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放而戰的青蛙們,唯有蹲坐在陰暗的半個椰殼底下不動才會失敗。 全世界的青蛙團結起來!」 《想像的共同體》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學術人生自述 是什麼樣的社會、政治、文化與時代背景,孕育、教育並養成了《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的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班納迪克.安德森終其一生都在挑戰他那個時代的紀律、文化、學術和政治的界限。在《椰殼碗外的人生》(A Life Beyond Boundaries)這本書裡,他記述自己人生中智識形成的歷程,如何迎向寬廣的世界,從中感受探索學習語言的樂趣,以及田野調查的重要性、新左派對全球思維的影響力、教書帶來的滿足感和對世界文學的熱愛。安德森同時在書中敘述一九六五年印尼發生流產政變後,他揭發軍方所扮演的角色,結果遭到蘇哈托政權驅逐出境。此外,他也重溫自己最知名,改變了民族主義研究的著作--《想像的共同體》背後的構思與靈感。 二○一五年安德森修改完本書的校樣後不久,便在爪哇與世長辭,旋即從亞洲湧來大量向他致敬的悼文,顯示安德森的作品將會繼續啟發和鼓舞年輕與年長世代的心靈。
廣受喜愛的《六人行》主演之一帶我們來到幕後 一窺知名情境喜劇的花絮 與他面對成癮症的種種掙扎 這部真誠、風趣又極具啟發性的回憶錄 傳遞了關於希望與堅持不懈的動人寓意 推薦序 麗莎.庫卓Lisa Kudrow ||| 有一件事我做對了:我從未放棄。 ||| | The one thing I got right was that I never gave up. | ──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 未經粉飾且毫不避忌,是一部需要勇氣才寫得出來的回憶錄。馬修.派瑞果然擁有十足的勇氣,帶我們一同經歷他的成癮症、疾病,以及難以承受的孤獨……說到底,這本書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想認識真正的馬修.派瑞,就別去看那些八卦報導,改讀這本書吧。 ──瑪塔.考夫曼Marta Kauffman,NBC情境喜劇《六人行》共同創作者 「嗨,我是馬修,不過你看到我可能會聯想到另一個名字。朋友都叫我馬蒂(Matty)。還有,我早就該死了。」 備受好評的演員馬修.派瑞,以這句話揭開他引人入勝的人生故事,帶領我們一同走過他的童年抱負、成名與成癮,以及在一場危及生命的健康危機後,一步步復原的旅程。在頻繁出入醫院與康復中心之前,5歲的小馬修因為父母分居,在蒙特婁和洛杉磯之間來回穿梭;14歲的馬修,是加拿大名列前茅的網球新星;24歲的馬修,抓住機會加入備受矚目的試播劇《我們這樣的朋友》(Friends Like Us),成了令其他人又羨又妒的主演之一……在本書中,我們會看到許多不同時期、不同面貌的馬修。 在這個唯有他能講述的、超乎尋常的故事中,馬修更以他獨有的真誠、幽默與溫暖親切口吻來述說一切。他毫無保留地揭露育養他(卻也放任他自生自滅)的破碎家庭、驅使他追求名聲且被人認可的渴望,以及即使遠大的夢想成真亦無法填補的內心空洞。此外,他也詳述遠離酒精與藥物而獲致的寧靜、對《六人行》無處不在的影響力有何感想,並分享劇中其他演員的小故事,還有他一路走來認識的明星與他們的奇聞軼事。派瑞以坦率、帶有自我意識又富有標誌性幽默感的文字,鮮活地敘述自己這一生和成癮症的搏鬥,以及看似擁有一切,卻仍為成癮症所苦的原因。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回憶錄,揭露了私密的故事,使人眼界大開,同時也對努力擺脫成癮症的所有人伸出了友誼之手。直言不諱、感動人心