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不顛覆,就淘汰:矽谷創業教練教你創新、改造、進化
滿額折

不顛覆,就淘汰:矽谷創業教練教你創新、改造、進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華爾街日報》、《高速企業》專文推薦
★Amazon.com 創業創新/工作技能類暢銷書

在無限創新時代,
若不自我顛覆,就只能等著被別人顛覆!

世界變化太快,只學習單一職業技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已跟不上時代;創業家即便擁有好點子,也難取得注意,尋覓資金亦難如登天。自我顛覆的「適應力」和「創造力」,已是前所未有的重要!

矽谷創業教練及數位媒體專家薩米特,從30多年經驗出發,分享開創新市場與擴大既有事業的獨特方法,也曾幫助許多大公司度過跌宕的經濟困境,成功完成必要轉型。

你是否擔心被時代淘汰,期待力求突破、在快速變遷的業界求生並勝出?書中豐富的教戰守則與創新創業經歷,必能完整解答你的疑問,助你突破困境、成功進化!

關於顛覆者思維:
 不只是創業家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將公司成功推向榮景的精準戰略,都可以應用到個人。
 不需有過人的技術背景或發明能力,只要看出問題,找到社會需求,你就能發掘新市場。
 打造獨一無二的自我品牌,不是做到第一,就是做到唯一。你愈特別,競爭者就愈少。
 不論身在體制內外,皆適用於你;在體制外,顛覆原本產業的遊戲規則,成功創業;在體制內,學會用外部的資金做事,甚至不花公司一毛錢,就能獲利,讓活在過去與現在的同仁,都能明白未來的方向,並且願意追隨你。
 想改變?別再想了,現在做就對了!去年是你創新創業的最好時機,第二好的時機是現在。

大膽顛覆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台灣電商教父、91APP、九易資本董事長,何英圻
廣告導演,盧建彰
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

「顛覆可以把你推往新的機會、新的創意挑戰,以及人生的富足成功。」
──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創辦人

「薩米特身處全球趨勢最前線超過三十年之久。他不僅是創業家,也是企業內部創新者,而且在兩個位置上都表現傑出。」
──《華爾街日報》

「不論是與賈伯斯協商iTunes音樂授權,或是促使校園社群網絡的引領者樂觀看待使用者關注度所代表的實質利益,不僅止於娛樂用途,薩米特一直是諸多數位領域的掌舵者。」
──《高速企業》

「過去,我們都只能坐著欣賞別人的顛覆創舉;拜本書之賜,今日顛覆已成為我們可以起而行的一件事。」
──華頓商學院教授格蘭特(Adam M. Grant)
「本書為任何想在這個快速變遷、不斷創新的世界中改造自己、解決龐大問題,並一展長才的人,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建議。是一本必讀之作。」
──XPRIZE基金會執行董事長、奇點大學共同創辦人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

「本書藉由教導個人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改變遊戲規則來獲致成果,解決了創新者的兩難。」
──雅達利遊戲公司(Atari)創辦人布什內爾(Nolan Bushnell)

「過去我一直擔心薩米特會來與我一較高下。現在有了他的書,我想自己至少有一點機會了。」
──知名科技部落格Scobleizer創始人斯考伯(Robert Scoble)

作者簡介

薩米特Jay Samit
現任全球多螢幕影片軟體領導廠商西臣國際公司(SeaChange International)執行長。薩米特是技術創新者、創業家、LinkedIn的高級顧問,曾被柯林頓總統指派負責白宮的教育與技術計畫。他是南加大維特比工程學院(Viterbi School of Engineering)「高科技創業學」的兼職教授,也是《華爾街日報》年度新創事業(Startup of the Year)系列的主持人。
薩米特是美國數位媒體的創新者,在社群媒體與電子商務方面都有傲人的成就。全球最大初創培育公司「創業者學院」(Founder Institute)封他為最佳初創企業導師;《連線》雜誌形容他「擁有業界最棒的工作」。
他是首屈一指的技術創新者,曾為新創公司募到數億美元的資金,把公司賣給《財星》500大企業,帶領公司上市,以及與世界最大的數個品牌合作,包括可口可樂、麥當勞、通用汽車、聯合航空、微軟、蘋果、威瑞森與臉書。

譯者簡介
王怡棻
台大國際企業系學士,美國紐約大學藝術管理碩士,任職主流財經媒體多年,喜好閱讀及新鮮事物。譯有《建人脈就像打美式足球》、《共同創造到底有多厲害》、《2012大蕭條》、《教出自主思考的孩子》等書,合著《凍薪時代理財術》。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文1 不斷顛覆,擁抱創新
LinkedIn 創辦人霍夫曼

當新用戶發現LinkedIn,大多會直覺認為它是一個幫人找工作的實用方式,也能做為招募人才的管道。即使時至今日,都不是人人知道、更遑論能充分利用LinkedIn 提供的廣大功能。
當我二○○六年第一次和薩米特談到LinkedIn,他馬上就掌握了精髓。他明白, 這不只是線上的履歷服務, 也不僅是一個相互連結、分散式信任機制(distributed trust)的招聘工具,而是一個強大的網路智能平台;一個可以建立人際關係、研究競爭者、學習最佳範例、了解職場趨勢,最後找到新機會的方式。
我從本書讀到,薩米特自一九八○年代初、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後,在娛樂產業開展事業所採取的獨特策略,也更加了解他之所以迅速明白LinkedIn 完整內涵的原因。當你閱讀這本興味盎然的書時,將發現薩米特在多數人還認為網路唯一提供的是最新一集的暢銷影集時,已經透過網路智能的鏡頭來看這世界。
擁抱創新一直是薩米特事業的鮮明標誌。不論是創造一個免授權費的數位照片庫市場,或是試著讓主流唱片公司採行數位發行的新策略,薩米特總是把技術顛覆視為正面力量。
與多數人不同的是,他不是學會一種做生意的方式後就安於現狀,而是主動尋找各種方式來創造新市場,引進新產品、新服務、新的營運模式,並拓展顧客群。
在面對改變時,薩米特從不逃避或隱忍,而是用遠見與行動來回應市場變化,從顛覆帶來的新機會中得到最多收穫。
當前,所有的專業人士都應該積極擁抱這種心態。在網路時代,新技術以愈來愈快的速度帶來變革,緊密連結的社交平台更加速擴大了技術與經濟的轉變。顛覆已然成為常態,並且往下延伸,重塑了產業、公司,與每位專業人士的事業。
不論你身處哪個產業,背後驅動的技術都在逐漸改變。顧客將要求新的解決方案,競爭對手也將改變戰略。若不想被淘汰,你必須把職業生涯視為「永遠的測試版」,努力投入終身學習與專業成長,不斷調整策略方向。
想要在事業的航道上成功航行,你必須了解顛覆的動力學:當顛覆的力量愈強,水流的改變就會愈快。如果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些轉向,就會被狠狠傾覆。運用本書教授的方法,你將學會早一步預見未來。順著改變的水流泅泳,而不是去抵抗它。這麼一來,顛覆就會把你推往機會、創意十足的挑戰,以及人生的富足成功。

推薦文2 我常覺得自己在懸崖,而且頭下腳上。你也該這樣覺得
盧建彰,廣告導演

你有去垂降過嗎?就是單繩垂降,你在電影裡看到特種部隊從大樓頂以一條繩子,雙腳一蹬,在空中畫出弧線,穿破玻璃,衝進去營救人質。對,就是那種,超帥氣的!
但是,我要說的不是那種帥氣。
正常來說,你得和牆壁成九○度直角,你的腳直挺挺地用力,然後屈膝,相信手中的纜繩,用力往牆壁蹬,然後身體往後,飛揚在空中,並且屈膝,準備腳掌要再度接觸牆面。
但是,當你腳滑,因為你會怕,所以容易沒力,於是,身體正面和牆面平行接觸,「啪」一聲,整張臉撞上山壁,整個身體像蒼蠅去貼捕蠅紙,超痛的。但這其實還算好的。更恐怖的是,一個手滑,整個人倒栽蔥,頭下腳上,倒掛在山壁上,整個視野反過來,上下顛倒;你通常不會看著山壁,而是另一邊,也就是天空和山腳下,超恐怖的。無助的是,這時別人很難幫你,你得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拉自己一把,爬起來。
我曾經這樣掛在半空中,嚇得尿都快出來了,而且,當你頭下腳上,尿出來的話,尿液會隨著重力往上半身流呀!怎麼樣,是不是更嚇人了?那一次還是廣告公司辦的一場員工活動,全公司的漂亮女生都去了,我一個人倒掛在山壁上,想大哭,想尿出來,但又不敢。
不只危險,而且很丟臉。還是,我應該說,不只丟臉,而且很危險。
我常覺得,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的處境,很像是這樣。如果你不改變舊思維的話。
不只危險,而且很丟臉。還是,我應該說,不只丟臉,而且很危險。
最近有許多案例,駭人聽聞,有高中生出面哭訴,父母親都因環境汙染罹癌雙亡,他指著海邊那揮之不去的烏雲,痛苦說著。你會想,原來產業不創新,繼續用高耗能高污染的方式創造少得可憐的GDP,帶來的不只是經濟不景氣,而是沒乾淨的空氣,沒人可以活。
有前民代盜圖修圖,把人家拿電話的電話線修成上下顛倒,說這只是示意;有工程公司強押女性官員拍裸照,好避免逾期完工的罰款;有年紀輕輕的女孩懷抱夢想到台北工作,卻被誘參加富二代的派對,遭下藥性侵死亡;這些都讓人害怕,甚至令人倒抽一口氣,喟嘆現實世界如此殘酷、如此野蠻,你無法想像這發生在今日臺灣,彷彿倒退到不知何年何月的原始蠻荒。
企業無能,官商勾結,手段下流卑劣;貧富差距激烈,個人在其中無所適從,只能從細縫中尋求一點機會,生命卻因此被輕易抹滅。如果我們都不思創新顛覆的話。
當你不創新,你就只能尋求不文明。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想法,你無法明辨眼前的規則,並且改變規則;這遊戲你不但玩不起,而且只能被玩,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時代。
但,這也是一個可以有盼望的時代,你可以不在乎既有的規則,你可以擺脫前輩的吱喳囉嗦,你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只要你改變觀點,而且不斷有意識地改變觀點,尋求不一樣。
而且,你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就像吊掛在懸崖邊頭下腳上,你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拉起,你只能靠自己。
還好,你已經頭下腳上了,你的觀點一定是顛覆的,你一定可以顛覆局面。
你一定要。
否則,不只危險,而且很丟臉。還是,我應該說,不只丟臉,而且很危險。
(順道一提,那時的女同事,後來沒有一個成為我的妻。)

創業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我過去曾擔任索尼高階主管,對亞洲並不陌生,也多次造訪中國與香港,與台灣雖然至今緣慳一面,但我很期待未來有機會能來看看。
我認為,現在最火熱的創業地點,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是中國。光看看近年估值兩百億美元的新創公司,不是在加州,就是在中國,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我感覺中華文化樂於擁抱新構想,這也促使創業氛圍益加活躍蓬勃。
就我觀察,台灣在創新創業上,具有絕佳的先天優勢。首先,台灣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力資源。像是台灣大學,在國外都非常有名,而且多數人都通曉英語。此外,台灣的生活成本低,尤其跟上海、矽谷、新加坡、東京等地相比,更是低廉。生活負擔低,對於創業者是一大好事。
還有,台灣在基礎建設上十分完備,每個人的手機都能輕易連上3G、4G的電信網路,幾乎家家戶戶都能高速上網。在台北,許多公共區域甚至都有免費的無線網路可用。
我必須說,台灣擁有極佳的創新創業環境,唯一的缺點在於缺乏風險資金(risk capital),亦即,創投不願押寶在新創公司上。台灣整體而言不缺資金,但是資金多投入傳統產業、製造業。新興的軟體業、網路事業等,願意投資的創投並不多,而這也是顛覆型創業者的最大挑戰。
矽谷能成為矽谷,創投是很重要一個環節,台灣在許多創業環節上很完備,唯有這一點還要努力。
勇於失敗,才能獲致成功在我心中,華人世界裡兩個最值得敬重、最具啟發性的創新人物,一位是李開復,另一位則是馬雲。
李開復曾經是Google、微軟、蘋果副總裁,現在創辦創新工場。創新工場主要做的是中國新創事業的早期投資,致力突破我剛才提到,風險資金缺乏的桎梏。他的努力,十分值得佩服。
而馬雲的阿里巴巴,更是許多創業者的標竿。我二十多年前曾在香港跟馬雲見過面,當時他事業的規模還不大,但阿里巴巴現在已經徹底改變了全球零售業。它是世界最大、沒有任何庫存的零售商。它積極運用大數據、社交工具來刺激銷售,改變傳統的供應鏈,是非常具顛覆性的成功企業。不但在美上市,現在已能跟Amazon 匹敵。
常有人問我,美國為何創新創業特別風行? 我覺得,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勇於冒險、不怕失敗。這個心態對於創新創業至關重要,畢竟很少人第一次創業就成功。大部分的民族都害怕失敗,甚至認為失敗很可恥。但美國人認為失敗只是一個過程,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們明白,失敗不是世界末日,日子還是能過下去。失敗是最好的老師,能教導創業者最多的經驗教訓。我們知道一時的挫敗在所難免,「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這種愈挫愈勇的精神,讓美國出現許多顛覆者及創業家。
美國創新創業風氣蓬勃,與我們有許多創業典範人物也息息相關。比方比爾蓋茲、賈伯斯、祖克伯等,他們都是因為創業成功,得以擁有傲人財富。而在創業過程中,他們也不是一帆風順。創業典範的故事,影響並激勵了美國下一世代的創業家與顛覆者。
美國人熱中創業,從娛樂取向也可見一斑。我們最紅的電視節目「創智贏家」(Shark Tank)就是創業家的真人實境秀。打開廣播,可以聽到許多教人創業或訪問創業家的節目。許多大學生認為畢業後的最佳出路,不是去大企業工作,而是去創業、去改變世界。這在史丹福、MIT等名校更是明顯,多數父母也不會阻止孩子去冒險創業。
許多人有心創業,但不知其門而入,這也回到我撰寫本書的初衷。五年前,我開始在南加大(USC)教授「建立高科技新創公司」(Building the High Tech Startup)的課程,選修這門課的學生很多,外籍學生甚至占了超過一半。
我發現,許多人都對創業有一樣的問題與疑惑,不了解外部世界的運作,不知如何尋找資源。學生的積極發問,讓我萌生寫一本書、讓更多人了解創業箇中三昧的念頭。很高興的是,這本書出版後獲得許多好評,版權銷售到多個國家。而我也有很多學生讀到一半就休學去創業。雖然有些對不起學校,但也算是我教學成功吧!
現在創業比以前容易許多,社交媒體串連起全世界,臉書、推特已經拓展到超過一百個國家;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人與人的距離變得異常緊密;無遠弗屆的網路,打破了原本國界的隔閡,市場變得無限廣大。
另一方面,新科技也讓許多過去穩固的工作,愈來愈沒有保障。比方3D列印在未來五年,很可能威脅到多達三億兩千萬個製造業工作。當舊產業紛紛被顛覆,工作穩定性蕩然無存,大公司大幅削減人力,人們就要學著自己創造工作。而最簡單的第一步,就找到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與其被迫改變,不如自己主動改變很多人視矽谷為創業天堂,甚至跑來矽谷創業,它的優勢確實顯著。矽谷活躍的創業風氣是由數個原因造就:一是加州本來就是移民匯集地,有許多來自海外與美國其他州的移民。移民特別樂於接受新觀念,也具備冒險精神,是加州的先天優勢。
第二是,矽谷是電腦晶片發源地,新科技造就第一批創業富豪,也為未來具顛覆性的創新發明扎下根基。此外,矽谷是創投的大本營,在這兒已經形成綿密網路。新創事業容易在此找到資金,創投也喜歡在此找尋標的。附近史丹福、柏克萊等研究型大學也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技術、研究資源,讓創新創業的生態系,形成為一個正循環。
若要問世界還有哪個地方可以與矽谷媲美,我認為非以色列莫屬。近年以色列出現大量優秀的新創事業,如Waze、Trusteer、Onavo 等,都讓全世界見識到以色列的創新的實力。我最近去莫斯科,發現當地很多顛覆型的新公司都是來自以色列。
以色列有多所優秀高等學府,源源培育出大批高知識人才,而以色列本身缺水乾旱的惡劣環境,也讓國人沒有選擇,只能靠創意拚出一條活路。中國近年創業風氣也很興盛,台灣可以好好利用語言相同的優勢,把握機會打開市場,進而放眼全世界。
最後,我想跟台灣未來創業家強調的是,創業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困難,你不需要有特別的技術背景或發明能力,重點是,只要你找到社會的需求,就能尋得辦法加以實現。
未來的機會無窮無盡,3D列印、物聯網、自動駕駛車、穿戴式裝置、擴增實境(AR)都是下一波大趨勢,必將出現無數的發明突破。不要害怕嘗試,只要一步一腳印、穩扎穩打就能控制風險。
未來將是個不斷變動的世界,與其到臨頭被迫改變,不如先做好準備,主動出擊,抓住新時代的創新商機。
(王怡棻採訪整理)

目次

推薦文1 不斷顛覆,擁抱創新 霍夫曼(Reid Hoffman)
推薦文2 盧建彰
致台灣讀者序 創業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前言 迎向未來的指南

第1章 顛覆之必要
第2章 從改變心態開始
第3章 顛覆者地圖
第4章 打造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
第5章 內部創業的價值
第6章 尋找殭屍構想
第7章 懂得何時轉向
第8章 解開價值鏈之鎖
第9章 研發的顛覆:廢物也能變黃金
第10章 設計的顛覆:美學的力量
第11章 製造的顛覆:重複使用、重新規劃、重新創造
第12章 行銷與銷售的顛覆:為解決方案找需求
第13章 配送的顛覆:貨架空間隱含的價值與挑戰
第14章 審視資本:善用別人的資金
第15章 在群眾時代進行顛覆
第16章 顛覆世界

結語 自我顛覆者宣言

書摘/試閱

顛覆,從改變心態開始

人人都想改變世界,沒人想到要改變自己。——托爾斯泰

成為顛覆者不難,重點是要改變心態,這是一種能夠「從困境中看到機會,把每個挫折當做新開始」的能力。
每個成功改造企業或社會組織的人,都是從自身面臨的問題開始,然後再注意到還有多少人也經歷相同的困擾。與其他遇到同樣問題的人不同,顛覆者會以不同的眼光看自己與世界。這種獨特的眼光讓他們成為改變的媒介,而且從中獲利。顛覆的關鍵不在於遇到什麼難題,而是如何回應這些問題。
經常搭飛機的人,一定經歷過轉機沒接上的悲劇。然而,當同樣情況發生在傳奇創業家布蘭森身上,他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一九七九年,這位二十九歲的唱片公司老闆錯過了從英屬維京群島到波多黎各的班機,他環顧機場,然後開始計算有多少旅客跟他一樣受困在此。結果他迅速租下一台飛機,並在黑板上寫下「維珍航空三十九美元」,讓大家都可以到達想去的地方,布蘭森和他的未婚妻瓊安可以免費搭乘。對布蘭森而言,創立一個十億美元的航空公司確實不像錯過一班飛機那麼容易,但身為顛覆者,在遇到問題時總會想到或許別人也有相同經歷。
當海曼(Jenn Hyman)還在讀大學的時間,她看到妹妹貝姬遇上了所有女人共同的煩惱:有整櫃的衣服但沒有一件想穿。貝姬想要在朋友的婚禮上讓所有人驚豔,卻買不起昂貴的華服。這讓珍冒出了一個簡單卻顛覆的想法:是不是能有一個夢幻衣櫥,讓所有女性可以借到最新款的設計師名品,在每個場合都有新衣服穿?
於是,海曼找了她哈佛商學院同學佛雷斯(Jenny Fleiss)合作,線上時尚服飾租賃公司RTR(Rent the Runway)於焉誕生。「我們打算顛覆零售業自古以來的存在價值」,海曼最近接受《富比士》訪問時說。她們確實達到顛覆的目標,得到了五千五百萬美元的創投資金,現在已有超過兩百名員工,寄送衣服與首飾給全世界的女性,挑戰紐約頂尖設計師與百貨公司做生意的方式。
布蘭森、海曼跟佛雷斯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具備顛覆者的心態。一旦看到問題,不是退到旁邊等別人解決,而是一頭栽進去,把大問題視為大機會。想要建立顛覆者的心態,你必須先顛覆自己。

是困難還是機會?

當新技術或新產品出現,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繼而打破過往的商業模式,原本的價值鏈就會被全盤改造,顛覆也應運而生。顛覆者不一定要創造革命性新產品,但要能抓住價值鏈環節被顛覆時出現的機會。
自我顛覆不是一個舒服簡單的過程,它要你走出舒適圈。打個簡單比方,就像毛毛蟲要羽化成美麗的蝴蝶,必須歷經痛苦冗長的過程。自我顛覆就像是去動了一場大手術,不同的是,拿手術刀的是你自己。
正如每家公司都有創造事業成功的價值鏈,我們的自我也是由內在價值鏈所形塑的,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指引我們如何發揮所長。
你可以從許多環節下手,例如,透過我們內在的「研發中心」環節,不斷觀察外在環境,然後把它歸為困難或機會。我們內在的「設計製造中心」環節,也就是大腦,決定了對外回應的行動。以自己的優勢與弱點為基礎,用個人的方法把自己「行銷」給世界,藉著投入時間與精力來「配送」自己。
重新審視這個架構,自我改造的方法不再遙不可及:只需要逐一分析內在價值鏈的環節,找到限制我們前進的地方,然後改變它,就能進一步顛覆自己。

顛覆你的研發環節:網際網路如何改變研發

拜網際網路與開源研究之賜,今日的顛覆者可以更輕易地複製成功歷程。數百個政府與大學的研究室,為了讓人人都可以參與研究,以毋需授權的方式分享他們的發現。
在所有美國政府旗下的研究發展機構中,以美國太空總署最為親民,積極鼓勵創業家將太空總署的發現商業化。單單過去十年,以美國太空總署技術創立的公司,已為私部門創造超過一萬四千個工作機會,帶來超過五十億美元的營收。植入式醫療設備、智慧手機的微型攝像頭,甚至康普茶產品,都是從太空總署資助的研究發展出來。拉克空間(Rackspace)、格林菲爾太陽能(GreenField Solar)與洛可斯能源(Locus Energy)等公司,都把美國太空總署的發現轉為事業的成長引擎。
其中兩個來自太空總署研究的知名技術,已經用在全球數百萬個家庭中。當政府承包商百得公司(Black & Decker)要為阿波羅計畫做一個可以取出月球核心樣本的手持鑽孔機時,沒有人想到這個鑽孔機裡低功耗、電腦設計的馬達,會成為美國百工公司無線迷你吸塵器(Dustbuster)的靈感來源。太空總署的艾姆斯研究中心(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有一項改善飛機椅墊安全的計畫,做出一個有開放性蜂窩結構的高分子聚合泡綿,在壓下後會慢慢彈回原本的形狀。現在,這個產品被稱作記憶泡棉,也是丹普公司用來做床墊的技術。美國太空總署網站上「衍生產品」的頁面,記錄了從一九七六年以來移轉給創業家的產品,總數超過一千六百件。
每個創業家都有取得這些研究資料的管道。充滿價值的研究知識正靜靜躺著,等待合適的創業家把它變成商機。
讓沉寂已久的科學研究重獲新生,只是顛覆研發環節的方法之一。另一個方法則是在其他人證明這點子有效前,把你需要的研究外包給群眾。
許多人沒有科學背景,但對產品有基本構想,「巧趣」(Quirky)就是幫這些人把整個價值鏈,從研發、製造、到銷售與行銷,統統群眾外包。藉著運用五十萬會員的能力,巧趣提供創業家一組團隊,幫忙把最棒的點子快速推上市場。
二十四歲的設計師茲恩(Jake Zien)就是巧趣典型的成功故事。在電子產品超載的時代,茲恩點出一個多數人都遇到的問題:如何把所有的3C產品統統插在一個小巧的延長線插座上?茲恩厭倦了在桌底下一再調整這些充電器,開始想像一個有轉軸、可彎折的延長線插座,讓碩大的變壓器插頭更有空間。藉著巧趣上超過七百名會員的幫忙,其中許多會員,茲恩從未見過,而樞紐延長線插座(Pivot Power)於焉誕生,至今已售出七十五萬組。在與巧趣及社群分享利潤後,茲恩將從他的點子上獲利超過一百萬美元。
每週都有數千個構想被提交到網站上,巧趣只挑選其中的三到四個,由群眾決定哪個產品值得開發。
巧趣是連續創業家考夫曼(Ben Kaufman)的獨創構想,他也是公司的創辦人及執行長。沒有隨著別人上大學,考夫曼反倒是說服父母拿二胎房貸的錢資助他的第一個事業摩飛(Mophie)。摩飛是iPod 與iPhone 的配件製造商,因為非常成功,《企業》(Inc.)雜誌把考夫曼評為三十歲以下創業家的第一名,那年他才二十歲。如今巧趣有一百多個產品在超過三萬五千個零售通路銷售,在二○一三年創造了超過五千萬美元的營收。用群眾外包方式做研發,不但快速而且有效率,也讓考夫曼成就了超大規模的研發顛覆。
想顛覆研究與發展環節,不一定要發明新東西。相反地,聰明的顛覆者會從其他人的發明中找到新用途,進而創造新商機。當你擁有超越原本科學用途的眼光,就能把別人的投資發揚光大。想要成功,唯一需要的就是用全新角度從價值數十萬美元的研究中淘金。今天,世界因為群眾外包緊密相連,人人都可以快速組成一支具成本效益的團隊,協助你把發現變成真實的商品。

顛覆你的配送環節

布雷克莉(Sara Blakely)想要當律師,但她沒考過法學院入學考試。幾年後,她回顧這個經驗時說,「我想,失敗只不過是上天不小心把你推離航道。」
布雷克莉找了一個業務工作來支付開銷,但她知道,若想要成功,就必須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布雷克莉的工作規定要穿褲襪,但她很不喜歡穿露趾鞋時看到褲襪線。於是她把腳趾的褲襪剪掉,然後發現這個無趾褲襪其實可以變成市場上的全新商品。雖然布雷克莉從沒有受過服裝設計師、打版師,或業務主管的訓練,但她決心要把這項產品推到市場。她抱著點子去找織襪廠與大型零售商,結果都遭到無情的拒絕,也沒有錢聘請律師幫她的發明寫專利,於是她跑到邦諾書店(Barnes &Noble)買了一本關於「如何寫專利」的書來自學。
布雷克莉將餘暇時間全部投注在建立新公司上,不眠不休的努力讓她後來成為了億萬富翁,也讓Spanx 成為揚名世界的女性貼身衣物品牌。對於有意走上自我顛覆之路的人,她的建議是:「對於未知的事物不要畏懼。它會成為一股強大力量,讓你擁有與眾不同的做事方法。」
價值鏈的最後一個環節是配送,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是你貢獻時間、投注精神的方式。想想自己從早到晚,是如何利用時間的?是把時間與精力花在達成夢想上,還是每天下班回家就坐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轉台?
人們最常用的藉口就是「沒時間」。幾乎每個無法兼顧工作與家庭、不滿現狀的人都會哀嘆「真希望我有時間學習新領域或新技能」。然而,最成功的人也跟你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唯一的差別在於他們善用每分每秒。想想你可以從哪裡找到額外時間。想想為了追求夢想,有哪些日常享樂你願意放棄?

想改變,就去做吧

顛覆內在價值鏈就像是把一台汽車的引擎拆開,改裝成一輛跑車。若想要贏得比賽,必然要先把心態調整好。你已經具備快速衝刺的條件,只需要為這場競賽做好計畫。
請一舉殲滅所有限制夢想與期待的成見,質疑所有對你的評價,訓練自己用不同方式思考,讓大家知道你的潛能,審慎並有效率地分配精力。正如四次贏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凱薩琳.赫本所說的一句名言:「我們被教導要去究責父母、姊妹、兄弟、學校、老師,但從不怪罪自己,都不是自己的錯。事實上,問題永遠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想要改變,就應該真的去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