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顧曲談
滿額折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顧曲談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雅好戲曲,亦精通戲曲的羅澧銘,對廣東粵劇、粵樂,興趣尤深。他既觀劇聽曲,又同時評論劇曲,下筆有理有據,而且旁徵博引,寫的都是高素質而認真的戲曲評論。上世紀五十年代,羅氏在《星島晚報》連載一系列戲曲專題文章,專欄名為「顧曲談」,取「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以「行家」身分撰文,寫戲曲、音樂、掌故、名伶,內容豐富。後來他整理部分連載文稿,出版了《顧曲談》。

 

本書以《顧曲談》初版為底本,參考羅氏在原書序文中提及的分類標準,重新校訂,並為若干字詞作簡注,方便讀者閱覽。

作者簡介

羅澧銘(一九○三—一九六八)

筆名塘西舊侶、蘿月、憶釵生、三羅後人、禮記。廣東東莞人,香港名中醫羅鏡如之子。羅澧銘十四歲隨何恭第習古典文學,並入讀聖士提反中學,十九歲出版四六駢文小說《胭脂紅淚》,翌年從商,仍筆耕不綴,常以「憶釵生」筆名發表文章。一九二四年八月與何筱仙、黃守一等人合辦《小說星期刊》。一九二八年八月與孫壽康合辦《骨子》,刊物以消閒為主,甚受讀者歡迎。一九五六年起,羅氏以「塘西舊侶」筆名在《星島晚報》連載名作《塘西花月痕》。羅氏多才藝,曾辦報、編雜誌、撰稿、出版,一生對文字不離不棄。

 

朱少璋

作家,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香港文學推廣平台」主任。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學士及哲學博士。國際南社學會、廣東南社學會、香港作家協會會員。公餘熱衷參與文化藝術活動,多年來從事文學研究、文學創作及中文教學,近年着手整理編訂罕見文學材料,尤致力於廣東戲曲文獻及唱詞劇本的研究。

 

編訂/校訂作品包括:《小蘭齋雜記》(榮獲第十屆「香港書獎」)、《香如故──南海十三郎戲曲片羽》、《薛覺先評傳》、《顧曲談》等

原書序

羅澧銘

余少耽戲曲藝術,及長,更喜與藝人交遊,時聆菊部1 新聲,復領李謨2 雅教,耳濡目染,怱怱數十寒暑,亦既嗜之成癖矣!槧鉛之暇3,以顧曲遣有涯之生,讀李笠翁先生《閒情偶寄》4,胡翼南先生《梨園娛老集》5,心竊慕焉,不揣謭陋6,東塗西抹,發抒管見,撰《顧曲談》,刊《星島晚報》「娛樂版」,以就教於高明。猥蒙知音人士不棄,囑印單行本,因念是書在報章發表,將達三百續,當時拉雜成篇,絕無系統可言,弗若分門別類,分集刊行,大致別為「戲劇」、「歌曲」、「雜俎」三種,皆約略溯其源流,兼考證樂器出處,以供參考。

屬於「戲劇」方面,計有:〈粵劇源流與粵曲演變〉、〈十行腳色歌喉雜談〉、〈正本齣頭及其他〉、〈新春佳節應時戲曲談〉等篇。屬於「歌曲」方面,包括「樂器」計有:〈練聲方法與問字求腔〉、〈棚面師父十三手〉、〈地道粵曲— 南音〉、〈五十年來省港著名師娘〉、〈八大曲取材及唱工的變遷〉、〈歌壇滄桑錄〉,以及〈洋琴考證與玩奏技巧〉、〈梵鈴(小提琴)拉雜談〉、〈三絃在南北樂壇的地位〉諸篇。「雜俎」方面,計有:〈大八音班的技巧與組織〉、〈廣府、潮州及外國傀儡戲〉、〈「打

真軍」與「三上吊」〉各篇。

此外選錄「顧曲散評」四篇,標題:〈祁筱英復出— 提倡唱、做、念、打、藝術〉、〈吳君麗勤有功戲有益〉、〈薛派薪傳弟子林家聲〉,區區之意,竊以為:粵劇日走下坡,消失大部分觀眾,事實具在,固不必「諱疾忌醫」。挽狂瀾於未倒,植藝苑之新葩,尤須灌輸新血,發掘後起之秀,鼓勵之,扶掖之,責無旁貸,端在我輩— 站在觀眾地位,抱持擁護粵劇之熱誠。至於「壓軸」一文〈白雪仙示範《牡丹亭》〉,蓋余尤有說焉:余撰顧曲文章,只是側重後起人才,歷向對於「紅伶」甚少吹捧。一者:紅伶聲價重,地位高,藝術優越,自是份所當為,實無吹捧之必要;相反而言,對藝術不忠實,馬虎從事以「欺台」,更要仿春秋「責備賢者」之意,率直加以批評。二者:紅伶常自恃聲價重,地位高,喜諛詞,惡忠告,認輿論殊不足重輕,甚至變本加厲,蔑視社會人士,吾人又何必浪費筆墨?吹捧紅伶唯一例外,便是態度嚴肅認真,一切以藝術為前提,博採廣諮,有超羣軼倫之表現,則吾人職責所司,豈能膠柱鼓瑟7,一概而論,抹煞事實?比年來,白雪仙致力文藝術,頗起「示範」作用,「破例」以此文殿吾書,知音士女,儻不以吾為阿其所好乎?

本書出版,悼念卅五年亡友平愷薛覺先五兄逝世一週年(十月卅一日)9,並有感於粵劇田地,日就荒蕪,後繼難得其人!薛氏生平,對戲劇電影藝術之貢獻,蔚為「一代宗師」,僉稱10「萬能泰斗」,除獻身劇藝之外,更致力社會福利慈善業,興辦「覺先平民學校」,造福失學兒童;扶植藝苑俊秀,領導八和會館,栽培「八和」子弟;以至待人接物,亦悉本至誠,仗義輕財,存終存始,只求良心之所安,絕非「沽名釣譽」

者可比。舉一個例:逝世首夕,點演其首本戲《花染狀元紅》,病魔突擊,體力不支,照劇情演出,跪地起身時,雙腳搖擺不定,同場藝員,見神色有異,連忙上前攙扶,一再受其苛斥,定要唱完最後幾句「滾花」;煞科落幕,仍不肯「入場」,必須

向觀眾「謝幕」後,才算職責完成:生具藝術天才,死亦忠於藝術,其嚴肅認真之態度,誠堪為後輩楷模。聯想所及:本屆「八和」演「大集會」,十二月九日,新馬師曾、芳艷芬合演《胡不歸》〈慰妻〉,按照往昔伶人習慣,「大集會」多演本人「首本」戲,倍見精彩,但若干年來,「新馬」最喜歡點演薛氏之「開山」戲,以表示繼承「伶王」寶座(?),有志向上,本未可厚非。如能保持嚴謹作風,吾人站在觀眾立場,得飽耳福,亦正歡迎之不暇,可惜結果完全相反!「新馬」演戲歷向「兒嬉」,永遠忘記曲本(薛氏對於所有劇本曲白,一經演出後永不訛舛刪改),不論任何家絃戶誦之名曲亦一樣「爆肚」11,是晚之「慰妻」一闋,忘記得一乾二淨,加添許多「不乾淨」口白,整個戲之氣氛為之破壞,使人越聽越氣憤。新馬更有一種「無可寬恕」之惡習慣:與芳艷芬演《紅鸞喜》一幕,因對方是「道姑」一角,新馬便「借題發揮」,大談「道友」之「光榮史」,以誇示於觀眾之前(或許已忘記「吸毒」是犯法之勾當?),偶一為之,

吾無間言,而此君習慣成自然,差不多每套劇本,稍有機會便「扯科諢」12,殊屬討厭!又如前者演《拉車被辱》,及所演其他劇本,猥褻「口白」,衝口而出,弄到輿論譁然,提倡「粵劇清潔運動」,迎頭痛擊,此風稍戢13;近者故態復萌,余忝屬輿論界一份子,決不能安於緘默。因為演劇如球賽,必須全體鼎力合作,一個「破壞份子」,可能影響全體,尤其是演對手戲之藝員。余嘗冷眼旁觀,「新馬」參加「新艷陽」,好幾次「扯科諢」,俱為芳艷芬迅速「插白」,阻止其繼續說下去。芳艷芬是盡忠藝術之戲劇工作者,當不願意受其牽累。即如〈慰妻〉一幕,因新馬之「爆肚」亦為之興致索然,缺乏精彩;反觀次夕關德興與吳君麗合演《平貴別窰》,關德興演來「認真」,連帶吳君麗亦出色當行,試想以一個「初出茅廬」之吳君麗,怎可與「高據后座」之芬艷芬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兩相比較,吳君麗確能發揮情緒,給予觀眾良好印象,理由十分顯淺:對手演出「戲假情真」,自己如設身處地,定要「迎頭趕上」耳(雖然兩人演來仍有小疵:關德興有幾句曲白,應該「催快」,頗嫌其遲慢;吳君麗之中州音「念白」,未盡純粹;不過「情緒」甚佳,所謂「戲假情真」,才是「上乘工夫」)。一得愚見,貽笑大方;百爾君子,起而教之,則幸甚!

禮記羅澧銘序於香江14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中旬

目次

目 錄

重刊《顧曲談》二三事 朱少璋 / i

原書序 羅澧銘 / xii

第一輯:歷史.源流

ž 粵劇源流與粵曲演變 / 003

ž 十行腳色歌喉雜談 / 006

ž 正本齣頭及其他 / 010

ž 新春佳節應時戲曲談 / 018

第二輯:歌曲.音樂

ž 練聲方法與問字求腔 / 027

ž 棚面師父十三手 / 030

ž 地道粵曲—南音 / 032

ž 五十年來省港著名師娘 / 037

ž 八大曲取材及唱工的變遷 / 042

ž 歌壇滄桑錄 / 059

ž 洋琴考證與玩奏技巧 / 062

ž 梵鈴(小提琴)拉雜談 / 069

ž 三絃在南北樂壇的地位 / 076

第三輯:雜錄.散記

ž 大八音班的技巧與組織 / 083

ž 廣府、潮州及外國傀儡戲 / 089

ž 「打真軍」與「三上吊」 / 096

第四輯:評論.分析

ž 祁筱英復出—提倡唱、做、念、打、藝術 / 107

ž 吳君麗勤有功戲有益 / 115

ž 薛派薪傳弟子林家聲 / 122

ž 白雪仙示範《牡丹亭》 / 128

後記 / 131

書摘/試閱

重刊《顧曲談》二三事

朱少璋

自粵劇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後,越來越多人重視粵劇,而相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讀者和研究者對相關的文獻材料,需求甚殷。只是要接觸珍貴的文獻材料,殊不容易。誠如周丹杰、李繼明在〈香港大學所藏粵劇劇本文獻概述〉中說:

香港地區存留的近、現代以來的粵劇文獻更為豐富,是研究粵劇發展歷史的重要實證。但另一方面,由於這些資料尚未得到系統整理與編目披露,研究者想要利用, 還不是很方便。

(《文化遺產》第四期,二○一五年)

極為珍罕的文獻或原材料當然借觀不易,一些瀕近絕版的舊著作,也不容易讀得到。舊著作數量少而流通不廣,對讀者和研究者而言,都十分不便。因此,有計劃地重訂重編重刊一些經典著作,是有必要而有意義的事— 羅澧銘的《顧曲談》正是值得而且需要重刊的經典著作。

《顧曲談》是研究早期粵劇、粵曲、粵樂的重要參考專書,出版逾一甲子,已然絕版,而庋藏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兩冊,亦列為參考書籍,只供館內使用,不能外借。大學圖書館亦只有香港中文大學(藏一冊)及香港大學藏有此書(藏兩冊),藏書僅供該校師生使用。

羅澧銘(一九○三—一九六八),筆名塘西舊侶、蘿月、憶釵生、三羅後人、禮記。廣東東莞人,香港名中醫羅鏡如之子。羅澧銘十四歲隨何恭第習古典文學,並入讀聖士提反中學,十九歲出版四六駢文小說《胭脂紅淚》,翌年從商,仍筆耕不綴,常以筆名「憶釵生」發表文章。一九二四年八月與何筱仙、黄守一等人合辦《小說星期刊》。一九二八年八月與孫壽康合辦《骨子》,刊物以消閒為主,甚受讀者歡迎。一九五六年起,羅氏以筆名「塘西舊侶」在《星島晚報》連載

名作《塘西花月痕》。羅氏多才多藝,曾辦報、編雜誌、撰稿、出版,一生對文字不離不棄。他與人合辦的三日刊《骨子》,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至三十年代的暢銷小報,在香港早期報業史上有一定地位。上世紀二十年代羅氏參與編刊的《小說星期刊》,是香港新舊文學交替時期的重要文學刊物,是香港新文學研究的重要文獻,他在《小說星期刊》上發表的〈新舊文學之研究和批評〉,也是研究香港早期新文學不能繞過的重要材料之一。羅氏筆鋒甚健,常於報端撰稿,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在《星島晚報》連載的《塘西花月痕》即有一千二百多篇,洋洋巨構,一九六二年羅氏把連載稿整理出版,成為當時的暢銷書。《塘西花月痕》記錄了不少香港掌故以及塘西風月歷史,出版半世紀以來,都得到讀者的重視。

羅氏雅好戲曲,亦精通戲曲,對廣東粵劇、粵樂,興趣尤深。他既觀劇聽曲,又同時評論劇曲,下筆有理有據,而且旁徵博引,寫的都是高素質而認真的戲曲評論,絕非捧角吹噓之文字。上世紀五十年代,羅澧銘在《星島晚報》連載了一系列戲曲專題文章,專欄名為「顧曲談」,取「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以「行家」身分撰文,寫戲曲、音樂、掌故、名伶,內容十分豐富。一九五八年他把部分連載稿整理出版,書名沿用專欄名稱—《顧曲談》。

據羅氏在《顧曲談》序言中「因念是書在報章發表,將達三百續」的說法,可知當年在報上連載的「顧曲談」有近三百篇作品,而最終輯入《顧曲談》而成書的,卻只有二十篇。參看《顧曲談》原書的版權頁,得知此書應是「《顧曲談》初集」,那是說,羅氏是有意為此書出版續編的。再看他在〈新春佳節應時戲曲談〉一文中的按語:「拙著原有〈六國大封相的源源本本及其大變遷〉一文,將於《顧曲談二集》發表。」可知他確實曾經計劃出版「二集」的,至於為何沒有成事,則原因未明。雖然《顧曲談》只收錄了二十篇文章,但這輯作品畢竟是羅氏親自編選的,在未見其餘遺珠之前,這輯由原作者自選的珍貴文字材料,相信仍有保留、重刊的價值。更何況,這二十篇文章所涉及的範圍甚廣,相信羅氏在選訂文章時,當下過一番心思。《顧曲談》有四篇談粵劇歷史源流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縷述粵劇、粵曲的演變,又詳談行當角色以及正本齣頭,為

早期粵劇保留了珍貴的記錄。此外,有九篇談歌曲及音樂的文章,廣涉聲線、唱腔、南音、八大曲、樂師、樂器以及舊式歌壇的人和事,都是專業而詳贍的材料。三篇談大八音班、傀儡戲以及已失傳的特色表演「打真軍」「三上吊」,都是重要而較少人談及的專題。四篇談名伶的專文詳細而客觀地評價了祁筱英、吳麗君、林家聲和白雪仙的表演特點,亦極具參考價值。

說到《顧曲談》的參考價值,以下再為讀者舉兩個例子。今天有不少人誤以為粵劇中的「正本」是主要演員演的重頭戲,其實都是望文生義或措詞不小心之過。《顧曲談》的〈正本齣頭及其他〉就清楚說明了這個問題。「正本」原指日戲,由班中次要演員負責;「齣頭」原指夜戲,由班中主要演員負責。此文還詳細記載舊式粵劇搬演正本及齣頭的具體情況,包括角色安排、搬演劇目、曲牌音樂。種種粵劇傳統,羅澧銘筆下寫來,樁樁件件,如數家珍。這些內容對研究早期粵劇,極有幫助。又例如書中一篇〈八大曲取材及唱工的變遷〉,縷述八大曲的源流、內容及特色,羅氏在文中引錄了一段〈百里奚會妻〉的唱詞,這段帶口白的唱詞羅氏稱之為「原曲」。筆者翻查個人收藏的二十年代高鎔陞八大曲鈔本,也沒有羅氏引錄的口白部分,估計羅氏掌握的「原曲」,應是另一個早期的近源版本,值得研究者注意。

本書以一九五八年一月初版的《顧曲談》為底本,重新編訂。筆者為此書作了必要的校訂,除統一部分異體字、統一使用新式標點以及改訂錯別字外,又刪去原書中所附的幾則廣告。全書版式則由直排改為橫排,並為若干字詞作簡注,方便讀者理解句意。原書引錄資料有錯誤者,筆者經審慎查證後作改訂,並以簡注交代。此外,筆者參考羅氏在序文中提及的分類標準,重組本書二十篇文章的排序,改動既符作者原意,亦便閱覽。

.

《顧曲談》的文章多以交代客觀事實為主,然亦有部分內容涉及對演員或歌者的評價,羅氏在序文中說:

對藝術不忠實,馬虎從事以「欺台」,更要仿春秋「責備賢者」之意,率直加以批評。

羅澧銘在書中提出的批評或讚賞都是個人意見,讀者不妨在細讀理解後,再判以己見並參考更多相關的材料,斟酌採納。筆者編訂此書只求完整地重現原書的原文原意,無意為作者提出的種種批評作隱諱或調節,套用一句老話:這些部分只反映原作者當時的個人看法,並不代表出版單位或筆者的立場。所謂「各言其志」,達理通情的讀者一定都能明白箇中意思。

朱少璋

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寫於香港浸會大學東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