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糊塗學:大智若愚的鄭板橋智慧絕學
滿額折

糊塗學:大智若愚的鄭板橋智慧絕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99 元
優惠價
9017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是不能太聰明的,太聰明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人是不能太執著的,太執著就會陷於功利而忘記了本身的生命。裝「糊塗」、犯「糊塗」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真正的「聰明」人,有「忍讓」的胸懷,有「瘋傻」的清醒,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是笑傲人生的大哲人。

糊塗學獨闢蹊徑,以自己獨特的眼光來審視這個誘人的世界,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擁抱人生。本書以古今中外大量生動的事例來闡述大智若愚的本質和豐富的內涵。書中大智若愚的鄭板橋等「糊塗大師」或「糊塗先生」,他們蘊含於愚拙外表的是廣博的人生智慧,蘊藉於寧靜、淡泊中的是志存高遠,以暫時的吃虧、讓步獲得長遠的利益,他們做了許多一般人看起來愚蠢的事,卻實在是聰明、高明。

作者簡介

歐陽秀林

一位對文學及歷史非常有興趣的文史學家,尤其鍾情於中外成功名人的研究,研究之餘,除了撰寫論文提供學術研討外,還蒐集了許多對人類卓有建樹的智慧結晶,以協助人們在人生處世上學會「大智若愚」的智慧。透過古往今來千萬人的事例,啟示人們領悟生活中智和愚的辯證關係。

前 言

現代人必讀的糊塗學

糊塗學在前幾年已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對於糊塗學的真諦許多人是不瞭解的。他們的疑問是:

現代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怎能糊塗?

有人則著書、寫文闡說:糊塗是在封建社會一些不得志的人,為了逃避現實而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在現代社會是根本行不通的。所謂的糊塗,實際上是逃避主義。

我們認為,這確實是對糊塗學的誤解,或是表面的理解糊塗學。糊塗學不是教人糊里糊塗,渾渾噩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讓人探索大智若愚的學問。

糊塗學是中國數千年來相傳的民間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思想影響下的產物。可以說儒家、道家思想的影響是糊塗學的本源。其智慧的核心則是大智若愚。糊塗學透過古往今來千萬人的實踐,啟示人們領悟生活中智和愚的辯證關係。智和愚對人一生命運的影響極大。「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說聰明人有時也會辦蠢事;「大智若愚」、「難得糊塗」,說聰明人往往表面上愚拙,實際上具有大智慧。

糊塗學其實不難理解,而是難於做到。其原因是,人生根本,在於本心,心若蒙蔽,斷難「糊塗」。歷代糊塗妙言妙語,均在解救人心,使其去弊存真,返本歸宗,達於自然之道。但世事擾攘,利祿紛紜,人們往往追求事業、功名、理想,根本不從本心去為人處世,去看待大千世界,只好為俗事所累、所煩、所厭。難得糊塗之「難」,首在此「戀物」二字。聲色財物,在人生中無處不在,英雄豪傑也無法抗拒這些誘惑,何況常人。

在我們面前的世界是一個躁動的世界,一個由五光十色的商品堆積起來的誘人的世界。宦海無邊,官場如履薄冰;金錢無情,商場猶如戰爭;慾望無度,情場猶如遊戲;功名無量,文場猶如黑市。

我們何以能駕馭這陌生而又艱險的世界?短暫的生命,何以能在有限的空間擴展這燦爛的一生?競爭!執著於這變幻的世界,以期求得個體的一片綠地,這或許是大多數正直人的初衷。於是,許多「聰明人」乘機蜂擁而至,他們或鋒芒畢露,咄咄逼人,以求八面威風;或聰明靈巧,功於心計,以求四面頌歌。他們以奸詐換取財富,以無恥換取官祿。路數當然不同,心態也未必一致,但在糊塗學看來這不過是殊途同歸:醉於塵世,功於小計。

糊塗學獨闢新徑,糊塗學以自己獨特的眼光來審視這個誘人的世界,糊塗學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擁抱人生,糊塗學以自己固有的方法去展開生命。

這就是:大智若愚,寬懷忍讓;

上善若水,以柔克剛。

在糊塗學看來,人生的意義不僅僅在塵世,而更在於超越世俗,達到與天地萬物合一的境界,因而,它不沉醉於功名利祿,它大隱隱於市,以出世的心態對待這入世的生活,冷眼觀潮,任潮起潮落,心比天高,看世間這風起雲湧。

當人們領悟了糊塗學這「道法自然」,與天地同在,「無為而無不為」的入世靜觀的氣度,再看人世間這熙熙攘攘,為利而爭,為情而動,為名而死的芸芸眾生,頓會覺得十分可笑。那唯唯諾諾的謹慎,那說不清道不明的人際關係與禮儀,正是「大道廢,有仁義」;那機關算盡,聰明絕頂,功於心計,八面玲瓏的心術,正是「智慧出,有大偽」;那燈紅酒綠,揮金如土的生活,正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人當然離不開社會,糊塗學也不是勸人遁隱山林,它只是給人提醒:當心這個誘人的世界吃掉了人,不要以為那些小聰明就能夠對付這個複雜的世界;不要以為獲取了財富就是成功,不要因功名的順達就得意於一時。其實正是在你這樣執著於這些身外之物之時,你的生命正被蠶食,你正異化於生命的世界。

糊塗學有了這種大智慧,它才清醒,它才冷靜,它才敬水,崇柔;它才有大氣度,才有寬容之心,才能平靜地看待世間這紛紛亂亂的廝殺,爾虞我詐的爭鬥;才能超功利,超世俗,善待世間的一切,才能居鬧市而有一顆寧靜之心,待人寬容為上,處世從容自如。

糊塗學說到底充滿了儒家和道家的人生智慧,當你置身於這個充滿欲望,充滿爭鬥,充滿衝突的商品世界之中,學一學糊塗學,也許會使你恍然頓悟,格外清爽;它會給你一種大智慧,大人生,使人完全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獲得一種從未有的達觀和從容。

本書以大量古今中外生動的事例來闡述大智若愚的本質特徵和豐富的內涵。書中大智若愚的鄭板橋等「糊塗大師」或「糊塗先生」,他們蘊含於愚拙外表的是智慧人生,蘊藉於寧靜、淡泊中的是志存高遠,他們能以暫時的吃虧、讓步獲得長遠的利益,他們寬以待人、無為而治而大得人心。他們做了許多一般人看起來是愚的事,卻實在是聰明、高明。

本書要告訴讀者的是:人是不能太聰明的,太聰明就會反被聰明誤;人是不能太執著的,太執著就會陷於功利而忘記了本身的生命。還是應該求「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力求以出世的態度去過入世的生活,以無為的心態去做有為的事業。

目次

第一章
糊塗大師的故事
一、「難得糊塗」的來歷 012
二、鄭板橋的「聰明難」 015
三、鄭板橋的「糊塗難」 021
四、鄭板橋的「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028
五、智和愚的辯證關係 034
第二章
藏鋒露拙
一、忌鋒芒畢露 046
二、藏鋒露拙的故事 051
三、知而不露,裝聾作啞的策略 060
四、忍耐的藝術 070
第三章
淡泊名利
一、安貧樂道 084
二、功名權力上糊塗些 099
第四章
超然瀟灑
一、不卑不亢,寵辱不驚 122
二、順其自然,輕鬆瀟灑 139
第五章
吃虧是福
一、吃虧是福,財去人安 146
二、愛財,不貪財 154
三、誠信為本,和氣生財 162
四、以退求勝,聚沙成塔 169
第六章
寬容大度
一、寬以待人,寬則得眾 180
二、與人為善,誠信待人 190
三、若即若離,霧裡看花 205
第七章
順勢無為
一、順應客觀,無為而治 218
二、順應時勢,因勢利導 231
三、柔中含剛,以柔治人 236
四、樂觀豁達,淡然適然 243
五、虛懷若谷,盡施己職 247
第八章
糊塗治家
一、家內無原則,以和為貴 254
二、平等關係中達到教育目的 262
第九章
糊塗苦讀
一、不為做官,讀書明理 272
二、不享清福的糊塗學者 286
三、不求急功,持之以恆 300
四、走出書齋,以天地為書 306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糊塗大師的故事

難得糊塗。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鄭板橋

一、「難得糊塗」的來歷

我們在店舖裡常可以看到鄭板橋寫的條幅「難得糊塗」,字跡瀟灑,其內涵令人思索,購買者頗多。每個人都對這四個字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自然,大家都理解這「糊塗」二字,絕非那種糊里糊塗,渾渾噩噩的「糊塗」,而是另有深意。

鄭板橋何許人也?

他是清代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做過兩任縣令。鄭板橋的疏狂不羈、名士風範、雅士儀表,官方、民間、書籍、口傳對他的記述頗多。鄭板橋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不僅因為他是個著名的文人,最主要的是他不畏權貴,同情貧苦人民的品格博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他的崇敬。他早年生活貧困,做過塾師,賣過畫。四十四歲考中進士。在山東范縣、濰縣做了十年縣令。他不阿諛奉承上司,做官時胸懷社稷和子民,關心人民疾苦,因開倉賑濟貧民,得罪大吏而被罷官。他丟官以後,又回到揚州賣畫。他的一部包括他的詩詞、道情、題畫和家書的《板橋全集》曾廣為流傳。他的文風如說白話,如談家常,嘻怒笑罵,皆成文章,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這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心聲和願望。正是由於這一緣故,有關鄭板橋的傳說,一直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津津樂道,歷久不衰。

鄭板橋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潦倒文人、下層官吏,不可避免地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如他有消極出世的思想、失望悲觀的情緒等,這是不可取的。然而,他經歷了人生的曲折坎坷後,悟出的一些蘊含著人生智慧的哲理,可供我們參考。尤其是他那豁達大度地對待名利、對待得失的態度,往往是我們所不及並值得我們思索的。
人們要問:鄭板橋,怎麼會說出「難得糊塗」,這樣令人難以捉摸的「昏」話呢?有人說鄭板橋是憤世嫉俗才說此等「謬語」,有人說鄭板橋是看破紅塵才說此等「方外話」,有人說這是正話反說,有人說這是反話正說……眾說紛紜,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糊塗大師」的糊塗真言絕非一般糊塗俗語所能涵括。因此,我們先向讀者詳細介紹鄭板橋的生平故事,同大家一起探索這位「糊塗大師」的糊塗本義。
傳說「難得糊塗」幾個字寫於乾隆十三年(1748)九月,是鄭板橋在濰縣當縣令時,在萊州的文峰山寫的。當年他五十六歲。

萊州在濰縣西北,背臨大海,城的東南有雲峰山,山多碑刻。那一年,鄭板橋專程至雲峰山觀鄭文公碑,因參觀遊覽到很晚,不得已借宿山間一小茅屋。屋主係一儒雅老翁,自命糊塗老人。他室中陳設最突出的是一方桌面般大小的硯台,石質細膩,鏤刻精良。糊塗老人請板橋題字,以便鐫於硯背。板橋想老人必有來歷,便題了「難得糊塗」四個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印。因硯石過大,尚有餘地,板橋說,老先生應當寫一段跋語。老人便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也用了一方印,板橋看看,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見了大驚,方知他是一位退隱的官員。細談之下,詳知原委。有感於糊塗老人的命名,當下見尚有空隙,便補寫了一段「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老人見了,撫掌大笑不止。一位是飽經滄桑的縣令,一位是曾有顯赫功名的退隱官員,兩人在此遇到了知音。「難得糊塗」是他們懷著經歷一生滄桑的感悟,在這方大硯上進行了心靈碰撞後的精湛合作。他們的題詞,也正好互為映襯、補充。這位糊塗老人所作的「美石」和「頑石」之比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鄭板橋所說的「聰明」和「糊塗」的關係。

即「聰明」是「美石」,「糊塗」則是美於中,頑於外的「頑石」。「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如同「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

鄭板橋豐富、曲折的人生經歷和有關他的許多故事和傳說,是幫助我們理解他的這句精湛題詞的最好的鑰匙。

二、鄭板橋的「聰明難」

眾所周知,人有聰明人和糊塗人之分;同是聰明人,又有大聰明和小聰明之分;同是糊塗人,則又有真糊塗和假糊塗之分。而鄭板橋則是一位難得的聰明人。

1.麻丫頭志在流水高山

鄭板橋絕非糊塗人,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世間流傳有關於他的故事很多。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府興化縣人,他出生的這一年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於乾隆三十年(1765)。興化有三鄭,一為糖鄭,一為鐵鄭,還有一鄭,就是鄭板橋。鄭板橋為讀書人家,今日興化「板橋故居」門外,依然可見「古板橋」一座。這座橋在清代後期已經「易板以磚」,現在則是易磚以水泥了。鄭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生;祖父清之,儒官;父親立庵,廩生。可見三代未仕。庠生、廩生都是俗說的秀才。廩生還可以領點象徵性的補貼,但不足以養家餬口。板橋先生出生窮儒世家,他的家庭長期以來介於窮苦的農民與仕紳之間,溫飽常常很難維持,但是掙扎著維持這書香門第。

這類家庭的子弟要求得光耀門庭,向上爬,出路只有一條,就是指望科舉高中,謀個官職;如果學無所成,連個生員的資格也未能取得,就無法取得官准的從事教書職業的資格,就要降到販夫走卒、傭佃人家的行列裡去了。這樣的家庭促使早年的板橋發憤讀書,力求自強。

從鄭板橋的一生看,是個道地的「貧儒」,中了秀才賣畫,中了舉人賣畫,當過知縣以後還賣畫,似乎沒有飛黃騰達過。在他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一直在困苦的生活中煎熬: 

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七歌》)

時缺一升半升米,兒怒飯少相觸抵。(《七歌》)

清晨那得餅餌持,誘以貪眠罷早起。(《七歌》)

半饑半飽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教館詩》) 

在《懷舍弟墨》裡說:「樹大枝葉富,樹小枝葉貧。況我兩弱干,荒河漫草濱。」都真實細緻地描繪了他少年時貧困的生活。

他生母汪氏多病,在他三歲時便病逝。他在《七歌》中寫在他幼年時,母親病中依然要為他餵奶,還要半夜起床,一邊咳嗽不止,一邊哄他入睡。母親死了,才不得不請來一位乳母。一度鄭家窮得不能供給乳母飲食,這位乳母只得回家吃飯,然後再來鄭家服務。看來,鄭父立庵先生教書為業,收入是頗菲薄的。

大約板橋四歲時,繼母郝氏從鹽城郝家莊嫁到興化鄭家,直到鄭板橋十三歲時,她去世,前後約十年。這十年中,板橋受到這位賢惠後母的慈愛,他在詩中寫道:「無端涕泗淚闌干,思我後母心悲酸。十載持家足辛苦,使我不復憂饑寒。」鄭板橋自幼隨其父學畫,早年便在揚州以賣畫為生,經常過著「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的困窘生活。

鄭板橋說他「隨其父學,無他師也」。但是,郝家莊今日的老人回憶說,鄭板橋到外婆家,曾隨梅巖先生學過。

他的後母郝氏不僅賢惠,在回娘家時還帶幼年的板橋到郝家莊去,向她的族叔──名儒郝梅巖求教。梅巖公當時設塾於莊西北的淨土庵的東廂房裡。板橋在淨土庵學字練畫,老和尚一見板橋來了,忙不迭地把紙藏起來。板橋無紙,便在大殿的牆上、神龕的板壁上以及香案、門窗上寫字、繪畫,有真草隸篆,還有花卉翎毛。板橋成名,郝家莊的人把這些都保存下來了,一直到1921年的臘月初八,一場大火燒了淨土庵,板橋留下的這些少年時代的藝術品,也跟著灰飛煙滅了。梅巖公曾經要求生徒作立志的對聯一副,板橋作的就是「其人如碧梧翠竹,其志在流水高山」,郝莊的人傳說至今。郝莊的人還記得,當年板橋在這裡學寫字,常常把長長短短的竹葉、竹枝,大大小小的卵石收集起來,在地上擺字。一捺一撇用竹葉,一橫一豎用竹枝,大大小小的點則用卵石,又是遊戲,又是學習。板橋還學畫。他畫飛鳥的姿態時,竟把郝家籠子裡一隻畫眉開籠放了。由於仔細觀察了籠鳥凌空的姿態,結果畫得活靈活現。

鄭板橋自幼其貌不揚,父母給他取的乳名叫「麻丫頭」。父母取此醜名、賤名,是因為鄭氏人丁不旺,板橋自幼又體弱,希望他能夠不為病魔所奪,把鄭氏的香火延續下去。以後,鄭板橋一再宣稱的容貌「寢陋」、「麻」,有人認為可能是皮膚過黑,或確有若干麻點。

然而,他自幼就顯示出他的確是一塊難得的「美玉」。他的童年是在貧窮、生活拮据狀態中度過的。長期的窮困生活形成了板橋往往事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也形成了由於地位卑微而產生的自尊,進而形成他的為世人側目的狂傲的性格。可貴的是,他從早年的貧困生活中領悟了人生哲理,終其一生能夠推己及人,對於窮困者充滿同情,對於為富不仁者深惡痛絕。在自己「稍稍富貴」的時刻念及過去,處處檢點自己,他把早年的這段貧窮經歷當作財富,這是板橋的可貴處,也是板橋高人一等的地方。

2.麻丫頭寫契據

興化夏甸有個農民叫李四。他有部風車,要賣給另一個農民鄭五。夏甸與古板橋僅一河之隔。於是,他們一起渡過河來,請在那兒做官的鄭板橋的父親鄭立庵先生寫張契據。鄭立庵把買方姓名、賣方姓名、風車的具體狀況等等,一一問清楚了,就攤開一張「八行書」,要他的兒子麻丫頭磨墨。

這年,麻丫頭才九歲,他磨著磨著,便問道:「爸爸,買一部風車,要磨這麼多墨幹啥?」「傻孩子,買一部風車,豈是買一個黃燒餅!風車是大農具,同房屋一樣,不花五六百字,把規格、性能寫清楚,將來會有糾紛的。」鄭立庵說著,就提起筆來蘸墨。「嗯,」麻丫頭沉思了一下,說:「爸爸,我看不需要五六百字,只要二十個字就夠了。」「你這丫頭,懂什麼?買風車豈能當兒戲?還是好好看為父寫來!」「不,二十個字足夠了。不信,我說給你聽:李四有風車,賣給鄭五家。豎起轉三轉,一件也不差。」在一旁的李四、鄭五連忙拍手稱讚:「好!好!能豎起轉三轉:不正說明風車一樣不差,件件頂用!有了這張契據,一百年也不會訛錯!」

鄭立庵先生高興地笑起來:「今兒契據就讓麻丫頭試著寫吧!」於是,麻丫頭提筆寫了這張契據。

3.妙對和鬥牛圖

鄭板橋家隔壁有個鐵匠舖。兒童啟蒙認字以後,便要對對子,鄭立庵先生看著隔壁的舖子給學生們出了個「兩間東倒西歪屋」的上聯,板橋脫口對出「一個千錘百鍊人」的下聯,又是使眾人大驚,覺得這孩子不得了。所有這些,別人津津樂道,而板橋先生卻覺得自己「幼時殊無過人處」。不過鐵匠舖的那副對子確是妙對,十分貼切,流傳至今,許多人認為很像是板橋的口氣。

興化民間還有一則傳說,說是一位士人某日取出一幅珍藏的《鬥牛圖》,炫示眾人。一些頗有學問的人便展開議論,有的說是唐代戴嵩的作品,真是神筆,有的說這牛氣勢非凡,唐以後畫牛的沒有一個能趕得上他;有的人說這類唐人精品,目下可值銀若干,勝過良田百畝。在一片讚美聲中,只有一人在一旁冷笑,這人便是少年板橋。眾人問他什麼緣故,他說,兩牛格鬥,必用兩腿夾住尾巴。這幅畫上的牛都是翹尾巴的,怎麼能說是好畫?有人心裡想說戴嵩的畫你竟敢議論?但是看看牛尾巴又想不出有什麼恰當的理由來喝斥這後生小子。於是,小小後生的一盆冷水,澆得大家啞口無言。

4.驢揚蹄子

鄭板橋上學時雖然功課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卻常常遭到教書先生的白眼。這個教書先生是個勢利小人。窮人家的孩子見到他,必須打躬做揖,恭敬備至。否則,不是找碴打板子,就是無中生有地罰站。鄭板橋非常討厭他,想出個懲治他的辦法。

學官為了擺闊,每天上學堂,他都招搖過市地騎個毛驢,到後就拴在大門口的樹上。鄭板橋就先到毛驢的前面做了個揖,再走到毛驢的後邊對準驢屁股狠踢一腳。毛驢被激怒,便朝後飛起一蹄子,鄭板橋早有準備,躲閃到一旁。如此這般連續多次,便產生了條件反射:只要鄭板橋走到毛驢面前做個揖,也不等再踢牠的屁股,那毛驢的後蹄自然會踢起來。

一天早上,先生照例騎著毛驢上學堂,鄭板橋見了老遠就迎了上去。當毛驢走到面前,他恭敬一揖,身躬到地。那毛驢見狀,後蹄飛起,一下子把先生摔了個嘴啃泥。第二天,鄭板橋又到驢前做揖,依然把先生摔個夠嗆。那先生十分迷信,心想:此人莫非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他命大福大,我命薄福淺,承受不了他的禮拜。於是從地上爬起來,整理好衣冠,認真地對鄭板橋說:「鄭燮,從今以後,你見了我,就免禮吧!」鄭板橋聽了打心裡覺高興得,並作了一首詩在同學間傳誦著: 

鄭燮前面作個揖,毛驢後邊就揚蹄。
學官摔得嘴啃泥,開口連連說免禮。

從以上這些小故事,我們可知鄭板橋自小就是有天資,有才華,才思敏捷,絕頂聰明之人。他絕非是糊里糊塗,有呆傻之氣的孩子。

三、鄭板橋的「糊塗難」

鄭板橋成年步入社會後,面對社會種種複雜矛盾、紛爭,他以其獨特的智慧去應對、抗爭,此時,他的聰明和一般的聰明是有所不同的,有些「怪」。所謂「怪」,就是帶有狂傲、落拓之氣,往往是以看似糊塗的形式表現出來。自然,這種糊塗自然並非那種癡、呆、傻、蠢的那種糊塗,而是比聰明更高級的智慧。此是大糊塗,含大智慧;是真糊塗,含人生真諦。這樣的糊塗的確是尤「難」的。

1.初試「小玲瓏山館」

清代的揚州是文人薈萃的地方。那時候,不少人都相聚在揚州東關街的馬曰璃、馬曰璐兄弟倆的「小玲瓏山館」內。有一年初春,瑞雪飄飄。年輕的鄭板橋從興化剛來揚州,在東關碼頭下了船。忽然,有人在他肩頭拍了一下,轉頭一看,原來是老友柳先生。柳先生帶他來到東關街「小玲瓏山館」,撣去身上的雪,就進去了。

鄭板橋坐下才看清,兩邊是一排長桌,桌上擺著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馬氏主人朝他倆點頭笑笑,算是打過招呼。這才站起來,說:「今天乃是元宵佳節,園裡梅花盛開,爭奇鬥艷。更叫人欣喜的是大雪紛飛,又增添幾分景色。古人有踏雪尋梅的雅趣,老夫恭請諸位賞景吟詩,也是一樂。如有佳作,當以鼓樂慶賀,紅燈高照何如?好,今天就以梅與雪為題吧。」其中有個人名叫李生,品了一口茶,潤潤喉,站起來搖頭晃腦吟道:「地冷棉來包,天上落鵝毛。」人們聽了竊竊私語,都說:「打油詩,打油詩。」李生一聽臉上飛紅,自己解嘲道:「外面,外面下的不是鵝毛大雪?」誰知這一急,愣在那裡,底下還有兩句詩竟忘了。

坐在李生一旁的好友,急忙解圍,遞話給他。李生才續了下去:「紅梅一瓣白,幾縷香魂飄。」

馬氏主人問道:「李先生的詩,諸位以為如何?」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明知道詩是胡編亂謅,但怕說出來,會自曝其短。若是問到自己,一時還吟不出來呀。

只有鄭板橋不以為然,笑了一下,恰被馬氏主人發現。只見鄭板橋黑臉膛,一雙濃眉烏刷刷的,兩隻眼睛閃動著神采。馬氏主人問道:「這位先生貴姓?」

「他叫鄭板橋,剛從興化來揚州,是我邀他來參加詩會的。」柳先生連忙推薦。

李生嗤鼻一笑,心想,原來是無名之輩,也想來混碗飯吃,待我來耍耍他。於是假慇勤地向主人說:「這位鄭板橋先生,定是飽學之士,還是請他先來一首吧。怎樣?」

柳先生不由得擔心,萬一他詩作得不好,大家會笑。哪曉得鄭板橋沉著得很,向馬氏主人微笑著說:「好吧!」臉朝外,望著園裡紛飛的雪花,吟道: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他剛念了兩句,引得大家哄笑起來:真像小孩猜謎語,連打油詩也不如啊!可把好友柳先生急壞了,滿臉通紅,額頭出汗。心裡有話:鄭板橋呀,今天你是趕來獻醜的了。再看鄭板橋竟然若無其事,接著吟了下去: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看不見。」

話音剛落,「好!」大家拍掌叫絕。只有李生惶惶低下頭去。

這時,馬氏主人心中得意,滿面春風,舉手招呼:「鳴炮、奏樂!」

堂口有人點起一盞八角琉璃燈,通紅明亮,升上樑去。管弦、鞭炮也一起鳴響起來。

馬氏主人喜笑顏開,恭請鄭板橋上座。說:「鄭先生的詩篇和這琉璃燈一樣,大放光彩啊!」

鄭板橋十分高興,提起筆來,筆底生風,洋洋灑灑,很快畫出一幅梅雪爭艷圖,並題上了剛才吟的這首詩。

從此以後,鄭板橋就成了「小玲瓏山館」的座上客。

於是,我們看到,鄭板橋的前兩句看似笨拙的詩句其實下面埋伏的是一個絕妙的詩的意境。是看似糊塗的大智慧。

2.審石頭

這是鄭板橋到濰縣後不久。濰縣的豪門、財主及幫閒總想出壞主意捉弄鄭板橋。一天,他的轎子到了衙門前,卻走不動了。只聽外面嗚嗚呀呀地亂喊亂叫。見街兩邊吵吵嚷嚷擁過一幫人來。這幫人一邊高聲喊著:「縣太爺來了,迎接縣太爺!」一邊把衙門口堵得嚴嚴實實,水洩不通。鄭板橋看得明白,心裡想:這又不知是為我預備的什麼把戲,我需仔細防範才是。

他正這麼想著,忽聽人堆裡「叭」地一聲響,接著是一個男人的嚎叫和惡言濁語的斥罵。有一個賣稀粥的徐老漢沒來得及躲避,被這幫傢伙一下子擠倒在路旁,那粥罐不偏不斜,正好砸在了一塊七角八稜的青石上,摔了個粉碎。黏糊的粥淌了一地,濺了徐老漢一身。一個滿臉麻子的傢伙一下子把他揪住,地痞們乘機大吵大鬧起來。剎那間,縣衙門前亂得不得了。鄭板橋一看這光景,心裡早明白了八分。他不慌不忙地從轎子裡走出來,問道:「你們聚在府前大吵大鬧,是何道理?」

話音剛落,那麻子立即揪著徐老漢前襟,上前答道:「稟告老爺,你上任四五天了,小的們都沒得空拜望,今日特來府前迎候,偏這老兒眼中無老爺,故意擾亂……」

「老爺恩典。」徐老漢戰戰兢兢把麻子的話截住,說:「實在不是小的故意擾亂。我家中有一個瞎眼婆娘和五個兒女,全靠我賣稀粥度日,今日不知哪個缺德的將小人絆倒路旁,粥罐這一砸,全家得餓一天肚子。小人冤枉,請老爺替小人做主。」他說著說著,眼裡不由得滴下淚來。

鄭板橋看看徐老漢,覺得實在可憐。一個腰腿滾圓的胖財主朝鄭板橋作了一揖說:「小人看得分明,這老漢確是被不知哪個缺德的絆倒的。老爺,身為父母官,實在該給百姓做主。」鄭板橋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問道:「既然你看得分明,是哪一個做的這缺德事?但說無妨。」胖財主故意拉著長腔,指著路旁那塊石頭,裝模作樣地說:「告知老爺:不怨天,不怨地,作孽的是這塊七角八稜的大──青──石!請老爺明斷!」

胖財主話音一落,別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上了。這時候,鄭板橋已完全猜出了他們的用心,緊跟著想好了一條對策。他故意顯得鄭重其事地問道:「這麼說,這塊石頭是砸碎粥罐、驚擾縣太爺的罪魁禍首了?」

「正是。」這干人眾口一詞

「那好,我今天就審審這罪魁禍首。」鄭板橋吩咐衙役,「給我把這塊石頭綁到堂上。」

於是,縣太爺在前,衙役、石頭隨後,徐老漢、豪紳、惡棍等緊跟著,呼呼啦啦,擁進了衙門。

沒多會兒,縣太爺升堂了。鄭板橋端坐堂上,手指石頭問道:「好個可惡的石頭,你為何無事尋事,將老漢的粥罐砸破?給我如實招來!」鄭板橋將驚堂木一拍:「來人給我打它四十大板!」

衙役們遵命,叭噠叭噠,一五一十地打起來。兩旁的豪紳、財主、地痞、流氓們見了,擠眉弄眼,偷偷笑著。

鄭板橋瞄了他們一眼,突然大聲問道:「你們本是上堂當證人的,不好好聽老爺審案,亂笑什麼?」堂下亂紛紛地答道:「笑老爺執法如山,賞罰分明。可惜,這塊啞巴石頭,就算問上三年,恐怕也逼不出一句話來呀!」「怎麼,這石頭是啞巴嗎?」「千真萬確。」「那麼,它可會走動?」「天生的死物,無腿無嘴。」

「住口!」鄭板橋忽然把驚堂木一拍,兀地站起來,喝道:「它一不會說話,二不能走動,怎麼能欺負這賣粥老漢,成了砸碎粥罐的罪魁禍首呢?這分明是你等存心不良,嫁禍於人,欺騙本官。欺官如同欺父母,我今日對你們絕不輕饒!」隨即命令左右:「這幫無賴,罪該萬死,一人賞四十大棍,趕出堂去!」

這伙惡棍們本想尋釁捉弄鄭板橋,沒想到卻被鄭板橋倒「捉」了。一個個撲通跪在堂前,磕頭求起饒來。鄭板橋呢?當即吩咐衙役端來一個大笸籮擺在堂前,說道:「你們既哀求本官,本官也不難為你們,你們哪一個不願受刑,就在笸籮裡留下贖罪錢,本官便放你們回去。」他們紛紛扔下錢,溜出府去。鄭板橋把這些錢全給了徐老漢,叫人送他回家。徐老漢感激萬分。打從這事以後,濰縣的豪門、財主、地痞、流氓,再也不敢出壞主意算計鄭板橋了。

審石頭,打石頭,是個任何官吏都不會做的傻事,然而,這一行動卻顯示了鄭板橋同那些不懷好意的傢伙對抗的高度智慧。

3.無限情懷空盒中

鄭板橋在濰縣做縣令時,勤政愛民,使濰縣富了起來。京城大官們都想到這塊肥肉上咬一口,卻都被他機智地擋了回去。有個綽號叫「三拐子」的欽差不以為然,他想:憑我「雁過拔根毛」的手段,何愁他鄭板橋不就範呢?於是想出個主意──先派人給鄭板橋送去了個禮盒,鄭板橋打開一看,不由一驚:「這傢伙真是老謀深算,詭計多端,他先送給我百兩紋銀,按理,我該十倍回贈才是啊!」鄭板橋想來想去,還是把禮收了下來,然後送回一個同樣的禮盒。三拐子一見大喜過望,急忙打開,卻差點把他氣瘋了。原來盒子裡並無半兩銀子,只有鄭板橋的一首詩: 

芝麻鄭燮拜尊翁,饋贈恩深卻不恭。
金銀有數終須盡,無限情懷空盒中。 

三拐子再無奈也只好回京城去了。然而他這個佔慣了別人便宜的人,卻總是念念不忘這件事。於是也胡謅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濰縣挺富都想啃,啃來啃去賠了本。
百兩銀子白搭上,疼得我覺無法睏。 

「無限情懷空盒中」也是做別人不會做、不敢做的「傻事」,但確實、很高明地戲弄了貪官,使其哭笑不得,無話可說。

4.修城

有一年,濰縣先是大澇,以後又是大旱。糧商們故意抬高米價,一斗米要價一千文。鄭板橋下令一律不准賣高價。這樣一來,大戶們又把糧食囤積起來不賣了。老百姓活不下去,紛紛闖關東逃荒。沒辦法,鄭板橋只得把自己的「養廉銀」拿出來代農民上繳賦稅。可是,一個人的積蓄怎救得了全縣十幾萬人?何況逃荒的人日益增多。照這樣下去,即使災情過去,丁壯在外,田地靠誰來種呢?鄭板橋把社會名流郎一鳴、郭偉業等人找來商量。郎一鳴說:「據我所知,邑中大戶人家糧食還很多,可要他們拿出來那就難了。」郭偉業說:「即使大戶把糧食拿出來,但是他們又死命要價,老百姓又怎麼買得起?」鄭板橋聽了,抓抓頭,也感到無可奈何。郎、郭二人就隨著鄭板橋走出了縣衙。

三人在城邊邊走邊談,突然鄭板橋被塌下的城磚一絆,險些跌倒。郭偉業連忙扶住他!詢問他受傷沒有。但鄭板橋卻所答所非問地叫道:「有了!」

「有了什麼?」二人問。
鄭板橋答道:「修城!」

郎、郭二人一時沒有領會鄭板橋的意思,便順著他的話說:「這城牆倒塌了這麼多,是要修修了。等災荒過後,一定要好好修一下。」

「災荒過後?」板橋反問,「等到災荒過後,人們不逃光,也要死光了,還有誰來修城?我要現在就修,三天內動工,三個月修好。原來的土城,要改為石城。偉業兄,就請你做總監工,行不行?」郭偉業嚇慌了,忙說:「不敢,不敢!我才疏學淺,委實不敢擔此重任。另請高明吧!」板橋哈哈大笑起來:「你以為我尋你開心,是不是?我是要你做一件救荒救災的大好事呢!」於是,向郎、郭二人說出了修城的意圖。郎、郭連聲讚道:「高明,高明!」

鄭板橋回到衙裡,立即發布了修城告示,並寫了呈文報到州府裡。

板橋對富商大戶們說:「如今大荒之年,人心浮動,很可能有人鋌而走險,聚眾攻城。而城牆年久失修,倒城甚多。倘若出事,你們積聚再多的糧食、錢財也會被強人搶去。不如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城修好,以防萬一。」富商大戶們一盤算,修好城牆的確對自己有利。於是,個個都願意出錢出糧。而老百姓們只要出工修城就有飯吃,也就不再外出,已經外逃的也紛紛回來修城,混碗飯吃。

一個冬春過去了,城牆修好了,老百姓也從災荒中熬過來了。濰縣的老百姓們都難忘鄭板橋這一英明之舉。災荒之年,人人想的是如何賑災、濟貧,而鄭板橋卻力主修城,這看似糊塗的作法確實高明。它巧妙地激起了老百姓和富商的積極性。

四、鄭板橋的「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鄭板橋在山東做了十幾年官,目睹了封建官場的黑暗,目睹了老百姓的極為貧困、艱難的生活,他作為「父母官」卻難有作為,為此他苦悶憤慨,進而辭官歸去。別人巴不得做官,乘機享受榮華富貴,他卻主動摘了烏紗帽,實在是太糊塗了!這的確是一個難得的轉折,是一個更難的轉折。

1.「難」首在「戀物」二字

鄭板橋所以說「由聰明入糊塗更難」是指人生根本,在於本心,心若蒙蔽,斷難「糊塗」。歷代糊塗妙言妙語,均在解救人心,使其去弊存真,返本歸宗,達於自然之道,復歸人類本性。但世事擾攘,利祿紛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藉事業、功名、理想、追求,心雖猶在只是故顏改,根本不從本心去為人處世,去看待大千世界事,只好為俗事所累、所煩、所厭。

難得糊塗之「難」千般訴說,首在此「戀物」二字。故宋朝理學家程頤說:人對於身外之物總是樣樣都要好的,卻獨獨忘了對自己的身心好才是正道。因為得到了好的身外之物時,自己的身心(因沉迷外物)而早已經不好了。這話說得在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關鍵在於取捨與常人不同。聲色財物,在人生中無處不在,英雄豪傑也會被這些誘惑,何況常人,但聖人就因不近聲色,不取財物而逃離「戀物」圈套,故而能成聖成賢。所以明代學者呂坤說:胸中只要擺脫一個「戀」字,就會非常清爽潔淨,非常自由自在。人生最苦的就是心中有物,拖泥帶水,明知是非得失而因有「戀」卻不能割斷牽掛,如此一來,怎能「糊塗」呢?

難得糊塗之「難」,萬般探求,次在「成己」之欲。不細心去看,我們還真難發現自己有什麼缺點,但在行動說話、待人接物、處理事物時,件件都想一想,樁樁都思一思,我們是不是有過失?因此,人們做事時,總從自己出發,怎麼致富、怎麼發達、怎麼博名、怎麼舒暢,完全由自己的性情徑直去收,如此處世,何來糊塗?如此待人,哪能和諧、自然?「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對一個「戀物」者,難能擺脫「戀物」圈套。他深知自己力量微薄,無法對付複雜的社會問題,只能「放一著」、「退一步」,以求得自己內心暫時平靜,不願讓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惱人問題像惡魔一樣地糾纏自己。這是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鄭板橋的聰明之處。

此時,他這個絕頂聰明的人終於悟出了寶貴的人生經驗,「難得糊塗」和「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正是他面臨複雜的社會環境做出的智慧策略。

「難得糊塗」作為「牢騷氣」,原本就是緣由「不公平」而發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根除種種不公,又不可能,或許自己無能,那就只好祭起這面「糊塗主義」的旗幟,給自己遮蓋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濟公那樣任人說他瘋,笑他癲,而他本人則毫不介意,照樣酒肉穿腸過,「哪裡有不平哪有我」,專揀達官顯貴找麻煩,專替窮苦人、弱者尋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樂。這種癲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為一種「糊塗」。這種糊塗真正是「參」透、「悟」透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7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