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滿額折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定  價:NT$ 1120 元
優惠價:90100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11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日本知名的社區設計師-山崎亮和他的studio-L團隊從二〇一五年開始走出日本,於每年夏天前往歐美展開學習之旅,進行深度視察與經驗交流,希望藉由社區設計的方式,為傳統空間設計或社區改造工作無法觸及或解決的領域和問題提供新視野和新想法。從二〇一五起,他們分別前往英國、美西和北歐等地進行實地視察,並在回到日本後將他們的學習心得整理成專輯,先後分別發表在日本的《BIOCITY》雜誌。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
序言 北歐服務設計最前線/山崎亮
總論 豐富人們生活與體驗的設計/山崎亮
Site1 福利國家瑞典的設計力──國立美術工藝大學「KONSTFACK」/西上亞里沙
Site2 從服務設計的觀點制定計畫──赫爾辛基市設計部門/神庭慎次
Site3 令人邂逅藝術的設計──芬蘭國立基亞斯瑪當代美術館/洪華奈
Site4 由學生發起、學生限定的創業支援計畫──芬蘭奧圖大學「STARTUP SAUNNA」活動/洪華奈
Site5 改變工作價值觀的場所──共享工作空間「Hoffice」/神庭慎次
Site6 將回收物升級再造的購物商場──瑞典的「ReTuna Återbruksgalleria」/出野紀子
Site7 當圖書館成為資訊教育據點──芬蘭的「Library 10」/林彩華
Site8 丹麥的成人教育與公民會館──「成人教育機構」的過去與現在/西上亞里沙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
一方面因為有工作夥伴在英國生活了十三年,詳知許多英國的相關案例,另一方面,剛好山崎亮也正在調查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各項活動,打算把這些內容匯集成書,所以山崎亮和studio- L團隊在第一年(二〇一五年)的學習之旅決定前往英國進行實地參訪。

在這本書中,他們將英國視察的內容整理成冊,一路追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以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為主的思想家、活動家的軌跡,同時也到處尋訪目前英國正在執行社區設計的相關人員。他們一行人除了從這些案例中獲得諸多知識和經驗外,在深入了解後發現英國也和日本一樣面臨相似的問題。雖然他們抱著學習的心情前往英國,但他們所拜訪的對象也會尋求他們的意見,這樣的相互交流使他們瞭解到英國和日本都在同一個時代中不斷重複著探索的過程,進而認為日本應該更積極和其他國家交換資訊。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二〇一六年山崎亮和studio- L團隊決定前往美國西海岸。一個理由是因為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所希望他們到當地講課,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們認為在社區設計的實踐上,到了再次從事「空間設計」的時候了。

這次美西之旅山崎亮一行人決定去探訪公益設計案例,看看美國如何透過空間設計加深人們信賴關係與學習。他們從加入藝術手法建造場地、收集廢材打造據點、建設居民參與型的住宅區、藝術家為流浪漢打造的組合屋村等伴隨空間打造的居民參與案例中學習到許多知識。另外,他們也因為設計介入空間打造引起地方「仕紳化」的警訊,獲得重新審思社區營造的機會。

作者簡介

山崎亮(YAMAZAKI RYOU):
現為studio-L負責人、慶應義塾大學特聘教授。
一九七三年生,愛知縣人。大阪府立大學及東京大學研究所畢業,取得工學博士學位,擁有日本國家考試之社會福祉士資格。
曾任職建築、景觀設計事務所,後於二〇〇五年創辦studio-L。從事「當地問題由當地居民解決」的社區設計工作。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社區設計的時代》、《論街區的幸福》等。

譯者簡介
涂紋凰:
輔大譯研所畢業。曾任職日商,現為專職譯者。
喜歡推理小說,永遠都在規劃下一次旅行。
譯有《愛犬賓果》、《相撲君大玩日本風俗禮儀》、《東日本鐵道假期!東日本、北海道篇》、《一個人的京都春季遊》、《成為更強大的自己:20歲少女完全制霸世界七頂峰、南北極點》等書。

雍小狼:
文字工人。從事影視字幕和書籍翻譯、稿件撰寫,以及口譯工作。電影字幕代表作為《小森食光》、《深夜食堂》、《當他們認真編織時》、《關原之戰》。

目次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踏查英倫社區設計軌跡》
序言 探訪社區設計的源頭/山崎亮
前言 跨越現代的旅程/山崎亮
Site1 科尼斯頓鎮與拉斯金博物館──向拉斯金的晚年學習/山崎亮
Site2 湯恩比館與漢普斯特德田園郊區──亨莉塔‧巴奈特的社會改良運動/山崎亮
Site3 奇平卡姆登鎮的手工藝同業工會──艾什比的美術工藝運動/山崎亮
Site4 倫敦的勞工大學(WMC)──充滿莫里斯思想的終身學習場域/林彩華
Site5 格拉斯哥瑪姬安寧療護中心──以非患者的方式生活/西上亞里沙
Site6 可食地景Incredible Edible Todmorden──為草根活動帶來大幅轉變/醍醐孝典
Site7 羅奇代爾俱樂部──從孤立到守護高齡人口的在地服務/出野紀子
Site8 CAT(替代技術開發中心)──主題性設施營運與在地連結/神庭慎次
Site9 達爾斯頓東部曲線花園──飲食、農業與藝術相互融合的都市型農田/曾根田香
Site10 Impact Hub Westminster ──拜訪《市民經濟》的作者/丸山傑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探訪美西公益設計現場》
序言 探訪美西公共利益設計的現場/山崎亮
前言 從美國西岸學習社區設計/山崎亮
Site1 引進藝術的地方創生──石榴中心/醍醐孝典
Site2 「美味革命」與食育菜園──可食用的校圃/曾格農場/西上亞里沙
Site3 改變了當地的DIY文化殿堂──重建中心/神庭慎次
Site4 支持社區營造的住宅區──卡利果園/太田未來
Site5 協助尊嚴生活的臨時村莊──尊嚴村/洪華奈
Site6 讓孩子們平等學習的教室──鼠尾草教室/出野紀子
Site7 基於社區動員的人道支援──美慈組織/出野紀子
Site8 從「飲食」設計健康的熱門講座──食思設計/出野紀子
Site9 從社區設計到公共利益設計──「studio-L橙賞」頒獎紀念演說/塞吉歐・帕勒洛尼

《跟著山崎亮去充電:走讀北歐生活設計最前線》
序言 北歐服務設計最前線/山崎亮
總論 豐富人們生活與體驗的設計/山崎亮
Site1 福利國家瑞典的設計力──國立美術工藝大學「KONSTFACK」/西上亞里沙
Site2 從服務設計的觀點制定計畫──赫爾辛基市設計部門/神庭慎次
Site3 令人邂逅藝術的設計──芬蘭國立基亞斯瑪當代美術館/洪華奈
Site4 由學生發起、學生限定的創業支援計畫──芬蘭奧圖大學「STARTUP SAUNNA」活動/洪華奈
Site5 改變工作價值觀的場所──共享工作空間「Hoffice」/神庭慎次
Site6 將回收物升級再造的購物商場──瑞典的「ReTuna Återbruksgalleria」/出野紀子
Site7 當圖書館成為資訊教育據點──芬蘭的「Library 10」/林彩華
Site8 丹麥的成人教育與公民會館──「成人教育機構」的過去與現在/西上亞里沙

書摘/試閱

Impact Hub Westminster ──拜訪《市民經濟》的作者
--丸山傑

前言

「經濟」是為了什麼而存在?自從參與制定某自治團體的產業振興願景計畫之後,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經濟」的原意是「經世濟民(意為治理天下,救濟百姓)」,本來是指讓天下與民眾生活更豐裕的公共政策與活動。那麼為了讓人的生活更豐富,需要什麼樣的「經濟」呢?在我自問自答的時候,遇見一本書:《市民經濟》當中介紹二十五個世界各地的市民創投企業案例。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每個案例當中都加入了創意元素,打造出讓地方更加豐富的「小型經濟」。我很好奇作者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之下撰寫這本書。

該書共同作者之一的約斯特‧畢安達曼先生是英國設計公司「00」的總監,本文以採訪畢安達曼先生的內容為基礎,考察「00」、「市民經濟」與日本社區設計的相似性。
§排版注意:00為兩個半形占用一全形字空間,直排

關於市民經濟

針對「市民經濟」一詞,本書定義為「過去明確被區隔的市民社會、市場、政府各部門,以嶄新的方法融合人、創意、行動的經濟。」該書屢屢指出二○○八年雷曼兄弟破產之後的經濟危機,加上隨之而來的財政緊縮;以及對公共服務造成的影響、失業者增加等社會制度的瓦解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中,如同該書所介紹的案例,英國國內外已經有幾個地區出現由市民創業家創辦新事業的方式。以國家和企業主導的「大型經濟」為中心的社會制度已經瓦解,現在市民靠自己的力量相互合作,創造出讓當地更豐富的「小型經濟」,就是所謂的市民經濟。

該書由三大章節構成:第一章講述市民經濟擴散的社會背景及其定義,第二章則介紹市民經濟的案例。每個案例都由數值展現成果,使用呈現資源循環的圖表,整理透過案例可以學習到的重點,希望能夠成為讀者在打造市民經濟計畫時的參考。最後章節的結論,歸納從這些事例可以學習到的重點以及催生市民經濟的八大方法。
畢安達曼先生談到出版《市民經濟》的背景與目標時,表示:「我們想要呈現相對於以國家、企業為中心的經濟替代方案。」

「現在必須符合今後市民參與型社會需求、以市民為主體的經濟模式。截至目前為止都透過大型財團或慈善團體解決社會問題,但自從卡麥隆首相提出『大社會』願景之後,就開始往新方向前進了。」

卡麥隆首相所說的「大社會」是相對於「大政府」的構想,也是權限由國家移動到地方,由市民社會組織成為公共服務推手的政策。

另外,畢安達曼先生認為推動這項政策也有問題需要解決。

「所謂的『大社會』是藉由以市民為主體的志工參與社區活動,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政策。然而,單方面要求市民參加,不可能長期維持活動。為了打造持續性的活動,必須擬出有經濟循環的架構。明確建立『某人投資某事產生某物』的循環,是非常重要的。」
此時需要「經濟循環架構」,就是所謂的小規模經濟、市民經濟。因為有以市民為中心的持續性經濟,才能真正實現「大社會」。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出版的《市民經濟》,不只在英國國內,就連澳洲、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荷蘭等世界各國都有所共鳴。因為在日本也出版了譯本,我們才有幸讀到這本書。

「00」的辦公室

設計公司「00」的事務所,位於「IMPACT HUB WESTMINSTER」內,這裡就是專為催生市民經濟的據點。二○一一年開始營運,現已經有五百名會員。

我原本以為會是一個重新翻修過的小型商業建築,沒想到「IMPACT HUB WESTMINSTER」是在一棟高樓大廈的二樓。保全系統齊全,進出大門需要查驗證件。畢安達曼先生帶我們在辦公室內繞一圈,邊走邊介紹。入口右側有一個宛如塑膠布小屋的會議空間,看板上寫著「GREENHOUSE(溫室)」。入口處放著一塊小看板,上頭寫著日期和時間,規則似乎是只要自己填寫想使用的時間即可。

這個「培養想法的溫室」旁就是「00」的辦公室。有幾名工作人員在這裡用筆電工作,只要支付額外使用費,就可以在桌上設置看板,當作私有空間使用。

「這裡有以公司行號為單位的人,也有自由工作者。業種橫跨智囊團、健康管理到能源等各領域,當中有很多正在思考引發社會性革命的社會創業家呢!」

「00」從草創時就兼任HUB的設計和營運工作。位於伊斯林頓的HUB,是「00」最初的辦公室,之後國王十字區的HUB馬上就接著開幕,該場館「00」只負責設計工作。現在的WESTMINSTER(西敏市)則是HUB的第三個場館。

西敏市的HUB,據聞是受到行政機關的委託而設立。當初,行政機關是委託「00」擔任打造HUB的顧問,不過為了打造出更好的場地,他們認為自己不能只當顧問,而是要以經營者的角色參與。

「這裡的空間很大,所有權和行政機構共同持有。建築師有時也會以顧問的立場工作,但是顧問的角色能做的還是有限。」
要連結HUB的使用者並引發創新想法,除了設計人們集會的空間,還需要串聯使用者的協調人和營運的組織設計。在營運期間接收到的使用者意見,如何充分呈現在空間設計上也非常重要。空間設計與營運皆由「00」負責的HUB,是一個不斷變化、一直處於現在進行式的辦公室。

畢安達曼先生說,西敏市這個地點也很有意義,該地區集結英國的國家、政府主要機關以及白金漢宮。就像位於日本東京的行政中樞「霞關」一樣。

「為了給予整體社會強烈的印象,所以選擇這個象徵性的地點。這條馬路上有很多英國男性菁英所屬的俱樂部,在這樣的地點,扮演創新平台的角色非常重要。」

除了辦公室的功能以外,還會透過多樣化的活動提升民眾對HUB的認識。

「英國首相來這裡舉辦演說,英國首屈一指的企業維珍集團會長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也曾來這裡發表新書,藉此漸漸提升場所本身的知名度。週末的辦公室使用率較低,所以會舉行使用整體空間的活動。」

「00」是什麼?

二○○五年,以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型態創辦「00」。順帶一提,畢安達曼先生並非草創成員,他在二○○八年才加入「00」。現在「00」的成員似乎還是以建築師居多。「00」開始活動的契機之一,是他們對開發業者主導的都市開發抱持疑問。二○○五年是決定舉辦倫敦奧運的年份,他們意識到的問題中,或許也包含為奧運進行都市開發的社會背景。在這樣的經濟原理之下,針對都市開發一案,「00」認為建築與都市都應該以更加永續、更民主主義的使用方式規劃,因此不斷推動各種計畫。

「我們不會稱呼自己的組織是『建築設計事務所』,現在都用『協作工作室』這個名詞。『00』內部有各種不同專業的成員,根據不同計畫成立可發揮成員長才的專案團隊。我們的共通點是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以及採用創造市民經濟的工作方式。」

具體而言,市民經濟實際上採用什麼樣的組織型態呢?

「我們採用每個計畫都成立公司來執行的方法。我正推動『Big System Lab』這個計畫,也是『00建築』這個以建築設計為主體的公司總監,也是『00計畫』的整體總監。就法律層面來說,設立公司的人會成為公司的所有人,其中會有理事會或協議會等組織。表面看起來是非常傳統的作法,但其實工作方式非常現代化,而且可以形成橫向連結非常強的組織。之所以選擇公司這樣的組織型態,是因為有些預算龐大的計畫,透過自由工作者的團體很難周全管理。不如各自發揮自己的專長,分別在不同公司扮演不同角色。」

不以「大型經濟」的一員受雇於一家公司,而是以個人為基礎同時經手多個計畫,催生「小型經濟」的工作方式,完整體現出市民經濟。

「看得見的設計」與「看不見的設計」

「00」現在所進行的計畫,共通點是「不只做表面設計,還要廣泛解決社會問題」。首先,我針對製造物品的「看得見的設計」計畫,向畢安達曼先生請益。

其中一項計畫是「WikiHouse」。這項計畫打造出一個平台,在網站上公開建築師成員所設計的住宅圖面,使用者可以自由下載。以這些圖面為基礎,使用機器切割合板,經過組裝之後就可以實際完成建築。

另一個「Open Desk」計畫也一樣,公開世界各地登錄的設計師會員所設計的家具圖面。對設計師而言,考以獲得在全世界流通的管道,負責切割材料的工程公司也可因此獲得高收益的工作及新客戶;對顧客而言,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購買設計師設計的家具,這個計畫對所有相關人員都有益處,這也是一種市民經濟的實踐。

「WikiHouse」和「Open Desk」計畫製造出來的實物,也在HUB裡實際使用著。也就是說,這座辦公室其實也發揮了展示空間的功能。

除了設計建築與家具,另一方面也有打造社會制度和平臺這類「看不見的設計」計畫。
其中之一就是前述聚集社會創業家的據點「IMPACT HUB」。除了西敏市之外,伯明罕也有營運,目前支援創業家創業的投資活動也已經開始。
 
另一個計畫是「Big System Lab」,該計畫的目的是「在英國以及全世界撒下在地市民經濟的種籽」。具體而言,該計畫集結國內外的市民經濟案例,試圖創造出市民經濟的知識體系。利用這些成果,推動數個計畫。
推動非物質性的計畫時,採用「研究社會問題、規劃雛形後修正」的設計思考,這是「00」的一大特徵。另外,也會將計畫以淺顯易懂的圖像呈現。不過,這些工作和他們原本建築的專業應該沒有什麼關聯才對。

「00」雖然從建築設計事務所起家,但他們的問題意識不侷限於「看得見」的設計,還延伸到規劃建築與都市的基礎、社會制度等「看不見」的設計。他們不被設計事務所這個組織框架束縛,為研究社會制度與改革、集結擁有不同專長的夥伴,打造出嶄新的組織。
擁有不同長才的夥伴彼此合作,讓「看得見的設計」與「看不見的設計」互相連結並解決社會問題,這才是他們理想中的「協作工作室」。

市民經濟的課題

如前文所述,「00」不只從事理論性的市民經濟研究,也是實際創造市民經濟的實踐者。接下來我將以畢安達曼先生的描述為基礎,從理論與實務兩大觀點,詳細探究市民經濟。
市民經濟在社會上擴展,必須面對三個課題:第一個課題是市民經濟的方法尚未確立;第二是如何提升市民經濟計畫的品質;第三是目前尚未確立成果指標。為了在社會上推廣市民經濟,必須設定適當的指標以評價活動的成效。

「針對成果指標與評價的方法,我們也正在調查、研究。我們正在研擬方法,呈現在當地使用多少預算、進行哪些計畫、會產生什麼效果。」

此時必須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專業用語,就只有專家才能懂。因此,要拋開既有的評價方式,創造可廣泛共享的新觀點。
「新的評價指標應該融合各種表現方法,成果可以透過數字呈現,也可以透過當事人的個案研究和故事詳細表達。」
共享催生市民經濟的方法,在各地創造高品質的活動,且這些活動都可以獲得適切的評價,如此一來,才能引發整體社會的創新。《市民經濟》一書可以說是專為這個目的而撰寫。

「共有資源」的思想

市民經濟也有其理論背景。畢安達曼先生表示,二○○九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伊莉諾‧歐斯壯(Elinor Ostrom)教授讓他獲得最多啟發。

歐斯壯教授是美國的政治學家也是經濟學者,她的研究主軸為「共有資源」(Commons)的自主管理。所謂的共有資源意指河川、湖泊、海洋等水資源,以及森林、放牧地等個人與組織共同使用、管理的資源。歐斯壯教授最大的研究成果,就是不只國家與市場能有效管理共有資源,還有第三個方法可供選擇。她提出由具有共有資源利害關係的當事人,自主決定規範進行「自主管理」的可能性。畢安達曼先生表示這就是與市民經濟相通的觀點。

「人類本來就不是在貨幣經濟下活動,而是藉由在社會上與他者交流才得以生存。而且環境與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思考這一點時,我們也在探索現代市民經濟中的共有資源為何?發明新的共有資源樣貌,在思考市民經濟時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將圖書館用於高齡者福祉活動

畢安達曼先生認為要讓市民經濟在社會上擴展,必須思考讓市民便於投資市民活動的方式,其方法目前有兩種。

「一種是『群眾募資』,另一種是如『影響力投資者』這樣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投資。不只大型公共團體,一般民間企業也可加入投資,無論在經濟或社會上,都將會回饋投資者的恩惠。此外,增加天使投資人(為培育創投企業,提供資金或經營建議等支援的個人投資家)也很重要。」

另外,必須再度審視行政預算的使用方法,並重新編製策略。例如,艾塞克斯郡每年投入四億英鎊的經費在高齡者的社會保障上。另一方面,當地有七十五座圖書館,每年卻只有二千萬英鎊的預算,而且還預計刪減三百萬英鎊。因此,畢安達曼先生等人藉由把圖書館當作解決高齡者福祉問題的場地,提議將約四億英鎊的高齡者社會保障預算,稍微挪至圖書館預算進行運用。

「為幫助在社會上被隔絕的老年人,不妨把圖書館當作高齡者交流的場所。如此一來,高齡者福祉問題可以獲得解決,圖書館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透過在圖書館創造值得投資的活動,讓過去不斷減少的圖書館預算得以增加,同時也能提升服務的水準。」
他們的目標是透過重新審視預算,一次解決圖書館相關的建築、組織、人才等問題。

市民經濟與社區設計

回到日本之後,我重新再讀一次《市民經濟》,試著思考與日本社區設計之間的關聯。
進行社區設計的計畫時,也必須以「經濟」的觀點思考。此時我們總是在思考,除了金錢上的收入,還有物質與知識等和生活相關的「多樣性收入」,這或許也算是廣義的「經濟」。透過這次採訪,我深感市民經濟是一個可以創造和串連所有生活的「嶄新經濟」。

前文提到日語「經濟」的原意,追溯英語「economy」的原意,發現原指「好好持家」的意思。現在「economy」和「經濟」總是令人聯想到貨幣經濟,但其實它們原本都是具有公共性的詞彙。以市民經濟回顧「economy」和「經濟」的原意,是一種讓市民重新把生活找回來的方法。這個部分讓我感受到市民經濟與社區設計之間的關聯。

以「大型經濟」為中心的社會制度逐漸瓦解,如何透過社區設計創造出讓地方更豐富的「小型經濟」?市民經濟提供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各種啟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00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