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有人離家出走
滿額折

有人離家出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促銷優惠
暑期閱讀書展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6元
庫存:5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青少年和父母的關係,容易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死胡同

我訂了新家規:每天晚上十一點,全家熄燈。為了一勞永逸,時間一到電源自動切斷,家裡馬上陷入一片黑暗,除了睡覺,由不得任何人。一個月後,規定變得更嚴格,連網路也一起切斷──但只要電腦有電,還是可以在一片漆黑裡繼續上網不睡覺。我沒辦法整晚監視。過了十二歲的孩子,也根本不可能毫無漏洞的亦步亦趨,這也無意義。

如果不限制關燈睡覺時間,他們會誤以為時間很多。網路對定力還不夠的孩子,會虛耗掉多少寶貴的時間啊!最後是犧牲了睡眠,但書也沒讀多少。青少年的賀爾蒙已經夠亂了,如果睡眠又不夠,後面接踵而來的副作用,常常都不在父母或孩子可控制的範圍內。

睡眠不足引發脾氣暴躁,脾氣暴躁可能造成衝突,衝突過後可能心情沮喪,心情沮喪可能不想讀書,不想讀書可能寄情網路,寄情網路引發更多睡眠不足⋯⋯這還只是精神層面。身體健康呢?長不高、視力減退、皮膚過敏⋯⋯但青少年不管這麼多,他們只管眼前的好就好,任何擋住我去路的,就是敵人。

「沒關係,我先答應,父母的堅持力不高,到時找機會反抗,媽媽一定會退讓的。」這是青少年的如意算盤。從有了這項規定,他們一直不斷找機會來「挑戰」媽媽。屢敗屢戰。

青少年的挑戰好應付嗎?其實不容易。像我這麼有「籌碼」的媽媽都覺得不好應付。我的籌碼是什麼呢?

*

汪培珽手記十三
是姊姊十八歲弟弟十五歲那年的日記

◆父母別幫忙
我不幫忙,即使孩子必須經過更多跌跌撞撞,但這些困難,都是成長的養分。這種養分,不是每個人都有,父母不放手的,就沒有。

父母的責任是,盡力讓孩子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人生態度,其餘的,要靠孩子自己努力。

◆孩子知道打電動太浪費時間嗎?
又是一樣的場景,幫他挖完耳朵之後,他躺著,我坐著。他開始說話。「媽媽,昨天參加完生日會,我跟那個玩線上遊戲的朋友一起坐地鐵,他跟我說,他好希望他沒有打電動,他說打電動太浪費時間了⋯⋯」

我打斷他,「哪個朋友?平時一起玩的那幾個人嗎?」
「對。可是他功課還可以,沒有不好。」弟弟說。
「他花很多時間打電動?」我問。
「嗯。」
「他爸媽不管?」我問。
「很多同學爸媽都讓他們打電動。」
「他自己跟你說,他覺得打電動太浪費時間?」我問。
「對。他說他好希望自己沒有打電動。」
「那他為什麼不停止呢?」
「沒辦法。很難自己停止。」

弟弟也很喜歡打電動,只是他無法沉迷,因為他媽媽限制了他。當他說「沒辦法」時,不用多做解釋,我們倆都懂。

你知道你的孩子希望你對他們的生活作息有所限制嗎?即使他們的現況看起來亂七八糟,好像人生就要毀了,可是在他們的內心最深處,還是希望你幫幫忙。

弟弟應該很「羨慕」那些可以打「很多」電動的同學,但同時他也知道,那不是小孩可沉迷的地方。這才是他願意讓父母限制的最主要原因。

◆獨木橋也能通過
挖耳朵和捏腳,通常是一起的。睡覺前,先挖耳朵,再捏腳。姊姊還是兩樣都喜歡,但弟弟超過十二歲,就不找媽媽捏腳了。即使荷爾蒙亂噴的時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擺臭臉給媽媽看的階段,他也會找到一個短暫的空檔,突然變回小時候的模樣說:「麻,我要挖耳朵。」

小時候,要不要挖,要看媽媽高興。如果我太忙或太累,就沒有。現在孩子已經進入「可有可無」模式,我就完全沒有「跩」的空間了──無論他什麼時候喊要挖耳朵,我都會心甘情願配合。哼,不是心甘情願,那根本稱得上是畢恭畢敬。

當初也萬萬沒想到,這個費時不到三分鐘的動作,竟然是維持我和青少年孩子感情的橋樑。不,它只是獨木橋,薄弱得可以,但還是能讓我們通過。

◆「覺悟」會愈來愈模糊
我曾經開親子教養課程分享給父母們,當課堂上大家聽得點頭如搗蒜之際,我會直接「戳破」:你現在的覺悟,不是成功的保證。回家後可不可以持之以恆實現它,才是。

人是很健忘的。隨著時間,不論什麼覺悟,都會愈來愈模糊,只要一不小心,又會走回老路。

我的孩子已經覺悟過好多次了。這次,我直接了當:「以後放學到家,休息二十分鐘後,我會坐到你的旁邊,『監督』你讀書。」他不願意,但我補上一腳說:「你明明想用功,但做不到,讓我幫你養成習慣,有什麼不好?」他一時糊塗就答應了我。最後呢?竟然是我忘了去執行。直到孩子反過頭來提醒我。

◆人心不能光靠想像
老師還當場幫姊姊找,最後猜想可能有人拿錯了。但之後,手機一直沒開機,打了也沒人接。

我問:「手機跟其他人的包包擠在一起嗎?」
姊姊說:「沒有。跟左右的包包都有距離,是自己單獨放的。」
我說:「拿錯的機率很小,可能被偷了。」
姊姊說:「這三十個人都同年級六年了,不可能有人會偷我的手機。而且我的手機是四年的舊機,根本沒人要。」
我說:「有人偷東西不見得是需要那個東西。」
姊姊說:「我知道。但猜不出來裡面有誰可能會做這種事。」
我說:「好。等等看吧。臉書上也問問大家誰拿錯了。不然一支手機的代價可學到:人心不能光靠想像。」

◆有自覺的退出孩子的「決定圈」
很多孩子在沒被「別人的眼光」殺死前,早已被自己父母的批評殺死了。

我們不都希望孩子活出自己?每個世代的審美觀和標準不一樣。父母不能要孩子用自己的標準過日子。況且她十七歲喜歡的,不見得二十七歲還喜歡。姊姊馬上要成年了,我必須要有自覺,慢慢退出她的「決定圈」。

◆不該株連九族
成年人的行為,唯一的負責人,是自己。不論犯的是什麼滔天大罪,都與別人無關。這個別人包括父母。

社會發生重大新聞,看到有人說犯案者的父母也要負責時,覺得不對勁。但我是父母,立場不夠中立。十五歲的弟弟在旁邊做功課,我簡單敘述事件發生經過,問:「他的父母要負責嗎?」

弟弟問:「那個人幾歲?」
我說:「大概二十出頭。」
弟弟停下功課,先說要,但不到一秒馬上改口:「不需要。」
我說:「為什麼?跟父母的管教無關嗎?」
我轉頭看著弟弟,他的表情更認真了。「當然有關。但是,一個人會變成這個樣子,原因太多了。他可能運氣不好,從小交不到朋友,又被霸凌⋯⋯況且父母不會教小孩,也不是什麼錯。不會教小孩的人這麼多⋯⋯」
我說:「新聞說他沒有朋友。」
弟弟說:「沒有朋友,真是很恐怖的事情。」

姊姊一進入青少年,都提過沒朋友是多麼恐怖。後來輪到弟弟,一樣有相同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想像出來的。弟弟剛升上國中,遇不到投緣的朋友,確實看到他整個人變了,整整一年都顯得悶悶不樂。

弟弟繼續說:「你知道連續殺人狂,幾乎都沒有朋友嗎?從小被霸凌、被虐待、被惡意忽略,是一貫的特徵。」

◆做人要和善
三番兩次遇到這種「做人要和善」的話題,姊姊都會這樣反駁:她覺得周圍遇到的都是不和善的人,她很難和善得起來。

我說:「為什麼我卻很少遇到不和善的人呢?」後來我要孩子換個角度想:會不會你用了不和善的眼光看世界,你看到的都是不和善的世界。「覺得大家都嫉妒我。」會不會是你用了嫉妒的眼光看別人,於是看到的都是嫉妒你的人⋯⋯

姊姊說:「網路上有句話,大意是,如果覺得大家都是爛人,很可能你就是爛人。」我說:「對。常用這個角度省視自己,人生會愈來愈美好。」

◆童年的幸福決定了一輩子的幸福
「人,一過了童年,沒有任何時候是輕鬆的。」弟弟說完這句話,戴上耳機,走回青少年的世界裡。

過了童年,一旦開始有自覺,原來自己從前經歷的一切幸福、美滿和快樂,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片天是父母為孩子撐起來的,而自己馬上就必須撐起自己的一片天──跟著責任而來的,是壓力,那是誰也逃不了的──這應該是弟弟的體悟。

人生可以輕鬆無壓力的時間,其實很短,短短的童年時光而已。那些美好的日子,卻是支持一生都能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礎。千萬不要用任何理由剝奪它。

讓孩子的成績無論如何都要保持名列前茅、高人一等,它不是幸福的保證。它,根本是幸福人生的殺手。

◆當父母是開明的,親子關係才開明得起來
通常不開明的父母,任憑子女再怎麼使力,關係都開明不起來。有誰喜歡跟不開明的人在一起的,請舉手?

開明,應該是成年孩子願意親近父母的最大原因。你說,是愛吧。我說,光有愛是沒用的。沒有開明,愛,遲早會被磨光。

姚采彤讀者推薦

女兒升上高二的同時,我的自律神經也開始失調。一開始懷疑是,人到中年沒什麼大成就的後遺症。後來才知道,孩子的轉變對我影響巨大且悄聲無息。

表面上,我為孩子讀汪培珽的書。實際上,是為自己讀這本書。書裡給我的安慰,不是泛虛的幾點建議,不是沒感情的指導棋,每一則故事就像我與女兒的翻版。汪培珽總是更有智慧更有毅力應對,或者更有反省心包容力。為我加滿力氣,面對狀況不再重蹈覆轍。

書中每則短篇,字句涓流送給讀者信心。原來青春期的孩子不壞,一切會過去,慢慢會好的。我該當一株溫暖穩妥的大樹,在狂風後讓孩子有棲身之處。

作者簡介

汪培珽

親子書作家。2023年她開了一家心目中的夢幻幼兒園。從無到有。有人問為什麼?少子化不是很難經營嗎?沒錯,成功比失敗的機率大多了。但失敗總比沒做好。

教養專題作品十二本
汪培珽手記十三本
短篇小說一本《再抱一下》
翻譯的故事書九本
翻譯的青少年小說一本

「汪培珽出品」是她的網站:wptbooks.com

目次

父母幫不了忙的事
不是多就好
一開始就支持
隨手可得的幸福
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小孩
不理媽媽沒關係
為什麼有夢要去追
我真是愛死小孩了
也想跟她一起跳舞
一個卡通能演多久
我真是太幸福了
媽媽變美的原因
最危險的地方
最大的本錢是自己覺悟
有人離家出走
寫到手抽筋
至少我活著回來
讓店員笑彎了腰
乾脆不要穿算了
不該株連九族
自找麻煩也要耍酷
痛苦裡,沒有痛
和善教育
心驚膽戰
土地連結
相信他是好孩子,他就是
真誠
有些話不讓孩子說
不被尊重
你有叫我嗎
只是吃顆維他命
請不要罵他
不期待是最好的期待
幾歲可以談戀愛
童年的幸福決定一生的幸福
不知變通
願意親近父母的最大原因
走丟
買了兩個一樣的
媽寶的成因缺一不可
退
你沒有不好
沒有敵人
自己嚇自己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別逞能
是誰連續睡過頭
劉姐
24小時待命

跋:好言相勸

書摘/試閱

【不是多就好】

為什麼開始跑步?原來我只游泳,後來寫稿時間太長,猛打電腦的專心和姿勢,會讓頭腦和身體不自覺的處在緊繃狀態。所以早上的游泳是讓身體甦醒,那麼工作後需要放鬆呢?我開始跑步。

一開始,我以為跑得愈多愈好,從跑一千公尺到一口氣跑六千。然後跑馬拉松的朋友提醒:跑步想進步,不能光看距離,心跳必須維持在一百四十以內。他聽到我的飆到一百七十,還能跑這麼遠沒怎樣,很驚訝。他的驚訝不是你好厲害,而是你找死。

什麼叫進步?同樣的三千公尺,先要跑完卻不讓心跳超過一百四十。所以速度不能太快,只要太快,心跳會超標。「距離不變,心跳不變,但跑的速度愈來愈快。」才是健康的進步標準。

為什麼心跳不能超標?朋友沒說。

有人的工作目標是薪水愈來愈多、職位愈來愈高,但他們沒發現自己陪家人的時間愈來愈少。所以人生的目標如果換成——陪家人的時間不變,但薪水愈來愈多,是不是更好?如果犧牲陪家人的時間,薪水和職位增加的速度會更快,這種進步,真是你要的?

我跑的是健身房的跑步機。一開始不知道要設定什麼速度,隨手定了每小時8公里。但這樣的速度心跳會衝到一百六十。我知道心跳要維持在一百四十,卻一直不肯降低跑步的速度。因為心跳還跟當天的身體狀態有關,我會告訴自己今天心跳太快,是昨天沒睡好。有時候真的調低了,卻只是調到7.8。然後告訴自己,心跳快一點也沒什麼關係。這是自欺欺人。

誰都知道把時間花在自己最愛的人身上,最值得。但有多少人願意犧牲「少賺一點錢」呢?不肯犧牲「少賺一點錢」的人都是錢不夠用的人?我不肯把速度調低,跟有人不肯少賺一點,是不是同樣的心態。我覺得跑得快才叫厲害,就像有人覺得賺得多才叫成功。

昨天我走進書店,暢銷榜上有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隨手一翻,嚇了一跳,原來跑步是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對身體很好,這誰都知道。但你知道四十歲的人,跑步時心跳超過一百四十的話,就變成無氧運動了。什麼?運動還有「無氧」的,真是新鮮事。

晚飯我把這件事說給姊姊弟弟聽,他們倆每天都跑步。「為什麼心跳超過標準,是無氧運動?真想上網查查。」

姊姊說:「查什麼,這麼簡單的事。心跳太快,代表血液通過你心臟的速度也太快,這樣血液經過肺臟能帶走的氧氣量會不夠。」哇!好有知識的孩子。

我心甘情願的把速度調到6。不是多就好。

後記:
「姊姊,你可不可以不要花太多時間跟朋友,多用功一點。」「用功可以。但我沒準備犧牲跟朋友在一起的機會。」不是愈用功愈好,這是姊姊的人生觀。原來她早知道,不是多就好。

【為什麼有夢要去追】

一開始幫姊姊挖耳朵時,沒想到這件事可以持續這麼久。當時她不到半歲,有天發現她的耳蝸子奇髒無比,好像累積了三百年的油垢似的。現在偶爾她又要求挖耳朵時,我們倆會笑著想像那一幕──「到時候你在養老院,如果聽到有人在外面喊『我要挖耳朵』,你要趕快跳下床去拿棉花棒喔。」

挖耳朵和捏腳,通常是一起的。睡覺前,先挖耳朵,再捏腳。姊姊還是兩樣都喜歡,但弟弟超過十二歲,就不找媽媽捏腳了。即使荷爾蒙亂噴的時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擺臭臉給媽媽看的階段,他也會找到一個短暫的空檔,突然變回小時候的模樣說:「麻,我要挖耳朵。」

小時候,要不要挖,要看媽媽高興。如果我太忙或太累,就沒有。現在孩子已經進入「可有可無」模式,我就完全沒有「跩」的空間了──無論他什麼時候喊要挖耳朵,我都會心甘情願配合。哼,不是心甘情願,那根本稱得上是畢恭畢敬。

當初也萬萬沒想到,這個費時不到三分鐘的動作,竟然是維持我和青少年孩子感情的橋樑。不,它只是獨木橋,薄弱得可以,但還是能讓我們通過。

*

在不知道持續了多少天的臭臉之後,昨天下午,他又不期然的說,「我要挖耳朵。」他往他的床上一躺,我挨在旁邊,挖好之後,他繼續躺著,我繼續坐著,我們開始聊天。

他說:「媽媽,我們的英文課要上台報告。」
我說:「哇,又要上台報告。」
他說:「不會啊。我很喜歡上台報告。」
我說:「這次是什麼題目?」
他說:「題目自己訂。」
我說:「隨便什麼題目都可以?」
他說:「對。我選的是,為什麼學校制度是不好的。」
什麼?不喜歡上學,就說學校制度不好,找死啊!
我說:「報告什麼?」
他說:「要舉出至少三個理由,來支持我的論點。」

嗯,有意思──我也認為生孩子養孩子是最賠本的生意,你可否也幫我舉出三個理由來支持我的論點呢。

我說:「嗯,有意思。什麼時候要報告?準備好了嗎?」
他說:「明天。但我現在想改題目。」
我大喊:「明天就要報告,現在要改題目?」找死啊。

他說:「原來的題目我喜歡,老師也說不錯。但寫完第二個理由後,突然覺得這個題目對我沒吸引力了。媽媽你知道嗎,報告要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要找一個你自己也很感興趣的題目。」

哇,真是太佩服了。多數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這個道理。
我說:「現在換題目可以嗎?老師會說好嗎?」
他說:「老師應該不喜歡,但也應該沒關係。」

嗯,這不叫「不守規定」,這叫「經過衡量之下的變通」。如果你是老師,最後發現報告是精采的,還會介意學生臨時換題目嗎?我了解孩子心裡想的──如果換題目,但報告是精采的,結果老師還是要扣分,那我認了。寧願報告精采,分數其次。

他說:「媽媽,你幫我想想看,還有什麼題目可說?」
我說:「你不是想轉讀美術班嗎?大部分父母都很怕聽到孩子要去讀藝術什麼的,你用你的理由說服大家啊。」
他說:「嗯,不錯。」

最後他上台說的題目是:只要有夢想,一定要去追,即使你用盡了全部的力氣,最後失敗了,還是要這樣做。他特地強調:一定要用全部的力氣,不能有所保留,這樣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不會懊惱。

你想知道他的理由嗎?你有自己的理由嗎?

【別錯罵】

兩點半躺下,三點不到我就爬起來,因為接孩子放學的時間到了。昨天晚上沒睡好,花了一點力氣才爬下床。姊姊生病,媽媽今天只需要接弟弟。看看時間有點趕,我還是拿了顆茶葉蛋──弟弟放學都會肚子餓,上車吃點東西,他會很高興的。還有點睡意,我開車上路,到了校門口,晚了五分鐘,發現平常接孩子的車也不這麼多了。

眼看門口學生愈來愈少,他通常都很準時。等遠遠看到弟弟時,他身上沒書包,小跑步朝車子跑來。他打開車門,氣喘吁吁的說:「我今天自己回家。」

我說:「好。」又急急把袋子遞給他,「肚子餓不餓,爸爸從台灣帶來好吃的茶葉蛋。」

網路時代,造就了無數的小商機。說小嘛,光是賣茶葉蛋,從下訂單到送貨,要兩個星期的等待期,一包十個,買超過三十三包免運費。誰一次吃三百三十個茶葉蛋。

弟弟揮揮手說:「不用。」
我說:「為什麼沒早點打電話跟媽媽說不用接?」
他的表情沒大變化,但我看出了歉意。「我忘了。」
「好。下次要記得。Have a good time。」祝福他玩得開心。

*

今天一早送他下車前,我特地提醒,「你下午要不要媽媽接,不要要打電話喔。」一句忘了,我要白跑一趟,我的愛心不算,光是來回車程要五十分鐘。但我的臉上嘴上一點慍色也沒。

這樣寵孩子,一點臉色也不給,會不會寵壞了?

我媽媽,就是這樣對我的。從小到大,沒有任何印象看過媽媽的臉色。她從來沒有對我生氣過。

我先生,就是這樣對我的。從認識到結婚,跟他在一起的時間,應該已經超過我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沒有任何印象看過先生的臉色。他從來沒有對我生氣過。嗯,不,可能只是次數少到我記不起來什麼事。

他們有沒有把我寵壞?今天弟弟換成我,我換成我先生,他的反應可能比我還溫和——「好。你自己小心。晚上早點回家。」當然,我不會像青少年這麼「吝於展現感情」,我會一開車門馬上連說五聲對不起,即使看見他沒關係的臉色,還是繼續抱著他又親又喊再說五次對不起。

晚上,利用弟弟刷牙時間,我又說一次,「下次要提早跟媽媽說不用接。」我花了多少力氣去接你,你白白浪費了我多少時間⋯⋯這種話別說。姊弟倆都知道媽媽的時間寶貴,但卻願意把時間花去「愛」他們。

弟弟問:「提多早?」
「我兩點五十分出門,你兩點半前就要說了。」
弟弟說:「可是我那時候在上課,三點才課。」
「哦,對。」
你看,如果今天我當場罵他一頓,不是罵錯了嗎?

一百個罵錯孩子的父母,九十九個不會發現自己罵錯了。原因是,當父母在罵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用相同的強度反駁父母。就算孩子敢,父母通常只會更生氣。最後能知道是自己錯的父母,少之又少,不是嗎?

【別逞能】

剛搬家,東西慢慢歸位後,我發現弟弟房間裡的箱子,聞風不動。

我說,東西該歸位了。他說好。三天過去了,聞風不動。我說,星期六有時間就快點整理,他說好。週末過去了,聞風不動。我說,你也太誇張了你什麼時候要整理。他說好。我準備動怒了,他很平靜的問:「為什麼一定要整理?」

我不怒了。這個問題很有趣耶,我坐下來問他:「為什麼可以不要整理?」他說:「為什麼要,這是我的房間,不整理有影響到別人嗎?」

我先搖搖頭,再抓抓頭,想了很久,說:「嗯。沒有。但是如果媽媽也不整理客廳,可以嗎?」
他說:「客廳不一樣。」
我說:「如果有一天你當爸爸了,你會整理客廳嗎?」
他說:「會。」
我說:「你的東西都在箱子裡,不覺得不方便?」
他說:「不會。」
我說:「你不會覺得亂亂的很難過?」
他說:「不會。我反而覺得很舒服。我不喜歡太整齊。」
我無異議走出他的房間。我被說服了。

晚上,我跟有點潔癖的先生提到這件事。
換他要發火了。
我把道理對他說了一遍,他不接受。
我說:「那你自己去跟他說。」
他很霸氣的說:「我會去罵他。」
呵呵呵呵呵。
你只會在我面前罵小孩。
你什麼時候「真的」去罵過小孩了。
做不來的事,就別逞能了。
當做沒看到就好,會比較幸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