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滿額折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新譯初唐四傑詩集

定  價:NT$ 690 元
優惠價:79545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85 127007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唐朝是詩歌的黃金時代,而為此揭開序幕的,正是有「初唐四傑」之稱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詩人。作為初唐詩壇的第一批改革者,四傑將詩歌從狹窄的宮廷延引至廣大的市井,從狹小的臺閣擴大到山川邊塞。他們擺脫六朝以來綺靡浮豔的文風,不再被既定題材所圈囿,一切以服務於內容、主題的需要而命筆,有效打破當時沉悶的藝術氛圍,為詩歌的表現範圍、表現方式和精神風貌帶來徹底的改革,開創唐詩日趨剛健、質樸的新格局。本書透過精闢的導讀、題解、研析等單元,闡明四傑的寫作背景與創作動機,揭示其詩歌寄寓的要旨含義,並分析各篇在詩歌藝術上的得失,實為理解四傑思想內涵與詩歌創作的最佳讀本。

作者簡介

李福標

湖南省永興縣人。先後師從西安西北大學中文系閻琦教授、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吳承學教授,攻讀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於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研究及文獻整理工作。現任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特藏部副教授。著作主要有《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皮陸研究》、《皮陸年譜》、《陳澧先生年譜》。古籍整理成果主要有《丹霞山志》、《鼎湖山志》、《瞎堂詩集》、《長安志》等。在各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導 讀(節錄)

四傑的合稱,主要是從文、賦的角度產生的。這是一個為當時人所關注的饒有興味的文學批評現象。而明鍾惺《唐詩歸》卷一稱:「王楊盧駱,偶然同時,有此稱耳。非初唐至處也。王森秀,非三子可比,盧稍優於駱,楊寥寥數作,又不能佳,其何稱焉?」這話完全從詩的角度立論,說王楊盧駱根本不足以並稱,自然免不了偏激,是我們不能同意的。然云四傑「非初唐至處」,倒也中肯。初唐詩歌總體上依然沿襲魏晉六朝詞旨華靡之風,無病呻吟的宮廷文學主宰文場,最著名的作家是虞世南、李百藥、上官儀等上層文人,而絕非曾風靡一時卻身居卑下的王、楊、盧、駱。《唐人選唐詩》中現存十種唐人選本,有九種都不選四傑詩,只選初唐詩的《搜玉小集》選了楊、盧、駱各一首。就當時詩壇的橫向維度而言,四傑算不上一流的詩人,然而風靡一時自有風靡一時的理由,儘管他們掀起的波瀾很快為陳子昂的旋風挾走了。四傑在詩歌發展史上的意義,尤其不能忽視。作為初唐詩壇的第一批改革者,將詩歌從狹窄的宮廷延引至廣大的市井,從狹小的臺閣擴大到山川邊塞,開拓了詩歌題材的新領域,有效地打破了當時沈悶的藝術氛圍,使詩歌的表現範圍、表現方式、詩歌的精神風貌來了一個徹底的改革。以題材劃分,四傑詩中最多的種類大約有以下幾類:

(一)酬贈詩
《論語‧季氏》:「不學《詩》,無以言。」在各種社交場合,賦詩言志是中國古代詩歌悠久的傳統,酬贈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數量最大的種類。然每個時代的酬贈詩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具有鮮明的特點。初唐四傑作為其時代的典型,其酬贈詩自然不能例外。王勃現存詩才八、九十首,其中酬贈詩約有四十二首,占其全部現存詩作的一半。大多是在長安文場和流落蜀中時朋友間宴集時的應酬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盧主簿〉、〈餞韋兵曹〉、〈上巳浮江宴韻得阯字〉、〈春日宴樂遊園賦韻得接字〉等。其應酬之作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極力謳歌良辰美景,友朋之間的情感大都通過山水的刻劃來表現,含而不露,顯得綺麗而深婉。他的酬贈詩與山水紀遊詩的區別大概就在於所面對的對象之不同。即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詩,表現的情感較為外露而激烈,而開首二句即為:「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實際也是由描繪山水之景領起的。楊炯因在宮廷生活時間最長,故寫得最多也最嫻熟的,是與省閣同僚的酬唱應答之詩。從其〈登秘書省閣詩序〉、〈崇文館宴集詩序〉、〈每日藥園詩序〉、〈羣官尋楊隱居詩序〉描述中可以看出,其時省中同僚「公私之暇」,宴集聚會,休沐之時,成羣結伴,遊山玩水,賦詩酬唱,蔚為風氣。除省閣酬贈之外,還有與地方官相酬贈者,如〈和酬虢州李司法〉、〈和劉長史答十九兄〉等;有贈與方外之人者,如〈和輔先入昊天觀〉等;還有贈與不能確定酬贈對象身分者,如〈夜送趙縱〉。盧照鄰詩集中較多的也是酬贈詩,所贈對象也大多為同僚或下層官吏、親友、方外士等,如〈辛司法宅觀妓〉、〈晚渡滹沱敬贈魏大〉、〈和吳侍御被使燕然〉、〈首春貽京邑文士〉等。駱賓王現存詩中酬贈詩計四十九首。其中干謁上層者二首,即〈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和〈詠懷古意上裴侍郎〉。前一首是應裴行儉之命而作,詩以漢代京城生活為背景,極寫貴族生活的奢華腐朽及世態炎涼、人情翻覆無常,並表達才人不遇的千古悲憤。後一首是上元三年罷東臺學士職之時,恰值吐蕃入西州,賓王上安西都護裴行儉請求從軍之詩。贈隱士、道士、佛徒等方外之友者五首,代表作有〈夏日游德州贈高四〉,敘歸義烏家鄉之前在德州與高四度過的一段美好時光,以此讚美真誠的友情,歌唱快樂的隱居生活,表達對官場的厭倦、對鄉野生活的熱愛。贈同僚、朋輩者最多,計四十二首,或歌唱友誼,互相鼓勵;或在筵宴中與友人唱和,比競詩才;或在異地他鄉同病相憐,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或送別即將入塞的隨軍文官;或送別即將上任的下層官吏;或身陷囹圄而希求朋輩施以援手者。

酬贈詩在四傑詩中比重之大,明顯受自六朝以來就興起,而盛行於當時文壇的宮廷酬贈詩風的影響。然他們酬贈的對象大多是同僚和親朋好友、方外士,與上層唱酬者不多,這就無論從客觀和主觀上都規定了其詩歌的主題、靈魂與宮廷詩風劃然不同。其內容已經不同於一般文人酬贈的無病呻吟,有扎實而真摯的情感充盈其中。雖也表現離別的孤獨和傷愁,但不再千篇一律,更多地充滿對朋友的慰勉,打上了欣欣向榮的時代烙印。

在四傑詩集中,有一類詩其實是可以劃入酬贈詩範疇之內的,這就是哀輓詩。如王勃〈傷裴錄事喪子〉,楊炯〈和崔司空傷姬〉,盧照鄰〈哭金部韋郎中〉、〈哭明堂裴簿〉、〈同崔錄事哭鄭員外〉,駱賓王〈樂大夫挽歌詩五首〉、〈丹陽刺史挽歌詩三首〉等。此類詩表現對死亡的驚歎和對生存的悲情思索,然在內容、主題乃至表現手法上容易流於單調,出現數首如一首的現象。四傑儘管在此類詩中以充沛的感情運筆,深沈低迴,一唱三歎,卻也很難擺落俗套。

(二)紀遊詩
四傑人生經歷曲折坎坷,都有浪遊經驗,有意思的是,他們都曾遊歷蜀中。美好的風物,為他們孤寂的遊子生涯平添無窮的意趣。他們激情四射,頻頻運筆紀行。紀遊詩中占絕大部分的當然是吟詠山水的作品,這又以王勃成就最高。他筆下所取景物雖不外乎魚戲鳥樂、鶯歌蝶舞、花光草露、秋江夜月,但筆端卻處處泄出新鮮的活潑潑的想像。梁陳詩中雖已有此一景百媚的風味,但與王勃詩相比有境界闊狹之別。王勃的〈山中〉、〈滕王閣〉等詩手法簡練,以短小的篇幅表現闊大的境界和高遠的氣度,為初盛唐山水詩指出了主要的發展方向。楊炯因從弟參與討武而遭譴出宮,貶為梓州司法參軍時,一路寫了一些紀遊詩,如經過三峽時所寫的〈廣溪峽〉、〈巫峽〉、〈西陵峽〉就是此方面的典型之作。詩中在展示壯麗山河的自然美時,又深情描述發生在其地的人文歷史,字裏行間又貫注了對個人沈淪生涯的思考,抒發了憂時憤世之情。〈早行〉、〈途中〉二詩,抒寫的是旅途上那縈繞心頭的濃重的思鄉之情,又蘊涵對仕途險惡莫測的感慨,寄予了作者追求品格高潔的理想。在〈遊廢觀〉詩中,表達了底層官吏掙脫樊籠的願望。這些山水詩與六朝純粹模山範水的山水詩不同的,也就在於其中的主體形象鮮明,激情鼓蕩,具穿透力。盧照鄰紀遊詩計二十五首。其中有赴任或出使途中紀遊之作,如〈早度分水嶺〉、〈入秦川界〉、〈宿玄武二首〉、〈至陳倉曉晴望京邑〉、〈晚渡滹沱敬贈魏大〉等,究其內容而言其實亦多為官場的酬贈;有描寫山水田園之作,如〈山莊休沐〉、〈春晚山莊率題二首〉、〈山林休日田家〉等;有遊佛寺道觀之作,如〈遊昌化山精舍〉、〈赤谷安禪師塔〉等;還有詠懷古跡之作,如〈文翁講堂〉、〈相如琴臺〉等。這些紀遊之作如實地記載了盧照鄰大半生輾轉宦遊的足跡,抒發了坎壈失志、懷才不遇的悲情,也表現了他對田園和平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鄉土親友的真摯思念。駱賓王紀遊詩約三十六首。其中有記敘早年離別家鄉之作,如〈早發諸暨〉、〈渡瓜步江〉等;有記敘宦途中足跡所至,兼詠懷古跡者,如〈出石門〉、〈至分陝〉、〈過張平子墓〉、〈夕次舊吳〉等;有身在旅途而思念家鄉親友者,如〈晚渡黃河〉、〈久客臨海有懷〉等;有遊田家之作,如〈晚憩田家〉等,此類詩觸景生情,情景交融,通過色彩鮮明但又略帶悲涼的異鄉景物形象,抒發詩人深沈的鄉國之思和淒愴的羈旅之恨;有遊寺觀之作,如〈陪潤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遊招隱寺〉等,表達對方外生活的嚮往,藉以掃蕩人生的煩惱和拘牽;有在旅途中送別或酬贈友人者,如〈於易水送人一絕〉詩,將古跡與現實融合無痕,表達對遠行友人的真摯同情和美好祝願,短小勁直,雄渾激越,如精鋼一段。

四傑詩中還有少量的遊仙詩,如王勃〈懷仙〉、〈忽夢遊仙〉、〈出境遊山二首〉,楊炯〈遊廢觀〉,盧照鄰〈懷仙引〉,駱賓王〈遊靈公觀〉等。這種詩歌實際上是紀遊詩的一個別種,大多寫夢幻中的仙遊或偶遊方外,能曲折地反映社會現實和作者的反現實心態。

(三)邊塞詩
初唐時期,大一統的和平氣象鼓舞人心,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軍事上的接連勝利也增強了民族自信心。許多詩人對戰爭題材的創作抱有旺盛而真摯的熱情,藉以抒發其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然而王勃集中不見此類題材的詩。楊炯雖足跡不至關外,其心志之激蕩,歌聲之嘹亮,卻不亞於身經邊關之人。其邊塞之作著名者如〈從軍行〉、〈出塞〉、〈紫騮馬〉等,都擲地作金石聲。尤其是〈從軍行〉一詩,以宮中文士的視角寫邊塞的將士,「血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一聯訴諸浪漫的視覺、聽覺,充滿刺激,讓人嚮往不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有力喊出了書生決意從戎的心聲。稍後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豈學書生輩,窗前老一經」、高適〈塞下曲〉「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分明受了楊炯此詩的影響。因為不能去到邊塞,故楊炯對游俠題材亦格外關注。邊塞詩中注入游俠詩的因子,是其邊塞詩的鮮明特色。如〈紫騮馬〉一詩,塑造了一位騎著紫騮駿馬、英姿颯爽、壯志滿懷、走南闖北的俠客形象,表現了男兒自當橫行天下的慷慨激情。然而詩人畢竟沒有身經沙場,他雖能深刻表現書生的軒昂意氣,卻不能真切體會邊塞生活的艱苦、戰事的殘酷,只是從詩歌傳統中去感受這一點。如〈戰城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二句,似由陳琳〈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古詩十九首〉「白楊多悲風,蕭蕭愁傷人」衍化而來。末二句「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也似學生腔。

初唐寫作邊塞軍旅詩的作者不少,而其中能夠開一代風氣、最能影響後人的應推四傑和陳子昂,四傑中又以盧、駱二人為突出。盧照鄰的邊塞詩,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紀遊詩,如〈隴頭水〉、〈雨雪曲〉、〈關山月〉、〈上之回〉、〈紫騮馬〉、〈戰城南〉,真實地記載了其邊塞的戰爭生活及內心的嚮往、苦悶和思念。盧照鄰大多沿用樂府舊題,但和六朝「落梅芳樹,共體千篇;隴水巫山,殊名一意」(盧照鄰〈樂府雜詩序〉)的形式主義樂府詩有天壤之別,寫出了時代的新意,往往激昂並富有戲劇性。所謂戲劇性,即是將戰場景物關鍵性的斷片通過剪貼、並置的手法,連接成一首具有強烈衝突和刺激性情節的敘事詩。如〈結客少年場行〉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展示了一個從飛鷹走狗的游俠浪子轉變為馳騁沙場的英雄的飛躍過程,洋溢著新鮮的浪漫主義氣息。駱賓王曾兩度出塞從軍,經驗特為豐富,其邊塞軍旅詩共十五首。他不僅用細膩的筆觸真實記錄了邊塞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表現了嚮慕漢代英雄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其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如〈從軍行〉一詩乃是以一個邊塞軍人的視角與口吻描寫戰爭,其筆觸深入到軍人的內心,雄渾而悲壯。與楊炯〈從軍行〉用浪漫的筆調寫一個宮廷中文人對戰爭的嚮往與想像,趣味截然不同。〈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一詩將邊塞從軍與宮廷中的文官生活聯繫起來,兩相對照,抒發邊塞羈旅之苦。由於駱賓王出塞遙遠而時間漫長,所以他在邊塞詩中展示邊塞風光的同時,思鄉主題顯得尤為真切、婉轉而深沈,在此點上最著者為〈從軍中行路難〉詩。駱賓王有一首特殊的邊塞詩,即〈王昭君〉。此詩殆作於西域從軍的後期,主旨是借敘昭君離別漢宮而遠赴邊塞的故事來抒發懷京思親之情。詩中寫王昭君「辭豹尾」而「度龍鱗」,這對一鬚眉男子而言亦是痛苦莫名之事,而昭君卻能「斂容」、「緘恨」,足證其深明大義,為著民族和國家的利益,不辭萬難,勇於犧牲。其形象千載如生,令人仰視。此本應該算做閨怨詩,然置於邊塞詩中亦大放異彩。賓王的邊塞詩在初唐詩苑中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對日後盛、中唐如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人邊塞詩派的興起產生過有益影響。

(四)詠懷詩、詠物詩、詠史詩
所謂詠懷詩,即是吟詠抒發詩人懷抱情志的詩。它所表現的是詩人對現實世界的體悟,對生命存在的思考,對個體生命的把握,對未來人生的設計與追求。王勃有〈述懷擬古詩〉,盧照鄰有〈羈臥山中〉、〈元日述懷〉、〈釋疾文三歌〉,駱賓王有〈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詠懷古意上裴侍郎〉、〈詠懷〉等,或展示愉快的笑顏,或傳達悲苦的呼號,多直抒胸臆,一無掩飾。

詠物詩是古代詩人喜歡寫作的一個詩歌種類。據統計,僅《全唐詩》錄詠物詩六○二一首,其中初唐五○四首,盛唐七四六首,中唐一四五五首,晚唐三五五六首。初唐四傑詩集中的詠物詩不算多,其中王勃只有〈詠風〉一首,卻是六朝以來詠風詩的極品。此詩借風詠懷,著意讚美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寄託其「青雲之志」。盧照鄰有〈失羣雁〉、〈曲池荷〉、〈浴浪鳥〉、〈臨階竹〉、〈含風蟬〉等數首詠物詩,其內容無一不是作者自我人格在所詠對象上的投影,寫作技法純熟老到。駱賓王詠物詩共十六題二十四首,在四傑中最多,也最出色,如〈秋晨同淄州毛司馬秋九詠〉(秋風、秋雲、秋蟬、秋露、秋月、秋水、秋螢、秋菊、秋雁),從寫作場景來看,屬於交際場中的同題共作;從表現手法來看,屬於圖形寫貌的賦體詠物詩,大都流於雕琢競奇,小巧弄筆,受齊梁詠物詩的影響是很顯著的,然而其中又蘊藏著濃烈的抒情成分,追求形似之外的神韻。如其中〈秋雲〉「詎知時不遇,空傷流滯情」、〈秋月〉「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秋水〉「唯當御溝上,淒斷送歸情」、〈秋雁〉「何當同顧影,刷羽泛清瀾」等,分明是對齊梁詠物詩的突破。其〈挑燈杖〉、〈詠鵝雜言〉、〈在獄詠蟬〉、〈浮查〉等則屬於典型的比體詠物詩,是超越齊梁詠物詩而對託物言志的比興傳統的回歸。〈鏤雞子〉一詩,既詠物,又詠人,自成一格。詠史詩是指以歷史題材為詠寫物件的詩歌創作。此類詩作在四傑筆下無多。大約朝氣蓬勃的少年才子更習慣於捕捉當下、放眼未來的。但偶一弄筆,也是別開生面,鮮少沈悶之氣、飄浮之態。如盧照鄰〈詠史四首〉,分別借漢朝朱雲、季布、郭泰和鄭泰四個歷史人物,來抒發自己對忠直英雄的景仰、敬羨,含蓄表達自己生不逢時、才不盡用的無奈。

劉熙載在《藝概》中稱:「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從此一角度目之,詠物可以看做作者自我情感表達的一個曲折的維度,是詠懷詩的一個分支。而詠史詩亦是如此。它們與詠懷詩的不同,在於作者所選取的角度的不同而已。

(五)閨怨詩、豔情詩
閨怨詩,在一定的意義上來說是與邊塞詩相對應的題材,多寫閨中婦女對邊塞征夫的思念。王勃雖未寫過邊塞詩,但對閨中婦女同樣寄予深厚同情,寫過〈秋夜長〉、〈採蓮曲〉等情意婉曲的閨怨詩。楊炯、盧照鄰也沿用樂府舊題,寫過不少閨怨詩,關注閨中婦女的苦悶,如楊炯〈有所思〉、〈梅花落〉、〈折楊柳〉,盧照鄰〈望宅中樹有所思〉、〈明月引〉、〈芳樹〉、〈昭君怨〉、〈折楊柳〉、〈梅花落〉等。而這些可以說是典型的宮體詩,其中雖間接地反映了戰爭的苦難,新意卻終究無多,模仿的痕跡甚重。當然,還有如王勃〈銅雀妓二首〉詩,並非是與邊塞詩對應的一個品種,它關注的是幽閉深宮的婦女的悲慘人生。
與閨怨詩相鄰的一個詩歌種類是豔情詩,盧照鄰詩中有〈巫山高〉、〈十五夜觀燈〉、〈辛司法宅觀妓〉、〈江中望月〉、〈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七夕泛舟二首〉、〈凌晨〉等,大多寫愛情的歡樂與熬煎,有些詩甚至帶有色情成分,是六朝宮體詩的餘緒。駱賓王豔情詩共六首。如〈詠美人在天津橋〉詩,描寫美人形貌及神態惟妙惟肖,這其實在齊梁詩風中,是詠物詩的一個延伸,而相對於詠物詩來說更見精緻。〈豔情代郭氏贈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二詩以女子口吻訴說愛情的悲喜,既有曲折的情節,又有堅貞的品格與靈魂,與六朝帶有色情意味的豔情詩有質的不同。

(六)自傳體詩
此類詩相對獨立而私人化,是與酬贈詩相對的一個詩歌種類。對於詩人來說,它可謂是藏之名山傳之後世的事業,不必以之示人,故無需矯揉造作,一任真誠,一味自然。四傑的自傳體詩很好地繼承了屈原〈離騷〉、蔡琰〈悲憤詩〉以來的優秀傳統。王勃有〈倬彼我系〉一詩,敘述家世淵源,深切緬懷先祖功德,亦簡述一己之經歷。盧照鄰〈贈益府羣官〉一詩,敘其艱難曲折的經歷及孤獨無依的處境,表達歲晚思鄉的急切心情。〈失羣雁〉本是一首酬贈詩,為酬答溫縣明府某〈雁詩〉而作。詩中自敘其萬里長征而最終羽毛摧頹的淒慘經歷,並對溫縣明府表示榮羨和安慰。駱賓王〈疇昔篇〉大體按時間先後順序敘述生平種種行跡;〈詠懷〉一詩言其少年心高氣傲,而晚歲理想幻滅。相較〈疇昔篇〉的重敘事而言,〈詠懷〉詩的抒情成分較濃。此二詩是考察駱賓王經歷、思想的最可靠的資料。

(七)頌歌
四傑詩歌中有一個特殊的種類,即頌歌。謝靈運〈撰征賦〉云:「士頌歌於政教,民謠詠於渥恩。」又,宋璟〈謝賜宴表〉云:「欣歡之聲,浹於億兆,銜感之至,形於頌歌。」在初唐欣欣向榮的社會大氛圍下,四傑從心底為之歡呼。楊炯有〈奉和上元酺宴應詔〉,詩敘李唐建國之歷史,極力宣揚唐主之文治武功及上下和洽、萬邦來儀的美好氣象,並歌頌酺宴,祝願唐帝國萬壽無疆,惜其大體蹈襲陳言。盧照鄰有〈登封大酺歌四首〉,乃唐高宗乾封元年春參加益州大都督府舉行的酺宴時所作。又有〈中和樂九章〉,歌頌登封泰山時的宏偉氣象,約乾封元年春作。頌歌一般本是宮廷高級官吏才有資格措筆的題材,而楊炯雖在宮中,卻地位卑微;盧照鄰此時更是身處邊鄙,他涉筆於此,讓讀者不明究竟,但其對朝廷的癡情、對擺脫沈淪、孤苦命運的強烈期盼,則是顯而易見的。

以上對四傑詩的分類,其實並不嚴密。如酬贈詩中又有紀遊詩,紀遊詩、詠物詩中亦有酬贈詩。而邊塞軍旅詩,究其實應該納入紀遊詩的大範疇,因為去到邊塞,是一種特殊的遊歷,只不過帶有鮮明而獨立的文體特徵。總體來看,四傑詩能不為某一題材的規定所圈囿,一切以服務於內容和主題的需要而命筆。從這一點上看,四傑詩也逸出了六朝以來的死板軌道。「詩言志」、「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詩歌傳統在四傑手裏開始復活。無論四傑哪一類題材的詩,都很好地表現出當時知識分子積極、健康的心態及其沈鬱、壯大的感情,皆可感受到詩歌日趨剛健、質樸的信息。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附 圖
導 讀

【王勃詩歌】
倬彼我系
上巳浮江宴韻得阯字
春日宴樂遊園賦韻得接字
山亭夜宴
詠 風
懷 仙
忽夢遊仙
秋夜長
採蓮曲
臨高臺
滕王閣
江南弄
落花落
寒夜懷友雜體二首
雜 曲
銅雀妓二首
聖泉宴
尋道觀
散關晨度
別薛華
重別薛華
遊梵宇三學寺
麻平晚行
送盧主簿
餞韋兵曹
白下驛餞唐少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仲春郊外
郊 興
郊園即事
觀佛跡寺
山居晚眺贈王道士
八仙逕
春日還郊
對 酒
觀內懷仙
秋日別王長史
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
長 柳
羈遊餞別
易陽早發
焦岸早行和陸四
深灣夜宿
傷裴錄事喪子
泥 谿
秋日仙遊觀贈道士
出境遊山二首
三月曲水宴得煙字
晚留鳳州
羈 春
林塘懷友
山扉夜坐
春 莊
春 遊
春 園
林泉獨飲
登城春望
他鄉敘興
夜 興
臨江二首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別人四首
贈李十四四首
早春野望
山 中
冬郊行望
寒夜思友三首
始平晚息
扶風晝屆離京浸遠
普安建陰題壁
九 日
秋江送別二首
蜀中九日
河陽橋代竇郎中佳人答楊中舍
九日懷封元寂
採蓮賦附歌
述懷擬古詩
自鄉還虢
誡劼勸
示助弟
示知己

【楊炯詩歌】
廣溪峽
巫 峽
西陵峽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
從軍行
劉 生
送臨津房少府
送豐城王少府
送鄭州周司空
驄 馬
出 塞
有所思
梅花落
折楊柳
紫騮馬
戰城南
送梓州周司功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
送劉校書從軍
遊廢觀
和石侍御山莊
和崔司空傷姬
和蹇右丞省中暮望
和劉侍郎入隆唐觀
和輔先入昊天觀
和酬虢州李司法
和旻上人傷果禪師
和鄭校讎內省眺矚思鄉懷友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送李庶子致仕還洛
早 行
途 中
夜送趙縱

【盧照鄰詩歌】
詠史四首
結客少年場行
贈李榮道士
早度分水嶺
三月曲水宴得樽字
奉使益州至長安發鍾陽驛
和王奭秋夜有所思
望宅中樹有所思
宿晉安亭
于時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贈柳九隴
至望喜矚目言懷貽劍外知己
赤谷安禪師塔
贈益府裴錄事
贈益府羣官
失羣雁
行路難
長安古意
明月引
懷仙引
劉 生
隴頭水
巫山高
芳 樹
雨雪曲
昭君怨
折楊柳
梅花落
關山月
上之回
紫騮馬
戰城南
十五夜觀燈
入秦川界
文翁講堂
相如琴臺
石鏡寺
辛司法宅觀妓
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江中望月
元日述懷
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
還京贈別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
晚渡滹沱敬贈魏大
和吳侍御被使燕然
七夕泛舟二首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
大劍送別劉右史
凌 晨
酬楊比部員外暮宿琴堂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同臨津紀明府孤雁
西使兼送孟學士南游
送鄭司倉入蜀
綿州官池贈別同賦灣字
還赴蜀中貽示京邑遊好
和夏日幽莊
山莊休沐
山林休日田家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山行寄劉李二參軍
首春貽京邑文士
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晚渡渭橋寄示京邑遊好
羈臥山中
酬張少府柬之
過東山谷口
送幽州陳參軍赴任寄呈鄉曲父老
哭金部韋郎中
哭明堂裴簿
同崔錄事哭鄭員外
七日登樂遊故墓
登玉清
曲池荷
浴浪鳥
臨階竹
含風蟬
葭川獨泛
送二兄入蜀
宿玄武二首
九隴津集
遊昌化山精舍
登封大酺歌四首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中和樂九章
 歌登封第一
 歌明堂第二
 歌東軍第三
 歌南郊第四
 歌中宮第五
 歌儲宮第六
 歌諸王第七
 歌公卿第八
 總歌第九
釋疾文三歌
勞作詩
斷句一
斷句二
斷句三

【駱賓王詩歌】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棹歌行
望月有所思
早發諸暨
晚泊江鎮
晚憩田家
宿山莊
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得同字
秋日餞尹大往京
春夜韋明府宅宴得春字
在兗州餞宋五之問
游兗部逢孔君自衛來欣然相遇若舊
送宋五之問得涼字
秋晨同淄州毛司馬秋九詠
 秋 風
 秋 雲
 秋 蟬
 秋 露
 秋 月
 秋 水
 秋 螢
 秋 菊
 秋 雁
傷祝阿王明府
於紫雲觀贈道士
於西京守歲
途中有懷
出石門
至分陝
至分水戍
過張平子墓
北眺舂陵
望鄉夕泛
秋日山行簡梁大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鏤雞子
詠雲酒
冬日宴
冬日野望
夏日遊目聊作
詠美人在天津橋
和李明府
寓居洛濱對雪憶謝二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得風字
送王贊府上京參選賦得鶴
夏日夜憶張二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浮 查
賦得白雲抱幽石
賦得春雲處處生
和王記室從趙王春日遊陀山寺
遊靈公觀
春晚從李長史游開道林故山
春日離長安客中言懷
別李嶠得勝字
晚渡黃河
晚泊河曲
同崔駙馬曉初登樓思京
送郭少府探得憂字
秋夜送閻五還潤州
初秋於竇六郎宅宴得風字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餞鄭安陽入蜀
渡瓜步江
陪潤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遊招隱寺
送費元之還蜀
送劉少府遊越州
四月八日題七級
寒夜獨坐遊子多懷簡知己
冬日過故人任處士書齋
月夜有懷簡諸同寮
秋日送侯四得彈字
送吳七遊蜀
敘寄員半千
秋日送別
樂大夫挽歌詩五首
丹陽刺史挽歌詩三首
同張二詠雁
詠 雪
詠 水
詠塵灰
玩初月
詠 塵
詠 照
挑燈杖
詠鵝雜言
餞駱四得鐘字
失 題
詠懷古意上裴侍郎
從軍行
王昭君
西行別東臺詳正學士
早秋出塞寄東臺詳正學士
夕次蒲類津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軍中行路難同辛常伯作
邊庭落日
在軍中贈先還知己
久戍邊城有懷京邑
從軍中行路難
豔情代郭氏贈盧照鄰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憶蜀地佳人
和孫長史秋日臥病
憲臺出縶寒夜有懷
獄中書情通簡知己
在獄詠蟬
疇昔篇
宿溫城望軍營
邊夜有懷
於易水送人一絕
蓬萊鎮
遠使海曲春夜多懷
海曲書情
早發淮口回望盱眙
久客臨海有懷
在軍登城樓
夕次舊吳
過故宋
詠 懷
靈隱寺
稱心寺
秋日仙遊觀贈道士
蕩子從軍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54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