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圖書分類法 / 美術類 / 中國戲劇

924筆,1/47頁
粉墨演盡世間事,戲幕升起千年夢:曾是庶民的狂歡場,也是帝王的遊樂地……每一處斑駁的舞台,都刻著戲曲文化的榮枯更迭
滿額折
作者:王潞偉; 劉彥; 王輝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2025/04/16 裝訂:平裝
戲場小天地,天地大戲場,一齣戲看盡世間事當鑼鼓響起,戲曲悠悠流轉粉墨登場再現傳奇!廟會戲曲、鄉間曲藝,戲臺見證世代更迭傳統戲曲如何在時代洪流中續寫新篇?➤探索中國戲曲的發源地本書以山西為核心,帶領讀者走進這片孕育豐富戲曲文化的土地。本書從山西擁有最多古戲臺、最多劇種、最多戲曲文物等現象出發,探討其形成的歷史根源。作者細緻描繪山西戲曲的發展脈絡,透過戲曲、民歌、舞蹈、鑼鼓、民俗、商會會館等多方面,解讀這片土地如何成為中國戲曲的搖籃,進而影響整個中華戲劇文化的發展。➤古戲臺的歷史見證本書詳細梳理山西境內的古戲臺歷史,從金元時期的早期遺跡,到明清時期的戲樓建築,展現戲臺的演變與興衰。透過戲臺的保存狀況與建築特色,如藻井設計、聲學結構、雕刻裝飾等,讀者可一窺傳統戲曲演出的場域環境。同時,戲臺也與地方信仰、社會活動緊密結合,是鄉村社會的重要文化地標,承載著群眾娛樂與道德教化的雙重功能。➤山西戲曲的多樣性作為中國戲曲劇種最多的省份之一,山西擁有豐富的戲曲流派,包括晉劇、蒲劇、上黨梆子、北路梆子等四大梆子劇種,以及多種地方小戲,如祁太秧歌、二人臺、孝義碗碗腔等。本書深入解析各劇種的演變歷史、音樂特色、表演風格與代表劇目,透過實地考察與文獻研究,展現山西戲曲如何在民族交融、地理隔閡與經濟發展的影響下,形成豐富多彩的戲劇生態。➤戲曲與社會文化的交織戲曲不僅是藝術表演,更深植於當地人的生活與文化觀念。從農村廟會、節慶慶典到城市戲院,戲曲成為百姓情感交流、社會教育與精神寄託的媒介,更透過商幫建立的會館戲樓,得以流播至各地,形成南北劇種交融的獨特現象。➤戲臺上的歷史縮影本書以生動的筆觸,結合歷史考據與田野調查,帶領讀者走進山西的戲曲世界。透過戲臺這一特殊的文化場域,本書不僅展現戲曲藝術的發展與傳承,更讓讀者得以從戲曲的興衰變遷中,窺見中國歷史與社會文化的深遠影響。本書不僅是一本戲曲文化專書,更是一本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讀物。本書特色:本書深入探討山西豐富的戲曲文化與古戲臺建築,展現該地作為「戲曲搖籃」的獨特地位。書中詳細介紹山西擁有的古戲臺與劇種,從晉劇、蒲劇到上黨梆子等多元劇種的發展脈絡,反映民族文化的交融。透過對戲臺建築特色、歷史沿革與社會功能的分析,書中呈現出戲曲藝術如何融入人民生活,展現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價值。
庫存:5
優惠:新書特惠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1
戲中山河,曲中天地:趙氏孤兒✖單刀會✖西廂記……十部戲曲唱響千載悲歡,映照人間義烈,探尋戲臺之外更深的歷史真相
滿額折
作者:王芳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2025/03/19 裝訂:平裝
一齣戲,映照人世悲歡;一座城,見證風雲離合那些在舞臺上翻騰的悲歡離合,與山河脈絡相融追尋舊戲遺響,踏遍古國遺跡,讓故事再次攤開不只是對經典劇目的解讀,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探尋在文化流轉中走進時代縫隙,尋回戲曲與歷史交錯的原點【戲曲與歷史的交會】戲曲與歷史在漫長的歲月裡交錯,一如舞臺上的故事與真實世界相互映照。過去,人們常認為戲是戲,歷史是歷史,兩者並無直接關聯,然而當熟悉的戲文與真實的遺跡重疊,當唱詞中的人物在史冊中留下印記,這種認知便開始動搖。許多流傳千古的戲劇故事,竟都與某片土地、某段歷史息息相關,這不是巧合,而是文化的自然積澱。戲曲承載的不只是娛樂,更是民族精神的縮影,它記錄了一個地方的歷史風雲,也塑造了代代相傳的文化記憶。【尋找戲文背後的時代印記】為了探尋戲曲與歷史的聯繫,必須走進更深層的脈絡,從史書、地理、民間傳說中逐一梳理。戲曲並非空穴來風,每一齣劇目背後,都有一段真實的歷史作為基石,而這些歷史往往經過文學化的演繹,成為後世傳唱的經典。在考據與篩選之間,能清楚看見一條清晰的時間軸,貫穿古今,將人物、事件與地方交織成一幅宏大的文化畫卷。透過歷史的回望,戲曲的價值不再只是藝術表現,而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樑,使塵封的時代記憶得以重現。【行走山河,實證文化的流轉】戲曲的根源不僅存在於紙本與舞臺,更深植於土地與山河之間。實地踏訪能使戲文中的故事化為可見的歷史遺跡,使傳說中的人物重新變得鮮活。古老的關隘、斑駁的城牆、靜默的祠堂,每一處景物都在訴說過去的故事,也見證了戲曲如何在世代傳承中融入這片土地的血脈。戲曲不僅是一種表演形式,更是一種地域文化的展現,當地理與歷史交融,戲曲便成為連結人文與時代的見證者,訴說著那些被歲月掩埋的故事。【戲曲精神的時代回響】隨著時代更迭,戲曲的生存環境逐漸改變,傳統舞臺上的輝煌似乎已遠去,然而它的精神從未消失。它曾是社會教化的工具,是人民情感的寄託,更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當科技與娛樂方式不斷翻新,戲曲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這不僅是文化的考驗,也是時代的命題。在現代社會,如何讓戲曲在新的環境中延續其價值,讓它不只是被供奉的藝術遺產,而是依舊能與人心產生共鳴的文化形式,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書特色:本書以山西為核心,探尋那些流傳千古的戲曲故事,並深挖其歷史淵源與文化價值。書中不僅展現戲曲作為文化載體的深厚底蘊,也流露出對傳統文化逐漸式微的憂思。
庫存:3
優惠:新書特惠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1
京劇檢場
滿額折
作者:廖燦輝  出版社:新銳文創  出版日:2025/03/03 裝訂:平裝
他們走上台擺設砌末,推動各場景之間的時空轉換。他們在台上支援演員裝扮,同時應對各種演出突發狀況。他們掌握獨家密技「撒火彩」,為舞台打造或雲霧繚繞、或火樹銀花般的酷炫視覺效果。演出時,他們默默在台上台下穿梭,他們是「檢場人」。----檢場,即當著觀眾的面前更換場景。元雜劇開始,工作人員上台擺設桌椅砌末、布置場景,兼職「檢場人」於焉誕生。清朝中葉,京劇戲班組織已臻完備,檢場也逐漸成為一種專業職位。民國初年,上海新式舞台興起,檢場遂逐漸隱藏幕後。中國大陸「戲改」後,因提倡「二道幕」換場、淨化舞台的概念,檢場人自此從舞台消失。時至今日,在台灣僅有國光劇團、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復興京劇團等少數劇團,仍會於「老戲舊演」時使用檢場。——檢場從無至有、從兼任、專職到廢止,此一職位的興衰浮沉,儼然成為中國戲曲舞台榮枯演變之見證。作者廖燦輝已研究京劇檢場數十年,書中詳盡記載京劇檢場的興起、工作範疇、運作模式及存廢歷史等,同時結合國內外之劇場經驗,分析檢場一職存廢的利弊,肯定檢場作為京劇藝術表現的一環,在當代京劇演出時,仍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庫存:2
優惠:新書特惠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此曲只應天上有: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慶演紀錄
滿額折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5/02/13 裝訂:精裝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20週年紀念專書重溫青春與愛情的永恆之美,見證崑曲的復興與傳承!作為當代臺灣文學的重要人物,白先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傳統藝術的熱愛,成功將青春版《牡丹亭》打造成崑曲的現代經典。他不僅是這部作品的總製作人,更是文化傳承的推動者。白先勇從小與崑曲結緣,深知其傳承不易,於是攜手蘇州崑劇院,集結兩岸精英,將這部經典劇作重新詮釋,吸引了無數年輕觀眾,讓崑曲在21世紀重新煥發青春。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來,已成為崑曲界的經典之作。2024年迎來二十週年,意義深遠。在這本紀念專書中,我們將共同回顧青春版《牡丹亭》自首演以來的輝煌歷程,探索其在崑曲復興、文化交流及教育推廣等方面的重要貢獻。《此曲只應天上有》集結青春版《牡丹亭》二十週年臺灣慶演、北京慶演、南京慶演等經典場次的眾多名家賞析專文,演員及製作團隊成員現身說法,更收錄白先勇與藝術家奚淞的精彩對談,深度探討崑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帶領讀者全方位感受崑曲的永恆魅力與文化深度。
庫存:6
優惠:新書特惠
定價:760 元, 優惠價:79 600
京劇檢場(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廖燦輝  出版社:新銳文創  出版日:2025/02/01 裝訂:電子書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 266
狐說狂言
滿額折
作者:馮翊綱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2025/01/05 裝訂:平裝
《狐說狂言》是台灣文學獎劇作家馮翊綱的第三十部紙本著作、第二十本劇本書,合併了兩套作品:二〇二二年立春到小暑之間,《狐說》先寫好,《六段狂言》隨後來。也即將由【相聲瓦舍】搬上舞台!新冠疫情把劇場人困在家裡,幸虧舞台嘶喊之外,還有能力潛心讀書,偏偏選了《太平廣記》、《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和《子不語》,怪、力、亂、神,爬格子、打鍵盤,幻化出異色的劇本。「狂言」是「喜劇」的同義詞,源於日本傳統劇場。像是借用「相聲」一詞,用以探索、創作,意圖追尋喜劇的多樣性。喜劇取材,來自各種可能,喜歡表演?喜歡故事?喜歡劇場?喜歡喜劇?喜歡相聲?狂者的心願,是在為仍然喜歡的人做好準備。剛掄得日本插畫家協會銅牌獎、長年合作的夥伴畫家曾湘玲再次出手,繪製本書封面與內頁插畫。迎來六十花甲,還像年輕時一般自在創作,難掩得意,露出尾巴了!這頭狐爬到古稀,可能是一款老來俏。
庫存:4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中原曲苑,河南戲曲種類與藝術:聽一曲豫劇,看一生悲喜!從祭神儀式到夫妻對唱,戲曲中蘊藏的鄉土情懷
滿額折
作者:肖東發-主編; 秦貝臻-編著  出版社:複刻文化事業公司  出版日:2024/12/25 裝訂:平裝
以戰鬥號角般激昂的越調、 祭海儀式中的懷梆、 鄉民自學的中原音韻大平調、 到夫妻對唱的蜜樣二夾弦, 每個曲種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民俗背景和生活氣息, 表現出中原文化的鮮活生命力。 ▶越調:河南地方戲曲的流派與特色 越調是河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主要流行於河南省的南部、東部,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 越調自誕生地四外流傳時,「音隨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邊」等地域流派。上路越調以南陽為中心,是越調的母調。唱腔質樸、婉轉、細膩、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獷、大氣,具秦腔的元素。 下路越調以許昌、漯河、周口為中心,又稱「小越調」。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點。南邊越調以襄陽為中心,向十堰等地擴散,與上路越調比較相似。 ▶大弦戲:源流、傳承與代表劇目 大弦戲原稱「公興班」,又名「弦子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它以河南開封、濮陽為中心,流行於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一帶。 一般認為大弦戲與唐代宮廷的梨園戲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在演變發展過程中,又繼承了宋元雜劇北曲的傳統。 大弦戲劇目原有500餘本,內容以忠奸鬥爭、殺伐征戰及除霸安良為主.代表性劇目有《反五關》、《黑石關》、《楊府選將》、《戰洛陽》、《下南唐》、《孫武子興兵》、《黃花寺》、《西廂記》、《兩架山》等。 ▶豫劇:河南戲曲的發展與特色 豫劇是發源於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咬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的歡迎。 豫劇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是在繼承河南梆子的基礎上,透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 ▶大平調:濮陽古老劇種的源流與特色 大平調源於濮陽民間,是在開州,即濮陽土生土長的一個古老劇種,故過去又稱「開州平」。 大平調是板腔體梆戲,因梆子灼目貫耳,又稱「大梆戲」、「打油梆」。其唱腔旋律圓潤平緩,又是中原地方音韻,故也稱「平調」。又因該劇種上演劇目均為朝綱大事,演員陣容龐大,群眾歷來視為大戲,為與其他劇種相區別,平調就逐步定名為「大平調」。 大平調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很高的藝術價值,從明代誕生起,就深受群眾的歡迎和喜愛,使這一藝術表演形式從「板凳頭」,逐漸成長為
庫存:3
定價:299 元, 優惠價:9 269
京津大戲,北京與天津戲曲藝術:從四大徽班進京到臉譜藝術的誕生,走進京劇的國粹殿堂
滿額折
作者:肖東發-主編; 楊中秋-編著  出版社:複刻文化事業公司  出版日:2024/12/18 裝訂:平裝
本書深入探索了中國戲曲的豐富多樣性,展現了京劇、評劇、北京曲劇、北方崑曲和西路評劇等多個重要劇種的歷史起源與發展脈絡。從京劇誕生於徽班進京的歷史,到評劇如何從民間蹦蹦戲逐步發展為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再到北京曲劇作為土生土長的新興劇種的創立,這些劇種的興衰融合、流派紛呈,無不展現出戲曲的蓬勃生命力。▶京劇的起源與發展京劇又稱「京戲」,它的行業全面、表演成熟,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中國,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京劇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點和特色逐漸演變而形成的。從西元1790年開始,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吸收了漢調、崑曲、秦腔等戲劇與曲調,透過不斷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了京劇。▶評劇的起源與命名演變評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曾經被封為全國第二大戲曲劇種,僅次於京劇。在北京、天津、河北等華北地區及東北三省流傳最廣,其他一些地區也比較流行,評劇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地方戲,是民眾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評劇於1909年左右形成於唐山。習稱「蹦蹦戲」或「落子戲」,又有「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戲」、「評戲」等稱謂。1935年蹦蹦戲在上海演出時,因為上演劇目多有「懲惡揚善」、「評古論今」的新意,採納名宿呂海寰的建議,改稱「評劇」。▶北京曲劇的誕生與發展北京曲劇是1950年代初,由以魏喜奎為首的一代知名老藝人創立的一個新興劇種,是唯一在北京這塊土地上誕生的北京地方戲曲劇種。它誕生之初名為曲藝劇,後來經過著名劇作家老舍先生的建議,改名為「北京曲藝」。北京曲劇通常取材於清代及近現代北京人的生活,以京味音韻為依託,單弦牌子曲等代表京味特點的唱腔為基調,賦予道白和樸實的表演,一切根植於北京,土生土長。老舍先生稱它「是用曲牌演唱的小歌劇」,後人則讚譽為「21世紀中國本土的音樂劇」。▶北方崑曲與西路評劇的起源與演變北方崑曲簡稱「北昆」,是中國古老戲曲聲腔崑山腔的一個分支。主要流行於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東部一帶。西路評劇是蹦蹦戲的一個支流西路蹦蹦,其前身是京東地區民間秧歌。在其發展過程中深受蓮花落及河北梆子的影響,逐漸演變成對口彩唱的兩小戲、三小戲。並於1958年始稱為「西路評劇」。★本書特色:本書探討了中國戲曲的豐富多樣性,從被譽為國劇的京劇到北方評劇,再到京味濃郁的北京曲劇及其他地方戲曲,為
庫存:3
定價:299 元, 優惠價:9 269
孫翠鳳和她的男人們:一戲入魂,從無敵小生到無敵女人【戲裡戲外典藏版】
滿額折
作者:孫翠鳳  出版社:平安出版社  出版日:2024/11/26 裝訂:平裝
台上的無敵小生,台下的無敵女人。臺灣國寶孫翠鳳的半生淬鍊10萬字掏心全紀錄,超過100幅生命風景 榮獲誠品選書 她的心法只有一個——讓自己活在角色裡。26歲那年,她的人生墜入黑暗深淵,也是這一年,明華園的溫暖大手將她牢牢接住,她就這樣全心踏入歌仔戲的世界。當時的孫翠鳳,不只不會唱戲,連台語都說得零零落落。但她不挑角色,從飛禽走獸開始演,下台就埋頭練功,身上留下深深淺淺的「紀念品」。當台北媳婦終於熬成一線小旦,祖師爺卻另有安排──本以為是缺點的粗啞嗓音,竟引領她踏上無敵小生之路。她花了整整三年揣摩男人,直到身體裡住了一個男人──而她的每一個男人都不普通。獨創高難度身段,孫翠鳳版的李玄擁有前無古人的功夫;連演動物也不服輸,白狐狸細膩的內心戲宛如「狐狸轉世」;不甘只做個帥氣小生,她的獅子王用獨特「花臉」驚豔全場。每一個角色,都是只有孫翠鳳才能超越的孫翠鳳。而最無敵的角色,則是她自己。她不只是威震四方的霸王,更甘願為孩子擋下風雨、為丈夫藏起光芒。她走過憂鬱低谷,把淚水與病痛都熬成禮物。她不怕滿身傷痕,帶著戲班孩子將練功路走得安全寬敞。走過半生,無論什麼身分,都沒有主配角之分。戲裡戲外,每個角色都是她的悲喜,她的癡迷。人生淬鍊出她的剛柔並濟──她是無敵小生,更是逆風前行的勇敢查某子。 翠練.淬鍊 成為無敵小生的背後,除了勇氣更需要毅力,而「毅力」將是比天賦更重要的力量,讓我不論處在順境或逆境,都能堅持下去。 我把劇場當作戰場,短時間高強度的練習下,我在身上又留下一道紀念品,但我把這些新舊傷痕視為劇場上的勳章,這些傷痛,見證我又再度闖過一個關卡。 歌仔戲把我帶到想像之外的境界,多數時間必須抽離自己的靈魂,裝進不同的軀殼,呈現出百樣人的百樣人生。 生命中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都是上蒼有意為之的安排,原來順境、逆境都是恩人,讓我用扎實的一課,學會感恩與報恩。 我在明華園裡學戲,一步一腳印踏實前進,旁人笑我這麼愛演、得到「戲癌」,我從不否認。 昔日的無敵小生看似走過顛峰,來到人生的下坡,但少了登高時的挑戰與磨難,我感覺到的是,每個呼吸之間都有著歲月醞釀的從容與自在。 走過半生,漸漸學習放下「我執」,以宏觀、超然的心接納各方意見,用愛包容所有事情,即使聽見異音也不覺得逆耳,到了此刻,終於願意放過自己,讓日子過得簡單卻豐盈。 不管時代如何改變,總會有人堅守陣地,讓
庫存:4
定價:699 元, 優惠價:9 629
黃鶴樓
滿額折
作者:丁秀津  出版社:遠景  出版日:2024/11/15 裝訂:平裝
「唸歌」是台灣的說唱藝術之一,是由一人或多人唱唸,並配合月琴、大廣絃、簫、笛、鑼鼓等樂器伴奏。內容多為傳統故事、民間傳說、時事、勸世向善等,除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經驗外,亦可視為當時的台語語彙、歷史、文化、政治等之紀錄,是極珍貴的社會史資料。「唸歌」演出時模擬不同人物的聲線和語態,唯妙唯肖的描繪、刻劃整個劇情及人物的感情和性格,因此演出者必須要有過人的記憶力、想像力、表達力。所使用的曲調則搭配故事內容自由變化,最常見的有【七字調】、【江湖調】、【都馬調】、【雜唸調】等。已逝楊秀卿藝師是重要無形文化資產[ 說唱] 的台灣國寶,唱、唸、彈功力豐厚、角色個性表達深入分明、詮釋細膩。《三國志:黃鶴樓》不論劇本、歌詞內容、唱腔、詮釋等,皆一字一句師承自楊秀卿藝師。故該有聲書的出版,除緬懷恩師楊秀卿藝師的指導外,亦期望能再為台灣傳統音樂「唸歌」盡一份心力。
庫存:5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梨園偶拾(京崑篇)
滿額折
作者:塵紓  出版社:青森  出版日:2024/10/25 裝訂:平裝
猶記得拙著《學林踽樂》刊行之時,序言載明:「回望三十年硯田樂,以筆名塵紓所撰的戲曲文章,少說也有兩千篇,而以其他筆名寫就的音樂文章,又何止一千?雖然歷年愛看拙作的朋友不斷催促我把已刊文章結集成書,但老是提不起勁。或許,縈繞胸臆的那種闌珊之感,就是對戲曲以至音樂現況的無奈之嘆吧。惟有把疊疊文稿束之高閣,暫且免提。」詎料此語一出,隨即引起迴響。有些好友良言規勸,切勿打消刊行念頭;有些更進言鼓勵:既然評論文章多如浪疊,何不毅然輯錄付梓,為戲曲界稍留指爪?三十年來肩負弘揚戲曲之責,至今雖已自決終結,再不聞問,但年來所學所觀,所感所評,多已見諸筆墨,並已累稿成疊。大體而言,年來拙文可分三大類:導賞、評論、承傳教育。前者是介紹講解;中者是微觀評隲;後者是宏觀廣論。面對疊疊文稿,思量再三,何不稍留鴻爪,且按劇種劃分成若干篇,例如「京劇篇」、「崑曲篇」、「粵劇篇」,奉與戲迷同溯?然而,拙文委實多如浪疊,不得不分拆上市。因此,本集先呈「京劇篇」和「崑曲篇」,期與讀者共鑑。其他篇章,容後再奉。情非得已,諸君莫怪。
庫存:4
定價:390 元, 優惠價:9 351
TAROMAN CHRONICLE官方粉絲書:太郎超人年代記
滿額折
作者:藤井 亮; NHK 「TAROMAN 」製作班  出版社:北星出版社  出版日:2024/10/01 裝訂:平裝
《太郎超人》是以岡本太郎的「作品」和「文字」為主題創作的特效作品。其超現實和隨興的性質吸引了觀眾,以超感官的方式邀請各位進入岡本太郎的世界。《太郎超人年代記》現已推出,您可以在其中了解有關太郎超人的一切。除了回顧主線劇情全部30集的故事導覽外,還有對TAROMAN和地球防衛軍成員設定的精彩介紹以及奇獸圖鑑。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本粉絲必須永久珍藏的書籍,涵蓋了太郎超人的歷史,包括展示太郎超人如何誕生、對製作人員和太郎超人粉絲的採訪以及各種商品和發展。
庫存:3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香港粵劇簡史: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聲腔、劇目、藝人
滿額折
作者:陳守仁  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2024/09/18 裝訂:平裝
自粵劇形成以來,香港粵劇經歷了三個高峰。首先是在國民革命時期催生的戲曲改革和西化浪潮中,1930年代粵劇被打造成最時尚的娛樂方式,令大眾趨之若鶩。而後,唐滌生於1950年代把粵劇提升至藝術的努力,令粵劇和粵劇電影成為大眾追捧的演出藝術,二者並駕齊驅。第三個高峰則是2000年代至2018年,隨著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演員、樂手和編劇家湧現,優秀新劇目的誕生,演出市場呈現蓬勃生機,全港日均有六場粵劇、粵曲演出。粵劇亦與時並進,逐漸走向精緻化。本書建基於作者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從聲腔、劇目和藝人三個脈絡,梳理粵劇發展源流,概述「廣府大戲」自1450至1750年代的萌芽和雛形階段,發展成1750至1850年代的「古代粵劇」、1850至1920年代的「近代粵劇」、1920至1950年代的「現代粵劇」以及1950年代至今的「當代粵劇」,試圖為香港粵劇的發展軌跡勾畫出一個輪廓,並從中窺見香港粵劇發展如何反映政治、社會和文化變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定價:710 元, 優惠價:9 639
小道可觀:中國日用美學
滿額折
本書從不同時期、文化層次、文本生產切入,探討日常生活中,被視為小道的戲曲、飲食等文化行為,與主流、正統文化碰撞後生發的種種文化意義。借重多位不同背景學者的研究考察,《小道可觀》旨在對米歇爾.賽托(Michel de Certeau)提出的日常生活實踐等社會文化史理論進行補充。凸顯權威、經典話語如何從日用美學中汲取能量,使主流的內涵因日常敘述的加入而更包容並蓄、富有活力。同時,這些考察也勾勒出不同社會文化、民族群體如何在富含張力的接觸中,不斷地對「自我」與「他者」進行重新聚焦,有助於我們了解或隱或顯的權力鬥爭中蘊含的文化意義。 本書以文化研究為主軸,既考察了菁英群體以及主流文化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感,又折射出文化群體以及個體自我認知乃是飽含張力的動態機制;展現「經典」與「草根」並非自上而下、抑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線性動態,而是在多重空間、交叉話語中因權宜而靈變的隱性機制,其能量正來自於蘊藏在日用美學中的文化。
庫存 > 10
定價:690 元, 優惠價:9 621
戲曲藝術形態與理論研究
滿額折
作者:李連生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本書側重戲曲藝術形態與戲曲理論,從藝術本體、歷史進程和理論方法三個面向進行研究。第一部分總結戲曲音樂的特徵,勾勒戲曲聲腔劇種發生發展和衍變的脈絡。第二部分針對戲曲的某類典型結構以及經典文本進行考證解讀。第三部分試圖深化戲曲理論的探索,容納更多的研究視野:結合闡釋人類學還原戲劇發生語境,深描戲曲文化的地方性知識;從民俗學角度切入戲曲史,拓展和豐富戲曲研究的內涵;利用類型學方法,重新審視戲曲的審美機制與功能。第四部分回顧海峽兩岸戲曲的交流與傳播的歷程,提出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若干思路。
庫存:1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西秦戲研究
滿額折
作者:劉紅娟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西秦戲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後,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淸初遂逐漸游離於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與特色的地方戲劇種。西秦戲是首批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瑰寶,也是戲曲史上影響重大的古老劇種,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値。然而,西秦戲研究卻是一項難度相當高的工作,不僅藝術源流複雜、文獻材料極其匱乏,而且劇種生存現狀也極其瀕危。本書對西秦戲作了比較深入全面的研究。
庫存:1
定價:620 元, 優惠價:9 558
戲曲藝術形態與理論研究(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李連生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電子書
本書側重戲曲藝術形態與戲曲理論,從藝術本體、歷史進程和理論方法三個面向進行研究。第一部分總結戲曲音樂的特徵,勾勒戲曲聲腔劇種發生發展和衍變的脈絡。第二部分針對戲曲的某類典型結構以及經典文本進行考證解讀。第三部分試圖深化戲曲理論的探索,容納更多的研究視野:結合闡釋人類學還原戲劇發生語境,深描戲曲文化的地方性知識;從民俗學角度切入戲曲史,拓展和豐富戲曲研究的內涵;利用類型學方法,重新審視戲曲的審美機制與功能。第四部分回顧海峽兩岸戲曲的交流與傳播的歷程,提出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若干思路。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580 元, 優惠價:7 406
西秦戲研究(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劉紅娟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電子書
西秦戲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後,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淸初遂逐漸游離於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與特色的地方戲劇種。西秦戲是首批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文化瑰寶,也是戲曲史上影響重大的古老劇種,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値。然而,西秦戲研究卻是一項難度相當高的工作,不僅藝術源流複雜、文獻材料極其匱乏,而且劇種生存現狀也極其瀕危。本書對西秦戲作了比較深入全面的研究。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620 元, 優惠價:7 434
香港粵劇劇目初探1750-2022 -- 創意與局限
滿額折
作者:陳守仁  出版社: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粵劇是珍貴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廣東幾百年來歷史及社會變遷,承載獨特的時代特色及粵地文化。本書敘述香港粵劇的發展,分析及評論從一七五○年代至當代八十二個具代表性的香港粵劇劇目,以簡明的寫法,讓有興趣欣賞粵劇的讀者了解十八世紀至當代香港粵劇形勢,以及傳統至當代劇目的蛻變,並有系統地掌握名劇的開山資料及劇情。本書的編寫是為本港粵劇從業員和觀眾提供參考,以及便利從事話劇、舞蹈、電影、舞台劇、電視劇、流行曲、視覺藝術、跨媒體創作等的藝術工作者從戲曲傳統開發題材和靈感,值得珍藏。【核心賣點】經典全收錄:粵劇是珍貴的人類非物質遺產,見證廣東百年歷史及社會變遷,承載獨特的時代特色及粵地文化。本書敘述香港粵劇的發展、分析及評論從1900年代至當代八十二個具代表性的香港粵劇劇目。含全彩經典劇照及各種宣傳圖,值得珍藏。重量級作者:編者陳守仁教授為研究粵劇學者及專家,前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創辦了「粵劇研究計劃」和「戲曲資料中心」並出任主任。編者以簡明的寫法,讓有興趣欣賞粵劇的讀者了解十九世紀至當代香港粵劇形勢,以及傳統至當代劇目的蛻變,並有系統地掌握名劇的開山資料。供研究珍藏:本書從演出劇目管窺香港粵劇的發展,為本港粵劇從業員和觀眾提供參考,藉以優化演出、啟發編劇創意、提升觀眾的欣賞水平,便利創作者從戲曲傳統開發題材和靈感,值得對粵劇有興趣人士珍藏。
庫存:5
定價:760 元, 優惠價:9 684
相看《牡丹亭》
滿額折
作者:張淑香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24/04/17 裝訂:平裝
西方有歌劇,日本有能劇,中國文化的代表應該是「百戲之母」的崑劇。但是當2011年崑曲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崑曲在中國大陸早已無人問津了。幸而臺灣學界早自九○年代開始即已展開一波波拯救崑曲的自覺行動,從錄影、引進教學、引進劇團來臺演出到結合兩岸三地製作精雅的現代崑劇,造成風靡大陸學子的「青春版《牡丹亭》現象」,才終於看到崑曲真的在復興的路上了。 這本書就是討論崑曲與其在這段期間的復興運動相關的課題。書中主要聚焦在近二十年來持續演出中的三齣全本戲——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與新版《白羅衫》。其中青春版《牡丹亭》全世界的演出紀錄已500場在望。這三齣崑劇都由白先勇率領製作,由於作者參與了製作團隊,擔任編劇的工作,乃成為本書寫作的緣起。書中分別闡述三齣戲改編的動機與意念,製作的理想與方針,劇情主題的詮釋,書畫藝術融入舞臺設計的美學等這些觀點。同時也談到崑曲的演員與表演,並探察這幾齣戲的製作對於崑曲的復興提供的思維與具有的意義。 為延伸對於《牡丹亭》的文學性與其製作策略的瞭解,作者也別撰一文辨析由《西廂記》、《牡丹亭》與《紅樓夢》所形成浪漫之愛的書寫系統與一般「才子佳人」的通俗陳套實有層次的差異。全書反映的是一種視覺藝術的文學視界。影劇偶得,於是也自羅入其中。
庫存:3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