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孟子旁通(一)
79折

孟子旁通(一)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79221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1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論語、孟子二書,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必讀的標竿聖典。也是影響中國人最重要的兩部書。因此,復興中華文化,提綱契領,也非從孔孟精神奠基不可。

繼「論語別裁」後,劃時代的鉅著,為中華文化留下再生的種子,內容綜羅諸子百家思想精華,貫通古今中外歷史人事,洭眾流於海,為這個時代提出了救世的方針,為人生提供了修養的原則,更重要的是──驗證五千年來歷史人事。

司馬遷謂:「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恰足以讚之。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03/18~2012/09/29)

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赴台灣後,曾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1984年後旅居美國、香港;2004年起寓居中國,至2012年於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辭世。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

南懷瑾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素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至晚年仍講學著作不輟,可謂為文化事、為生民事,摩頂放踵,鞠躬盡瘁矣。曾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其門生博士,自出鉅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要之:其人一生行蹟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近年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攷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

前言

生為二十世紀的中國人,正當東西方文化潮流交互排盪撞擊的時代,從個人到家庭,自各階層的社會到國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內外不安、身心交瘁的狀態中,度過漫長的歲月。因此在進退失據的現實環境中,由觸覺而發生感想,由煩惱而退居反省,再自周遍尋思,周遍觀察,然後可知在時空對待中所產生的變異,只是現象的不同,而天地還是照舊的天地,人物還是照舊的人物,生存的原則並沒有變;所變的,只是生活的方式。比如在行路中而迷途,因為人為的方向而似有迷惑,其實,真際無方,本自不迷。如果逐物迷方,必然會千迴百疊,永遠在紛紜混亂中忙得團團而轉,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適從。

我是中國人,當然隨著這一時代東方的中國文化命運一樣,似乎是真的迷失了方向,也曾一度跟著人們向西方文化去摸索,幾乎忘了我是立足在本地方分上的一個生命,而自迷方向。《周易.序卦》說:「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我們自己的文化,因幾千年來的窮大而一時失去了本分的立足點,因此而需要乞求外來的文明以自濟困溺,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是勢所難免的事實。然而一旦自知久旅他方而無以自容於天地之間,那便須知機知時而反求諸己,喚醒國魂,洗心革面以求自立自強之道。正因為如此的心情,有些西方的朋友和學生們,都認為我是頑固的推崇東方文化的倔強分子,雖有許多歐美的友人們,屢加邀請旅外講學而始終懶得離開國門一步。其實,我自認為並無偏見,只是情有所鍾,安土重遷而已。同時,我也正在忠告西方的朋友們,應該各自反求諸己,重振西方哲學、宗教的固有精神文化,以濟助物質文明的不足,才是正理。

至於我個人的一生,早已算過八字命運──「生於憂患,死於憂患。」每常自己譬解,猶如古老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白頭宮女,閒話古今,徒添許多囉嗦而已。有兩首古人的詩,恰好用作自我的寫照。第一首是唐人劉方平的宮詞:

朝日殘鶯伴妾啼 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 楊柳千條盡向西

詩中所寫是一隻飄殘零落的小黃鶯,一天到晚陪伴著一個孤單的白頭宮女,淒淒涼涼地自在悲啼,毫無目的地愴然獨立,恰如我自況的情景。偶爾開簾外望,眼前盡是萋迷芳草,一片茫然,有時忽然吹過一陣東風,卻見那些隨風飄蕩的千條楊柳,也都是任運流轉,向西飄去。第二首是唐末洞山良价禪師的詩偈:

淨洗濃粧為阿誰 子規聲裡勸人歸

百花落盡啼無盡 更向亂峰深處啼

這首詩也正好猶如我的現狀,長年累月抱殘守闕,濫竽充數,侈談中國文化,其實,學無所成,語無倫次,只是心懷故國,儼如泣血的杜鵑一樣,「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如此而已。每念及此,總是沓然自失,洒然自笑不已。

但是人生的旅程,往往有不期然而然的際遇,孟子曾經說過人有「不虞之譽,求全之毀。」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在你多方接觸社會各層面的經驗中,就會容易體會到孟老夫子的話,並非向壁虛構,確是歷練過來的至理名言。當在民國六十四年(西元一九七五年),我因應邀講完一部《論語》之後(事見《論語別裁》前言),由蔡策先生悉心記錄,復受社會各階層的偏愛,慫恿排版出書。但我自知所講的內容,既非正統的漢、唐、宋儒的學術思想,又非現代新儒家的理路,到底只是因應時代潮流的亂談,屬於旁門左道,不堪入流,因此便定名叫它《論語別裁》,以免混淆視聽,惑亂後學。

誰知出書以後,卻受到廣大讀者的愛好,接連出了十二版,實在彌增惶恐,生怕誤人。因為徒手殺人,罪不過抵死而已,如果以學問誤人,便是戕人慧命,萬死不足以辭其咎。此所以在我們固有文化的傳統中,學者有畢生不願著書,或者窮一生學力,只肯極其謹嚴地寫幾篇足以傳世的文章而已。這就是以往中國文化人的精誠,當然不如我們現代一樣,著作等身,妄自稱尊的作風。

但繼此以後,友人唐樹祥先生,在他擔任《青年戰士報》社長的時期,極力邀請在其報社繼續再講《孟子》《大學》《中庸》等所謂「四書」之學。唐社長平時說話極為風趣,尤其對我更是暢所欲言,不拘形跡。當他擔任中正理工學院政戰部主任的時期,常來拉我去講課,而且勸說:在這個時期,大家都忙得沒有時間讀書,你寫書寫文章有什麼用?多來講課,教授青年學子,還比較有意義。總之,我在他的盛情不可卻的壓迫下,只好被他拖上講臺。但當他調任報社社長的時期,他便說:多講還不如多寫的好。希望我多寫點東西,好交他在報上披露。他的能言善道,我對他真是莫可奈何。

其實,我對講學則言不異眾,寫作則語不驚人,可以說一竅不通,毫無長處。但畢竟擋不住他的熱情,終於在民國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的秋天,開始在《青年戰士報》的樓上開講《孟子》。那個時候,也正是我思念在苦難中的父母,心情最難排遣的時期。講到孟子,就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千秋母教儀範的孟母,因此開章明義,便引用了黃仲則的詩: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當然,這種情懷,不只我一人是如此,在當時現場的聽眾們,大多數也有所同感。同時,蔡策也對講四書的記錄工作,極有興趣和決心,他一再強調,這是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孟子》講稿的因緣,就在唐、蔡兩位的鼓勵下完成。

後來因為俗務累積太多,自己沒有真正安靜的時間看記錄稿,因此,積壓多年無法完帙。目前,老古文化圖書公司的出書業務,正由陳世志同學來擔任。他站在現代青年的立場,又一再催迫出書,我常笑他猶如宗澤的三呼渡河,左季高的大喊兒郎們出擊一樣,壯氣如山,無奈太過冒昧!然而他畢竟強人所難地做了,還要催我寫序。事實上,《孟子》的序言,實在不好寫,因此只是先行略抒本書問世的始末因由,暫且交卷。書名「旁通」,卻又暗合宋代的桂瑛,及元代的杜瑛兩位先生所撰的佚書命題。但我所以定名「旁通」的本意,仍如《論語別裁》一樣,只是自認為旁門左道之說,大有別於正統儒家或儒家道學們的嚴謹學術著作而已,並非旁通各家學說的涵義。

南懷瑾
歲次甲子(一九八四年)六月四日端陽節

目次

前言

講在前面
春秋無義戰
司馬遷編撰手法中的孟子
騶衍和孟子的強烈對比
處世的哲學問題
蘇秦與孟子的時代
秦皇霸業的藍圖
蘇秦的還鄉
千古人情的嘴臉
蘇秦成功的秘訣
王霸互用的失敗
陰符經的啟示
圖取個人權利
佩六國相印的顯赫時期
蘇秦的書生本色
蘇秦的義利之辯
生死之謎
經史合參
梁惠王的先世
商鞅和梁惠王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與孟叟
司馬遷對梁惠王和孟子的觀點
義利之辨
何能不講利
玩弄仁義的權智
孟子思想被夾纏不清
玩物喪志
阿房宮與秦始皇
三輔黃圖
迷樓與隋煬帝
艮嶽與宋徽宗
頤和園與清末
鳳閣龍樓與李後主
清明上河圖的背面
不違農時
亂世流亡圖的文學
二郎神和都江堰
殺人和吃人的譬喻
梁惠王念苦經
仁政之道
人品與器識的評鑑
也是相法
天下定於一
孟子與蘇秦的對照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戰國策原文
蘇秦的權謀
孟子的機鋒轉語
定於一
儒道同源的一統天下
仁愛的推廣
齊宣王不像屠戶
行為心理
對牛談心
政治領導者的病態心理
孟子的行為心理學
權能問題
世上無如人欲險
夢似人生
齊國富強的素描
緣木求魚
經濟和政治
為而不有的農民
生民何計樂樵蘇
不敢為天下先的後儒

梁惠王章句下
講究禮樂的治道
音樂的今昔觀
林園與治道
外交策略――大小之間
大勇定天下
為強國而改服制――趙武靈王
秦武王的任力好勇
項羽和劉邦
墨子談勇
雪宮論政
什麼明堂
寡人好貨
貨殖列傳的一斑
歷史社會演變的趨勢
經濟、文化、道德的連鎖關係
寡人好色
醜與美
色字詩話的插曲
有關王昭君案外的評語
唐代和番政策的感傷
楊貴妃的翻案語
再說寡人好色的公案
人事行政
高明柔克
孫嘉淦三習一弊疏
世臣巨族門第之見
派系黨禍之爭
民主難,法治也不易
對聖人懷疑的趣話
學非所用 用非所長論
攀龍附鳳――讀書人的通路
唐代選舉的進士
齊燕之戰――歷史戰略的經驗
孟子終生奉母教
孟子的策略――規之以正
蘇秦口辯輕取十城
燕齊之戰
蘇代評論齊王
仁將――曹彬
仁義的實質與權謀
孟子在魏齊的外一章
齊宣王的風格
朝中文武多才士
讚美辭與利害關係
貧賤驕人
滑稽大師――淳于髠
齊宣王開戰國養士之風
特立獨行於滔滔濁世的孟子
吏民千古兩相妨
歷史政治上的因果
君道與臣節
歷史上的基層政策
作官莫作怪
兩大之間難為小
人貴自立
孟子論立身出處的原則

附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21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