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書展
Thomas Kuhn以哲學家的眼光和方法考察科學的發展,又把豐富的科學史資料引入哲學分析,一九七0年代以後二十年,儼然領科學哲學研究一代風氣,開科學哲學歷史學派先河。本書以他的學術生涯為線索,介紹他的主要思想 觀念的發生、發展,介紹他的主要著作,力圖反映他諸多概念、論點的本來意義,對行文中涉及的科學史內容,也做了簡要的敘述。最後一章利用Kuhn的觀念對中國科學史的研究做了一些探討。本書對所用的資料作了詳細的注釋, 供進一步研究討論之用。
吳以義
自 序
自 序
第一章 Kuhn的學術生涯
1. T. S. Kuhn簡歷
2. 哈佛1:從三重奏到四重奏
3. 哈佛2:James B. Conant
4. 從哈佛到Berkeley
5. 從Berkeley到普林斯頓
6. 普林斯頓
7. 從普林斯頓到MIT
第二章 「化學史」和Kuhn早年對科學史的研究
1. 「疑問31」的史料研究
2. 對波義耳的研究
3. Kuhn對科學史的哲學意義的最初探索
第三章 哥白尼革命
1. 哥白尼以前的宇宙圖景
2. 哥白尼及其工作簡述
3. Kuhn對哥白尼的研究
4. 科學史家對《哥白尼革命》的反應
第四章 必要的張力:科學發展的內在原因
1. Utah大學會議:常規科學的概念
2. 「反常」的典型事例
3. 「科學共同體」的「意見一致」和「範式」
4. 再論科學共同體的意見一致
5. 「範式」及其轉換和科學革命的結構
第五章 科學革命的結構
1. 「科學革命」的經典理論
2. 科學革命結構理論的哲學背景
3. A. Koyre及其科學史工作的影響
4. 科學革命的結構1:常規科學、反常與危機
5. 科學革命的結構2:革命
6. 科學革命的結構3:應該怎樣寫科學史
7. 哥白尼革命的結構分折
8. 科學哲學界對《結構》的討論以及Kuhn的發展
第六章 黑體與早期量子論問題
1. 二十世紀初的輻射理論
2. 玻爾原子和量子論的決定性勝利
3. 1960年代Kuhn對量子物理學史的研究
4. Kuhn的《黑體》一書要點
5. 《黑體》未能盡知人意
6. 什麼是科學革命?
第七章 以Kuhn做法為範例對中國史的檢討
1. 「關於自然的知識」如何不同於「科學」或「概念體系」
2. 「中國古代對自然的研究」如何不同於西洋的「科學」
Kuhn年表
參考書目
索 引
本週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