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滿額折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生命總有覺醒的時刻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找回失落的初心
你的重要決策由誰來做?你的事業由誰來操持?
如果你聽了他們的意見,有人會高興,但是高興的不是你。
如果你想得到幸福,想要取得成功,
就得找回初心,找回失落的自己。

上帝已把生命所有的「選擇」權交在我們手上了
人常常想的很多,做的很少,你的五年後是怎樣的生活?你的家人五年後又是怎樣的生活?
如果連你自己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話,那麼上帝又加何幫你安排呢?不是嗎?

經常有人會遇到這種疑惑:「我母親希望我將來能做醫生。」「我父親希望我像他一樣成為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我姐姐認為我應該像她一樣當個教師。」然後你會想,「但是我該怎麼辦呢?誰也不管我想些什麼!到底我應該怎樣去過我的一生,似乎誰也不想知道我想去幹什麼!」
你的重要決策由誰來做?你的事業由誰來操持?按照別人的意見去辦,你也許覺得很不稱心。如果你聽了他們的意見,有人會高興,但是高興的不是你。如果你想得到幸福,想要取得成功,就得由你去計畫自己的人生。
你能夠活五百年嗎?假如是的話,你可以把活在世界上的頭一百年用來按照「父母親的需要與願望」去過,第二個一百年「按照朋友們的意見過」,第三個一百年「按子女和家庭的意見過」,他們都是重要的,到了第四個一百年,你可以「按你所重視的某些團體的意見去過」,這樣,你已經是很大方的了。第五個一百年是你生命的最後一百年,你應該自主地生活了。
但是,你是個凡人,你的生命不是無限的,你不可能放棄自己的願望和理想去聽從別人的意見,否則你就會悔恨,也埋怨他們。
你有沒有想過,五年之後你在做什麼?處於何種階段?你該如何從現在努力,實現你五年之後的願望?
你或許會說,這些想法都是虛無縹緲的,即使想得很好,也未必能做到。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你把人生和你看成是一場博弈的話,採用倒推法,為自己進行人生規劃,知道每天自己應該做什麼,更有效的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行為,或許你就能實現自己在生活中的夢想。
千萬不要小看意識的力量。你的觀念不同,人生可能迥異。你現在的思想決定了你以後的人生。因為你的思想決定著你的行事方式,從而決定著你的前途命運。
每當你困惑的時候,會靜下來問問自己:五年後,我「最希望」看到自己在做什麼?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這個答案的話,你又如何要求別人或上帝為你做選擇或開路呢?別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經把所有「選擇」的權力交在我們的手上了。如果,你對你的生命經常在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的時候,你不妨試著問一下自己,你曾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麼?
人常常想的很多,做的很少,你的五年後是怎樣的生活?你的家人五年後又是怎樣的生活?如果連你自己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話,那麼上帝又加何幫你安排呢?不是嗎?

作者簡介

心理學碩士,曾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多篇關於成功方面的文章,見解獨到,很受讀者的青睞。

目次

序一: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序二:找出自己的使命

PART 1 當下的我,是真實的自我嗎?

1.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你想要的嗎? 020
2.你是否真的知道你的內心需求? 026
3.生活為何總是脫離你的掌控呢? 032
4.人到底應當過一個怎樣的人生? 039
5.我能改變出不一樣的人生嗎? 045
6.對生活我應該做怎樣的改變? 053

PART 2 為什麼我總是在瞎窮忙?

1.窮忙和瞎忙,是現代人最愛跳入的陷阱 060
2.化繁為簡,其實是一種不簡單的能力 066
3.簡化問題的關鍵是,首先不要去想複雜 072
4.工作簡化,一次就只做一件事 079
5.做好計畫,沒想好肯定做不好 084
6.簡化工作,是改變人生的開始 089

PART 3 我的目標為什麼都無法達成?

1.雜亂無章的生活,會讓你迷失方向 096
2.沒有目標會迷失,目標太多會迷茫 100
3.目標只能有一個,才能心無旁騖 105
4.如果目標不夠清晰,你的行動就會無序 110
5.偏離航線,是因為忘記了既定的方向 116
6.你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五年之後會在哪? 122

PART 4 我為什麼如此在乎別人的看法

1.別人的看法、說法,不是你人生的座標 130
2.太在意別人評價,就會使自己淡化 136
3.保持真我本色,最輕鬆也最成功 141
4.擺脫從眾心理,避免失去自己 147
5.只有適合自己的道路,才能通向羅馬 154
6.告別迷失,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158

PART 5 為什麼總是有一大堆的煩惱

1.一切煩惱,都因我們不懂得生活 164
2.不要為外界造成的煩惱而生氣 169
3.煩悶讓精神受消磨外,還能帶來什麼? 175
4.不及時消除煩惱,他就會反過來進攻你 180
5.人生在煩惱中,生活在矛盾中 186
6.當煩惱襲擊時,多往好的地方想 192

PART 6 得失心過重,總是放不下

1.得到不是福,失去也不是苦 200
2.「得不到」和「已失去」都過去了 207
3.何必在每件事的得失上過分算計 213
4.將眼光放遠,大棄大得,小棄小得 217
5.為你現在所擁有的感到自豪吧 224
6.不計較得失,人間就是你的天堂 231

PART 7 找回初心,喚醒最真實的自己

1.人各有別,別忽略了真實的自己 238
2.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心的信念 243
3.自己的人生,要確立一個中心意義 248
4.找回初心,找回失落的自己 253
5.認識真實,才能見到自己的全部 258
6.聆聽內心的聲音,走出自己的人生 265

書摘/試閱

Part1 當下的我,
是真實的自我嗎?
人生是有限的,許多人不知人生的目的是什麼,要麼認為是吃穿,要麼認為是錢財,要麼認為是美色,要麼人云亦云,以別人的標準度過一生。
人成長的過程,是痛且樂的過程,也是迷與悟的過程。不停的迷惘,因迷惘而痛苦,也不停地醒悟,因醒悟而快樂。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樂趣之一吧。人的一生,也是追尋的過程,不論年紀多大,都不晚。人只活一次,在自己的生命中,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只要你去努力實現你想要的生活,努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努力去尋找你想要的愛情,什麼時候都不晚。



1.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你想要的嗎?
我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於自己的生活,處理應付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或許你對於現在的生活樂此不疲,你發現了生活的美好,整天笑靨如花。或許你是在因為一種慣性,走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每天看著日昇日落。或許你期許一樣願望的達成,默默的付出著,渴望著一份厚實的回報。或許你處在一個尷尬的年紀,你感到生活的壓力和不可控制,漸漸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家庭,工作,親情,友情,愛情。你的生活是怎樣的呢?什麼讓你感到開心和滿足?又有什麼讓你覺得失落和不如意?
對於每個人來講,無論是工作、愛情或婚姻,實現自我價值,滿足內心深處的快樂渴求,是決定你人生是否幸福的指標之一。
然而,生活中煩心事、傷心事、痛心事、苦心事卻常相伴左右。我們對朋友、親人、情人送上最多的祝福往往是「萬事如意」四個字,它代表了人們之間最美好的祝福,最深切的期願。但現實生活中如意的事情總是很少,較多的卻是失意、苦痛。

很多人習慣於目前的生活軌跡,而無視自我的真實需求,從未嘗試挑戰自我,有意識開發自己的潛能,在怨天尤人、仰視別人、鄙視自己的選擇性悲觀中過日子。在我周圍的許多人就著這樣生活著。對於你來說,你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滿意嗎?

你是否生活總是不如意?生活之路總是曲折坎坷的,在漫漫人生路上,憂愁與傷痛常伴隨左右。本該幸福的生活卻被無情的現實擊碎,化為無法觸及的泡影,生活的主題成了苦難,生活的歷程成了苦旅,無法知道彼岸在何方,無法看到出口在何處。問上蒼,能給我一個苦苦追尋的答案嗎?可惜,人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愛莫能助!無奈,生活的答案只能自己找尋,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尋希望,找尋出路,找尋生命中微微點點的光茫。堅強,唯有堅強面對苦難的生活,回應苦難的生活,才能從迷霧重重的生活中走出來,走進原本充滿陽光、雨露的生活去。
⊙⊙⊙⊙⊙⊙⊙⊙⊙⊙⊙
你是否感情總是不如意?感情世界並不是一個晶瑩剔透、一塵不染的地方。在男與女的感情世界中,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有多近?感情的純度有多少?本真的感情是聖潔的,但感性的感情有時總會偏離航向,駛向重重迷霧。功利的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把感情當成是一種遊戲,一種可以「寄宿」的遊戲,在「得到」與「失去」中穿梭遊戲,辱沒了愛情的神聖。人生的旅程是短暫的,在感性的世界中保持一絲一毫的理智,讓我們不致於陷入感情苦海中太深,更不致於讓感情的烈焰灼傷真正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在感情的追逐中,一廂情願的執著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完美愛情,當激情退去時,留下的也許只有悠悠暗暗的傷與痛。
⊙⊙⊙⊙⊙⊙⊙⊙⊙⊙⊙
你是否事業總是不如意?事業是人生的追求,是人生的夢想,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在追求事業的路上並非一路坦途,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成就夢想,除了不懈努力,艱苦付出,思想上還得做好承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準備。現實是無法抗拒的,環境是無法改變的。事業上的突破,除了自己要具備成就事業所必須的素質外,還得遇到人生中的伯樂,還得適應、融進你所處的環境中去,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的人為了事業放棄了做人的人格與尊嚴,他們的一言一行顯得那樣的卑微與可憐;有的人為了心靈的那片自由之地而甘願事業停滯不前,因為他不願退讓做人的最後一道底線。我們沒有權利去評判誰是誰非,沒有權利去評論誰成誰敗,但相信時間會說明一切,也會證明一切。在這樣一個功利社會,在這樣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時代,我們能堅守住人生本真的最後一塊陣營,這本身就是人生當中莫大的成功,其它又有何所懼、何所求呢?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看破不如看開。紅塵繁複,看破世間種種的七巧玲瓏心又有多少呢?可是,有些事情,不是看破就可以的了。如果缺少那份容納海闊天空的胸懷,世事洞察的聰慧,反而成了壓榨生命的苦酒。看得越清也越痛苦。一個正確的心態,才可以讓生命如虎添翼,抽乾一切浮躁在心中的惡水,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流,還一個清靜的靈魂,容江海之天下。
其實,活著就是一種心態,當你心若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逢迎他人,不用做偽君子,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我。如此這般,人生就算失意,也會無所謂得與失,坦坦蕩蕩,真真切切,平平靜靜,快快樂樂。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是說人生如意的人畢竟是少數,即便能夠幸運的成為少數可以攀登到頂峰的如意人,感受的寂寞和苦難又是多少常人所能理解的呢?有多少人在有限的人生完全可以發揮的淋漓盡致呢?
行得春風,便得春雨。苦樂人生,人生一切是造化。人生是由鹹甜苦辣所組成,我們喜歡歡樂卻無法拒絕苦難,倘若沒有苦難的對應存在,如何才知道珍惜歡樂的價值?自然而然,人生隨緣,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遵循自然起伏變化規律,合拍自然生存節奏,順遂相遇的緣分而安樂,你才能尋求到屬於自己生活的真正幸福快樂。



2.你是否真的知道你的內心需求?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處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人生走上坡路時,往往把自己估計過高,似乎一切所求的東西都能垂手可得,甚至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身價的一部分而喜不自勝。人在不得意時,又往往把自己估計過低,把困難和不利也看作自己的無能,以至把安分守己、與世無爭誤認為有自知之明,而實際上往往被怯懦的面具窒息了自己鮮活的生命。
悟透自己,就是正確認識自己,也就是說要做一個冷靜的現實主義者,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們可以憧憬人生,但期望值不能過高。因為在現實中,理想總是會打折扣的。可以迎接挑戰,但是必須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說,人一旦有了自知之明,也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
人,就這麼一輩子!感悟人生,就是感悟自己。要想讀懂人生,就得先讀懂自己。有人把自己當作人生的主角,便感覺自己神聖的存在,努力去演出;有人把自己當作人生的配角,總認為自己微乎其微,殊不知缺少了自己的故事就會單調乏味;也有人把自己當作人生的觀眾,在別人的故事裡旅行,而不知道挖掘自己的能量;但強者會把自己當作生活的編導,人生態勢由自己操控,故事情節由自己安排,演繹出燦爛的人生。並不是每個夜晚都是能浩月當空,也並不是每一個夢想都能如願以償,更不是每個時刻都能擁有一份好心情。生活中,七彩俱觸,五味皆嚐。

人生是一門深刻的藝術,讀懂人生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受挫一次,對成功的內涵則透徹一遍;失誤一次,對生活的醒悟就增添一階;不幸一次,對世間的認識能成熟一級;磨難一次,對人生的理解會加深一層。要讀懂人生,就要把失敗、不幸、挫折和痛苦讀懂。

每個人在太陽底下生活,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都能尋到一片可安妥自己靈魂的聖地,都有自己生命中閃爍出一道美麗的風景。 有人說「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是的,生命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得到了榮華富貴,鮮花和掌聲;有的嘗盡苦澀,受盡了苦難,到頭來享盡榮華富貴的不一定壽終正寢,受盡苦難,平平淡淡的卻能壽終正寢。在這個過程中,機遇與挑戰、進與退、損與益、富與窮、智與愚、榮與辱、強與弱、剛與柔、難與易、有與無、生與死、勝與敗,種種矛盾衝突交匯變換。人生要學會駕馭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人生的海洋裡始終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向前航行。
⊙⊙⊙⊙⊙⊙⊙⊙⊙⊙⊙
要悟透自己就要欣賞自己。無論你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棵小草,無論你成為一座巍峨的高山,還是一塊小小的石頭,都是一種天然,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只要你認真地欣賞自己,你就會擁有一個真正的自我。只有自我欣賞才會有信心,一旦擁有了信心也就擁有了抵禦一切逆境的動力。
⊙⊙⊙⊙⊙⊙⊙⊙⊙⊙⊙
要悟透自己,就要心疼自己。在氣憤時心疼一下自己,找個僻靜處散散心,宣洩宣洩,不要讓那些無名之火傷身;憂傷時,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上三五好友,訴說訴說,讓感情的陰天變晴;勞累時,你要心疼一下自己,為自己來一番噓寒問暖,要明白人所擁有的不過是一個血肉之軀,經不住太多的風刀霜劍;有病時,你要心疼一下自己,唯有對自己的心疼,才是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悟透了自己,才能把握住自己,生活才會有滋有味!
⊙⊙⊙⊙⊙⊙⊙⊙⊙⊙⊙
只有真正認識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在很多時候,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不僅是人們常常存在的一種誤區。而且往往也是人類很難超越的人性弱點。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照照鏡子,你或許就能找回自信,找回那個真正的自己。在人的一生中,自由最為珍貴。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自由,無疑和生活的奴隸一樣。但為了自由,我們必須要解放自己,還要防範一些危險。也就是說,為了自由,我們必須要會付出某些代價。
在人生這個大市場裡,要珍視和發掘自己的價值。一個人既然能夠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就說明有存在的價值。人生好比是一個大市場,你認為自己的價值有多大,別人也會認為你的價值有多大,那麼你的價值就會有多大。保持自己的本色,因為本色就是最美。這世上沒有絕對的美於醜,美於醜通常是可以相互轉讓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最美的往往都來自本色、來自自然。所以,不要在乎別人挑剔的眼光,保持自己的本色,你就是最美的。

要想成功,必須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在這個世上,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缺陷,除非你是最不幸的。無須抱怨命運的不濟,不要看自己沒有的,要多看看自己擁有的,就會接納和肯定自己。




3.生活為何總是脫離你的掌控呢?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也是稍縱即逝的。一個人看上去從生到死幾十年不算短,但卻用盡一生精力也難寫好一個「人」字。人們常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覺得,這句頗具哲理的警語,其重要意義在於給人以自信,鼓舞我們去奮鬥、去爭取、去拼搏,寫下人生最壯麗的詩篇。其實,你若仔細想一想,認真觀察一下現實,仔細推敲推敲,就會發現,這句話本來就是錯的,正確的答案是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
你本來就是偶然地稀裡糊塗來到這個世界上,你不能事先擬定誕生計劃,你小時候樹立理想,想當科學家、畫家、作家、詩人,那是你「想」,最後為你安排工作的是別人,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並不是說人生一點主動權也沒有,我是說,人生的主動權是十分有限的,我們常常體味到的是身不由己,想做的事不能做,不想做的事做不完,人的一生,總是處於被動之中。要說主動,只是相對而言。弄清人生的被動狀況並非自我放棄,聽天由命,而是樹立一種人生的達觀態度,不應由於自己命運不濟而怨天尤人,也不可自漸形穢,妄自菲薄。積極做好自己的事情。當你一個人,沒有別人干擾的時候,你可以靜靜地想: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能否做到問心無愧。
⊙⊙⊙⊙⊙⊙⊙⊙⊙⊙⊙
人生是不斷的自我否定的過程。當我們漫憶往事的時候,往往感到過去的自己是那樣的愚蠢,那樣的傻、那麼無聊,似乎覺得現在的自己和原來的自己截然不同。但事實上,你在別人眼中,過去和現在沒有什麼兩樣,你還是你。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我們到底信別人還是信自己?竊以為,別人看自己和自己看自己往往走兩個極端,別人總是用不變的眼光看你,你的印象在別人的大腦中形成後,往往不易改變,即使你真的判若兩人了,由於思維慣性的作用,別人也很難接受。而自己往往也走極端,往往誇張地肯定現在的自己,而否定原來的自己。比如,作家寫東西,往往是這樣,認為過去寫的東西都不滿意,滿意的是手中正在寫的東西,實事上,手中寫的東西未必比過去寫得好,但自己總是固執地相信現在。其實,很多人即使不寫稿也有這種心態,過於喜歡現在的自己,而鄙視過去的自己,從而走入形而上學的現象。因此,哲人說:認識自己是一件最難的事情。
⊙⊙⊙⊙⊙⊙⊙⊙⊙⊙⊙
當你認真地讀《老子》時,你就會弄明白,人本來是一種自然的東西,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我們擁有過多的慾望,而迷失了自己,使我們離真正意義上的人生越來越遠。當我們驀然回首,重新審視品味人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人沒有滿足,就沒有歡樂,記住「知足常樂」這句古語是多麼的重要。人往往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知道珍惜,而對自己設計的所謂宏偉藍圖心馳神往,這本來就是本末倒置。當你換一種目光,看到自己的富有,那麼你就會找到真正的幸福。當然,知足的實質是樂觀態度,而不是小富即安,滿足現狀,不求進取的消極人生態度。
「生死有命」,是唯心的;而命有生死,卻是每個人都要嚴肅思考和認真對待的。只有生命之炬的熱情燃燒,才能繪出生的彩捲,才會譜下死的壯歌。生前無私奉獻並不斷創造財富的人,死後他的精神就會成為更可貴的財富。生是漫漫人生的開始;死,是短暫人生的終點,但作為生命的價值,卻不該有也永遠不會有句號。

人生,就意義而言,一般生更重要,就價值而言,死更關鍵。一個有價值的生命,死後比生前更悠遠。

人類的歷史,不僅是生與死的相銜,而且是死與生的接力。因此,生與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生是樂章,但人生僅只一次;死是憾事,但這是大自然的法規。而真正可悲的,是不死的苟活和厭世的浮生。惟有珍惜生命,生命才有價值;惟有奉獻生命,生命才會永生!
珍惜生命所得到的,忽略生命該得到的,忘記生命沒得到的,人才會活得無愧、無怨和無悔。
⊙⊙⊙⊙⊙⊙⊙⊙⊙⊙⊙
豐子愷先生曾經將人生比作「三層樓」。認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衣食無憂,這樣的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人生觀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
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裡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這樣的人,在世界上也很多,即所謂的「知識分子」、「藝術家」。
還有一種人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慾」、「精神慾」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而在他看來,弘一法師的人生就很好地貫徹了這個理論,他做人,一定要做得徹底。他早年安住在第一層樓中;中年專心研究藝術,便是遷居在二樓,強大的「人生慾」不能使他滿足於二層樓,於是,爬上三層樓去,出家、修淨土、持戒律這是當然的事,毫不足怪……
想想自己走過的這半生,現在也只不過是住在第一層樓裡,雖然有時會登上樓梯到二樓看看,轉轉,但終歸因為惰性或不專心,不能久居其中,頂多是去「玩玩」,而至於更深奧的「探求人生的究竟」之類的東西則不曾想過。

但正如豐子愷先生所說,住在一樓和二樓的人佔了絕大部分,所以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能將「一樓」經營好,閒暇時登上「二樓」陶冶一番,也算不虛度年華,如果人們都能做到這點,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也會更多一些溫馨和可愛。由此可見,只有飽蘸心靈之墨才能寫好人生,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這首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