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滿額折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戲曲演進史(共八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600 元
優惠價
796004
促銷優惠
萬聖節書展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8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套書明細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戲曲演進史》是我從事戲曲研究以來,最後想要寫的一部書。
因為那當是我研究戲曲的總成果。」——曾永義

 

★研究傳統戲曲的學術巨擘、中研院首位戲曲院士曾永義最後遺作
★耗費五十年心血,八十五章《戲曲演進史》正式完結
★傾戲曲權威之力校訂,海峽兩岸無出其右的戲曲鉅著

 

【系列特色】

.研究功夫札實,立論剖析嚴謹

1. 曾永義教授筆耕五十餘年,以二十八種著作成果為基礎,進行新舊論題之刪補與寫作,將戲曲史的種種問題,逐一研究突破和探討辨明。
2. 重新建構體系、分章設目,聯鎖融會其相關論述;又或補其不足,或修訂其疑義,或更創發為新論。

 

.中國戲曲研究的新里程碑

1. 條理論述「戲曲」劇種體製規律、理論主張、文學藝術等方面之演變發展的歷程。
2. 打破向來以朝代為制約的書寫角度,而以「劇種」之源生興衰的論述為始末,更切合「戲曲演進史」的意義。

 

 

 《戲曲演進史(一) 導論與淵源小戲》

 曾永義教授《戲曲演進史》包含十編,首尾為〔導論編〕、〔結論編〕互為起結,起為引導讀者進入「戲曲」,結為對「戲曲」全面之觀照;中間八編為:〔淵源小戲編〕、〔宋元明南曲戲文編〕、〔金元明北曲雜劇編〕、〔明清南雜劇編〕、〔明清戲曲背景編〕、〔明清傳奇編〕、〔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全書考述戲曲劇種的源生、形成與發展,是兼顧小戲、大戲,南曲、北曲和詞曲系曲牌體之雅、詩讚系板腔體之俗等三大對立系統本身之滋生成長歷程,以及其間之交化蛻變現象。

〔導論編〕與〔淵源小戲編〕合併為第一冊,先探討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再進入戲曲之源生,以「演故事」者為「戲劇」;以「合歌舞用代言演故事」者為「戲曲小戲」,則「戲劇」實為「戲曲」之前奏,因就文獻考述先秦至唐代文獻所見之「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以此作為梳理統緒之定錨,往下建構脈絡系統,打破時代之制約而貫穿時代,航向戲曲演進之「長江大河」。

 

 《戲曲演進史(二) 宋元明南曲戲文》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宋元明南曲戲文編〕。由於「瓦舍勾欄」適時於宋金元出現,提供九大藝術元素醞釀融合之溫床,活躍其中的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則是催化與呈現之推手,促成南北戲曲大戲之完成。第貳章從見諸文獻之南曲戲文的各種名稱為切入點,詳究其名義,梳理南曲戲文的源生發展史。再以三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考論其時代背景、劇目著錄與題材內容,其二剖析戲文之體製規律與唱法,其三概述南曲戲文重要腔調之質性。

第陸章起進入作家與劇作之述評。於宋元戲文舉《永樂大典戲文三種》與高明《琵琶記》;於明改本戲文舉「《荊》、《劉》、《拜》、《殺》」,於明人新南戲則舉無名氏《綉襦記》、邵璨《香囊記》、鄭若庸《玉玦記》、陸粲與陸采《明珠記》、四種《南西廂記》、李開先《寶劍記》、唐儀鳳《鳴鳳記》等詳加述評。而以其他明人新南戲丘濬《伍倫全備記》、姚茂良《雙忠記》、王濟《連環記》、沈采《千金記》、沈齡《馮京三元記》、鄭之珍《目連救母記》、華山居士《投筆記》、無名氏《玉環記》、《金丸記》、《四賢記》等十種和明代民間無名氏戲文《躍鯉記》、《古城記》、《草蘆記》、《白袍記》、《升仙記》、《十義記》、《鸚鵡記》、《魚籃記》、《高文舉珍珠記》、《商輅三元記》、《精忠記》等十一種,合計二十一種作為羽翼,予以簡述。

希望通過本編所建構之論述內容,對於以民間小戲「鶻伶聲嗽」為雛型所發展形成的大戲劇種,貫穿宋元明三代之「南曲戲文」,可以藉此了解其源生、形成、發展之背景與歷程;並對此劇種之表演藝術,可從其「體製規律與唱法」概括其現象與特色;更從其名家名作之述評中,見其「宋元南曲戲文」、「明改本戲文」、「明人新南戲」三階段體製規律及其文學之成就。

 

 《戲曲演進史(三) 金元明北曲雜劇(上)》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金元明北曲雜劇編〕前拾參章,截至金元奪魁之作《西廂記》止。

北曲雜劇乃相對南曲戲文而言,雖然南戲成立的時間比北劇早約二十數年,但由於蒙元統一南北,北劇發達的時代就比南戲早得多。首章耙梳北曲雜劇的先後「名稱」,考究名實,分為七期,以見其逐次演進之歷程。再以五章作全面性之觀察,其一剖析政治社會、藝文理論與交通宗教等時空背景,其二綜觀其劇目、題材與內容,其三概述雜劇流布六大中心及簡述作家作品,其四述論元明雜劇之曲論觀點,其五針對北曲雜劇外在結構「體製規律」之淵源與形成、劇場與劇團、穿關與裝扮、樂曲、樂器與科白,乃至於內在結構「排場」之概念及搬演前後和過程皆予以考述。

第柒章起進入作家與劇作之述評。於此先檢討所謂「元曲四大家」之爭論始末與定論,以作為其後論說關馬鄭白之依據。第捌章至第拾貳章逐一述評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及喬吉、高文秀、李文蔚、康進之等作家作品。於拾參章重新釐清《錄鬼簿》所著錄的《西廂記》及今本北曲《西廂記》的源流與差異。

明初百餘年北曲雜劇進入餘勢期,留待下一冊與〔明清南雜劇編〕合觀之。

 

《戲曲演進史(四) 金元明北曲雜劇(下)與明清南雜劇》

本書包含〔金元明北曲雜劇編〕第拾肆至第拾陸章(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與〔明清南雜劇編〕。而明初百二十年間,雖然劇壇蕭索,但也出了幾位北曲雜劇作家,如谷子敬、羅本、康海、馮惟敏在文學上都有成就,但真正可以稱作大家的,只有一位周憲王朱有燉,他的《誠齋雜劇》三十二種俱存,音律諧美,詞華精警,以故能風行一時,而其大量突破北曲雜劇體製,極力講求結構排場,更使得雜劇得到改進,且開出向前發展的途徑。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就好像詞中的柳永,居於轉變的關鍵和樞紐。而與北曲雜劇相關之曲論,芝菴《唱論》之說曲唱已如此精到,周德清《中原音韻》已知以官話統一北曲聲韻,鍾嗣成《錄鬼簿》殷勤登錄一代文獻,夏庭芝《青樓集》能著眼於為一代優伶存典型,寧憲王朱權及其門下客不厭其煩為北曲立下譜式;凡此如無超人之眼識,焉能著成此佳製鴻篇。

 

 《戲曲演進史(五) 明清戲曲背景》

本書為《戲曲演進史》的〔明清戲曲背景編〕。南曲戲文與北曲雜劇各自發展為大戲以後,元代統一南北,使得南戲北劇自然合流交化。其以北劇為母體,經文士化、南曲化、水磨調化而蛻變為「南雜劇」與「短劇」;其以南戲為母體,經北曲化、文士化、水磨調化而蛻變為「傳奇」。

明清詞曲系曲牌體的戲曲體製劇種,同時存在「傳奇」和「南雜劇」,二者堪稱是歌舞樂的完全融合,最優雅的韻文學與最精緻的表演藝術。考究明清戲曲之榮景,可以觀察到明清上自帝王下至庶民普遍性的愛好戲曲,將戲曲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形成廣大而溫馨的孕育溫床;而其新滋生的地方腔調梆子腔、皮黃腔、絃索腔、京腔、高腔,尤其是魏良輔及其師徒親友切磋琢磨所創發改良崑山腔的「水磨調」,不止使明清之腔調歌樂定於一尊,而且埋下了乾隆以後花雅爭衡的因緣;而此時的士大夫不只黽勉的投入戲曲的創作,也孜孜矻矻於戲曲文學和藝術理論的研究,同時也開始對同一論題有所辯爭,雖然見解高低參差,但像魏良輔《曲律》、王驥德《曲律》、李漁《閒情偶寄》之〈詞曲部〉與〈演習部〉,實皆為推動明清戲曲向上向廣向遠的巨輪;而見於明清「曲譜」、「宮譜」的歌樂論,自唐宋即見端倪的戲曲腳色說,自元人即起步的戲曲內在結構說,至此或發展完成,或準備就緒;無疑的它們都成了「明清戲曲」臻於登峰造極的有力推手。

 

《戲曲演進史(六) 明清傳奇編(上)》

本書包含〔明清傳奇編〕第壹章至第柒章,從探討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開始,論述明代傳奇名家名作至湯顯祖為止。南曲戲文經「北曲化、文士化、崑山水磨調化」而蛻變為明清傳奇。其間經歷明人改本南戲、明人新南戲(舊傳奇)、明清傳奇(明人稱新傳奇)等三個歷程,涉及劇本南北曲、曲文唱辭和語言腔調的演進變化,形成「內外在結構」最為精緻的體製規律。

第壹章先釐清學界諸說,繼而從關目、腳色、套式三要素探討南戲蛻變為傳奇之歷程。第貳章延伸至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以「三化說」的先後時間序列為基準,考述明初戲文為「新南戲」,明嘉隆間魏良輔改良水磨調、梁辰魚始製《浣紗記》而「傳奇」成立,繼盛於明末清康熙間,至乾隆花雅爭衡而漸衰。第參、肆、伍章為名家名作述評,從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為發端,述及隆萬起以一劇成名、或以傳奇自況或嘲弄之作家作品。第陸、柒章論述湯顯祖及其作品,共計劇作家十三人、劇作二十四部。論題涵蓋作家之生平、著作、交遊、思想,劇作之創作背景、題材運用、關目布置、文學特色、藝術造詣、旨趣思想。明清傳奇作家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煙海,本書但舉名家名作討論述評,俾能以綱舉目張之架構,概見明代傳奇之演進脈絡。

 

《戲曲演進史(七) 明清傳奇編(下)》

本書接續〔明清傳奇編〕上,自第捌章至拾陸章。

第捌章介紹明末沈璟及吳江諸家,肯定沈璟所著《南曲全譜》對曲學的貢獻。他是吳江諸家的領袖,但與諸家並無意結幫拉派,故實無所謂吳江派,釐清學界的「湯沈之爭」。第玖章論述明末詞律三名家袁于令、吳炳及孟稱舜。袁于令代表作為《西樓記》、吳炳代表作為《粲花五種曲》、孟稱舜代表作為《嬌紅記》。

第拾章進入清代傳奇,述評李玉及蘇州劇作家;其中李玉《一笠庵傳奇》場上案頭兩宜,是晚明清初第一大戲曲家。第拾壹章論述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李漁在明清易代之際選擇以文化商人謀生,自組家班演出自編的喜劇,或不容於儒雅之士,但其所作屬場上之曲,廣受歡迎,其戲曲理論亦頗具卓見。

第拾貳、拾參章論述清代曲壇盛名的南洪北孔。洪昇《長生殿》是千百年來曲中巨擘,案頭場上皆宜;孔尚任《桃花扇》費時十五、六年,三易其稿始成,為智慧才華最燦爛的結晶,歷史劇不祧之典範。第拾肆章論蔣士銓《藏園九種曲》為乾隆以後第一。第拾伍章敘崑曲漸走下坡,「有曲無戲」的《帝女花》尚有可觀。第拾陸章以吳偉業《秣陵春》、尤侗《鈞天樂》等六種傳奇簡評作結。綜覽全冊,可明瞭明清傳奇的發展趨勢及盛衰現象。

 

《戲曲演進史(八) 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

本書包括〔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與〔結論編〕。

〔近現代戲曲編〕前參章從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發展,與其劇目、文學、藝術,腔系音樂特色談起,分析花雅爭衡歷程。第肆章論述「詩讚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彼此推移,乃至合流蛻變,終使花部之西皮、二黃結成複合腔調,稱為「京劇」,雄峙劇壇,流播全國,取代崑劇之主流地位。第伍章考述京劇「流派藝術」的建構過程及其盛況。第陸章探討折子戲,崑劇自明代萬曆即流行「折子戲」的演出型態,後京劇亦時以折子戲呈現,迄今不衰。第柒章從晚清的戲曲變革、論爭談起,再分述海峽兩岸的戲曲走向與影響,關注臺灣戲曲跨界、跨文化的現象,提出改革的諍言。第捌章聚焦臺灣地方劇種,探究南北管戲曲的根源與發展,考述歌仔戲的淵源、形成、流播與變遷,分析兩岸歌仔戲的發展。
〔偶戲編〕共捌章,敘述偶戲有傀儡戲、影戲、布袋戲三大類,分別探討其起源與發展流播。偶戲最早起源於先秦之木偶喪葬俑,後從避邪除煞而為喪家樂,進而用於嘉會歌舞,逐漸形成娛人的戲曲。偶戲在唐代與講唱故事結合,至兩宋瓦舍勾欄盛行,遂臻鼎盛。元明清時偶戲已遠傳海外,今則與時俱進,展現偶戲藝術新風貌。

〔結論編〕〈戲曲劇種演進之脈絡〉為全書之總體審思與觀察,將卷帙浩瀚之《戲曲演進史》等十編,統攝於小戲、大戲、偶戲等三大體系,精要述其演進脈絡,並附論臺灣主要地方劇種。本編以「統緒既立、骨幹已成」之方式,讓讀者再一次鳥瞰戲曲演進的來龍去脈。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臺南人。國家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二○一四年當選第三十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曲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份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家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教育部第五十二屆學術獎、教育部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曲》、《戲曲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曲腔調新探》、《地方戲曲概論》、《戲曲學》、《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等近四十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選》、《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舊詩日記稿1992-2021》和《酒党党魁經眼錄》等十餘種。

戲曲劇本創作總計二十二種,包含崑劇九種,京劇八種,歌劇三種,歌子戲與豫劇各一種,二○一六年集結十八種出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

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二○一六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二○二○年獲頒第三十一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自序

本人特別重視本書開頭之前提,要能有周全之導引;本書結束後,要有總體之審思與觀察。因之皆不惜篇幅分別以六章、八章各自獨立成編,而結撰為[導論編]與[結論編]。也因此證實了本人「貪多務得」的弊病,更呈現了本書「龐然大物」的庸俗。希望濃縮本《戲曲演進史》能有早日出版的一天,使之能「面目一新」。

而要特別說明的是,中華民族共有五十六個「宗族」,漢族之外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這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同樣有他們各自的戲劇或戲曲,其被漢族戲曲同化者是一回事,但其根源於自家民族文化的原生者具有特色則是必然的。若欲求本書之周延完整性,自以一併論述為佳;但因其涉及廣遠龐雜,實非本書之篇幅所能再容,亦非本人力之所能及,只好按照傳統寫法,以歷代漢族戲曲為論述內容,讀者鑑之。

本書走筆至此,可算全文完成。回顧1971年以副教授任職臺灣大學中文系。即有撰著「戲曲演進史」之志,匆匆歲月,竟然五十年已從案頭消逝。檢點堆疊手稿,雖然龐然有餘,但深恐堅實識見恐不足。而可以告慰者,全書除一些小注出諸助理按核,及本人於大病之中,〈吳江諸家簡述〉、〈明清傳奇其他作家簡述〉由盧柏勳代為完成之外,書中每一字每一句皆經歷本人親手撰著;所以說這「龐然大物」是本人五十年心血亦無不可。而由於本人寧做「今之古人」,故寫作不假藉電腦。沒想長年來這雜亂無章的「手稿」被臺北國家圖書館視為「珍品」,罄我其他所有,一併收錄典藏;二○二○年七月一日還在國際會議廳為我舉行一場盛大的捐贈儀式,使我倍感榮寵。

在庶務上協助我完成這「龐然大物」的助理,都是我的及門弟子,前有李佳蓮、李相美、陸方龍、顏秀青,後有吳佩熏、盧伯勳、莊詠晴等,他們都用心用力,使我節省許多氣力。其中顏秀青前後十三年,襄助頗多;而吳佩熏從大學本科,直到今天臺大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科技部博士後研究,沒離開過我身邊。尤其近數年正是本書進入緊鑼密鼓的時候,佩熏裡外打點,使之順利運行,其工作量之繁重不難想像。而新學期開始,我感覺體氣轉衰,難於再一口氣講授三小時;因此請佩熏在世新和臺大的「戲曲名家名作專題」課堂上,協助我主持部分討論課程,她的表現不止聽講的博碩士生和旁聽之校外教授讚美;我心中更欣欣然的感受到:「佩熏蓋得我學矣!」

對於三民書局創辦人劉振強先生之禮遇信任讀書人,我非常的感佩。也沒想二十幾年前,自從他和我簽了第一部預約書《俗文學概論》後,我的「稿債」就接連不斷,縱使他已為我出了七本書,而我眼前這「龐然大物」他也不放過,早在他仙逝之前就和我又「一言為定」了。我們許多朋友都很懷念振強先生,而他的哲嗣仲傑先生,克紹箕裘,同樣散發著文化人的溫馨。但願我這「龐然大物」不教他們和讀者失望才好。

而我的身體,一方面年登耄耋,已不似從前;一方面專注寫作,精神緊繃;常常夜晚睡覺猶在思考問題,以致睡眠品質逐漸轉差,苦不堪言。老妻陳媛,虛心耐心照拂鼓勵,求醫禱告,備嘗艱辛;看在眼裡,我實在不捨;心想,為此「龐然大物」,值得嗎?而今「龐然大物」既已成型,醫生朋友們為我會診,指點良方,皆謂回春有望。我心中要感激的人很多,如郭守成兄弟……、李惠綿徒兒……,尤其和我日夜廝守的老妻。

最後要感謝在北京師範大學的長江學者杜桂萍教授,在學術上她是知音,在交情上她是妹子。她費心為我作序,揄揚有加,使此「龐然大物」居然顯露幾分榮光。我們都盼望兩度因全球新冠肺炎而延後舉辦的「2020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果然能在改由臺灣戲曲學院獨力承接的「2021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祝賀曾永義院士八十榮慶」上實現,那麼我們就可以和許多海內外的戲曲界朋友同道在台北「相見歡」了。那是二○二一年金秋九月,希望老天爺玉成!

2020年9月28日上午曾永義序於臺北森觀寓所

 

代序

一部書成五十年

——曾永義院士《戲曲演進史》的寫作歷程

時間,在不盡的緬懷中流轉。又是一年一度雙十節,我們的學術父親曾永義院士(1941-2022)逝世一周年。老師以八秩之齡攀登學術志業的高峰,完成《戲曲演進史》八冊將全部出版。拜讀老師的論著,彷彿身影猶在;而遇到疑難問題無所適從時,才意識到老師真的遠遊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想請問老師,是從何而來的「願念」,會在一九七一年以副教授任職臺灣大學中文系時,即有撰著戲曲史之志?又是何等堅執的毅力,足以貫徹五十餘年的歲月完成一部《戲曲演進史》?

曾老師追述治學方法是倣效王國維(1877-1927),先分題探討,解決關鍵性問題,再融會貫通著為專書。王國維於光緒三十四年至民國二年(1908-1913),完成《曲錄》《戲曲考原》等九種。最後撮取菁華要義,撰寫《宋元戲曲考》,成為戲曲史的開山之作。王國維以六年時間研究戲曲,首開戲曲史研究的潮流,並啟發中日學者對戲曲展開學術性的研究。曾老師筆耕五十餘年,教學與研究以戲曲為主體,而以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著作等身,有專書《參軍戲與元雜劇》、《戲曲源流新論》等十五種。另有期刊論文一百六十餘篇,結集於《從腔調說到崑劇》、《戲曲與偶戲》等十三書之中。每個論題各有不同的面向,都是研究戲曲史扎實的根柢。

行年將近七十五歲,老師常懷「時不我與」之憂,乃積極申請二〇一七年八月教育部的研究計畫;繼而從二〇一八年八月起執行國科會五年期「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確立書名《戲曲演進史》。老師二十八種著作成果為基礎,進行新舊論題之刪補與寫作,將戲曲史的種種問題,逐一研究突破和探討辨明;然後重新建構體系、分章設目,聯鎖融會其相關論述;又或補其不足,或修訂其疑義,或更創發為新論。一面整編舊稿,一面撰寫新篇,直到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凌晨,構思《戲曲演進史》全書為十編約五十章。旨在條理論述「戲曲」劇種體製規律、理論主張、文學藝術等方面之演變發展的歷程。打破向來以朝代為制約的書寫角度,而以「劇種」之源生興衰的論述為始末,更切合「戲曲演進史」的意義。

對於「戲曲」、「南戲」、「北劇」如何源生等關鍵性的問題,曾老師早已成一家之言。惟作家作品浩如煙海,必須著力增補。瀏覽《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舊詩日記稿(1992-2022)》,其中將近三年的時間(20177月至20207月),老師緊鑼密鼓閱讀撰述古典戲曲作品。經年累月案牘勞神,致使罹患心臟衰竭的宿疾,猶如雪上加霜。二〇二〇年八月起必須依賴製氧機,方能初臥即入睡三四小時。然後披衣伏案寫作約二小時,累而又臥床休息一二小時,即起又復寫作。面對衰朽殘年,日記寫道:「今孜矻於《戲曲演進史》之撰著,白髮滿頭,一燈孑然,日居月諸,但望身體平安,早日成此宿願。」

製氧機的協助下,約兩百七十萬字的初稿終於在二〇二〇年九月底完成,老師謙稱是「龐然大物」。奈因耗盡心神、氣虛體弱,十月入住臺大醫院,十一月接受心臟大手術,生命在危急存亡之秋。彼時,我每天晚上在心底呼求:「曾老師!您得撐著!您得撐著!一定要看到五十年嘔心瀝血的著作出版啊!」感謝臺大醫療團隊,感謝曾老師堅韌的求生意志,歷經九死一生安然歸來。養病期間,繼續刪修《戲曲演進史》初稿。翌年四月底在家中與三民書局劉培育副總編輯帶來的第一冊《導論與淵源小戲》留影,日記寫道:「五十年之苦心盡力之總成果開始落實矣!」五月七日在臺北國家圖書館舉辦新書發表會,翌日昧旦感懷,賦七言排律:

一部書成五十年,白頭搔盡亦堪憐。嘔心瀝血芸窗下,秋色春光燈影前。 浩瀚縱橫浮曲海,新穎建構著鴻篇。辨析肌理觀演進,轉折興衰識變遷。大物龐然真曠絕,椰林醉月嘯長天。

原以為等待全卷出版之後,可以陪同老師「椰林醉月嘯長天」,豈料老師竟於二〇二二年雙十節悄悄離去,留下尚未出版的後三冊,想必無限憾恨。師母請託我推薦戲曲各有專長的曾門弟子,包括侯淑娟、謝俐瑩、劉美芳、丁肇琴、林維琇、李佳蓮、陸方龍、邱一峰、鐘雪寧和我,分工合作查閱校對,並由世新大學退休的丁肇琴老師掌舵其事。每個人都在現任繁重的教學或工作中,排除萬難,完成任務。從今年凜凜寒冬的一月接下沉甸甸的打字稿,到炎炎酷熱的暑假閱讀排版的校對稿,我們每讀一字一句,彷彿迴向天上的學術父親……。

王國維遺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不禁假想,如果有前世今生,也許曾永義院士是王國維投胎轉世,今生再用五十年,完成超越海峽兩岸《戲曲演進史》的宏偉鉅著吧!(曾永義院士《戲曲演進史》全卷發表會,將於20231014日星期六上午十點,在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舉行)

  李惠綿2023年仲秋寫於臺北坐忘書齋

目次

《戲曲演進史(一)導論與淵源小戲》
代序
自序
甲〔導論編〕
第壹章 歷來戲曲之「遭遇」
第貳章 戲曲創作之動機與目的
第參章 戲曲關鍵詞之命義定位考述
第肆章 戲曲與說唱之關係:從北雜劇來觀察
第伍章 從儺戲、寺廟劇場、雜劇論戲曲與宗教之關係
第陸章 「戲曲研究」之回顧、檢討與「戲曲演進史」之建構
乙〔淵源小戲編〕
序說:學者對戲曲淵源、形成之論爭和淵源說之派別及著者之看法 1
第壹章 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之淵源及其劇目考述
第貳章 唐代宮廷小戲「參軍戲」及其嫡裔「宋金雜劇院本」之轉型與變化
第參章 唐代民間小戲《踏謠娘》及其嫡裔宋金「爨體」、「雜扮」和明代「過錦」與近代地方小戲
第肆章 近現代地方小戲之題材、文學、音樂與藝術特色

《戲曲演進史(二)宋元明南曲戲文》
丙〔宋元明南曲戲文編〕
第壹章 宋元之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
第貳章 宋元南曲戲文之名義、淵源、形成與流播
第參章 宋元南曲戲文之時代背景、劇目著錄與題材內容
第肆章 宋元南曲戲文之體製、規律與唱法
第伍章 宋元明之腔調
第陸章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明改本四大戲文之述評與其他明改本戲文及潮州民間戲文之簡述
第柒章 元末高明《琵琶記》述評
第捌章 明人新南戲述評
第玖章 其他明人「新南戲」簡述
第拾章 明代民間戲文簡述
結尾

《戲曲演進史(三)金元明北曲雜劇(上)》
丁〔金元明北曲雜劇編〕
第壹章 北曲雜劇之淵源、形成與分期
第貳章 蒙元北曲雜劇之背景
第參章 元代北曲雜劇之劇目、題材與內容
第肆章 蒙元北曲雜劇流布之六大中心及其作家作品簡述
第伍章 北曲雜劇之理論述評:從元代到明初
第陸章 蒙元北曲雜劇之藝術成分與搬演過程
第柒章 所謂「元曲四大家」
第捌章 關漢卿研究及其展望
第玖章 關漢卿雜劇述評
第拾章 馬致遠雜劇述評
第拾壹章 白樸、鄭光祖雜劇述評
第拾貳章 喬吉及其他作家述評
第拾參章 今本《西廂記》綜論

《戲曲演進史(四)金元明北曲雜劇(下)與明清南雜劇》
第拾肆章 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
第拾伍章 周憲王及其《誠齋雜劇》
第拾陸章 北曲雜劇的尾聲:明中葉至清代名家名作述評
戊〔明清南雜劇編〕
第壹章 明清雜劇之著錄
第貳章 明清南雜劇演進之態勢
第參章 明中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
第肆章 明後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
第伍章 清順康間南雜劇、短劇作家與作品述評
第陸章 清雍乾間南雜劇短劇述評
第柒章 楊潮觀及其《吟風閣雜劇》
第捌章 清嘉道咸雜劇述評
第玖章 清同光雜劇述評
附錄

《戲曲演進史(五)明清戲曲背景》
己〔明清戲曲背景編〕
第壹章 明清帝王之戲曲生活
第貳章 明清士大夫、庶民百姓之戲曲生活
第參章 明清戲曲腔調與魏良輔之創發「水磨調」
第肆章 明代曲論要籍述評
第伍章 清代曲論要籍述評
第陸章 明清重要曲論述評:「當行本色論」、「南北曲異同說」
第柒章 明清重要曲論述評:「戲曲腳色說」
第捌章 明清「內在結構論」之述評與今人之建構與運用

《戲曲演進史(六)明清傳奇編(上)》
庚〔明清傳奇編〕
第壹章 戲文和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歷程
第貳章 明清傳奇之分期及其特徵
第參章 明清傳奇開山之作:梁辰魚《浣紗記》述評
第肆章 隆萬起以一劇成名之作家與作品述評
第伍章 徐復祚《紅梨記》
第陸章 湯顯祖《牡丹亭》三論
第柒章 湯顯祖《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述評

《戲曲演進史(七)明清傳奇編(下)》
第捌章 沈璟三論與《義俠記》述評及吳江諸家簡述
第玖章 明末詞律三名家
第拾章 清初李玉《一笠庵傳奇》述評及蘇州劇作家群簡述
第拾壹章 李漁及其《笠翁傳奇十種》綜評
第拾貳章 南洪昉思《長生殿》集戲曲之大成
第拾參章 北孔東塘《桃花扇》鑑歷史之得失
第拾肆章 蔣士銓《藏園戲曲》為乾隆以後第一
第拾伍章 明清傳奇之尾聲:黃韻珊《帝女花》
第拾陸章 清代傳奇六種簡評

《戲曲演進史(八)近現代戲曲編、偶戲編、結論編》
代序
辛〔近現代戲曲編〕
第壹章 近現代地方大戲形成與發展之徑路
第貳章 近現代戲曲大戲腔系音樂流播後產生之特色
第參章 近現代地方大戲之劇目題材與文學特色
第肆章 近現代戲曲劇種雅部「詞曲系曲牌體」與花部「詩讚系板腔體」之雅俗推移
第伍章 京劇流派藝術之建構及其異彩紛呈
第陸章 崑劇、京劇「折子戲」之背景、成立及盛況
第柒章 晚清以後戲曲劇種之趨勢簡述
第捌章 臺灣主要地方劇種之探討
壬〔偶戲編〕
第壹章 傀儡與傀儡戲之起源
第貳章 唐代以前之傀儡百戲:水飾(水傀儡)
第參章 唐代之傀儡戲:懸絲傀儡與盤鈴傀儡
第肆章 兩宋之偶戲:傀儡戲五種、影戲三種
第伍章 影戲之淵源形成
第陸章 元明清之傀儡戲
第柒章 元明清之影戲
第捌章 布袋戲之來源
癸〔結論編〕
結論:戲曲劇種引進之脈絡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6004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