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養生,先養精氣神
滿額折

養生,先養精氣神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首開以國學觀點談論養生的,主張「五心養生法」,以心靈健康做為養生長壽之道。
由內而外的修養,才是保養身體的第一步!
跟著國學養生大師—張其成多年修煉心得結論,
以精、氣、神三大方面為論述中心,循序漸進教學,
結合文化習慣,融合而成一套最適合華人修習的養生方式。
道重精,儒重氣,佛重神,精氣神並重才是真養生!

人,從本質上說,只有三樣東西:精、氣、神;養生,從根本上說,只有也只需養精、養氣、養神。把握住「精氣神」的養生,是最本質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養生。

張其成教授的這本書層層剖析「精氣神養生」的奧妙:「精」屬於物質的、有形的層面,是道家養生的特長,書中圍繞「節省」、「有效使用」、「更多獲取或轉換」人身之「精」展現道家「煉精」、「房中」、「飲食服餌」等養生智慧;「氣」屬於聯繫的、溝通的層面,是儒家養生的特長,書中圍繞如何「節省」、「安定住」、「不要耗散」、「更多儲蓄或更好獲得」人身之「氣」展現儒家「止定」、「正心」、「致中和」等養生智慧;「神」屬於思維的、精神修養的層面,是佛家養生的特長,書中圍繞如何「寧靜」、「洗滌」、「精純」、「昇華」人身之「神」展現佛家的「不了了之」、「放下」、「止觀」等養生智慧。

養生之「道」與儒、道、佛、醫的「道」是一氣貫通的,張其成教授這本書教人養生一招一式,更教人忘掉「招式」,自己變聰明,自己進入養生的「無招勝有招」之境。

作者簡介

張其成

著名國學專家,養生專家,書法家,國學修心倡導者,中醫文化學科奠基人。安徽徽州人。出身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醫家,為「張一帖」第十五代傳人、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之長子,幼承家訓,學習醫儒,後隨師修習道禪。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後。20世紀90年代首創「易道主幹」說,以「易」融貫儒道佛醫,主編我國第一部《易學大辭典》和《易經應用大百科》。近年來致力於弘揚中華國學、構建精神家園,發起設立「張其成國學基金」。在國內首次提出「國學管理」和「國學養生」的概念,首創「修心開智管理模式」、「五行識人用人系統」、「三寶五心養生法」。最早在北大為企業家講授國學,建立第一個個人國學網站、第一個導師制書院。2009年被搜狐網評為「當代四大國學大師」之一,被譽為「國學修心第一人」。

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著作甚豐,主要著作有:《張其成講讀周易》系列、《張其成全解道德經》、《張其成全解論語》、《張其成講讀黃帝內經》等。

名人/編輯推薦

台中縣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仁心聯合醫療體系總院長 莊鶴麟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理事長 鍾國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校客座教授 賴貴三 養生推薦

張其成教授一心開三門,以內經精氣神煉法,合儒家修身養性練氣之體,佛家修心窮神之相,道家練精化氣正骨培元之用,點出豫則立,不豫則不立之治未病法門。舉歷代名家修煉之例,教人於食、行、動、靜間尋清,慎,勤的易醫養之法,其「精氣神養生法」是坊間少有立論恢宏精闢,道盡近人盲目追尋西化生活,喪失自我而不知的境況,倡回首中華道統找回養生根本法門,是不可多得之作。 ──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 鍾國強

陰陽中道,五行生生;三才利濟,萬物營營。
神氣和合,蓄銳養精;身心兼治,性理共萌。
仁智薈萃,義命圓融;名山偉業,大漢醫宗。
──賴貴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我一直在思索:生命為何在最公平中又最不公平?這樣的不公平是誰造成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生命的長度和質量卻有天壤之別。

人生短暫,瞬息即逝;人生脆弱,災難無情;人生八苦,愚癡顛倒。在宇宙無限與人生有限的矛盾中,生命的皈依、心靈的自由就成為永恆的主題。怎樣延長生命長度、提高生命品質,在短短的此生今世能離苦得樂、能夠健康幸福,也就必然成為人類共同的追求。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哭著來,笑著走。人生苦樂,境由心造。我始終認為:沒有信仰和敬畏心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危機,也是當代人脆弱、癡苦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離苦得樂?如何才能健康、快樂、智慧?我們又需敬畏什麼?信仰什麼?孔子說:「仁者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每次反省都會發現,要想離苦得樂,要想既健康又快樂、智慧,可以仰賴的只有華人所獨有、傳承不衰的文化。特別是,這種以易道為主幹的陰陽中和、儒道佛互補的文化。

我經常對朋友說:生命的意義在哪裡?養生的根本在哪裡?學國學有什麼用?答案其實很簡單,在人生遇到科學解決不了的困惑時,我們該怎麼辦?這時我們可以從國學裡面尋找智慧、尋找答案、尋找力量,所以學國學目的就是為了幸福,就是為了健康、快樂、智慧的生活。合到一起仍然是養生而已,是生生之道。

如何達到這個目標?第一就是要修心開智。修什麼心?分而言之,就是要修天地之心、民族之心、企業之心、個人之心。第二要祖法儒、道、釋、醫等諸家智慧,保養精、氣、神三寶,祛病延年,幸福快樂生活。

目次

第一章 人之三寶:精、氣、神
活得健康,活得快樂,活得智慧
精氣神養生的全部玄機都藏在太極圖
精氣神是《黃帝內經》養生的核心
養生,就是養成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形的養生中,必須加入無形的「神」
《黃帝內經》中精氣神變化規律
《黃帝內經》精氣神養生的四個層次
每一位長壽老人都具備—天真
嬰兒才是最好的養生老師

第二章 養精
養精重在一個「煉」字
先天之精的精華—天癸
天癸保養之道—女生篇
天癸保養之道—男生篇
養精「四少」,神仙可了
養精三不:不要等、不要亂、不要耗
子午卯酉按摩養先天之精
「內煉築基」養精法
「置鼎安心」養精法
飲食養精五字訣

第三章 養氣
「氣」的來源
「氣」的作用
人身的太陽:真陽之氣
陽氣是最好的化妝品
男子的腎氣足不足,反映在頭髮和牙齒
艾炙關元,強壯元氣
陽氣不足的飲食調養
慢呼吸守氣法
「清、慎、勤」三字養氣法
「止怒反省」養氣法
「調息」養氣法
《黃帝內經》呼吸養氣法
「周天宗氣」養氣法
胎息,是養氣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 養神
人體的生命活力
先天之神和後天之神
五臟六腑都藏著神
七情六欲都能傷「神」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養神就是修心
佛家養神法—「不了了之」
道家養神法—「少則得,多則惑」
儒家養神法—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易家養神法—「感而遂通」
醫家養神法—「燮理陰陽」
《黃帝內經》四季養神法
一個字調神法
五心養神

第五章 推薦養生法
陰陽五行都在「一氣」中
精氣神養生法之飲食篇
--孔子的「十不食」養生法
--服食養生法
精氣神養生法之導引篇
--五禽戲養生法
--文八段錦養生法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精氣神養生法之靜功篇
--三寡養生功

書摘/試閱

第二章 養精
「精」又可以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
從父母遺傳而來、與後天生活習慣養成,兩者共同塑造了人體之本。
可從道家文化中,來體察如何養精,並且融入生活中,讓人更健康。

<張其成這樣說>
養生是一個系統工程。
養生,就是養成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凡事腳踏實地,與別人保持一致;凡事有主見,不庸俗不媚俗;不要使形體勞累,也不要讓心靈疲憊,這樣就能成為養生的主人。

中國的養生文化是和合文化,精氣神從不分開來講。
儒、釋、道、醫等諸家講養生,也都是精氣神三者兼顧,不會偏廢其中任何一個。如果單就儒、釋、道三家而言,可以看出儒家偏於養氣,釋家(即佛家)偏於養神,道家偏於養精。這一章討論養精的問題,選取道家作為代表。

道家養精的核心理念在於「煉精」。道家養生的起手功夫從「煉精」開始,精是道家養生要用的第一味大藥,這個大藥從自身來,而非外求。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道家把養生分為四個次第,也可以理解成是養生的四層境界。第一個境界叫「煉精化氣」,道家認為達到這層境界時就可以養生去病;第二個境界叫「煉氣化神」,從道家書籍的記載來看,即使是長年修煉的道士,能達到這層境界的人也很少,按照內丹書的描述,如果修煉到這個境界,人就可以返老還童;第三個境界叫「煉神還虛」,第四個境界叫「煉虛合道」,這後兩個層次就更縹緲難求,最後是達到理想的神仙境界,不必太過討論。有一些境界可能涉及宗教體驗,這裡不作評論,這一章主要是借鑒其基本觀念和一些合理方法。

配合這些境界,道家發展許多方法,宋代後又分出很多門派。整體看來,幾乎所有的門派、所有的方法都從「煉精」開始。不過,我要特別提醒的是:養精一定不是單獨的養精,道家養煉的每一步對精、氣、神三者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這種思想用道家的術語說就叫「性命雙修」,其中「性」指的是煉形,「命」指的是煉神,白話文說來就叫「形神統一」、「形與神俱」,華人養生方法全在講此原則。

<養精重在「煉」字>
什麼叫「煉精」?
「煉」是火字旁,說明要用到「火」來燒、來烤。身體裡可以用「火」來燒煉的這個「精」的,究竟是什麼?既然「煉精」要用到「火」,身體裡的這個「火」又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人「上火」了就可以「煉精」呢?這些問題都要清楚。

我們來看「精」是什麼?為什麼「精」要用「火」燒煉?「精」這個字,左邊是一個米字旁,右邊是一個青字。這個字最早的意思是一種精微的米,它所對應的另外一個字是「粗」。粗,就是粗糧、粗米;而精,就是精糧、精米。所以這個「精」字,最早是指一種精微的糧食。人體的「精」又是什麼呢?人體的「精」如果要用一個符號來表示的話,就是坎卦。坎卦這個符號非常形象,它的上下是柔弱的,是虛的,像水,就是腎精,水當中有一個陽爻,有一個非常剛強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腎中的真陽,也就是真陽之火,是生命的原動力。

有許多書籍探討過腎藏精的問題,中醫學認為,腎是承載人從胎兒開始就形成,先天的生殖之精的臟器,這種生殖之精是構成腎精的重要部分。因為生殖之精管的是生殖繁衍,理論上這種精會一直綿延不絕地往下傳遞,亙古長存,不會中斷。那麼,這種屬性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人的腎精上,就很像神話傳說裡的那種會不斷增生的東西,雖然消耗完了,但只要留有種子,就會源源不斷供給人體需求。所以我們在保養腎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讓腎精完全枯竭,也就是說要節制,不能消耗太過,要留有火種。

腎精在人的一生中都很重要,如果兒時腎精就不足,生長就會受到影響;如果年輕人腎精不足,很可能會影響生殖;而老年人如果腎精不足,則會加速衰老,髮易脫齒易落,還會頭暈耳鳴。「精」藏於腎,腎和其中所藏的「精」都屬水。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的功能是「潤下」,它都是走向低處並且潤澤低下的部位。腎在人體的位置已經屬於下方,所以要潤澤滋養全身,光靠水自己往低處流必定不夠,所以要借助「火」的力量來燒煉「精」,使其升騰到高處,然後才可以溫養周身。

BOX
腎藏精
中醫認為,腎有貯藏精氣的作用。腎精是生命之根本,既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種功能活動的基礎;又是人體生命力的功能表現。

「精」又可以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從父母那裡得來的,身體成形之前它就已經有了。後天之精就是水穀精微,是由我們吃進去的飲食轉化而來的。道家養生有一個核心理想,就是使人從後天的狀態返回到先天的狀態。道家認為,只有先天的東西才純淨,才能讓人健康長壽,並且能生出大智慧,能讓人達到至樂之境—最大和最根本的快樂。所以,要想辦法把吃進去的飲食、呼吸進去的天地清氣,這些後天的東西統統轉化成先天之物,這樣才能長壽。道家想到的辦法是用「火」來燒煉,把後天的東西燒煉成先天的東西。最後的目標是讓先天之精越來越充裕,先天之氣越來越充裕,先天之神也越來越強大,人也就健康、長壽、快樂、智慧。

BOX
水穀精微
水穀精微又稱後天之精是由飲食經脾胃轉化生成,是構成人體,維持機體健康和勞動力所需的營養物。

<先天之精的精華:天癸>
先天之精裡有一個東西叫天癸,即是先天之精裡的火種。
「天癸」的「天」字的意思是先天的、天然的,也是第一位。中國古聖說「天一生水」,《尚書•洪範》也說「一曰水,二曰火」,意思相同:水是第一位的,是生命之源。無獨有偶,古希臘的第一個哲學命題也是「水為萬物的本原」。「癸」是什麼意思呢?「癸」這個字的小篆是這樣寫的,漢字屬象形文字,從一個字長的樣子大致能推斷出意思,小篆「癸」字的形象就很像四面八方的水聚集到中央來的樣子。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這樣說:「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所以,「癸」字就是指一種四方彙集而來的水。天癸也就是人體裡第一位的、本源的水。同時,癸還是十天干之一,傳統文化認為十天干能分別配以四方、五行: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天癸這個位置配的就是北方水,天癸就是天水,也就是先天的水。那麼天癸和腎精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剛才說過,「精」分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而先天之精主要是在腎精。腎精裡有個具體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天癸。

BOX
天癸
① 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維持婦女月經和胎孕所必需的物質。來源於男女之腎精,受後天水穀精微的滋養而逐漸充盛。
② 精氣的別稱。
③ 元陰、元氣的別稱。
④ 月經的代名詞。現極少用。

天癸是《黃帝內經》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黃帝內經》認為人體五臟中腎為水,是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基礎。天癸是先天的,它存在於腎精中,是具有生殖能力的一種物質,當腎氣充足到一定程度,天癸將出現並有作用。腎精的眾多功能中,其中一個是主管生殖,而這個主管生殖的東西,就叫天癸。這種物質像四面八方的水一樣聚集在中央,表示水的充盈、精氣的旺盛,精氣充盛後方有天癸。也就是說腎精的範圍較大,天癸的範圍較小,人可以沒有天癸,但不能沒有腎精。

天癸的作用,就是主管生殖,主管生育。按照中醫說法,有了天癸就能生育,如果沒有天癸,就不能。所以一個人沒有天癸時,照樣可以活著,只是不能生孩子。但是一個人不能沒有腎精,沒有腎精,這個人肯定就死了。現在社會晚婚晚生,很多夫妻結婚後想要生子卻很難受孕,有些人就想到既然天癸主管生殖,那就補點天癸好了,這麼想便不是中醫思維。首先,天癸沒辦法直接補,它是存於腎精,得透過調腎來使天癸的功能正常。

其次,中醫思考問題不會這麼單一,如果不能生育,中醫會考慮很多因素,比如是不是肝的疏泄出問題?是不是腎的陽氣不足?是不是痰鬱氣滯等等。中醫不會說因為天癸管生殖就專治天癸,有時不是天癸本身的問題,而是其他的問題讓天癸受到影響。

BOX
想生育,直接補天葵是錯誤觀念
1. 天葵藏於腎精,無法直接補足。
2. 對中醫而言,所有問題皆是全方面的,需全面審視全身後,方得知如何補救。

小標:天癸保養之道—女生篇
《黃帝內經》說女子到六七四十二歲時,三陽脈衰於上,所有的陽經都經過頭部,所以女子到四十二歲時,面皆焦,頭髮開始白。女子到七七四十九歲時,任脈虛,太沖脈也衰少。這個任脈的「任」字,還可以寫作女字旁的「妊」,兩字通假,可以互換。女字旁的「妊」是妊娠、懷孕之意。所以,女子十四歲時任脈一通,就能懷孕,到四十九歲任脈虛了,太沖脈也少,天癸衰竭,就不能生育。天癸是腎精當中專門主宰生殖的物質,天癸一竭,「地道不通」,「地道不通」就絕經,「故形壞而無子」。

BOX
三陽脈,指得是陽明脈、少陽脈和太陽脈,陽明脈走額頭,少陽脈走頭兩邊,太陽脈走後腦。

《黃帝內經》認為女子是在七七四十九歲時絕經,現代女性是不是四十九歲時絕經呢?我曾問過很多人,現代女性的絕經期反而提前,有的還提前許多。這是需要重視的問題,絕經提前不就是早衰了嗎?現代人,尤其是上班族女性,衰老反而往前提,而不是推後。女性的更年期提前是什麼意思?不就是早衰嗎?衰老的速度加快,衰老提前。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最根本的。這個原因就是:你不會養精!

更年期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不論男女。我先在這裡教一個更年期保養的方法。按照中醫觀點,更年期是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有人很平穩地過渡、適應;有的人體內精氣神由盛轉衰時,陰陽氣血變化較大,身體狀態失調就會有些症狀。比如熱潮紅,突然覺得燥熱,即使寒流來襲也必須要打開窗子吹吹風,十幾分鐘後燥熱過去,寒風吹過來一樣覺得冷得刺骨。有一些更年期的女性還會變得情緒容易激動,家裡要真有一個處於更年期身體狀態失調的人,對她本人和家人都是一個挑戰。

這時候你就特別需要知道怎麼養精氣神。首先,吃的東西要選取養精養血的,例如紅棗、桂圓,可以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比如瘦肉、雞肉、魚肉、蛋、奶類,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對女性很重要,如各種豆類、蝦皮、海帶等。接下來,吃東西的方法也很重要,雖然是同樣材料,營養足夠後,別過度調味,例如說胡椒、乾辣椒、花椒,盡量少放,鹽也要控制。作為補充,新鮮水果可以多吃。生活方式也要調整,戒煙限酒是肯定必要的,適度鍛煉也有必要,可以選擇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不那麼劇烈的方式。

更年期女性養精方法TIPS
1. 飲食調整。多吃補血、蛋白質、鈣質豐富的食物。
2. 烹調方式調整。少放辛香料、鹽。
3. 多吃水果。
4. 戒菸、喝酒適量。
5. 適度運動。

是不是人到中年,只注重養精就夠了呢?當然不是,還要注意精神,這屬於養神,這裡也簡單說明。人到中年,一定要保持穩定樂觀。更年期婦女更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解除不必要的精神負擔。最好根據自己的性格、喜好選擇適當的方式怡情養性。儘量透過自身意志的調節和控制,穩定情緒,保持樂觀,維持信心,度過短暫的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常會月經紊亂,也是女性生殖器官腫瘤的好發年齡,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體檢,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等,以便及早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天癸保養之道—男生篇>
男子的天癸是以八為週期,《黃帝內經》裡說「丈夫八歲」,這個丈夫是廣義的男子,男子八歲時腎氣最足。外在表現就是「髮長齒更」,頭髮長長,開始換牙,這是腎精足了就有的表現,因為腎主頭髮、主牙齒。二八十六歲時,男子來天癸,腎氣盛,外在表現是精氣溢瀉,也就是開始遺精。這時如果「陰陽合」,是指男女交合,就可以生孩子。到三八二十四歲時,男人「腎氣平均」,也就是發育到極點,這時「筋骨勁強」,筋是歸肝主管的,骨是歸腎主管的,叫肝主筋腎主骨,所以「筋骨勁強」也就是說人的肝氣足,腎氣也足。表現是什麼呢?就是長智齒,「真牙生而長極」。男子若二十四歲後才長智齒,說明發育得晚,這是好事,發育越晚,衰老得也越晚。天道就是這麼公平,讓你早熟,必定早衰,讓你晚熟,必定晚衰,這就是大規律。

到四八三十二歲時,這是男子的「黃金時段」,表現是「筋骨隆盛,肌肉滿壯」,就是肝氣足、腎氣足,肌肉也滿壯。「肌肉滿壯」是什麼含義?我們先回答一個問題:在心肝脾肺腎五臟當中,肌肉是誰管的?肌肉是由脾主管,「肌肉滿壯」意味著脾氣也足。所以,男人生育的最佳年齡是三十二歲,因為這時是男子精氣神最足的時候,一過了三十二歲也就開始衰。

男子過了三十二歲,陽氣開始先衰。到了五八四十歲的時候,腎氣也衰,「髮墮齒槁」。到了六八四十八歲時,三陽脈衰了,所有的陽氣都衰竭於上,前面我們說過所有的陽經都循行到頭部,中醫說「頭為諸陽之會」,頭是各種陽氣聚會的地方,三陽脈一衰就表現出面焦、髮鬢斑白。

六八四十八歲時還有一個現象叫「老花」,人到這個年齡一般就開始出現老花眼。反過來說,如果過了四十八歲,還沒有老花,一般來說就不會老花。到七八五十六歲時,肝氣也衰,筋骨活動能力也下降,因為肝主筋,肝氣一衰,筋的活動能力就弱了,手腳就不靈便。男子七八五十六歲時「天癸竭」,精少,腎臟也衰了,形體也容易疲勞,這叫「形體皆極」。但是要注意,女子是七七四十九歲時「天癸竭」,而男子是七八五十六歲時「天癸竭」,但是這時雖然「天癸竭」,但是天癸還沒有盡,女子一直要到四十九歲時,男子則是六十四歲,天癸才盡。

男子八八六十四歲時,則「齒髮去」,牙齒、頭髮都掉了,「五臟皆衰」,心肝脾肺腎都衰了,「筋骨解墮」,「天癸盡」,沒有天癸,髮鬢也斑白,身體也沉重,筋骨鬆軟重墜,走路也不穩,不能生育了。

我上中學時有一個同學外號叫「八八」,為什麼叫他「八八」呢?因為他老爸是六十四歲時生他的,所以我們叫他「八八」。

這是不是和《黃帝內經》說的不符合?男子不是八八六十四歲之後都不能生孩子嗎?這不是絕對的,不是一定就不能生孩子,有的人七十歲,有的人八十歲,有的人甚至九十歲還能生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呢?《黃帝內經》裡記載黃帝對這種現象也很好奇,他曾經問過岐伯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腎氣沒有竭,天癸還沒竭,只要天癸還沒有衰竭盡,就能夠生育。

那麼,男子應該怎麼養腎氣呢?這裡我也介紹一些簡單的方法,先把兩隻手掌對搓,一直搓到兩隻手都發熱,然後趁手掌溫熱時把手掌按在腰部命門穴,還可以接著上下按摩命門。養生貴在堅持,養精養氣養神,都是一樣,貴在堅持,我經常說「吾道一以貫之」,就是要堅守一個道,堅持不懈。這個方法如果能堅持每天早晚各做一遍,早晚都做個一、二百次,那肯定養腎氣,就看你能不能堅持。當然還得配合養精存神,這些都要持之以恒,這才是真正的會養生。

TIPS
男子養腎氣之法
1. 搓揉雙漲至發熱。
2. 將發熱的手掌按在腰部命門穴。
3. 上下按摩命門。
✽必須早晚各做一次,一次約一百次,且需持之以恆。

<養精「四少」,神仙可了>
總結華人先哲關於人體生命的認識,精、氣、神三個概念是核心,而在《淮南子》中的提法則是「形、氣、神」,其實思想是一樣的,形就對應於精,指有形的、偏物質層面的東西。
以今日的養生來說,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全都是形體方面的問題,關於具體臟器怎麼調養,能首先想到的手段也全都是外在的,例如吃什麼、喝什麼。其實這些都歸屬於養精,養精就是解決外在形體層面的問題。

TIPS
要判斷健康狀況簡易法

① 力充沛。
② 處事樂觀。
③ 善於休息。
④ 應變能力強。
⑤ 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⑥ 體重適當。
⑦ 眼睛明亮。
⑧ 牙齒清潔。
⑨ 頭髮光潔。
⑩ 肌肉、皮膚有彈性,走路有彈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