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公事包裡不要放衛生紙:從A到A+的職場禮儀聖經
滿額折

公事包裡不要放衛生紙:從A到A+的職場禮儀聖經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暢銷作家茱蒂斯.博曼(Judith Bowman)最新力作!

這本書討論的不是「細節」,而是能讓你脫穎而出的「致勝關鍵」!


上司加臉書朋友該不該加?
LINE、WhatsApp要怎麼傳才有禮貌?
只剩最後一張名片要不要遞出去?
成功的視訊會議事前要怎麼準備?

現在光把工作做好是不夠的,要在職場勝出,你必須做得高明、與眾不同。而且辦公室裡有許多你從來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值得你下功夫。職場禮儀經典著作《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暢銷作家茱蒂斯‧博曼要在這本書中告訴你,如何掌握每個「關鍵細節」,做得高明、做得漂亮,讓「做得高明」內化成為一種心態、一種工作的狀態,進而感染他人。透過持續不斷的練習,最終您將能成為上司、同事、客戶眼中「值得認識」的人!

在本書中你可以知道:
‧「一般」做法與「高明」做法的差別
‧真實發生過的職場小故事,別重蹈覆轍!
‧可立刻執行的行動步驟。
‧即使透過,包括臉書、Line、Skype、視訊會議等各種科技通訊工具也能展現專業形象。
‧有效掌握每個致勝細節,脫穎而出!

職場禮儀規定多如牛毛,你應該買這本回去供著放。


高明推薦
朱立安 國際商務禮儀專家
邱詩瑜 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講師/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校園講座」青年達人
臧聲遠 《Career職場情報誌》總編輯
盧智芳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總編輯

各界好評
本書不落傳統禮儀書的窠臼,……有許多相當創新獨到的實戰寶典,值得網路世代的各位細細品讀。
──邱詩瑜 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講師/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校園講座」青年達人

作者簡介

作者:茱蒂斯.博曼(Judith Bowman)

博曼在一九九三年創辦了禮儀顧問公司,是美國有關公司禮儀、國際禮儀、用餐、結交人脈、行為模式、報告技巧等首屈一指的專家。博曼女士為財星五百大企業提供公司禮儀和專業形象方面的演講、訓練和研習。

許多媒體都曾引用博曼女士的文章和談話,包括《富比士》雜誌、《波士頓商業期刊》、《女性的事業》、《洛杉磯時報》、美國《商業周刊》、《波士頓環球報》、《波士頓前鋒報》、《典雅婚禮》等。著有職場禮儀暢銷書《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遠流出版)。


譯者:呂佩憶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畢,加州州立大學富頓端分校口語傳播碩士。曾任技術文件編譯、財經新聞編譯、券商研究報告翻譯,領有「證券商高級業務員」執照。譯作包括《來參加巴菲特股東會》、《超人氣主管教戰手冊》、《世界一直在變,領導者該做的事》,以及多部歐美電視影集與電影。

名人/編輯推薦

成功就從做好一件小事開始
邱詩瑜(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講師/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校園講座」青年達人)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經典名言「魔鬼都在細節裡」在業界廣為流傳,這句話也變成我教學時常引用的一句話,它是出自西方諺語:「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細節,真的有那麼嚴重嗎?試想,如果面試時,您等主考官一分鐘,跟讓主考官等您一分鐘,有沒有差別呢?我自己年輕時也曾犯下許多不注意時間的過失,但現在的我分秒必爭,現在才感受到相差一分鐘、甚至一秒鐘都可能導致天差地別的結果。如果您對自己有嚴謹的要求,希望自己是職場上的良品,那麼請記住,掌握細節才能掌握您的專業與競爭力!
我常常跟學生開玩笑說,我的工作是「御前奉茶」;的確,我的學生們通過嚴格訓練,站上國慶大典為總統、外賓們奉茶。雖然端茶送水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卑微的小事,甚至不屑一做,但要做到好可不簡單。當您用保特瓶裝水喝,跟坐在飯店裡由服務生為您倒水,喝水的本質沒變,但感受就會不一樣。這是因為禮儀、因為細膩。

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老師生前的座右銘:「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我教學這十四年來,深入校園為即將進入職場的青年學生傳授禮儀觀念,足跡遍及全台超過七十所大專院校,看過的學生不計其數,但最後能在職場上嶄露頭角的人實屬少數,多數都像不定的船舵載浮載沈,這是何故呢?原因就在於,年輕人往往胸懷大志,卻不知從何處著手。

我的建議是,就從做好一件事開始吧!任何一份大事業的開端,都是從無數的小事開始。假使老闆交付您為客戶做簡報,這樣一件在職場中很平常的小事,如果您能從電話聯繫就開始留意細節,包括時間約定、E-mail確認、簡報準備,到當天的穿著、名片的交換、會議的禮儀……等,每一個環節都能一絲不苟地做好,這一件小事就已不是小事。而這些能讓你脫穎而出的高明做法,在《別在公事包裡放衛生紙》這本書中都會傳授給您高招的技巧。

特別一提的是,本書不落傳統禮儀書的窠臼,作者茱蒂斯‧博曼(Judith Bowman)在電子通訊一章,有許多相當創新獨到的實戰寶典,值得網路世代的各位細細品讀。現在的人際網絡連結得快速且複雜,善用科技工具可以增進工作效能、拓展人脈。但是一旦誤用也可能讓自己錯失機會,得罪人還不自知。例如臉書(Facebook),就像是您網路上的另一張臉,有些人總是在上頭無病呻吟、隨意謾罵,早已在無形中為自己建立起負面形象。

這個社會允許年輕人犯錯,每個工作者也可能曾經失態。但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的錯誤中,是否能夠意識到,並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禮儀是對人尊重的一種藝術,與人交談能夠看著別人的眼睛,就是尊重的開始,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一個眼神就有著細微的差異,小事都能做好,厚積薄發,相信您就會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

書摘/試閱

第1章
拓展人脈的高招

 

我們一直都在拓展人脈關係
在同一間公司工作三十年、然後領高額退休金的時代已經結束!統計數字顯示,現在平均每個人一生會換五到十五個工作,不像以前的人只有一個工作,表示你目前的工作可能不會做一輩子……可能連五年都不到。你很有可能換新工作,甚至轉換不同的跑道,而且可以預期一生會換好幾次。

問:你相信你會透過網路人力公司、或是當地的社區報紙,找到真正想要的工作嗎?
香港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會透過其他人,也就是你認識的人(包括其他未來會認識的人),以及他們的朋友,找到下一份理想的工作。
問:我們該如何透過社交媒體以外的方式認識更多人、廣結人脈?
答:透過拓展人脈的活動。

→在這裡,我們假設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在現今全球網際網路導向的社會中,使用各種平台以連結許多人的必要性。不論事業類型為何,事實是,人們會和自己喜歡和信任的人一起工作,但首先是要先認識他們。一開始先透過網路接觸後,人們會想要見面、握手、親近彼此。建立真正的關係、並打造這些關係融入我們的工作和個人生活中,關鍵就是:在實境中拓展人脈。

本章將著重於如何在專業人士拓展人脈場合中,發展及培養面對面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場合是認識、溝通和連結最有效的場合。此外,我們還會討論較為敏感的議題,包括在一般社交活動裡拓展職場人脈,或是善用社會地位以獲得事業成就。
 

這個理論是這樣的:先想好某個你想認識的人,或是你想為對方工作的人,但你還不認識他。寫下六個你已經認識的人,而且你相信他們可能認識這個你還不認識的人。如果這六個人並未直接認識你想認識的人,那麼當他們再接觸六個他們認識、而且相信可能認識或知道如何接洽到那個你想認識但還不認識的人,到最後(經過不到六次的接洽,也就是六度分離),你就能接觸到你想要認識的人。
拓展人脈就是:
•結交那些除此之外永遠沒有機會認識的人。
•外向、成功的人轉換跑道並取得先機的方式。
•找下一個(或甚至非常遙遠的)事業契機……或甚至是終生伴侶!
•我們的命脈!

當你是「雙方都敬重的第三人」
當你是雙方都敬重的第三人,在為別人介紹其他人時:
一般:提供聯絡資料,包括行動電話和電子郵件。
高明:代表你要介紹的人,事先打電話給朋友,告知被介紹人將會聯絡,為當面介紹鋪路。
高明:把聯絡對方最好的時間和方法,告訴被介紹人。例如,對方偏好的時間是幾點、對方喜歡以電話還是電子郵件聯絡。如果你知道這些、或是這些資訊有相關的話,就要提供出來。
舉例來說,如果知道某人是「早起的鳥兒」,最好是在早上七點到八點之間聯絡對方;若對方不是早起的人,最好是在下午五點後才聯絡對方。這些寶貴的資訊很重要,而且是值得分享的高明。

專業人士拓展人脈關係的活動
雖然拓展人脈關係的活動看似有趣,就像派對一樣,而且有很多很棒的食物、漂亮的花,甚至可能還有娛興節目,但其實這類活動——特別強調——並不是給你來玩的。當你進入某個拓展人脈的場合,就是置身競爭激烈的前線中,所以記得要做好作戰準備!本章提供的盔甲和彈藥,能幫助你調整人際溝通技巧,幫你脫穎而出、搶占先機,將有助於形塑你的工作前景。
仔細思考以下這些特意的行為,來幫助你將現有的社交技巧(當然,你現有的技巧「夠好了」)轉型成為更高明的技巧。當你遵循這些步驟,就能善用你的時間和投資在任何拓展人脈的商務場合,展現自己是傑出的、廣結善緣的,同時也正面塑造你的未來。
 


記住,你的言行舉止會不斷地被人嚴格審視和評價,而且都是被你不預期的人、在你最不預期的情況下,亦即你不會知道什麼人在什麼時間會看著你、聽你說話!所以要注意,也要做好準備。
 

改變是條寂寞的路
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進入未知的領域,是件非常寂寞有時甚至是可怕的事。改變自己習慣的遊戲規則和習慣的作風,絕對是一件冒險的事。但是,個人和工作上的報酬,絕對值得你冒這個險。
 

這個經驗教導我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人脈拓展活動的目標明確、戰略性、策略行銷:投資在拓展人脈活動上的時間和精力要非常謹慎——而且要脫離你的舒適區追求成果!
 


事前準備
提前準備你可以在和其他人見面時談論的商情,這麼做可以讓你遠遠超越競爭對手。
一般:回覆接受邀請函、登記並出席。
高明:沒錯,絕對要回覆接受邀請和登記……但是為任何社交活動事先做好準備,對於確保最好的表現和達到最佳的成果,絕對是必要的。
以下是你可以事先做的準備,你會因此受惠不少。這麼做會讓你給人留下好印象,認為你是「了解情況」、做足準備的專業人士——太高明了!
高明:要求一份來賓名單,有兩個理由:
一、事先審閱所有人的名字,練習大聲地念出來,熟悉正確發音。
二、研究每個人、公司,以取得聊天時可用的相關(公事和個人的)資訊;知識就是力量。事先研究表示你很仔細而且做過準備。

別人介紹你時,不要閒聊些不重要的事,例如天氣或食物,利用你先前研究的資訊,然後帶著親切的笑容說:「真高興認識你,(用正確的念法說出對方的名字)。」「我讀到(對,你要讀、要研究)你的某某產品推出的消息(要說得有熱忱),我很有興趣。」這樣你就脫穎而出了!
想一想,現在對方會對你留下多深刻的印象。除了將你推向一個不同的水準,遠超越你的競爭者,也立即將對話從隨意閒聊轉換成特定領域務實且重要的談話,這些談話中有許多能吸收新資訊的機會,同時還能進一步擴展你們的關係。事先做研究,會讓你達到高明的境界。

拓展人脈關係活動的穿著(請參閱〈第五章:穿出好人緣〉)
穿著得體。各位女士先生,請穿深色服裝。如果有疑慮,請知道專業的穿著「絕對不會錯」。女士請選擇有大口袋的外套,一個放收到的名片,另一個放要給別人的名片。
記住,你是某品牌的代表,也是該領域的專家,你的外表和服裝必須符合這個形象。穿著莊重且適合商務或拓展人脈關係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活動中吃東西
「吃?不吃?」真是個大學問!
仔細想想,吃東西其實是個不太高雅的過程。此外,不知道為什麼,這種場合提供的大部分食物總是不太容易吃。用手抓食物會沾黏……用手拿蝦子?……用湯匙吃牡犡?……吃什麼、何時吃、如何吃、在哪裡吃、吃多少,甚至到底該不該吃,都是該考慮的事,而且也是個機會讓你脫穎而出。
一般:走到自助餐桌,「開動」,吃得自在點。
高明:出發前先吃點東西!我這麼說沒有惡意,但是不論別人邀請我們去哪裡,並不是因為他們想請我們吃東西!我們受邀是因為以下其中一個原因:
一、對方想感謝我們的工作或是未來的工作。
二、對方認為我們能有所貢獻!

我們有責任為邀請我們出席的活動盡力,讓活動達到成功。
因此,出發前先吃些零食。如果你選擇在會場吃東西,就要考慮後果,當有人向你介紹自己,然後問你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而你正把食物放進嘴裡:
• 對方要等……看著你……你正在咀嚼食物……吞下去……用紙巾擦嘴……真是尷尬啊!
• 碎屑掉在衣服上、食物卡在牙縫裡……而且口氣肯定不好!
出發前先吃,就能避免在會場吃東西的誘惑,讓你專心做你該做的事:認識、與人交流,而不是吃東西。
→例外:如果和你說話的人正在吃東西,而且請你坐下來,這時拿個盤子就沒關係。當然,避免很不容易吃的食物和雜亂的開胃小菜,理由很明顯,選擇容易吃的食物(例如,烤肉叉上的食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