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滿額折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這樣讚美與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精通蒙特梭利、瑞吉歐的牛津博士這樣和孩子說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79237
促銷優惠
采實文化全書系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父母的肯定或否定,
影響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高低。
因此,只要改變稱讚和責備的方式,
就能看到孩子的成長!

★結合「蒙特梭利」與「瑞吉歐」兩大教育法,提出革命性的親子溝通新觀念
★日本AMAZON親子類TOP1暢銷書,銷量快速突破十萬本
★對話實例+重點條列+常見問題QA,解決各種教養現場難題
★針對3~12歲孩子所寫的教養書,讓爸媽從言教開始,成為孩子最佳的引導者

孩子:我今天不吃飯了。
父母:為什麼不吃飯?我都煮好了!(批判)
你老是吃點心才會肚子不餓吧。(講大道理)
孩子:我就吃不下嘛。
父母:你待會會肚子餓,多少吃一點。(命令)
孩子:就說我不要了!煩死人了!
父母:好心煮給你吃,你怎麼就只會頂嘴!(批判)

和孩子的對話中,是不是十次中有九次總是這樣收場呢?
我們的出發點明明是為孩子好,卻一不小心就流於批判和講大道理,
因為父母貶抑的語言,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久而久之,孩子也不願敞開心扉與父母對話。
尤其是大人讚美和責罵的方式,更高度影響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高低。

►符合蒙特梭利、瑞吉歐精神的「無條件教養」
蒙特梭利和瑞吉歐教育法都把孩子視為「獨立的人」,
大人是「引導者」,只需營造出適合的環境,自然而然就能加強孩子的自主性。
因此,不過多干涉孩子、不強加大人觀點在孩子身上的「無條件教養」,
能讓父母信任孩子的能力,並賦予孩子滿滿的自我價值。
擁有高自尊的孩子,不僅更有內在動力追求夢想,也能正向面對失敗與逆境,
是孩子一輩子都受用的能力。

在「無條件教養」的原則下,當父母稱讚與責罵孩子時,又會有什麼改變呢?

►肯定過程的稱讚法,不干涉孩子發展
→【常見用語】「你真棒!」、「你好聰明。」
→【改變後的用語】「因為你很努力,才能考到一百分吧!」

以人為中心的稱讚法,容易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贏得讚美,
並且會擔心自己的表現變差而猶豫挑戰新事物,逐漸變成缺少自主性的孩子。
反之,若大人肯定的是「孩子付出努力的行為、挑戰的態度」等層面,
並給予具體的回饋意見,就能自然提高孩子的內在動機。

►不傷感情的責備法,不抑制孩子能力
→【常見用語】「不行!」、「再這樣我就要生氣了!」
→【改變後的用語】「讓我們一起想想,要怎麼拿才不會打翻呢?」

當父母長期以負面話語和懲罰嚇阻孩子時,容易讓孩子活在被否定的環境中,
親子關係將難以改善,孩子也容易形成低自我價值感。
反之,若是大人能先肯定理解孩子,接著再和孩子討論解決辦法,並善用「我訊息」表達感受。
比起單純的被罵,更能讓孩子明白該怎麼做。

作者是精通蒙特梭利和瑞吉歐教育法的牛津兒童發展學博士,
在本書中從「無條件教養」的心態建立開始,
將研究數據及教育理論轉化為能加強孩子自信的的稱讚和責備法,
並提出二十種常見情境對話實例,總結出一套有效又實用的新一代溝通教養指南。

作者簡介

島村華子 Shimamura Hanako
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蒙特梭利(Montessori)和瑞吉歐教育法(Reggio Emilia)教育研究員。
日本上智大學畢業後,移居加拿大溫哥華,並從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取得教師執照。在加拿大的蒙特梭利幼兒園任教後,取得牛津大學兒童發展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目前在加拿大的大學參與幼兒教育教師養成培訓。專業領域包括動機理論、執行功能、社交和情感學習、兒童教育質量評估、蒙特梭利教育和瑞吉歐教育法。

名人/編輯推薦


「讚美與責備」對一般父母來說,似乎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對話模式,但它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們的模式往往從原生家庭承繼而來,但總是那麼陽春,如果您想更深入的了解,絕對不要錯過島村華子這本超實用的葵花寶典!
──皮皮老師(FB社團「爸爸媽媽的兒童美術教室」創辦人)

肯定推薦──
大樹老師(趙崇甫)|育兒顧問
皮皮老師│FB社團「爸爸媽媽的兒童美術教室」創辦人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趙介亭(綠豆爸)│可能幸福學院創辦人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前言】

無論在家庭或教育第一線,該如何稱讚與責備孩子,都是件困難的苦差事。

你是否曾經認真想過如何稱讚或責備孩子?
你是否在稱讚或責備孩子時,不自覺用過以下詞彙呢?

稱讚詞
「好棒!」
「做得好!你真天才!」
「真不愧是哥哥(姊姊)!」

責備詞
「早就跟你說不行了吧!」
「快點去做○○!」
「為什麼不能遵守約定?」

我們發現,大人使用的「稱讚」和「責備」方式,其實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親子關係和孩子如何成長。許多被認為「自我肯定感」低落的孩子,原因或許是出在「無效的稱讚或責備方式」,而非謙遜文化造成的「稱讚不足」。
我在加拿大擔任蒙特梭利教育的教師時,親身體驗了「獎勵」和「處罰」的無效性。我發現對孩子來說,獎懲不僅意義相等,而且本來就是不必要的舉動。原因出在,如果孩子們的行為只是為了得到獎勵,或是避免被大人處罰而做,要弄清楚他們真心好奇或感興趣的事物,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我在剛擔任教師那段時期,曾經稱讚一個很快寫完字的孩子:「好棒喔!你寫得好快!」後來那個孩子每次都飛快地把作業做完拿給我看。他既不會多花時間,也不會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寫,只專注於「快點完成」,藉此獲得我的稱讚。
換句話說,我在教學經驗中發現,透過稱讚的行為來給予獎勵,和處罰一樣,即使是無意識的,也會根據不同的做法,從外部控制了孩子們的行為與動機,可能會干擾孩子真正想做的事。
我對孩子們內心湧現的動機越來越感興趣,因此我結束了教學生活,前往英國,研究基於動機理論更有效的稱讚方式。
此外,我也對蒙特梭利教育法以外的教育非常有興趣,因此進一步研究了蒙特梭利及瑞吉歐.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教育法的效果。儘管這兩種教育法在教學計劃之類的微觀教育方法上大相逕庭,但以宏觀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基礎都是絕對地尊敬和尊重孩子,這點非常相似。
蒙特梭利教育法和瑞吉歐.艾米利亞教育法皆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強大的學習者,不僅如此,還把他們視為一位擁有權利的城市公民。這兩種教育法的核心概念是「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看法」。若將兒童視為獨立的城市公民,大人將會退居配角,該做的是努力創造一個環境,增強孩子能夠「自己試試看」的自主性,滿足他們的研究興趣;若將兒童視為擁有權利的城市公民,大人就會尊重孩子的主張,並不忘以謙虛的學習態度對待他們。
如上所述,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不僅會影響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也會對教育理念和大人扮演的角色造成很大影響。而且,談到教育及育兒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大人是否會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認定的「成功」觀念強加到孩子身上,或是以管教為名,不得已把愛當做討價還價的工具,施行「有條件的相處方式」。

用心設想如何稱讚和責備孩子才是為了他們好,而非用來滿足大人的自我,這是什麼樣的教育呢?還有,不強加大人的期望或評價在小孩身上,這是怎樣的育兒方法呢?我以一名幼兒教育家,以及兒童發展學研究者的身分,希望以教育理論和研究數據為基礎,分享有效的口頭教養方法,因此撰寫了這本書。
本書不僅介紹「好棒」、「做得很好」、「好厲害」,以及「不行」、「不可以」等常見用語為什麼有不良影響,也將介紹許多父母說話的教養重點,教你如何擺脫這些口頭禪。此外,本書也會介紹如何認真對待孩子的一切,不以愛為誘餌,「無條件教養」的原則與方法。
只要稍微改變平常隨口說的「稱讚」和「責備」口頭禪,就能和孩子建立更多聯繫。此外,父母們只需稍微重新正眼看待自己的孩子,或許就能從「有條件教養」轉變為「無條件教養」。我希望這本書能有益於各位讀者更輕鬆育兒,或對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有所幫助。
附帶一提,本書所提及的稱讚和責備表達法,適用對象是三至十二歲的孩子。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教養,從改變父母的說話方式開始
這些稱讚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性?
「有條件教養」的可怕缺點
「無條件教養」的五條原則
〔原則1〕注意稱讚和責備的方式
〔原則2〕重新審視「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
〔原則3〕成為孩子的優秀領導者
〔原則4〕試著重新思考對孩子的要求
〔原則5〕訂定育兒的長期目標

第二章 肯定過程的稱讚,養出高自尊孩子
什麼是沒有效的「讚美」?
三種稱讚方式
為什麼不要隨意稱讚孩子?
無條件教養的稱讚法
 #01 當孩子字寫得很好
 #02 當孩子幫忙做家事
 #03 當孩子和朋友相處得很好
 #04 當孩子自己打理外表
 #05 當孩子學會自己穿鞋
 #06 當孩子對你展示畫作
 #07 當孩子學會上廁所
 #08 當孩子懂得安全過馬路
 #09 當孩子得到好的成果
 #10 當孩子考到好成績

第三章 不傷感情的責備,養出高自尊孩子
為什麼不要處罰孩子?
獎勵與處罰的陷阱
如何不傷感情的責備孩子?
〔原則1〕避免使用「不行」、「不對」等否定語
〔原則2〕注重努力和過程,而非結果
〔原則3〕說明行為錯誤的理由
〔原則4〕誠實傳達父母的感受
 #01 當孩子在牆壁上塗鴉
 #02 當孩子無法安靜坐著
 #03 當孩子把面紙拿來玩
 #04 當孩子房間一團亂
 #05 當孩子打翻果汁
 #06 當孩子在超市耍賴
 #07 當孩子和朋友吵架
 #08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
 #09 當孩子不想寫功課
 #10 當孩子晚回家

第四章 與孩子建立聯繫的傾聽習慣
讓孩子自由成長的「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四個重點
「積極聆聽」的應用
發生衝突的七個習慣
建立聯繫的七個習慣

第五章 這種情況該怎麼辦?牛津博士來解答
Q1 孩子還小,我這樣說他聽的懂嗎?
Q2 小孩不罵不聽話,我要怎麼做到不罵孩子?
Q3 如何讓孩子乖乖遵守規定?
Q4 祖父母很寵小孩,該如何應對?
Q5 孩子偏食怎麼辦?
Q6 我的孩子已經國一了,書上的方法還適用嗎?

結語:別勉強自己當個理想爸媽
參考文獻
附錄一:速查!今天開始在家實行的稱讚和責備法
附錄二:0至17歲兒童發展階段特徵表

書摘/試閱

第1章 教養,從改變父母的說話方式開始

■ 這些稱讚會剝奪孩子的自主性?
在教養中,「給予獎勵」和「處罰」是糖果與鞭子。即使不是有意為之,父母還是能使用這些糖果與鞭子,按父母的心意成功控制孩子的行為。
這就是「有條件的相處方式」。這種做法也稱為「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它常用於訓練動物,以增加人類所期望的行為頻率。「有條件的相處方式」的反面,就是「無條件的相處方式」。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兩者的區別。

有條件教養vs.無條件教養
①有條件的相處方式(有條件教養)
根據孩子行為的好壞,使用獎懲調整給予孩子的愛,意圖控制孩子的行為。

②無條件的相處方式(無條件教養)
給孩子的愛不因孩子行為的好壞有所區別,能體諒孩子的心情。

在育兒時若採取「無條件的相處方式(無條件教養)」,無論孩子的行為好壞如何,給孩子的愛都一樣。大人不控制孩子,而是考慮他們的心情,認真面對孩子會做出這種行為的原因。
與此相比,「有條件的相處方式(有條件教養)」,只在孩子按照大人心意行動時才給他們愛,相反的未符合期待時,大人就把愛收回。
我想應該也有許多人認為:「才不會有這種事,父母總是愛著孩子,正因如此才會責罵或稱讚,那是為了孩子好。」這話也確實沒錯。可是,幼小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情變化很敏感。因此,如果父母重複以愛為誘餌的相處方式,得到稱讚時孩子感覺到被愛;而不這麼做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愛他了。在教養之中,大人有「我愛著孩子」的自我認同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接受愛的那一方,也就是孩子實際上的感覺如何。
孩子總是渴望父母的愛。因此,他們會為了得到愛,去做能得到父母稱讚的行為,也為了得到更多愛,行為上處處看父母的臉色。

被收回愛的孩子們
具體來說是指怎樣的情況呢?
例如,假設你和女兒約好每天晚上要念繪本給她聽。可是她卻在睡覺前鬧脾氣:「我不想換衣服!」而你還有小嬰兒要照顧,面對講什麼都不聽的女兒,讓你非常煩躁。
於是你判斷女兒不按照你的期望做,就失去一起讀繪本的權利了,為了處罰她,因此取消親子共讀繪本時間。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剝奪陪伴的時間是收回愛的表現。若反覆這種以愛為誘餌的有條件相處方式,孩子就會開始認為「我如果不照父母的想法做事,他們就不愛我了」。
相反的,無條件的相處方式則是在女兒鬧脾氣以後,仍舊一如往常一起共讀繪本。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於共讀繪本的之前或之後,和孩子討論剛才發生的事,或是用本書介紹的「我訊息」來表達感受。
也就是說,透過維持一如往常的對待方式,我們就能做到「不以愛為誘餌」,讓孩子知道,縱使他的行為不符父母的期待,我們依舊愛他。

是否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無條件和有條件的教養,兩者有一項決定性的差異,那就是能否以整體局面來看孩子。
無條件教養首先會先思考孩子想法或行為的原因,然後再一起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當然大人也有必須引導孩子拉他們一把的時候,只是過程中仍須信任孩子,唯有尊重他們也是能做到很多事的獨立個體,才能辦得到。
另一方面,有條件教養是只憑行為做判斷,因此不去思考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行為,只憑表面上的行為指責他的錯誤,若孩子不符父母的期待就給予懲罰。
父母之所以會這樣對待孩子,是因為對小孩持否定的態度,認為他們「一個人什麼都不會,必須由父母判斷」、「還不值得信任」。

給孩子的愛是「不期望回報的禮物」
另一項很大的區別是,父母本身如何看待父母的愛。
無條件教養,意味著父母的愛是「不期望回報的禮物」。另一方面,有條件教養則認為「孩子必須做好事才能獲得」父母的愛。因此,孩子乖巧就能得到愛,不乖的話就不給孩子愛,並處罰他。

■ 「無條件教養」的五條原則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從有條件教養轉為無條件教養呢?
一個關鍵是,無條件教養並非讓孩子為所欲為。它不代表大人要無條件聽從孩子的話。而是我們必須正視孩子,思考是為了誰育兒。然後在接受孩子情緒的同時,以一名自信的領導者身分體諒孩子。
以下介紹實踐「無條件教養」的五個原則。如上所述,原則一的「注意如何稱讚和責備」是關鍵所在。
接著,為了成功的稱讚和責備,父母首先應該考慮的則是原則二到五。孩子在大人心中是怎樣的形象,考慮發展的階段,取決於當時追求什麼,稱讚和責備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無條件教養」的五大原則
1 注意稱讚和責備的方式
2 重新審視「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
3 成為孩子的優秀領導者
4 試著重新思考對孩子的要求
5 訂定育兒的長期目標

■ 原則一:注意稱讚和責備的方式
無論稱讚或責備孩子時,父母都要避免把說詞集中在能力或外表,我們可以提到努力或過程,重要的是「具體談到孩子的行動」。這都是為了避免父母依自己的想法控制孩子的行為,而稱讚或責備孩子。
接著提出越來越多問題吧。自由開放式的提問,或許可以讓父母揭開隱藏在孩子內心的世界。
關於稱讚和責備的具體做法,將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為你介紹。

■ 原則二:重新審視「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形象」
所謂「孩子的形象(看法)」,指的是在教育第一線或社會上,個人(或集體)如何看待孩子的角色、能力、責任、目標,以及動機。
在父母的心中,「孩子」是怎樣的形象(看法),將形成父母行為的根源。
如果父母的看法是「孩子有獨自做事的能力」,就會信任小孩,為他們準備能夠獨自做事的環境,協助他們獨立。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的看法是「孩子一個人什麼也辦不到」,父母就會在無意中出手干涉孩子,或是對任何事都很敏感,經常感覺危險而過度保護孩子。
此外,如果父母抱有「小孩就應該聽大人話」的觀念,往往就會把大人的意見或價值觀強加在小孩身上,控制他們的行為。更有可能對發表意見的孩子貼上「頂嘴又不聽話」的標籤,容易對他們感到煩躁。
相反地,若是父母認為「小孩和大人一樣有權利獲得尊重」,就會願意多傾聽孩子的意見,甚至注意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和感受。

又想孩子獨立自主,又想他是聽話的小孩?
如上所述,根據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形象,父母對待孩子的感受和相處方式也有所不同。若大人只是暫時改變行為,並不會發生本質上的變化。唯有重新審視孩子的形象,才能從內在發生變化。
究竟「好孩子」指的是怎樣的孩子?是安靜地聽從大人的話活動,遵守規則的孩子嗎?
相反的,「傷腦筋的孩子」又是怎樣的孩子?是不聽大人的話,堅持自我意見的孩子嗎?
不僅在日本,在國外我們也常看到,面對在電車或公車裡放聲大哭的孩子,大人不斷安撫,並對孩子說「靜下來很棒喔,真是好孩子」的景象。
雖然如此,哭泣卻是小孩的本職;體驗各種情感是小孩的本職;探索自己的興趣是小孩的本職;當然,用自己的言行表達慾望,也是小孩的本職。
事實上,這本來就是孩子在成長階段會出現的行為,然而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追求的,卻是不會給大人「添麻煩」的孩子。
孩子行為的好壞,究竟是否應該根據大人的方便與否來決定呢?
難道父母希望,孩子將來變成一個對別人言聽計從的人嗎?

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形象,會影響那個孩子長大後的行為。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充滿創造力和好奇心,而且又能獨立思考的人,那麼你必須試著思考孩子現在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以及你和孩子的相處方式,是否能對此目標有所助益。
「雖然希望你長大以後,可以成為一個自力更生、獨立,而且意志堅強的大人,但是又希望你現在是個安靜、服從又聽話的小孩。」
不管怎麼想,這兩種想法都很矛盾。

你是否強加「男女」的刻板印象在孩子身上?
父母思考對孩子的形象(看法)時,必須注意男女性別差異的傳統觀念(刻板印象)。
你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把「男生不可以哭!」、「女生就該優雅一點!」這種落伍的觀念強加在孩子身上呢?男生流淚真的是脆弱的象徵嗎?正視自己的情感,並流下眼淚的人其實很勇敢,這才是真正的堅強不是嗎?
如果女生擔任領袖,會很威風吧?無論是男性女性,領導別人的能力和性別是無關的。
還有一點,「會下廚」的項目在「想讓人娶回家的女性特質」中名列前茅,那為什麼卻沒排在「想讓人嫁的男性特質」中呢?

大人隨便的成見,會縮限孩子的潛力和經驗
父母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會對孩子生活的各方面造成影響,例如,我們是否理所當然地買娃娃給女孩當玩具、買粉紅色的洋裝給她,或者讓她學芭蕾舞或鋼琴;男孩子則是想當然爾地買汽車玩具或藍色衣服給他,並鼓勵他踢足球或打棒球呢?
研究發現,被認為是「男孩玩具」的積木和拼圖,愛玩這類玩具的孩子,空間認知能力較佳;而被當做「女孩玩具」的娃娃、扮家家酒,愛玩這類玩具的孩子,則是溝通或社會情緒能力(安慰對方等)較佳。
如上所述,男女的刻板印象不僅影響了父母的選擇和行為,也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雖說如此,這並不代表父母必須把娃娃和汽車玩具扔掉,也不必忽然改變學習的才藝。只要孩子樂在其中那就沒有問題。
只不過,我們必須注意,大人隨便的性別差異刻板印象,不僅會縮小了孩子的選擇範圍,也可能會限制他們的經驗。請試著重新審視,我們是否由於「因為你是男生」、「因為妳是女生」這種潛在的觀念,把孩子關進了大人偏見的世界。

■ 原則三:成為孩子的優秀領導者
父母是不是一個優秀領導者,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與心靈的安定息息相關。
所謂當一個領導者,請勿誤解成「不管三七二十一,父母都是高高在上地支配孩子」的獨裁式教養(authoritarian parenting),或是「父母無條件接受孩子要求,不設限」的消極式教養(permissive parenting)。
一般定義的優秀領導者,指的是同時具備責任和果斷的特質,而能夠領導團隊做為榜樣的人。而教養上的好領導者,意指「認真面對並體諒孩子的心情,設下必要的限制,為孩子指引方向的人」。
優先領導者的父母,會尊重並支持孩子想獨立的意願,但同時也會提醒孩子伴隨自由而生的責任的重要性。此外,他們不會不容分說,劈頭就批評孩子一頓,也不會一口回絕孩子的意見,而是以討論為基礎找到解決方案。
當孩子發脾氣,出現尖叫、踢踹、拍打等行為時,我們或許也會因為心理受挫或憤怒而忍不住依賴處罰或獎勵。可是,在這種狀況下,孩子會因無法控制情緒而感到不安。
孩子需要的,是被大人穩定接受的安心感。讓我們一起成為你的孩子需要的優秀領導者吧!

■ 原則四:試著重新思考對孩子的要求
孩子的年齡不同,他們的能力發展和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也不同。重要的是,父母別對孩子有不合成長階段的要求。例如,要求剛出生的嬰兒走路是不切實際的吧?那麼,要求兩歲小孩不要到處跑,安靜地坐上幾個小時,不也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嗎?
「相信孩子」和「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是兩回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能做到和做不到的事都不一樣。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當事者的心理狀態也不同。重要的是,別強加不合理的要求在孩子身上(請參考本書附錄的〈0-17歲兒童發展階段特徵表〉)。
此外,當你對孩子說「去做!」或「不要做!」之前,請試著思考一下,那真的是必要的訊息嗎?
「快一點!」、「不要哭!」、「不要灑出來!」很多時候,這些都是為了大人方便才提出的要求。因為快遲到,才希望孩子快一點;孩子在外面大聲哭很丟臉,所以希望他安靜一點;怕弄髒家裡,自己要清理很麻煩,才要孩子不可以灑出來……像這樣的要求還可以列舉出很多。
請試著停下來重新問自己,這些要求是不是大人為了自己方便強加給孩子的?這是為了誰提出的要求?對孩子來說,現在需要的是什麼?

■ 原則五:訂定育兒的長期目標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成為怎樣的人?
我們必須試著思考,平常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會不會阻礙你所設定的「育兒長期目標」。
你是否明明希望孩子成為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卻在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認為是頂嘴而劈頭痛罵孩子?
你是否明明希望孩子成為獨立的人,卻在無意中把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全幫他做完了?
你是否明明希望孩子成為有韌性面對困難的人,卻為了不讓他失敗,過度保護孩子,不必要地替他掃除障礙?
請試著留意自己平常的行為,是否有助於育兒的長期目標,或是否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7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