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一般人對德布西的音樂,通常會以「印象派音樂」稱之。

所謂的「印象派音樂」為何被稱為印象派?到底是「印象」還是「意象」?事實上,比起慣稱的「印象派」,德布西的音樂所擁有的心靈留白空間,反而更接近不直接寫生、靠記憶作畫的象徵派畫家…

不妨一起掀開德布西美好時代的帷幕,深入探索大師的創作心靈,從室內樂到管弦樂,一窺經典堂奧。

◎ 內文摘錄

德布西(1862 – 1918)出生於法國繁榮富裕的「第二帝國」時期(1852 – 1870);不久之後,相繼爆發的「普法戰爭」(1870 – 1871)與「公社事件」(1871年),卻為他的童年蒙上陰影。煙消雲散,法蘭西在進入「第三共和」時期之後,很快地恢復國力,形成了「美好年代」的太平盛世(1881 – 1914),讓德布西在優越的文藝環境中汲取養份,先是學習,然後創作,建立非凡的音樂事業,將法國樂壇導入一個黃金時期。然而「美好年代」只延續了三十年左右,它的最後數年又陷入德、法對立的不安狀態,德布西終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 1918)的煙硝味中,渡過他的最後四年。

在此政局變動頻繁的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也是藝術發展最繁盛,藝術流派變化最多的時代。在這個「世紀末」,德布西的音樂創作,如何反映政治、社會背景?如何與文學、美術互動?

作者簡介

陳漢金

音樂學者,曾獲巴黎索爾邦大學(La Sorbonne)音樂學碩士、深入研究文憑、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私立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西方音樂史、音樂與美術,以及其他音樂學課程,經常撰寫音樂文章與樂評,曾任2002年至2004年「台新藝術獎」評審委員,2004年「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決審主席。主要著作有:《音樂獨行俠 - 馬水龍》(2001,時報);《發現貝多芬》(2003,時報);《白遼士 - 浮士德的天譴》(2003,麥田)。

目次

CHAPTER1「美好年代」的作曲家─德布西的生平與視覺體驗
CHAPTER2崇「華」或反「華」?─德布西如何在「華格納風潮」中崛起
CHAPTER3什麼是「阿拉貝斯克」?─德布西音樂中的線條之美
CHAPTER4印象或意象?─德布西的與與惠斯勒
CHAPTER5神秘的海 永恆的海─三首交響樂素描《海》
CHAPTER6沒有泥土味的民俗─管絃樂《意象》
CHAPTER7「優雅慶典的尾聲」─最後三首奏鳴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