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學會堅持.成就未來大格局
滿額折

學會堅持.成就未來大格局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富蘭克林認為,做任何事都不能缺少決心,決心是使工作完成的關鍵。他說,「任何成功都必須全力以赴,堅持到底,否則你永遠無法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在成功生活的過程中,決心是無可取代的。但人們時常會發現,許多失敗的人都是有特殊天分的。他們擁有許多大好的機會,只因為太快放棄而未能成功,熱情也在一夜之間為懶惰和不耐煩所取代。
決心和堅毅才是使工作完成的關鍵。如果一個人想成功,必須有堅持到底的決心。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嚇倒,要時刻都敢想敢做,去走自己的路。
行動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當人們面臨行動時,往往就會猶豫不決,畏縮不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不在少數。人們害怕行動,往往一行動就想到失敗。這種恐懼的心理會摧毀自信,關閉潛能,束縛手腳,使人遇事不敢輕舉妄動。

導言

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偉人,也沒有天生的笨蛋。人之所以成為偉大的人物,都有其成功蹤跡可尋;反之,人之所以淪為平庸低下,亦有其謬因可溯。作為美國的政治家、外交家、著述家、科學家、發明家而聞名於世,並在各個方面都顯示出卓越才能的世界偉人-班傑明‧富蘭克林,一生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必須是一個有修養、善自律、道德高尚的人。綜觀古今中外,一個領袖人物、一個傑出人物,乃至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他們的道德品質比之他們純粹的智慧結晶,對於人類、對於社會,也許具有更巨大的意義。富蘭克林在這方面絕對堪稱與世長存的典範。

一、偉人傳奇的一生
富蘭克林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之一,參與起草了舉世聞名的美國《獨立宣言》,他創立了美國民主黨、創立了議員近斂選舉法,他幾次當選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州長,他最先組織消防廳、組織道路清掃部,他還創立了近代的郵信制度,他還是美國第一位駐外(駐法國)大使;他還是美國的第一位學者、第一位哲學家,是政治漫畫的創始人,美國最早的警句家。他是美國第一流的新聞工作者,制訂出《新聞傳播法》,製造了商業廣告,想出了廣告用插圖。他是英語發音的最先改革者,是《簡易英語祈禱書》的作者,是出租文庫的創始人。
在自然科學領域,他是美國第一位發明家,他發現了墨西哥灣的海流,最先解釋清楚北極光,最先繪制出暴風雨推移圖,最先提議夏季作息時間;他發明了兩塊鏡片的眼鏡,富蘭克林式戶爐,以及口琴、搖椅、路燈,設計出夏天穿的白色亞麻服裝;他發現了電和放電的同一性,發明了避雷針;他還被稱為近代牙科醫術之父,發現了感冒的原因,發現了人呼出的氣體的有害性,創造了換氣法;他最早向美國介紹了黃柳和高粱;發明了顆粒肥料;他還是很有名的游泳選手、印刷工人、印刷商、製造商EF
一個人怎麼可能在如此之多的領域,取得如此傑出的成就?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奇蹟!然而這一切都是真的。
班傑明‧富蘭克林於一七○六年一月十七日出生在北美波士頓牛乳街的一個普通家庭,是肥皂與臘燭製造商喬西亞‧富蘭克林最小的兒子。富蘭克林小時候就展現了領導能力,他是孩子王,又愛讀書。由於對文學的興趣,在十二歲時,他就進入了哥哥詹姆斯開設的印刷廠當學徒。由於不滿意哥哥的管理,幾年以後,他離開哥哥的工廠,轉入費城另一家印刷廠工作。

不久以後,富蘭克林自己在費城開設了一家印刷廠,大為成功。事業成功之後,他娶了黛博拉‧李德為妻。此後,他在全美各殖民地設立加盟印刷廠,擴展他的事業。他設立了墨水製造廠,也做紙類供應商,同時貸款給合夥人。一七四八年,當他放下印刷業的工作時,已被認為是美洲印刷業的龍頭老大。以當時印刷業在美洲殖民區傳媒的重要性而言,若說當年的富蘭克林在媒體上的地位,猶如今日的泰德‧特納或魯伯特‧默多克,並不為過。
從印刷業退出之後,富蘭克林開始在公共事務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費城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消防隊、醫院、民眾、巡夜制與大學的設立,他都參與其中;並將影響力擴及到國際事務,代表費城前往英格蘭解決稅務問題。
後來,富蘭克林從事了電的實驗。一七五九年,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在英國議會的言行舉止,使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前,被指派為好幾個區域的殖民首長。隨著稅務衝突日益嚴重,戰爭一觸即發,英國政府更常請富蘭克林代表談判。但英國人對他的人身攻擊,卻使他變成激烈的獨立分子,並資助「大陸會議」的活勁。在富蘭克林出任駐法大使期間,他從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那裡籌集到獨立戰爭的經費,從而大大有助於獨立戰爭的進程。

一七八五年,富蘭克林返回費城,成為制憲大會的賓州代表之一。當時各州派別林立、立場各異,富蘭克林從中協調,終於締造成一部單一的、富於包容性的憲法。他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深受痛風之苦,最後一次公開的活動,是發表一篇闡明廢除奴隸制度立場的論文。他於一七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四歲。
班傑明‧富蘭克林就這樣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八十四個春秋,靜靜地躺在教堂隊子裡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窮小子,靠著自己的天賦和勤奮,不懈努力、自學成才,在眾多領域都取得傑出成就,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思想、發明至今仍惠及眾生,功在千秋。在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身上,值得我們思考學習的地方真的是太多太多………..

二、造就富蘭克林成為一代偉人的真正關鍵
富蘭克林是一個只有兩年正規教育經歷的窮孩子,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刻苦拼搏,終於成為一代偉人。除去其勤奮努力的學習精神外,富蘭克林嚴格的自律和克己修身,是助他成為一代偉人真正的關鍵。
後人從富蘭克林的日記中發現,在一七三八年,也就是富蘭克林三十二歲時,他為自己制定了十二項用以修身自律的人生信條。富蘭克林正是堅持遵守並身體力行這些修身自律的人生信條,從而使自己成為受人尊重和讚賞的一代美德大師。據說那一年,他想到了一個艱巨且無人做過的計劃:如何讓自己的人格更完好,他希望自己任何時候都不犯錯誤。他有心要戰勝自己的缺點,不論是個人狹隘的偏好,或是同伴所引發的不良行為。他開始覺悟到壞的習慣必須打破,好的習慣必須培養和建立,這樣才能讓思想與行為一致。富蘭克林說:「大約在這個時期,我做了一個勇敢而艱巨的決定-走向道德的完美。我期望我的一生任何時候都不再犯錯。不論來自自然傾向、習俗或伙伴,只要是不良影響,我都要克服。只要我知道-或自以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就去做對的,避免錯的。」
因此,富蘭克林列出了十二項做人原則,作為自我要求的依據和修身自律的人生信條。他同時在每一個信條後補充了一條格言,代表他對每一信條的領悟。

這十二項原則如下:
第一項,節制-欲不可太強,求不可太多;
第二項,沉默-避免無聊閒扯,言談必須對人有益;
第三項,秩序-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時間合理安排;
第四項,決心-要做之事就下決心去做,決心做的事一定要完成;
第五項,節儉-不得浪費,任何花費都要有益,不論是於人於己;
第六項,勤勉-珍惜每一刻時間,去除一切不必要之舉,勤做有益的事;
第七項,誠懇-不使用欺騙手段,考慮事情要公正合理,說話要依據真實情況;
第八項,公正-不得損人利己,履行應盡的義務;
第九項,中庸-避免任何極端傾向,盡量克制報復心理;
第十項,平靜-戒除不必要的煩惱,即那些瑣碎、常見的和不可避免的不順利的事情;
第十一項,純潔-淨化思想和靈魂,拋棄一切玷污美德和心靈的東西,不毀損自己或他人的名譽。
第十二項,謙遜-擯棄驕傲與自滿,讓心腦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
富蘭克林的目的,是將這些信條培養成好習慣,他的方法是在某一段時間裡,只專注於一項信條的修煉。當把這一項信條變成習慣後,再對另一項信條加以培養。如此長久地進行下去,直到他能全部實踐十二條信條為止。
富蘭克林設計了一個本子,每頁都有十二項信條的項目,而另一邊則是以「天」為單位的記載,每周專注於一種信條,盡量不要在該信條上犯錯,而如果有其他信條的失誤,就必須在該信條上註記「☆」號。如左圖所示:

這十二條信條,富蘭克林一生始終不渝地堅持,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偉大輝煌的一生。

三、偉人不是人人都能當,但偉人的美德卻是人人都可以學
富蘭克林的傳奇人生經歷,不知激勵過多少代人,其嚴格的修身自律信條,也不知有多少人逕行效仿。青年人都希望學習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他們甚至把富蘭克林作為人生指導的「美德大師」。的確,在今天物欲極度膨脹的社會裡,各種形形色色的誘惑,時時都在覬覦著我們美好的品德,假使你稍不留心,就有可能將整個美好的人生湮沒。在現實社會中,一個人若想在這紛繁複雜、物欲橫流的環境中,不為利欲誘惑,不被污濁侵蝕,不與邪惡同流,就必須加強自身內功的修煉,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品質優良的人。因為這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首要條件,沒有哪一個道德敗壞、毫無修養的人,會成為真正的成功者。修養,是抵制一切有損美德東西的護身符。現在,良好的品行修養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彌足珍貴。
為此,我們以富蘭克林的十二項修身自律的人生信條為基點,結合現今時代要求,適應讀者精神需要,在其原信條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和深度挖掘、解讀,精心策劃編寫了《富蘭克林的人生信條》。這本書力求讓讀者在偉人的鞭策激勵下,不斷修煉自身的美德品質,使自己成為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富蘭克林是一代偉人,當然偉人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但是偉人的美好品德卻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

目次

信條1 節 制 欲不可太強 求不可過多
1.欲望鎖鏈的勒索與絞殺╱
2.正視欲望,保持它們的均衡╱
3.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4.不克制物欲,必然會導致失敗╱
5.放縱聲色只會打垮自己╱
6.少追求物質,多追求理想╱
7.想想擁有什麼,而非想要什麼╱
8.正確地取捨,才能正確地把握命運╱
9.讓心境永遠地離開貪婪╱

信條2 沉 默 避免無聊閒扯,言談必須有益
1.謹言慎語,學會留有餘地╱
2.簡潔明瞭,說完就打住╱
3.沈默,並非不善於辭令╱
4.裝聾作啞可以不戰而勝╱
5.聒噪不如沈默,息謗得於無言╱
6.不和別人做無謂的爭辯╱
7.鼓舌搖唇,言多必失╱
8.絕對不可以嘮嘮叨叨╱
9.不要在背後論人長短╱
10.不要做一個沉溺於閒談的人╱

信條3 秩 序 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時間要合理安排
1.秩序:天國的第一條法規╱
2.成功不會青睞做事沒有次序、沒有條理的人╱
3.井然有序可以使你掌握自我╱
4.做事分清輕重緩急和主次╱
5.要事第一,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
6.工作環境井然有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7.養成善用大事表的工作習慣╱
8.充分掌握和支配屬於自己的時間╱
9.為每一天、每一周制定工作計畫╱
10.掌握好生活的節奏感╱

信條4 決 心 要做事就須下決心去做,決心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完成
1.決心就是認準了就要全力以赴堅持到底╱
2.全力以赴的精神對人生的影響不可估量╱
3.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代替?心╱
4.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5.想做的事就要立刻去做╱
6.痛下決心,剷除拖延的惡習╱
7.克服人們最常見的弱點:因循和寡斷╱
8.絕不做半途而廢的人╱

信條5 節 儉 不得浪費,任何花費都要有益,不論是于人於己
1.節儉是你一生一世受用不盡的利益╱
2.簡樸的生活是洞察世界後產生的美感╱
3.該花的絕不吝嗇,不該花的絕不要花╱
4.最有效的節儉方法就是把錢存入銀行╱
5.未雨綢繆:養成儲蓄的習慣╱
6.不恰當地花錢就是浪費╱
7.揮霍無度將斷送自己的前程╱
8.要節儉,但也要避免過度不當的節省╱
9.珍惜每一美元的世界首富╱

信條6 勤 勉 珍惜每一刻時間,去掉一切不必要之舉,勤做一切有益之事
1.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2.勤勉努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法則╱
3.別讓懶惰腐蝕你的心靈╱
4.勤奮工作是一個人擁有真正生活的保護神╱
5.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鐘╱
6.抓住今天而有所作為╱
7.實幹精神會使你脫穎而出╱
8.勤奮要講究策略,否則就是蠻幹╱

書摘/試閱

7.想想擁有什麼,而非想要什麼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已經擁有的,而非自己想像的、渴求的、心?想要的。
西方一位心理學家指出: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壞性的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於自己所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所擁有的。人們僅僅不斷地擴充自己的欲望名單,這就確保了人們的不滿足感。人的心理機制說:「當這項欲望得到滿足時,我就會快樂起來。」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滿足後,這種心理作用卻不斷重覆。
一個年輕人在星期天結清了新房子的欠款。在另一個星期天?,他對別人所談論的,是他的下一個甚至會更大的房子!不只他一人如此,人世中大多數人會做極其相同的事情。人們想要這個或那個。如果人們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停地去想自己所沒有的,並且始終保持一種不滿足感。如果人們確實得到自己想要的,卻又在新的環境中重新創造同樣的想法。因此,儘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己仍舊不高興。當人們不斷充滿新的欲望時,是得不到幸福的。
幸運的是,有個可以快樂起來的方法。那就是改變人們思考的重心,從人們「所想要的」轉而想到人們「所擁有的」。不是期望自己的愛人是別人,而是試著去想自己愛人美好的品質;不是抱怨自己的薪水,而是感激自己擁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自己能去度假,而是想到自己家附近亦有樂趣,這有多高興。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窮盡的!
每次,當注意到自己跌入這種「我期望生活有所不同」的陷阱中時,退回來,並且重新來過。吸口氣,記住!要感激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當你的精力不是集中於你想要的,而是你所擁有的上面時,不管怎樣,你都會結束這種要得到更多的想法。
如果自己聚焦於自己愛人的好品質,那麼她將會更加表現出愛意。如果自己感激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抱怨它,那麼自己將會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加多產,並且無論怎樣,都可能最終得到一次加薪。
如果自己聚焦於在房屋周圍享受的方式,而不是等著到風景區享受,自己最終會有更多的樂趣。如果自己曾去過夏威夷,那麼自己會習慣於享受。萬一,如果自己沒去過夏威夷,不管怎樣,自己也會有一個很不錯的生活。
然而可悲的是,許多人總是對現狀感到不滿足,並且是一種遞進態度──無限期地不知足。人們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人們總在說服自己:「有朝一日,我會快樂滿足的。」
人們告訴自己,當自己付清帳單,當自己完成學業,得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一次提升時,自己將會快樂滿足。人們勸告自己,當自己結婚之後,有了孩子之後,生活將會更美好。然後自己會苦於孩子不夠大──當他們長大了,自己將會更滿足。之後,自己又苦於要去應付孩子的成長。當孩子跨過這一階段,自己當然會高興。自己又對自己說,如果我的配偶表現出色,當我有輛更好的車,能夠去歡度假期;當我退休了時,我的生活將會完美。如此等等!
每當人們得到什麼,或達到了某個目標,大部分人僅是立即再繼續到下一件事。這壓制了人們對生活和許多幸福的欣賞,使人們感到從來沒有滿足的時候。
學會滿足,並不是說自己不能、不會或不該想得到比自己的財產更多的東西,只是說自己的幸福不要依賴於它。自己可通過更著眼於現在,而不是太注重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來學會安享現有的一切。

8.正確地取捨,才能正確地把握命運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發展道路,面臨著人生無數次的抉擇。當機會接踵而來時,只有那些能作出正確取捨的人,才能正確地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有一則故事:
一隻老鷹被人鎖著。它見到一隻小鳥唱著歌兒從它身旁掠過,想到自己卻EF,於是它用盡全身的力量,掙脫了鎖鏈,可它也掙折了自己的翅膀。它用折斷的翅膀飛翔著,沒飛幾步,它那血淋淋的身軀還是不得不栽落在地上。
老鷹嚮往小鳥的自由,掙脫了鎖鏈,卻犧牲了自己的翅膀。自由的代價原來是犧牲自己飛向自由的翅膀,於是也犧牲了自由。
自由和鎖鏈本來就是孿生兄弟。在現實生活當中,自由似乎都被鎖鏈拴扣著。「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都是真的嗎?人們問自己。就讓自己活在夢境當中,當它是真的吧。可長空的老鷹掙脫有形的鎖鏈之後,卻不知自己又被內心的欲望這條無形的鎖鏈鎖著。當它饑了、渴了,回到的還是那高張的羅網之旁。
有句俗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個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揀瘦,朝三暮四,為了什麼,還不是為自己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鎖鏈嗎?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一個人福祿並臻、名利雙收之際,也就招來了雙重的捆綁,戴上了雙重的鎖鏈。這就是代價。所以一個人應該學會──放棄自由。
古時的一位高人,在給慕名前來學習的人第一次講道時,先拿了一滿杯黑顏色的水,然後再往這杯子?倒清水。杯?的水不斷外溢,而杯中的水仍有黑顏色混在其中。這時,那高人對求學者說:「要想得到一杯清水,必先倒掉髒水,洗淨杯子,學習也是如此。」
有追求必有所放棄,學習也是如此。要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就需要不斷拋棄陳舊的觀念,更新知識,不斷調整,改變思維方式。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愛因斯坦也說過:「我學會了那些深邃的知識,而把其他許多只是充塞耳目、會轉移主要目標的東西撇下不管。」
有一個故事說: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一個人駕車經過車站。車站上有三個人在等巴士,其中一個是病得快死的老婦人,一個是曾經救過駕車人的性命的醫生,還有一個是駕車人長久以來的夢中情人。如果駕車人只能帶上其中一個乘客走,駕車人會選擇哪一個?
答案是,把車鑰匙給醫生,讓醫生帶老人去醫院,然後駕車人和自己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巴士。駕車人的選擇感動了他的夢中情人,她最終投入了他的懷抱。
放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放棄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不會放棄,想擁有一切,最終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
如果人們學會放棄一切執著,甚至是利益,人們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和利益。生活是公平的,給予每一個人的都是同樣的一座豐富的寶庫,睿智的人會放棄、取捨,選擇適合自己應該擁有的,否則,生命將難以承受,甚至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9.讓心境永遠地離開貪婪
嚴格說來,在當今社會,有許多人並不是在真正地生活,而只是在生存。他們往往是病態的進取心的奴隸,內心的貪欲不斷蔓延生長,最後成為支配他們頭腦和靈魂的魔鬼。他們總是不滿足,總是盡力追求著排場和門面。比如,讓自己的家居裝飾保持在他們本來無法達到的水平上;在買不起自行車的時候就買汽車;穿著名牌時裝,佩戴昂貴首飾。他們總是為這些事情操心,往往弄得自己耗盡精力、身心疲憊。他們所做的這一切,並不是為了獲得那些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其實也沒有增加他們的快樂和幸福。
有些人狂熱地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要比他們的實際情況要好;希望別人能夠看高他們,認為他們在社會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沒有用精力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那些真正有益於他們成熟和幸福的事情,而僅僅是面對著一些虛榮浮華的東西,卻不肯面對生活的現實。結果,連周圍的人們也不知道他們真實的樣子,只瞭解他們表面上的情況。那麼,這些在虛榮的陰影中生活的人們,到底要從生活中得到什麼呢?
當今社會的一個悲哀之處在於,年輕人的健康狀況不佳,過度工作使他們喪失了青春的活力。在病態的野心的驅使下,他們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但他們內心的驕傲和空虛卻在告訴他們自己:「我不能停下來,我必須趕上鄰居和朋友們。不能趕上別人就意味著無能。不管我怎麼想,我都不能停下來。我必須賺更多的錢,我必須顯示自己的財產。我還要做好表面功夫,否則別人就會懷疑我的實際能力,認為我是失敗者。無論我自己感覺怎樣,我都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如果有必要,即使借助藥物,也不能讓自己停下來。」
但是,能否達到真正的成功,首先要看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如果一個人的雄心壯志中包含的內容過於粗鄙,甚至包含了太多的本能特徵,那麼,無論這種「成功」目標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其價值都是值得懷疑的。
許多年輕人在開始人生旅途時,只抱著一個惟一的目的:賺錢。這是多麼的可悲啊!賺錢竟然成了他們人生的首要目的,左右著他們觀察世界的方式。與錢相比,彷彿其他東西都不重要。他們不會思考如何真正地生活、如何塑造個人的品格。他們在意的只是賺錢,賺錢是他們絕對的熱門話題和惟一標準。
我們的人生目的會影響我們的生活狀態和我們做事的才能,它體現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如果惟利是圖,我們的所有力氣都會用在賺錢這個目的上,那些更出色的能力、更敏銳的觸覺、更高尚的情感,都會被這個目的扭曲。我們只顧著向錢看,貪婪地盯著鈔票,隨之而來的,只會是友誼、愛情和朋友關係上的巨大裂痕。對一個人來說,當友誼和愛情都變得不重要時,他身上除了兇殘的魔鬼品質外,還有什麼呢?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有熱切期望、敏銳感覺的年輕人,後來竟然在職業生涯中受阻的原因。他那敏銳的感覺和出色的能力,由於長期不得利用就退化了。在對金錢狂熱的崇拜下,他變得更加貪婪和自私了。
這種變化是不易察覺的,以至於在他自己因自己的狡猾和陰謀而震驚時,已經太晚了。
一個人一旦受制於自私和貪婪的魔鬼,特別是經過比較長的時間,當這個魔鬼已經長成巨人後,這個人就很難脫胎換骨了,他已經變成了自己一度鄙視和憎惡的東西的奴隸。
人們經常會思索這樣的問題:什麼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什麼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首要目標。如果一個人經年累月地為了一個不恰當的目標而奮鬥,為了一個不必要的野心而用盡所有的力氣,他實際上已經被魔鬼控制了,這樣的人是多麼的可憐啊!世界上最不幸的事情,莫過於一個人完全為貪婪和冷漠所支配。在一種病態的野心的刺激下,他會瘋狂地追逐金錢,直到泯滅所有的良知,直到失去所有往昔單純的快樂。
許多人認為,如果他們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理想環境中,如果他們的生活沒有疾病和疼痛,那麼,他們將會生活得很幸福。但實際上,人們的幸福和快樂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樣依賴於周圍的環境。本來自己可以很快樂、很滿足,但錯誤的野心和妒忌心理,造成了自己的不快樂、不安寧和不滿足。自己往往非常在意別人擁有什麼,以致自己竟然不能從自己的工作和財富中,獲得足夠的快樂和滿足。 不必要的野心、非要超過其他人的願望,和不顧一切也要保全面子的想法,滋長了自私自利的心理。對金錢貪婪的野心,也成了幸福的殺手。人們從沒有聽說過,哪個貪婪的人獲得了快樂。滿足、關愛、安寧以及家庭的快樂,不可能與自私、貪婪的野心聯繫在一起。
人們有時並不知道,雄心的召喚會把自己帶到哪裡,但是,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被自私和貪婪所左右,如果能盡力地朝著目標不斷努力,自己會達到最完美的狀態。如果能把自己放在一個最自由和最適合的地方,永不枯竭的進取心將使自己達到最高的自我實現境界,使自己獲得最大的內心滿足。如果一個人的進取心和目標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之上,如果受到了錯誤的指引,就不會獲得快樂、滿足和成功。
當一個人狂熱地追逐財富、地位和名譽,以至於他把全部心智和能力,都用來實現一個狹隘自私的錯誤理想時,他只能開發自己巨大潛力的一小部分,而且他的路會越走越窄。要知道,最完整的人生,才可能達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不要帶著貪婪的目的開始人生的旅途,一個真正的偉人絕不會貪得無厭地去獲得地位、金錢和權力,而放棄自己的尊嚴、品格和快樂。遠離貪婪,才能從內心擁有尊嚴、快樂與幸福,打造成功人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