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電子書
成語裡的心理學:一句「刻骨銘心」,竟暗藏了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的情結說?跨時空連結古人智慧與思想科學(電子書)

成語裡的心理學:一句「刻骨銘心」,竟暗藏了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的情結說?跨時空連結古人智慧與思想科學(電子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6 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現代心理學需要幾萬字的解釋論證,都被古人濃縮在短短四字的成語中。

★ 從初生之犢到為老不尊,看經典成語如何揭示西方心理學真相。

 

來一場跨越古今中外的心理學思辨!

◆ 54則關聯式成語和心理學術語,從「成語」去找「心理學」知識。

◆ 了解成語典故翻轉學習心理學,揭露日常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

◆ 涵蓋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情緒心理學以及認知神經科學。

◆ 成語對應的心理學術語皆附有中英文對照,方便查閱及擴展相關知識。

 

成語是高度濃縮的人生智慧,它是中華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環節,將許多史實故事簡化為短短幾個字,卻埋藏了古人千年的思考因果。同樣的思想,以現代西方的科學化整理後,便成了所謂的心理學,解釋了人類各種行為模式的背後原因。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過:「心理學有漫長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講的就是這個意思。雖然科學心理學誕生於19世紀,但關於「人心」的思想探索,卻是與人類同時誕生,因為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心理活動。而在中華文化中,「心理學漫長的過去」就是凝練後的成語。

 

當你看到有人遇到不幸或危難事故,隨口說出:願你能「逢凶化吉」。看似一句祝福與安慰的話,在佛洛伊德提出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有類似的理解,而在心理治療中更明確定義為「創傷後成長」。

 

像這樣的例子在本書中都將一一對照解釋,拆解了54組成語與心理概念,例如「嚴防死守 → 心理防禦機制」、「見仁見智 → 投射作用」、「打鐵趁熱 → 記憶遺忘曲線」等等。不但解釋成語來源及意義,更詳細敘述對應的心理學術語知識,讓你知道這句成語原來反射出這樣的心理(大腦)訊息。

 

作者身為資深的心理學教授,擅長把成語作為特殊的心理學教材,引導讀者進入意識深處,更直觀地瞭解自己及他人的心理軌跡。跟著這本有趣的書來了解傳統文化,還能讀懂許多西方心理學概念喔!

作者簡介

楊眉


心理學教授
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
1984年開始提供學生心理諮詢,1985年教授心理學。2007年成為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首批認證心理諮商督導。2003年SARS時期、2008年汶川地震和2020年新冠疫情中,均以志工身份承擔督導工作。
出版簡體《與焦慮同行》、《青春期集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的理論和實踐》、《心理學術語力》等心理學專業與科普著作十二本。

目次

第一部分 自我認識與認識他人
不由自主與自我覺察--我們如何避免身不由己?
不可理喻與兒童自我狀態--那些喜歡發飆的人
不知不覺與潛意識--你能夠意識到的東西到底有多少?
嚴防死守與心理防衛機制--我們天生自帶多少心理衛兵?
渾然不覺與壓抑--你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過去?
拐彎抹角與防衛機制--有些話為什麼不可以直說?
代人受過與代罪羔羊理論--不遷怒就不會有代罪羔羊
見仁見智與投射作用--你只看到了你能看和想看的東西
作白日夢與白日夢--誰說白日夢不可以化作現實?
矢口否認與否認--你今天「說謊」了嗎?
歲歲平安與抵消--這算迷信還是民間的「壓力調節法」?
倚老賣老與退行--為什麼我們的敬老傳統正在變弱?
文過飾非與合理化--阿Q精神的是與非
心口不一與反向作用--誰說口是心非就一定是虛偽?
化繭成蝶與昇華作用--你天生擁有的浴火重生力
風趣橫生與幽默作用--你是那種有生活態度的人嗎?
百無禁忌與去聖化和再聖化--我們對敬畏的需要超過了
防禦機制--不去糾結第一反應,只須跟上第二反應
不假思索與制約反射和習慣--現在你養成習慣,將來習慣養你
察言觀色與人際敏感--你會見機行事嗎?
打鐵趁熱與記憶遺忘曲線--及時複習到底有多重要?
杯弓蛇影與心理現實--客觀現實為什麼很難被客觀感知?
刻骨銘心與情結--為什麼「心有千千結」?
輕諾寡信與生存姿態--為什麼他或她總是食言?
勝券在握與控制錯覺--你確信你真的可以確信嗎?
初生之犢與前額葉皮質區--為什麼青春是一道坎?
息事寧人與公平理論--為什麼並非所有的息事都可以寧人?
一飯千金與社會交換--除了物質,你還可以與人交換什麼?

第二部分 自我接納與接納他人
惻隱之心與同理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見賢思齊與觀察學習--成長是可以有捷徑的
從化干戈為玉帛與到衝突與和解--接觸是化解衝突的王道
日久生情與曝光效應--日久為什麼會生情?
相敬如賓與家庭界限--親密有間(關係非常密切而毫無隔閡)關係長
事後諸葛亮與後見之明偏誤--別總在事後給別人添堵(讓人心煩)
東施效顰與認同--東施效顰何錯之有?
和而不同與人格特質--那值得期待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第三部分 自我成長及與他人共同成長
一日三省與自我監控--內在美是如何煉成的?
子承父業與職業認同--享受人生,從尋找職業認同開始
勿以惡小而為之與功能自主--小惡是如何升級為大惡的?
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孟母三遷--純粹曝光效應與社會影響
破罐破摔與預言的自動兌現--破罐子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胸有成竹與自我效能--想成功,就要先相信自己能成功
度日如年與等待時間知覺--當等待時間被我們轉換為體驗時間
逢凶化吉與創傷後成長--集體創傷後節能且高效的個人成長法
兵來將擋與問題解決--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魚和熊掌與心理衝突的管理--要「魚」還是要「熊掌」?這是一個問題
克制情緒與情緒管理--人人都喜歡能管理自己情緒的人
鮑魚之肆與刺激回避和自我控制--我們為什麼要遠離烏煙瘴氣的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環境決定基因表達--選擇環境,選擇自己
功到自然成與刻意練習--「功到自然成」是有前提的
以貌取人與外貌魅力偏見--請對自己二十五歲後的長相負責
錙銖必較與互惠利他--斤斤計較會讓你失去什麼?
吃虧是福與延遲享樂--吃虧是福,不吃暗虧
公序良俗與優勢性格說--性格決定命運,而你可以決定你的性格
羞惡之心與道德焦慮--我們對道德的需要遠超過道德對我們的需要

書摘/試閱

成語 一飯千金

除了物質,你還可以與人交換什麼?

心理學 社會交換

 

 

一飯千金的典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講韓信知恩圖報的故事。西漢軍事家韓信年輕未得志時,一位年邁的洗衣婦同情他,經常做飯給他吃,日後他發達了,回報老人千兩黃金。

 

與一飯千金類似的一個古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教育人要感恩,要知道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知道感恩對個人與社會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先從施恩者看,被感恩會讓他收穫雙重滿足:別人肯接受他的幫助,使他的助人需要得到滿足;而別人的知恩圖報則會滿足他內在的社會贊許需要,也會增加他日後助人的可能性。

 

而對感恩者而言,感恩的行為同樣也會滿足其精神需要:證明自己是知恩圖報的君子,同時也證明自己是一個值得幫助的人。

 

受恩、感恩,如此循環往復,就使人與人的關係進入可持續發展狀態,有的還會發展成終身的友誼。

 

一個懂感恩的人,會在成長中逐漸擴大自己感恩的範圍,不僅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還知道感恩他所擁有的一切: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鳥獸蟲魚、花草樹木。他會珍惜和尊重他所在的世界,因此也更容易體驗到生活中的滿足與幸福,更因為心懷感恩,他會很自律,會以恭敬的態度珍惜並關愛自然與人文環境。

 

但是,「 一飯千金」 和「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按照常理,一飯報以一金,或者滴水報以杯水、盆水就可以,為什麼要報以千金和湧泉?這不是同時給施恩者和受恩者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嗎?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也是違背社會交換原則的,會造成新的心理不平衡。

 

既然是交換,就涉及人際交往中的公平問題,如果收益略大於或者等於代價,這種交互作用就可以維持,雙方也會基本滿足。可如果收益長時間小於付出,甚至沒有收益,損失方就會憤怒,而這種關係也難以維持。

 

關於感恩的古訓與西方的社會交換理論具有共同的前提,二者都強調受恩惠就要懂得感恩。而關於施恩受恩中的公平問題,我們也有自己的古訓,而且是雙向約束、非常公平的:「受恩不報非君子,施恩圖報非君子。」這樣一種雙向約束,自然會讓人際關係良性迴圈,持續發展。

 

心理學研究指出,在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中,人們通常會選擇增值交換,也就是雙方都以相等或稍微多一點的方式回報對方。例如一般農村家庭中的紅白喜事帳本,就是保證交往公平的一種方式。

 

而那些選擇減值交換的人,也就是總以少於對方付出的方式回報,甚至不回報對方的人,他的人際關係就很難長久維持。

 

所以, 按照社會交換論,「一飯千金」、「湧泉相報」 理念, 可以幫助我們維護一種對對方而言,收益遠遠大於付出的關係,為關係的持續發展奠定較好的基礎。

 

可是如果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發現。所謂公平交換,就是雙

方的交換是基本平衡或者略多一點的, 如果自己每次都以「 一飯千金」、「 湧泉相報」的方式回報別人,讓對方所得收益遠遠大於其付出,就會讓對方心生內疚甚至不安,久而久之,對方就會因為心理壓力太大,反而對我們敬而遠之。而我們自己也一樣,如果每次都要回報「千金」或「湧泉」,這種關係會讓我們不堪重負,因此無法長久。

 

不僅如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還有另外一面。從人類學角度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結,往往就是靠『虧欠』。如果兩不相欠,就意味著這人跟我已經沒有關係了。」

 

我的觀點是,長期的關係不要怕短期的虧欠,而臨時性的交往則要盡可能即時回報(如旅途中的一面之交等)。概括起來就是:一般關係的回報要強調時效性,而長期關係的回報,只需要注意動態平衡就可以。

 

總之,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程度,受恩回報也有程度,如果過度了,就會給施恩者造成壓力。因為「一飯千金」或者「滴水湧泉」都遠遠超過施恩者的給予,這樣厚重的回報,會不會變成另外一種施恩,而且幾乎是無法回報的施恩?比如韓信感恩的那位普通的洗衣婦,她又如何去回報這「千金」呢?如果都想著一飯千金、湧泉相報,那些遇到困難的人,還怎麼敢去求助呢?因為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他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償還,因此乾脆就不要了吧。這是不是很多人在遇到困境時盡可能不去尋求社會支援的文化根源所在呢?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一個人施恩時期待我一飯千金,我是不敢受這個恩的。而我想要幫助的人若打算有朝一日湧泉相報,我也不敢提供幫助了,因為我要避嫌,我可不想被別人說成是要「放長線釣大魚」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266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