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如何擺脫內心焦慮和過度依賴?
◎內向性格的人如何發現自身優勢?
◎父母在孩子的性格中刻下了何種烙印?
◎安全感和自卑感如何塑造著我們的性格?
◎如何才能擁有責任感、親和力和穩定的情緒?
生動案例+嚴謹理論分析,揭示性格的多種構成
安全感、自卑感、大腦生理、父母影響、情境……
引導讀者更全面了解自我,提升生活品質,實現個人幸福
▎心靈上的排毒──安全感與性格
本章探討了安全感在性格形成中的重要性。書中以「沒有安全感的無腳鳥」為例,描述了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生活中感到無所適從,常常厭惡、蔑視自己、害怕他人不喜歡自己,從而迎合他人,抹殺自我。作者指出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安全感的建立是人格成長的基石,影響著我們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
▎隱形的情感能力──父母影響與情感模式
父母在孩子性格中的烙印是不容忽視的。本章從多個角度探討了父母對孩子性格的深遠影響,包括將孩子視為私人物品的家長、被親職化剝奪童年的孩子、溺愛和過度要求的父母。這些不同的家庭情境和教養方式,往往導致孩子在成年後面臨自戀、情感缺失、無法取悅他人等情感問題。作者以實例說明,了解並反思父母對我們情感模式的影響,是提升自我情感能力的重要一步。
▎醋桶裡,泡不出甜黃瓜──情境的影響
情境對性格的影響不容小覷。從「被浪潮席捲的個性」到「無法在特定情境下保持自我」,本章詳細分析了我們在不同情境下的性格變化,並揭示了從眾心理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決策。作者強調了解並掌握情境對性格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為理性且獨立的決定。
▎身心不可分──生理狀況與性格
本章以大腦生理為切入點,探討了生理狀況對性格的深層影響。從管理恐懼的杏仁核、影響情緒感受的神經傳導物質,到外向性與多巴胺的關係、小腦異常如何導致認知功能障礙……作者透過詳細的科學解釋,揭示了心理和行為是如何受到生理因素的驅動。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更科學地看待自己的性格特質,理解行為背後的生理機制。
▎被削弱的勇氣──自卑情結
自卑感是許多人面臨的共同問題。本章探討了自卑感的形成和影響,從擺脫自卑追求優越感到自卑感如何成為我們追求卓越的原動力。作者詳細分析了當自卑感發展成自卑情結時的心理狀態,並提供了擺脫自卑枷鎖的實用建議。透過這些分析,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正視自己的自卑情結,並將其轉化為正向的行動力。
▎你可能也有的小「怪癖」──不同性格類型
每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性格特徵和小「怪癖」。本章探討了性格中的多樣性,包括愛表演的一面、羞於表達而內心專注的人、以尋找快樂作為生活主題的人等。作者強調這些性格特徵並非缺點,而是我們個性的一部分,理解和接受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此外,本章還探討了幻想與妄想的界限,以及適度的自戀對心理健康的好處。
▎擺脫拖後腿的人格特質──人格重建
人格重建是提升自我、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徑。本章詳細分析了外傾性、親和性、盡責性及情緒穩定性這些性格特質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作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掌握好這些特質的平衡,從而擁有更穩定的情緒和更和諧的人際關係。透過人格重建,我們可以擺脫拖後腿的性格特質,實現個性和命運的自主掌控。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剖析了安全感、自卑感、大腦生理、父母影響等對性格的影響。透過豐富案例,包括影視人員與普通人的真實故事揭示性格的奧祕。書中探討了如何克服自卑、發現內向性格的優勢、理解自戀心理、擺脫焦慮與依賴,並提升責任感、親和力及情緒穩定性。讀者可藉由本書更充分地了解自我,提升生活品質,從而享受寶貴的人生。
◎內向性格的人如何發現自身優勢?
◎父母在孩子的性格中刻下了何種烙印?
◎安全感和自卑感如何塑造著我們的性格?
◎如何才能擁有責任感、親和力和穩定的情緒?
生動案例+嚴謹理論分析,揭示性格的多種構成
安全感、自卑感、大腦生理、父母影響、情境……
引導讀者更全面了解自我,提升生活品質,實現個人幸福
▎心靈上的排毒──安全感與性格
本章探討了安全感在性格形成中的重要性。書中以「沒有安全感的無腳鳥」為例,描述了缺乏安全感的人在生活中感到無所適從,常常厭惡、蔑視自己、害怕他人不喜歡自己,從而迎合他人,抹殺自我。作者指出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安全感的建立是人格成長的基石,影響著我們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
▎隱形的情感能力──父母影響與情感模式
父母在孩子性格中的烙印是不容忽視的。本章從多個角度探討了父母對孩子性格的深遠影響,包括將孩子視為私人物品的家長、被親職化剝奪童年的孩子、溺愛和過度要求的父母。這些不同的家庭情境和教養方式,往往導致孩子在成年後面臨自戀、情感缺失、無法取悅他人等情感問題。作者以實例說明,了解並反思父母對我們情感模式的影響,是提升自我情感能力的重要一步。
▎醋桶裡,泡不出甜黃瓜──情境的影響
情境對性格的影響不容小覷。從「被浪潮席捲的個性」到「無法在特定情境下保持自我」,本章詳細分析了我們在不同情境下的性格變化,並揭示了從眾心理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決策。作者強調了解並掌握情境對性格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為理性且獨立的決定。
▎身心不可分──生理狀況與性格
本章以大腦生理為切入點,探討了生理狀況對性格的深層影響。從管理恐懼的杏仁核、影響情緒感受的神經傳導物質,到外向性與多巴胺的關係、小腦異常如何導致認知功能障礙……作者透過詳細的科學解釋,揭示了心理和行為是如何受到生理因素的驅動。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更科學地看待自己的性格特質,理解行為背後的生理機制。
▎被削弱的勇氣──自卑情結
自卑感是許多人面臨的共同問題。本章探討了自卑感的形成和影響,從擺脫自卑追求優越感到自卑感如何成為我們追求卓越的原動力。作者詳細分析了當自卑感發展成自卑情結時的心理狀態,並提供了擺脫自卑枷鎖的實用建議。透過這些分析,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正視自己的自卑情結,並將其轉化為正向的行動力。
▎你可能也有的小「怪癖」──不同性格類型
每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性格特徵和小「怪癖」。本章探討了性格中的多樣性,包括愛表演的一面、羞於表達而內心專注的人、以尋找快樂作為生活主題的人等。作者強調這些性格特徵並非缺點,而是我們個性的一部分,理解和接受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此外,本章還探討了幻想與妄想的界限,以及適度的自戀對心理健康的好處。
▎擺脫拖後腿的人格特質──人格重建
人格重建是提升自我、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徑。本章詳細分析了外傾性、親和性、盡責性及情緒穩定性這些性格特質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作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掌握好這些特質的平衡,從而擁有更穩定的情緒和更和諧的人際關係。透過人格重建,我們可以擺脫拖後腿的性格特質,實現個性和命運的自主掌控。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剖析了安全感、自卑感、大腦生理、父母影響等對性格的影響。透過豐富案例,包括影視人員與普通人的真實故事揭示性格的奧祕。書中探討了如何克服自卑、發現內向性格的優勢、理解自戀心理、擺脫焦慮與依賴,並提升責任感、親和力及情緒穩定性。讀者可藉由本書更充分地了解自我,提升生活品質,從而享受寶貴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李娟娟,知名心理作家、諮商心理師,致力於心理學科普讀物創作,尤其對犯罪心理學、大眾心理學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潛意識操控術,職場與社交中的心理暗示》、《九型人格心理學,看透你的內在動機與行為模式》、《披上愛的外衣進行傷害,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親密關係中的精神控制》等,長期穩坐心理學圖書暢銷榜,深受讀者喜愛。
序
前言
安全感和自卑感如何塑造著我們的性格?
我們大腦中的不同部位和微量分泌物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性格?
父母在孩子的性格中刻下了怎樣的烙印?
性格內向是一個貶義詞嗎?內向性格的人如何發現自身的優勢?
自戀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如何擺脫內心焦慮和過度依賴?
怎樣才能擁有責任感、親和力和穩定的情緒?
帶著這些問題,本書作者繼《九型人格心理學,看透你的內在動機與行為模式》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深入思考,撰寫了本書,繼續發掘性格的奧祕,探索提升幸福感的幽徑。出現在本書中的案例有影視人員,也有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或跌宕起伏,或真實親切,就像一面鏡子,或多或少地照出我們自己的影子。在這些故事的引導下,我們不知不覺地走進「性格」這座神祕殿堂的不同區域之中,跟隨作者的筆觸去一探性格的奧祕。
性格讓我們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探索性格就是探索自我,探索自己內心的光明與陰影,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這種探索的意義就在於更深入、更充分地了解自我,提升生活品質,享受我們寶貴的、唯一的生命。性格是穩定的,也是可塑的,而生命每天都在流逝,讓我們開始行動,認識自己的個性,掌握自己的命運吧!
安全感和自卑感如何塑造著我們的性格?
我們大腦中的不同部位和微量分泌物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性格?
父母在孩子的性格中刻下了怎樣的烙印?
性格內向是一個貶義詞嗎?內向性格的人如何發現自身的優勢?
自戀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如何擺脫內心焦慮和過度依賴?
怎樣才能擁有責任感、親和力和穩定的情緒?
帶著這些問題,本書作者繼《九型人格心理學,看透你的內在動機與行為模式》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深入思考,撰寫了本書,繼續發掘性格的奧祕,探索提升幸福感的幽徑。出現在本書中的案例有影視人員,也有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的故事或跌宕起伏,或真實親切,就像一面鏡子,或多或少地照出我們自己的影子。在這些故事的引導下,我們不知不覺地走進「性格」這座神祕殿堂的不同區域之中,跟隨作者的筆觸去一探性格的奧祕。
性格讓我們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探索性格就是探索自我,探索自己內心的光明與陰影,發現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這種探索的意義就在於更深入、更充分地了解自我,提升生活品質,享受我們寶貴的、唯一的生命。性格是穩定的,也是可塑的,而生命每天都在流逝,讓我們開始行動,認識自己的個性,掌握自己的命運吧!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心靈上的排毒—安全感與性格
沒有安全感的無腳鳥
厭惡、蔑視自己的人
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迎合別人,抹殺自我
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
第二章 隱形的情感能力—父母影響與情感模式
沉浸在世界贏家的自戀幻覺中
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人物品
被親職化剝奪的童年
溺愛是一種懶惰的愛
永遠無法被取悅的完美型父母
憂鬱的黑洞會吞噬一切
第三章 醋桶裡,泡不出甜黃瓜—情境的影響
被浪潮席捲的個性
特定情境下,無法保持自我
我們習以為常的從眾情境
第四章 身心不可分—生理狀況與性格
影響我們心理的大腦
管理著恐懼的杏仁核
情緒感受與我們的決定
外向性與多巴胺
小腦異常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第五章 被削弱的勇氣—自卑情結
擺脫自卑,追求優越感
自卑是追求卓越的原動力
當自卑發展成自卑情結
擺脫自卑的枷鎖
第六章 你可能也有的小「怪癖」—不同性格類型
性格中愛表演的一面
羞於表達而內心專注
以尋找快樂作為生活的主題
擺脫焦慮性依賴
幻想與妄想的一線之差
適度的自戀有利於心理健康
第七章 擺脫拖後腿的人格特質—人格重建
性格中的外傾性
親和性與社會親和力
掌握好盡責性的分寸
情緒越穩定,越能掌控情緒
第一章 心靈上的排毒—安全感與性格
沒有安全感的無腳鳥
厭惡、蔑視自己的人
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迎合別人,抹殺自我
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
第二章 隱形的情感能力—父母影響與情感模式
沉浸在世界贏家的自戀幻覺中
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人物品
被親職化剝奪的童年
溺愛是一種懶惰的愛
永遠無法被取悅的完美型父母
憂鬱的黑洞會吞噬一切
第三章 醋桶裡,泡不出甜黃瓜—情境的影響
被浪潮席捲的個性
特定情境下,無法保持自我
我們習以為常的從眾情境
第四章 身心不可分—生理狀況與性格
影響我們心理的大腦
管理著恐懼的杏仁核
情緒感受與我們的決定
外向性與多巴胺
小腦異常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第五章 被削弱的勇氣—自卑情結
擺脫自卑,追求優越感
自卑是追求卓越的原動力
當自卑發展成自卑情結
擺脫自卑的枷鎖
第六章 你可能也有的小「怪癖」—不同性格類型
性格中愛表演的一面
羞於表達而內心專注
以尋找快樂作為生活的主題
擺脫焦慮性依賴
幻想與妄想的一線之差
適度的自戀有利於心理健康
第七章 擺脫拖後腿的人格特質—人格重建
性格中的外傾性
親和性與社會親和力
掌握好盡責性的分寸
情緒越穩定,越能掌控情緒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心靈上的排毒──安全感與性格
沒有安全感的無腳鳥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牠只能一直飛啊飛,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牠死的時候。」這是電影《阿飛正傳》中旭仔經常念著的一句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無腳鳥,迷惘而膽怯,不知道自己的靈魂歸屬何處,只能一直飛啊飛,不停地盲目追尋,直到死亡。
旭仔將自己的迷茫與膽怯隱藏在倔強和放蕩不羈的面具之後。他是個情場浪子,能輕易蠱惑一個女人,但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留住他。他就像自己口中的無腳鳥,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讓人無法追尋。
售票員蘇麗珍是個性格隱忍內斂的女孩,在剛認識旭仔時,她充滿了顧慮和擔憂,不肯接受旭仔的追求。後來蘇麗珍愛上了旭仔,並與旭仔建立了戀愛關係。蘇麗珍的戀愛觀十分傳統,她渴望與戀人維持長久穩定的關係,希望婚姻能為這段戀愛關係提供保障,於是她拐彎抹角地向旭仔提出了結婚。但旭仔不想結婚,於是蘇麗珍只能遺憾離開,旭仔見此也主動遠離了蘇麗珍。
在一個雨夜,蘇麗珍突然出現在旭仔面前,她說:「不結婚不重要,我只想跟你在一起。」對於蘇麗珍來說,她鼓足了很大的勇氣說出這句話,但旭仔並不願意再續前緣。
多年以後,蘇麗珍依舊記得旭仔,記得旭仔在追求她時說的一句話:「1960年4月16日下午3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旭仔憑藉這一分鐘的無賴和執著打動了蘇麗珍,從而進入蘇麗珍的情感和人生中,蘇麗珍一直對這一分鐘的回憶念念不忘:「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得那一分鐘我不知道,但我卻一直記著這個人。」當蘇麗珍回憶起旭仔的時候,她的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雖然她也會為這段感情而傷感,想要忘記旭仔,卻又不得不承認:「那個時候,我覺得好好聽啊。」
旭仔和蘇麗珍分手之後,很快和舞女咪咪建立了戀愛關係。咪咪與蘇麗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女人,咪咪美麗、大膽,但旭仔似乎並沒有真心投入這段感情中。像旭仔這樣的浪子,對女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就連不乏追求者的咪咪也輕易被他俘獲。但對於旭仔來說,女人只是他暫時填補內心空虛的消耗品,每個女人只能讓他獲得短暫的心理安慰,如同他對阿潮說的:「我也不知道我這一生到底會喜歡多少個女人,不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最喜歡誰。」
旭仔的空虛和痛苦來源於他沒有歸屬感、沒有精神寄託,他是個沒有「根」的人。這與旭仔的童年經歷密不可分,他從小被一個「交際花」母親養大,從未從母親那裡感受到母愛。
當旭仔得知自己並非母親所生時,他忽然覺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空虛、痛苦的原因,尋找生母成了旭仔新的希望。他一直在追問生母的下落,但養母卻始終不肯告訴他,她恨恨地對旭仔說:「我告訴你,你就去找她,我得到些什麼?什麼也沒有,你也不會記得我。我就要你恨我,這樣你就不會忘記我。」
其實,旭仔深愛著養母,不允許任何人欺負她,一旦發現有男人欺騙了養母,旭仔就會對那個男人大打出手。旭仔雖然對尋找自己的生母鍥而不捨,但實際上他十分依賴養母,害怕養母離開自己,所以當他得知養母要和一個有錢的男人移民美國時,旭仔立刻進行了制止。
後來養母實在無法忍受旭仔的追問,告訴了旭仔他生母的下落,並對他說:「你這幾年來一直放縱自己,把責任推到我身上,你要報復嘛。好,我現在告訴你,你親媽是誰,我受夠了,你以前做人總是用這個藉口,你以後再不可以用這個藉口了。你想飛呀?好,你飛呀!你要飛就飛遠一點,你不要有一天讓我曉得,你一直在自欺欺人。」
為了尋找生母,旭仔跟咪咪不辭而別,來到了菲律賓。在四處打聽後,旭仔來到了生母的住處。
原來,旭仔的生母是一個有著貴族血統的菲律賓人,她的家族不允許旭仔這樣的私生子存在,所以他一出生,就被他的生母遺棄了。他的生母把他交給了他現在的養母撫養,並每月付給旭仔的養母50美金的扶養費。這筆錢在當時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於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交際花」來說,這筆錢為她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所以她毫不猶豫地收養了旭仔。
所以當旭仔找來時,他的生母並不肯與他相認。旭仔雖然很失望,但並沒有糾纏下去:「當我轉身離開的時候,我知道在我身後有一雙眼睛在看著我。但我是不會回頭的,我只不過是想看一下她,看看她的樣子。既然她不給我這個機會,那我也不會給她這個機會。」
無法與生母相認的旭仔只能繼續做「無腳鳥」,一直在飛,一直不停地流浪,無法停留。後來漫無目的的旭仔確立了一個新的人生目標──去美國,因為他的養母就在美國。雖然當旭仔得知自己是被人遺棄的時候,他與養母之間的關係一度變得十分緊張,兩人經常發生衝突,但養母告訴他生母的下落後,兩人之間建立了一點信任,所以當旭仔被生母拒絕後,他就產生了去美國找養母的念頭,儘管他與養母之間的情感連繫也十分脆弱。可去美國這件事對旭仔來說也十分困難,他沒有身分證,不能辦理護照,這意味著他無法去美國。
最終,旭仔與黑社會的人發生衝突後身負重傷而亡。臨死前,旭仔又一次想起了那個「無腳鳥」的故事。
安全感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的理論中。安全感是一種內在精神需求,每個人都有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一個人如果沒有安全感,就會因恐懼而對周遭充滿警惕,無法與他人建立起正常的親密關係,從而產生一種無力感,生活在焦慮、空虛之中。
依戀關係對一個人的安全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每個人最初的依戀對象都是自己的養育者,通常就是我們的父母。與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是我們一生的預演,如果一個人無法與父母進行良好的互動,那麼他在長大成人後就會因缺失安全感而無法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
母親是第一個照顧我們的人,每個人最初都是先與母親進行互動。對於嬰兒來說,母親如果能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這對他以後的成長十分重要,正如佛洛伊德所說:「我發現,那些認為自己被母親喜歡或偏愛的人,在生活中總會表現得很自信、樂觀,常常顯得很英勇,總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如果母親對嬰兒的需求不敏感,嬰兒無法及時獲得母親的安慰,例如母親對嬰兒的哭聲無動於衷,而是等嬰兒哭累後自動安靜下來,那麼嬰兒就會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恐懼,覺得周遭是不安全的。他會產生一種回到母親子宮的衝動,因為那裡最安全。成長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這種趨勢會和回到子宮的衝動形成心理衝突。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因缺乏安全感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憂鬱、空虛,有的人會像旭仔一樣選擇流浪。
旭仔無法安定下來,因為他是一隻「無腳鳥」,他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穩定的關係。當蘇麗珍提出結婚時,旭仔本能地想要逃避,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的不安全感來自他在與養母的相處中感到世界是不安全的,情感帶有不確定性,他必須得逃離。
旭仔從出生起就被生母遺棄,養母雖然將他撫養長大,但他卻並未從養母那裡獲得母愛,養母會撫養旭仔,也是出於自己的生存所需,並沒有給旭仔足夠的關心和照顧,因此旭仔也無法與養母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當旭仔得知自己並非養母親生時,他開始想盡辦法打聽生母的下落,因為他想和生母建立正常的情感連結,希望真正得到母親的關愛。
旭仔的養母起初執意不肯告訴旭仔他生母的下落,因為與旭仔一樣,養母也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她也很怕旭仔離開自己。她生活在社會底層,如果不是收養旭仔,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沒有人愛她,她的情感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她執意將旭仔綁在自己身邊。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女人將旭仔養育長大,他們之間的母子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她不信任旭仔,擔心旭仔會拋棄她投奔生母,而旭仔由於從未獲得過養母足夠的關心和照顧,也不信任養母。這導致旭仔在與其他女人相處時也帶著不信任,他無法與一個女人建立一段穩定的關係,所以當蘇麗珍提出結婚的時候,旭仔變得非常恐懼,並主動切斷了與蘇麗珍的聯絡。
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就像一條無形的臍帶,嬰兒需要透過這根臍帶汲取自己成長的情感養分。嬰兒總是試圖與母親保持接觸,否則他就會焦慮、煩躁,而與母親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嬰兒,在與母親待在一起時會感到更加放鬆、快樂。
母嬰之間的依戀關係通常在3歲以前就建立起來了,嬰兒會透過與母親的互動形成自己的情緒、情感模式。也就是說,母嬰依戀關係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以及人際關係模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一個人的安全感也取決於3歲之前的依戀關係,他的性格從3歲起就已經定型。如果一個人與母親建立了安全的依戀關係,那麼他就更容易形成健康的性格,幫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建立一段親密、融洽的情感關係,因為他對世界充滿了信任;相反,他就會被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所困擾,無法做到信任對方。
沒有安全感的無腳鳥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牠只能一直飛啊飛,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牠死的時候。」這是電影《阿飛正傳》中旭仔經常念著的一句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無腳鳥,迷惘而膽怯,不知道自己的靈魂歸屬何處,只能一直飛啊飛,不停地盲目追尋,直到死亡。
旭仔將自己的迷茫與膽怯隱藏在倔強和放蕩不羈的面具之後。他是個情場浪子,能輕易蠱惑一個女人,但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留住他。他就像自己口中的無腳鳥,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讓人無法追尋。
售票員蘇麗珍是個性格隱忍內斂的女孩,在剛認識旭仔時,她充滿了顧慮和擔憂,不肯接受旭仔的追求。後來蘇麗珍愛上了旭仔,並與旭仔建立了戀愛關係。蘇麗珍的戀愛觀十分傳統,她渴望與戀人維持長久穩定的關係,希望婚姻能為這段戀愛關係提供保障,於是她拐彎抹角地向旭仔提出了結婚。但旭仔不想結婚,於是蘇麗珍只能遺憾離開,旭仔見此也主動遠離了蘇麗珍。
在一個雨夜,蘇麗珍突然出現在旭仔面前,她說:「不結婚不重要,我只想跟你在一起。」對於蘇麗珍來說,她鼓足了很大的勇氣說出這句話,但旭仔並不願意再續前緣。
多年以後,蘇麗珍依舊記得旭仔,記得旭仔在追求她時說的一句話:「1960年4月16日下午3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旭仔憑藉這一分鐘的無賴和執著打動了蘇麗珍,從而進入蘇麗珍的情感和人生中,蘇麗珍一直對這一分鐘的回憶念念不忘:「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得那一分鐘我不知道,但我卻一直記著這個人。」當蘇麗珍回憶起旭仔的時候,她的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雖然她也會為這段感情而傷感,想要忘記旭仔,卻又不得不承認:「那個時候,我覺得好好聽啊。」
旭仔和蘇麗珍分手之後,很快和舞女咪咪建立了戀愛關係。咪咪與蘇麗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女人,咪咪美麗、大膽,但旭仔似乎並沒有真心投入這段感情中。像旭仔這樣的浪子,對女人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就連不乏追求者的咪咪也輕易被他俘獲。但對於旭仔來說,女人只是他暫時填補內心空虛的消耗品,每個女人只能讓他獲得短暫的心理安慰,如同他對阿潮說的:「我也不知道我這一生到底會喜歡多少個女人,不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最喜歡誰。」
旭仔的空虛和痛苦來源於他沒有歸屬感、沒有精神寄託,他是個沒有「根」的人。這與旭仔的童年經歷密不可分,他從小被一個「交際花」母親養大,從未從母親那裡感受到母愛。
當旭仔得知自己並非母親所生時,他忽然覺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空虛、痛苦的原因,尋找生母成了旭仔新的希望。他一直在追問生母的下落,但養母卻始終不肯告訴他,她恨恨地對旭仔說:「我告訴你,你就去找她,我得到些什麼?什麼也沒有,你也不會記得我。我就要你恨我,這樣你就不會忘記我。」
其實,旭仔深愛著養母,不允許任何人欺負她,一旦發現有男人欺騙了養母,旭仔就會對那個男人大打出手。旭仔雖然對尋找自己的生母鍥而不捨,但實際上他十分依賴養母,害怕養母離開自己,所以當他得知養母要和一個有錢的男人移民美國時,旭仔立刻進行了制止。
後來養母實在無法忍受旭仔的追問,告訴了旭仔他生母的下落,並對他說:「你這幾年來一直放縱自己,把責任推到我身上,你要報復嘛。好,我現在告訴你,你親媽是誰,我受夠了,你以前做人總是用這個藉口,你以後再不可以用這個藉口了。你想飛呀?好,你飛呀!你要飛就飛遠一點,你不要有一天讓我曉得,你一直在自欺欺人。」
為了尋找生母,旭仔跟咪咪不辭而別,來到了菲律賓。在四處打聽後,旭仔來到了生母的住處。
原來,旭仔的生母是一個有著貴族血統的菲律賓人,她的家族不允許旭仔這樣的私生子存在,所以他一出生,就被他的生母遺棄了。他的生母把他交給了他現在的養母撫養,並每月付給旭仔的養母50美金的扶養費。這筆錢在當時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於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交際花」來說,這筆錢為她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所以她毫不猶豫地收養了旭仔。
所以當旭仔找來時,他的生母並不肯與他相認。旭仔雖然很失望,但並沒有糾纏下去:「當我轉身離開的時候,我知道在我身後有一雙眼睛在看著我。但我是不會回頭的,我只不過是想看一下她,看看她的樣子。既然她不給我這個機會,那我也不會給她這個機會。」
無法與生母相認的旭仔只能繼續做「無腳鳥」,一直在飛,一直不停地流浪,無法停留。後來漫無目的的旭仔確立了一個新的人生目標──去美國,因為他的養母就在美國。雖然當旭仔得知自己是被人遺棄的時候,他與養母之間的關係一度變得十分緊張,兩人經常發生衝突,但養母告訴他生母的下落後,兩人之間建立了一點信任,所以當旭仔被生母拒絕後,他就產生了去美國找養母的念頭,儘管他與養母之間的情感連繫也十分脆弱。可去美國這件事對旭仔來說也十分困難,他沒有身分證,不能辦理護照,這意味著他無法去美國。
最終,旭仔與黑社會的人發生衝突後身負重傷而亡。臨死前,旭仔又一次想起了那個「無腳鳥」的故事。
安全感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的理論中。安全感是一種內在精神需求,每個人都有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一個人如果沒有安全感,就會因恐懼而對周遭充滿警惕,無法與他人建立起正常的親密關係,從而產生一種無力感,生活在焦慮、空虛之中。
依戀關係對一個人的安全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我們每個人最初的依戀對象都是自己的養育者,通常就是我們的父母。與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是我們一生的預演,如果一個人無法與父母進行良好的互動,那麼他在長大成人後就會因缺失安全感而無法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
母親是第一個照顧我們的人,每個人最初都是先與母親進行互動。對於嬰兒來說,母親如果能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安全的,這對他以後的成長十分重要,正如佛洛伊德所說:「我發現,那些認為自己被母親喜歡或偏愛的人,在生活中總會表現得很自信、樂觀,常常顯得很英勇,總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如果母親對嬰兒的需求不敏感,嬰兒無法及時獲得母親的安慰,例如母親對嬰兒的哭聲無動於衷,而是等嬰兒哭累後自動安靜下來,那麼嬰兒就會因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恐懼,覺得周遭是不安全的。他會產生一種回到母親子宮的衝動,因為那裡最安全。成長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這種趨勢會和回到子宮的衝動形成心理衝突。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因缺乏安全感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憂鬱、空虛,有的人會像旭仔一樣選擇流浪。
旭仔無法安定下來,因為他是一隻「無腳鳥」,他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穩定的關係。當蘇麗珍提出結婚時,旭仔本能地想要逃避,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的不安全感來自他在與養母的相處中感到世界是不安全的,情感帶有不確定性,他必須得逃離。
旭仔從出生起就被生母遺棄,養母雖然將他撫養長大,但他卻並未從養母那裡獲得母愛,養母會撫養旭仔,也是出於自己的生存所需,並沒有給旭仔足夠的關心和照顧,因此旭仔也無法與養母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當旭仔得知自己並非養母親生時,他開始想盡辦法打聽生母的下落,因為他想和生母建立正常的情感連結,希望真正得到母親的關愛。
旭仔的養母起初執意不肯告訴旭仔他生母的下落,因為與旭仔一樣,養母也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她也很怕旭仔離開自己。她生活在社會底層,如果不是收養旭仔,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沒有人愛她,她的情感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她執意將旭仔綁在自己身邊。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女人將旭仔養育長大,他們之間的母子關係充滿了不確定性,她不信任旭仔,擔心旭仔會拋棄她投奔生母,而旭仔由於從未獲得過養母足夠的關心和照顧,也不信任養母。這導致旭仔在與其他女人相處時也帶著不信任,他無法與一個女人建立一段穩定的關係,所以當蘇麗珍提出結婚的時候,旭仔變得非常恐懼,並主動切斷了與蘇麗珍的聯絡。
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就像一條無形的臍帶,嬰兒需要透過這根臍帶汲取自己成長的情感養分。嬰兒總是試圖與母親保持接觸,否則他就會焦慮、煩躁,而與母親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嬰兒,在與母親待在一起時會感到更加放鬆、快樂。
母嬰之間的依戀關係通常在3歲以前就建立起來了,嬰兒會透過與母親的互動形成自己的情緒、情感模式。也就是說,母嬰依戀關係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以及人際關係模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一個人的安全感也取決於3歲之前的依戀關係,他的性格從3歲起就已經定型。如果一個人與母親建立了安全的依戀關係,那麼他就更容易形成健康的性格,幫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建立一段親密、融洽的情感關係,因為他對世界充滿了信任;相反,他就會被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所困擾,無法做到信任對方。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