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妳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妳一起愛自己
滿額折

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妳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妳一起愛自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
「我不是很喜歡『妳歡喜做,甘願受』這句話,因為很多女人在做之前,以為自己是沒得選的。」――烏烏醫師
☆☆☆
從初經開始,關於女性身體的迷思就一條龍的展開。
而「為妳好」,有時會讓妳陷入不友善的限制與框架中。
所以,愛自己,要從懂身體開始。
☆☆☆

妳知道嗎?賀爾蒙細緻變化讓每個女人的身體如此與眾不同。但醫學的問題有時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總是有許多空間,為了解釋這些不同,就衍伸出各式對女性身體的迷思和禁忌。
△ 外陰要亮白又香,才值得被喜歡?
△ 我流產了,是不是我子宮不好?身體差?
△ 經痛比別人痛,是不是因為妳偷喝冰水?止痛藥吃太多?

還有還有更多疑問……
△ 婦產科看診都在看什麼嗎?
△ 月經失調到底是什麼?
△ 生育率低和少子化,讓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不生小孩就是人生失敗?
△ 大多數人為何不敢吃避孕藥也不敢吃止痛藥?
△ 為什麼會有阻止女性經期運動的一百種理由?
△ 養卵和養子宮?真有這回事?

雖然這些說法都以「我是為妳好」為出發,雖然「妳就是OOO,所以才會XXX」的說法好懂又親民,但仔細想想,這些理論基礎不踏實,又隱藏著許多不友善,讓女人漸漸失去身體的掌控、自主,感覺被困在身體裡,甚至懷疑或批評、厭惡自己。妳有沒有時候也想大聲吶喊:
「我不在乎你對我好不好,請你別來告訴我怎麼做。」
「我自己的身體、感覺、情緒我自己懂,可不可以讓我自己決定?」

那從懂自己的身體開始吧!本書是以專業婦產科醫師角度寫給妳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大小事,陪妳一起愛自己!當妳了解月經週期的奧秘、賀爾蒙的波浪,就懂得靈活地運用各種資源緩解疼痛、不適,就可以溫柔地找回身體主導權,大膽擁抱無框的身體,勇敢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做自己、愛自己,妳,應該是有選擇的。☆☆☆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知識,通往獨立思考與自由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何立安

活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各種形式的壓力與氛圍,影響著人類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由,這背後的驅力,是複雜卻也赤裸的權力關係。掌握某種權力的人總是試圖影響其他人的想法,因為控制一個人怎樣思考,等於控制了一個人的自由。這並不是什麼艱澀的政治學理論或人類學研究,而是每天發生的真實現況,不信的話檢視一下你所知道的生活常識,裡面到底有多少荒誕不經的假消息,而這些假消息的背後,躲藏的是何等直白的社會壓力。
性知識其實就是一個充滿混亂訊息的領域,關於女性的的迷思尤其氾濫,女性的性知識是一個學校老師也不願意講,家人也不願意談,口耳相傳的資訊裡又充滿錯誤的複雜議題,而這背後充滿了父權社會想要宰治女性的意圖,以及整個社會科學素養不足的遺害,從「經期不能喝冰水」、「性器的外觀顯示了性經驗」、「懷孕時不能〇〇〇」、「坐月子一定要XXX」、「墮胎非常危險」、「女生談性代表淫蕩」、「避孕藥會傷身體」,這些毫無科學根據也無法符合真實現象的論述,目的其實是想要藉由扭曲知識的方式控制人的思考,進而建立或強化某種權力關係。宰制人對自己身體的想法,就能控制人的自由,而傳遞各種迷思的結果,讓人原本可以自己判斷、自己決定的事情,變成不能自行判斷也不能自行決定,只能依附同樣不具備判斷力的某種權威。而這種現象行之有年之後,迷思的受害者會逐漸變成附和或甚至助長迷思的加害者,這些人懷著善意奔相走告,以至於害了更多人。要終止這一切,最強的武器是正確的知識,針對所有令人困惑或是焦慮的議題進行最科學的探討和論述,才能讓徬徨無助的人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身體。

《無框身體》是烏烏醫師的大作,是適合所有人的女性知識教材。烏烏醫師是個色彩鮮明的人物,細膩溫柔的文字,顯示出她對女性議題的關切,精準有據的論述,展現出學術兼備的專家素養。如果你認識她的話,會發現她偶爾長眉一軒,還會露出精悍的霸氣,這幾年來,她在破除迷思方面的努力,簡直像在行俠仗義。我與她的巧遇,除了她接生了我的第三個孩子之外,也因為過去幾年間,我在推廣孕婦肌力訓練的過程中,發現她也是個練家子;更重要的是,我們都在做一樣的努力,就是試著用知識塑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希望大家在閱讀這本《無框身體》之後,可以掙脫各種迷思帶來的焦慮和束縛,充分運用自己的自由,去追求想要的人生。

<推薦序>愛自己,就從認識自己開始

――杜李威中醫診所院長 杜李威

我是一個開業中醫師,日常診務,大半處理婦科疾患。和烏恩慈醫師相識,起源於禾馨婦幼診所共事的經驗。從互相轉診病患,碰面時交換彼此的見解,算來已有6-7年的時間了。在社會大眾的印象裡,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彷彿兩條無法交集的平行線,各說各話也各行其道。現代醫學的觀點,女性生理週期、孕育、胎產,乃至更年期症候群,完全建立在生殖內分泌學的基礎上,臨床使用各式各樣的賀爾蒙製劑來做治療。我身邊許多婦產科醫師朋友們都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不使用賀爾蒙製劑,如果你們開給病患的中藥裡面沒有類似賀爾蒙的化學結構,你們中醫是用甚麼方法來調經呢?」
記得有一次,我跟烏醫師聊到類似的問題。我舉了月經週期短、月經不規則為例,說道:「在傳統中醫的觀點裡,疾病的起因有內在與外在因素。導致任何疾病的外在因素,分成風、寒、暑、濕、燥、火等六類。宋朝的《素庵醫要》裡面提到,有一種類型的月經失調,起因於『營分受風、陰血妄動』,用當歸、芍藥、川芎、生地、續斷養陰血,黃芩、丹皮、梔子瀉肝火,茯苓、甘草調脾氣,秦艽、薄荷祛其風,如此處置月經自調。」
烏醫師聽了,只覺得滿頭霧水、匪夷所思。在那個當下,我突然愣了一下,忍不住地問自己,類似「營分受風、胞宮(子宮)受寒」這樣的文字敘述,在傳統中醫典籍裡汗牛充棟,古書唸多了,我一直以為理所當然,但這樣的敘述,又有什麼科學上的依據呢?操作這樣的語言,能讓社會大眾接受嗎?
秦艽是我臨床上很常使用的中藥,古書上記載,秦艽能夠祛風濕、止痹痛、退虛熱、清濕熱。不單用在調整月經週期,諸如孕婦宮縮腹痛、恥骨下墜感疼痛,乃至於子宮卵巢手術後月經過多過少、月經失調等等,秦艽都在必用藥物之列。日常門診中,經常有病患在我寫完處方後問道:「醫生,我的婦科出了甚麼問題?為什麼我會這樣?」自從那天我和烏醫師聊過之後,我再也不願意跟病患說:「妳的子宮受到風寒才會有這些症狀」,但我知道該如何處方用藥可以解決病患的困擾。

如同我一再強調的,有關身體自主權的話題,自古以來就是家族成員之間的政治角力,只是多加了一層偽稱醫學的包裝。「妳就是裙子穿太短,所以才會○○」,說不定這句話的背後,掩蓋的企圖是不希望女性朋友大腿被人家看光光而已,子宮受風受寒等說詞,只是拿來塘塞的藉口罷了。
傳統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之氣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如果我們將許多婦科疾患具象化,認定那就是子宮受到風寒所致。不明究理地衍生其義,就會認為只要把身體包得緊緊,就可以預防子宮受到風寒。但同樣的情況我們也能舉出反證,日本女性的高校制服,即使天氣冷得要命也都不會捨棄短短的裙子。整體觀察下來,日本人並沒有因為習慣穿短裙而有更高的卵巢子宮疾患盛行率,甚至因此生不出小孩。
聽聞烏醫師的大作《無框身體》即將付梓,我心裡想,真是太好了,終於有這樣的一本書問世了。日前收到邀稿的訊息,看了書稿之後,讓我對於書本內容感到非常驚艷。如同烏醫師在序言裡提到,一切都是從一杯冰水和她不吐不快的個性開始,我也是從和烏醫師的交談中,開啟我看待傳統醫學的新思維。
多年以來我一直感慨,在我們的教育系統裡,我們很擅長解答各式各樣的三角函數,但對於自己的身體,直到我唸醫學院之前,則所知甚少。這本書,從女性的生理構造開始,介紹生理期的各種知識,整理婦產科臨床常被民眾諮詢的問題,以及有關避孕、懷孕、流產等等,內容相當豐富。我個人認為,不只是成年女性、青春期少女,即使是男性讀者,也應該人手一本好好拜讀,多加瞭解您的家人與伴侶。

醫療的本質,既是經驗,也是文化。醫學的問題有時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總有許多空間可以自我解讀,身體上的不適,總有程度上的差異,所謂「有是證,則用是藥」,不應該套上一個無形的枷鎖,一體適用地框住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這些年來我和烏醫師共事的經驗,感受到她在沉穩的外表之下,有一顆柔軟的心。很榮幸可以向讀者大眾推薦烏醫師的大作《無框身體》。


<推薦序>謝這樣一位醫師的存在

――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 呂欣潔

在知道烏烏醫師是我失散(?)多年的同屆高中同學之前,我就很喜歡看烏烏醫師的文章,原因之一是我其實是一個有點容易走火入魔的科學證據控,尤其是跟身體健康相關的知識,非常喜歡能把原理講的鉅細彌遺的專家,我總是覺得,最厲害的專家,是願意把艱澀困難的知識,轉化成民眾能了解的、有邏輯的內容,傳遞且造福給更多的人。
再來因為我從幾年前因選舉腰部受了傷開始行動不便,從椅子上站起來坐下都需要旁人扶助,四處求醫未見改善後,終於開始運動重訓,希望能改善核心肌群和肌肉的強度,沒想到越重訓越產生興趣,甚至出國出差也都著迷著尋找工作地附近的單次健身房,就是一定要運動。但在這中間很多龐雜的閒言閒語,一下子是月經不能過度運動(但怎麼樣算過度?),一下子說重訓拿太重會讓子宮下垂,女生要重訓除了要面對自己懶惰蟲的挑戰外,還要面對外界質疑的眼光,那些「女生不用拿這麼重吧!」、「做這麼重對以後生小孩不好。」、「女生做有氧就好幹嘛重訓。」更是阻擋女生進入重訓讓自己更強壯的門檻,而這些質疑都在烏烏醫師有邏輯也有氣力的回覆中,讓許多女生被安撫了,也更相信自己只要想做,便能夠做到。
身為一個多年的性別教育工作者,我自己也出了一本《好好》,是本跟女同志身體與性愛有關的書,很開心看到今天烏烏醫師也有志一同的出版了《無框身體》這本書,我相信這本書是讓許多女生能更加了解自己、也對自己真實的樣子更能接納的重要橋樑。
女人的生命中有種種框架,有太多人總以為自己能隨意對女人指指點點,教導我們什麼該做,什麼又不該做。我們的身體好似公共財,沒結婚之前要妳為了莫須有的未來先生著想,結婚以後要妳為了還不知道在哪裡的未來孩子著想,更別說社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的異性戀為中心的價值觀,多元性別、多種樣貌的女生往往被各種力道框在一個僵化的社會期待中。讓我們一起跳脫這些不經我們同意就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框架,我們的身體由我們來決定,自己決定我想要什麼身材、什麼模樣、什麼運動、喜歡什麼樣的性愛、喜歡跟什麼性別做愛、想不想要小孩、想要何時有小孩、想要跟誰生小孩!
一起無框,一起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經痛不是病


我一直認為「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句話並不正確。應該修正成經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因為牙痛有可能是蛀牙、牙齦炎造成,牙痛就是病啊!但是經痛就不是了,經痛往往就就是單純的痛,不是什麼子宮不好、婦科不好,更和氣虛不虛毫無關聯。

經痛,是一種生理現象
我們前面談過,隨著雌激素、黃體素濃度下降,若沒有胚胎著床,子宮內膜就會開始剝落變成月經。這時,身體同時會分泌一種叫做「前列腺素」的賀爾蒙,這個賀爾蒙會藉由刺激子宮收縮,排出經血,同時引發疼痛。此外,當子宮收縮的腔內壓力大於血壓時,會使血液流不進去子宮,造成子宮短暫的缺血性疼痛。
就是以上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會讓超過一半的女性產生經痛,只是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主要是受到前列腺素濃度、經血量多寡和個人耐痛性所影響。也就是說經血量越多,前列腺素濃度就會越高,當然也就會更痛。但當然也有人天生神經分佈較少,對痛覺遲鈍,也就不容易經痛。
經痛時,骨盆周圍痠痛、腰痠、脹氣、腹瀉等狀況也會因前列腺素的刺激而產生,這些都算是生理期的正常反應。也有部分女性經痛時,同時手腳會冰冷、冒冷汗、嘴唇發白,甚至痛到暈過去,這其實是因為疼痛過於劇烈,刺激到交感神經,使得周邊末梢血管收縮所造成,其實也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就好像有人吃壞肚子會絞痛到手腳冰冷,或者心絞痛時會狂冒冷汗一樣。
至於怎樣的經痛不算是生理正常反應呢?一般來說,經痛和經血都是一起出現,越多越痛。假設在見紅前就出現明顯且劇烈的疼痛,或是各種止痛藥都完全無效時,就需要至門診接受婦科超音波檢查,看看是不是長了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或是有子宮肌腺症。

冰水並不是萬惡的敵人
雖然說經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這種生理反應卻常常讓大家誤以為經痛的人就是氣虛、體寒、身體差,需要好好進補。
所以呢,這樣的說法就出現了:「我如果喝冰水,經痛會更痛、更嚴重,所以喝冰水容易傷子宮?」
說真的,把喝冰水等於傷子宮,真的是扯遠了!本來就經痛的人,喝冰水的確可能會更痛,因為根據熱脹冷縮原理,冰水會造成血管、肌肉短時間收縮。反之熱敷、喝溫水則可緩解這種痛感。
另外,因為冰水會讓血管暫時收縮,因此有些人會發現喝完冰水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經血量會驟減,那也是因為血流本身減少的關係,並不是月經排不出來。甚至也有人瞎扯「月經喝冰水,會讓月經積在子宮內變成長肌瘤」,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月經不會排不出來,而且月經就是血,即使排得慢身體也會像吸收瘀青一樣把經血吸收掉,不會形成肌瘤。
所以,如果妳經期間喝冰水不會痛,就放心繼續喝吧!喝冰水會傷子宮是毫無根據的。歐美國家甚至也會讓產婦產後立即補充冰水、吃冰淇淋,因為早有研究指出,耐力運動後補充冰水,對於減輕疲勞、幫助恢復的效果比溫水好,而生產就是最劇烈的耐力運動啊!

除了喝冰水傷子宮這種說法,妳一定也聽過這種延伸:「喝冰水會不孕!」我就曾聽聞有位新婚好友和我抱怨,她在茶水間喝冰水卻被同事阻止,並立刻告誡:「這樣小心會不孕!」其實個性內斂的她當時早已經懷孕,卻只能笑笑地點頭。
其實,喝冰水真的不可能會造成不孕,當然也不會影響胎兒,更何況,冰水到胃裡早就不冰了啊!

除了以上,我也想特別破解一個迷思,我曾聽女性說:「我男友說,歐美的女生常喝冰水,所以她們身材都比較大隻,小腹也比較消不下去,叫我不准再喝冰水了!
聽到這,我真的很想幫冰水大聲地的問一聲:「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其實會有這種說法,主要是有些人誤以為喝冰水會讓子宮受寒,身體得召喚更多脂肪來保護子宮,因而讓小腹消不去。但其實人身體是恆溫,即使喝下去肚子會感到冰涼,也不會影響體溫,而且脂肪分布多寡是基因決定,和食物溫度並沒有關係。說真的,相對於男性,女生天生皮下脂肪就比較高,尤其到了更年期後脂肪又容易堆積在下腹,如果飲食習慣不好又缺乏運動,當然小腹很難消,跟冰水並無關聯。
舉一個跨國際的例子,妳想想,我們在日本或韓國用餐,餐廳總是會奉上一杯冰水,也沒觀察到日韓女生比較「大隻」啊!開玩笑的說,如果靠喝冰水就可以變大隻,那很多人幹嘛還健身練得如此辛苦?!

止痛藥這麼有效,為什麼不敢吃?
其實,痛就是痛,當經痛時,排除真正因「病」產生的疼痛後,吃止痛藥就可快速改善疼痛,根本不用想太多「原因」來解釋,甚至限制自己什麼不能吃、什麼不能喝。
不過,當我在門診確定病人沒有長任何腫瘤,單純是生理性經痛後,卻還是得苦口婆心地勸她們可以吃止痛藥,實在是無奈又心疼。
因為不少人寧可忍到最後一刻、痛到影響日常生活才願意吃藥,甚至痛到冷汗直流地抱著肚子問我:「真的可以吃藥嗎?
會不會傷身、傷子宮、造成日後不孕?」就算我一再說明,按照劑量服用非常安全,還是覺得「能不吃就不吃」,希望盡可能靠自己撐下去。

為什麼大家這麼害怕、排斥止痛藥?以我的觀察和理解,應該是以下這些原因:
1、西藥傷身?
首先,台灣洗腎人口一直高居不下,而濫用消炎止痛藥是常見洗腎的原因之一。很多衛教文章常會提醒民眾不要亂吃止痛藥。雖然文章內容是針對三高、慢性腎臟病族群,在不確定診斷下自行連續或長期服用止痛藥,但民眾有時候就會把這些衛教資訊簡化成「止痛藥、洗腎、傷腎」等關鍵字,再加上社會普遍又根深柢固的認為「西藥傷身」,認為每吃一顆止痛藥就對腎臟多一分傷害,有疼痛盡量能忍就忍。
甚至也曾有錯誤的報導指出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長達2年,天阿!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不就是吃一顆止痛藥,可以不痛2年?!很可惜的是,即使後續很多專家學者作出澄清,但大家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止痛藥會殘留、排不掉,盡可能不吃」的錯誤印象。
但其實,在腎臟功能正常的狀況下,每個月吃2、3天止痛藥根本不可能傷害腎臟,更不會傷身。只要本身沒有腎臟疾病、胃潰瘍病史,經期來時,在有疼痛預兆時服藥,是相當安全有效的。強忍著不吃藥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很容易因此產生負面情緒,對身心產生的影響更不好。
有許多商人會利用女性不喜歡吃止痛藥的想法見縫插針,強化吃西藥、止痛藥很傷身,甚至無限上綱成吃止痛藥會讓經血排不出去、傷子宮、不孕等說法,推銷各種保健食品或飲料,暗示大家得靠特定產品「養宮、暖宮」補身體,就不用吃止痛藥。問題是,這些來路不明的產品根本沒經過長時間、大規模的檢驗,和止痛藥比起來危險性根本高上許多。有時廠商賺飽一筆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萬一吃出問題,根本找不到人負責,妳敢吃嗎?
2、止痛藥成癮?
另個原因,是許多人會將止痛藥和成癮、依賴連結在一起。首先要先釐清一下,免除疼痛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藉由藥物緩解有影響到生活的疼痛,是滿足需求。至於成癮則是指疼痛感消失了,仍然強迫性地想使用藥物,不使用就會出現一些戒斷症狀,好比不安、打哈欠、焦慮。
事實上,每種止痛藥的藥理機轉不同,而經痛最常使用的普拿疼(乙醯氨酚)與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前者主要是單純只解熱鎮痛,沒有消炎效果,後者則是藉由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來改善疼痛及抗發炎,兩個都不具有成癮性。常見容易成癮的止痛藥,主要是嗎啡衍生物的製劑,這些藥物多半是針對開刀急性、癌症病患、慢性疼痛等患者,屬於管制藥品,市面上根本難以取得。玩笑說一句,假如只是經痛吃止痛藥就會成癮,那成癮的勒戒所早就被年輕女生擠爆了啊!
3、止痛藥會有抗藥性?反而讓經痛更痛?
對止痛藥的排斥,也有人反應是因為:止痛藥似乎越吃越沒效,越吃越多顆,身體是不是對止痛藥產生「抗藥性」?其實,這通常是因為年紀增長、生活壓力劇增、活動量變少恰好導致疼痛加劇,並非止痛藥導致。在門診最常遇到的案例就是學生時代至少還有體育課稍微活動一下筋骨,變成上班族後每天坐在辦公桌前加班,根本沒有運動,下半身血液循環越來越糟,經痛才會變厲害,也就是說是隨著年紀或是生活習慣變化讓症狀變嚴重了,並不是止痛藥變沒效或者吃藥害妳變嚴重的。在此也特別說明,所謂抗藥性,主要是指細菌為了反擊抗生素做出基因變異的生存手段,但並非任何藥物皆會有抗藥性。
4、耐痛是美德,可以訓練?
最後,我認為從小到大我們就時常被教育吃苦耐勞是美德、被灌輸忍痛是有意志力的表現,無法忍痛就被定義為失敗。甚至還有人說,反正生小孩也會痛,現在經痛忍著不吃藥剛好就是練習忍痛啊!這個說法根本大錯特錯。因為經痛並不會像肌肉痠痛修復後,身體會向上適應;更不像失戀後心痛,下一個情人一定會更好。經痛就是純粹的痛,不會讓妳變得更不怕痛或是更強壯。而且,現在生小孩根本都有減痛分娩的麻醉技術了!根本不需要忍耐。最何況,也不是有子宮就非得要生小孩,妳絕對完全有權利選擇不生,更可以選擇不要痛。

雖然痛就是痛,不過妳可以這樣做
當然除了藥物外,還是有許多可以調整生活作息的方式有助於緩解經痛。好比經期時使用熱水袋熱敷下腹促進血液循環,另外也有部分研究顯示維他命B、維他命E、鈣、鎂對緩解疼痛有幫助,因此無論如何,均衡飲食,各項營養素吃夠對改善經痛的確有效。
至於最多人說的,規律運動可以藉由促進血液循環 ,增加血流量來改善經痛,不僅很多文獻證實有效,在門診也許多女生和我分享,運動後真的比較不痛了!我個人經驗則是,在我開始規律慢跑前,以前生理期如果忘記吃止痛藥,常也會痛到縮在床上,抱著肚子呻吟。但隨著運動習慣建立,不敢說完全不痛,但就是從痛到爆炸改善成隱隱作痛。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一點,每個人生理期分泌的賀爾蒙濃度不同、對疼痛的感受度也不一樣,有些人作息混亂、完全不運動還是從不經痛。相反的,有人即使嘗試過眾多方式,仍需要使用止痛藥,這不表示這些女生就比較不勇敢、不堅強,或是做錯了什麼事。雖然有時候是出於關心,但這些檢討式的言語,好比「妳就是愛吃冰才會痛。」、「平常沒有保養好,作息亂才會痛。」不僅對止痛無效,反而會刺傷女生們的心!

我曾在一場月經教育講座上,傳遞以上的知識後,被問了一個頗有哲學意境的問題:「烏烏醫師,我了解經痛的醫學原理後,知道可以放心吃止痛藥了!但到底為何身體的設定要讓女生痛呢?這個『痛』有什麼好處嗎?」
先說結論,完全沒有好處。經痛就像許多人生困境一樣,毫無意義、令人心煩,倒不如別再糾結背後的原因,找一個實際的方法讓自己輕鬆過。
而且困擾著女性的有時候不單純只是「痛」這個感覺,而是背後各種框架與迷思,甚或是莫名的指責。「妳常常經痛就是身體不好啊,婦科不好。」、「這麼常經痛,我以後會不會不好懷孕?」、「哎,一定是你妳○○了,才會痛,不然別人怎麼沒那麼痛!」因此這些言論,「經痛」就昇華成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懷疑,甚至是對未來生育的莫名擔心。痛夾雜著不安與焦慮,痛不再只是一個感覺,而是一種巨大的負面情緒。
我還記得自己初經來後的第二年就開始為經痛所苦,當時掛號檢查做完超音波時,醫師很冷靜的說了一句:「40%的女性有原發性經痛,吃藥就好,沒什麼。」在沒有Google、社群,更沒有五花八門的保健暖宮食品的年代,這句話因此深刻的烙印在我心中,也更深刻的讓我體認到:痛就是痛啊!就算別人不痛,也不表示自己有問題。面對疼痛,別想太多,讓自己舒服一點就好。
直到我念了醫學系,成為婦產科醫師,至今我都還是很感謝那個堅定的前輩,以及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讓我充分相信自己的身體,接納自己的症狀,放心地利用科學方法解決自己的困擾。
經痛可以靠止痛藥、熱水袋來緩解,但在這個資訊爆炸、說法不一的網路網路年代,各種因為痛而衍生的徬徨不安,就得靠著系統化的月經知識來化解,藉由知識分享,我希望把我當年那份安心傳遞給大家,希望妳看了文章後能將這些知識內化成自己的信念,更接納自己的身體,了解每個人都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少一點懷疑,多一份同理。

目次

<推薦序>知識,通往獨立思考與自由
<推薦序>愛自己,就從認識自己開始
<推薦序>謝這樣一位醫師的存在

前言


PART 1 了解妳的身體,就不會委屈自己
私密處?先了解自己的身體吧!
子宮比妳想像中更強壯
關於子宮肌瘤,妳需要知道的是
尿道炎VS. 陰道炎,常見私密處困擾大破解
解密巧克力囊腫
性行為疼痛,和社會文化大有關係
性慾就跟食慾一樣,自然且有差異
避孕迷思大破解
面對墮胎、流產手術的正確態度
結不結紮,你/妳說了算!
婦產科,到底看些什麼?
 
PART 2 妳真的懂月經嗎?
月經,陪伴妳大半人生的週期性變化
月經消失了?
經痛不是病
惱人的經前症候群
月經期間當然可以運動!
 
PART 3 生不生,妳是有選擇的
生育,是選擇,不是使命
催生?妳可以這樣想
備孕須知的好孕力法則
懷孕,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流產的傷痛,得先治心
凍卵,或許可以解放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