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幸福,是感情最深的釋放
滿額折

幸福,是感情最深的釋放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幸福感原本潛藏在人的內心深處,
但往往受到生活中的負面情緒與壓力的掩蓋,
導致人們無法發掘。
幸福本來離我們很近,只要願意伸出手,就能夠得到。

班夏哈畢業於哈佛大學,身為當年最優秀的三名學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也是頂尖的運動員,活躍於社團。然而這些傲人的成就,卻沒有帶給他更多的幸福。「我曾不幸福了三十年。」班夏哈教授如是說。因此他潛心研究「幸福」的學問,並從中受益。結合自身的體驗、教學的實踐以及科研的成果,他讓人們更堅信:幸福才是終極貨幣,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班夏哈教授認為,幸福不是突然就能實現,幸福的居所要一磚一瓦地構建。學會拋棄負面情緒,累積正面情緒,珍惜眼前擁有的,保持心情愉快,擁有平衡的智慧,擦亮發現幸福的雙眼,修煉平和的內心,養成感受幸福的習慣,你就能將幸福執行到底。

內容介紹:
班夏哈畢業於哈佛大學,身為當年最優秀的三名學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也是頂尖的運動員,活躍於社團。然而這些傲人的成就,卻沒有帶給他更多的幸福。「我曾不幸福了三十年。」班夏哈教授如是說。因此他潛心研究「幸福」的學問,並從中受益。結合自身的體驗、教學的實踐以及科研的成果,他讓人們更堅信:幸福才是終極貨幣,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其實,幸福感原本潛藏在人的內心深處,但往往受到生活中的負面情緒與壓力掩蓋,導致人們無法發掘,因而覺得自己不幸福,最終失去尋找幸福的欲望。幸福本來離我們很近,只要願意伸出手,就能夠得到。正如班夏哈教授所說:「我認為幸福才是至高的財富,金錢不是用來衡量生命的標準。當我開始研究正向心理學後,我的人生也徹底改變。我發現幸福的祕訣,在於你掌握了積極正向的心理力量……」

提起哈佛大學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許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應用頻繁的經濟學課程,或是威嚴實用的法學課程。但是這些都不是解答。真正讓哈佛學子引以為傲的,就是塔爾.班夏哈教授開設的正向心理學課程,人們稱之為「幸福課」。班夏哈教授也因此被學生們譽為「最受歡迎的講師」。

塔爾.班夏哈教授的幸福課,開設之初就引起轟動,受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報導,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義大利《新聞報》、《韓國時報》、《印度時報》、《中國青年報》等。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現代人的幸福感缺失成為焦點。班夏哈教授的幸福課如同雪中送炭,讓人們的心靈「久旱逢甘霖」。

班夏哈畢業於哈佛大學,身為當年最優秀的三名學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劍橋大學進行交換學習,也是頂尖的運動員,活躍於社團。然而這些傲人的成就,卻沒有帶給他更多的幸福。「我曾不幸福了三十年。」班夏哈教授如是說。因此他潛心研究「幸福」的學問,並從中受益。結合自身的體驗、教學的實踐以及科研的成果,他讓人們更堅信:幸福才是終極貨幣,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其實,幸福感原本潛藏在人的內心深處,但往往受到生活中的負面情緒與壓力掩蓋,導致人們無法發掘,因而覺得自己不幸福,最終失去尋找幸福的欲望。幸福本來離我們很近,只要願意伸出手,就能夠得到。正如班夏哈教授所說:「我認為幸福才是至高的財富,金錢不是用來衡量生命的標準。當我開始研究正向心理學後,我的人生也徹底改變。我發現幸福的祕訣,在於你掌握了積極正向的心理力量……」

本書以班夏哈教授的幸福理念為線索,結合當代大眾的心理需求,從「我們為什麼不幸福」入手,對人們在職場、婚姻中,在心態、情感及財富等方面的「幸福困惑」,做出全面解讀,並提供詳細的指導建議,是極具勵志意義的心理教科書。

目次

第一章 簡單才能從容
很多人整天忙碌奔波,卻不覺得幸福。對於這些常抱怨自己不幸福的人,班夏哈教授解釋:「這些人已經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在某種程度上,生活的意義,在於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找到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最佳平衡。那些活得太累的人,總是把生活中的問題複雜化,不明白「大道至簡」的道理,才會疲憊抑鬱,煩惱叢生。

1 簡化生活,重負歸零 016
2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020
3 簡樸人生多自在 024
4 隨遇而安 028
5 擁有一顆豁達的心 032
6 不必討好每個人 036
7 凡事量力而為 040

第二章 友情是溫暖的心靈雞湯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孤獨前行,也沒有人離開朋友而不覺感傷。沒有朋友作陪的人生是寂寞的。所以,友誼是人類最珍貴的情感之一。幸福是一種心靈感悟,很多時候是在人際互動關係中感受到的。因此,友情不僅是溫暖心靈的雞湯,也是我們感受幸福的重要源泉。

1 朋友越多,幸福感越強 046
2 分享快樂,收穫幸福 049
3 別讓自私毀了友情 053
4 遠離刻薄 057
5 吝嗇的人沒有朋友 061
6 有能力關心別人,也是一種幸福 064
7 多替他人著想,才能獲得友情 068
8 朋友之間也需要包容 072

第三章 「愛+智慧」,成就美滿婚姻
班夏哈教授告訴我們:「夫妻之間只有無條件的愛是不夠的。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人們必須賦予它們快樂和意義,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愛情需要經營,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吸引對方愛你是一種能力,如果想在婚姻中不斷進步,需要雙方不斷學習,協力划起婚姻之舟的雙槳,在體諒、寬容對方的過程中邁向成熟,這樣才能讓婚姻真正圓滿。

1 夫妻相處之道是關鍵 076
2 易地而處最重要 080
3 甜言蜜語不嫌多 084
4 不要吝嗇你的讚美 088
5 發生衝突時,及時「踩剎車」 091
6 處理婚姻關係中的財務問題 094
7 幸福婚姻的殺手:嘮叨和抱怨 097
8 表達體貼與溫情 101

第四章 學習感恩,才能體會幸福
著淡然而樂觀的態度,他看到了更多生活給予自己的好處,並且對此感激不盡,由此,他也更懂得幸福的含義,更能體會幸福的滋味。

1 不懂感恩是最大的不幸 106
2 對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 110
3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114
4 以感恩之心善待他人 118
5 學會說「謝謝」 121
6 給予越多,收穫越多 125
7 幸福從善行開始 129

第五章 身心健康,才能永保活力
在班夏哈教授的幸福課中,曾經提到:「幸福的首要在健康。」一個人如果為了追求功名利祿,犧牲了自己的健康,這樣值得嗎?人生的旅途很漫長,一個人背負太重的行囊,很容易因過度勞累而身體衰竭。想真正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必須做到身心健康,這樣才能以充沛的活力,去追求理想的人生。

1 過勞是幸福的大敵 136
2 學會放鬆 139
3 別等到累了才休息 143
4 運動是神奇的幸福處方 147
5 用冥想法感知幸福 150
6 不再為失眠而憂慮 154
7 遠離亞健康 157

第六章 將幸福執行到底
班夏哈教授認為,幸福不是突然就能實現,幸福的居所要一磚一瓦地構建。學會拋棄負面情緒,累積正面情緒,珍惜眼前擁有的,保持心情愉快,擁有平衡的智慧,擦亮發現幸福的雙眼,修煉平和的內心,養成感受幸福的習慣,你就能將幸福執行到底。

1 累積正面情緒,讓幸福盈利 164
2 珍惜所擁有的,幸福無處不在 167
3 以愉快的心情體驗平凡生活 171
4 幸福生活來自平衡的智慧 175
5 尋找沙漠中的星星 179
6 修煉內心,提升人生的幸福水準 183
7 養成好習慣,幸福一輩子 187

書摘/試閱

1.簡化生活,重負歸零
在這忙碌的年代,許多人背負的擔子越來越重,行走的步伐越來越沉重,身體與心靈過度耗損,導致越來越跟不上生活的步調。他們常覺得自己的人生像是一場滑翔比賽,還來不及看看周遭美好的景色,就竄到生命的盡頭。
其實,人生就好比一條曲線,起點和終點是無可選擇的,但起點和終點間充滿無數個可供選擇的機會。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不僅要懂得知足常樂,還要懂得適時停歇,時常為自己的心靈「清掃」,讓重負歸零。

拉比看見一個人行色匆匆地趕路,便叫住他,問:「你在趕什麼呢?」
「我要趕上生活。」此人頭也不回、氣喘吁吁地回答。
「你怎麼知道生活在前面呢?」拉比繼續說,「你拚命往前跑,一心一意想趕上生活,可是怎麼不停下來看看四周呢?問問自己,生活究竟在哪兒,也許生活正在後面追趕著你。只要靜下心來,它就會與你會合;可是你卻越跑越快,拚命逃離了自己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太過心急,卻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好似一團亂麻。其實,生活本該簡單一些,常將自己身上的重負歸零,我們才能昂首闊步。
歸零是一種心理狀態,是謙虛、大度、從容的姿態。懂得歸零的人,會把自己當成海綿,把吸滿水的部分擠乾,才能再次吸取更新鮮、更豐富的水分。
現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增加,每過一段時間或每到一個階段,就會感受到束縛已久的壓抑和煩躁。這時候,我們需要為自己的心靈「清掃」,讓自己嘗試從未接觸的東西,將心靈的重負歸零。只要我們主動去做,就會重新煥發光采和活力。
或許生活不會永遠保持新鮮,我們只有定期歸零,清除蒙在心靈上的塵土,才會讓生活變得鮮活。我們會發現:原本枯燥、缺乏熱情的生活和工作竟是那麼美好。唯有放下包袱、重新歸零、掃除陰霾,我們才能更享受生活。

幾年前,為生活而拚命奮鬥的麗莎成天忙個不停,每天的行程滿檔。即使稍有空閒,她的腦海裡還是充斥各種念頭:下一個預約的時間,會議的內容,如何準備晚上的約會……當時,她的生活簡直是一片混亂。
後來,麗莎逐漸關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看到一些因生活重負而把身體搞垮的同事後,她更體認到應該簡化自己的生活。從那時起,她開始注意適時地調整、休息。覺得無法承受壓力時,她會為自己騰出更多休息的時間。至此,她的工作、生活步調總算慢了下來,而且她發現休息一段時間後,自己更有幹勁迎向新生活。

有人曾問一個歷盡滄桑的老者:「你過得快樂嗎?」
老人說:「快樂啊,因為我很簡單,也滿足於簡單生活所給予我的一切。有那麼多愛我和我愛的人,他們對我的關心愛護、我對他們的掛念,都讓我感到快樂。這就是生活中簡單、快樂的泉源。雖然我也曾經歷很多坎坷和不幸,但從未放棄,因此快樂一直在我身邊。」
如何擁有簡單的快樂?取決於我們對事物的感知、內在要求、對生命的認識以及與世界融合的程度。身處現代社會,我們往往要同時處理很多事,但不管如何,都該做一個合理的安排,而不是沒有頭緒地盲目前行,如此只會越做越忙。一昧地拚命工作,極有可能是沒有頭緒地瞎忙,毫無效率。

哈佛大學畢業生、著名文學家梭羅,是簡單生活的代表人物。他曾經義無反顧地回歸自然,體驗原始而簡樸的生活。梭羅認為:「簡單生活是一種恬淡、純淨、美好的生活狀態,只有進入這樣的狀態後,我才能避開嘈雜和壓力,讓自己獲得原始生活的洗禮。」

事實上,歸零是我們對生活狀態的調適,讓我們徹底達到放鬆的狀態。只有當我們放下心靈的包袱,一切從簡,人生道路才會走得更輕鬆,在人生路上體會到更多快樂。

哈佛幸福寄語
生活本身就是簡樸而自然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學會將其簡單化,就會發現更多美好。為什麼要讓自己一直背負沉重的包袱,行走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原本就該輕裝上陣。

2.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我們常看見許多人因為忙碌而無法充分休息。他們往往徘徊在浮躁與煩悶之間,生活和工作一團糟。在人生道路上,不停歇地日夜兼程,只會讓人身心疲憊而無法趕路。
智者說:「當我們為生活疲於奔命時,生活已離我們而去。」只有學會適時地停下來休息,我們的旅程才能在下一次起步時變得更輕鬆,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幸福。

哈佛大學的一位校長,曾有一次有趣經歷:
十幾年毫無不間斷的工作旅程,使得校長對生活充滿了厭倦感,也失去最初看待工作的熱情。於是他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並且告訴家人,不要找他,每個星期他會打電話回家報平安,要家人一如既往地生活。
校長隻身一人去了美國北部的農村,在那裡每天享受單純、樸實的鄉村生活,有時他也會到農場打零工。偶爾在田間工作時,他會背著老闆躲在角落抽菸,或者偷懶去和工友聊天。這一切都讓他擁有前所未有的閒散、安心和愉悅的感受。
休息一段時間後,當他重返哈佛,回到校長的位置時,突然覺得自己曾經討厭的一切,又變得新鮮、有趣,他對每一件事都抱持高度的積極性,工作也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
在鄉間三個月的經歷,讓他體會前所未有的新鮮和刺激。更重要的是,回到自然的懷抱,在農莊裡自在呼吸,就像兒時的生活狀態。他重拾好奇心,感受生活的樂趣,為他再次上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列寧說: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過度專注在向前奔跑,就會忽略身邊的風景。現代社會是忙碌的,為了事業與家庭,每個人不停奔波勞累,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機器。很多時候,我們在機械化的生活中變得麻木,感受不到生活的滋味。
不要忙於沒有意義的事情,事情是忙不完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時地停下來。如果我們只顧工作、不顧休息,不但會累壞身體,也會失去生活中的諸多樂趣,那麼幸福感從何而來?
有位大師說:「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啊,你們至少該一周抬頭看天一次,然後做一個深呼吸。」的確如此,不會休息的人是愚蠢的。只顧趕路的人,欣賞不到路邊的美麗風景,人生亦然,只顧著忙碌工作的人,永遠無法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很久以前,一位獵人去拜訪成就非凡的科學家,沒想到科學家正和家人在院子裡享受陽光,科學家推著女兒盪秋千,一家人和樂融融。
獵人感到奇怪,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嚴謹治學的人,會浪費時間在這種遊戲上?在獵人的想像中,科學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實驗室度過。於是,獵人問科學家:「你不覺得你的時間都浪費了嗎?」
科學家反問獵人:「為什麼你不把背上的弓扣上弦?」
獵人回答:「如果一直扣緊,弓弦就會失去彈力。」
科學家回答:「我陪家人玩,一起盪秋千,與你不扣弦的理由是一樣的。」

顯然科學家的做法是明智之舉。我們的大腦和弓弦一樣,如果一直處於緊繃狀態、處於忙碌狀態,也會失去彈力。這樣不僅大腦不能休息,而且不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體會不到應有的樂趣。
學會適時地休息,我們才有時間尋找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生命中的陽光。否則,即便最後我們功成名就,很可能已兩眼渾濁,看不到生命中那些亮麗的色彩。
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我們沒時間,也不是真的忙得不可開交,而是自己放不開。這個世上,本就沒有人是能量無限的,事必躬親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許多名人能在工作中擁有驚人成績,正是因為他們重視勞逸結合,因而收穫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
整天忙碌的人很不明智,只有放棄無謂的忙碌,才能同時擁有工作的成績和生活的快樂。不妨放慢我們的腳步,用從容、簡單的心態去看待生活。

哈佛幸福寄語
人不是生活的奴隸,也不是不停運轉的機器。如果我們不懂得休息,總有一天,身上的「馬達」會因過度使用而罷工。只有會休息的人,才能更充裕地趕路。

3.簡樸人生多自在
平淡從容的生活,是許多人都渴望的幸福。在現今這繁華年代,回歸簡樸成為難以到達的境界,並不是簡樸的生活有多難,而是我們往往難以放下心中的負擔。

有個少年請教一位智者:如何才能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智者笑著說:「孩子,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疑問,已經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的問題可以看出,不管給予什麼解釋,他們都不能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隨他們了。」
少年虔誠地聽著,絲毫沒有得意的神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把自己當成別人。第二:把別人當成自己。第三:把別人當成別人。第四:把自己當成自己。」
智者請少年說出這幾句話的含義,少年回答了前三句,但第四句難以理解,少年對智者說:「我現在體會不出第四句的含義,但這四句話自相矛盾,該用什麼方法才能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少年沉默許久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長大成人,又變成了老人,終於參透當年智者送他的四句話。之後當他離開世界很久後,人們還時常提到他的名字。人人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快樂的人,也為身邊的人帶來快樂。

在生活越見複雜的今天,很多人渴望簡樸。社會是座迷宮,人們為了生存而進入,進入之後才發現如此不快樂。寬容別人,放過自己,是智者為我們提供的解藥。
一項調查顯示:這個世界上,誰是最快樂的人?結果發現,生活最單純樸實的才是最快樂的人,因為他們不會為了得失而計較,不會因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憂愁不已。
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隱藏著許多快樂。樸素簡單的美好,就是一種單純的快樂,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就會擁有更多幸福。

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是中國的鄰國。這個面積僅三十八萬平方公里、經濟並不發達的國家,卻在英國萊斯特大學於二○○六年七月公布的「世界快樂地圖」中,名列全球第八,遠高於美國和日本。
據不丹人口普查局的最新調查顯示:97%的不丹人表示生活很快樂。為什麼人均GDP僅有一千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的生活卻比許多先進國家的人民更幸福快樂?簡單地說,就是減少物欲,追求人的靈性及與環境的融合。不丹無山不綠、無水不清,天空湛藍,空氣甜潤。大部分不丹人以務農為生,國內禁止狩獵,肉類供給均來自鄰國印度。有人形容不丹是一個祥和的國家,沒有盜賊、沒有妓女,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互相信任,正是這種簡樸的生活,為不丹人民帶來快樂和幸福。

或許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年紀還小的時候,迫切盼望著長大和成熟,但等到真正長大了,我們卻又渴望返老還童。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快樂呢?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必須經歷的,早不得也晚不得,但每個人從中獲得的快樂不盡相同,只有聰明的人,才會在平凡、樸素的生活中發現快樂。

人生如同一條綿延的小路,我們一路哼著歌,欣賞四周變換的風景,不失為一種樸素的快樂。為了自己的幸福,我們必須牢記三句話:工作不要以賺錢為目的;不要為了有人觀看才去跳舞;唱歌時不必在乎是否有人聽。明白了這些,我們才能有一顆樸素的心,體會什麼是樸素的快樂。
一份簡樸的快樂看似容易,實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是一份心靈的禮物。只有當你摒棄功利之心,和著自然的節拍,坦然面對生活時,簡樸才會伴隨左右,讓你真正成為一個擁有簡單快樂的人。
其實幸福的奧祕並不神祕,只要我們認真、積極地生活,關注生活中的小樂趣,就會覺得快樂無時無刻在我們身邊。其實,簡樸生活就是一件讓人輕鬆、快樂的事。

哈佛幸福寄語
簡樸生活是件最簡單的事情,也是最難的事。對於心思單純、心境豁達的人而言,簡樸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對於負擔太重、欲望太多的人而言,簡樸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放下負擔和欲望,放鬆身心,你就能擁有簡樸的幸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