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滿額折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康氏信息醫學:中醫學西醫學三融合下冊(簡體中文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000 元
優惠價
79158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7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2008年8月“康氏信息醫學” 第一版曾由中國古書藉出版社發行,本次為第三版,此書是融合中醫學、西醫學、順勢醫學之三融合著作。《下冊》附上中國前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第二屆主席、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王雪苔教授閱讀本書後給予的書信評論。

《康氏信息》醫學的診斷與治療特點:

一、中西醫有機地融合
康氏資訊醫學是以哲學思想〔中庸思想〕作指導,新理論〔資訊理論、系統論〕為基礎,並運用新思想和新方法〔順勢醫學、福爾電針〕將中西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如何融合?康氏資訊醫學將順勢醫學原理作為粘合劑,福爾電針——儀器和檢測點為工具,將中醫的基礎學科〔陰陽、五行、臟腑辨證、…〕與西醫的基礎學科〔特別是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以及中醫和西醫的臨床學科有機地融合起來,構成“病因病變相關鏈”,從而將中西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此強調一下,只能依靠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等辨證才能找出此病人的“病因病變相關鏈”。

二、找出此病人的“病因病變相關鏈”此點極重要,對醫者和病人都有極大好處 。
1.對醫生——A.能一目了然地從整體認知病人的病情。B.便於選藥配方。C.便於對病人解說病情。D.將每次看病的“病因病變相關鏈”進行比較,能很清楚地知道病情的進展。
2.對病人——A.容易理解自己的病情。B.容易從“病因病變相關鏈”圖看到自己病情的進展情況,使之對疾病的康復更具信心。

三、診斷疾病時,首先找出病因。找出病因之前,盡可能清除影響機體的一切外界因素。其次, 找出各病變器官,以及各病變器官之間的相互關係與主次關係,這就是著者提出的“病因病變相關鏈”。這只能依靠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等辨證才能找出。

四、治療疾病時,其重點為: (1) 治療病因;(2)修復病變,根據著者的“病因病變相關鏈”,抓住主要病變進行治療,不管次要者,會不治自愈,就可達到治療全身的目地。(3)由淺入深的層次治療。將症狀之治療放在次要地位。(4)為病人所處方的藥物是先經檢測,證實對病人的各組織器官皆無副作用,才將此藥給病人使用。也可說,所處方的藥物是針對此病人、此時該服用的藥物,是極有針對性的。

五、本書上下2冊共分四部分。第一、二部分為基礎篇與臨床篇。為“康氏資訊醫學---中醫、西醫、順勢醫學三融合”。不是採用中醫診斷加西醫診斷,中藥加西藥的結合方法。此二部分重點突出中醫、西醫、順勢醫學的融合過程,教導如何診治病人。第三、四篇為中國經脈穴與福爾解剖檢測點結合篇。即文字結合與經脈穴位彩色圖譜結合,是目前針灸唯一如此的結合本。再者,此中國經脈穴與中國大陸者不同,它是中、日、韓三國經3年10次討論決定的“國際標準化針灸經穴,361穴中、日、韓三國一致穴”。另外,還有5個穴位未統一意見。第三、四篇是中醫、西醫、順勢醫學者的工具,必須具備。對針灸醫師而言, 可說更為重要。在中國大陸絕大多數的針灸醫師都學習過中西醫的基礎知識,當然知道西醫解剖學、組織學的含義。如果針灸師能用第一、二篇的方法診斷病人,配合中國針穴與福爾解剖檢測點進行治療,其療效之快,真不可思議。因此,本書也可說是中西醫結合醫師和針灸醫師應備的手冊。
此書是著者60餘年的經驗總結,是一本較好的教科書。不但為你講清原理,一步一步的教你如何診治,還培訓與發揮你的智慧與想像力。

作者簡介

康繼周醫師是美國休士頓生物能研究所的負責人。1926年他出生於中國四川。1945年入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就讀,1952年畢業。1950年以前,此醫學院與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為姊妹學校。1952年到1962年任教於醫學校,現在的重慶醫科大學。認教前,專門學了一年病理學。
西醫病理學的地位在西醫內極為特殊。一、它是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樑。二、病理學醫師又被稱為“臨床醫師的醫師”。因為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 的一門醫學。這門醫學的思維方式與臨床醫師看病的思維方式不同。因此,為以後康醫師研究他的“病因病變相關鏈”打下了堅實基礎。
1962年,中國政府將康醫師調到重慶中醫研究所工作。希望他用他的西醫知識,研究中醫治病的道理,和將中西醫結合一起,提高對疾病的診治水準。康醫師在中醫研究所工作了16年。由於他的情況極特殊,從西醫學校教書到中醫研究所工作,雖然他是病理學部門的負責人,但他又作一些臨床工作,直接管理診治病人。特別在中醫研究所,在內、外科病房和門診部,他都直接管理診治病人。其他中、西醫師只能在一個病房工作。
在這段時間,康醫師有兩方面的收穫。一是,深深地體會到中醫理論的優越性,它是從人的整體看疾病,從天人合一看問題。二是,他能到各科診治病人,這也為康醫師今後“疾病鏈”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康醫師在這16年的研究工作中,他獲得過省、市的獎狀和獎金。當時能獲得獎金是不易的。
1979初,康醫師總結16年的研究工作,發現他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工作與全國的一樣,是“中醫診斷加西醫診斷,中藥加西藥”。這不是將中西醫融合在一起,這不是他要追求的目標。因此,就寫信給當時國務院的副總理方毅。說明他想到美國尋求中西醫結合的新思路新理論和新方法,請他批准。經批准,1979年底獲得美國簽證。
到美國後,要想獲得中西醫結合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就必須深入到能治病的各個領域。此後,他不但學了順勢醫學、福爾電針,還加入不少學會。如 Nevada association of Homeopathic Physicians, American Institute of Homeopathic physicians, American College of Advancement in Medicine, the Cancer Control Society, Association of Health Practitioners, American Naturopathic Medical Association , and the United States Psychotronics Association.
經過向多方面學習,康醫師的確尋求到了新理論、新思想、新方法。在中庸思想指導下,資訊理論,系統論為基礎,應用順勢醫學思維和福爾電針為工具 ,結合他的病理學與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60年來中西醫各臨床學科的經驗,真的使他把中西醫的各基礎學科、各臨床學科有機地融合一起。此體現在康氏資訊醫學的“病因病變相關鏈”上。而且,通過“病因病變相關鏈”,利用儀器,能為病人找出此時的最佳藥物。因此,它不是“中醫診斷加西醫診斷,中藥加西藥”。目前世界上有著各式各樣的整合醫學,但都是這種療法加另一種療法。
有一位西醫師,Dr. Robert Milne M.D. 。他行醫40多年,思想開擴,除西醫外,他對世界各種整合醫學也很瞭解,也有不少保貴的經驗,曾出版過數本書。他對康醫師的工作也有一定的瞭解,他曾為康醫師的書名建議為:The R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Medicine (革命性資訊醫學)。
康醫師也有一些電子學基礎,1986年他想將中西醫結合的康氏資訊醫學電腦化。經過三年的努力,設制的診斷儀和“康氏醫學程式” 電腦軟體終於完成。電腦軟體內的很多醫學資料是由康醫師自己輸入。電腦軟體內包括的西醫病因、病變,中醫的辨證、證候,中、西、順勢醫學的藥物等等。這些除名稱外,還具有自身的特殊資訊。儀器定名為KANG-MED-1。康醫師帶著這一整套儀器和軟體,參加了1989年10月16至20日在中國北京舉辦的“第六屆世界醫藥資訊學大會”。從世界各地到北京參會者過千人。他不但在會上發言,還特別在夜晚給他兩個小時,為大家演示。會後,被邀請到北京師範大學,以及回美國路經上海時,作演示報告。

目次

本書包含第三部分、第四部分。

附錄:中國前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第二屆主席、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王雪苔教授書信

第三部分/中西經穴文字對照篇(中國經穴及福爾解剖檢測點)

檢測點及穴位篇提示
福爾經脈與傳統經脈名稱、代號對照表

第一章/福爾經脈與檢測點和傳統經脈與穴位對照
第二章/福爾全身檢測點分類目錄
第三章/疾病檢測點索引

第四部/分中西經穴圖譜對照篇(中國經穴及福爾解剖檢測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5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