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想改運,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79折

想改運,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79205
促銷優惠
知遠全書系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俗話說:「人強不如命強,命強不如運強;人來運,連城牆也擋不住。」
是什麼改變了這一切,真的是「運」!而又是什麼改變了運,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古人有云:「命是天成,運隨氣轉」,是說「命」、「運」與「氣」其實就是各自分開卻又互相關聯,只聽說過有人「認命」,卻從來沒聽說過有人「認運」;因此「命」不能改,而「運」卻能隨「氣」而改。
「認命」就是聽天由命,那「認運」呢?說穿了不就是放棄自己、放棄努力,從來沒有人會真的放棄自己,即使是「自殺」這種行為,也並非是放棄自己,而是莫名的犧牲自己,不願意面對自己罷了,但是卻帶給家人、朋友難以挽回的結果,其實最後仍然沒有能真的放棄,只是又製造了新的麻煩。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靠讀書、五積德,人的成就源自於此,上天不會幫你決定一切,老天爺忙得很哪有空管這麼多,決定了你們這麼多人的「命」已經很累了,「運」你自己決定吧,至於風水、讀書、積德就通通自己看著辦。
你要知道,運勢一直是在你的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人的運勢在於自己,選擇什麼樣的自我,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局。讓我們來掌握自己與改變自己的運勢吧!

作者簡介

劉一新
是一個動作心理學的典範者,翻譯過許多中外知名的作品,本書更揭示了獲得智慧財富及事業成功的秘訣。

目次

序篇: 13
第一篇 想改運,必須改變觀念 17
第一章 大智若愚 18
樹大必招風 19
以弱示人才是強人 24
自嘲能為自己解圍 29
讚美別人就是提升自己 33
喜怒形於色是非常危險的 37
聰明者外露、智慧者深藏 42
不要過於在意外界的評論 47
第二章 設身處地 51
忠誠比能力重要 52
凡事要留有餘地 55
信守承諾,綻放魅力 57
嚴守時間,贏得信賴 60
寬容待人,豁達處世 64
適當展露才華,適時毛遂自薦 66
第三章 謙遜處世 70
保持謙虛風度 71
隨時微笑示人 74
時時切記不恥下問 79
別在讚美聲中迷失自己 83
放空自我,才能盛滿智慧 85
重視他人,也會被人重視 88
第二篇 想改運,必須改變態度 91
第一章 放下負面情緒 92
有溝通就會有諒解 93
珍惜就會擁有幸福 96
及時疏導負面情緒 101
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 105
第二章 別讓光芒耀眼 110
自滿等於不足 111
不要在嘴邊得意 113
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115
虛心的態度幫你贏得機會 118
第三章 豁達為人處世 121
安貧樂道,無慾則剛 122
被嫉妒纏身,就是被憂愁纏身 126
面子,人生最沉重的重擔 130
記憶,只保留別人的施予 135
眼裡,需要看見的只有優點 139
第三篇 想改運,必須改變習慣 145
第一章 追求最好的習慣與想法 146
勿屈於現況而埋沒才華 147
別讓懶惰操縱自己的人生 150
戒除惡習也要戒除惡念 154
憤怒其實就是自我毀滅 157
虛榮者常被虛榮所奴役 159
目標要明確也需要正確 162
第二章 不只盡力還要用盡全力 168
成功者都是重結果的人 169
沒有結果就不能生存 172
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175
關鍵時刻勇於往前站 177
機會面前你要更勇敢 182
跨越自我設限的藩籬 186
全力以赴就等於成功 189
第三章 朝著最深最遠大的目標 193
沒有目標,人生沒有動力 194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96
人生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198
有了遠見就有了整個世界 201
掌握自己成為命運的舵手 205
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抓住 209
第四篇 想改運,必須改變人格 213
第一章 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214
把逆境當成是上天的禮物 215
隨時隨地相信明天會更好 218
能夠給予也是另一種快樂 222
微笑面對世界讓愛傳播 227
第二章 擁有信心你就擁有世界 233
信心讓你擁有力量 234
自信照亮你的一生 235
勇於走出自己的路 240
相信自己獨一無二 243
沒有難題戰勝不了 245
第三章 知足快樂的人獲得更多 249
退一步海闊天空 250
放下是一種幸福 253
不會因貪婪富有 257
利益面前要自制 260
保持精神的寧靜 263
知足就可以常樂 267

 

書摘/試閱

【序篇】
「命」與「運」、「運」與「氣」似乎是分開的角色,卻又常被合為一談,似乎難分難捨。古人有云:「命是天成,運隨氣轉」,是說「命」、「運」與「氣」其實就是各自分開卻又互相關聯,只聽說過有人「認命」,卻從來沒聽說過有人「認運」;因此「命」不能改,而「運」卻能隨「氣」而改。
「認命」就是聽天由命,那「認運」呢?說穿了不就是放棄自己、放棄努力,從來沒有人會真的放棄自己,即使是「自殺」這種行為,也並非是放棄自己,而是莫名的犧牲自己,不願意面對自己罷了,但是卻帶給家人、朋友難以挽回的結果,其實最後仍然沒有能真的放棄,只是又製造了新的麻煩。
多年前,筆者有一位朋友自殺,原因是因為感情和債務因素,還好沒有成功,否則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與兩個已經年過七十的雙親,另外還有個成天吵架現在卻不知所措又懊悔的老婆,以及近四百萬無力償還的債務;事發後一個星期我到醫院去看他,聊了一整個下午,結果發現,也許他的命真的不是很好,運也實在很糟,但根源卻是自己,我只能告訴他說難怪你要自殺,因為實在是錯的一蹋糊塗,不過幸好沒死成,但也受罪不少,眼見已經走到這步田地我也不忍苛責。
出院後經過了六年,再次有機會與他長談時突然發現了一些不一樣,原來他改變了看待事情的角度,改變了對待家人、朋友的態度,改變了面對工作、挫折的方式,也領悟了新的人生方向;他的運好像也隨之改變了,表面上似乎改變了很多,但其實就是改變了做人做事的風格而已,而且,也不是在走出醫院的當下就讓我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而是一點一滴的修正;現在的他雖然債務還沒還清,但每個月都有準時的繳貸款,再過兩年就能繳清貸款,與家人的關係也改善不少,不再老是聽到家人抱怨他,也不再聽到他抱怨家人,有了目標也有希望,家人和老婆都支持著他。
是什麼改變了這一切,真的是「運」!
而又是什麼改變了「運」,其實就是他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都承襲著上一代甚至是上幾代的「運」,而我們的「運」也會延續到下一代甚至是好幾代後;死亡代表的是命的結束,生命的句點,卻不是運的結束,命也許在你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決定你會生在哪裡,決定你的父母是誰,但是運卻是在你出生之後才決定的,而且是由你決定。所以,從古至今都有人想改運,卻沒人敢改命。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靠讀書、五積德,人的成就源自於此,上天不會幫你決定一切,老天爺忙得很哪有空管這麼多,決定了你們這麼多人的「命」已經很累了,「運」你自己決定吧,至於風水、讀書、積德就通通自己看著辦。人的運勢在於自己,選擇什麼樣的自我,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局。讓我們來掌握自己與改變自己的運勢吧!

第一篇 想改運,必須改變觀念
觀念決定我們的行為,行為就會造就我們的運勢。要有好的運勢先要有好的觀念,如果對世間充滿了嫉恨,清靜的佛土也會變成煉獄;懷抱愛心對待世上一切,生活快樂,污穢的娑婆就是美麗的淨土。因此,除去不正確的觀念,建立正知正見,化自暴自棄為積極向上的力量,好運就會跟著來。

第一章 大智若愚
提起大智若愚這四個字,有些人認為這是用來避免嘲笑的掩飾。現代社會競爭之激烈,已經容不得人再去「若愚」,如果不是真的愚,何苦要「若愚」?然而,真正的智者是「若愚」的,他們將自己的智慧藏起來,是為了明哲保身。讓別人以為自己無能,讓人忽略自己的存在,是為了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享受難得的寧靜,不讓自己身陷名利和是非的漩渦中,無法安寧;這是不同於小聰明的大智慧
人是群體的動物,要在群體中生存的很好,並非站在顯眼的位置就是好,重要的是自己能融於其中。在充斥著嘈雜與是非的社會,明哲保身,將智慧深藏,喜怒不形於色,適當的示弱,用讚美滿足人們的虛榮心,以自嘲解圍,忽略別人尖刻的評論,心境隨之平順,運也會隨之平順。
樹大必招風
身邊似乎總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經常展現自己的鋒芒和力圖顯示比其他人要聰明伶俐。但他們忘了,鋒芒太露的結果是容易招忌與受害。鋒芒如果閃耀得恰到好處,那麼給人的感覺是溫暖;但鋒芒如果太盛,就會刺傷了別人,最後讓自己也受到傷害。
漢武帝執政時,由霍氏兄弟—霍去病、霍光擔任大將軍之職。漢武帝死後,霍光執掌了大權,先後輔佐了漢昭帝,並擁立漢宣帝,成為朝中重臣。朝廷上下都對他敬畏三分。
為了報答霍光擁立自己坐上皇位的恩德,漢宣帝在登基後,讓霍光擁有了執掌朝政的權力,並賜給霍光家族許多特權。在這樣的皇恩之下,霍光一家開始驕橫奢侈,漸漸不可一世。
有人見此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無度,必然傲慢不遜;傲慢不遜,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會受到別人的嫉恨。霍氏一家所擁有的權力,無疑將遭到很多人的嫉恨,而嫉恨的力量足以使之滅亡。霍氏身居高位,為了能一直享有這樣的權力,必然會排斥異己,這樣就會深受同僚及下屬的嫉恨,何況又獨攬朝政,傲慢侮上,所以霍氏必亡。
果然,霍光病故後,漢宣帝從霍家手中拿回了執政的權力,這使霍家心存異念。於是,霍光的妻子和兒子們密謀策劃,妄圖廢掉皇帝,重溫朝政完全由霍家執掌的美夢。結果陰謀敗露,霍氏全族被誅殺。曾經權傾朝野的霍氏一族,刹那間歸於塵土。
霍氏一族鋒芒太盛,本就招人豔羨,惹了一身的嫉妒。即使自己不走錯路,也有很多人在等著抓其把柄,甚至是製造把柄去扳倒他們。而樹大了,心也跟著膨脹了,這就意味著衰敗的開始。
古人曾說過,明哲保身的最好辦法是「去鋒」。做人應該喜怒不形於色,切忌鋒芒太露。鋒芒太露,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三國楊修因鋒芒太露,最終死於曹操之手;岳武穆也因鋒芒太露,最終魂斷風波亭;李太白因鋒芒太露而難以見容於官場。大象因寶牙而被人擒,蚌因有珍珠而遭剖,鸚鵡因會學人說話而被困,犀牛因角貴而招致殺身之禍……太露的鋒芒就像是一支突起於桌子上的釘子,容易讓人看了不順眼,總想用鐵槌把它給敲下去。所以說「去鋒」是很好的自保之術,再怎麼聰明也都要懂得掩飾,如此才能在現實生活中少跌幾個跟斗。
戰國時期的韓非和李斯都是著名的人物,韓非和李斯的老師是當時的名士荀子。韓非的思想見解都非常獨到,但在表達上卻有些欠缺,短於遊說;而李斯的口才卻十分好,常常口若懸河,是一個辯才超群的人。
一次,荀子對兩人說:「李斯才露於外,韓非才藏於內,將來官位顯貴者非李斯莫屬了。」
李斯聽了,非常得意。
然而,私下裡,荀子卻單獨對韓非說:「得我真學者,只有你一人而已。論智論計,李斯不是你的對手。但正是因為你太聰明,所以我不能公開的讚揚你,這樣會使他對你心存嫉恨,怕是對你做出什麼不利的事情來。你切不可與他來共事。」
對於老師的話,韓非似信非信。
後來,李斯到秦國遊說。他超群的辯才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賞識,於是封他為丞相。但有一天,秦王無意中讀到了一篇文章,叫《孤憤》,不禁連聲叫好;而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韓非。為了得到這個人才,秦王不惜舉兵入侵韓國,向其君主索討韓非。
李斯見到韓非來到秦國,頓時緊張了起來。他怕嬴政對韓非委以重任,於是私下裡偷偷跟韓非說:「秦王看起來是很賞識你,但你不要為之迷惑,這只是表面現象罷了,他只是想藉此讓韓國失去你這個人才。我們是同門好友,不忍心見你身陷困境,你如果不願留在這裡,我可以助你逃走。」
聽了這番話,韓非方才領會到老師所言之準確。於是他故作慷慨說:「我來秦國,並不是因為秦王的邀請,而是為了救韓國於水火之中。秦王的兵還在韓國,我怎能為了自己而置其於不顧?你的好意,我只有心領了。」
李斯眼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面見秦王嬴政,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他心在韓國,對大王是敢怒不敢言,他怎麼會真心的效力大王呢?的確,他是一個罕見的人才,但是如果將來他為韓國所用,對秦國來說,就是莫大的禍患了。為了防患於未然,還是現在就把他殺了,以絕後患!」
秦王被李斯的話所欺騙,當真下令將韓非打入死囚。李斯怕秦王冷靜了下來會反悔,正在煩惱之際,其心腹手下為他出了一個主意:「大人手握大權,自可把韓非斬殺。此事即使將來被秦王知曉,但有令在先,他也拿大人沒有辦法。」
聽從了心腹手下的建議,李斯於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酒,意在逼其自殺。韓非舉杯哀嘆說:「先師之言,今日果然應驗了。你這無恥小人,無計可施,便害我致死,卻是非君子所能測度的了。」
最終,韓非被自己的才華所招來的嫉妒而送了命。
韓非的鋒芒是很難被遮掩的,即使只是隨手的一篇文章,都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一旦成為了大樹,馬上就招來了風;所以,樹大未必是好事。
因此,做人不可鋒芒太露。切記樹大招風的古訓,經常保持清醒的頭腦,謹言慎行。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變得綿長而悠遠。
以弱示人才是強人
一直以來,傳統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要堅強,要勇敢,要勇於面對。眼淚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代表著懦弱,所以要「有淚不輕落」。這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適者生存,所以一定要不斷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這樣才能不會被淘汰。
但是,強大就真的是生存真理嗎?
幾億年前的地球上,不僅生存著體積龐大的恐龍,還生存著體積小而纖弱的蜥蜴。那時的恐龍以強者之姿主宰整個地球,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卻再也看不到恐龍的蹤跡,而在大自然裡,在公園內,甚至在某個人的家裡,都還看得見蜥蜴的存在。
強者亡,弱者生;恐龍龐大的體積是牠強大的資本,卻也使牠不便保護自己;而蜥蜴小巧靈活,雖然纖弱,卻得以在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存活下來。
海灘上有兩種不同的藍甲蟹,一種性兇猛,對危險從來都不知躲避,遇到誰都敢開戰;另一種則性溫和,不善抵抗,屬於見誰躲誰型,一旦遇到敵人,便翻過身子,四腳朝天,任敵人怎麼叼牠、踩牠,牠都不理也不動。但時間又對強者開了一個玩笑,強悍兇猛的藍甲蟹越來越少,成為了瀕危動物,而較弱的藍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許多海灘。
動物學家研究,解開了這個強亡弱存的謎底。強悍的藍甲蟹因為好鬥,沒敵人的時候就跟自家人鬥,於是在自相殘殺中首先滅絕了一半;而對敵人所採取的不躲政策,使其又喪生於敵人之口。軟弱溫和的藍甲蟹卻因為懦弱的迴避,而保護了自己。
所以,達爾文告訴我們生存的遊戲規則是「適者生存」,而非「強者生存」。
只要是適應生存的方法,我們都可以選擇,都可以採用,示弱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將自己的弱展示出來,能讓別人更瞭解你,而不是認為你無所不能。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不滿或嫉妒,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而減少或抵消你前進路上可能產生的不好因素。甚至可以激發他人的同情心,這樣就更能幫助你度過困境了。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這樣的實驗調查,他們讓一名彪形大漢和一位走路蹣跚的老人走過擁擠的馬路。結果發現,願意給彪形大漢讓路的車輛不到一半,發生危險的機率也很高;但願意給老人讓路的車輛卻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大家都減慢了速度,還有人願意扶著老人家過馬路。
人類對弱者天生是有一種同情心的,只是這種同情在很多時候,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而被掩蓋了起來。當你在人前示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是某一方面的失敗,但是卻容易激發人類內心的同情惻隱之心,這將是你從失敗中走出的轉機。
強者容易招惹嫉妒,而緩和這種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適當的示弱。強者在生活的舞台上已經處於有利地位,因此在其他涉及小名小利方面的事,不妨有所淡漠,有所放棄,否則到頭來,必會因小失大。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個以事業為重而勇於負責的人,一個豁達大度、寬宏大量的人,一個充滿人情和智慧的人。
強者示弱,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因為強者甘心示弱,以弱者的姿態行事,別人也會願意接受,如此,則強者才有機會成為長久的贏家,並令強者更強。而強者的放低身段、降低姿態,也會讓弱者充分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並獲得充分的人格尊重,而在心平氣和中向強者學習。
示弱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智慧的顯現。
東漢末年,劉備便是利用「示弱」這個幌子。
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正是財厚勢大之時,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對自己加以謀害,劉備天天都在田裡種菜,以為韜晦之計。連關羽和張飛都被其所騙,以為甘願做一介草夫。
一天,劉備像以往一樣正在田裡給菜澆水。這時,曹操派人來請劉備到小亭青梅煮酒。席間,曹操藉烏雲密布,大雨將至之時,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之後更單刀直入地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到地上。適逢大雨傾盆而下,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低下身拾起筷子,解釋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劉備以此方式向曹操示弱,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於是,「操遂不疑玄德」。
劉備以他一時的隱忍和示弱,消除了曹操對自己的疑慮,為自己將來的霸業掃除了隱患。
示弱,是為了能走得更遠;竹子如果在狂風前不甘示弱,不願彎下它高貴的腰,那麼最後只能面臨夭折的命運。只有隨著風低下「頭」,才能在狂風過後,依然昂首挺胸。
有一名瑞典的登山者,跟隨其餘十二名同伴,一起去登珠穆朗瑪峰。登山隊以自行車代步,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喜馬拉雅山的腳下。登山按照計畫進行,一切都很順利,已經快登上峰頂了,眾人也沒遇到什麼危險。但這名瑞典登山者卻毅然決定放棄,返身下山。他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在於,他預計的返回時間應該是下午二點,雖然他僅需四十五分鐘左右就能登頂,但那樣他會超過安全返回的期限。同行的另外十二名登山者仍決定向上攀登,但他還是放棄了。他說,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面前,有時候必須明智的選擇示弱。
後來,其餘的十二名登山者都到達了頂峰,但因為錯過了安全返回的時間,最後葬身於暴風雪中,不得不讓人嘆息。
人如果始終抬高著頭,不願低頭示弱,總有一天會吃大虧的。如果那名瑞典登山者不是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甘心向它示弱的話,那麼他的生命也將如其他登山者一樣,終結在美麗卻危險的珠穆朗瑪峰上。適當選擇示弱的人,是聰明於世的人,因為示弱是為了獲得更強的動力。
示弱不是軟弱,而是一種人生的清醒和智慧。如果你的強者風範讓你四面碰壁,頭破血流,那麼請你試著以弱者的姿態行事,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曾經一度阻攔你的人反而會給你讓路。人如果能經常以一種弱者的姿態出現,以弱者的面貌去把握自己,那麼將有可能變得更強,贏得更久。
自嘲能為自己解圍
還記得《伊索寓言》那隻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狐狸嗎?
從前有一隻狐狸,牠好幾天都沒有吃東西,餓得快前胸貼後背了。牠不停地尋找吃的東西,但什麼吃的也沒找到,狐狸又累又餓,倒在地上不想動了。突然,牠發現前面不遠的山坡上有一座葡萄架,上面結了很多葡萄,就像一串串紫色的水晶,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芒。
狐狸興奮極了,從地上爬起來,以最快的速度來到葡萄架下。看著那晶瑩剔透的葡萄,狐狸的口水流了下來。可是,葡萄架太高了,狐狸踮起腳尖,伸長前爪,但還是差一大截!這可如何是好?肚子在咕咕咕的叫喚,但眼前的美食卻入不了口。
「不行!我不能就這麼放棄,一定要想辦法吃到這美味的葡萄,我快餓壞了啊!」狐狸想著,轉過身,四處轉了轉,找回來一根樹枝,想用樹枝把葡萄敲下來。牠舉起樹枝,想把葡萄打下來,卻還是搆不到葡萄。
忙了大半天的狐狸,更加餓也更加累了,但葡萄還是高高的掛在葡萄架上,一顆也沒掉下來。狐狸有氣無力地癱倒在葡萄架下,望著架上的葡萄,自言自語的說:「算了,這有什麼,這些葡萄一定是酸的。」
有些人做不成事,就藉口說時機未成熟。可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就會發現,這隻狐狸是在自嘲為自己化解尷尬。狐狸得不到那些葡萄,心裡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滿,如果這樣的失敗還被別人看到的話,那麼一定會更加的難堪。但牠卻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來解嘲,使失望和不滿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也使自己抽離了尷尬的境地。
人無完人,一個人總會有缺點,有不足的時候,有失誤的時候。有的人喜歡遮掩,有的人喜歡辯解。其實越是遮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辯解,卻會越描越黑,最佳的辦法是學會嘲笑自己。
古時候,有個學士姓石,一次騎驢的時候,竟然不慎摔了下來,湊巧當時還有一大堆的人看見,這可真是丟臉的事。如果是其他人,可能大多都會不知所措,只知道趕緊爬起來,然後儘快離開,不去理會眾人的哄笑。但是這位石學士卻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的,還不摔成了碎片?」一句妙語,聰明的石學士,在這自我解嘲裡免去了難堪。
所以當我們遇到尷尬的處境時,請先不要想著如何去逃避,而是坦然的面對它。試著用自嘲的方式創造出幽默的氛圍,不僅能有效地擺脫自己的尷尬處境,同時也能給他人帶來輕鬆的體驗,而獲得好感與認同,氣氛頓時緩和下來。
雷根在就任美國總統期間,曾經有一次去加拿大進行國事訪問。按照慣例,雷根需要發表演講。但是演講才剛開始,雷根的講話就被反美示威的群眾的高呼和詰難所打斷。雷根陷入了一種尷尬窘迫的境地,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對此感到很為難。然而雷根卻笑著對他說:「沒關係,這種事情在美國常有發生,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他們想要讓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特魯多聽完此話,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而場下的人群聽到雷根這樣說,也就安靜了下來,演講得以順利的進行。
自嘲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它具有改變生活和調整自己的功能,不但能給人增添快樂,減少煩惱,還能幫助人認識真實的自己,戰勝自卑的心態。
但是自嘲不是自輕自賤,要學會自嘲,首先要有自謙和自信心。只有謙虛並且自信的人才能承受別人的嘲弄以及自己對自己的打擊。只有瞭解自己,愛自己的人,才能坦蕩地用自嘲替自己解圍。所以,當你以後再遇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或是不小心出了差錯,引來別人的嘲笑,請 「自嘲」,它會帶你走出尷尬,走出窘境。
讚美別人就是提升自己
一提起虛榮這個詞,人們總是會聯想到「愛慕虛榮」之類的貶義詞。但是,當我們在指責別人愛慕虛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自己對虛榮也是有滿足的慾望的呢?只是礙於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於是才拚命壓抑著自己想被滿足的虛榮心。
閻羅王掌管陰間,一冊生死簿在手,人的命運只在起落之間。
有一天,閻羅王覺得無聊,於是命令手下的小鬼:「你們到人間走一趟,把那些花言巧語、善弄唇舌的人給我抓來,我要把他們放在油鍋裡好好炸一下,省得他們在世上不務正業,就知道成天花言巧語的去煽動別人,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迷失了本性,誤入岐途。快去快去!」
小鬼不敢怠慢,趕緊應了一聲:「是,小的遵命!」
小鬼很快就離開陰間,去往人間捉拿花言巧語之人了。
過了一會兒,小鬼抓了一個人回來。
閻羅王大吃一驚:「嗯?怎麼會這麼快?你有沒有抓錯啊?」
小鬼連忙回答說:「沒有沒有,怎麼會抓錯呢?這種人滿街都是,隨便一抓就一個。大人若是不信,可以親自審審他,看他怎麼說。」
於是閻羅王就開始審問,不巧的是,還沒開始審問,閻王老爺就先放了一個響屁,刹時地府裡臭氣沖天。
被抓的男人見此情形,靈機一動,在閻羅王面前,恭恭敬敬鞠了一個躬說:「啊!大王果然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就連放個屁都是如此美妙!聽起來好比是一首優美的樂章,同時還有麝香和蘭花的芬芳。真是此屁只因地府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啊!」
閻羅王聽了,十分高興,不由說道:「嗯!看來你還挺瞭解王者的尊貴,這樣吧,我赦免了你。喂!小鬼,把這個男人帶到內殿去,好好地招待他!」
小鬼聽令,準備把那個男人帶去內殿。
那男人跟在小鬼後面,嘴也沒閒著,一邊走一邊說:「你的相貌不凡,儀俵也與眾不同,你頭上的兩隻角彎彎的像月亮一樣光滑美麗。還有你那閃著光輝的眼睛有如碧空裡的兩顆流星。如此面相之人,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呀!」
小鬼聽了,心裡自是樂開懷,他轉過身來對那個花言巧語的男人說:「大王正吩咐他們準備宴席呢,估計還有一段時間。不如你先到我家休息一會兒,喝杯茶,歇歇腳,好嗎?」
看來,即使是神靈,也少不了虛榮心,也少不了被人讚美的渴望,何況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人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讚美。世界上的人大都愛聽好話,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指責。沒有人不喜歡聽讚美的話,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就是讚美。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讚美,也會讓聽的人覺得舒服、開心,而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的喜愛。一個善於發現別人長處、善於讚揚別人優點的人,絕不是單方面地給予和付出,所以用讚美予人於己都是一件好事。
有個婦人買了一套很漂亮的沙發,但是價錢也十分昂貴。婦人本是勤儉之人,雖說沙發好看,但那麼一大筆錢就這麼花了出去,還是覺得有些心疼。
過了幾天,有一位朋友來拜訪她,看到她新買的沙發後,隨口問起了價錢。當她聽到那個數字之後,不禁大叫了起來:「呀!怎麼會這麼貴?我看妳肯定是被人給騙了,不就是一套沙發嘛,也不是金子做的,怎麼可能賣那麼高的價錢呢?」婦人也知道她說的是實話,但是聽她這麼說,頓時還是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下意識的就想要為自己辯護,說些「一分錢一分貨」、「物有所值」之類的話。但心裡還是感覺受傷了。
隔天,又有一位朋友來看她。這位朋友一看到那套漂亮的沙發,立刻就對女主人說:「這沙發真漂亮啊,坐著也舒服,妳可真是識貨!」婦人聽了,心裡高興之餘也不免暗自得意:「是挺漂亮的,雖然有點貴,不過沒辦法,看見它就捨不得走了,只好把它給買回來了!」
自從那件事以後,每逢婦人又新買了什麼東西,就會請第二位朋友到家中觀賞,同時做一桌的飯菜招待她。而兩人的友情更是上了一層樓,成為了生活中能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兩個朋友對同一套沙發所發表的言論不同,女主人的心情感受也不同。與其讓人難受,何不用讚美去肯定呢?他人的心情開心,自己也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喜愛。
讚美,是對別人的尊重和評價,也是送給別人的最好禮物和報酬。它表達的是我們的一片善心和好意,傳遞的是我們的信任和情感,化解人的隔閡和摩擦。
當然,讚美並不是刻意的奉承,也不是不明所以的人云亦云。適當的讚美,能夠很自然地贏得對方友好的回報。有的人總是抱怨別人不熱情,但當你試著讚許對方,總能換取對方同樣的態度。而且,讚美不需要任何的物質成本,但卻是人生中最能令對方溫暖卻最不令自己破費的禮物。它所產生的價值更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
所以,請不要吝嗇你的讚美,用你的讚美去滿足人類生來就有的虛榮心,當然,凡事都不能過度。如果讚美的話語過了頭,那麼很有可能會讓對方的虛榮心發生過度膨脹。
喜怒形於色是非常危險的
喜怒哀樂,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然而,現實社會卻容不得我們恣意表現出來。
在楚漢相爭時期,韓信曾經是劉邦手下的一名悍將,與項羽爭天下奪霸權。但隨著韓信的屢戰屢勝,政治野心也跟著膨脹了起來。派人面見劉邦,要求封自己為王,劉邦一聽,自是怒不可遏。
當時,劉邦正值屢敗於項羽,兵被困滎陽之際,於是斥道:「我久困於此,本是滿心希望他前來救我於水火之中,怎料他竟會起了叛心,要自立為王?」
正待進一步的發作,一旁的謀士張良急忙勸他說:「現在形勢於我們十分不利,就算韓信要自立為王,我們也沒有辦法阻止他。不如先順水推舟先答應了他,使其自竊,否則說不定會生意外之變,形勢於我們將更為不利。」
劉邦畢竟是王者之才,經張良這麼一提醒,立刻心領神會。於是話鋒一轉,反改口罵道:「大丈夫休做就要做個像樣的王!」還好劉邦平日就有愛罵人的習慣,加上之前的話在銜接上還算自然,信使沒看出什麼破綻。
不久,劉邦派張良作為專使,為韓信授印冊封,穩住了韓信。劉邦得以一心一意與項羽抗衡。
試想,如果當時劉邦真的怒不可遏,對韓信加以懲處的話,一來會減少對抗項羽的兵力,二來容易激起韓信起兵謀反。那麼,今天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也許就將被改寫了。劉邦的不動聲色成就了他日後的霸業。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空前複雜,大凡有些閱歷的人,都具有察言觀色的本事。會根據對象的喜怒哀樂來調整相處的方式,並進而順著喜怒哀樂來為自己謀取利益。
有些人聽到讚美,就會不自覺的露出微笑。如果被居心不良的人發現,那麼就會用奉承來接近你,向你要求,甚至對你進行「軟性」的勒索。有些人聽到批評,就會喪失理智,滿腔怒火,那麼就很容易遭到別人的挑撥,讓你在盛怒之下喪失理性,失去風度。而聽到看到某些悲慘事件,立刻就落淚的人,容易被人以種種手段來博取同情心,或是故意打擊你情感的脆弱之處來達到目的。而容易「樂不可支」的人,就容易遭人迷惑,在他人為你營造的快樂之中,掉入事先設好的陷阱之中。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卻不可無。信任是一個奢侈品,這世上能讓你放心的在他面前又哭又笑,毫不掩飾的人,是少之又少。若想不受太多的是非干擾,暫且把喜怒藏於心又何妨呢?喜怒不形於色,是為了不受到傷害。
鐵血宰相俾斯麥是一個狂熱的軍事好戰分子,主張用戰爭實現統一。然而這樣的一個好戰分子,卻在國會上主張和平。他說:「沒有對於戰爭後果清醒的認識,卻執意發動戰爭,這樣的政客,請自己去赴死吧!等到戰爭結束,看你們是否有勇氣承擔農民?面對農田化為灰燼的痛苦,是否有勇氣承受身體殘廢、妻離子散的悲傷?」
他盛讚奧地利,為奧地利的行動辯護,而這與他一直以來的立場簡直是南轅北轍。那些期待戰爭的議員們迷惑了,受其演說的慷慨激昂所影響,其中的很多人改變了主意。最後,因為俾斯麥的堅持,普魯士最終沒有立即出兵攻打奧地利。
幾個星期後,國王感謝俾斯麥為和平所做出的發言,並委任他為內閣大臣。又過了幾年,俾斯麥成了普魯士首相。誰也沒想到,他很快就對奧地利發動了戰爭,摧毀了原來的帝國,最終用他一貫奉行的「鐵血政策」完成了德國的統一。
人有時候是要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的。俾斯麥清楚的知道在時機還未成熟的情況下,並不適宜發動戰爭。所以他發表那些言不由衷的演說,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獲得足夠的權力和實力。在主張和平這件事上,沒有人發現他真實的居心,因為他把自己隱藏得太好。
喜怒不形於色,是為了隱藏自己。學會了隱藏,才能避免是非,才能有一番真正的作為。隱藏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將一件真實的物質找個地方藏,尚且不容易找到合適之所,何況是自己的心?如果你無法為自己穿上一層密不透風的外衣,那麼至少也應該學會不要那麼清澈見底。要知道,一眼就被看穿的人太過於脆弱,輕易就會碎裂。
佛曰:我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如止水,生在凡塵俗世,卻與俗世的喜怒情愁,隔著一段距離……
出家人四大皆空,喜怒哀樂在他們的臉上,甚至心裡都沒了顏色。佛門是清靜之地,佛門中人不會輕易惹到凡塵中的是非。曾經,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也只不過是俗世中的一分子,看破了紅塵,遁入空門。彷彿永遠都是淡然的一副表情,你很難看出他們心底真正的顏色。這是涅槃而得的一種境界,在凡塵中修煉出一身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領,最終得以從紛擾中脫身而出。
學會隱藏,學會喜怒不形於色,如此才能有所作為,保有一處平和淡泊的心境。
聰明者外露、智慧者深藏
人們總喜歡將聰明和智慧聯繫在一起,認為聰明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但是,聰明並不等於智慧。外露的聰明只是小聰明,懂得深藏才稱得上是智慧。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明聰,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大觀園中的能人王熙鳳曾經一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然而最後卻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的性命」。
外露的聰明並非一件好事,英國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愚者的心在嘴裡,智者的心在胸腔裡。」智慧不是一個戴在臉上的華麗面具,不是老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智慧是用來使人生變得踏實的利器。而且,人外有人,天外有人。你聰明,總有人比你還要聰明。一味的顯露自以為是的聰明,實是像坐井觀天的青蛙,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要學會把聰明藏起來,這樣的聰明才叫做真正的智慧。
如果你想讓別人同意你的觀點和看法,千萬不要說:「我要證明什麼給你看。」這句話等同於在說:「我比你聰明,我要讓你改變看法。」這實在是個挑戰,無疑會引起反感,爆發一場衝突。在衝突中,你是無法順利達成你的目的的。
你要是真的想證明什麼的話,請別讓任何人知道,要不留痕跡,巧妙的去做。就像詩人波普所說:「你在教人的時候,要讓人覺得你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的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
大愚者大智,大智者大愚;這其中的禪意是小聰明者所不能體會的。
知名學府哈佛大學曾經在教學資料中,給學生們講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對兄弟,兩人合夥開了一家服裝店。每天,弟弟都站在服裝店門口,負責向行人推銷;而哥哥則坐在店裡的櫃檯,負責報價,這就是他們的合作模式。但是時間長了,大家漸漸發現:這兩兄弟的耳朵似乎不太好,需要高聲講話才聽得見,而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們會經常聽錯對方的話。
通常,弟弟在店門口向路過的人推銷,如果有人感興趣,就將其請進店裡,針對某件衣服加以介紹,介紹衣服品質如何好,價錢又是如何公道,穿上之後會既得體又漂亮,獲得大家欣賞的目光和讚歎之聲。
經過這樣大肆的勸說一番之後,顧客總會問說:「這衣服多少錢?」此時,弟弟就把手放在耳朵上問說:「您說什麼?」顧客於是提高聲音,又問了一遍:「我說,這衣服多少錢?」「噢,您是問多少錢呀,您等一下,我問問老闆。實在是不好意思,我的耳朵有點聾,聲音小了就不太聽得清楚,所以才麻煩您再說一遍的。」接著弟弟就轉身去問哥哥:「這位客人看中了這套衣服,要賣多少錢啊?」
哥哥站起身來,看顧客一眼,又看了看衣服,然後說:「那件六十美元。」
「多少?大聲點!」
「六十美元。」哥哥高聲喊道。
弟弟轉過身來,微笑著對顧客說:「先生,您看中的這件衣服賣三十五美元。」
顧客一聽,馬上拿出錢包,買下了這件自以為得了便宜的衣服,並趕緊離去,生怕兄弟倆發現其中的差錯。
但實際上呢?這對兄弟的耳朵一點都不聾。這只是他們的一種促銷手段,借「聾」來製造一種錯覺,讓人們覺得佔了便宜而已。而他們的生意呢?卻是賺的荷包滿滿,這個秘密一直都沒有被人發現。
傻瓜從來都不會承認自己是傻瓜,而真正聰明的人也不會將自己的聰明外露,敲鑼打鼓在人前說自己聰明。他們善於隱藏自己的聰明,讓你一步一步掉入他預先設好的圈套,等你發覺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即使你恨得牙癢癢的說下次再也不會上當,但等你再次與他打交道的時候,他又會想出新的花樣對付你,讓你防不勝防。這樣的人才有真聰明,他們在表面上看不出什麼過人之處,但揭開掩飾的面具,你會發現後面隱藏著大智慧。
隱藏自己的聰明,是一種強化學識、修養的過程,是放棄個人的虛榮心而踏實面對人生的表現,對培養自己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的能力與技巧十分有益。細心觀察一下生活,你會發現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人共處,而聰明外露的人則沒有什麼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的社交成敗。所以,請不要自以為是的賣弄你的小聰明了。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總是虛懷若谷,不喜歡賣弄炫耀,所以不怕招來嫉妒、攻擊。藏鋒與內斂是一種含蓄,蘊藏著內在的力量。露骨的宣洩、單純的出擊,也許只是一種外在力量的張揚與炫耀,而含蓄則是一種收斂聰明的表現。
正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凡是鮮花盛開嬌豔的時候,不是立即被採摘就是衰敗的開始。
要如何做到不把聰明外露,將智慧深藏呢?訣竅就在於精明於內,渾厚於外。但是要注意的是,內斂的表現應該是自然天成的,容不得絲毫的偽裝。如果只是偽裝忠厚的面貌,以此來欺騙別人,總有會被識破的時候。
智慧是一種洞察,它不會害己,也不會害人。將智慧深藏於內,你會發現,這比將聰明外露要讓你好過得多。
不要過於在意外界的評論
嘴巴,人體的重要器官;嘴巴,吃飯、喝水、接吻、說話;人體功能涵蓋最廣泛的器官;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會使用,也最常使用的功能就是說話。世界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張嘴巴;這麼多的嘴巴不會都說一樣的話,也不會都說好話。
我們都聽過父子騎驢的故事:有一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走在回家的路上。剛開始的時候,父親騎在驢背上,兒子牽著驢走。一個路人見到了,說:「真是可憐的孩子,這麼小就要牽驢。」
父親聽了,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讓兒子坐了上去。過了一會兒,另一個路過的人又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孝?讓父親牽著驢,自己卻心安理得坐著。」
兒子聽了,忙讓父親也坐到驢背上來。本以為這樣就不會再招致非議了,但走了沒多久,又聽一位路人說:「天哪!這兩個人怎麼可以對動物這麼殘忍?可憐的驢子,背都駝了。」
父子倆聽了,就從驢背上下來了。但是,他們徒步走了沒多久,就聽到一陣笑聲:「呵,我絕對不會這麼蠢,好好一頭驢放著不用,卻要用腳來走。」
最後,人們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象,一老一少抬著一頭驢從街上走過。
一人一張嘴,每張嘴巴說出的話都不同,我們應該要聽誰的呢?
其實,人活在世上,少不了要面對流言蜚語,少不了被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但人不應該只為別人而活,不能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甚至去改變自己的生活,以為這樣別人就會停止評論。也許之前評論的停止了,但總會有新的評論,難道你要像故事中的那對父子一樣,不停地去改變自己迎合別人嗎?結果卻還是一個笑話。
外界的評論先不論是否客觀,一旦把別人的話放在了心裡,那麼你將永遠把自己捆綁在別人言語編織的牢裏。
一隻狼餓了,於是到處尋找食物,走到了一戶人家的窗外。聽到屋內一陣孩子的哭鬧聲,接著傳來一位老太婆的聲音:「別哭了啦,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出去餵狼!」
窗外的狼聽見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可有現成的食物了,於是在窗外等著。等啊等,等到太陽都下山了,也沒見到老太婆把孩子扔出來。
狼實在是等得不耐煩,於是到前門想伺機而入,卻聽到另一個女人說:「孩子快睡吧,別害怕,如果狼來了,我們就把牠殺了煮來吃。」狼一聽,嚇得轉身而逃。
同伴問牠找到吃的了沒,他說:「別提了,今天可真倒楣,竟然遇到一個說話不算話的老太婆,害我白白等了一天,餓死我了!」
很多時候別人對你所謂的評論,其實只是說說而已,說完之後,也就過了。如果你在意了這些評論,不就等於別人已經赦免了你,你卻依然還在受刑嗎?超脫一點吧,不要讓別人的評論左右了你的行動。
一家跨國公司正在招募人才,經過層層篩選,反覆淘汰之後,最後只剩五個人脫穎而出,而確定的消息要等公司高層開會討論之後才能知道。公司的人事部要求這五個人回家去等消息。
過了幾天,這五個人都收到了一封內容相同的電子郵件,上面寫著:「經公司內部決定,閣下落選了,但我們還是非常欣賞你的學識、人品,實在是因為名額有限,此乃無奈割捨之舉。往後公司若有其他職位空缺,一定會優先通知你。」五個人都感到沮喪、傷心,但有一個人在失望之餘,還是花了兩分鐘的時間給公司寄回了郵件,感謝對方給了自己一個機會。結果,那位回覆郵件表達謝意的人,獲得了這家跨國公司的錄用。
這個故事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看事情的角度,如果你能換一個角度,不要一味的糾結於別人的評論所帶給你的消極情緒,而是積極面對,把別人的言論當作是一種激勵,一種變相的提醒,那麼你就會心存感激。人的感激是陽光,照亮自己的同時,也會給別人送去溫暖。而這才是化解別人的良方,也是超脫於世的最高境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