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滿額折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講解

商品資訊

定價
:NT$ 920 元
優惠價
9082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91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2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的四向偈,剛好興神秀的相反
般若智慧的作用
在於看出萬法没有一法可得
自然無法沾染任何塵埃
心無法染塵埃,便始終清淨
無需特別收攝或守護六根
心始終保持在清淨、清明、清哳的狀態
如此,自心便常在禪定中
不是只有打坐的時候,才入四禪八定
禪宗講究的禪定或坐禪的極致
是二十四小時中、任何行住坐臥中
心一直在定中
而且不僅僅在定中,是一直在止觀雙運中
因為心不僅没被沾染過
而且一直發揮智慧的作用,朗照萬法
止觀的作用没停歇過

作者簡介

大寂法師

學歷: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學博士

已出版著作:
《非行非坐三昧之修學》
《智慧與禪定做為佛教神通的成立基礎》
《瑜伽經》
《佛陀的啟示(1)》
《佛陀的啟示(2)》
《佛陀的啟示(3)》
《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1)》
《菩薩的禪修-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註(2)》
《圓融觀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
《禪法寶藏-雜阿含經講解》

歷任:
大寂靜精舍住持
台灣大寂靜學會/導師曁理事長
香港大寂靜學會/導師曁會長
圓光佛學院/教師、輔導老師
假日佛學班講師
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講師
聞思佛學圖書館/講師
中華佛教青年會/監獄弘法怖教師
華梵文教基金會/講師

網站:
http://www.muchcalm.com.tw

前言

禪宗的歷史源遠流長,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惠能,共同在中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禪宗思想體系。發展至惠能時期,則出現了《六祖壇經》,被奉為主要經典。雖然後來禪宗傳到日本,在日本開花結果、發展興盛,但是如果要研究禪宗思想,還是要回到《六祖壇經》,回到六祖的思想中去探索。

《六祖壇經》記錄了惠能一生求道、成就、說法的事蹟,以及其「見性成佛」的思想。由於原典是古文,現代人閱讀起來可能會有障礙,大家可以對照演培法師的《六祖壇經講記》進行研讀。學習《六祖壇經》,重點是掌握六祖如何開悟,以及他所教授的開悟方法。如果想要進一步研究,可以閱讀由唐一玄居士校閱、釋心印編輯的《六祖壇經》,此書於民國六十八年由台中市普門慈幼基金會出版,是比較早的一個版本。

在原始佛教的阿含經系裡,佛陀教導「斷一分煩惱,證一分菩提」,修行果位的增長是漸進式的,但《六祖壇經》則強調「頓悟」法門,意在通過一些方法快速地獲得開悟。這是與原始佛教很不一樣的地方,也展現了禪宗超越「思維邏輯」的特質。世間的學問,除了藝術類之外,大多建立在一定的邏輯思維基礎上,禪宗思想卻超脫於世間邏輯之外,它通過很多方法將你的正常思想打斷,一直打到無思想為止。

本書的解說中,特意穿插了好幾個禪宗公案,這些公案的內容都是禪師在顯示禪法,或用問答、或用動作、或二者兼用、或二者俱遣,以啟發弟子,幫助他們頓悟。公案的內容初讀起來似乎無厘頭,不知所云,但這就是禪宗的特色,它沒有固定的邏輯在裡面,目的也恰恰是為了打破大家固有的思維邏輯。大家閱讀時可以好好體會一下這些公案,借此體會禪宗如何達到頓悟。

目次

前言
1. 禪宗淵源/1
2. 自性的概念/3
3. 自性的經典溯源/4
4. 自性被垢衣所纏/7
5.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11
6. 自性的四種特質/14
7. 自性的能生性/18
8. 本性清淨/22
9. 萬法唯心造/26
10. 無念與無相/30
11. 歸於無住/32

行由第一
1. 菩提自性/35
2. 初聞開悟/37
3. 佛性無南北/39
4. 喚眾作偈/43
5. 神秀呈偈/45
6. 未見自性/49
7. 惠能評偈/52
8. 三更受法/57
9. 悟者自度/63
10. 不思善,不思惡/68
11. 肉邊菜/73
12. 仁者心動/81
13. 不二之法/84

般若第二
1. 自性般若/97
2. 迷悟與愚智/101
3. 口念心行/103
4. 妙性真空/107
5. 莫著空/113
6. 自性虛空納萬物/119
7. 不取不捨/123
8. 真性自用/133
9. 此岸與彼岸/138
10. 煩惱即菩提/143
11. 最上之法/148
12. 般若觀照/152
13. 修般若,持金剛/158
14. 小根小性/164
15. 內外不住/170
16. 萬法因人而有/172
17. 識自性 悟佛地/179
18. 般若三昧/190
18. 1. 「根律儀」與「般若三昧」/200
18. 2. 大般若經、中觀與般若三昧/207
18. 3. 「傳統三昧」與「般若三昧」/210
18. 4. 「攝阿毗達摩義論」與「般若三昧」/212
19. 同見同行/214
20. 無相頌/218

疑問第三
1. 無功無德/238
2. 身中淨土/248
3. 依偈修行/262

定慧第四
1. 定慧一體/272
2. 一行三昧/275
3. 無念 無相 無住/284

坐禪第五
1. 實修打坐很重要/300
2. 著心著淨即障道/307
3. 坐禪/312

懺悔品第六
1. 五分法身香/319
2. 無相懺悔/327
3. 四弘誓願/340
4. 無相三皈依戒/356
5. 一體三身自性佛/362
6. 懺悔無相頌/392
7. 慈悲觀的修行方法(懺悔品延伸的補充內容)/399

機緣品第七
1. 惠能避難/416
2. 即心即佛/423
3. 念經僧法達/435
4. 智通問《楞伽經》/460
5. 智常問見性法/467
6. 志道問《涅槃經》/474
7. 行思求印心法/482
8. 懷讓求印心法/484
9. 永嘉求印心法/487
10. 智隍求印心法/492
11. 一僧問法/498
12. 方辯塑祖像因緣/500

頓漸第八
1. 志誠學法/505
2. 志徹徹悟/539
3. 七祖神會/553

宣詔第九
1. 皇帝宣詔/569
2. 佛道/572

付囑第十
1. 三科法門/590
2. 三十六對法/598
3. 對法解用/602
4. 六祖咐囑,集眾勉修/612
5. 咐囑流傳正法/617
6. 一相三味、一行三昧/619
7. 落葉歸根/622
8. 法脈傳承/627
9. 圓寂前的開示/629
10. 遷移神龕/637

書摘/試閱

六祖壇經
大寂法師 講解

行由第一
1.菩提自性

【經文】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陞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當時,六祖大師來到寶林寺,韶州刺史韋璩和他的部下,入山禮請大師到城中的大梵寺,為大眾開緣說法。六祖登壇升座,來聽法的有韋刺史和他的部下三十多人,儒家學者三十多人,男眾法師、女眾法師等修道人士,加上在家居士,共一千多人,他們同時向六祖禮拜,希望可以聽聞佛法要義。六祖對大眾說:「各位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只要用這清淨的菩提心,當下就能了悟自性是佛了。」

《六祖壇經》是惠能的思想結晶,「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是他強調的關鍵點。經文的開篇就講到一個重點:「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六祖告訴我們修行的重點,就是要回到菩提自性。菩提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我們要將這清淨無染的菩提自性開發出來,不被外在的塵相所染著,用清淨的心修持下去,直至成佛。

自性清淨心就好比一杯原本澄清的水,假如摻進了沙子,水會不會因為沙子而變得渾濁?當然會。但是沙子並不會影響水澄清的本質,當我們把沙子過濾掉,水還是原來那杯澄清的水。

世間凡塵瑣事就如同沙子,常常困擾著我們。可是,我們的自性清淨心,卻一直是澄淨無染的。若能了悟這一點,即使現在有諸多的俗塵干擾,也沒有關係,這些外在的塵相,終究會慢慢沉澱,乃至去除,直到見到本自清淨的心。

我們能否回到原本的清淨心,就是修行的重點。想要回到自性清淨心,必須要有大丈夫的心,直下承擔,不畏懼任何一法。惠能說:「諸位善知識啊!你們且聽我過去修行的源由,以及得法、演法、開展佛法的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2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