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一輯
滿額折

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一輯

定  價:NT$ 670 元
優惠價:90603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6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由陳立夫先生選編,集十三位海內外精擅「易學」諸君、大師,各就其獨到之處,研究專論出版一輯。立夫先生自美返國後,即致力於復興中華文化,他認為中華文化始於《易》,欲謀文化復興,必先昌明《易》學。本書以實用觀點,分門別類加以探討,藉使「易學」由實用之價值昌明於世,所以定名為「易學應用之研究」。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中華哲學精華論著。
2. 此輯集結十三位海內外「易學」大師,各就其獨到之處,研究專論出版一書。
3. 陳立夫先生以為「易學」為復興中華文化之肇始。

作者簡介

陳立夫先生(1900-2001年),浙江省吳興人,是二十世紀中國重要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黨政治家,曾歷任蔣介石機要秘書、國民黨秘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等各項要職。尤以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長,在戰亂期間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卓著的貢獻。國民政府遷台後移居美國,潛心研究中華文化,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和國際認可。1969年,陳立夫回台定居,繼續推廣中華文化,晚年竭力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

(自序)
陳序
「牛頓力學已被量子力學來代替,在量子力學中有條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叫做『測不準定律』。這條定律說,我們永遠不能測準一切,任何物件假如我們能完全測定它在任何一時間的位置,那在同一時間,它的動量就無法能固定,對普通一般物件而論,動量不固定,就是速度不固定,既然速度不能固定,那也就無法完全預定這物件將來的路線了。從哲學上講,〈測不準定律〉和中國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頗有符合之處,所以近代物理學有些看法,和中國太極和陰陽二元的學說有相似的地方,因此量子學的創造人,丹麥大物理家寶雅教授,在他被封為爵士的時候,選了中國的太極圖案,作為他的徽章,象證著中西文化的融合」,以上是吾國諾貝爾獎金得獎者大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於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典禮儀式中致詞的一段文字。
從這段文字裡我們可以知道:一、世界上兩位得諾貝爾獎金的大物理學家都重視吾國的易學;二、其所以測不準的原因,為的是宇宙間萬有,時時刻刻都在動變,這正是證明《易經》所闡明宇宙的本質是變易,是絲毫無錯,寶雅教授只證明了因變而測不準,而吾國祖先則在測不準之外,更進一步求出變易的法則;三、隨雕教授選定了太極圖案作為他被封為爵士的紀念徽章,顯示他對於易學的嚮往與對中國文化的崇敬,彼和李政道博士如能再作進一步的研究,或可對自然法則的鉅著《易》,有更偉大的發現。
《易經》是吾國極古老的書之一,班固說:「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可以見之,漢書藝文誌六藝略:「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老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在六經中它佔了首位,它揭發宇宙問生存原理的奧秘,歸納到陰(物質)陽(精神)時(時間) 位(空間)四大要素而以象、理、數,釋明之,以其所包括範圍從自然法則到人文法則,蓋如此之廣大,易經自只能以數字符號代表之。正如自然科學之基礎為數、理、化,及其最高深處,亦不過微積分方程式以數字公式表達而已,非淺學之人所能了解的。因之有人稱它為萬有的寶筏,亦有人說它為一無用處,我們固不必參加任何一方面,作無謂的筆戰,應該從它對於吾國文化之影響,及其實際應用各方面,作一番徹底研討,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有關《易》學的書籍,不下數千種。在中國如果不講學問則已,一講學問,則非此書不可,所以歷代大學問家,多數對《易》學有專著。數學原為六藝之一,極受重視,惟自宋代以後,數學大家不復配祀孔廟,科舉亦不考試數學,數學從此式微,自此以後,吾國在自然科學方面之落後,此乃大原因之一,《易學》以數學為基礎,以配合說明象與理者,遂不易為學者所盡明,多數僅能在數字符號中兜圈子,遂愈講愈糊塗,正如最高深之電學,盡為微積分及其方程式,如非愛迪生之發明電燈、電報、電話等,與人類日常生活發生密切之關係,電學決不能為世人如此之重視,而進步到今日之電視廣播及電腦計算機,使人類能登陸月球,窺測星球,以揭發宇宙之奧秘,有如此其速者,《易》以數、理、象窺測宇宙之謎,與自然科學以數、理、化窺測物質之謎,兩者相差僅為一字(象與化)。前者著重在「致廣大」故先從天文、氣象、天干、地支、曆數、醫藥等方面發展,從而以人道配合天道,自成一完整之體系,發明了「中和」、「中正」與「中庸」等大道理,造成今日偉大的精神文明與人文科學。後者著重在〈盡精微〉,故先從物理、化學、生理、動植物、礦物等方面發展,亦自成一完整之體系,造成今日輝煌之物質文明與自然科學,苟中西兩方能愛其所同,敬其所異,互尊其對方之成就,相互學習,並作更進一步之探討,則天理、地理、人理、物理,無所不曉,其有裨益於人類生存進化之前途,實淺鮮哉。
此書之作,期能對中華文化之復興,有所貢獻,故首先從《易》之應用於天文、數理、兵略、音律、醫道、筮法等八方面入手,成為第一輯,其文除立夫本人外,均為國內外研究易學之宿儒碩彥之手筆,其他各篇,將於輯成後,陸續出版,敬請國內外學老多多指教。此事之成,立夫僅任搜集編訂之作,周鼎珩兄出力最多,特此誌謝。
吳興陳立夫於天母弘毅齋

 

目次

編例
陳序
第一篇 易學導言/陳立夫
壹、 易之起源及其流派
一、 包羲氏創始
二、 炎黃二帝與三代之易
三、 由孔子至施孟梁邱三家
四、 王弼掃象導致漢宋之爭
貳、 易所探討者為何
一、 尋求宇宙間變易之法則(不易)使之簡易能明
二、 闡發宇宙萬有之生存進化原理──天道人道合德
三、 從象、理、數以明天地之化育
四、 從易之致廣大盡精微,知其與天地準而無所不備
參、 易為中國學術思想之根本
一、 儒家思想是來自周易
二、 道家思想是來自歸藏易
三、 墨家思想是來自連山易
四、 其他各家亦皆淵源於易

第二篇 易與天文/鄭衍通
壹、 概說
貳、 八卦與星次及時位之關係
參、 易經中所見之星象
一、 大川
二、 鼎與井
三、 龍、亢龍、六龍、群龍
四、 牛宿
五、 順女
六、 角
七、 心
八、 尾
九、 虎
十、 包瓜
十一、 魚
十二、 牀
肆、 日出、日暈、日蝕
伍、 結語
第三篇 易與數理/黎凱旋
壹、 緒論
一、 易數的本源
二、 易數的原理
貳、 太極的數理
一、 太極的意義
二、 太極的有與無之爭
三、 太極圓周
四、 太極曲線
五、 太極電子波及其他
六、 太極未知數(代數)
參、 八卦的數理
一、 八卦的本源
二、 八卦的奇偶律
三、 八卦鏈反應
四、 八卦方圓諸陣
五、 八卦方陣解析
六、 八陣圖解析
七、 八卦二進位(二元式數學)
八、 八卦乘方(二象式定理)
九、 八卦級數
十、 八卦籌算法

第四篇 易與兵略/安矜羣
壹、 兵之本
一、 兵道貴得民重將
二、 師必節之以法令
三、 將不內御必使專
四、 為將之道仁為本
貳、 兵之體
一、 計定備立
二、 蓄積養銳
三、 兵必以義
四、 兵勿妄動
五、 兵貴速決
參、 兵之用
一、 密軍機
二、 嚴戒備
三、 損利害
四、 知進退
五、 處危道
六、 握機勢

第五篇 易與音律
壹、 概論
一、 易經與音律之關係
二、 音律之沿革
三、 其他
貳、 音律之原理與法則
一、 三分損益隔八相生定律
二、 律呂與度量衡
三、 其他
參、 音律與大易之自然關係
一、 十二辟卦與十二律
二、 五音與五行
三、 音律與河圖數
四、 花甲納音與五音五行
肆、 結論
第六篇 易與醫道(一)/黃亮
壹、 前言
貳、 醫學之整體性
參、 陰陽與醫學
肆、 物理性醫學
伍、 神經活動與疾病(一)
一、 用腦
二、 情緒
三、 呼吸
四、 身體姿態
陸、 神經活動與疾病(二)
一、 氣之強弱
二、 寒冷之侵襲
三、 皮膚肌肉
柒、 物理性活動與身體之轉變
一、 陰陽失調
二、 陰陽調整
捌、 物理性醫學之用藥
一、 神經活動上下弛張之利用
二、 三焦(橫膈膜升降之利用)
三、 補不足瀉有餘
四、 疾病之轉變
五、 君臣佐使
六、 用藥與均衡
七、 不明顯之神經反應
附言
一、 塞熱燥濕
二、 五行
三、 易經之其他卦文
四、 養生
五、 展望

第七篇 易與醫道(二)/余梅隱
壹、 前言
貳、 易經的最高理念及其法則
參、 易經與中國醫學的理論體系
肆、 易經中陰陽學說的簡介
伍、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上的運用
陸、 五行學說的簡介
柒、 陰陽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上的運用
捌、 何謂五運六氣
玖、 結論

第八篇 易與筮法/周鼎珩
壹、 弁言
貳、 筮法最基本的根據
參、 怎樣的揲蓍和占斷
肆、 焦氏易林
伍、 京氏八宮
陸、 火珠林

書摘/試閱

編例
一、 陳立夫先生自美返國後,即致力於復興中華文化,誠所謂「天之將喪斯文也」,勢必倫於萬劫不復,但中華文化,肇始於《易》,欲謀文化復興,必先昌明《易》學,因見鼎珩在台講《易》多年,遂囑邀約海內外精擅《易》學諸君子,各就其獨到之處,以實用觀點,分門別類,加以探討,藉使《易》學由實用之價值,而能昌明於世,故言曰:「易學應用之研究」。
二、 是編主旨,既在致用,則凡《易》所涉及實用之範疇,亦即應加研究範疇,然《易》與天地準,所包者廣,諸如天文歷算、地理氣候、經綸韜略、工藝製造,乃至醫藥卜筮等等,無一不導源於《易》,治《易》者或精於此而不精於彼,或精於彼而不精於此,故必各設篇目,分別研究,庶乎參加撰述之同仁,可以發揮其所長,而能鉤深致遠,不過因所設之篇目過多,對各部門宿儒碩彥,一時不易訪致,為遷就事實,於是陸續編撰,分輯印行,是編乃發端之作,於多數篇目中,選擇最具體而切實用者,列為〈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一輯。
三、 本輯共分八篇,其一為陳立夫先生之〈易學導言〉,其二為鄭衍通先生之〈易與天文〉,其三為黎凱旋先生之〈易與數理〉,其四為安矜群先生之〈易與兵略〉,其五為孫毓芹先生之〈易與音律〉,其六為黃亮先生之〈易與醫道之一〉,其七為俞梅隱先生之〈易與醫道之二〉,其八則以編者之;〈易與卜筮〉殿其後。
四、 除〈易與導言〉作概括說明,而總攝全書外,餘如〈易與天文〉,係以三垣二十八宿之星象,解釋爻辭及卦辭,蓋根據鄭氏爻辰,而多方採證,更為引申者也。〈易與數理〉係以河圖洛書之數為主,並從太極數理及八卦數理兩方面詳加剖析,入之深而出之淺者也。〈易與兵略〉係以孫子、吳子、尉繚子、司馬法,以及《六韜三略》各兵家之精義,分為兵之本、兵之體、兵之用,納之於《易》,而互為闡發者也。〈易與音律〉係以河圖洛書為律呂之本,並依卦氣之自然關係,駁斥〈平均律〉之非是,中國樂亡已久,得此或能發人猛醒者也。〈易與醫道之一〉係以醫學上之整體性,及乾坤往來陰陽運行诶立論之根據,決非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比擬者也。〈易與醫道之二〉係以《易經》與《內經》配合說明,由陰陽五行,推而及於五運六氣,所言雖約,亦有足為醫家參證者也。至〈易與筮法〉,旨在解釋大衍之數及乾坤之策,並以探討古代失傳之筮法及其衍變者也。
五、 據前項分析,各篇所研究之內容與性質,彼此迥異,有探幽索隱,涉及幾微,有執理求情,務在樸實,因而各篇作者所用之文體,亦隨之而不能完全一致,有宜於用文言文,以狀其妙,由宜於用語體文,以存其真,蓋是編目的,是為昌明《易》學,故必言之有物,至於文體方面,在所不拘,但求清晰條暢而已。
六、 是編側重於各種專攻之學術,在使讀者不致誤解《易》為虛玄之學,而有其實用之價值,故凡關於綜合性之理論著作,擬另刊專輯,如謝大荒先生之〈易與儒家〉,韋仲公先生之〈易與道家〉,李霜青先生之〈易與哲學〉,以及張庭榮先生之〈易與義理〉,皆留待續輯編印,至祈各位作者先生有以諒之。
七、 武進王震先生號子畏,善治《虞易》早年即已蜚聲儒林,自大陸淪陷,遂移居香港授《易》不輟,在易學垂絕知今日而能傳之於海外,聖德大業,厥功偉矣,曾蒙手撰〈消息往來〉一稿,對卦變之軌跡,多所發明,擬之張惠言,亦無遜色,但先生年事已高,不幸於脫稿未久,竟以逝世,其遺作擬待以後編印,並在此敬致哀悼之忱。
八、 是編體例,在《易》學著述中,尚屬創舉,蓋集合群賢之學養與智慧,出之於合作形式,共同撰述,幾千年來,未之有也,然而復興文化,必以此為始基,方克有濟,深盼海內外諸君子,不吝珠玉,共襄此舉,匪僅《易》學之幸也,抑亦民族國家之幸也。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甲寅孟夏上浣桐城周鼎珩於乾初易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03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