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戰鬥吧!拒當職場卡卡族:從70%竄升至120%的工作力強化法則
滿額折

戰鬥吧!拒當職場卡卡族:從70%竄升至120%的工作力強化法則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根據統計,30歲左右的上班族,50%不想努力工作也不想辭職,
不想升遷,工作只用70%的力氣,
他們嚴重威脅企業的未來,
重點是,他們自己也不喜歡這樣。
搶救「卡卡族」,點燃他們對工作的熱情,重振企業活力!

大中華地區卡內基訓練負責人 黑幼龍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商業周刊<哈佛之後的人生>專欄、《記得你22歲的眼神》人氣作家 鍾子偉
熱血推薦

進入職場7~9年、約30歲左右的年輕人,應該正是滿腔熱血、想要奮力拼博的年紀,但卻有高達五成的人,心態有如中、高齡的職場人:工作就是領錢做事,只做被交代的事;工作中找不到樂趣,不想加班,只專注個人興趣;不想升遷,因為不想付責任,工作實力只發揮七成,這一類年約30歲左右的上班族統稱為「卡卡族」。

面對未來至少還有長達30年的職場生涯,「卡卡族」是當今企業發展的最大威脅,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果公司內部盡是一些不想成長的員工,又怎麼贏得過別人?維持現狀的企業,等同於衰退,在原地踏步的期間,其他公司早就遙遙領先了。沒有成長意願的員工,就是企業的絆腳石。

「卡卡族」並不是天生如此,他們也不願意這樣。

「卡卡族」是一種時代衍生的疾病,而大環境的三個要素造成了這種病症:
1經濟大停滯:景氣愈來愈差,社會瀰漫悲觀氣氛,30歲世代對於未來充滿無助。
2求職冰河期: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失業率高居不下,即使工作不合適也不敢輕易辭職。
3成果主義效應:企業重視成果不注重培育,更無視過程中的努力,備受挫折的30歲上班族開始對上司及企業心生不滿,進而放棄、妥協。

本書作者為日本知名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社長,從實務經營中發掘「卡卡族」的形成,深入研究,並提出「尋找自我﹝Mission Quest﹞」方案,成功拯救了許多卡在職場上的「卡卡族」,為他們注入工作的活力,企業也重現生機。

◎兩個問題激發卡卡族「尋找自我﹝Mission Quest﹞」,重燃熱血!
「人生就這麼一次,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自己該完成甚麼呢?」
「你是為了什麼而工作?」

◎製造卡卡族逃避不了的內心糾葛經驗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燃燒對人很重要。為了燃燒,必須有木材。木材就是煩惱,煩惱能讓人成長。」
「卡卡族」沒辦法燃燒,因為他們沒有煩惱,他們只選擇輕鬆的路前進。而有些人對於煩惱異常抗拒,完全不想思考。

◎製造卡卡族重新審視及反省自己的機會
讓卡卡族站在客觀的立場,反省自己過去逃避的行為,目的不在於自我否定或認為「自己果真不是人才」,而是要了解自己的強勢及弱點,並接受現在的自己。

◎製造機會,讓卡卡族靠自己的意志做出決斷
讓「卡卡族」告別猶豫不決的個性,靠自己的意志做出決斷。過去處於被動的自己,現在應該脫胎換骨變成主動的人。因為是自己做的決定,自己會更想盡力達成。

原本死氣沉沉的「卡卡族」,因為挖掘出自己被埋沒的人生目標及夢想,改變讓人歎為觀止,原本只發揮70%實力,搖身一變成為付出120%的員工。

作者簡介

Shake株式會社 董事長暨社長
吉田實(よしだ・みのる)

大阪大學基礎工學部畢業後,進入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工作,擔任通信˙放送局的顧問,負責設備機器的進口銷售。設立新事業也是工作之一。
2003年,對於創業者森田英一的想法產生同感,轉職進入提供企業人材培育的Shake株式會社。擔任業務統籌負責人,業務對象以大型企業為主。此職務始於2009年9月至現今。

現在除了以社長的身分經營公司之外,另外還規畫出新進員工至主管的培育計畫,以講師的身分活躍於各業界。一年之中,演講次數多達一百次,培育出的人才將近六千人。

譯者簡介
卓文怡

1983年出生的射手女。曾至日本大阪深造,專攻日中口譯翻譯。興趣是旅行、唱演歌、閱讀推理小說。擅長輕小說、推理小說、實用書籍等各領域之翻譯。

前言

大約是三年前的事。
我前往一家IT的貿易公司,針對員工培訓計畫與研討會進行說明時,負責的主管問我:「貴公司有沒有針對三十歲左右的員工,設計儲備幹部的培訓課程?」
老實說,當下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想晉升為主管或管理職,理當是每個中堅員工的目標。

當時,我以為是那家企業本身的問題。
然而,過了一陣子,另一家公司也對我提出相同的問題。這家公司設定員工在入社之後,最初五年為養成期,五年以後,員工可自行選擇未來的職務性質。不過,選擇管理職的員工卻減少了。

不久,全世界遇到了百年一次的「雷曼衝擊(Lehman Shock)」(註),社會、企業皆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從此以後,「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無精打采」、「討厭晉升為主管」的情況就急速增加。
(註)美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在二○○八年九月十五日破產倒閉,在美國及其他國家所引發的一連串經濟危機。

事實上,當我在進行員工培訓課程時,接觸了這群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他們對工作「提不起勁」的態度著實讓我很驚訝。明明有工作能力的人,總是在當下就表現出「不,我辦不到」的態度。他們認為自己要凌駕別人、在工作上追求價值、改變公司、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換工作都是天方夜譚。他們將這些問題擱置不管,認為這一切都不可能實現。

這些提不起勁的三十幾歲上班族,我稱之為「卡卡族」。
提到卡卡族,會讓人聯想到那些領一份死薪水、在公司喝茶看報打發時間的上班族,也就是俗稱的「窗邊族」(註)。而「卡卡族」會把主管交代的工作做完,工作態度還算認真。這些人不像以往在辦公室隨處可見的摸魚族,而是隱性的族群。
(註):「窗邊族」源自日語,指的是在職場內不受重用、即將退休的員工。名詞的由來是這類員工的座位通常被安排在窗邊角落。

「卡卡族」並不會顯現在公司資料上。這些人表面上還算認真,所以不會被歸類為問題員工。然而,公司若擱置不理,他們就好比癌細胞,默默地侵蝕企業,等到情況嚴重時恐怕為時已晚。

企業未來所面臨的局面,應該會朝向全球化發展,而且競爭對手不再只局限於國內。針對「卡卡族」的問題,如果企業不及早解決,將會成為可怕的致命傷。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如果公司內部盡是一些不想成長的員工,又怎麼贏得過別人?維持現狀的企業,等同於衰退,在原地踏步的期間,其他公司早就遙遙領先了。沒有成長意願的員工,就是企業的絆腳石。

企業不能因為日本整體景氣低迷、公司業績慘淡,就失去鬥志,讓公司內部變得死氣沉沉。當別人停滯不前時,對自己來說反而是最好的機會。正所謂早期發現(卡卡族),早期治療。只要公司內部恢復活力,企業就能生存下去。

激發員工的幹勁並不難,只要人人提得起勁,離成功就不遠了。可是,舉辦運動會及員工旅遊等等這些傳統方式,已經不太容易喚起員工的幹勁了。畢竟,員工本身若具有向心力,自然就會參加這些活動,但如果公司是以強迫方式要求員工參加,那就失去意義了。

過去,你也許試過各種方法激發部屬的工作幹勁。但,總是進行得不太順利,所以才會拿起這本書吧。

閱讀本書,你將會發現平常沒注意到的重點。
本書所提到的「尋找自我(Mission Quest)」,就是讓「卡卡族」恢復鬥志的方法。實際上,很多企業靠著這樣的培訓計畫看到成效。筆者已見證過無數「卡卡族」恢復鬥志的案例。

我認為「卡卡族」會警覺到自己提不起勁,並打從心底想改變。周圍的人如果能給予支持,他們就不會逃避,並鼓起勇氣打開束縛自己的枷鎖。
縱然需要花點時間改變,卻能煥然一新,這也是「卡卡族」的特色。
所以,年輕人現在就說放棄也太早了,我希望讀者能看到失去鬥志的「卡卡族」再次展現活力,並感受到培育人才的喜悅。

目次

前言
第1章 「卡卡族」急速增加中
我不會辭職,但是我也不會努力工作。
「卡卡族」的特徵
三個放棄支配著「卡卡族」
「卡卡族」是從哪時開始失去幹勁
看穿「卡卡族」的方法
「卡卡族」的弊害
混吃等死的心,侵蝕著當事人
升遷及加薪,再也無法提高原動力了
企業及上司也會改變想法

第2章 為什麼「年輕人無法努力」
「卡卡族」為時代所產生的疾病
該為了什麼而工作?
升遷不代表是個成功的上班族
上司的指導不佳,才產生「卡卡族」
會成為「卡卡族」,是因為對人的不信任
無法認同自己的「卡卡族」
什麼叫「做自己」
正為了自由地生活方式所苦
高齡化社會將「卡卡族」逼向絕路
女性職員消沉的原因
即使如此,還是不能讓他們放棄

第3章 讓「卡卡族」起死回生的處方箋
為何他會變了個樣?
「使命」改變了「卡卡族」
找到深藏在內心的「使命」的方法
「為了他人」是鞏固「使命」的關鍵
消弭對公司的不信任感
「雖然知道但做不到」的職員,為何會提起幹勁?
肯定改變了「卡卡族」
為什麼他察覺到自己應該當個領導者
「卡卡族」最重要的就是早期治療
「使命」能帶來七種效果
「尋找使命」實踐篇
如何讓「尋找使命」持續下去
一開始不要拘泥於形式,應該從建立關係著手
「尋找使命」能產生多大效果?

第4章 對「卡卡族」該說的話、不該說的話
年輕、中堅職員常會深深記住上司的「一句話」
上司的一句話,能影響部屬的氣力
應該少對「卡卡族」說的一句話
應該多對「卡卡族」說的一句話
一刀兩刃的一句話
所謂的溝通就是想像力
後記

書摘/試閱

第1章
正在急速增加的「卡卡族」

我不會辭職,但也不會努力工作。

前幾天,我和一名在大規模銀行工作七年的女行員聊天。
「對妳來說,工作的定義是什麼?」
我問了這個算是人生中的關鍵問題,她卻輕率地回答:「嗯……工作就是為了賺錢嘛。」
我聽了以後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姑且稱這位女性為A小姐吧。

A小姐在大學唸的是建築系,畢業後到不動產公司上班。原本想做些設計方面的工作,實際上負責的卻是內勤工作。她經常奔波於登記、申請的行政事務,甚至還要協助公司搬家。由於老是做一些非預期性的工作,不久就失去了幹勁。後來結婚了,又轉行進入一家待遇不錯、工作穩定的大規模銀行。
她在銀行裡負責房貸業務。

A小姐表示,這個部門正是「銀行的墳墓」。因為,部門裡的同事不是被降職就是即將退休的員工。平常幾乎無事可幹,大家也以慢吞吞的步調過日子,甚至有人上一趟洗手間需要一個多小時。
待在這種部門,身心會逐漸腐化吧。就在我以為她即將爆發不滿情緒時,我問道:「妳對工作或公司方面有沒有什麼要求?」她卻喃喃地回答:「維持現狀也不錯……」

A小姐不斷地發表一些負面的意見,例如「工作好無聊」、「隨便做做就好啦」、「我沒什麼企圖心」。聽了這些,連我也感到很無力。
明明才三十歲,這種「自我放棄」的態度到底從何而來?就算工作乏味,難道不想改變一下工作環境嗎?光是做好主管交辦的工作,就不想嘗試其他事情了嗎?換句話說,這些人認為只要領得到薪水就好了,其心態跟即將退休員有什麼兩樣。
我不認為A小姐是個特例。就算沒有製造出A小姐這種員工的職場,很多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都有自我放棄的感覺。

雖然不辭職,但也不想努力工作。

對工作沒有衝勁,不過還是會完成主管交代的工作。
雖然肯做交辦事項,但對於升遷後還要負責一事極度排斥。
我在「前言」提過,年約三十歲、具有這種傾向的上班族,我稱之為「卡卡族」。
幾年前,我經常聽到企業老闆或人事主管的困擾──「現在的年輕人動不動就離職」。進公司不到三年的新人很容易離職,而未來將成為組織核心的中堅分子又跳槽,人才根本留不住,讓經營者傷透了腦筋。

後來,全球受到「雷曼衝擊(Lehman Shock)」的影響,經濟變得不景氣,轉職市場漸趨冷清,失業率提高之後,上班族就算想換工作也不容易。人才流失的情況暫時控制住了,著實讓企業安心了不少。
然而,又有新的問題浮上檯面,那就是「卡卡族」的出現。

識破「卡卡族」的方法
雖說近年來「卡卡族」變多了,但這個社會仍舊存在著充滿幹勁及擁有人生目標的上班族。前面提及的「卡卡族」,這種人會聽從主管的指示,把交付的工作做好,所以不容易被識破。
欲觀察員工是不是「卡卡族」,可以從以下的特徵來判斷。

「卡卡族」的特徵
 沒有野心
 一堆藉口
 討厭成為管理者
 對於談論到公司整體經營方針或事業戰略時,不太感興趣
 只做別人交代的工作
 極度排斥與別人不一致的行動
 懼怕面對失敗及冒險
 在會議或討論問題時不發一語
 不願教導部屬或新進人員
 不斷地抱怨公司

如果符合項目愈多,那麼成為「卡卡族」的可能性就愈高。
「現在,我手邊還有工作,沒辦法做那件事。」
「我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做,但客戶好像沒辦法接受。」
「我正打算要做啊!」
「公司拿不出暢銷商品,怎麼賣得出去啊!」
「景氣差導致業績不好……」

像這樣,總是將一堆藉口掛在嘴邊,很有可能染上了「卡卡族」症候群。這些人的說話方式多半帶有負面情緒,例如,「是這樣沒錯,但是……」「我知道,不過……」。
我在針對三十歲員工所設計的培訓課程中,如果要他們分組討論,經常會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然而,他們會立即反駁:「可是我覺得……」這種否定式的說話方式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這些人提不起勁的程度,從平常的工作態度大概就看得出來。不過,最容易分辨的方式就是他們在會議上或討論時的態度。
即使問他們「有什麼意見嗎?」「有問題嗎?」他們幾乎默不作聲,唯獨被點名時才會發表意見,否則絕對不會主動發言。
對著「卡卡族」講話時,他們幾乎低著頭不發一語,完全看不出有沒有認真傾聽。這種景象早已見怪不怪了。

如果這麼沒有野心,幾乎可以預測平常的工作態度。他們不會積極收集工作上的資訊,也不打算與其他業界的人打交道、擴展人脈。他們在社內的地位逐漸萎縮,形成一種「三十歲的人會聽命行事」的感覺。
即使症狀輕微,如果擱置不管也會惡化。

我認為,卡卡族過了五年、十年以後,也不可能自然萌生幹勁,成為一名領導者。
現在,我們不能以「不久他們就會改變」的心態來面對問題,而是要立即擬定解決對策。

「卡卡族」的弊害

如果一家公司的員工都是「卡卡族」,情況會變得怎麼樣?
倘若大家都沒有全心投入工作,處理事情的態度很隨便,毫無危機意識,那就危險了。

企業將停止成長

對於企業來說,維持現狀正代表衰退。同理,鮪魚如果不持續游泳就會死亡。企業如果要永續經營,必須有所成長。目標不是一○○%,而是一二○%。

「卡卡族」的幹勁如果只有七○%,那麼還少了至少五○%。公司就會要求新進員工或四十歲以上的資深員工填補這五○%的差異。如此一來,職場上的工作氣氛會變差。沒有比自己努力的人,領到的薪水卻跟自己一樣多,挫折感會不斷累積,公司內部死氣沉沉。此時,也就是企業整體衰退的開始。

從便利商店陳列的商品即可虧知一二。商品的替換速度,令人眼花撩亂。即使是新商品,如果銷售成績不好,很快就會被淘汰。就算是暢銷商品,過了三個月,顧客也會厭倦,因此廠商必須備妥下一批新產品。日本企業在高度成長期及泡沫經濟期,比較注重相同產品的生產速度;現在,則是追求產品的推陳出新及創造力。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無法維持現狀不做任何改變。維持現狀的企業,將會逐一萎縮,最後消失。

管理職逐漸消失

許多年輕人表示不想擔任管理職,覺得現在的工作勝任愉快就好。企業主該怎麼辦呢?
最近,汽車零件製造商「U-Shin」,在報紙上刊登招募下一任社長的公告,造成了新話題。其徵才條件為年齡三十歲至四十歲、精通英語、具有優秀的經營手腕等等。聽說應徵者高達一七二二人。

我認為「U-Shin」這則徵才啟事與我們息息相關。如果年約三十歲的員工繼續混吃等死,或許將來所有的管理職都必須靠徵才方式才能找到人。
從外部招募管理人也有其優點。例如,新人尚未受到組織的薰陶、可大膽發言、客觀擬訂策略。然而,必須完全吸收業務及市場等等資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與社內每位員工溝通,更需要花不少時間。如果原本就是社內員工,雖然會因為了解社內風氣,在發言時態度保守,不敢冒險,但累績的經驗與實際成就,卻是最佳利器。因此,由社內員工擔任管理職比較合適。

或許有人認為,如果三十歲的員工無法勝任這個職位,還不如把這個重責交給下個世代的年輕人。
但是,在泡沫經濟之後,很多企業導入成果主義(註),造成年輕的主管搭配年長的部屬,公司結構變得不正常。年輕的上司管理年長的部屬,只會讓「卡卡族」更提不起勁,消極的態度變得更明顯。
(註):「成果主義」制度,就是根據職務及業績給薪。

當機立斷者愈來愈少

現今,需要當機立斷的人才。
前幾天,我看了一篇網路報導,一名課長級的男性上班族,參加一項企業培訓課程。在課堂上,講師說:「遇到問題時,你會如何判斷,怎麼處理?」這個課長回答:「我會和主管討論。」講師又問:「現在不管對或錯,我只想知道你當下會怎麼處理。」課長回答:「我不知道該怎麼判斷,所以還是得跟主管討論。」
這個課長根本就是「卡卡族」。

在企業中,如果員工在遇到問題時,都得一一請示主管才能行動,不能當機立斷,那麼是不可能戰勝別人的。偏偏三十歲左右的員工,比較容易遇到需要請示主管的情況。這個時期,倘若沒有幹勁,事事都得徵詢上司,久而久之就淪為傳聲筒的角色。企業也只能不斷地栽培這些無法獨立自主的員工。

「卡卡族」會傳染!?

可怕的是,「卡卡族」具有傳染性。
年輕人看到五、六十歲的資深員工變成窗邊族的模樣時,會心生反感,「希望自己以後不要變成那樣」。看著那些人在職場生涯走到盡頭,混吃等死,也會認為那至少是二、三十年以後的事了,距離太遙遠,因此不受影響。

然而,身為組織中堅份子的三十歲員工,一旦工作提不起勁,對於二十出頭的員工來說,可能會擔心自己過幾年也變成這樣,這是「離自己很近的事實」。好比說在高速公路上塞車時,前面的車子一旦停下來,後面的車子就會逐一減速。於是,新人漸漸地不再盡全力工作。

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主管來說,如果部屬工作提不起勁,不管採取鼓勵或責罵都無效,久而久之也會感到沮喪。時間再久,「卡卡族」還是無法獨立自主,工作量沒有減少,資深員工的情緒也變得低落。
像這樣,公司裡充滿了無論領導者再怎麼發號施令也無動於衷的「卡卡族」,使得組織蔓延著死氣沉沉的氣氛。

任何人在剛入行時,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及目標。然而,待在組織裡,歷經一番磨鍊以後,思想就會改變,有些人認為「別跟上司唱反調」、「凡事不要強出頭」,不知不覺失去了自我。看不見「使命」,無法做出正確判斷,變得不知所措,工作無法集中注意力,最後淪為「卡卡族」。

現在「卡卡族」的「尋找自我」,就是找出過去放棄的夢想及目標,然後實現它。我指的並非剛進公司時那種不切實際的夢想,而是具有建設性的目標,該如何將思考化為行動。有時候,我們總會遇到需要說服上司的情況,或是討論結果與自己設定的方向不同。即使如此,只要能付出一二○%的力量,就不會後悔,反而會因為全力付出而更有自信。

換句話說,上班族應該建立目標,為了實踐目標使盡全力,並獲得成果,這種經驗相當珍貴。
或許有人認為平常的工作不就可以體驗到了嗎?
不過,平常的工作內容多半都是依據公司的方針或單位的目標來執行。這與發自內心的工作目標不太一樣。別人賦予的目標,並無法產生行動的能量,執行者只會付出七成的心力,並不關心結果,甚至還會忘記自己是負責人。

人們對於自己所做的決定會很認真。每天執行制式化工作的「卡卡族」,應該很久沒體會到工作的意義吧。正因如此,當務之急就是靠「尋找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
那麼,該如何引導「卡卡族」找出「使命」呢?

找到內心深藏的「使命」

「卡卡族」為了省麻煩,他們會遠離辛苦的工作,不願面對負面情緒。我們的培訓計畫就是設計課程讓他們遇到困難,不得不面對問題。
沒機會遇到困境,便找不到內心的「使命」。平常老是逃避現實的「卡卡族」,在遇到難題,必須與柔弱的自己對抗並跨越難關時,便找得到「使命」。
在找到「使命」之前,必須使用以下三種方法。

1躲不掉的糾葛經驗
2客觀地審視及反省自己
3憑自己的意志做出判斷

1躲不掉的糾葛經驗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燃燒對人很重要。為了燃燒,必須有木材。木材就是煩惱,煩惱能讓人成長。」
「卡卡族」沒辦法燃燒,是因為他們沒有煩惱,他們只選擇輕鬆的路前進。有些人對於煩惱異常抗拒,完全不想思考。
因此我們公司的培訓計畫,就是把煩惱帶給這些學員。這就是糾葛經驗。

2客觀地審視及反省自己
所謂的審視及反省自己,就是站在客觀的立場,反省自己過去逃避的行為。不過,目的不在於自我否定或認為「自己果真不是人才」,而是要了解自己的強勢及弱點,並接受現在的自己。

3憑自己的意志做出決斷
所謂的決斷就是決定判斷。「卡卡族」應該要告別猶豫不決的個性,朝新的道路前進。這個階段就是要靠自己的意志做出決斷。過去處於被動的自己,現在該脫胎換骨變成主動的人。

這裡所指的決斷,並不只是對於日常工作做出決定,而是針對工作目標及自己的生存方式等等做出決斷。這個與企業所提的理念或單位所提的目標不一樣。我希望「卡卡族」不要依賴外界的給予,而是靠自己找出人生指標。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