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滿額折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上一堂EMBA戲劇課:學會創意領導、展現團隊合作,一窺全球頂尖商學院培育優秀領導人的方法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牛津大學、華威商學院最熱門的教育理念
政大EMBA最具特色的課程首度公開
戲劇式情境學習,打造跳脫框架的執行力、領導力與創新力

全球頂尖商學院都在上戲劇課!
透過戲劇技巧與劇場管理訓練,突破窠臼、塑造全新領導力

無論是美國的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史丹佛大學、維吉尼亞大學,還是英國的牛津大學、華威商學院、萊斯特大學,甚至是歐洲頗富盛名的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世界頂尖大學或商學院,紛紛將劇場訓練引進商學院課程,培養管理與領導的一流人才。

管理就像一齣戲,面對21世紀多變的環境,領導者必須:
 是統籌大局的劇場導演,組織團隊呈現最好的演出。
 在關鍵時刻扮演最佳角色,展現台風的溝通力。
 有出色的說故事能力,發揮創意、塑造願景。
 具備舞台表演的魅力,吸引眾人跟隨。

國立政治大學EMBA所開設「創意、戲劇與管理」這門課,源自心理學家、蘭陵劇坊推動者──吳靜吉博士所策立的「領導與團隊」課程,是台灣首度與戲劇跨界結合的商學院課程。以藝術為本的學習方式,融入管理概念,幫助了許多企業主和高階主管,培養說故事能力、發展領導能力、誘發創造能力,甚至療癒受創的心靈,促發同理心,成為更懂得凝聚團隊與分工合作的領導人。

透過劇場特有的訓練,體驗學習如何領導他人以及被他人領導,培養出領導人應有的風格與能力。本書完整解析「創意、戲劇與管理」這門課的精髓,讓有心提升自我領導力的工作者,得以學習頂尖商學院培育現代領導人的方法,發揮團隊合作的最大效益。

◎學習十種創意密碼,運用在領導與團隊:
1.肢體開發
2.擁抱信任
3.領導者與追隨者的角色關係
4.自我開發的感官創意體驗
5.想像力與創造力
6.肢體語言的深度探索
7.情緒體驗
8.團隊整合與領導
9.說故事的方法
10.呈現故事的統合能力

◎好評專業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于卓民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吳思華
國立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吳靜吉
音樂製作人╱林隆璇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副院長╱邱奕嘉
亞太影后╱胡錦
金鐘影帝、名導演╱梁修身
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所)副教授╱黃秉德
雄獅旅遊集團寶獅旅行社、傑森整合行銷總經理╱黃信川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副院長╱黃家齊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兼EMBA執行長╱黃國峰
東方廣告Eastern Ad.董事長、創河塾New Wen College塾長、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教授╱溫肇東
光泉牧場股份有限公司監察人╱葉淑貞
【為你而讀】執行長╱蘇書平

作者簡介

劉長灝(大熊老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第一屆畢業。
•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企劃經理&綠光表演學堂堂主。
•現任政治大學 EMBA【創意、戲劇與管理課程】兼任助理教授、MBA【領導與團隊】兼任助理教授。
•現任黎明技術學院【戲劇表演】表演科副教授。


郎祖明(小狼老師)
•政治大學EMBA非營利事業管理組碩士畢業。
•現任春河劇團執行長、非玩不可創意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
•現任政治大學 EMBA【創意、戲劇與管理課程】兼任助理教授、MBA【領導與團隊】兼任助理教授。

【導讀】創意、戲劇與管理的三角貼身關係
文╱吳靜吉
《全球主義者》(The Globalist)是以「探索世界如何攜手前行」為其使命的線上雜誌。二○一九年六月,社長兼總編輯李察.菲利普斯(Richard Phillips)寫了一篇名為〈南希.裴洛西的哈姆雷特時刻〉(Nancy Pelosi's Hamlet Moment)的文章。這篇文章要講的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正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決策,菲利普斯認為這個決策是「彈劾還是不彈劾(川普):正是問題所在」(To Impeach or not to impeach. That is the question.)。

To be, or not to be
這樣的句型或說法是起源自哈姆雷特在第三幕第一場開始時的獨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學者和導演通常都會依照自己的詮釋來說明「To be, or not to be」的意義。在中文翻譯方面也有十幾種版本,但大部分都會同意這是哈姆雷特對「生」「死」關頭的哲學性思考。
著作等身的心理學家賽猛吞(Dean Simonton)也發表幾篇論文,研究莎士比亞的生命故事和創意劇本等,他同時也研究歷史上的各種創意人,其中之一就是探討為什麼有些創意人,如莎士比亞較能廣獲名聲。原因之一是莎士比亞擁有許多被借用轉化的名言,例如「To be, or not to be」。
二○一六年英國在紀念莎士比亞逝世四○○週年時,BBC的一個節目找來曾經扮演哈姆雷特角色的演員們,一個個陸續上臺獨白這句名言,精彩無比。最後則由查爾斯王子壓軸獨白,「笑」果奇佳。他是貨真價實的王子,也一直面臨「To be, or not to be」的時刻。
以前在美國演講時,我偶爾也會選擇某些時機引用這句話幫我解圍,可見這句名言的普及性。

世界是一座舞臺
莎士比亞另一句名言「世界是一座舞臺」也同樣廣被引用。當然他的劇本也一再被不同國家和時代的導演重新詮釋與搬演,而且也列入教科書的選讀。的確,正如他的名言「世界是一座舞臺,所有男女都只是演員;各有其出場和入場;每個人皆扮演許多角色」。
我們從小就會玩家家酒,搬演戲劇,打開電視我們看到不只電視劇,連新聞都是戲劇。家裡每天也都在搬演戲劇,每個人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學校、教會、廟堂、娛樂場所等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舞臺。所有商場也是舞臺,政治人物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政治舞臺」上扮演角色,演出各種戲碼。

大學開設「莎士比亞與管理和領導」課程
莎士比亞幾乎是歐美產官學各界家喻戶曉的人物,各界人士每天都在扮演不同角色,各有其入場和出場的時機、對白和身段。對政治人物來說,選舉、議會問政、媒體訪問、參加各種儀式和活動,明顯的都在角色扮演和上下舞臺。
莎士比亞除了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劇本也富有文化底蘊。將大部分人有點熟但又不很熟的莎士比亞戲劇引進商學院的課程,不僅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也不必大費周章就可以從欣賞或演出中意義建構。上課的老師通常會讓學習者認同劇中的角色及其內外在衝突,以及解決問題的歷程和結果等,來對應企業的情境和個人之感知認同。
大學開設有關莎士比亞與領導或管理的課程,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演好領導角色:莎士比亞與表現」(EnActing Leadership: Shakespeare and Performance)和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莎士比亞與管理」(Shakespeare and Management)等,其他許多課程沒有標註莎士比亞,但也都運用莎士比亞的劇本讓學生學習管理與領導,從《哈姆雷特》(Hamlet)、《李爾王》(King Lear)、《亨利五世》(Henry V)、《暴風雨》(The Tempest)、《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到《奧賽羅》(Othello)等。

戲劇技巧用以培養好的管理和領導人才
歐美大學將戲劇或劇場融入商學院領導與管理課程中不是只有莎士比亞,還有其他像是戲劇的技巧等,有些課程是有關如何做好領導人和溝通者,例如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的「展現臺風的溝通」(Communicating with presence)、史丹佛大學「有力量的表演」(Acting with power)、維吉尼亞大學也開授有「領導與劇場:倫理、創新與創造力」(Leadership and theatre: Ethic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等。
這些課程要讓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技巧包括:「呈現表達」(Presentation)、「提案」(Pitch)、「影響力」(Impact and influence)、「真誠不造作」(Be authentic)、「想像力」(Imaginative)、「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聲音掌控」(Vocal)、「學習正確呼吸改進溝通」(Learning to breathe properly can improve communication)、「說服力」(Persuasive)、「激勵啟發」(Inspirational)、「領導與判斷的藝術」(Leadership and the Art of Judgment)、「對立的論點」(Opposing arguments)、「同理心」(Empathy)、「將創造力和創新重新帶進會議室」(Br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ack to the boardroom)、「描繪管理的問題」(Portraying a management problem)、「政治、權力與影響力的藝術」(Politics, Power and the Art of Influence)、「管理道德」(Managerial Ethics)等。

喜劇和即興技巧的訓練
另一類訓練則將喜劇和即興技巧(Improvisation)引進課程或工作坊,讓學習者學會幽默、應變和互相支持,例如「Yes, and」的技巧。我們平常在對話中很容易掉入「Yes, but」(是的,不過)的習慣。支持別人時總是有所保留,曖昧地表達自己隱藏的不滿或不以為然的感受與看法,例如「『是的』,你這個意見不錯,『不過』人家早就嘗試過了,而且是失敗的。」「Yes, and」就是在即興中先承認對方的觀點或說法,然後用「And」來增添新的觀點和經驗。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商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等就引進類似的即興課程,不僅互相支持,也學習如何在管理經營領導中,處理臨時發生的事故。
被贊許為偉大的溝通者,美國已故的雷根總統非常擅長即興演出、機智反應。任內在加拿大國會演講時,有人大聲的質問他為什麼美國要介入尼加拉瓜的內戰。正當在場所有人不知所措的時候,他說你的大聲講話我已聽到了,不知有沒有「回音」。回音當然是一語雙關。另有一次在台上,他太太南施不慎從椅子上摔下來。雷根神態自若地說道:「親愛的,我跟妳說過,只有在我得不到鮮花與掌聲時,妳才這麼做」。臺灣企業界包括長榮空服員罷工、政治人物面臨困境時,都需要懂得如何即興,以及適當地應對進退。

世界開設劇場課程的大學
總而言之,開授劇場課程的大學很多,幾乎所有的美歐頂尖大學開授這樣的課程,包括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和紐約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和華威商學院;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和法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等等。
通常英國和歐洲會邀請專門的訓練機構與劇團帶動劇場和戲劇的課程,而美國則由校內教授或和業界共同開授課程。

政大EMBA的成立和開設「領導與團隊課程」
政大在一九九八年成立EMBA,到了二○○四年吳思華擔任商學院院長時,校友表達整個學習過程中,好像只有跟同組或選課的同學來往,既然時代的趨勢已經驅使企業界必須跨領域、跨界和跨國,而當時政大EMBA同學是由商學院的十個研究所組成的,是否可以讓十個所的EMBA同學有機會互動認識,培養未來多元社會需求的人才。
另一方面為了要讓學生認同系所或大學,負責人也會設計新生訓練儀式,因此思考結合儀式和跨組混合的設計,期待符合進修EMBA的原意和準備未來合作分享共創的機會。溫肇東教授剛好接任EMBA執行長,立即投入、熱情催化。我也曾經應當時商學院院長吳思華邀請,在其科管所所長任內帶領類似活動。他們兩人都是科管所教授,也都參與過類似儀式加上團隊凝聚力的活動,我就在這樣的狀況下擔負結合「新生入學儀式」和「領導與團隊」的跨領域重責,大膽地建構了「領導與團隊」課程。
從三天兩夜到四天三夜的密集課程之後,同學們一方面更加親近自己組內的人,也跨域結交主修不同領域的同學,繼續非正式與偶爾正式的活動交流,而終於實踐《全球主義者》「探索世界如何攜手前行」的使命。

展開創意、戲劇與管理課程的嘗試
後來他們決定開一門「創意、戲劇與管理」課程,我原來希望可以像英國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莎士比亞與管理類似課程,就近跟「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合作,搬演經典作品達到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專業表現,從導演和表演、製作和設計、行政與管理到設計與技術,都能夠呈現專業的精神和效果。
這門課我不敢教,所以就交由專業的劇場專家,當時的綠光劇團團長也是EMBA校友郎祖明和綠光劇團負責人羅北安,後來羅北安決定專注於舞臺和大小螢幕上的傑出表演,就由剛從國外回來,後來擔任綠光表演學堂堂主劉長灝接手。被同學暱稱為小狼老師的郎祖明和大熊老師的劉長灝就成為EMBA「創意、戲劇與管理」的「二人轉」,因為劇場工作常在夜間出現,所以又稱為「午夜劉郎」。
最先我們也討論過臺灣有沒有莎士比亞或莎士比亞的劇本,讓同學欣賞或扮演有點熟但又不太熟,同時覺得應該知道的劇本。我們也同意這門課上完之後一定要有一次完整的專業演出。
二○○四年是第一次演出,以綠光劇團吳念真《人間條件1》的劇本為經典創作。三屆之後覺得同學們在忙碌中要特別加強「無暝無日」地排演以及「EMBA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守門人」的專業預算才有可能入戲,因此第四年就改為喜劇,可以邊排戲邊放空。我推薦了金士傑和「蘭陵劇坊」的劇本《荷珠新配》,同學在排練過程中相當愉快,演出也笑聲不斷,觀眾也被感染了。但是因為EMBA的同學非常忙碌,而專業排練需要長時間的專注,忘詞可以理解,但忘詞時因為沒有接受過即興訓練,而意外產生「笑」果,卻不是專業即興的彈性應變。
其後因為「領導與團隊」的第一個作業是「生命年表」。在移地密集課程的第一個晚上,大約十五個人一組分享個人生命故事。我一直以為這些在企業界已經有所成就的人,他們的生命是順暢愉快的,但從他們的生命故事中才驚訝地發現,很多人的生命充滿感人故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度過難關,才有機會相聚一堂,為人生的成長學習進入EMBA。更驚訝的是,大部分同學在讀書的過程都不快樂,少數能夠苦中作樂,但多數都是苦出成功。所以決定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為劇本創作元素,演出時我坐在觀眾席上很容易感同身受。從他們的身段和聲音知道是他本人而不是別人的故事。
沒有莎士比亞沒關係,沒有大家熟悉的莎士比亞經典劇本也沒關係,能讓參與者結合生命故事和戲劇創意的訓練而集體創作劇本,對個人的學習成長、團隊共創歷程與結果呈現意義更大。
在排演之前,必須讓同學接受戲劇和創意訓練,訓練的技巧有哪些?劇場技巧的訓練是宇宙性的,在這本《上一堂EMBA戲劇課》中已詳列出大熊和小狼兩位老師希望達到的訓練目標以及所使用的技巧。

戲劇是團隊合作的催化劑
戲劇是一個最能凸顯團隊合作的橋樑,從劇本的構思、創作、完成劇本、導演排練到最後演出,都需要創意和團隊合作,但一齣戲的創作與演出也需要舞臺相關設計以及執行技術,當然有一大塊是屬於從製作、行政、行銷等的經營管理,每場演出都要準時上場和下場,光看演出的工作人員名單就知道一齣戲的演出所需要投入心力的人非常之多,而且他們必須密切合作。
就以綠光去年首演、今年重演的《再會吧!北投》為例,整個團隊包括(一)原始創作團隊,如製作人(製作助理)、編劇、導演(副導演)、音樂總監等;(二)行政管理團隊,如創意顧問、藝術監督、團長、行政總監、企劃經理、行政經理、行政執行、行銷宣傳、財務會計等;(三)現場演奏的樂團,如樂團的編曲、樂團指揮、鋼琴、小提琴、吉他、那卡西吉他、那卡西鼓手、打擊、手風琴、鍵盤、二胡;(四)設計與技術團隊,如舞臺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舞蹈設計、舞臺監督、舞臺技術指導、燈光技術指導、音響技術指導、音效執行(執行助理)、影像執行、舞臺道具佈景製作、燈光音響工程、造型設計、排練助理、服裝管理、小道具管理;(五)行銷宣傳與平面設計團隊,如劇照攝影、平面美術視覺、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六)四十一位演出人員,有些演員還必須分飾多角。
戲劇融入教學的課程已經是世界MBA和EMBA的趨勢,但學校、院所、學程的守門人也要將專業製作和行政管理列為讓企業界尊重戲劇表演的專業,感同身受其辛苦努力和不確定的票房之心情,換句話說,多編預算,讓教學者有專業、學習者有成長、守門人有智慧。戲劇是體驗學習、團隊合作、創造力與領導管理智能最好的催情孵化劑。
協助本書採訪撰稿的郭顯煒在領導與團隊課程中,分享了他的生命故事。在上了創意、戲劇與管理課程後的秋賞演出時,上臺表演他與父親的故事。他的真情流淚,讓在臺下的我們應驗了愛因斯坦所說的「創造力是有感染力的」。這些親身體悟的系列經驗融入他的創意寫作,讀起來格外親切易解。我相信有些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在求學過程中,沒有機會上一堂像這樣的戲劇課?」不用問了,就上吧!

目次

政大EMBA「創意、戲劇與管理」大事記

【導讀】創意、戲劇與管理的三角貼身關係╱吳靜吉
To be, or not to be
世界是一座舞臺
大學開設「莎士比亞與管理和領導」課程
戲劇技巧用以培養好的管理和領導人才
喜劇和即興技巧的訓練
世界開設劇場課程的大學
政大EMBA的成立和開設「領導與團隊課程」
展開創意、戲劇與管理課程的嘗試
戲劇是團隊合作的催化劑

Chapter 1 幕起
一段緣分的開始
●產業環境劇變
●領導與被領導
●領導人需要創意
為什麼要上戲劇課?
●結合生命故事的戲劇課程
●人生點滴的串聯
●戲劇療癒你的心
從劇場學習建構團隊
1 肢體開發
2 擁抱信任
3 領導者與追隨者的角色關係
4 自我開發的感官創意體驗
5 想像力與創造力
6 肢體語言的深度探索
7 情緒體驗
8 團隊整合與領導
9 說故事的方法
10 呈現故事的統合能力

Chapter 2 演出
團隊號召與成形
●時勢造英雄
●傾聽別人的故事
●取個容易辨識的綽號
●對鏡中人產生同理心
●請跟我來
●與他人連結又有效益的自我介紹
●情緒、符號與記憶
●說出你的生命故事
團隊分工與凝聚
●擁抱帶來凝聚,也帶來創意
●控制自己的肢體
●訓練你的節奏感
●盡情擺動你的身體
●說得比唱得好聽
●信任是團隊凝聚的基石
●閉上眼睛,開發感官
●雕塑夥伴的肢體
●學習慢動作走路
●五個母音說故事
●扮鬼臉說故事
團隊建立與願景
●誰是真正的領導者?
●測試團隊默契
●角色練習
●空間練習
●空間邏輯練習
●變形金剛大考驗
●呼叫伴侶
●那段屬於我們的英雄旅程
●粉墨登場


Chapter 3 幕落
戲劇啟發他們的人生
●飄洋過海的感動
●領導管理的啟發
●生命歷程的洗滌
●表演技巧的進化
●互相信任的愉悅
●意外的甜美果實

【跋】關於「秋賞」與生命故事
二○○六~二○○八年:現有劇本演出
二○○九年~至今: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
二○一四年唯一的戶外演出
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演出生命故事是自我救贖

【採訪後記】一段充滿創意與緣分的旅程

書摘/試閱

一段緣分的開始

秋涼如水的週六夜晚,位於台北市郊區的政治大學校園人車稀少、略顯冷清。沿著山坡路信步前往山上校區,座落在半山腰的藝文中心大禮堂卻是人聲鼎沸,不斷響起如雷的掌聲。在鼓掌聲與歡笑聲之間,穿插的是一齣又一齣令人開懷、賺人熱淚的舞台劇。
站在舞台上演出的,都不是專業演員,他們只接受了大約半年的表演訓練;坐在舞台下觀賞的,也不是一般觀眾,而是一群有著濃厚凝聚力、共同學習的「老同學」。正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員,可能曾在同一個舞台下看著另一群人演出;而正在舞台下觀賞的觀眾裡,也有不少人曾經在同一個舞台上粉墨登場。
這不像一般的舞台劇,演員永遠是演員,觀眾永遠是觀眾。圍繞在政大藝文中心這個舞台的演員與觀眾,有著水乳交融的同窗情誼。他們在職場上奮鬥了十幾二十年,打完人生上半場,在中場休息時刻回到大學校園充電,結識了一群有別於職場競爭關係的好朋友,然後將滿滿的知識能量與深刻友誼帶回原本的工作場域,甚至另闢新戰場開疆拓土,展開精彩的人生下半場。
這群「老了才來當同學」的「老同學」,就是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簡稱EMBA)的學生;而這種台上台下水乳交融的舞台劇,一年只有一次,也就是政大EMBA每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之間的年度四大盛事(春宴、夏泳、秋賞、冬歡)之一:秋賞。
每年秋天,許多政大EMBA在校生、甚至是已經畢業的校友,都非常期待來到學校參與這場戲劇饗宴,因為舞台上演出的都是他們熟悉的同學或學長姊,而非陌生的專業演員。到底是什麼樣的機緣,可以讓這些只受過半年戲劇表演訓練的高階經理人和企業家放下身段,勇敢地站上舞台,展現辛苦排練多時的成果?即使略嫌生澀,即便偶爾忘詞,也讓他們得到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寶貴經驗,甚至是改變人生下半場的奇妙啟發。
這樣的機緣,來自於政大榮譽博士吳靜吉老師的學習典範轉移,以及各行各業提升團隊領導能力的養成需求。

產業環境劇變
近三十年來,隨著數位科技日益成熟、急速發展,各種產業不可避免紛紛被捲入數位浪潮中。許多產業就此沉沒,葬身數位科技海底;少數產業順勢踏著數位浪潮轉型成功,搖身一變成為企業新星。然而,還有更多產業仍在大浪中載浮載沉,試圖找到合適的救生圈安全上岸。
對於肩負企業存亡大任的企業主和高階經理人而言,如此劇烈變動的產業環境確實令人惶惶不安,年輕時在學校所學的各種知識早已不敷使用,甚至明顯不合時宜。面對著未來的成長與轉型,他們在決策時深感困擾、躑躅不前,深怕走錯一步就滿盤皆輸。
這種生死存亡的危機感,迫使企業經營者必須尋找「充電」的場域。為了因應這樣的趨勢,各式各樣的「高階經營管理學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大專院校的商管學院中。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率先拔得頭籌,於一九九七年成立「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而政治大學商學院也緊接在一九九八年創設EMBA。這兩所台灣頂尖的商管學院創立EMBA之後,也順勢開啟了眾多企業老闆與高階經理人就讀EMBA的熱潮。
二十年過去了,現在許多大專院校都設有EMBA,進入EMBA充電儼然成為一種顯學。相較於沒什麼工作經驗的MBA學生,EMBA學生普遍年紀較長、工作經驗甚多、職場歷練豐富、位居公司要職。最大的差異是,他們大多在漫長的職涯中度過驚滔駭浪,甚至曾經跌得很深、摔得很重,差點就一蹶不振、自我放逐。
或許有少數人是為了彌補學歷不夠光鮮亮麗的遺憾,但是大多數EMBA學生早已在職場上證明了自己,根本不需一紙文憑來錦上添花。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卻因內在的人生經歷或外在的職場環境,開始產生自我懷疑,甚至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因此,他們紛紛進入EMBA向擅長理論架構的老師取經,強化自身面對劇烈變動環境的決策能力;於此同時,他們也跟來自各行各業、實戰經驗豐富的同學相互切磋,汲取其他產業的知識與經驗,引為自身企業轉型、破繭而出的火種。
更重要的是,EMBA同甘共苦的學習過程,讓這些中年人彷彿回到大學時代,產生了有別於職場的深刻情誼,甚至串連起龐大的人脈網絡。許多EMBA學生是創業主,多年來孤單面對創業的磨難與辛苦,如同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創業成功後,身為高處不勝寒的企業老闆,跟自家員工又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距離。一旦進入EMBA,這些創業主總算可以卸下老闆身分,跟年紀相仿的同學打成一片,共同學習且無私分享,人生難得有幾回這樣的機緣呢?
更多的EMBA學生是高階經理人,他們從基層幹起,不僅要年年達成老闆設定的各種指標,還要在險惡的辦公室政治中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爬升到今天的職位。一路走來傷痕累累,內心早已疲憊不堪,來到學校跟其他高階經理人互相打氣,舔拭彼此的傷口,修補過往的傷痕;若是結交到臭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可以成為日後共同創業的好夥伴!
來到EMBA,不僅要學習如何因應產業轉型,更要學習團隊合作。面對龐大資金合縱連橫的產業變遷現況,單打獨鬥已愈來愈不可行,技術上或資金上的合作所創造出的綜效,將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常態。因此,所有的EMBA學生都必須學習如何領導他人,更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被他人領導。

領導與被領導
職此之故,二○○四年,時任政大商學院院長的吳思華老師,以及擔任EMBA執行長的溫肇東老師,邀請了吳靜吉博士舉辦第一屆「領導與團隊」課程。這是一種四天三夜的營隊密集課程,強調如何領導他人以及被他人領導。每一位參與者在課程中不斷地變換角色,學習擔任帶領團隊的領導人,或是服從領導人的追隨者。
從此,「領導與團隊」變成政大EMBA最具特色的一門課程,也是每一位政大EMBA學生的第一堂必修課。這是吳靜吉博士特別研發的課程,主要是培育領導力並養成團隊凝聚力。每一年兩百多名的政大EMBA新生,就是透過這門課互相認識、瞭解彼此,更因此建立了濃厚情誼。
吳思華老師提及開設這門課的緣由:「一九九四年,政大商學院成立了科技管理研究所,這是從原本的企業管理研究所分枝散葉出來的。科管所主要是整合管理、科技和法律等多重領域知識,試圖突破既有框架,創造獨特的競爭優勢。科管所強調的是創新,而企管所的核心思維則是在既有的組織架構下發展。」
既然強調創新,課程設計就必須扣緊這個主題,於是吳思華老師請吳靜吉博士在科管所開設創造力課程。「談到創新,團隊合作就非常重要,因為創新通常不會在原本的組織系統中完成,而是由組織系統外的小團體主導,團隊力量必須相當強大。」吳思華老師說:「除此之外,『視野』亦扮演了關鍵角色,有了視野才能創新與突破。因此,培養團隊成員的視野就成了創新的關鍵。」
為了在課程中融入這幾個圍繞在「創新」的核心想法,剛成立的那個暑假,科管所在烏來舉辦了「師生共識營」,這個共識營就是後來政大EMBA「領導與團隊」的課程雛形。
吳思華老師認為,建構團隊不能倚賴教師單向授課,而是必須仰賴許多活動,從「讀中學、做中學、玩中學、遊中學、對話中學、分享中學、競賽中學」,離開原本的教學環境,進行各種活動。因此,科管所才會將學生帶離學校,移師到另一個環境,體驗這些活動。
政大企管系黃家齊老師也抱持著相同的看法,他認為這種團隊建構課程是一種「教學設計的典範轉移」,跟一般由老師單向傳授、學生單向接受的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在這種典範轉移課程中,老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主體,他們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反思和體驗;而這樣的反思和體驗歷程,會讓學生形成抽象概念或理論架構,然後進行下一步實驗,如此循環不已。
進行這些活動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團隊合作;然而,不論是個人作業或團隊活動,都強調必須有所互動。例如,閱讀通常是個人的行動,但是如何傾聽作者的心聲,與作者產生對話,甚至在閱讀後將心得分享給他人,都是一種互動。這樣的互動就是一種團隊合作,也必然包含了領導與被領導的歷程。如同吳思華老師強調的,認知與體驗是學習上非常重要的事情,領導人必須具備強烈的感知能力。透過與他人的互動,可以跨領域學習,也可以從知識上的學習跨越到感知上的學習,甚至變成自己的表演和參與。
曾經多次參與「領導與團隊」課程設計的政大企管系黃秉德老師認為,透過這種體驗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出領導人應有的風格與能力。體驗學習有別於傳統的教師講授與個案研討,非常注重身體力行的經驗;在正式入學前進行這種體驗課程,通常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的確很適合做為一種「新生訓練」。
有些學生認為「領導與團隊」四天三夜的課程過於密集、流程太快,活動進行當時不容易產生深入的認知與感受。不過,黃秉德老師認為,就算暫時體會不到深刻的感受,這些經驗與體悟還是會慢慢進入潛意識中,日後可能在某個場景浮現出來,最終對關鍵決策過程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十多年來,「領導與團隊」已經變成政大EMBA的招牌,帶給政大EMBA學生非常深遠的影響。政大企管系于卓民老師就認為:「政大EMBA能夠跟其他學校有所差異,甚至產生強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因為強調團隊合作;而這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領導與團隊』舉辦得非常成功,產生了相當大的綜效。在這堂課中,不論是上市櫃公司大老闆或是中高階主管,不分年齡與社經地位,每個人都願意放下身段,用最真誠的態度跟大家互動。其實,課程還沒開始之前,很多人以為這只是一般的團康活動;然而,實際參與後才發現,這堂課竟然帶給他們截然不同的感受,所有人都因此變成了一個團體。」
這樣的授課方式讓每個人認識更多同學,而且是各種產業與不同性格的同學。政大EMBA每年招收兩百多名學生,分成五個組別,「領導與團隊」要求十到十二個人組成一個小團隊,而且團隊成員至少必須包含三個組別。假如沒有這樣的規定,很多人可能沒有太多機會認識其他組別的同學,因而缺乏激盪出更多火花的可能性。
許多學生都是老闆,不論是大老闆或小老闆,平常都是滔滔不絕說話給下屬聽,較少有機會靜靜聆聽下屬說話。但是在EMBA,大家都是同學,沒有人有義務聽你說話;就算是大老闆,想要同學聽你說話,你也要願意先聆聽同學說話,這是互相的。
剛入學就能建立這種團隊合作模式,這門課功不可沒。誠如于卓民老師所言:「這門課是政大EMBA的商品定位策略,追求的是團隊合作,帶給所有人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它要求你學習與別人共事,增加人生體驗;相較於商學院其他硬梆梆的課程,這是一種軟性的學習。」
于卓民老師強調,這門課能夠如此成功、有口皆碑,統籌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吳靜吉博士堪稱靈魂人物。吳博士不僅學養深厚、教學經驗豐富、備受學生愛戴,同時也是性格中人,深受感動時會當場落淚。而且,吳博士的臨場反應非常快,學生狀況鬆懈時,可以讓學生瞬間繃緊神經;學生精神緊繃時,又能適時展現幽默讓學生放鬆。
在于卓民老師眼中,吳靜吉博士具備了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所說的「卡里斯瑪」(Charisma)特質,深具獨特的領袖魅力。而在吳博士幽默又用心的帶領下,政大EMBA這堂必修課所衍生的效應如滾雪球般愈來愈大,影響層面愈來愈廣。它不僅為許多政大EMBA學生帶來難忘的回憶,甚至在他們的人生與事業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

領導人需要創意
吳靜吉博士在建構基礎「領導」概念時,特別強調傳統「交易領導」與當今主流「轉型領導」的差異。交易領導是指雇主與員工之間呈現對價關係,員工付出勞力和智力來換取薪資,兩者因交易行為而存在。至於新型態的「轉型領導」,則是指雇主和員工之間不僅止於能力與薪資的交易,而是更加著重在領導人涵蓋的意義與價值上:成功的領導人必須真誠關懷員工,在工作上賦予深層意義;同時也必須展現人道關懷與領袖魅力,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形成格局更高更廣的領導風格。
二○一○年,IBM發表了一份「全球CEO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總共訪問了一千五百四十一位執行長、總經理和資深公營機構領導者,涵蓋了六十個國家、三十三種產業中不同規模的企業與機構。報告中的多數受訪者認為,在未來五年內,企業最重要的三種領導特質分別是創造力、誠信與全球思維;尤其是創造力,更是未來五年最重要的領導特質。領導人必須具備創造力,才能鼓勵公司內部產生創新思維,並且充分落實變革。在日趨複雜的企業環境中,領導人需要善用不同的溝通與領導方式,跟客戶和員工進行對話,勇於嘗試全新的商業模式。
此外,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也指出,人工智慧時代來臨,許多原本屬於人類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未來的人類只剩下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創造力」,包括科學、文學與藝術的創造力,以及說故事的能力。另一件事就是「有愛心的工作」,必須真正把「愛」放到工作裡,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信任,讓更多人信任你的品牌與產品。
就是因為創造力如此重要,所以吳靜吉博士特別強調:轉型領導更需要有創意,才能讓所有被領導者(員工)脫胎換骨、思考更有深度、思慮更加長遠。領導人與被領導者同在一艘船上,他們要一起面對航行時的驚滔駭浪,共同努力讓這艘船安然抵達目的地。因此,領導人必須會擘劃願景,讓所有被領導者想像這艘船要航行到哪裡,讓他們先產生共同的目標,而不是一上船就只顧著分派任務。
領導者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領導,然後才是管理。可惜有許多領導者只知學習各種管理知識,就是不知領導能力才是關鍵。
吳靜吉博士說,創造力愈來愈重要,領導人必須同時具備科技與人文的素養,也要懂得結合人文與科技。他特別推崇賈伯斯,因為賈伯斯是個非常棒的領導人,連郭台銘都讚賞不已。幾年前富士康發生一連串員工跳樓自殺事件時,賈伯斯立即派出自家公司的心理諮商師,協助富士康進行員工心理輔導。身為科技公司領導人,賈伯斯具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涵養,也深具同理心,他充分瞭解照顧員工心理健康對於企業的重要性。
賈伯斯喜歡閱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尤其深愛《李爾王》。而巴布.狄倫這位支持反戰的歌手不僅是許多年輕人的偶像,也是賈伯斯的偶像。其實賈伯斯根本不把狄倫當成歌手,而是當成詩人,他經常在許多場合引用狄倫的歌詞。
一九九七年,蘋果公司發表了電視廣告《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在這支廣告影片中,賈伯斯依序排列了他心中的偉大人物,位居第一的是愛因斯坦,緊接在後的就是巴布.狄倫,可見狄倫對賈伯斯的重要性。而狄倫在賈伯斯過世後的二○一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更是證明了賈伯斯確實慧眼獨具。
豐富的人文素養成就了賈伯斯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同時也讓他成為具有強大說服力的領導人,他的同事赫茨菲爾德(Andy Hertzfeld)甚至借用電影《星艦迷航記》(Star Trek)中的「現實扭曲力場」(Reality Distortion Field)來形容賈伯斯的超凡說服力。赫茨菲爾德在自己的著作《蘋果往事》(Revolution in the Valley)中如此描述賈伯斯的強大氣場:

賈伯斯結合口若懸河的表述、過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實以達到目標的迫切願望,從而形成混淆視聽的現實扭曲力場。

當然,賈伯斯不是普通人,甚至有人戲稱他是「外星人」,藉此形容他超凡入聖的創造力。不過,從賈伯斯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創意」絕對是企業領導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問題來了:假如你這個人擺明了就是治軍嚴謹、邏輯縝密又深受員工愛戴的企業領導人,唯獨缺乏創造力,甚至這就是最大罩門,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你的創造力呢?
有的,表演訓練可以激發創意思考、提升創造力。為了讓政大EMBA學生在「領導與團隊」課程中學習到領導力的重要性之後,可以進一步提升領導人必備的創造力,二○○四年,在九一級NPO組葉淑貞學姊的建議下,吳思華院長邀約我們在政大EMBA開設「創意、戲劇與管理」。
從那時起,「創意、戲劇與管理」也成為台灣所有EMBA當中唯一與戲劇跨界結合的相關課程,每年大約有六十名學生選修。十四個年頭過去,算算也有將近一千名學生上過這門課。
如果「創意、戲劇與管理」可以讓這些學生體會到戲劇的魅力,以及創意與戲劇之間的關係,甚至讓他們從此熱愛欣賞戲劇,培養出鑑賞戲劇的能力,我們深感榮幸。假使這門課進一步對他們造成深遠的影響,不論是對人生旅途產生更深刻的啟發,或是成為更具創意、更孚眾望的領導人,那更要全部歸功於吳靜吉博士的提攜,讓我們兩人有機會成為政大EMBA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