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滿額折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5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800 元
優惠價
9061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8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五冊),李森田編著
般若經是最早之大乘佛典,除了承續原阿含時代之教法外,另加上大乘思想之新元素。般若經發展至《二萬五千頌般若經》時,其大乘思想大抵已經全部顯露。
《現觀莊嚴論》是《二萬五千頌般若經》之優波提舍,是以科判性方式,就經作註釋。全書二七三頌,共八事與二結頌而成,以修道為主要,而歸納整理其道程之德目,既不是立於空的立場,也不是基於瑜伽行唯識,而是以「道」之組織與思想為其要旨。至於經文之註解則廣採《大智度論》。
若將經論合編,以論之綱要作為引導,則能方便學者有系統的學習般若經典。
本書之經論合編,採用玄奘譯《大般若經第二會》及法尊譯《現觀莊嚴論》,並逐段比對師子賢所作之《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之藏譯本。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共五冊),李森田編著書評:
這是一部對佛教經典《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的深入研究與解讀之作。這套書由李森田整理完成,是作者多年學習與研究的結晶,旨在為學者與佛教修行者提供系統化的學習資料,尤其是針對般若經典的研讀。
般若經是大乘佛教的基石之一,其內容在佛教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李森田在這套書中選擇了《二萬五千頌般若經》,這部經典被認為是大乘思想完整顯露的經典,具體展示了菩薩道的修行過程。經典的重點放在菩薩觀、六波羅蜜的實踐以及空性理論等方面,這些都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
《現觀莊嚴論》作為《二萬五千頌般若經》的註釋文本,其地位同樣舉足輕重。李森田的這套書採用了法尊法師譯本,並引用了玄奘大師的《大般若經》第二會,結合師子賢的《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藏譯本,將這些重要的經論資料合編在一起,這不僅使學者更容易理解經文的脈絡和思想,也體現了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
書中,作者對經文和註釋的整理並非僅僅停留在文字的堆砌,而是深刻地挖掘了經文背後的哲理。特別是在對「空」的解讀上,李森田廣泛引用了《大智度論》和瑜伽行派的諸論典,使得對「空」的理解不再停留於表層,而是深入探討了空性在大乘佛教中的核心地位。這種學術態度使得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習記要,更是一部豐富的佛學研究著作。
這部《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無論是在經典選擇、資料整理,還是思想挖掘上都展示了作者對佛教經典的深厚理解和系統化的研究能力。這套書對於有志於深入學習般若經者而言,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學術指導工具,也為當代佛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蘭臺出版社編輯部#

作者簡介

李森田
1949年出生於台灣嘉義,台大電機系畢業。
早期學俱舍、中觀,後來深入學習瑜伽行派
諸論典。近年整理二萬五千頌般若經與現觀
莊嚴論之對讀。
完成之學習記要有:
1.攝決擇分記要(瑜伽51~57)(決定藏論)
2.攝大乘論世親釋記要
3.中邊分別論記要
4.辨法法性論記要
5.大乘唯識論記要
6.三十唯識論記要
7.無相思塵論記要
8.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
9.大乘莊嚴經論記要

《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記要》出版總序
般若經之學習與《現觀莊嚴論》
在印度,大乘佛教的興起約在公元前一、二世紀到公元後一、二世紀間。由於當時印度政經及社會環境與佛教初起時不同,因此佛教的發展,除了承續原阿含時代、部派佛教時代的教法外,另加上了大乘新的元素,信仰層面已由出家眾擴充到在家眾,期望包含所有人類,其經典顯示了強烈的在家佛教性格。
般若經典之流傳
大乘佛教的興起,伴隨諸多大乘經典的問世,傳承大乘佛教的思想。般若經可說是最早的大乘經典之一,前後發展超過一千年。若以大部般若經之發展而言,先有《八千頌般若經》,後有《二萬五千頌般若經》,逐漸形成《十萬頌般若經》之流傳。
《八千頌般若經》雖然最早,但大乘思想之發展要能完備,是在發展至《二萬五千頌般若經》時才全部顯露。此時之思想是立足於菩薩觀,重視六波羅蜜之實踐,具菩提心之自覺,獨有的三身佛陀觀,重視空、三昧、般若智、陀羅尼門等,三智成立,著重利他主義及在家佛教等。此中說法之根本在於主張無分別性,此無分別性在智的面向,即是般若波羅蜜,在理法的面向,即是空。衡量經之廣畧及大乘經典思想之完備,在諸多般若經中,研習《二萬五千頌般若經》似乎最為恰當。

般若經典之註釋
對於《二萬五千頌般若經》之註釋,流傳於漢地的有《大智度論》,其主要在解釋經文;另有《現觀莊嚴論》(由法尊法師譯藏為漢),此是以「道」為其要旨,採用科判式之註釋。《現觀莊嚴論》之註解研究,六至八世紀在印度有聖解脫軍、賢解脫軍、師子賢等人之推動。此中,八世紀之師子賢在印度密教已趨於全盛期時,仍盡其力獨自弘揚般若學,其思想對後世影響甚大,此後在藏地般若修道派的存在即是特別顯著。《現觀莊嚴論》之研修在藏傳佛教是必學之科目。師子賢依據《現觀莊嚴論》之科判,註釋《八千頌般若經》,而完成其「大註」,單獨對論作註解的有「小註」,另有《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藏譯本)。

經論合編
本書之經論合編,主要目的是隨順《現觀莊嚴論》之科判來學習般若經,而經文之解釋則參考《大智度論》。
1.《二萬五千頌般若經》
引用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經》第二會,卷401~478。(大正藏T07,P.1~426)
並比對藏譯本sher phyin V.26~28。(中華藏 26~28冊)。
2.《現觀莊嚴論》
引用法尊法師譯之論文及略釋。
3.經論合編
比對師子賢《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藏譯本。(中華藏50~51冊上半)
般若經以「空」之宣說為其第一義,廣採大小乘所有教理德目,並無一定之編集秩序,而是反覆地羅列,藉以述說空的教理。《現觀莊嚴論》是就《二萬五千頌般若經》所作之科判,其內容次第全依據般若經。若能依此導引而學習般若經則能清楚了解「道」之組織及其思想。

學習記要
本書是般若經之學習記要,學習過程分為三階段。
1.《現觀莊嚴論》
先是以法尊法師譯之《現觀莊嚴論》及略釋為核心,並參考師子賢之《明義釋》及其他藏地之註解書。此段之學習過程約二年。
2.經論合編
在眾多般若經中,二萬五千頌係與《現觀莊嚴論》在內容上與組織次第上最為吻合。而二萬五千頌系之漢譯本,又以玄奘譯《大般若經》第二會最適合與《現觀莊嚴論》合編。經論合編時逐段比對師子賢《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藏譯本)。經論合編及漢藏比對過程的時間約一年半。
3.廣釋經論
廣採《大智度論》以及瑜伽行派諸論典,對般若經作詳細之註解。在一切相智之所修正行及道相智上更包含深入之聲聞教法。此階段從文獻整理到深入學習的時間約五年。此中亦借助真野龍海、副島正光及其他現代學者之研究。
此書即是長時間學習的學習記要,所呈現的資料希望能給予有意深入研習般若經者作有用的參考。
文/李森田2024年1月于台北

 

目次

第一冊 
科判(全)………科1 [9]
自序 — 般若經之學習與《現觀莊嚴論》………前1 [68]
前言………1 1
 
[論前義] ………1-1 44
造者志願………1-1 44
論所為義………1-2 45
[論正義] ………1-4 47
 
甲一 全論總義………1-4 47
三智體………1-4 47
四加行體………1-6 49
法身體………1-8 51
 
甲二 廣釋三智 《現觀莊嚴論》 《大般若經》………1-9 52
乙一 一切相智 [第一事] 52
丙一 所發誓願 第1義 卷402………1-12 55
丙二 方便之教授 第2~3義 卷402~410………2-1 88
丙三 所修之正行 第4~8義 卷411~412………4-1 305
 
第二冊 
科判(二)………科1 [9]
資糧正行 第9義 卷413~417………9-1 353
[參考資料]
9-1 般若系的空性種類 (葉阿月) ………參9-1 522
9-2 唯識系(瑜伽行派)空性種類及特色 (葉阿月) ………參9-30 551
9-3 《中邊分別論》《十八空論》之空性說………參9-56 577
9-4 空思想與唯識思想 (上田義文) ………參9-82 603
9-5 有與無 (上田義文) ………參9-124 645
9-6 《中部》《念住經》………參9-133 654
9-7 《念住經》之身隨觀、受隨觀、心隨觀、法隨觀 (無著比丘)
………參9-145 
666
9-8 四十二字門………參9-171 692
9-9 誰在輪迴 (從無我觀說起) ………參9-174 695
9-10 入因果修差別勝相 (《攝大乘世親釋記要》) ………參9-212 733
 
第三冊 
科判(三)………科1 [9]
出生正行 第10義 卷417~424………10-1 777
乙二 道相智 [第二事] 894
丙一 道相智支分 第11義 卷425………11-1 894
丙二 道相智本性 第12義 卷425………12-1 900
[參考資料]
12-1 《轉法輪經》如來所說(一)………參12-1 937
12-2-1 《雜阿含經》聖諦四念處………參12-30 966
12-2-2 《雜阿含經》有關四念處之四聖諦無漏思惟修
………參12-42 
978
12-2-3 五如實觀、七處善隨觀與現見法………參12-54 990
12-3-1 順決擇分念住之四諦觀修………參12-71 1007
12-3-2 說一切有部四諦十六行相減行減緣修………參12-79 1015
12-4 瑜伽行派之四諦現觀 1032
[1]瑜伽行派與說一切有部之修行………參12-96 1032
[2]廣辨四諦 (《瑜伽師地論》55) ………參12-102 1036
[3]四諦及其果因義 (《中邊分別論》真實品3)
………參12-114 
1050
[4]往趣出世間道:廣說七種作意 (《瑜伽師地論》34)
………參12-122 
1058
[5]四諦現觀 (《瑜伽師地論》71、《顯揚聖教論》成現觀品8)
………參12-133 
1069
12-5 《中論》觀四諦品………參12-147 1083
 第13~19義 卷425~433………13-1 1093

第四冊 
科判(四)………科1 [9]
丙二 道相智本性 第20~21義 卷434~436………20-1 1241
乙三 一切智 [第三事] 1293
 第22~30義 卷545、436~437………22-1 1293
 
甲三 廣釋四加行
乙一 自在因果
丙一 一切相加行 [第四事] 1330
 第31~41義 卷437~452………31-1 1330
 
第五冊 
科判(五)………科1 [9]
丙二 頂加行 [第五事] 1651
 第42~49義 卷452~465………42-1 1651
乙二 堅固因果
丙一 漸次加行 [第六事] 1915
 第50~62義 卷466………50-1 1915
丙二 剎那加行 [第七事] 1936
 第63~66義 卷467………63-1 1936
 
甲四 廣釋法身 [第八事] 1971
乙一 身建立 第67~70義 卷468~470………67-1 1971
乙二 法身事業 第70義 卷469~478………67-14 1984
 
甲五 釋餘略義………67-200 2170

[論後義] ………67-201 217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1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