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大留學潮
滿額折

大留學潮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30 元
優惠價
90387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探討中國三千年遊學發展,從古遊今看東西洋留學同異。

中國人本來有遊學傳統,從東漢到明清,有很多上進的青年學子周遊尋訪名師的故事。但近代以前,讀書人的遊學,範圍主要在中國境內。

中國第一次出國遊學熱潮出現在唐朝,遊學地點是印度,遊學者是出家人,所求的是佛學。近代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叩開中國大門,工業文明衝擊古老的東方文化,中國出現三千年未有的變局,激起三千年未有的留學潮。近代的遊學(後來改稱留學)潮,無論規模、廣度、迫切程度,都是驚人的。

本書從近代留學潮的興起原因、規模、留學生構成、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等諸方面,全面詳盡地論述中國近代留學生史。既是一家之言,也是近代文化史研究重要的學術成果。

作者簡介

張倩儀 Cheung, Shin Yee,曾任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香港歷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獲獎遊記作家,深入東西絲路、敦煌、故宮,研究近代社會,出版過遊記《西行找中國》、《文明的足音》(與李焯芬合著),近代社會研究《另一種童年的告別》,將出版《大留學潮》。

目次

序:三千年未有的大留學潮

第一章 出國的雄心和現實
1留學夢的起落
2死水裡的大波瀾
3鍍金夢
4救國雄心
5青春的救國夢
6科學夢就是實業夢
7最惹笑的救國夢場面

第二章 錢從何處來
1五花八門的公費
2公費留學的流言
3庚子賠款的多種作用
4教會關係
5傾家蕩產的自費留學
6最折騰人的籌錢留學故事
7出外靠朋友
8最豪氣的窮學生花錢故事
9半工讀有可能嗎?
10半工讀的中國少爺
11無錢之苦
12留學生養家
13幣值決定留學地
14最異想天開的借錢佔便宜計劃

第三章 初出國門
1東去西去的典型旅程
2歧視的憂慮
3對留學國的第一印象:以日美為例

第四章 大潮第一波:留學東洋
1再三興起的留日潮
2日本的轉口作用
3跟日本學習的問題
4廣求知識於世界的學習環境
5天下秀才的高中
6留日學生之反日
7留完東洋留西洋

第五章 大潮第二波:新大陸新風氣
1在中國的美式小社會
2甚麼人能進清華?
3庚款留美的優渥生活
4演講的風氣
5體育關
6留美學生的先鋒思想

第六章 大潮第三波:舊西洋特殊浪潮
1留法勤工儉學大潮
2重傷的熱情
3最天真的留學經費計劃
4留學蘇聯的政治熱潮
5奇特的學批判

第七章 學習
1語文關
2選校和選科的困惑
3最三心兩意的轉校轉系故事
4放棄科學救國
5自由而嚴謹的法國大學
6超齡中學生
7留學生看法國中小學教育
8實驗及實習精神
9歐美著名實驗室
10培養中國賽先生
11Seminar小班討論會
12在外國研究中國
13留學生的留學規劃
14最艱難的作育英才故事
15玩新生、兄弟會、藝術節
16歧視女生的英美大學

第八章 生活
1面對父母主婚的新青年
2最明理的棄婦故事
3自由戀愛的躁動
4最曲折的自由戀愛故事
5在外國過中國生活
6鄉黨互助的舊疙瘩
7名門望族留學生
8最撲朔迷離的留學公案

第九章 歸去來兮乎?
1新科舉 洋進士
2回到中國的第一印象
3抗戰也回來!
4何以想歸國?
5最基本的愛國心故事

第十章 國際風雲中的留學生
1可憐異代卻同時: 不同世代的留學生
2一代革一代的命--幾件事例
3時代的弄潮兒為時潮所弄

結語

未完的留學潮
大留學潮(1896-1950年代)事件簡表

書摘/試閱

留學夢的起落

三千年未有的變局,激起三千年未有的留學潮。

中國人本來有遊學傳統,《勸學篇‧遊學》說春秋戰國時期最流行遊學,這大概也是時代需才而教育下放,人人力爭學習以致世用的緣故吧?從東漢到明清,有很多上進的青年學子周遊尋訪名師的故事。但這種讀書人的遊學,範圍主要在中國境內。中國第一次出國遊學熱潮出現在唐朝,遊學地點是印度,遊學者是出家人,所求的是佛學。相比之下,近代的遊學(後來改稱留學)潮,無論規模、廣度、迫切程度,都是驚人的。

以中國人口之多,只要潮流湧起自民間,那力量豈能不巨大?

留學潮興起

這股大力量的開始,卻連涓涓細流都稱不上。最初去留學的人不但少,而且身份低微。第一個在美國著名大學畢業的留學生容閎,是窮孩子,無力讀書,所以到教會學校受教育,與同校兩三個孩子一起,自願跟回國的教師去美國。雖然容閎留學時(1847-1852),鴉片戰爭已經打過,但是當時有點經濟能力的家長,如果不是教徒,根本不會讓孩子接受教會教育,更遑論到外邦留學了。二十多年後(1872年),由容閎安排的幼童留學美國計劃,得到重臣曾國藩支持,起初還是招不夠人數。同一時間,在中國政府開設的同文館,教外文,也不易招到好出身的學生。

自從留美幼童被急召回國,留學沉寂了20多年,中間只有基督教或商人家庭的子弟零星的遊學。1896年開始,卻突然爆發成潮,而且越來越大,十年之後,光在日本已經有8000個中國留學生,不少還是自費的。留日潮之後,是留美潮、留法潮、留蘇潮。20世紀上半期變成留學大熱的時代。從1896年到1950年代初,有數以十萬計的學生去留學。

由不肯去到爭著去

標誌大潮興起的1896年,是中國敗於日本,簽訂割地賠款條約的第二年。此前半個世紀,中國已經三次敗於英、法;這是第四次戰敗,而且敗於新興的日本,中國知識分子為之震動。這一震動,搖落了洋務運動已為中國找到富強出路的幻想。

1896年清政府派13名留學生到日本,而作為中國中堅力量的知識分子也開始把眼光和希望移到外國。留學於是變成全國的行為。兩年之後,派學生到日本成為國家政策,地方大員也派人去日本學陸軍。鼓吹留日的大臣張之洞就更不用說了。他主政湖北,設立兩湖書院,用心培養學生,1900年曾經讓他們全體官費留日。當時書院的學生都是有初級功名又經進修的人,離湖北去日本時,有候補道率領,著名幕客辜鴻銘隨行,到上海,有上海政府官員設宴招待。張之洞親自送船去上海時:

對學生頻頻答禮,提督張彪後到,屈膝請安,文襄(張之洞)口啣長旱煙桿,視若無睹。我們見這種倨態,不免暗笑,亦更覺自己所受的禮遇。

這雖然是重文輕武的風氣,仍然可以見到張之洞對教育、對留學的寄望之殷。

不過,中央或地方派遣的留學生人數有限,大抵只是開啟風氣。讓留學成為大潮的,是民間心態的轉變。1900年義和團事件之後,開始有年輕人認為國家要改變方針,個人亦應另有打算,他們有些選擇自費留日,因為“日本維新以後,政治工業,效法西洋,進步很快,尤以海陸軍更優,且學費亦省,學堂為優待留學生,可不經考試入學”。

人同此心,於是以公費私費留學日本頓成風氣。20世紀伊始,留學發展出規模,產生量變的意義。

與留學大潮相伴的,是兩種似矛盾又相成的心理。

一方面,是各種各樣的報國之心。由於中國積弱太甚,稍有一點熱誠的年輕人,都想透過留學,學得一種救中國的方法。

另一方面,留學潮泛起的半個世紀,中國曾經多番改革、革命,世局卻越往亂處發展。謀生的困難、時局的混亂、對國情的苦悶、對新興國家的嚮往,都加強了年輕人到外洋尋找出路的熱望。未留學的,眼看留學生回國那麼風光,都拚命要爭一個出國機會,於是留學熱裏又夾雜了傳統功名的動力,只是場景變了,十年窗下,只為去鍍金喝洋水。

留學潮延續幾十年。留學生源源不絕,先是南方沿海省市像上海、江浙、廣東的青年,稍後是內陸省份像安徽、四川、湖南等家境較好的官紳家庭青年。到1910年代,留學風經過長期發展,加上社會名流鼓吹,因此青年不論家境,不論地域,都嚮往留學之夢。於是一批接一批青年人,一層推一層而深入村鎮,深入內陸,直到1950年代才因為政治原因,在中國大陸告一段落。隨著大批人移居台灣,留學熱亦轉到台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87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