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79折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業冒險:華爾街的12個經典故事,勇於冒險才能登上顛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80 元
優惠價
79458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23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球兩大商業巨頭比爾‧蓋茲與華倫‧巴菲特一致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com商業類暢銷書Top1。
★長銷超過50年的商業經典,三度獲得財經新聞界最高榮譽羅布獎得主的代表作。

十二則永垂不朽的經典商業案例,一本比爾蓋茲讀過最棒的商業書

一個來自鄉下的連鎖超市老闆,孤身挑戰華爾街的投機作手;
一件劃時代的新產品,造就全錄(Xerox)以驚人的速度驟然崛起;
一款慘虧三.五億美元的新車,幾乎賠掉了福特汽車公司一整年的淨收益……

有關商業與華爾街的故事,總是充滿戲劇轉折與冒險,展現金融世界的奇謀詭計與動盪變化。本書作者布魯克斯是美國享譽已久的財經作家,他善於以獨到的見解,栩栩如生的敘述,將冷酷不帶感情的交易員、企業家帳戶的數字、與枯燥乏味的財務報告昇華為深刻、深具戲劇性的故事書寫,並以充滿文學性、豐富的形容詞為財經報導這個文類注入了活力。

他形容股市是「是有錢人的白日冒險,若沒了漲跌波動,也就不成股市了。」;在形容福特災難般的新車款愛德索時,「這輛車笨重、強悍、過時、粗拙但很友善,就像是畫家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筆下的女子。」;描述奇異公司內部雞同鴨講的溝通效率時,「公司內部的溝通嚴重失能,相形之下,巴別塔的建造都像是彰顯組織默契的一場勝利。」

在他的筆下,一九六二年美國股市突如其來的崩盤又奇蹟般快速回升,就像是一場峰迴路轉的拳擊比賽般有來有往、緊湊刺激。又比如一九六〇年代的英鎊幣值保衛戰,表面上只是幣值數字的波動,而布魯克斯描述這實則是一場牽涉貨幣體系改變的世界金融大戰,藉由銀行家們的大膽行動與合作無間才得以讓世界又平安無事地度過一天。

商業的策略、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商業的基本原則始終如一。
收錄在本書中的十二則經典商業例證,說明一家標竿性公司可能因為特定一刻的榮光或惡名,帶給世人難以抹滅的印象。誠如這本睿智、有趣且發人深省的書所示,這些例子為我們帶來的商業教訓歷久彌新,直到今天仍然切身中肯。

重磅推薦:

「本書作者布魯克斯真是說故事的行家……他的作品非常明確地提醒我們,經營一樁強盛事業與創造價值的規則仍然不變。舉例來說,每項商業行動背後都有人的存在,是不是有完美的產品、生產計劃與行銷手段都無關緊要,你還是需要適當的人來理解並實施這些計劃。……直到今天,布魯克斯對商業的深入見解,切題性仍然不減當年。」──比爾‧蓋茲,《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文氣逼人,閱讀布魯克斯的書是一場盛宴。他的寫作能將原本令人眼神呆滯的主題,例如電氣產業市場定價醜聞等,化為喧囂歡樂的故事。而且,他還非常有趣。……他的故事精彩動人,以商業世界的特定時刻為背景,描繪出各式各樣栩栩如生的人物。」──《史雷特》(Slate)雜誌

「布魯克斯是他那個時代的麥可‧路易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看這本書是一項超級享受……布魯克斯是麥可‧路易士在創作上的直系先祖。」──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作者簡介

約翰‧布魯克斯 John Brooks 1920-1993

獲獎作家,以財經記者身分作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長期撰稿人,布魯克斯因其能將華爾街的歷史與人物從枯燥乏味的財務報告昇華為文學敘事,將銀行家與交易員的帳戶數字寫成了戲劇故事而享有盛名。

布魯克斯曾三度獲得財經新聞界最高榮譽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並於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間擔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期間運用他的財經知識協助擬定了作家出版合約範本。

除了《商業冒險》,還著有十本非文學類財經商業書,其中幾本對華爾街與企業世界有極具批判性的檢驗。在他的著作中,人稱經典的有《葛康達往事》(Once in Golconda)、《繁華盛世》(The Go-Go Years)與《商業冒險》。儘管布魯克斯主要因為財經相關議題的著作而揚名,他也曾經發表三本小說,並曾為《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與《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撰寫書評。

目次

第1章-波動震盪:一九六二年的一場股市小崩盤
第2章-愛德索的命運:一則警世寓言
第3章-聯邦所得稅:其歷史演變與特殊之處
第4章-合理的時間:德州海灣硫磺公司一案的內線交易
第5章-全錄、全錄、全錄:現代複印機的誕生
第6章-保障客戶完好無缺:植物油公司詐騙與一位總統之死
第7章-備受打擊的哲學家:奇異公司的溝通問題
第8章-美股最後一次大囤積:一家叫做「小豬商店」的公司
第9章-華府高官的第二人生:商人大衛‧李蓮道
第10章-股東會季節:年會與企業權力
第11章-免責咬一口:一個人、他的知識與他的工作
第12章-英鎊捍衛戰:銀行家、英鎊與美元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第8章
美股最後一次大囤積:一家叫做「小豬商店」的公司

一九五八年春季至盛夏期間,美國主要的硬木地板廠商布魯斯公司(E. L. Bruce),股價從略低於十七美元的低位,飆漲至一九○美元的高點。這波驚人、甚至令人不安的漲勢是逐步增強的,高潮是股價單日狂漲了一百美元,這是約三十年來僅見的事。更令人不安的是,布魯斯公司的股價飆漲,看來與基本面毫無關係,因為美國民眾對硬木地板的需求並未驟然大增。令幾乎所有相關人士驚愕的是(相信包括布魯斯公司的一些股東也是),此波股價漲勢看來完全是人稱「囤積」(corner)的股市技術情況所致。除了像一九二九年那種普遍的市場恐慌外,囤積是股市所能出現的最激烈、最驚人的情況。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囤積不止一次危及美國經濟。

但布魯斯事件絕不至於危及美國經濟。首先,相對於整個經濟體,布魯斯公司的規模極小,其股價再怎麼狂飆急跌,也不會影響整個美國。其次,布魯斯「囤積」事件是偶然發生的,是有人爭奪公司控制權意外產生的結果,而歷史上著名的囤積事件,則是有人刻意操縱某些個股所致。而且布魯斯事件最終證實並非真正的囤積,只是近似的情況。該年九月,布魯斯的股票交易恢復平靜,股價在合理水準穩定下來。不過,那些曾見識過經典囤積事件(或至少最後一次)的冷酷華爾街老鳥,則因為此事而被激起一些記憶,當中有些可能還含有懷舊之情。


一九二○年代的「小豬危機」

一九二二年六月,小豬商店(Piggly Wiggly Stores)公司的股票,開始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該公司經營自助式零售連鎖商店,業務主要在美國南部和西部,公司總部設在田納西州曼菲斯市(Memphis)。小豬商店股票的上市,為俗艷的一九二○年代最戲劇性的其中一場金融戰役搭好了舞台。當時,美國聯邦政府對華爾街的監管相當粗疏,而股票作手為了自肥並摧毀敵人,暗地裡操縱股票,時常造成市場震盪。小豬商店這場戰役當時無人不知,以致報社編輯為相關新聞擬標題時,可以簡單稱之為「小豬危機」(Piggly Crisis)。這場戰役的戲劇性,有一部分在於男主角的性格(有人視他為英雄,也有人視他為惡棍):一個桀驁不馴的鄉下人,在美國一大部分農村社會歡呼激勵下,剛涉足華爾街,便想重挫紐約精明老練的股票作手。

這個鄉下人便是來自曼菲斯的克萊倫斯.桑德斯(Clarence Saunders),是一名略胖、整潔、英俊的四十一歲男士,在家鄉已是一號傳奇人物,主要是因為他正在為自己建造的大宅。這座宏偉的大宅名為「粉紅華邸」(Pink Palace),建築正面鋪上粉紅色喬治亞大理石,圍繞著一座非常氣派的白色大理石羅馬式中庭而建。桑德斯說,這座豪宅可以屹立千年。雖然尚未完工,粉紅華邸已超越曼菲斯史上所有建築。該棟豪宅將設有私人高爾夫球場,因為桑德斯喜歡靜靜地打他的高爾夫――連他在等待粉紅華邸完工期間的臨時住處(他與妻子和四名孩子同住),也設有私人高爾夫球場。(有人說,桑德斯喜歡自己打高爾夫,是受當地鄉村俱樂部理事的態度影響。這些理事抱怨桑德斯給桿弟太多小費,荼毒了他們所有的桿弟。)桑德斯在一九一九年創立小豬商店,具有愛現的美國商人的多數標準特徵:慷慨得可疑、擅長吸引公眾注意,以及喜歡炫耀等。但他也有一些並不常見的特徵,尤其是講話和寫作時活潑、生動的風格,以及一種喜劇天賦(他是否自知則不得而知。)但一如在他之前的許多偉人,他有一個悲劇性的缺點:他堅持將自己想成是鄉下人、笨蛋和易受騙的人。這種堅持,有時令他真的成了這三種人。

全美交易的股票最後一場真正的囤積,便是桑德斯策畫的。想不到,對吧?

在其全盛時期,股票囤積可說是一種遊戲――一種賭注巨大、不折不扣的賭博遊戲,具有撲克牌遊戲的許多特徵。囤積遊戲是華爾街多頭(希望股價上漲)與空頭(希望股價下跌)無休止競賽中的一個階段,在囤積遊戲進行期間,多頭的基本操作方法當然是買進標的股票,而空頭則是賣出股票。因為一般的空頭手上完全沒有標的股票,他必須訴諸常見的賣空操作。空頭賣空,是靠向經紀商借來股票完成交易(要支付合理利息)。因為經紀商只是仲介,並不擁有那些股票,他們必須自己去借來股票。他們仰賴在各投資機構之間流通的股票「浮動供給」(floating supply)――這些股票包括私人投資人為了方便交易,存在某些機構的股票,以及在特定條件下釋出、可供借用的股票(由信託基金擁有,或是屬於某些人的遺產)。一檔股票的浮動供給,實質上就是該股並未被鎖在保險櫃或藏在床墊下,可供買賣的所有股票。雖然這種供給是浮動的,但市場人士會小心翼翼地追蹤變化。賣空者若向他的經紀商借入某個股一千股,他便是背了一千股的不變債務。他的希望――賦予他活力的希望――是該股的市價下跌,讓他能以較低價買回一千股以還清他的債,賺得的買賣價差則是他的獲利。而他承受的風險,是借出股票的人因為某種原因,在市價處於高位時,要求他償還所借的一千股。此時,他便面對古老的華爾街順口溜中的可怕窘境:「他賣掉的股票不是他的,現在他必須買回來,或是去坐牢。」在股票囤積可能發生的年代,有一件事令賣空者更難安枕:因為他往來的只是經紀商,永遠不知道是誰買了他賣出的股票(是某個有意囤積的人嗎?),也不知道是誰擁有他借入的股票(是那個有意囤積者在暗中操作嗎?)

雖然有時會有人譴責賣空操作,認為這是投機客的手段,但在美國所有交易所,賣空仍是法規允許的操作,只是受到嚴格的限制。不受約束的賣空,是囤積遊戲中的標準手段。囤積通常是這麼開始的:一群空頭在精心部署之後,大肆賣空標的個股,而且通常還會散播謠言,指該上市公司捍衛股價的護盤操作很快就會結束――這便是所謂的空頭襲擊(bear raid)。多頭最強勁(風險當然也最大)的反擊,是嘗試囤積標的股票。囤積的標的,必須是正被許多人賣空的股票,正遭受空頭猛烈襲擊的個股是理想的囤積標的。如果有人想囤積正受空頭襲擊的個股,他會嘗試將投資機構手上的浮動供給全部買下來,並且盡可能買下該股落在私人手上的股票,直到他掌握的籌碼足以逼退空頭;如果他成功了,當他要求賣空者償還他們借入的股票時,賣空者只能向他買進所需要的股票。此時,無論他開出多高的價格,賣空者也只能接受;理論上,他們還有另外兩種選擇:宣告破產,或是因為未能履約而坐牢。

在亞當.斯密的幽靈仍在華爾街微笑的很久以前,大型的金融生死鬥不時發生,囤積相當常見,而且往往極其「血腥」:數以百計的無辜旁觀者,以及參與戰鬥的當事人,隨時可能遭受財務上的「斷頭」之災。歷史上最著名的囤積者,是那個家喻戶曉的老掠奪者,外號「船長」的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他在一八六○年代策畫了至少三次成功的囤積。他的經典之作,應該是囤積哈林鐵路(Harlem Railway)的股票。他偷偷買進哈林鐵路所有股票,同時散播該公司即將破產的一連串謠言,誘使賣空者出手,成功設計了一個無懈可擊的陷阱。最後,他以賣空者救星的姿態出現,以每股一七九美元的價格,賣股票給那些無路可走的賣空者,拯救他們免於牢獄之災,而他買進這些股票的成本,只是其賣價的一個零頭。
造成最廣泛災難的囤積,是一九○一年的北太平洋鐵路(Northern Pacific Railway)股票囤積事件:該股的賣空者為了籌集他們回補部位所需要的巨額現金,賣出許多其他股票,結果造成全美市場恐慌,並且波及全球。倒數第二次大囤積發生在一九二○年,策畫者為艾倫.萊恩(Allan A. Ryan),美國菸草、保險和運輸業大亨湯瑪斯.萊恩(Thomas Fortune Ryan)的兒子。為了騷擾他在紐約證交所的敵人,艾倫.萊恩嘗試囤積經典老爺車「斯圖茲熊貓」(Stutz Bearcat)製造商斯圖茲汽車公司(Stutz Motor)的股票。萊恩的囤積成功了,紐約證交所的賣空者慘遭壓榨。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紐約證交所暫停斯圖茲汽車的股票交易,萊恩卷入冗長的訴訟,結果財務上嚴重受創。

但是,一如其他遊戲,囤積操作也受事後有關遊戲規則的爭執困擾。一九三○年代美國的金融法規改革,禁止明確旨在打擊一檔股票的賣空操作,同時禁止導致囤積的其他操縱活動;如此一來,囤積已不可能發生。如今,華爾街人講的「corner」(「囤積」的英文),指的是百老匯街與華爾街的轉角。而美國股市的「囤積」,或是像布魯斯公司那樣的近似情況,只可能意外發生;克萊倫斯.桑德斯是最後一位故意的囤積者。


從南部鄉下上紐約

熟悉桑德斯的人對他的描述各有不同:有人說他「有無限的想像力和精力」、「極度傲慢自負」,也有人說他「本質上是個愛玩的四歲小孩」,或他是「那一代最傑出的人之一。」但毫無疑問的是,就連許多因為他推銷的投資計畫而蒙受虧損的人,也認為他為人極其誠實。桑德斯在一八八一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阿默斯特郡(Amherst County)一個貧窮家庭,十來歲時受雇於當地一家雜貨店,周薪僅四美元――商業大亨的第一份工作,薪水往往非常微薄。他學得很快,不久之後去了田納西州克拉克斯維爾(Clarksville)一家批發公司,然後轉到曼菲斯某間公司。二十幾歲時,他便籌辦了名為「聯合商店」(United Stores)的小型食品零售連鎖公司。數年後,他賣掉聯合商店,自己做了一段時間的批發生意,然後在一九一九年,開始建立他的自助式零售連鎖商店生意,替它取了「小豬商店」這個非常有趣的名字。(曼菲斯一個生意夥伴,曾經問他為什麼選擇這個名字,他回答:「這樣大家就會像你這樣,跑來問我原因。」)

小豬商店迅速擴展,到了一九二二年秋季時,已有超過一千兩百家商店,其中約六百五十家店由桑德斯的小豬商店公司全資擁有,餘者是個別店主擁有的加盟店――店主向小豬商店公司支付權利金,換取採用該公司受專利保護的營運方式之權利。在那個年代,食品雜貨店意味著有穿白圍裙的店員,而且賣東西往往偷斤減兩。因此,一九二三年《紐約時報》描述小豬商店的運作模式時,語帶驚訝地表示:「在小豬商店,顧客走過兩邊都是貨架的一條又一條通道。顧客拿著他們要買的東西,在離開時付款。」桑德斯發明了超市,雖然他並未意識到這件事。

小豬商店公司的生意迅速壯大,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公司的股票獲准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掛牌不到六個月,小豬商店便獲許多人視為支付可觀股息的可靠定存股――那種孤兒寡婦喜歡、不刺激的股票;投機客雖然對這種股票心存敬意,但毫無興趣,一如賭雙骰的人對橋牌的看法。不過,小豬商店的定存股名聲,僅維持很短的時間。一九二二年十一月,數家以「小豬商店」為店名,在紐約、紐澤西和康乃狄克州經營雜貨店的小公司生意失敗,遭受破產管理人接管。這些公司與桑德斯的生意關係不大――他不過是收取權利金,授權對方使用小豬商店的有趣名字和商標,租給他們一些受專利保護的設備,除此之外別無關係。然而,這些獨立經營的小豬加盟店倒閉,看在一群股票作手的眼中(他們透過守口如瓶的經紀商操作,因此身分從未曝光),卻是對小豬公司股票發起空頭襲擊的天賜良機。他們的想法是:可以利用個別小豬商店倒閉的事實散播謠言,使不知情的公眾相信小豬商店的母公司也快要倒閉。為了助長公眾的這種想法,他們便開始積極賣空小豬公司的股票,以求壓低股價。該股很快便屈服於他們施加的壓力:年初時徘徊在五十美元左右的小豬商店股價,在數周之間便跌破四十美元。

此時,桑德斯向媒體宣稱,他將藉由購買股票的行動:「在華爾街專業人士的專業上擊潰他們。」桑德斯本人絕非股票方面的專業人士;事實上,在小豬公司股票上市之前,他從不曾沾手紐約證交所掛牌的任何股票。在他這項購股行動開始時,我們沒有什麼理由相信他有意囤積小豬公司股票。他自己宣稱的動機無懈可擊,為的只是支撐小豬公司的股價,以保護他與其他股東的投資;我們大有理由相信,他的動機真的只是這樣而已。無論如何,他以他典型的衝勁對抗空頭,除了動用自己的資金之外,還向曼菲斯、納許維爾(Nashville)、紐奧良、查塔努加(Chattanooga)和聖路易的一群銀行業者借了約一千萬美元。根據民間傳說,他將千萬美元的大額鈔票塞進一只手提箱裡,坐火車到紐約,口袋裡塞滿手提箱裝不下的現鈔,昂然走到華爾街,準備與空頭大戰。

桑德斯晚年斷然否認此事,堅稱他當年留在曼菲斯,透過電報和長途電話聯繫華爾街各經紀商,主導他的股票操作。無論他當時身處何地,他確實召集了約二十名經紀商,包括擔任他幕僚長的傑西.李佛摩(Jesse L. Livermore)。李佛摩是二十世紀美國最著名的投機客之一,當時四十五歲,但偶爾還是有人帶著嘲諷的意味,用他數十年前得到的綽號「華爾街的作空少年」(Boy Plunger of Wall Street)來稱呼他。由於桑德斯認為華爾街人,尤其是投機客,是社會的寄生蟲,是只想打壓他公司股票的惡棍,所以他與李佛摩結盟很可能並非是他自己所願,只是出於將敵人頭目招攬到自己陣營的想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5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