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 > 10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換一種思考方式,就換一個世界。
二十世紀最懂思考的兩位哲學家,
率先發問:「你真的懂活嗎?」
胡塞爾名言 /
★「經由孤獨,一個人才成為哲學家。」
★「一個好的懷疑主義者是個壞公民。」
★「我們切不可為了時代而放棄永恆。」
海德格名言 /
★「人生就是學校。在那裡,與其是幸福,毋寧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師。因為,生存是在深淵的孤獨裡。」
★「一朵花的美麗在於它曾經凋謝過。」
★「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到底這對師生之間有怎麼樣的糾葛?他們又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觀看的方式?
本書將層層剖開海德格的哲學觀,直抵現象學核心,一本書、一種思考方式、一個新世界將在你眼前展開。
海德格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其《存在與時間》一書更是引領現象學開啟一個新的境界。想要了解海德格哲學,則不能不從他的老師胡塞爾開始講起……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德國佛萊堡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現象學、西方哲學、愛情哲學、死亡哲學等等……
再版序
我這本二十多年前出版有關海徳格與胡塞爾現象學的書現再版,覺得有點意外。此書出版於1996年,當時漢語學術界對海徳格和胡塞爾的現象學硏究剛開始,到了今天,無論在兩岸三地,對海德格,胡塞爾和現象學的硏究成果豐碩。在這二十多年中,德國和法國最重要現象學家的原典翻譯、硏究專著、論文集和學術期刊等的出版 ; 以及眾多國際或中港台現象學專題硏討會的舉辦,現象學已經成為當代漢語哲學界的其中一個顯學。
現象學運動從二十世紀初胡塞爾的邏輯硏究開始,至今已經超過一百年,現象學和分析哲學仍然是當今最重要的哲學流派。現象學本源自德國,但其影響已經遠離歐洲,在澳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硏究現象學的學者專家甚多。至於亞洲,日本和韓國學者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對胡塞爾和海德格現象有深入研究和理解。相比之下,漢語哲學界硏究現象學是較遅起步,儘管中國大陸和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都有少數學者硏讀現象學,但真正對現象學嚴格的學術研究是開始於上世紀八十年後。不少兩岸三地年青學者從德國和法國硏謮現象學取得博士學位回來,在各重點大學任教和指導學生,同時在九十年代中期共同開啟漢語哲學界的現象學運動,至今仍然繼續發展,成績有目共睹。
我這本書是在漢語現象學運動開始時出版。這哲學運動的奠基者為胡塞爾和海德格,任何現象學的硏究也必需從胡塞爾和海德格的現象學開始。二者的哲學比較和關係的硏究正是本書的主題,故此書應該提供硏究現象學運動的一條重要線索。
本書是二十多年前的舊作,以現在硏究胡塞爾和海徳格哲學的水平來看,可以修改和補充的地方很多,但作為一本漢語現象學運動早期的著作,保留原有的文本似乎更有意義。最後感謝三民書局重印。
是為序。
張燦輝
香港沙田翠柏閣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