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海德格(三版)
滿額折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海德格(三版)

舊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海德格對二十世紀思想的影響可謂希有其匹。哲學界以內,他啟發了法國存在主義巨子沙特,和目前執法國思想界牛耳的里格爾及戴里達,同時也直接引發了現代的詮釋學。哲學界以外,他影響到當代心理分析的一個學派、人文心理學、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神學、歷史學與文藝批評理論。本書先介紹海氏從童年一直到成為「小屋隱士」的一生,繼而剖析他早期的經典著作《存有與時間》,進一步說明「轉折」的後期思想,最後討論海氏對中國人及現代人的意義。

作者簡介

項退結

學歷╱

義大利米蘭聖心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曾任教於臺大、政大、輔大哲學系

專長╱

海德格、存在主義

著作╱

《中國哲學之路》

《七十浮跡》

《人性尊嚴的存在思考》

《邁向未來的哲學思考》

《現代存在思想家》

名人/編輯推薦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本叢書的出版計畫原先出於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多年來的構想,曾先向政通提出,並希望我們兩人共同負責主編工作。一九八四年二月底,偉勳應邀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三月中旬順道來臺,即與政通拜訪劉先生,在三民書局二樓辦公室商談有關叢書出版的初步計畫。我們十分贊同劉先生的構想,認為此套叢書(預計百冊以上)如能順利完成,當是學術文化出版事業的一大創舉與突破,也就當場答應劉先生的誠懇邀請,共同擔任叢書主編。兩人私下也為叢書的計畫討論多次,擬定了「撰稿細則」,以求各書可循的統一規格,尤其在內容上特別要求各書必須包括(1)原哲學思想家的生平;(2)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3)思想傳承與改造;(4)思想特徵及其獨創性;(5)歷史地位;(6)對後世的影響(包括歷代對他的評價),以及(7)思想的現代意義。

作為叢書主編,我們都了解到,以目前極有限的財源、人力與時間,要去完成多達三、四百冊的大規模而齊全的叢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光就人力一點來說,少數教授學者由於個人的某些困難(如筆債太多之類),不克參加;因此我們曾對較有餘力的簽約作者,暗示過繼續邀請他們多撰一兩本書的可能性。遺憾的是,此刻在政治上整個中國仍然處於「一分為二」的艱苦狀態,加上馬列教條的種種限制,我們不可能邀請大陸學者參與撰寫工作。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獲得八十位以上海內外的學者精英全力支持,包括臺灣、香港、新加坡、澳洲、美國、西德與加拿大七個地區;難得的是,更包括了日本與大韓民國好多位名流學者加入叢書作者的陣容,增加不少叢書的國際光彩。韓國的國際退溪學會也在定期月刊《退溪學界消息》鄭重推薦叢書兩次,我們藉此機會表示謝意。

原則上,本叢書應該包括古今中外所有著名的哲學思想家,但是除了財源問題之外也有人才不足的實際困難。就西方哲學來說,一大半作者的專長與興趣都集中在現代哲學部門,反映著我們在近代哲學的專門人才不太充足。再就東方哲學而言,印度哲學部門很難找到適當的專家與作者;至於貫穿整個亞洲思想文化的佛教部門,在中、韓兩國的佛教思想家方面雖有十位左右的作者參加,日本佛教與印度佛教方面卻仍近乎空白。人才與作者最多的是在儒家思想家這個部門,包括中、韓、日三國的儒學發展在內,最能令人滿意。總之,我們尋找叢書作者所遭遇到的這些困難,對於我們有一學術研究的重要啟示(或不如說是警號):我們在印度思想、日本佛教以及西方哲學方面至今仍無高度的研究成果,我們必須早日設法彌補這些方面的人才缺失,以便提高我們的學術水平。相比之下,鄰邦日本一百多年來已造就了東西方哲學幾乎每一部門的專家學者,足資借鏡,有待我們迎頭趕上。

以儒、道、佛三家為主的中國哲學,可以說是傳統中國思想與文化的本有根基,有待我們經過一番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重新提高它在世界哲學應有的地位。為了解決此一時代課題,我們實有必要重新比較中國哲學與(包括西方與日、韓、印等東方國家在內的)外國哲學的優劣長短,從中設法開闢一條合乎未來中國所需求的哲學理路。我們衷心盼望,本叢書將有助於讀者對此時代課題的深切關注與反思,且有助於中外哲學之間更進一步的交流與會通。

最後,我們應該強調,中國目前雖仍處於「一分為二」的政治局面,但是海峽兩岸的每一知識份子都應具有「文化中國」的共識共認,為了祖國傳統思想與文化的繼往開來承擔一份責任,這也是我們主編《世界哲學家叢書》的一大旨趣。

傅偉勳 韋政通

一九八六年五月四日

自序

接觸到海德格著作的最初幾年,我祇把這件事當作生命中的一個小插曲。事情的發展結果,卻使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開海德格思想的課,被迫閱讀那些令人望之卻步的海氏著作,最後居然完成了以《海德格》為名的一本書。這真是海氏所云「被投擲性」的最典型註腳。海德格對二十世紀思想界的影響力之深遠,可謂希有其匹:哲學界以外,他影響到當代的心理分析、人文心理學、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神學、歷史學與文藝批判理論。基於這一切,能夠替中國學術界提供這樣的一本書,我的辛勞已有了十足的酬報。

我從正式下工夫讀海德格著作至今,匆匆已十九個年頭;其間在臺大、政大、輔大開這門課,總共可能達十次之多(可參考本書第一章)。但要寫一冊介紹海德格思想的書,仍覺得是一副沉重的負擔。因為上課前所寫的摘要終究屬於臨時性,上課時的詳細發揮才是主要的。寫成一書就不同了,必須原原本本交代清楚。然而海氏的著作與思想卻很難把握。因此每次開始寫新的一章,都覺得如臨大敵。我寫稿時本來就有塗改增添的習慣;撰寫此書時可以說是變本加厲。但自信已澄清了一些問題,並替繼起者提供了可循的途徑。唯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敬希海內外讀者匡正為幸。

依據我自己的經驗,思想的澄清過程雖有賴於前人著作的閱讀與批判性的反省,對同學講解時突然來臨的靈感以及同學所提的問題都非常有幫助。儘管這學年我在休假,但我深信授課有裨於本書的撰寫,所以仍替輔大哲學研究所開「海德格與多瑪斯‧亞奎那」一課。正式修課者雖僅區區四人,但他們每堂課熱烈地提出的疑問,卻非常有助於問題的澄清。他們和以前許多同學所提的疑點,很可能也都已溶化在書中。

附帶也必須一提:《世界哲學家叢書》總編輯傅偉勳先生起初邀請我參預盛舉時,原來建議我寫另一本書。但我一表示希望寫《海德格》,他立刻就欣然首肯。後來他才讓我知道,這原是他保留給自己的題材。傅先生的屈己從人,於此可見一斑。說句實話,遠在我以先,他就苦心研讀海德格著作,最遲也應該是在民國四十九年念夏威夷大學研究所時。以後他在國外執教,也曾開「道家、禪宗與海德格」等課。他的高足海因(Heine)博士,就在他指導下寫了涉及海德格與道元之時間觀的論文。因此照理說他更有資格寫這本書。

為便於前後徵引,我向東大圖書公司建議,讓本書採用號碼代替第幾章第幾節第幾目……的寫法。海德格許多專用名詞的意義和習用的意義有極大距離。因此本書廣泛引用前面的章節,以便於前後呼應。偶而在前面的章節中也會引用後面的章節。

最後,我很感激余國良同學編了人名與專門名詞索引。

項退結

民國七十八年元月於仙跡岩下

 

目次

海德格
目 次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自 序
1.導引:與海德格思想的交往經過
1.1 嘗試的起步
1.2 進一步的理解
2.海德格其人及其思想發展
2.1 鐘聲中的童年
2.2 透過布倫達諾走向存有問題與現象學
2.3 從天主教哲學走向「哲學的內在召呼」
2.4 存在、自我、《存有與時間》
2.5 形上學與形上學的基礎
2.6 正確之真與存有之真
2.7 存有思想與科技、詩及語言
2.8 小屋的隱士
3.海德格與納粹黨的萍水姻緣
3.1 海德格任校長的經過與政治投入
3.1.1 任校長的動機
3.1.2 政治投入
3.1.3 職務上的困難與辭職
3.2 事後的困阨及各方面的不諒解
3.2.1 納粹黨對海氏的敵視
3.2.2 雅士培的誤會
3.2.3 胡塞爾斷絕了二家的關係
3.2.4 斯坦因修女事件
3.2.5 哈娜‧雅倫的友誼
3.3 決斷與理性之間
3.4 最近的論爭
4.《存有與時間》的背景與問題
4.1 此書的產生背景與內容
4.2 討論的問題
4.2.1 從引言說起
4.2.2 另外三書的印證
4.3 剖析《存有與時間》的新方針
5.此有、存在與自我
5.1 此有在海德格思想中的地位
5.2 此有與存在性徵
5.3 屬己自我與真實性
5.3.1 屬己與不屬己的自我
5.3.2 共同存有與人們自我
5.3.3 真實性
6.在世存有的「在」與他的世界
6.1 「在世存有」及其「在」
6.1.1 寓有與關切
6.1.2 寓有之「寓」與「在」
6.1.3 寓或開顯之三重結構
6.1.3.1 第一重結構心境
6.1.3.2 第二重結構理解
6.1.3.2.1 理解與詮釋
6.1.3.2.2 詮釋與陳述
6.1.3.3 第三重結構言說
6.2 在世存有的世界與世間存有物
6.2.1 世間存有物及其實在性
6.2.2 及手物與手前物
6.2.3 世界性與空間性
7.關念、其完整性及其屬己性
7.1 此有之完整結構關念
7.2 關念的完整性與死亡
7.3 陷溺、預趨、決斷、屬己性與真實
7.3.1 迎向死亡的預趨
7.3.2 日常生活與陷溺
7.3.3 良心、責任、決斷
7.3.3.1 良心的呼聲
7.3.3.2 負責任
7.3.3.3 空無的基礎
7.3.4 完整性、屬己性與真實性
8.時間性與歷史性
8.1 關念之完整與屬己時間性
8.2 通俗時間與日常性
8.2.1 衍生於關切的日常時間
8.2.2 時間性與日常性
8.2.3 屬己時間性開顯出世界時間
8.3 此有的歷史性
8.3.1 一般人心目中的歷史
8.3.2 屬己的歷史性
8.3.3 超脫的命運觀
8.3.4 重覆與繼承
8.3.5 過去的歷史與歷史學科
8.4 對《存有與時間》的一些體會
9.〈什麼是形上學〉與〈充足理由之本質〉
海德格前期思想的進一步開展
9.1 〈什麼是形上學〉所討論的問題
9.1.1 演講辭內容
9.1.2 對這篇演講辭的剖析與評論
9.1.2.1 〈什麼是形上學〉一文的剖析
9.1.2.2 對〈什麼是形上學〉一文的評論
9.2 〈充足理由之本質〉所討論的問題
9.2.1 這篇文章的內容
9.2.2 剖析與評論
10.從「真之本質」到「本質的真」之轉折
10.1 〈論真之本質〉的內容
10.1.1 傳統的真理觀
10.1.2 正確之真的基礎
10.1.3 真與不真
10.1.4 轉折思考
10.2 評論
11.揭開「存有思考」的謎
11.1 對海德格「存有」一詞的若干誤解
11.2 存有的經驗
11.2.1 再談轉折
11.2.2 海氏心目中的經驗
11.2.3 存有經驗的鎖鑰
11.2.4 存有經驗與時間
11.2.5 存有的差遣
11.3 思想的兩種面貌
11.4 存有與人的關係
12.語言存有之屋
12.1 一般人對語言的看法
12.2 海德格心目中的語言之本質
12.3 表顯語言之仲裁功能的一首詩
12.4 「人藉詩住在地上」
12.5 對海德格所云語言與安居的評論
13.科技與藝術
13.1 現代技術的本質
13.2 現代技術所造成的危機
13.3 藝術的本質
13.4 對海氏科技與藝術觀的省思
14.兩種迥然不同的存有學區別
14.1 海德格的存有學區別
14.2 亞奎那的存有學區別
14.3 海氏存有學區別的經驗基礎不足
14.4 亞奎那存有學區別的理性基礎
15.海德格對中國人及現代人的意義
15.1 海德格對「每一自我」的極度重視
15.1.1 西方位格思想傳統
15.1.2 海德格的此有與屬己性
15.1.3 個人尊嚴與中國之未來
15.2 理性思考與沉思
15.3 東亞文化圈與理則思考
15.4 海德格與命運
15.5 海德格思想的侷限性
參考書目
一、海德格著作
二、關於海德格的著作
三、其他重要書籍
西文人名索引
中文專門名詞索引
西文專門名詞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89
舊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