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滿額折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受傷的勇氣: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保護傘,
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坦然面對。
謝謝你的批評;謝謝你的討厭;謝謝你的不喜歡;
我才知道我的不完美,是世上最幸福的禮物!

有人批評你說話太大聲;老闆對你大吼,怎麼做事的!
有人討厭你走路太快;前輩又把你訓了一頓,
有人抱怨你不懂溫柔,說話超級傷人;
有人說你活潑,會搞團隊氣氛;有人卻說你不正經,沒大沒小……
沒有人是完美的!就算耶穌,佛陀來做心理測驗,他們都有負面的缺點。
在職場中批評的言語像每天呼吸的空氣一樣無所不在!
面對批評,我們不能只是假裝堅強,不去在意就好,
忍耐不是萬靈丹,逃避更不能解決問題,
你為了在人際關係中不要受傷,卻反而更受傷……

被批評時,你可以這樣做:
◎ 容許自己感到生氣或難過,但要相信情緒會像過站的火車,不舒服的情緒會慢慢消失。
◎ 試著不拐彎抹角,坦承說:「你的話語讓我很受傷。」
◎ 冷靜下來,再次回想對方的批評,也許只是單純建議,只是對方的說法或表達讓我們受傷。
◎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也無法控制別人對我們的想法,但要相信「再完美的人也會被批評」。
◎ 試著接受「一定有人第一眼看我就不順眼」「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我」,讓自己有「受傷的勇氣」。
◎ 相信真正愛你的人,不會一直用惡劣的語言批評你。
◎ 與其花時間討好別人,不如花更多時間在真正愛你的人身上。 
10個應對情緒打擊的思考方式
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我存在,世界才存在
獨處並非孤獨,而是自由
沒有人有權利傷害我
不去理會無助益的批評
完美還是會遭受批評
坦率表達更勝於耗損性的處世方式
發生問題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錯
愛自己的人,也被人愛
人生只要有一個人愛我就夠了

作者簡介

李承珉
畢業於慶北大學,曾在企業精神健康研究所工作後,如今自行設立私人醫院任醫院院長。在企業身心健康研究所執醫期間,他發現許多上班族的痛苦都源自於只會命令與批評的主管、隱約瞧不起上私的下屬,以及在背後說長道短的同事。作者希望透過本書讓讀者了解我們之所以被批評,並不是自己差勁或愚笨,只不過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無法討所有人的歡心。有人會因為你容易流汗而嫌棄你,有人則為了你的鼻炎而討厭你。受傷的勇氣就是被批評時只接納能接受的,不去理會無助益的內容。
身心科專科醫師並不表示沒有壓力,因此作者平常以各種運動和在職樂團表演來調劑生活,目前正在計劃抵達生命終點前的環遊世界之旅。
袁育媗
政大廣告系、韓文系雙學士畢業。對語言與文字情有獨鍾,曾任職外商公司,目前致力於韓文翻譯,希望藉由文本的譯介,為台韓文化交流進一分心。譯作有《男人真心話,說給女人聽》《蘇志燮的路》《跟自己的孩子聊得來》(大田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專序推薦
人生「有使命感」比「乖」更重要!比處處討好、一味迎合人更重要!
__施以諾博士(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精神科副教授)

名家推薦
《未生》是以「不合」的職場舞台作為故事背景設定。如果你不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只要求主管或下屬的思考模式跟你一樣,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所謂的「繼續性逆轉」。被批評時應該思考對方與自己的差異性,接受對的事物,不去在意錯誤的地方。誠心推薦給一味怪罪自己或他人,因而在社會生活遭受困難的人們。
__尹胎鎬(漫畫家,《未生》作者)
不合理的工作量與令人精神緊繃的事務逼得我們一刻不得清閒,備感壓力,這就是現代人的寫照。然而停下腳步思考才發現,所有壓力都源自於「人際關係」。要怎麼做才能從險惡的關係中保護好自己,並且獲得幸福呢?本書舉出最真實的臨床實例,相信能帶給疲憊的現代人溫暖的安慰。
__申英哲(身心健康研究所專科醫師,江北三星醫院企業身心健康研究所所長)
最有效的情緒處理方式就是不被對方的情緒左右。我們不必因為外在批評而因此感到憤怒與煩躁。當對方無憑無據批評你、在背後責罵你,只要心想「他本來就是這種人」就好了。若你把錯誤扛下來,就等於是陷自己於水深火熱的地獄中。希望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的人能藉由本書獲得「保護自己不受傷的力量」。
__咸圭政(情緒訓練專家,《三十歲的情感課》作者)

經理人月刊網路迴響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每次被批評,都在累積自己在專業、人際等各方面肌肉的強壯,有一天,機會來了,強壯的肌肉自然會展現它的能力!但鍛練過程總是費心費力!
__讀者Bob Yeh Bob
 人們常常會無法接受被批評,是人之常情,但也因為感性駕馭了我們的判斷,讓我們內心不斷告訴自己:「他們否定我了!」從中而感受到痛苦。人生在世,歸屬感與被需要相當重要,因此被批評就像是不被需要,被否定付出,但如果試著抽離情緒客觀面對批評,我們就能判斷出其中是有理或無理了。
__讀者Kit Huang
你不一定要接受批評,但一定要思考批評背後真正的原因與用意。如果批評的語氣讓你感到不舒服,但真的有指出自己的缺點,就應該虛心接受並努力改進,甚至進而思考~~如果有機會,自己會用哪一種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提醒對方留意?
若是批評者的內容並不正確,更不該讓自己因生氣而遭受二次傷害,而要試著反向思考~~為何對方要批評你?對方真正的用意?
做人做事很難最好,但可以試著更好。我們不用討好每個人,但一定要讓自己越來越好!
__讀者Sunny Hsia


推薦 比「乖」更重要的事!

在傳統的儒家思維薰陶下,許多人都會把溫良恭儉給視為「安全牌」,確實,在華人社會中,乖乖牌往往在成長過程中得人稱讚,至少不易有負評。但《聖經》中有句非常警世:「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有禍了!」這句話絕對堪列為讓許多人驚異的聖經名句之一!
為何「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有禍了」?不同的人或許有不同的詮釋與生活應用,但很顯然的,它提醒我們處處「討好」絕非上上策!一個處處討好、迎合眾人眼光的人也許很「乖」,但恐怕也失去了自己原本的特色,甚至讓自己變成一個鄉愿卻迷惘的人。是以我過去在自己的書中也強調:乖當然不是壞事,然而,人生,有很多事情比「乖」更重要!
只是我們在做那些事時,難免會付出一些代價,這時,這本《受傷的勇氣》中所提的許多觀念就非常受用了。包括提到了「人都無法擺脫他人的看法與評價,一人是否能不受他人的批評而搖擺,聰明找到自己的平衡,可以看出你在社會上的評價。」
可不是嗎?人生「有使命感」比「乖」更重要,比處處討好、一味迎合人更重要,但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所追尋的使命感是不是對的?歷史上許多偉人,如林肯、馬丁‧路德‧金恩等,是在信仰中找到這問題的答案,他們因著信仰,而有了人生的使命感,即便過程中被人討厭或受了傷,他們仍有勇氣繼續前行。
許多人把乖、凡事恭順給視為安全牌,而這本《受傷的勇氣》的內容卻分享了許多「不處處討好人的勇氣」「不八面玲瓏的勇氣」等觀點,相信可以帶給這個世代一些省思。

施以諾 博士
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精神科副教授

前言 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差不多去年此時,我看了丹麥電影《謊言的烙印》(The Hunt),直到現在仍印象深刻。男主角是個認真守本分的幼稚園老師,卻突如其來被誣指涉嫌兒童性侵案。即使他不斷主張自己的清白還是無法洗清冤屈,掉進了越來越痛苦的深淵。沒有人願意相信他讓男主角很難過,身邊無人同情的絕望使他更受挫折,看著看著我也跟著難過了起來。即使到電影尾聲,旁人對主角的誤會與憎恨仍未消減。雖然這只是他人無心扔來的石頭,但被石頭擊中的人卻是無比疼痛。無根據而引起的迫害是很可怕的。
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遭同事一夕之間對他嗤之以鼻,還有朋友態度上的轉變。他們不願意聽,也無心了解主角的處境和解釋,在背後道人長短,對主角如遇到傳染病一般,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這些人以前卻都是主角的朋友,曾經勾肩搭背飲酒作樂,趁著酒意共同歡唱。如此要好的朋友也可能聽信流言蜚語,轉眼間背離自己,這對現代人來說是不可忽視的警示,它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
每當我和因外界批評而受傷的人諮商時,就會想起這部電影。人們似乎隨時準備好要攻擊他人,連昨日的同伴都可能變成明日的敵人,更何況是與自己不熟識的人攻擊起來就更肆無忌憚了。然而這並不表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值得信任。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幫助我們,關心我們過得好不好,守護著我們。但不可諱言的是,人心變化很快。沒有人能為人心無常找到合理的解釋。就因為沒有原因,才更令人無所適從。我們不就常聽說「愛怎麼可以說變就變」?如果在背後說閒話的人是我們親近的人,心裡的傷害會更深。它讓我們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變得懼怕與人接觸。當一個人對人生抱持自暴自棄的態度時,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生活都會過得很痛苦。
然而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覺得受挫。無情的社會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不友善的對待,抱怨環境沒有辦法解決被人批評的問題。就算再怎麼鑽牛角尖「我為什麼會到這種公司?」「為什麼我一定要在這種部門和這些人工作?」你得到的只會是悲觀宿命論與自怨自艾而已。這種事情以後遇到的機會可多了。若你忍不住憤而離職,誰也沒辦法保證夢幻似的新工作不會發生相同的問題。若發生了,你會怎麼做?又遞辭呈嗎?輾轉各個公司,直到找到一個所有人都和你合得來的職場為止嗎?但真的有這種好事嗎?萬一被傳開,認為你只要一不滿意就不幹了,留給人壞印象又該怎麼辦呢?
不是有句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嗎?
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自己的韌性。你可能無法去改變環境,但是可以靠自身的努力好好保護自己。自我保護是一種本能,就像有蟲飛來面前,我們會縮起身子閉上眼睛一樣,人基於本能,自然會努力不讓自己的心受到傷害。然而你無法預測什麼時候會遇到刺傷你的言語攻擊,所以你應該先做好防護。不用去在意你的自我防護有沒有合理、是否符合事實。不要輕易交出自己內心的堡壘以示投降,也不要毫無防備地去面對猛烈進攻的敵人。因為一旦內心的堡壘淪陷後便難以修復,即使修復好了,也會留下難以抹滅的傷口。
被批評的時候,別再輕易投降。也不要處處看人臉色,四處架雷達觀察風吹草動。批評是不可避免的,不需要認為自己是惹人厭的。試煉可以使人更堅強,就如同人在愛裡受過許多傷之後,更懂得如何成熟地去愛。經歷多次的批評以及與批評相抗衡的經驗,你會變得更堅強。被批評時,不妨把它想成一次機會,並練習防護好自己。或許一開始你就遇上了難以應付的難題而備感挫折,但久而久之你會變得更堅強,成為一個面對問題時更能泰然處之的人。
防範他人批評時,平常就得好好鍛鍊自己。這就跟持之以恆的運動鍛鍊一樣,大力士海克力斯的體格絕不是一天練就而成的,對付惡言惡語的堅強心志也絕非一蹴可幾。要做到自我尊重,就得像平常運動一樣持續付出努力才行。雖然很累、很辛苦,也得忍。這就像存錢防老一樣,我們要搭建好陣地,防範他人的誹謗與攻擊。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出能讓你感到自己存在的事物並且實踐它,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留下一個有意義的點。生活的意義不是別人決定的,而是靠你自己賦予的。認真思考「該如何使日常生活具有意義」的行為本身就充滿意義,然而我們平時幾乎不會這樣審視自己。
本書是我對批評的一些體悟,狹義來說是在探討批評,但廣義來看則是我對幸福與滿意的職場生活之個人見解與分享。或許幸福和滿意的職場生活最佳解答會是越少的工時、越多的閒暇,而在我思考後想跟讀者們分享的是如何在相同的條件、相同的工作時間之下,活出更有意義的一天。讀者可能欣然接受我的拙見,但也一定有人不以為然。即使如此,要是這些建議能提供有人際關係煩惱的讀者一扇窗,我也心滿意足了。

目次

004【推薦序】比「乖」更重要的事!
011【前言】不需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CHAPTER01不被認同又如何
018遇到愛批評我的人
025人都需要被肯定
030用愛填補心中的裂痕
033對愛成癮的人
039襁褓和叢林之間
045自尊就是力量
052以自我為中心的勇氣

CHAPTER02沒人躲得過他人批評
062愛批評的人們
069沒有人是萬人迷
076其實我們自己也在背後說長道短
083如何不受批評影響
086我沒有想像中那麼脆弱
097你必須相信自己
102在重度憂鬱而想不開之前

CHAPTER03受了傷卻佯裝堅強
108練習不執著
114不用羨慕人氣王
121八面玲瓏者,你累了嗎?
129是非紛擾中的處世之道
133因為「我」對,所以「你」就該錯
136侵蝕心靈的怒火與絕望
143情緒列車終將駛離
151這不是我的錯
158相信自己是個還不賴的人

CHAPTER04愛人者被愛
166獨處讓人變得更完美
172我在,世界才存在
180讓內心多一點自己
188接受內心的感受
194充實靈魂的自得其樂指南
202找到受傷的勇氣
208【後記】現在,把注意力回歸到愛你的人身上

書摘/試閱

沒有人是萬人迷

C在公司擔任組長,個性活潑、充滿自信,無論走到哪都受歡迎。公司聚會時他總能炒熱氣氛,平時深受女同事喜愛,無疑是所謂的「high 咖」角色。也因此大家都說要是C不在,聚會就變得很索然無味。然而C的上司P經理則是個內向寡言的人,他認為C平時沒大沒小、油嘴滑舌,就是看他不順眼。他常常沒事找C的麻煩,而C也明白P經理不喜歡他。C原本對自己的個性充滿自信,但沒想到這樣的他對上司而言反而是扣分的,令他最近相當苦惱。後來C組長來到了診所,希望可以「改變個性」。

完美的人就不會被批評嗎?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完美的人。就算沒辦法達到幾近完美的境界,也會希望把事情樣樣都做好,這是人之常情。我們希望自己聰明又幽默、工作能力出眾、運動細胞好、身材棒、臉蛋漂亮。或許有些人會說自己夢想中的對象「不需要太過完美,稍微有點缺點的人比較好,這樣才會想要照顧他嘛!」但是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是那個有缺點的人。我們之所以會不斷尋求自我提升、學習語言、閱讀、忍受運動的疲勞在健身房揮汗,都是因為夢想達到完美的境界。
然而話說回來,我們無法確定這個世界上是否有所謂完美的人。因為完美的標準是相對性的,我認為的完美對於別人而言可能是個缺點。就算是偉人傳記,真的有人認為書中所有偉人百分之百都是完美的人嗎?同樣的人對A而言是清高的讀書人,但對B而言卻是個沒有讓步空間的死腦筋。C覺得這個人仁愛寬厚、肝膽相照,但D可能覺得他是個只在乎外人卻不顧親人的爛人。一個人的特質會因為對象的不同以及觀點的不同,而可能被當作缺點或優點。
身心科常透過綜合心理測驗(Full Psychological Test)來評估來談者的狀況。相信有些人曾經在公司的心理測驗等檢查中接觸過了。它綜合各種測驗,包括上百題客觀式問答、看圖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括弧裡填上自己認為的適切答案等。綜合評估多種測驗結果後,將獲得一份最終測驗報告,委託測試的醫療人員則透過這份測驗結果報告來了解患者的問題,並擬定治療計畫。心理測驗的結果絕不會出現類似「受測者這項很棒、那項很棒,每項都棒,太完美了」的評論。報告上非但不會寫「受測者非常完美」,它還會藉由各種測試結果,分析出受測者哪方面不足。就算一個人善於社交、待人彬彬有禮,分析結果也有可能出現「過分在意他人看法,做事總是察言觀色。結果顯示有較高的不安全感」。我也看過穩重木訥的人測驗出「傾向壓抑憤怒情緒」的結果。或許就算把耶穌、佛陀拉來做測驗,祂們也會被分析出負面的一面。如果你對這個測驗感到好奇,不妨去測試看看,不過前提是你能夠用寬容的心去接納自己負面的樣子。
如此追究下來,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可以被稱為完美。如果說開名車、背名牌包就是最完美的,大概會湧來無數的反對聲音,更何況是拿人的特質去論完美呢?就算你真的很完美,難道就能逃得了他人的嫉妒和批評嗎?想想看誰在你心目中最接近理想狀態呢?這個人各方面優秀傑出,想必有許多人渴望能變成他,但一定也有人就是嫉妒他,巴不得倒楣的事降臨在他身上。嫉妒並不是罪大惡極。心生妒恨不就是人類的自然本能嗎?你看歷史上這麼多偉人,他們身邊不都存在許多嫉妒他們、時時阻礙他們的防礙者嗎?
仔細分析後就能明白,我的優點對別人而言可能是缺點,有時候完美也可能落人口實。沒有人可以避得開外在對我們批評。相信很多人會覺得不平,到底自己身上是有多大的缺陷,難道就一定得被人批評嗎?雖然人都必須積極去了解、改進自己實際擁有的性格缺點,但也應該認清就算沒有致命缺點,畢竟這個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我們不可避免會遭受批評。批評就像是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我們身在各種不同人所聚集的環境中,就沒辦法不被批評。要知道,他人批評我們並不是單純在批評我們的性格。雖然我們為了不被批評而努力成為更完美的人,但其效果如何令人存疑。

周遭都只愛挖人弱點
前面已經提到每個人都有弱點。同樣的弱點對某些人而言可能無關緊要,但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難以忍受。每個人對性格缺陷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有人特別討厭謹慎小心的個性,也有人對所謂輕率冒失極度反感。若我們身上有著特別令某人討厭的弱點,批評的聲音就會出現。如果這個人是上司,他可能會當面斥責我們;若是同事或後輩,可能會在背後到處散播我們的壞話。猛力攻擊弱點的行為就像是柔道或摔角比賽上,對手不斷攻擊我們受傷的部位。有時我們會想盡辦法掩蓋自己的弱點,盡量展現出自己好的一面。例如上司認為我們能力不足時,我們會努力在他面前做出精采的提案報告;為了擺脫膽小內向的形象,我們會主動在公司聚會上炒熱氣氛。我們希望藉此讓對方改觀「原來他不像表現看起來那樣啊,過去是我誤會他了」。有時候這樣的努力是必要的,但是效果真的如預期嗎?許多上班族告訴我,即使費盡千辛萬苦,仍改變不了對方對自己的負面印象。當然也有少數人靠著不斷的努力和運氣,成功改變對方對自己的負面觀感,過著嶄新的生活,但這真的只占少數。通常招來的反而是「難得表現好一次,有什麼好得意的?」「唉唷,真是辛苦你了啊」,對方用冷嘲熱諷的口吻,貶低我們付出的努力。當努力被否定時,只會使我們更受挫,陷入進退維谷的深淵中。到最後我們在自己不喜歡、不情願,且違背個性的行為上不斷白白耗費精力。
你覺得很委屈,為什麼大家都用負面的眼光看你呢?為什麼要否定你的努力呢?面對這群可能打從心底就討厭你的人,你也越變越自卑了。但這時候你更是應該好好思考一下。起初對方可能只是看不慣你的某幾個特質,但時間久了,他不再只是討厭一部分,而是討厭你整個人,說不定還嚴重到看到你的臉就厭煩。你問他為什麼討厭你,他可能會說出幾個原因。但是真正的原因可能不是他客觀舉出的那幾個理由,而只是主觀上他就是討厭你。反觀我們自己也一定有不少類似的經驗。每個人都曾經毫無理由地討厭一個人。問起結婚多時但感情不睦的夫妻為什麼討厭彼此,得到的答案為對方性情惡劣、愛喝酒、衛生觀念差……但是再仔細問下去,才發現沒有特別原因,討厭就是討厭。光是看對方吃飯的樣子就心煩。通常我們喜歡誰、討厭誰,一開始都有原因,但時間久了就會轉變成「就是喜歡、就是討厭﹂的層次。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有幾個沒有理由就是喜歡和討厭的人了。對於一個沒有理由而討厭自己的人,不管你再怎麼示好,在他眼裡也是看了嫌惡。
有些人來診所希望醫師幫他改變個性,表示除了改變自己的個性之外已經別無他法。但不好意思,我們是醫師,不是魔術師。人要改變別人的個性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真的能改,難道就能讓原本討厭你的人喜歡你嗎?每次遇到人見人愛的萬人迷為了討上司歡心而想要改變性格,都令我搖頭。我能理解他迫切的心情,但是為了贏得一人芳心而放棄一百個人的喜愛,用膝蓋想都覺得說不通。

如何不受批評影響
進公司三年的J最近常常跟同事去喝酒。喝酒不是為了同歡,而是為了解悶。原來其他小組的同事公然到處批評J,讓他很受傷。雖然其中有部分誤會和訛傳,但他實在不知該如何處理這種狀況。同事勸他不用在意那些流言蜚語,何必為了無聊的話傷神。要是J也是旁觀者的話,應該也會這麼勸自己,但現在他是當事者,很難不去在意這件事。每每有幾分醉意時,他就下定決心「以後絕對不去在意別人胡亂批評」,但往往第二天清醒後,昨日的煩惱又原封不動地跑了回來,痛苦的一天又開始了。

苦口的藥傷身
從以前就有許多先知者和知識分子不斷告誡我們要感謝並接納他人的建議和指責,只會稱讚和甜言蜜語的人不是真正的朋友。他們認為結交忠言奉勸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在自我修養的路途上必須有人指出我們自己察覺不到的缺點。人生就是一場不斷自我磨練與修正的過程。此話隱約地要求我們要對批評者抱持著「謝謝你提出的建議,我會再繼續加油」的態度。這話說得對,但實際上實踐起來會有多困難?我很
懷疑有多少人能做到對批評者懷抱感恩的心,把它當作是要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讓我們成長?
感謝對方的批評是有前提條件的。前面已經提到,我們該接納的不是「批評」,而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忠告」,或者至少為「客觀批評」。實際上就算是真正關心我們的人講了句「你這樣不行」,通常也會感到刺耳,心情變糟。當我們遭受所謂的指責時,在情感上我們並不在乎對方是否出自於真正的關心而提出忠告。基於本能,我們一定會閃過「你有多了不起,竟敢批評我?」的念頭。大家都認為擁有不吝指正我們缺點的朋友是很幸運的,但實際上卻很少有人認為這種朋友忠言不逆耳。就算真的有這樣的朋友,也很容易被當成愛嘮叨的人而遭排擠。站在建言者的立場,想必也會猶豫該不該提出令人聽了不開心的話。當朋友煩惱著要不要跟爛對象分手時,我們之所以不敢輕易勸分也是基於這種心態。連親友發自內心的忠告都難以使我們信服了,接受不在乎我們或討厭的對象提出的批評更是不可能的任務。不論是帶敵意的批評還是衷心的忠告,我們都必須先仔細聆聽這些負面言論。先不去探究這些話聽起來有多強烈、多難聽,也不要管對方究竟出自於何種情緒;而是把焦點放在內容本身,從內容中判斷自己是否真的有做錯的地方?對方要的是什麼?他希望我怎麼做?當我們接收到對方不好的對待時,最應該仔細觀察的就是事實本身。若把他人的批評比喻成地球,批評內容就是地球的核心,包覆在地核外圍的地函或地殼則是對方表達批評時的情緒、表達方式、顯露於外的敵意等額外的問題。通常我們生氣、激動的原因往往只是因為「遭受批評」這件事本身,為了地函與地殼等次要問題發怒,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我們應該盡量以最客觀的角度和平靜的心態,認真傾聽批評的內容才對。
我相信肯定批評的內容、接受它,並修正自己而獲得想要的成果是一定有機會發生的。可能當你了解自己過去未曾想過的問題並修正它,使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並且懂得「看事情的另一個角度」,在往後的人際相處上修正自己的缺點。最理想的結果是你接納了對方的批評,改變了自己,讓批評者心服並且支持你。但這只是所謂的「理想」狀況,無法保證實際可能性有多大。我們也不知道盲目地聽從討厭我們的人的忠告後,對方會不會因此喜歡我們。電影或小說中可能存在以崇高人格化敵為友的英雄式情節,但現實與理想之間其實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
虛心接受批評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很難把焦點放在批評內容本身,虛心接受批評又覺得心情複雜,即使接受批評,也無法保證不會再有人批評我們。因此我們只能期望不要有太多「勉強得接受」的忠告了。

為了不受傷反而更受傷的你
可能有些人會想:因為我平常沒有仔細觀察他人的想法和情緒,我只想到我自己而沒有顧慮到別人,我應該要在第一時間發現別人的狀態並且做出適當的反應才對,但我沒做到,所以才會被批評。
這句話在某方面來說沒錯。把部分的雷達朝向他人確實有助於人際關係,也是必要的。然而如果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他人身上,就真的可以免於被人批評的命運嗎?當個人氣王不容易,但八面玲瓏才是最辛苦的,因為他們必須把心思適當地分給周遭所有人。人氣王因為追求的是與人交往的親密感,所以他們可以享受到以逃避批評為目的的八面玲瓏者所沒有的交往樂趣。八面玲瓏者不但得不到深厚的情誼,還必須惴惴不安地過日子,而且還不能保證得到百分之百期待的效果。他們的人生真的會幸福嗎?或許學著放輕鬆、不察言觀色,無論別人怎麼想都還是走自己的路,會活得更自在舒服也不一定。舉個例子來說,假設這裡有五個人,而你的心思為一百分。通常人們會把心思集中在自己喜歡、有好感,或是關懷我們的人身上。相反地,我們不會刻意去理會自己不想認識,或剛好也對我們沒興趣的人。那麼假設這五個人裡頭有兩個你有好感,一個你特別喜歡,剩下兩個你完全不在意。你會怎麼向這五個人分配一百分的關心呢?
我相信應該是三十:三十:四十:零:零。你會希望跟自己最有好感的人建立更親密的情感,而且大部分都能維持良好的關係。而你跟拿到零分的那個人相處的狀況如何呢?你不會去在乎。
然而八面玲瓏者分配心思的方式則完全不同。他們不允許一絲絲忽略掉周遭任何一個人,因為如果忽略了誰,都有可能遭來反感。他們盡可能把心思平均分配給所有人,以為只要對誰偏心就可能出現問題,若真的有問題出現,他們就會感到慌張失措。因此八面玲瓏者不會以好感或親密感作為根據,而是把心思用二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的方式平均分配給身邊這五個人。這樣會導致什麼結果呢?將心思分割成完全均等的量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首先從付出者的角度來看,他必須辛辛苦苦地測量分量大小,還得一個個比較。而接收者的反應呢?對原本沒有預期獲得二十分的人來說,他可以獲得八面玲瓏者的關心,這當然是八面玲瓏者所期待的結果。然而肯定有人一開始就嫌二十分太少。對方覺得關心度要到四十至五十以上才能建立信賴和情誼,那麼你僅付出二十分要如何滿足他的期待呢?對他來說二十分跟零分沒兩樣,往後還可能因此為關係帶來批評的隱憂。相對地,只獲得二十分就滿足的人很可能連二十分的心思都不願付出,難道他拿到二十分就有機會跟八面玲瓏者變成好朋友嗎?情誼建立是需要彼此付出關心的,只有單方面的討好什麼都得不到。
因此八面玲瓏者不論在情誼層面、批評層面上,都不會得到自己預期的成效。他們在一個沒有明顯實際效果的過程中耗費了過多的精力。一個人想要維持社會地位或良好的人際關係,察言觀色當然是一項必備技術,也是值得鼓勵的。事實上,懂得看臉色的人確實比較容易成功。只是若你的觀察是用來逃避批評,我希望你可以三思。做任何事,適度的拿捏才是最合宜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