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你沒有察覺到的事,往往會變成你的人生
滿額折

你沒有察覺到的事,往往會變成你的人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30 元
優惠價
90207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生路上,很多難以承受的境況遭遇,
乍看之下情非得已,其實是被自己的大腦設計的結局。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這點,就會像在看魔術表演一樣,
明知那是障眼法的把戲,你還是一再受騙。

其實,命運就像魔術,是可以破解的,
你可以透過自我的覺察,解放被綁架與加工過的大腦,
看清多年來困擾自己的障礙,走出你所想要的人生。

很多人看這世界的方式,就像在欣賞一場魔術表演,選擇其中某個視角,其他的就很有可能被忽略。面對自己的人生,你會不會也執著自己想看的,其他的都視而不見﹖
現實生活裡,很多人受困在某些既定的經驗與觀念的框架中,過得很不順遂、不快樂。也許是職場上總是跟同事處不好,人際關係很糟糕;或是渴望穩定戀情的人,卻一再遇人不淑,或鬼遮眼似的老是愛上不該愛的對象;有人身心問題不斷,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命不好……

其實,人生際遇一直在變動,但是當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思考或處事才是恰當的時候,想法和做法就會被壓縮在一個固定範圍裡。人的頭腦是傾向安逸的,除非你時時保有覺知,否則你將被自己的大腦綁架而不自知。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若是無法察覺內在的情境,它們就會投射出來變成外在的命運;也就是說,一個人若是無法覺知到內在的衝突,那麼外在世界就會逼不得已將那份衝突「演示」出來。

試著在每個當下,不帶任何批判,去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去面對生命中一直逃避不願碰觸的部分,藉由自我覺察力的提升,你將會用更好的方式去面對與處理生活困境,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簡介

王啟芬

心靈勵志作家 

台南出生,台北長大,據長輩們說,是屬於比較好帶的小孩,只要有書看就不會吵鬧。三歲開始,由外公啟蒙讀詩,也是興趣使然,自此對中華文化浸淫日深。
大學畢業後進入網路書店工作,負責人文藝術書區,由此廣泛接觸各類型書籍。其後,轉而投入社會教育,服務於南投當地的公益教育基金會,成為長駐志工。

七年來,隨團隊講學於美國、阿根廷、澳洲等地,深感每個人對自我與人生都存在著不同的偏見、限制與疑惑,但卻無法從根本處著手改變,由此更堅定以公益教育為畢生志業的決心。
目前長住南投山上,除寫作與分享外,也著手淺釋經典的工作。

著有《人是會動的樹,都有看不見的根》《你愈愛的,愈要有勇氣往外推》。
歡迎加入作者Facebook粉絲專頁︰王啟芬

一名大企業的主管受到社區邀請,給里民上一堂食品安全的課。她為講課做了充分準備,把每一個專有名詞都單獨解釋,並結合圖表來做闡述。她覺得自己已經講得太淺,正擔心會不會讓里民聽厭煩的時候,大家卻舉手發問:「老師,你說的東西我們聽不懂啦,可不可以講簡單一點?」

有位家長對教養子女非常積極,他買了坊間的書和雜誌分析歸納,最後總結出一個資料夾的教養心得,並施用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情緒愈來愈暴躁,不聽他說話、不接受他的教導。一天,當他試圖用書中的例子和孩子講道理時,孩子突然爆發:「你說的都是別人的事,和我有什麼關係?」

在生活中,我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絕對不會出錯的事,往往也造成自我思想上的盲點,若非別人反應給我們、提醒我們,或許一生都無法察覺;而即使別人好意提醒了,我們可能還會陷入固有的思維模式中難以脫離。
有則笑話是這麼說的:旅行者在沙漠裡艱辛地找到了一口井,他用盡身上所有布料搓成繩索,繫上水壼垂下井裡,但還是短了一截。這時,天神問他:「我現在可以實現你一個願望,你想要什麼?」旅人馬上回答:「再給我一段繩子。」

若把沙漠比喻為現實環境,把止渴比喻為目標,把淘井取水比喻為實現目標的方法,把天神比喻為機會,那麼笑話就會變成寓言:在現實生活裡,我們所擁有的環境和條件,使我們選擇了當前最想要的目標。當我們努力向目標邁進的時候,擁有更好環境與條件的機會到來了,但是我們卻依然受困在自己的思維裡,因此白白讓機會從眼前溜走。

仔細想想,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走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走路時的風景、與我們相遇的人事物,無時無刻不在累積我們的經驗、改變我們的視野、型塑我們的觀念。經驗、視野、觀念,造就了每個人獨特的思想與個性,也使我們受到無形的局限。當我們認為只有這樣思考或處事才是恰當的時候,想法和做法就會被壓縮在一個固定範圍裡。

有次下課後,一位先生很客氣地請我留步。他說他對修養身心非常有興趣,每天閱讀、養生從無一日間斷,家中收藏了各種相關的著作和錄像,堆滿了整間書房,他接著講出他的目的:他想要請我推薦更多的書籍、音像資料,以充實他的心靈修為。

我好奇地問他說:「先生,您需要這麼多的資料,是為什麼呢?」
他馬上回答:「因為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啊!不管蒐集得再多,還是不足夠的。」
我再問:「那您覺得,以修養身心而言,如何才算足夠?」
他回答說:「至少要像那些大師們一樣,修得很圓滿才行吧!」

我疑惑地問說:「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是指學習知識,和修養身心是兩件不同的事啊!您想,以有限時間來追求無限知識,以人類壽命而言,應該是無法圓滿的,為何您口中的大師們,能修得圓滿,並且留下他們的經驗呢?」

他肯定地說:「那是大師們悟性比較高,我們悟性比較低,當然需要學更多才能覺悟。」
我反問說:「學習知識難道可以增加悟性嗎?」
他遲疑地說:「應該說……可以增加覺悟的機會吧!」

我勸他說:「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坐而學不如起而行。如果只是為了增加覺悟的機會,那麼,生活中處處都是覺悟的契機,不一定非要在知識裡追求不可。再者,雖然今天我可以推薦書籍給您,但是您的體悟依然必須落實於生活,否則即使學富五車,和修養身心依舊沒有關係啊!」

我們不妨也問問自己:「我們心心念念努力的方向,真的可以達到想要的目標嗎?」當我們義無反顧地往前走、向前看的時候,我們也必須了解:人的視角是有局限的。當我們選擇了一個角度,往往失去其他角度;前進一個方向,往往失去其他方向。還好人類並非死板板地生活在平面的世界,我們的思想永遠可以脫離地平面,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縛,站在思路外俯瞰全局。

或許有人會問:「如何才能辦得到?」
我的體會是:「唯心不躁,處境自明」。

世俗的見解、過往的經驗往往在我們心中創造出各種情境,情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現狀、組織反應、適應環境,但是情境也使我們脫離真實,套入自我假設的模型。長久下來,我們彷彿不是生活在現實世界,而是生活在情境當中;自我的想像與他人的觀點指導著我們的人生走向,自己卻從來不曾察覺。

但是,只要我們能夠把心沉澱下來,讓紛飛的思緒安定下來,卸下情境的框架、摘除順境與逆境的分別,讓裝在心上的隔閡與裝飾都一一消融。當我們回復完整而純粹的自己,我們才能真正認識自己,也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目次

作者序 回復完整而純粹的自己,你才能走出想要的人生
PART-1當你愈看清楚自己,你愈能掌控人生的方向盤
1.向前走,同時保持清醒
2.貧民窟裡的富翁
3.失去比得到更珍貴
4.個性並非與生俱來
5.聽孩子說話
6.沒錯,是最大的錯誤
7.誰是殺人犯?
8.企業家的測驗
9.不賺錢的工作
10.教養的難題
11.正向的迷思
12.長壽國裡的短命者
13.第一印象
14.改變自己的人
15.真實的圖畫
16.多數人與少數人
17.母親的勇氣
18.作品說明一切

PART-2向內探索自己的心靈,視野才會愈來愈清晰
19.經驗不是唯一的真理
20.尋找自我的人
21.溫情與冷漠
22.不客氣與假正經
23.白天與黑夜
24.表演的才華
25.企業家的聚會
26.複製的成功
27.最後一日
28.無法移植的教養
29.先入為主的殺傷力
30.簡單的創意
31.麻煩與機會
32.公車上的一堂課
33.成就與幸福
34.繼承人的考驗
35.為學與做人
36.砌牆的道理

PART-3破除信念框架,你才能改寫命運的劇本
37.假設的心境
38.拒絕榮譽的人
39.孩子的遊戲
40.在進入立場之前
41.誠實的商人
42.追求正確的人
43.品德與才能
44.退休後的夢想
45.長泳的啟示
46.內在的源頭活水
47.網路與生活
48.領導者的責任
49.省略的步驟
50.直覺者
51.溺愛與暴力
52.傷人的實話
53.延續生命的人
54.合適的人才
55.獨立的意義
56.想要成仙的國王
57.無限與有限
58.修養的方式

書摘/試閱

1.向前走,同時保持清醒

唯有探索自己的心靈,你的視野才會清晰。向外看的人,心懷夢想;向內看的人,保持清醒。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聖境是這片大陸上世人信仰的中心,年輕人從小在這裡長大,現在他要離開了,許多經常往來聖境的人,聽說了這個消息,紛紛前來拜訪,提出他們認為對年輕人最好的建議。

駐守的將軍對年輕人說:「來從軍吧!你從來沒有一個人生活過,軍隊是個大家庭,能幫助你成長。」
經商的大商人對年輕人說:「跟著我學習經商吧!你現在兩手空空,就算想闖天下也需要資本吧?」
做研究的學者對年輕人說:「還是跟著我學習知識吧!你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教育,在社會上是很難立足的。」

三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建議才是最實際的,各自舉了許多案例和證據,你一言我一語辯論了起來。年輕人覺得每個人的說法都有道理,聆聽他們辯論時,也間接感受到社會環境的現實面,因此心中十分徬徨。
年輕人走到院子裡,嘆了一口氣,在一旁等候載客的司機聽到了,問年輕人說:「什麼事這麼為難呢?」
年輕人將屋裡的情形講給司機聽,接著煩惱地說:「我只是想走出去,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呢?」

司機不以為然地說:「想走出去有什麼困難的?我可以免費送你一程。」
年輕人連忙拒絕說:「多謝您的好意,但我從來沒有一個人生活過,也沒有錢、沒有知識,沒辦法就這樣出去啊!」

司機聳肩說:「在我的故鄉,哪個人不是從這樣的條件下走出來的?聽你所說,這屋子裡的人,每個人都講得頭頭是道,事實上卻誰也不服誰,這不就表示他們的話都不是真理嗎?他們想讓你走的路,說穿了不過是自己的翻版而已,又哪裡有考慮到你也能走出自己的路呢?」

年輕人迷惘地說:「但是,我能走出自己的路嗎?我又該走向何方呢?」
司機笑著說:「路在被人走出來前,誰知道它是路呢?但是當你出發的時候,總得神智清醒才行。看過別人開車吧?開車的時候不只要注視前方,也得留意後方,因為需要全神貫注,所以必須頭腦清醒。」
年輕人思考著,心中若有所悟,點頭說:「是這樣不錯。」

司機拍拍年輕人的肩膀,說:「神智不清時就休息,迷惘的時候不妨步行,若是始終原地踏步或盲目行走,那這一生才叫浪費呢!」

心的體悟:
在現行的教育和社會體制下,大多數人都是相似的,我們可能有類似的求學經歷、相似的工作經驗,然後跟隨社會金字塔的結構前進。在社會裡,敢於脫離現行體制,開創自我道路的人不多,當他們獲得成就時,我們或許會用驚訝、敬佩的眼光注視他們。

但是,不管是走在行人密布的大道,抑或人煙稀少的小徑,不管你是拓荒者抑或追隨者,實踐夢想從來不是件困難的事,外在條件不足以構成決定性的影響,關鍵在於內心。

榮格曾說:「向外看的人,心懷夢想;向內看的人,保持清醒。」若連審視自我內在的洞見都不具備,那麼我們又怎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呢?如果我們能為自己的衷心所願盡些力量,在生命將止之時,或許就能了無遺憾。

2.貧民窟裡的富翁

財富或是人一生能製造多少不應如此被重視,重要的是人做了什麼讓自己的生活更有尊嚴。亞貝爾托.阿寇斯塔(Alberto Acosta, 1966- ),厄瓜多經濟學家、知識份子和政治家富翁在死亡將近的時候,獨自一人回到故鄉,那是個戰火紛亂的國家。富翁出生在市郊的貧民窟,那裡聚集了國家裡最貧窮的人,以及不同時期的他國難民;那裡的孩童與暴力相伴長大,人們習慣各種謀求生存的手段,只要能活下來就是勝利。

他用大筆資產換取當地軍閥的庇護,以便住回他的老家。軍閥雖然歡迎他的資產,但對他的舉動表示無法理解。軍閥問他說:「為什麼你要放棄做為一個富翁的享受,跑到這裡來受苦?」
富翁回答說:「我在這裡出生,從小過著比現在還不如的生活,我不會把這當作是苦。」

軍閥皺眉說:「但是你有條件擁有更好的生活,即使你不覺得在吃苦,你也不能否認這是最糟的選擇。」
富翁平靜地說:「我在這裡長大,踩著別人的屍體往上爬。我用了很多手段獲得了你所謂的更好的生活……」

軍閥截斷了他的話,說:「那很好,你為什麼不留在那裡呢?」
富翁莞爾說:「是的,我留在那裡許多年,直到有一天,醫生告訴我,不管我留在哪裡我都要死了。」
軍閥不以為然地說:「自然,人都是要死的。但只要能活一刻,就應當有活下去的信念。」

富翁自嘲說:「最初,活下去的確是我的信念,但到後來,這個信念有些變質了。戰爭沒有殺死我,暴力沒有傷害我,我反過來利用了戰爭和暴力,享受了豐盛的財富,到最後,卻是這樣的享受讓我死亡。」
軍閥沉默了一會兒,開口問:「所以你回到這裡,來過一個平凡人的生活?」

富翁思考說:「或許,我只是來尋找一個答案。」
結束會談後,軍閥基於對富翁的尊重,親自送他回到貧民窟。在路上,軍閥的敵人向車隊發動攻擊,密集的炮火打向他們所乘坐的車子。正在危急之際,富翁用身體護住了軍閥,自己卻受到致命的傷害。

軍閥指揮下屬穩定好局勢後,富翁已經沒有生命跡象。與他在一起的傷兵轉告軍閥,富翁臨終前笑著說:「想不到我也能救人,這可比活著有意義多了。」
軍閥脫下帽子,向富翁的遺體致意:「我想,他已經找到答案了。」

心的體悟:
這個世界好像愈來愈不平等了,從教育、工作到買房、成家,收入高的人和收入低的人,彷彿生活在兩個世界。雖然社會漸趨多元,但是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依然少有改變,縱使許多人倡議簡單樸素,但是社會仍然向功利的一方傾斜。

不管國家抑或企業,團體亦或個人,在衡量價值的時候,「成長」與「卓越」做為標準的地位好像愈來愈無法動搖了。採納多項元素的考量,只是增加更多可供競爭的項目,由此,人們的喜怒哀樂被競爭所制約,我們的生活限制在框架裡,我們的精神則難得自由。

厄瓜多經濟學家阿寇斯塔,為拉丁美洲的現況(也正是目前世界所面臨的挑戰)提出「反成長」的概念,正如故事前的格言:「財富或是人一生能製造多少不應如此被重視,重要的是人做了什麼讓自己的生活更有尊嚴。」他的話如警世之鐘,值得我們深思參考。

3.失去比得到更珍貴

每一種奢侈品都必須付出代價,而就從活在這個世界算起,無一不是奢侈品。帕韋澤(Cesare Pavese, 1908-1950),義大利詩人、編輯有位富翁非常有錢,有錢到連星星都可以買下來的時候,他已經不知道該做什麼了。星空中廣大的一部分,在世人還沒有探索以前,就已經劃分為他的財產。他於是把錢全部投資在科技研究上,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親自踏上自己的屬地。

但是研究進展是緩慢的,十年才建構出模型,二十年才具備條件測試,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或許得等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看到突破的進展。顯而易見,以富翁的年紀他是等不起的。

於是富翁開始思考,他想:「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這時,他聽說鄰國有位富翁,在臨死之前用生命保護了一名軍閥,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他感到非常羨慕。不過他雖然不追求長生,可也沒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他想:「一定還有其他的方式。」

富翁是非常有決斷力的,當他發現他沒辦法想通這個問題後,就很乾脆地停止思考。最近他讀到一本書,是談一個男人帶著一條狗走遍世界的故事,他覺得很受啟發。正好他有一條狗,他也有時間,於是他就開始他的旅程。

途中他經過和煦的天氣,也經過極端的天氣,遇到友善的人,也遇到不友善的人,他餓過肚子、挨過凍、生過病,狗也餓過肚子、挨過凍、生過病。當他餓著肚子還被人騙的時候,他第一次感覺悲涼;當他打零工賺的錢不夠給自己和狗看病的時候,他第一次感覺憂傷。

他覺得太奇妙了,當他以為已經享受過一切生命的時候,想不到還有更多在後面等著他。這個認知使他深受吸引,支撐著他一年又一年地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他的狗老邁到無法再行走,依戀地看著主人,閉上了眼睛,他終於停了下來。

那天,正好是他投資的研究計畫,第一次成功把機器送到地球外面的時候。他站在一個視野寬廣的綠色山丘上,為他的狗舉行葬禮。

狗的去世,讓他一半的生命也隨之消逝了,但在此同時,他心中也充斥著無以名之的感受。
他感嘆說:「傾盡財富的研究、豐富的人生閱歷,它們都沒有使我找到人生的意義;但當我開始失去的時候,我卻感受到生命的完整。原來這世上最可貴、最稀罕的事物,從來不是擁有,而是失去。」

體悟:
一位長輩曾說:「失去比得到更珍貴。」在以「得到」為追求的社會裡,這是很難領會的人生箴言,也是當我們往目標前進時,往往會拋之腦後的寶藏。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擁有的多寡,擁有多的人與擁有少的人都有各自的煩惱,也都有各自的人生課題,所以若只以「得到」來檢視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或僅以「得到」的經驗來做生活的參考,我想,這樣的人生並不夠完整。

當我們開始「失去」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生命的另一面,當接受人生缺憾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也得以完整。

4.聽孩子說話

正如我們變成獨特的個體一樣,我們也要學著尊重別人的獨特處。羅伯特.舒勒(Robert H. Schuller, 1926- ),美國基督新教牧師國王和皇后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孩子,夫妻倆為此十分憂愁,他們每年都準備了豐盛的禮品,獻給象徵子嗣的女神,十年來從不間斷。女神終於感動他們的誠意,托夢給皇后說:「我可以給妳一個孩子,但是我有條件。」

皇后連忙答應說:「不管是什麼條件,我都願意滿足您。」
女神笑著說:「先別答應得那麼快。我會給妳一個聰慧的孩子,但妳必須答應我,妳會盡全力讓孩子發展他的天賦。」

皇后聽了鬆口氣說:「那是當然的,我答應您,一定盡全力讓孩子發展他的天賦。」
自從皇后做了這個夢後,她的肚子就一天天大了起來,九個多月後,她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嬰兒。國王非常高興,舉國上下都熱鬧地慶祝皇嗣的誕生,供奉女神的廟也翻修得更加宏偉壯麗。

由於這個孩子得來不易,再加上對女神的承諾,國王和皇后都希望給他最好的教育。國王從全國各地挑選了最好的老師,皇后則親自督促孩子的學問,務必讓孩子在各項課業都保持頂尖。
大臣與貴族盛讚王室教子有方,國王與皇后在得意的同時,對孩子的要求也愈來愈嚴格。孩子看周遭同年齡的孩子都可以悠閒玩樂,自己卻得背負沉重的壓力,不滿逐漸累積,終於有天爆發了出來。

孩子將畫具摔在地上,生氣地對皇后說:「我不要再學了,我根本不喜歡畫畫!」
皇后不悅地說:「這是你對母后說話的態度嗎?還不把東西撿起來!」
孩子憤怒地說:「妳一直都不聽我說話,一直命令我。告訴妳,我不幹了!」
皇后諷刺地說:「你不幹了?你以為你是誰?如果沒有我和你父皇督促,你早就和那些坐吃等死的貴族子弟一個樣了!」

孩子大聲說:「才不是!沒有你們,我還是能過得很好!」
皇后冷笑說:「沒有我們,你根本什麼都不是!」
孩子聽了,心中非常難過,他奪門而出,跑到女神的神殿裡,哭訴說:「要是您沒有把我賜給父母就好了!」

女神聽到孩子的話,托夢給皇后說:「妳還記得當初答應我的條件嗎?」
皇后趕忙回答:「記得,我會盡全力讓孩子發展他的天賦。」
女神失望地說:「但是妳現在的作為並非如此,妳試圖教給孩子各種知識,卻沒有留空間給孩子發展天賦。」

皇后分辯說:「我不知道孩子的天賦,所以讓他接觸各種知識,難道這也錯了嗎?」
女神遺憾地說:「這個孩子的天賦不在知識裡,很可惜妳身為他的母親,卻從來沒有發現這一點。我給了妳一個明君,卻被妳教成半吊子的通才。」

皇后大為驚訝,這才後悔地說:「我根本沒想過會是如此,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女神嘆息說:「如果妳還想要這個孩子,就好好聽他說話吧!」

體悟:
曾經聽到一則笑話:在大考期間,記者採訪了兩位家長,一位家長難過地表示,他的孩子十分叛逆,不顧父母期盼,竟然沒有去考試!另一位家長則憤怒地表示,他的孩子十分叛逆,不願繼承家業,竟然去考試!

父母千辛萬苦為孩子安排出路,孩子卻不領情,的確讓人感到唏噓,但是對孩子而言,能不能得到父母的尊重,卻是比出路更重要的事。曾聽一位家長自豪地表示:「當初要不是我堅持,他(指孩子)現在哪能過這麼好!」問到孩子時,孩子卻無奈回答:「現在說這個沒意義啊!也沒機會比較了。」

多聆聽孩子的心聲吧!雖然不夠成熟、不夠明確,卻是一個獨特個體所發出的聲音。如果父母願意多些耐心聽孩子說話,相信親子之間的隔閡也會消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0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