不改變原本的工作方式。
勞動力供給模擬說明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也暗示著今後可能出現大型的典範轉移。
同時也告訴我們,現在的人力看似嚴重不足,但一切不過是剛開始。若從二○四○年回頭看現在,想必最符合現在徵才情況的一句話就是「當年是最容易找到人才的時候」,因為徵才情況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比去年更難找到人才,而明年也比今年更難找到人才。
其實已有許多人親身感受到徵才的困難,這讓企業更積極地徵才,也為了掌握需要的人才而彼此競爭,或是試著改變經營策略,調度資金與開發新商品,透過這些前所未有的創舉吸引人才。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